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第1框)word教案1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第1框)word教案1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第1框)word教案1
鲁教版思品九年《共同描绘美好未来》(第1框)word教案1

共同理想共同使命

内容标准

三 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三4.3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实,规划未来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共同理想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义祖国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个性的发展,表现在青少年理想的树立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只考虑个人理想而对社会理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行动上会表现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共同理想的内涵及作用、实现共同理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让学生知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1)广泛搜索名人名言,搜索古人、今人关于理想的小故事。

(2)通过网上、报刊等途径,搜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发展成就的事例、图片,并了解关于小康社会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教师准备:

学习有关共同理想、小康社会方面的理论,了解学生的人生理想以及在树立理想方面遇到的问题,调查学生对社会理想的看法。

教学活动

(一)读名言、品理想——提供材料,名人名言切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外名人有关理想的名言: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过今天。

——纪伯伦(黎)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

——雨果(法)理想上一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俄)人人会走路,但不一定能走上正路;人人都有理想,但不同的理想会引向不同的路。光明的路只有一条,那是靠崇高的理想来照亮的。

——蓝翎(中)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名言、品味名言,然后请学生发言谈一谈理想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正确理想给予及时的肯定。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简单总结,引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全国人民也有共同的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美好的未来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共同描绘?

教师投影或板书:第10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教师引领:作为国家的一员,我们要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完成我们共同的使命。

教师投影或板书:共同理想共同使命——1.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二)谈理想、说未来——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认识从个人理想上升到社会理想

教师安排两个课堂小活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想说起,畅想未来。

活动一:畅谈理想

活动步骤:教师组织活动,创设情景:理想,诠释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未来道路的方向,同时也映照人生的成长历程。在童年时代,你也许会幻想自己变成拯救世界的奥特曼,她也许会幻想自己是一个变魔法的美丽小公主。带着少年特有的轻狂与稳重踏入了中学的大门,我们的理想在这时可谓是色彩斑斓:教师、军人、律师……就让我们畅谈理想,说说自己的目标吧!

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漫画及文字材料:

图一:小杰在“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后,把

航天英雄当成了心目中的英雄。他的理想是长大了当宇航员,

遨游太空。

图二:小亮希望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和睦,全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

图三:小华希望自己能获得博士学位,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图四:小敏期望我国经济更加发展,人民更加

富裕,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了解了几位同学各自不同的个人理想,进而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在学生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后,教师点拨、引导:每个人的理想都是和生活紧

密相关的,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理想。可以分为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的理想会因人而异,社会理想也会因为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活动二:理想论坛

活动步骤:教师承接上面的活动,进一步引导设问:从下列历史名人的话语中,你能看出他们的理想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的社会理想不同的实例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字材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革命理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毛泽东:革命理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革命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回想历史知识,然后发言、举例。

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学生自己举出的实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社会理想是不同的。此时可以通过进一步设问引导:那么,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出知识:我国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师进一步分析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教育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理想是个人进步的动力和指路的明灯,那么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什么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邓小平让学生说一说对邓小平这句话的认识。教师简要总结: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点拨学生思考:同学们都有自

己不同的理想,那么个人理想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应是怎样的关系呢?

(三)析实例、识道理——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共同理想相统一

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图片:

材料一:

江泽民同志说:“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尽心尽力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材料二: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1935年

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学位。1938在加利福尼亚理

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在美国

生活和科研条件优厚,很适合钱学森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更

多的个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急需建设自己的航天工业,急需这方面的科技人才。钱学森就准备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期盼早日回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美国对他的回国进行了多方阻挠,直至1955年钱学森才得以回国。回国后,他立即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他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徐本禹从大城市中断研究生学业到偏僻农村义

务支教。(徐本禹右一)徐本禹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在

读研究生。这位22岁的小伙子一年前保留研究生学籍

2年,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在乌蒙山区腹

地的农村小学,他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及

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他被评为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说:“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教师结合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你从江泽民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什么?你对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有什么看法?你从徐本禹的说法和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谈谈你对树立理想的认识。

通过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进行引领:人不应该只为了自己的理想生活,个人理想要服从共同理想。应该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命运中去,要把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这样的理想和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四)共讨论、话建设——使学生认识共同理想的实现必须分“三步走”

教师引出话题:我们已经通过学习了解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是在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不同的看法出现了。

多媒体课件展示观点:

教师引导: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如果学生认识问题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的近代历史,让学生回想在新中国建立前我国是怎样的历史情况,我国近现代史上有没有因为急于发展而造成的失误。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判断,就比较容易了。最后学生可以从我国基础薄弱,曾经犯过“大跃进”等建设中的失误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促进国家的发展,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党在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动手,绘制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美好蓝图,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三步走”。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教师引领:今天,我们在感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常常使用这样一个词:小康。的确,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师投影或板书:2. 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多媒体依次展示文字材料:

材料一:

小康是在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民生活水平高于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康充实的一种程度。

邓小平同志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确定为达到小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

教师适时抛出问题:你能从材料一、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充分思考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材料三: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仅相当于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也有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丰富。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的71%,而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全国的18%。2001年,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而排在最后的一个西部省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39亿元。此外,到2000年,我国还有近3000万人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城镇也有近2000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一部分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尚未达到小康。

学生观察图示,阅读材料,然后分组讨论: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图

示,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点拨,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最终总结出我国目前的达到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一个课堂小活动,进一步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知道同学们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活动: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老照片:

教师组织学生对比一组老照片,以“我眼中的小康生活”为题,尝试制作一组新图片,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小康社会现状,启发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加深他们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活动结束后,老师引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片讨论、交流、了解我国的小康蓝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张图表:

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讨论:大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怎样理解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教师可以从经济、文化、民主、科技、社会、人民生活

方面进行点拨、举例,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小康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指出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一个课堂活动。

活动: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及提示文字: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提示的角度,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待学生充分交流、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教师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与实现共同理想又有怎样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出示时间轴图示:

教师归纳: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完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在继续

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的共同理想就将变为伟大的现实。

教师小结,表达希望:天空如洗,阳光明媚;湖水清澈,绿树成荫;草坪似毡,鸟语花香。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由欢快地成长,大人们努力地工作,老人们过着幸福惬意的晚年生活。这是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强盛景象。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立志为实现我国的共同理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创造这画一般美丽的景象,诗一般优美的生活旋律。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美好的未来!

课外作业

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的时刻,相信你一定会扬起理想的风帆,很好地把握人生的航标。为了自己的和谐全面发展,你准备怎么做?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

点评

本课通过流畅、自然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质疑、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即社会,社会即生活,思想政治课要让学生觉得课堂就是现实生活,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比如为了介绍我国现阶段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知识,本课设计了“我眼中的小康生活”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两个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智慧分析,既感受祖国、家乡的变化又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小康社会现状,并坚定了我们必须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心。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给学生创造了机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动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到知识。

教学内容材料化。材料丰富,观点就活,材料不丰富,观点是死的,学生接受不了。要用许多材料说明观点,使观点从材料中逐渐表露出来,即水落石出。本课的知识如共同理想、“三步走战略”、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理论性较强,在设计本案时引用了大量的名言、领导人讲话、图表、图片、榜样人物事迹等生活化的材料说明深奥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考。让学生在材料的阅读、分析、体验中受到启发,轻松的学到知识。

教学设计情境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抽象的知识转

化为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发现、总结、归纳,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共同生成。本案设计创设了畅谈理想、理想论坛、小华与小红观点冲突、畅想未来、峰杨成张理想等课堂及课外活动,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自由发言,为其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初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使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升华。

记得有人说过:一堂课,就是一次“上山”历程的回望,感受知识根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是一次“下山”历程的展望,感受知识归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不正体现了这一追求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