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随堂练习 1.2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随堂练习 1.2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随堂练习 1.2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随堂练习 1.2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记一记

1.古代汉语以为主,现代汉语则以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答案: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2.古汉语里有五个声调:阴平、、、、。现代汉语里没有了,也就是现在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答案: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入声

3.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词语意义变化的情况有三种:、、。

答案:引申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辨一辨

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其势必

..不敢留君

古义:;今义:。

答案:两个词,形势一定一个词,一定。

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二十里耳。

古义:;今义:。

答案:动词,不超过转折连词。

3.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今义:。

答案:有雄心壮志的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4.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古义:;今义:。

答案:交错相通指运输、邮政等部门。

5.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古义:;今义:。

答案:两个词,开阔,明朗一个词,乐观,畅快。

填一填

1.古代汉语中表示“行走”的词因使用场合和方式不同而有区别:在室中慢步走叫“踱”,在堂上中步走叫“”,在堂上举足徐行叫“”,在门外快走叫“”,在中庭快走叫“”,在大路上疾行叫“”,在草丛山林中走叫“”,在水中走叫“”,等等。

答案:行步趋走奔跋涉

2.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请看看下面这些称谓,说明它们分别用于什么人。

(1)仆,不才,不佞:

(2)小子,竖子:

(3)孤,孤家,寡人:

(4)子,夫子,先生:

(5)公,君,足下,丈,大人:

答案:(1)一般人自称。(2)称晚辈。(3)王侯自称。(4)称师辈。(5)称朋友、尊长。

理一理

想一想

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声调,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

2.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答案:(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2)词语的消长变化。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

(3)词语的替换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

“脚、眼”。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3.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4.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

答案: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文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高考链接]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对应的高考考点主要是文言文阅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理解并翻译句子。

【例】[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

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

..

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

..

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

;西伐秦。

..

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

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

..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析: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答案:B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解析: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解析:“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

答案: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文:

解析: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

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

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得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技法指导]

四步阅读法,读懂文言传记

第一步,关注开头段,了解基本信息。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一般在开头段落都要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最初任职情况等。阅读第一步就是对所写人物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第二步,关注重点词语,划分文章层次。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表示时间节点的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此类词语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②年号及表示皇帝变动情况的词语;③表示时间、地点变化的词语。

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

了解人物事件是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的重点,具体要知道: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当时任什么职,事件涉及的人物及相互关系有哪些,等等。

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

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对人物要有一个总的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拓一拓]

很多名言都是后半句的(二)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现在被人们普遍理解为:作为儿女,要为家族续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错了!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离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与生孩子、续香火没有一点儿关系。

6.“三思而后行。”其实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意思是:想两遍就赶紧去做,想来想去的还不行动,你磨叽什么啊!

7.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当它醒来,全世界都会震惊。——拿破仑。下半句:“那就永远别让它醒来。”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大多数人的理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

待。”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并没有对谁特别好、对谁特别差,圣人不感情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测基础

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解析: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旧事物的消亡,有些词汇也在逐渐消亡。

答案:B

2.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加点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

..,犹单.于也()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

⑤彗星见.于东方()

⑥羽扇纶.巾()

⑦万乘.之国()

⑧否.极泰来()

解析:①“可汗”是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君长的称号,“单于”是匈奴君长的称号。②老妇。③供养,给……吃。④送给。⑤出现。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

意义都写作“见”。⑥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⑦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⑧“否泰”本是《周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通顺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后来把运气的好坏称为“否泰”。

答案:①可(kè)、汗(hán)、单(chán)②姥(mǔ)③食(sì)④遗(wèi)⑤见(xiàn)⑥纶(guān)⑦乘(shèng)⑧否(pǐ)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共其乏困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张良出,要项伯D.蹑足行伍之间

解析:A项,“共”通“供”;B项,“卒”通“猝”;C 项,“要”通“邀”。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狠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

D.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解析: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在现代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

B.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C.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解析:A项,信:媒人;B项,涕:眼泪;D项,除:授予官职。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

..随商旅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D.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解析:A项,牺牲:猪、牛、羊等祭品;B项,结束:整理好行装;C项,告诉:报告,申诉。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

B.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C.彼童子

..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沛公居山东

..时

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贫困:古义指处境困难;今指生活贫穷,经济困难。C项,童子:古今都指小孩。D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答案:C

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B.子孙

..帝王万世之业也

C.昼夜勤作息

..

D.去来

..江口守空船

解析:A项,“出入”,偏“入”;C项,“作息”,偏“作”;D项,“去来”,偏“去”。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解析:A项为使动用法,C、D无活用。

答案:B

10.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虽.杀臣,不能绝也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门虽.设而常关

D.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

解析:例句和B项“虽”表假设,即使。A、C项“虽”均表转折,虽然。D项“虽”通“唯”,只。

答案:B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解析: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C

12.下列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③君何以知燕王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求人可使报秦者A.①③④B.②④⑤

C.③⑤⑦D.②④⑥

解析:③为宾语前置句,⑤为状语后置句,⑦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汗天子,我丈人

..行也。丈人:在这里指长辈,而现在

的丈人指岳父,属词义转移现象。

B.关羽,张飞者,刘备爪牙

..也。爪牙:这里指得力的助手,多指武装,现在指帮凶,属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C.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这里泛指金属,现在特指黄金,属词义扩大现象。

D.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河:这里指黄河,而现在泛指河流,属词义扩大。

解析:应属于词义的缩小。

答案:C

14.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B.“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李将军之谓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李将军说的呀。

C.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这就是人们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力量已尽时,连薄薄的鲁缟也势必不能穿透啊”。

D.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莫不是指给我捉促织的地方吧。

解析:A项中的“孰与”译过来是“谁和谁比,哪一个更怎样”;B项中的“之谓”译过来是“……说的就是……”,应译成“……说的就是李将军啊”;C项中的“所谓”译过来是“……人们说的……”;D项中的“得无……耶”译过来就是“莫不是……吧”。

答案:B

测考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

..

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

。太祖幸.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

..,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其第

..

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

/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解析:注意“舟”作后句的主语,“入江”“据敌”两种做法,中间断开,“彼舟”作后句的主语。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解析: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解析:此时并没有“深受太祖信任”,太祖高兴是因为俞通海有水军千艘。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译文: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

译文:

解析:(1)“方”译为“正在”,“师”译为“军队”,“舟楫”译为“船只”,“赞”译为“帮助”。(2)“从”译为“跟从”,“克”译为“攻克”,“略”译为“平定”,“舣舟”译为“停船”。

答案:(1)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

(2)(通海)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

【参考译文】

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颍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

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通海)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

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睛失明。

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

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

二、古代诗歌阅读

5.阅读下面这组金诗,完成下面各题。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①三首

金·元好问

其一

道旁僵卧满累②囚,过去旃车③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④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⑤。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注】①癸巳(公元1233),这一年金都汴京陷落,蒙古大军入城劫掠;作者及其他金朝官员被押送出京,于五月三日被裹挟北渡黄河。②累,通“缧”,捆绑囚犯的绳索。③旃车,安有毡蓬的蒙古车。④大乐,祭祀郊庙社稷时的乐曲名。⑤龙沙,隆起如龙的沙漠地带。

(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写了蒙古军队大肆烧杀,将抢夺来的不计其数的珍宝运往汴京的情景。

B.这组诗运用了借代、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C.三首诗伤时感事,诗人面对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命运时,感情沉郁凝重。

D.三首诗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似,都具有反映时代面貌的“诗史”特点。

(2)这三首诗分别从哪个方面写了天下丧乱的情形,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1)“运往汴京”理解错误,是把从“汴京”抢劫来的珠宝与妇女运往塞外。(2)第一首,元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劫掠大

批妇女送往塞外。大批缧囚、红粉等人被装上毡车运往塞外,表现其命运的悲惨。第二首,元军破坏寺庙,抢劫财物。大量木佛、编钟等物品被毁弃、掠夺,既表现了蒙古军队的蛮横,也说明劫难的残酷程度。第三首,北渡途中所见的白骨如麻、破屋疏烟等景象,勾勒出一幅荒寂凄凉的画面。本诗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写了天下丧乱的情形。

答案:(1)A

(2)这三首诗分别从缧囚、红粉等人的悲惨命运,木佛、编钟等物品被毁弃、掠夺,北渡途中所见的白骨如麻、破屋疏烟等景象三个方面写了天下丧乱的情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6.下面是某校毕业生写给母校80年校庆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惊闻母校八十华诞,我百感交集!回想在母校生活和学习的那几年,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兄弟般的鼓励和帮助!饮水思源,永难忘怀!敬爱的老师,我想再次倾听您那语重心长的教诲。祝愿各位恩师扬名杏林!祝愿莘莘学子们学业有成!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①惊闻:吃惊,觉得不可思议,有点在意料之外的心理感受,应改为“欣闻”或“喜闻”;②“兄弟”,形容和老师的关系不合适,应改为“亲人”;③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应改为“聆听”;④“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应改为“杏坛”;⑤莘莘学子,众多的学生,应去掉“们”,或改为“学子们”。

答案:①“惊闻”改为“欣闻”或“喜闻”;②“兄弟”改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复习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综合复习试题(带答案) 语言文字应用综合练习题 1.植树节到来,请你给每位社区居民发送一条短信,倡议号召他们认捐、认种、认养花草,共同美化家园,美化家乡。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1.回赠自然一棵树、回护社区一花园、回报家乡一片林,天蓝、地绿、水净,建设美丽家园,有你更精彩! 2.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材料,给新落成的国家博物馆正大门拟一幅有横批的对联。据《北京晨报》报道,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历时3年多改造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在2011年4月1日,重新开馆。国博现拥有展厅49个,所珍藏的文物几乎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所有代表性的都有,在当代藏品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台也被收藏。同时还有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设的亚洲厅等四个国际厅。国家博物馆的场馆规模和硬件设施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博物馆的水平。答: 2.上联:乘火箭到石器,尽览古今珍藏;下联:由四海至九州,通显中外博物;横批:物华天宝 3.仿照下面的例子,在①②处各写一句话,要求与前句内容一致,句式相仿,在③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我渴望智慧,上帝却给我问题,让我解决;我渴望财富,上帝却给我体力和头脑,让我工作; da3我渴望健康,上帝却给我病痛和时间,让我锻炼。上帝不会直接给你你所需要的东西。 4.请用整齐的句式分别点评下面两篇课文的内容。《蜀道难》:4.《蜀道难》:雄健奔放的山川画卷,穿透历史的喟然长叹。《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天人永隔诉骨肉至情,宦海沉浮感人生无常。 5.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示例: 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答: 5.示例一:示例二:礁石种子没有高山的巍峨没有鲜花的绚烂没有沙粒的平和没有虬枝的沧桑却以 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什么是坚守! ──什么是执着! 6.请按下列情境要求完成试题。高中即将毕业,你的班级欲组织毕业晚会活动。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荡着双桨,度过了难忘的三年,

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随堂练习 6.3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记一记 1.语言的色彩差异包括、、。 答案: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 2.词语的感情色彩有、、。 答案: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中性色彩 3.词语的语体色彩有、。 答案:口语色彩书面语色彩 4.词语的形象色彩包括联想和联想。 答案: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辨一辨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国家预算中消费支出增加了,就应该相应地积累,基建,保持国民收入中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 ②我们村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农民正跟不少人第二天买化肥的。 A.减压进商谈问题 B.减少压缩进商量事 C.减少压缩进入商谈问题 D.减压进入商量事 解析:第①句有较强的书面语体色彩,选用双音词显得庄重、严肃些;第②句则是口语化,要用通俗明快的语言。 答案:B 2.期中考试,小明成绩滑坡,心里很难过,班主任想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还会有希望么? B.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C.考坏了,难过不中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下次争取考好!

D .你这次考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这叫作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会更糟。 解析:A 项,完全是训斥,指责语气,不会有好的效果。C 项,也带有责备语气,效果也不好。D 项,不但指斥,而且嘲笑,效果更不好。 答案:B 填一填 将下列口语转换成书面语。 (1)我说到这里,话已说完了。你不要把我的话当作没听到似的。 答: (2)国家与国家之间有问题要好好商量,和和气气地化解,不要动不动就动刀动枪的。 答: 答案:(示例):(1)我言尽于此,你不要置若罔闻。 (2)国与国之间要和平解决矛盾,不可动辄诉诸武力(兵戎相见)。 理一理 词义的语体色彩????? 口语色彩????? 用于日常交谈例如:脑袋、歇、溜达书面色彩????? 用于庄重、正式的场合例如:头颅、休憩、徜徉 词义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 表现的是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如:成果、聪慧、顽强、鼓励贬义词????? 表现的是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如:后果、狡猾、顽固、怂恿中性词????? 没有感情色彩如:人、桌子、联合、制造、大、小 词义的形象色彩????? 意义: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类型? ???? 摹状:天蓝、橘黄、马尾松、席卷拟声:布谷鸟、乒乓球 感悟体会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一个高深莫测的科目,一个让同学们神魂颠倒的科目,一个让大家束手无策、摸不着门路的科目。要想考好语文,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1. 【字音辨析题】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选择。 2. 【字形辨析题】 常出现“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3. 【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2)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成语)辨析题】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成语),运用熟语(成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成语)的褒贬义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让你在字面上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往往特别陌生的熟语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试着回忆那些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的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得当——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以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要注意看是否存在主语残缺的情况。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有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看是否存在宾语残缺的情况。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看是否存在歧义,或者看其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又或者看看是否存在意义上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看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看是否存在表意相反的情况。 6. 【标点符号题】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有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共计20分。分值超过文言文(19分)、诗歌鉴赏(11分)、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一系列试题。 考纲要求三、语言文字应用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1.识记A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⑵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考纲解读1.识记(A)层级的两条内容中,字音多年未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重新考查;汉字书写的考查,已纳入到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看来,字音字形是不会单独设置试题考查的。 2.表达应用(E)层级中的“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在前文已经分析。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体现在作文评分标准“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中。(但阅卷时如何酌

情扣分?阅卷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判断标点的问题吗?不得 而知。)此外,在高考试卷的所有阅读中都隐含着这种考查。试题分析1.除成语和语病试题外,2016年之前的语言文字 运用部分客观题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形式为衔接或者排序。2016年考查了关联词的选用,2017年又改为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有人说“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主观题是高考的试验田,题型经常变换。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的考查内容和形式也多样起来。 2.2010年以来,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两道主观试题中,考查的形式包括:语句仿写(考查重点是“仿用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段补写(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图文转换(包括图标和构思框架,考查重点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句式变换(具体考查的是长句变短句)(考查重点是“变换句式”), 近几年一直没有考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这两个内容。 以上内容复习时要点面结合,不能遗漏,同时还要抓住重点。2010年起全国课标卷语言文字运用主观试题统计年份主观 试题类型2010语段补写仿写2011长句变短句仿写2012语段补写仿写2013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4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5语段补写图标要素寓意2016语段补写构思框架2017语段补写推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三课第1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优质教学设计(7页)-精选

《字之初,本为画》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掌握汉字的造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理解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关系,掌握汉字的造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 通过对汉字的欣赏,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字之初,本为画》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三单元第一课。作为高二学生,对汉字已经很熟悉,并且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能写字,会读音,理解字义,有一定的语文素养。所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文,难度并不大,而且学生也会很感兴趣。但是对于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及汉字的造字方法学生仍然是一知半解。一些认知仅来源于书本或是纪录片。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需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鉴于此,教师在《字之初,本为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祖国汉字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汉字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能够主动自觉地运用所学到的汉字知识去解决语言文字现象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汉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汉字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 4教学过程 4.1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一个字,“亚”,同学们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字?这个字读“亚”,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次之、第二的意思”,为什么这个字具有这样的意思?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一下这个字,这个字像什么?像一个剜去四个角的正方形,非常好,这是我国古代埋葬王室和贵族成员的地下墓室俯视图,之所以要剜除墓室的四角,是为了避免潜藏恶灵。埋葬死者的仪式以及祭奠亡灵仪式的司职者被称为“亚”,“亚”是由有权有势的氏族里的人从事的,他们使用着一种“亚”字形的,中间写有氏族名的徽章。比如这个人姓“陈”,他就会把他的姓刻在“亚”字形中间,这种图形被称为“亚”字形图形。亚职者为从事圣职的神官,其地位仅次于族长,故“亚”含有次之、第二之意。这就是我们的汉字,以其独特的方块骨骼支撑起中华文明,它跨越千山万水,冲破千年时间的阻隔,悄然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我们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汉字,感受《字之初,本为画》的魅力。活动2【活动】谈一谈,关于汉字起源有哪些学说? 结绳记事说 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图画说 活动3【活动】说一说,汉字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

人教版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练习:第六课 3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课后落实·应用提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望您于工作之暇给予斧正并不吝赐教。 B.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C.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大家都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D.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我们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望拜读”不得体。“拜读”是敬称,指阅读别人的作品,不能用来指别人读自己的作品。这里可以用“过目”或者“垂阅”。 2.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张采访心理学家王教授。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C.王灿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老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的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的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祝父亲节快乐! 解析:选C。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项,“已将您的生命焚尽”不合情理,可将“生命”改为“青春”。 3.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然,这一慎重研究、修改后的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千变万化,语文教师千千万万,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课标《修订稿》又坚守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基本特点”。这样的表述,我以为,就会把大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的争论中摆脱出来,又引导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去关注和研究语文的特质。叶圣陶先生早就揭示了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个观念,其一便是“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他进一步指出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便是要重视语文的形式和方法”。 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一一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课程 不像其他课程一样,教材是什么,就要学什么。语文课就是要通过一片片文质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能够准确的明白(听或读)对方的意图,同时还能够恰当、充分的表达(说或者写)出自己的意图。阅读是过程,写作是结果,让阅读为写作服务。不管是阅读、说话、写句,都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文章所呈现的内容、思想、情感,不需要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涵泳,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正如人们品尝美食一样,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的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享受,而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是在我们品尝时自然而然的被我们吸收了。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始终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个核心,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达到其他目标的渗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文默写训练

《人教课标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 2、上穷碧落下黄泉,()。 3、(),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以上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6、时不可兮骤得,()。(以上出自屈原《湘夫人》) 7、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10、(),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13、()?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以上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千岩万转路不定,()。云青青兮欲雨,()。 15、(),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上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黄尘清水三山下,()。遥望齐州九点烟,()。(李贺《梦天》) 17、(),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18、(),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9、日出江花红胜火,()。 20、山寺月中寻桂子,()。(以上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21、(),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3、(),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24、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2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7、(),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出自李白《将进酒》) 28、(),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0、女娲炼石补天处,()。(以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doc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转的一片风景,下面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语言文字运用: (13-17题,20分,力争14分以上)[约20分钟] 【总原则】 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 另外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解题灵敏性和思考的兴奋点,确保在一定成就感的状态下完成。 熟语部分 熟语:看《高考一轮》上的词语辨析,重点是错题本、笔记本、《天天练》及模拟试卷中所整理出重点词语。 【友情提醒】 成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 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

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 褒贬失当。如:“由于目睹家乡农民生活艰难,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与失 望。”“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只能形容名声大,不能形容腐败。 语境不合。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王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 重复赘余。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至于马先生所担心的会让人贻笑大方更是无稽之谈。” “贻笑大方”表示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 【小窍门】 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4.、注意语义重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 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 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 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 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 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傧相(xiàng) 劈柴(pǐ) 白癜风(diàn) 怒发冲冠(guān) B.鱼鳔(biào) 脂肪(zhī) 夜排档(dǎng) 敲诈勒索(la) C.坐骑(qí) 拥趸(bang)香饽饽(bō) 信手拈来(niān)‘ D.猫腰( māo) 晕血(yùn) 撒手锏(shā) 蔓草难除(m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有之路。 B.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无论在民间还是意识形态领域都占据着无可撼动的地位,其他文化形态要么被儒家文化所含盖,要么处于被遮蔽、被压抑的边缘。 C.世界著名教育改革家艾伦·德瓦艾特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在信息时代,当纷繁复杂的新知识令人头晕目炫时,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D.,当迪斯科的鼓点如异域的马蹄敲击江南的市肆,当萨克斯的梦呓如东渐的西风弥漫江南的乡野,我们几乎再也见不到流浪的二胡,再也找不到那些流浪的行迹时,我们才幡然醒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现在已经有16个实验室及1 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B.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雪泥鸿爪,皆金玉珠贝。C.法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被人称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振聋发聩。D.据有关媒体报道,梁思成林徽因故居24号院的西厢房已被拆毁,门楼仅剩破败的骨架,正房、倒座房尚存。无独有偶,裘盛戎故居——前门西河沿街215号院也已出现在了宣武区建委今年7月公示的拆迁名单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旨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将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B.用于学生意外伤害的校方责任险能充分利用保险工具处理学校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有利于妥善化解和防范校园各类安全事故责任风险。 C.中方希望日本能信守承诺,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以实际行动构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动两国关系逐步步入良性发展。 D.少些埋怨,多些担当;少些猜测,多些实干。如果人人都少装糊涂甚至不装糊涂,个个都独立思考而不自以为是,我们的穹顶之下,也许清新的不仅仅是我们共同呼吸的空气。 1.【A]B项夜排档(dang);C项拥趸(dun);D项撒手锏(Sa)。 2.【D】A项“有”改为“由”;B项“含”改为“涵”;C项“炫”改为“眩,,。3.【B】“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这里应改为“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4.【D】A项重复累赘。际,即彼此之间。“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其后再加上“间” 便成了叠床架屋。将“国际间”改为“国家间”。B项语序不当,并缠夹不清。应该说防范事故,化解风险;C项成分残缺,在“发展”后加上“轨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刷题增分练--第三课 综合测试

第三课综合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9分)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 ..,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高中语文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学法指导】 第一节,阅读“课堂活动”提供的文段,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造句的精妙。 第二节,阅读“课堂活动”中的广告词,逐条辨认这些广告语都用了什么修辞格,想想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并说明使用了修辞格后,都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12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5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第四节,诵读“课堂活动”部分中提供的文段,找出描写性的语句。根据课文指导,摘录这些描写性语句中和“吃”有关的文字,讨论并说说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探究思考】 1.如何进行选词?请举例说明。 2.如何进行炼句? 【基础达标】 1.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首先是和词语。选词要做到和。 2.准确就是,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生动就是,要善于使用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说的是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力求;后者说的是前后句子在和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4.选词炼句并没有绝对的技巧,一方面要在平时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另一方面自己动手写文章的时候,也要不断思考,。 5.语言表达只要能够、,即使只是片言只语,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言。 【拓展提升】 1.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阅读试题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史诗性革命历史电影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不再拘泥于以往那种依赖宏大战争场面的模式,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观众的内心,更能抓住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从而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这时,()。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大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另辟蹊径变故建构缺一不可 B.推陈出新变迁建造缺一不可 C.推陈出新变故建造不可或缺 D.另辟蹊径变迁建构不可或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B.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 C.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一个个内心。 D.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一个个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内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 B.历史电影中的情感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想象力更加充沛 C.历史电影中的人物就会让想象力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 D.人物有血肉就只会让历史电影中的情感以及想象力更加充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复习提纲

语言文字运用复习提纲1 句子成分分析 ?重点:六种句子成分的辨别 ?难点:定语和状语修饰成分的排序 ?知识点:能划分句子成分并能判别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的语病。 一.句子六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属成分 二.句子成分的标识符号 ?主语:“”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用在补语前后 三.句子成分作用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四.句子成分示例 ?定语: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校园 ?状语:例1:安静地学习[安静]地学习 ?例2: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关系 ?补语: ?1、去一趟去〈一趟〉 ?2、高兴得跳了起来高兴得〈跳了起来〉 ?3、这张报纸好极了这张报纸好〈极〉了 五、主谓宾 ?1、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发展是硬道理。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战士们英勇顽强。你是学生。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 如:大家喜欢游泳。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4、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注意:定语后置。如: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5、状语: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如: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介宾短语)?6、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