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整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整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整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整单元教案与教学反思

2 分数除法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案与教学反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两个除法算式与一个乘法算式,比较已知数和得数,理解并概括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明确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

学生列式解答后,启发学生试着改变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2.改编条件和问题,用除法计算。

老师:怎样把这道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学生尝试改编,老师随着出示改编后的题目。

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同学们是根据什么进行改编的?

学生交流改编的依据: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口算练习。

45×12= 38×47

= 43×98= 14×25

= 2.根据算式30×25=75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学生回答)

3.师: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同桌交流)

4.引出新课。

师: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接下来将学习分数除法,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板书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二、学习新课

1.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你能将算式10×13=103

改写成除法算式吗?(课件出示算式) 引导学生根据改写整数乘法算式的方法进行改写。

师:观察这2道算式,它们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回答。

教师小结: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课件出示小结)

2.教学教材第30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1)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列式:45

÷2。 (2)探究45

÷2的计算方法。 ①师:这个除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齐答被除数是分数)

②师:被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用长方形纸来折一折。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学生无法解决,可以提示“45是几个15

?”“把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③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折纸方法、计算过程及其算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方法一)45÷2=4÷25=25,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 (方法二)45÷2=45×12=25,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

,也就是45×12

。 组织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问题。

如果把这张纸的45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45

÷3。 ②选择算法。

师:你会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4÷3”除不尽,因此方法一不适用,应该选择方法二进行计算。

③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④教师小结: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求45的13

是多少。板书:把45平均分成3份:45÷3=45×13=415

(4)比较两种方法,优化选择。

师: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分子与整数的关系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一种方法更简便;当分

子不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且这种方法两种情况均可使用,更具普遍性。 (5)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议一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先让学生总结、归纳,试着说一说,然后再交流。

如果学生没有考虑到0的问题,教师可提示:分数除以整数,是不是所有的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到0必须排除在外,所以法则中的整数必须注明0除外。

师生共同归纳: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板书方法)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点名学生板演)

38÷2=38×12=316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题。(点名学生回答) 154÷5=34 154÷34

=5 635÷25=37 635÷37=25

3.计算。(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口算)

98÷3= 15÷2= 710

÷6= 54÷15= 1019÷5= 78

÷4=

38 110 760 112 219 732

四、课堂小结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分数除以整数

例1:(方法一)45÷2=4÷25=25,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 (方法二)45÷2=45×12=25,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

,也就是45×12

。 把45平均分成3份:45÷3=45×13=415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对分数除以整数算法的探讨出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将题目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相除;有的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题目转化成整数除以整数计算;还有的学生想到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在后面的方法分析比较中,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些方法都是运用旧知识解决的,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豆豆在计算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以6当作乘6计算了,

结果得34

。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分析:根据一个数乘6的结果是34进行逆推,即用34

除以6,先求出这个数,也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再用求得的被除数除以6即可得出正确的结果。

解答:34÷6=34×16=18

18÷6=18×16=148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运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从错误的结果逆推,求出算式中的不变量,再带回原式求出正确的结果。

趣味知识——锯木头

一天,小明看见爸爸正在锯木头,就过来帮忙,爸爸把58

米长的木料锯成若干相等的小段,一共锯了4次。试着帮小明算一算,每段木料长多少米?

第2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第31~32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一、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题目)

1.口头列式,并说说数量关系。

红红5分钟走了200米,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填空。

23小时有( )个13小时,1米有( )个15

米。 3.口算,并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4÷3= 35

÷6= 4.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是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1~32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31~32页例2)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①师:要求比较两人谁走得快些,应该先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应先求两人的速度,即平均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 ②点名学生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56÷51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①师: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例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

小明1小时走的路程(边说边画),怎样表示“23

小时走了2 km ”这个条件?

引导学生先将线段图平均分成3份,再思考怎么表示。

组织小组交流,点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 将线段图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表示的就是23

小时走的路程。。

②交流理解思路。

师:观察线段图,已知23

小时走了2 km ,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可以先求出1份是多少千米,再求出3份是多少千米,就知道小明1小时走的路程了。

师:1份也就是几分之几?学生齐答:13

也就是多少小时?学生齐答:13小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中左边一段上注明“13

小时走了? km ” 师:怎样求13

小时走的路程? 引导学生说出23小时里面有2个13小时,2个13

小时走了2 km ,那么2÷2就可以表示13

小时走的路程。 师:2÷2可以怎样写?学生齐答:2×12现在已求出13

小时走的路程,怎样求1小时走的路程?(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12

×3。

师:根据乘法结合律,2×12

×3还可以怎么写? 引导学生得出2×12×3=2×12×3=2×32

。 师:这样我们就把2÷23

转化成什么方法计算了?(学生齐答:乘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23=2×32

=3(km)。 ③根据探究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①师:用同样的方法,先画线段图,再分析如何求小红1小时走的路程。

教师巡视,并注意引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点名学生汇报他的方法,集体订正。板书:56÷512=56×125

=2( km)

③根据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数乘除数的倒数。

④师:根据以上计算,小红和小明谁走得快些?(学生齐答:小明走得快些)

(4)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以及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时均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除数转化成除数的倒数。

教师总结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板书法则)

师:为什么是“一个不为0”的数?(框出“一个不为0”)

引导学生明确在分数除法中,除数仍不能为0。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第1题:24×98=27 716×54=3564

第2题:29 326 392 928

第3题:商大于被除数:9÷34 12÷23 149÷730 45÷45

商小于被除数:67÷3 158÷2 6÷54 57÷52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教学板书

一个数除以分数

例2:

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

3

2×1

2×3=2×

1

2

×3=2×

3

2

2÷2

3=2×

3

2

=3(km)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

5

6

÷

5

12

5

6

÷

5

12

5

6

×

12

5

=2km

答:小明走得快些。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关键。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一节难上的课。学生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掌握得比较好,学会“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并不难,但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教学时通过画线段图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索的解决方法来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法则。

2.有效生成知识,渗透数学思想。

这节课下来,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事后进行抽查,计算正确率达90%,而且不少学生都能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找到有

效生成知识的方法。也让我对本节课乃至数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数学课堂不是过多追求形式的多变,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理性思维,是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探究能力的提高。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计算:34÷343435

。 分析:观察除数的整数部分、分数部分与被除数的关系,可以发现:除数的整数部分、分数部分的分子都和被除数相同,所以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

解答:34÷343435=(34÷34)÷343435÷34=1÷1135=3536

解法归纳:一个整数除以带分数,有时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使计算简便。

一个数除以分数

同学们,六年级学的分数乘、除计算你们喜欢吗?

其实你们该知足了,分数乘法中的约分是个多么畅快的体验啊,

眼看着上下两层中的一片片数字还没开始计算就倒在你的斜线下,最后仔细一看,只剩下几个“残兵败将”,你轻而易举地就能给收拾了。

如果你还没感受到分数乘法的畅快,那就赶紧来算算下面这道让你无比畅快的计算题吧!

72×35×47×109×34

怎么样?满意吧!

那么,加入了除法后,分数计算还有这么畅快的感觉吗?

放心,分数乘、除计算离不开约分的“魔爪”,因为它们本是一家人。看了今天的微课,你就会发现:分数除法最终也成了分数乘法。当然,我们不仅要懂得怎么计算,还得弄懂计算的道理。

第3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33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复习引入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现在通过计算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题目)

125÷4= 3÷67

= 23÷85= 12×56×910

=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订正。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题目)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5]

(4)[7+(5.78-3.12)]×(41.2-39)

组织同桌间说一说。

3.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分数的运算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3页例3。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3)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师: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间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学生汇报解决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方法一:先算每天吃多少片。

方法二:先算一盒药可以吃几次。

③师:如果先算每天吃多少片,怎么计算?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3=32(片) 12÷32

=8(天) 师:如果先算一盒药可以吃几次,怎么计算?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12

=24(次) 24÷3=8(天) (3)列综合算式解答。

①学生独立列式。

②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2÷? ??

??12×3 12÷12÷3 ③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计算连除运算时,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2÷? ????12×3=12÷32

=12×23

=8天 12÷12

÷3=12×21×13=24×13=8天

(4)归纳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 ????35+45×34

÷2=2140(m 2) 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七”第9~10题。(第9题点名学生板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9题:114 143 65 0 516

第10题:2÷12×6=24(分)或6÷12

×2=24(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吗?你知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先算每天吃多少片。12×3=32片 12÷32=8片

方法二:先算一盒药可以吃几次。

12÷12

=24次 24÷3=8天

综合算式:

12÷? ????12×3 =12÷32

=12×23

=8(天)

12÷12

÷3=12×2×13=24×13

=8天

答:可以吃8天。

教学反思

1.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题,因而在上课初始,复习巩固分数的乘除法后就复习整数及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计算:? ????811×67

×113÷? ????411×37×23。 分析:仔细观察算式中的每一个分数,811是411的2倍,67是37

的2倍,113是23的2倍,所以? ????811×67

×113÷? ????411×37×23=? ????811÷411×? ????67÷37×? ??

??113÷23=2×2×2=8。 解答:? ????811×67

×113÷? ????411×37×23 =? ????811÷411×? ????67÷37×? ??

??113÷23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提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 地产e网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例题: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使学生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地产e网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预习教案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预习教案 1、分数除法的计算 练习一 【知识要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课内检测】 1、 6 5÷2表示的意义是( ). 2、根据372?=7 6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3、计算下面各题. 142521÷= 575÷= =÷1152 =÷35 1 1、 列式计算. ①把8 3 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②一个数乘5等于3 2 ,求这个数. 【课外训练】 1、 一块正方形木板,它的周长是5 4 米,它的边长是多少? 2、 一辆汽车行9千米,用去汽油4 3 升,平均每千米用汽油多少升? ★3、把一根10 9 米的木料锯成长度相等的几段,一共锯了2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4、给一条5 4 千米的人行道铺地砖,4天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平均每天铺多少千米? 练习二 【知识要点】整数除以分数. 【课内检测】 1、 6÷=9 8 6×( )= 2、 计算下列各式. =÷ 5412 11÷=41 =÷8 516 3、 列式计算. ①8里有多少个5 2 ? ②一个数的25 24 是12,这个是多少? 4、 某啤酒厂每天可以生产啤酒1200升,如果每5 3 升啤酒装一瓶,该啤酒厂每天可以生产多少瓶啤酒? 【课外训练】 1、一块平行四边形模板,面积是3平方米,高是4 3 米,底是多少米? 2、一根6 5 米长的钢绳重2千克,这种钢绳每米重多少千克? 每千克钢绳有多长?

3、1吨花生仁可以榨油18 7 吨,要榨84吨油需要多少吨花生仁? 有126吨花生仁可以榨油多少吨? ★ 4、修筑一条水渠,8天已筑了这条水渠的15 8 .照这样计算,筑完这条水渠共需要多少天? 练习三 【知识要点】分数除以分数. 【课内检测】 1、 =?=÷) () (8512585 =?=÷) () () () (4352 =÷28 15149 2、解方程. ①15854=χ ②21 16 94=÷χ 3、列式计算. ①65是125的几倍? ②75是6 5的几分之几? 【课外训练】 1、在下面的( )内填上适当的数.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除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除法》 根据量、度量单位(基准量)与量数的基本关系: 量=度量单位(基准量)量数。 我们已经知道:当a、b是自然数,且b0时,除法算式ab 表示两种意义: ⑴由量基准量(度量单位)=量数,可知:ab可以表示a是b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时a与b表示两个量。 ⑵由量量数=基准量(度量单位),可知:ab可以表示什么数的b倍等于a,或者把a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这时a表示一个量,b表示量数(用所求的量去度量a所得的结果)。 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除法算式ab,究竟表示上述两种意义中的哪一种,必须结合具体情景才能来确定。 当a、b为分数时,除法算式ab仍然具有上述两种意义,但必须探索它的算法。分数除法的算法分两种情形来探索:一是除数是整数的情形;二是除数是分数的情形。 一、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 下图(图1)是一个长方形,把它的涂色部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图1 我们可以从前面的分数墻上直接看出这个结果。 但是,我们还需要探索,从算式2怎么算出结果呢?

算法1:2==。 一个分数的分子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分母不变,所得的分数就是原来的一半。 算法2:因为的一半等于的,所以, 2==。 比较上面两种算法,算法1有局限性,它转化为两个整数的除法运算,可是在整数范围除法并非总能实施,畅通无阻。如果图1中的涂色部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算式:3=? 上面的算法1就行不通了,算法2行得通。 因为3=的,所以, 3==。图2 图2中的斜线部分是长方形的,也验证了上面的算法是正确的。 从以上的探索结果,可以产生一个猜想: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这个猜想是否成立?有待检验。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还有另一条重要途径。 在探索分数乘法意义的时候,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 量=度量单位量数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和倒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算理以及简单的分数除法的应用做好铺垫。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的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预设教案时,我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中,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折出4/7,4/7的1/2、1/3,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和好的结合起来,以形论数,以数表形,把抽象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再在操作的过程中说一说,和文字语言相结合,三管齐下,从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交流折纸的方法和折纸中的发现,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运算、比较、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性的明确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的意义,得到了计算结果,但是,学生还处于直观的、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这时候,我让学生先口算算式的结果,在观察算式左右两边的符号和数字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形成技能。 四、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使得他们的探索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让学生自主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案设计)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3.白兔只数的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小学罗海清本课教学主要是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二.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反思整堂课,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我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提示,我也没有及时去引导他们,导致课堂的重点知识不是由学生探讨出来,而是由我灌输给他们的,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课件做的不到位。在分析“分数除以整数”时,要引导他们得出“除以一个非零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时,课件没有体现渐变的过程,因此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算式的原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用方程解下列各题。 3、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

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教学例1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2/3 ,而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7/15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4/5 =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 5 。体重 ?千克水分28千克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体情景,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例1的教学挂图;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分数除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三教学反思 榆林市第五小学叶长春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本节课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计算过程中,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技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体验成功的欢乐。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用总结规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题目: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解答。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的尝试,采用了开放式教学。 教材中提供了一个主题图,这个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与帮助。首先我从关键句“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入手,问学生当你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结论。问这个问题我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数学材料,通过分析、思考,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并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认可,他们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发现的快乐,一种成功的自我体验。第二个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学习迁移,得出数量关系式及表示分数意义的线段图,为后面的方程法及代数方法解题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完整的出示题目后,我让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要估算,必须要有依据,我想,大多数学生会根据线段图进行估计,又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埋下伏笔。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让学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解决分数乘除混合问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除法的问题。反馈时,学生出现多种解决问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周攀 分数除法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分数乘法》的知识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第一步所做的事情,调动的方式主要以鼓励为主,精简课程当中所学的内容,减轻课后作业,在课程当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是主人,老师只是来帮助自己学习来的,学习任务是自己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在此基础上,我充分的备课,认真的批改作业,做到上课之前心里有充分的把握,胸有成竹,对知识点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对重点知识能够通过深思熟虑,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进行对话,让学生感觉有启发性,上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启发学生,用身边非常熟悉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知识点,有时学生会出现思维短路的情况,我不着急,尽量耐心的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不及不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健康运行的状态。 在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线段图和教师讲解,学生自学为手段,通过读题和思考,来绘画线段图,我带领学生总结出这单元中的几类典型的问题,并逐类进行思考讲解,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图形来进行思考,通过逐类的讲解思考,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我在此也感谢同学们,通过教他们学习,让我在教学方面又有了一些进步。 课后我认真的批改作业,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到学生的容易犯错的地方,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也帮助学生找到思维上的短处,争取在下节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时一个数乘分数的应用。他是分数乘法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在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六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教案

六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教案 WTT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2019-05-08 今天执教了一节《分数除法(一)》的数学课的教学。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内容涉及到以前整数除法意义的复习,加上本节教学知识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方法,设计难度除内容多外且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备起课来难度较大。不过越是有难度的课自己还偏偏有一种想要挑战的心理,毕竟自己迟早是要讲的,而且这样的讲课其实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只是为了一节精彩课的展示而有意避重就轻也许恰恰就失去了上课听课评课的本意了。 自知自己对于数学学科的造诣不是很精深,但个人感觉数学课应该要把握住几点:教学语言凝练、具有启发和点拨的作用;流程设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习题设计体现由浅入深的梯度性;教学覆盖面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也许是个性使然,或者是文科味道较浓的教学风格,因此执教较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也很喜欢赋予它一种文质兼美的特点,喜欢让知识性较强的数学课也能带上情感的韵味和兴趣的刺激。尽管事先对于教材进行了一番分析和思考,对于课堂情景和学生进行了预设,尤其是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做了格外的注意和设计。但实施起来之后,自己之前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内容过多,加上课上生成的东西自己也没有做到较为妥当的处理,不可避免的遗憾随之而来,即课堂效果没有预期的理想,学生的学显得不够扎实和深透,自己在教学课件等一些形式的'利用上与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没有达到一个有机的统一。度的失衡使得这节课不免流于形式而略显不实,假如在个别地方善于取舍或是科学的估计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的容量,那么遗憾也许会降到最低程度。 通过今天的讲课,感觉收获很多,要学习的、要改变的、要给予学生的还有很多很多。教学,真的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的艺术。即便今天的教学没有任何遗憾,即便学生的表现十分精彩,但我仍然知道,自己距离那种“突破”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

六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除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内容:书第28-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知道分数除法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2.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法则准确的进行计算。 3. 渗透联系和发展的辨证唯物注意观点,培养学生的迁移、抽象、概 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 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 75÷5 144÷12 2. 根据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63 × 28 = 1764 25 × 1.4 = 35 ()÷()=()()÷()=() ()÷()=()()÷()=() 二、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 出示例1插图及问题“3盒多重?”口答算式 板书:100×3=300(克)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两道整数除法的问题吗? 板书: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师:这两个问题谁会计算呢?(口答) 板书:300÷3=100(克) 300÷100=3(盒) 2. 师:如果我们把100克、300克改写成1/10千克、3/10千克,这个问题又将 怎样列式呢? 板书:1/10×3=3/10(千克) 3/10÷3=1/10(千克) 3/10÷1/10=3(盒)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组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分数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比较它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3. 小结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 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的一种运算。 练一练:出示书28页做一做 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2及第一问题:“每份是张纸几分之几?” 1.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自己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 2. 交流各自的折纸方法、计算过程和算理 板书:4/5÷2=4÷2/5=2/5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和算法? 板书:4/5÷2=4/5×1/2=2/5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体情景,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例1的教学挂图;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分数除法反思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一道:把9/10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9/10÷3的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7/8÷5,使他们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像7/8÷5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三不”意识。 1、不代替学生重复能学会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种现象,教师能让学生去探索,但不等学生去完全解释探索的过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迫不及待得讲了起来,使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这样确实可以减少很多时间,但抹煞了学生去探索、去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只会成为计算的机器。对于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探究计算方法是本课重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画图,假设、推理等方法可以探究出多种方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展示探索过程,即使展示出来说不清楚,教师也决不能代替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去尽量说清楚,从中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增强成功的自豪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坚持下去,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不代替学生说出探究的结论。就计算课而言,因为计算课的算理、算法早有定论,许多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出来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往往不能说清楚算理算法,在表述上有欠缺之处。这时教师不能怕学生说不清楚而断然否定,可以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教学9/10÷3,过去直接讲述9/10÷3就是求9/10的1/3是多少。计算方法是9/10÷3=3/10×1/3=3/10。教师的讲述省略了学生探索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中,虽然乘倒数这个结论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但对于有些题目就不是最简便的,如9/10÷3就可以用9/10÷3=9÷3/10=3/1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教师代替学生直接出示结论,讲给学生结论,学生只会停留在机械记忆,成为做题的机器,而不能灵活用知识解答问题。在这里教师扮演了“教”的角色,而《标准》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我帮助学生从已探究的多种方法中找到最具普遍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易接受,记忆也更深刻,从而体会了学数学的过程。 3、不代替学生去思维。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分数除法 第2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材第31、第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3.解答应用题。 投影出示:小明步行2小时走了6千米。他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学生计算后,说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二教学实施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1.出示例2。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呢?(算出每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再比较大小) (2)列式。 提问:怎样求小明的速度和小红的速度?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列式。 了2千米”。 提问:1小时行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 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4.归纳方法。 老师:观察比较例2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思维训练 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练习七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分数除法 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 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 ××3 × × ×6 ×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克化成300 克化成(3)将100 千克,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全班汇报:3页 1 第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一道:把9/10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9/10÷3的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7/8÷5,使他们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像7/8÷5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有”三不”意识。 1、不代替学生重复能学会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一种现象,教师能让学生去探索,但不等学生去完全解释探索的过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迫不及待得讲了起来,使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这样确实可以减少很多时间,但抹煞了学生去探索、去体味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只会成为计算的机器。对于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探究计算方法是本课重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画图,假设、推理等方法可以探究出多种方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展示探索过程,即使展示出来说不清楚,教师也决不能代替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去尽量说清楚,从中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增强成功的自豪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坚持下去,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不代替学生说出探究的结论。就计算课而言,因为计算课的算理、算法早有定论,许多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出来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往往不能说清楚算理算法,在表述上有欠缺之处。这时教师不能怕学生说不清楚而断然否定,可以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指导。例如:教学9/10÷3,过去直接讲述9/10÷3就是求9/10的1/3是多少。计算方法是9/10÷3=3/10×1/3=3/10。教师的讲述省略了学生探索过程,同时也剥夺了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不能灵活的运用知识。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节课中,虽然乘倒数这个结论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但对于有些题目就不是最简便的,如9/10÷3就可以用9/10÷3=9÷3/10=3/1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教师代替学生直接出示结论,讲给学生结论,学生只会停留在机械记忆,成为做题的机器,而不能灵活用知识解答问题。在这里教师扮演了“教”的角色,而《标准》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本节课我帮助学生从已探究的多种方法中找到最具普遍性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易接受,记忆也更深刻,从而体会了学数学的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28页——47页,倒数的认识和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 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 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本单元教材在揭 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材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进行类比,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3.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 学习能力。 课时10单元教学课时: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 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 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