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

矿井透水八种预兆解读

按照一般的透水规律,积水区水头越高,压力就越大,因此,在处理水头高的积水时,必须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高水头和积水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地放水。现在普遍采用的“分段下行探放水”的方法,可避免一次处理时煤壁被压破的危险。实践证明,凡是与地面上下汇水区互相贯通,互为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等,都必定有水,因此,遇到有补给水源的老空、断层、裂缝、钻孔时,特别要提高警惕,并采用周密的防水措施,防止透水。

矿井透水事先都有预兆,可根据八种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别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险。

(1)发潮:煤本身是不透水的东西,但当受到一定压力的水的作用,仍会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体里去。因此,当采掘工作面临近积水区时,就会发现局部的或大面积的发潮现象,这种发潮现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区的缘故,遇到底板岩层为透水岩层时,也常使煤体有发潮现象。

(2)发汗:当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受水压作用,通过煤

的层理、节理、水就透过煤壁并聚成水球现象,看起来就象人出汗样。

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两种象征,无论发潮和发汗,有时都会出现

假象,这种发潮和发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浅剥皮” 的办法加以鉴别,就是将发潮或发汗的煤面,剥去一薄层,观察探试新暴露的煤层是否也发潮,如果发潮,就证明这是透水象征。

(3)流水或滴水:这种现象是发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证明工作地点与积水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也证明隔水煤墙越来越软,隔水性越来越

差,抗压能力越来越少,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时必须百倍警惕,加紧处理。

(4)挂红:这种现象往往是流水现象出现后产生的。这种现象说明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或硫铁矿物等,出现“挂红”一般认为是接近老空积水的象征。

(5)空气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区以后,影响工作面气温降低,感到发凉。

(6)硫化氢气味加大:二硫化氢气体也是老空区的产物。因此,当工作面接近老空区时,有时可嗅到硫化氢的气味——刺鼻的臭鸡蛋气味,可导致人迅速死亡。

(7)水叫:一般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嘶嘶”的声音,这种声音,很象低沉的雷鸣声或不开锅的声音,这是因为水位有了变动或受滚动岩石撞击影响的结果。

(8)钻孔底发软或出水。用探水钻或钎子探水时,如发现钻孔底发软,钻屑发潮,就说明钎子快到积水区,如继续钻就有出水可能。

上述现象都是接近积水区(或老空)的征兆,要特别注意采取措施,

严防积水突出造成危害。

鉴别老空水有以下几种办法:用手指蘸水搓动有润滑感觉;用鼻嗅有腐臭;有时夹杂着臭鸡蛋的气味,用口嚼有涩味;有腐朽质的沉淀物及悬浮物,详细观察比较时,会发现它的透明度较低;化验分析时,耗氧量大,有机质氧化时所耗氧气越多,证明有机质越多。井下透水事故的避灾方法

矿井水灾也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要防止水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可疑积水地区掘进巷道时,要先探水。发现了透水预兆(打钻时感觉孔底松软或孔中有水流出;煤层发潮

发暗;巷壁或煤壁出现大面积小水珠,淋水加大;煤层变凉,气温降低;有害气体增加出现“嘶嘶”水叫声等),就要立即停止掘进,加固工作面支架,并报告上级。井下一旦发生了透水事故,要尽力判明水源性质(断层水、含水层水、老空水)并用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按规定的路线撤出。透水时,水势很猛,冲力很大,要手扶支架躲过水头冲击后向高处走,进入上一个水平,然后出井。假如出

路已经被水隔断,就要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暂时躲避。同时定时在轨道或水管上敲打,发出呼救信号。

在水害大的矿井和积水大的开采区域,每个采区或掘进中的主要巷道里,都设有水闸门。水闸门能够承受很高的水压,是为隔断水流、缩小受灾范围而设置的。人员撤出透水区域以后,要立即紧紧关死水闸门,把水流完全隔断,以保护整个矿井的安全。

接到透水事故警报后,水泵司机要立即关闭泵房两侧的密闭门,启动所有水泵,以求把透出的水尽快排出。没有接到救灾领导的撤退命令,绝对不可离开工作岗位。

透水以后,特别是采空区的积水突出以后,往往会从积水的空间内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所以在避灾中,要注意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突水时怎样避灾

井下一旦发生突水事故,在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灾情向矿井调度室汇报。人员必须听从班组长指挥,迅速撤退。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突水时,人员应撤退到上一个水平或地面。技术人员在制定有水害威胁地区的安全措施时,应包括人员的避灾路线。这条路线选好之后,应向这个地区的所有人员进行贯彻,在平时还要利用上下井的机会让工人多熟悉几次。在巷道交岔点应设有路牌,并设有灯光照明,上山独头巷道的路牌上应标有“此路不通”的字样。井下突然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安全退路上的指示牌,人员一旦迷失方向,必须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这些上山巷道必须与地面相通。

井下发生水灾之后,应该立即通知矿山救护队组织抢救。在救护队员没有到达之前,应全部启动排水设备,关闭有关区域的防水闸门。

有瓦斯喷出的地区,探水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遇有瓦斯喷出时,要戴上自救器,防止窒息。工作地点还应设法加强通风,风机不准关闭。

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如果是竖井,人员撤退时需从梯子间爬梯子升井,这时应按次序上,避免抢上或慌乱;爬梯子时,应注意手抓牢,脚蹬稳,保证自己安全,也要照顾别人安全。人员撤到地面之后,应该立刻清点人数,向领导汇报。

探水要有设计探放水工作应该有探水设计,探水设计应体现以下几面原则:首先是要科学探放,对水情的分析要科学,探放水的方法也要科学;二是要安全可靠,探放水在“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的原则下,确保征服水害,做到万无一失;三是要经济合理,争取用尽量少的工程量,最简捷的巷道工程完成探水、开拓、掘进等生产准备任务;四是要争取高效,在多方协调下,合理安排,争取尽快完成探水任务,不影响工期。

探水设计大致应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

1. 探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分析。由探放水技术人员调查区域资料,提出水害性质、受水威胁的范围和程度,划定水害威胁边界,估算涌水量和总积水量,划定探水线,设计出需要留设的防水煤柱的尺寸。此外,还要分析放水后对地面的影响,地表是否会产生下沉,是否产生塌陷坑以及建筑物破坏等情况。

2. 根据水害性质由开采技术人员设计开拓方案及防水方案。其中有:探水区的开拓方案;巷道布置及施工顺序;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流水水沟大小;流水路线;临时排水设施;水闸门及水闸墙的位置;放水的允许放水量;人员避灾路线及预防有害气体的措施等。

3. 在上述巷道布置的基础上,设计探水孔的钻探施工方案。探水施工内容包括:每次探水的位置;确定探水超前距;确定每次探水的孔数、孔的方向及角度;孔径大小;孔口管的设计和安装,提供放水所需的时间。探放水设计经研究批准后,要严格按设计施工。

发生矿井水灾的原因

发生矿井水灾的原因,主要有水文情况不明、设计不当、措施不力或管理不善;人的思想麻痹也是一个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周详,或有了措施不去认真执行,暴雨山洪冲破了防洪工程,致使地面水灌入井下。

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空区、充水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未事先探放水,盲目施工,造成突水淹井或人身事故。

井巷位置设计不合理,接近强含水层等水源,施工后在矿山压力和水压共同作用下,发生顶底板透水。

乱采乱掘,破坏了防水煤、岩柱,或者施工质量低劣,平巷掘进腰线忽高忽低,造成顶板冒落,接通了强含水层透水。

积水巷道位置测量错误或资料遗漏、不准,新掘巷道与它打通;或是巷道掘进的方向与探水钻孔的方向偏离,超出了钻孔控制范围,就可能与积水区掘透。

井下未构筑防水闸门,或虽有防水闸门但未顺利及时关闭,在矿井发生突水的情况下,不能起堵截水的作用。

井下水泵房的水仓不按时清理,致使容量减少,或者水泵的排水能力不足,在矿井发生突水时,涌水量大于排水能力,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采取临时措施也无法补救时,矿井就可能被淹没。

只要我们搞清水灾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管理,矿井水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透水事故预兆

(一)、井下采掘工作面透水前的预兆:

1、挂汗。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会通过煤岩裂隙面在煤壁、岩壁上聚成很多水珠,出现挂汗现象。

2、挂红。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体表面时,会呈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3、水叫。含水层或水区内的高压水,向煤壁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发出“嘶嘶”水叫声,这就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工作面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浑,有臭味。

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教远,若浑浊,则离积水区以近。(二)、由于矿井水的来源不同,发生透水前的预兆各有特点:

1、老空水透水预兆。由于老空水积存时间较长,水量补给较差,故称“死水”。老空水透水

预兆有“挂红” 、酸性大、水味发涩的特点。

2、溶洞水透水预兆。由于洞内积水长期侵蚀溶岩,所以,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带有臭味,有时也有“挂红”现象。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石灰岩溶洞水时,可能出现顶底板来压、裂隙和柱窝渗水的现象。

3、断层水透水预兆。断层破碎带中的地下水一般是流动的,补给较充分,故称“活水”。所以,很少出现“挂红”现象,水无涩味而发甜;在岩巷中遇到或接近断层水时,有时在岩缝中可见到淤泥,

水较混浊多呈黄色。另外,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的断层破碎带时,会出现来压,淋水增大等现象。

4、冲积层透水预兆。浅部掘进井筒常遇到冲积层水,采空区顶板冒落,裂缝沟通冲积层时,也会遇到冲积层水。冲积层水透水的特点是,开始水量较少,呈黄色,并夹有砂子,以后便急剧增大。

正常生产,《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防治水作了规定。具体措施有:

(1)留设隔离煤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有防水隔离煤柱。如果矿井是以断层分界时,也必须在断层两侧有防水隔离煤柱。任何一方或小煤矿都不得采动。在开采区域内,无论是本煤层或是上部煤、岩层中有被水淹的井巷时,应按《规程》规定,先排除积水后再进行采掘工作。如果无法排除积水时,必须

编制设计,报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采掘。在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确定防水隔离煤、岩柱的尺寸。

(2)疏政降压。为解除开采煤层上下邻近的承压含水层的威胁,《规程》规定了应采用

控制性疏水降压的防水措施。

(3)设置防水闸门。《规程》规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并危险的矿井,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在有突水危险的地区掘进巷道时,也必须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方可掘进。

(4)堵水。利用水泥浆或化学浆液,通过钻孔将水的通道充填住,从而达到阻住外部水源涌入。也可以通过钻孔投入其它充填物,如铁球、棉织物等物质堵住流水通道。

(5)探放水。当掘进工作面接近被淹井巷、溶洞、含水断层、含水层或有其它透水象征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的原则,即用钻机超前探明水情,并采取放水疏干措施后再掘进。

第一,组织措施

(1)教育井下工必须熟悉透水象征,发现透水象征时须立即汇报给值班人员,并上报主管领导,未经研究分析和提出安全措施,同时也未确定水源以前,不得继续作业。

(2)组织专人对探水点或淋水地点逐日进行观察,并记录变化情况,作出分析比较,如有明显变化,不得继续作业。

(3)必要时组织专业探水队,专门进行探水工作,并直接由矿长领导,制定探水制度,切实贯彻有象征必探的原则。

(4)对井田范围以内的老空要详细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资料绘在地面与井下对照图上,详细标明老空分布范围和积水数量,并慎重划出老空警戒线。同时,要反复慎重地核实过的有关资料。

第二,技术措施:

(1)分段下行探水法:探放水是解除水害威胁的最主要的措施。因为这种方法既适应水头低的老空水,也适应水头高的积水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放尽,如果对水头很高的积水采用“端底”的方法作一次处理时,危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采用“分段下行探水法”把高水头的积水分为若干段,从上而下地依次探放。这样每次探放所遇到的水头高度就能控制在安全限度以内。而且这个方法的采用与斜井片盘开拓程序可以完全一致起来。即使是在坚井开采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方法,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2)钻孔的布置与钻孔数目的确定。当工作地点发现有透水象征而决定探水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钻眼怎样布置,钻孔数如何确定。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大小、巷道与顶底板的关系是平巷还是上下山及其断面大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根据不同情况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①如果煤层不厚(2.0 米以下),而斜角又比较平缓时,所作的巷道,无论是平巷或是上下山,钻孔的布置都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即在巷道中布置一个与顶底板平行的钻孔,另外在巷道两帮各布置一个与挡头成45°角的钻孔,以控制从

两帮透水的可能;②在厚煤层里送道时情况就比较复杂,如果巷道是沿着顶板送时,那么探孔就应多设几个。就是说,一方面要探明正前方及两帮有无老空,另一方面还要探明前下方有无隐患;如果巷道是沿底板前进时,探眼必须是既能探明正前方(包括两帮)的情况,又能探明前上方(包括两帮)有无老空存在。如果巷道开在煤层腹部,需探水时,探眼的布置就应照顾到更多方面,无论正前方、前上方、前下方以及各方面两帮都应控制住才成。③如在立槽厚煤层内送道时,情况又所不同:除正前及下帮要布置探眼外,前下方、前上方及下帮上下角均应成有放射形的方向布置探眼。总之,应根据巷道及煤层的具体情况,参考当时当地的有关调查资料来确定探眼的布置方法。关于探眼数目的确定,也是根据各种不同情况来决定。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掌握一条,就是用最少的探眼达到全面控制透水的目的。

(3)掌握安全超前距离。关于探眼的超前距离问题,安全规程上有明文规定。规程要求探水的超前距离至少要保持20 米。但在实际执行中,特别是没有探水设备或者探水设备不足的单位,往往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对这些单位来说,深入摸清当地过去透水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主要是从过去透水事件中查清煤墙被突破的厚度,当时突破煤墙的水头高度以及煤质等。参考这些情况来规定探水工作的超前距离。如有的单位规定“探四进一保持三” 的意思是说,探深四米、掘进一米、保持三米超前离。

(4)放水问题:在进行探水时就应该做了一切放水工作的准备。只有将积水放出以后,

才能彻底清除水害危胁,扩大采区,多采煤。如果所探放的积水情况已调查很清楚,应及早在探水巷道内安排适当地点接好放水管。放水管的安装方法是把带有截水门的放水管装在锥形的混凝土圆柱中。为使放水管能固定在混凝土圆柱中,管子外套要备有锥形环。这样,装好以后,将钻杆通过带有水门的放水管进行钻眼工作。钻进时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在工作面附近装设不透水的带门的隔水墙,门要向来水的方向开启,隔水墙也可以不带门,直接设在工作面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钻眼工作就要在墙外进行。但无论哪种隔水墙都必须装有放水管。以便关闭后放水之用。在接近个别积水区或涌水量大的含水层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办法的探眼深度可以缩小到3-5 米。如果预计积水量不大时,则可以不用放水管,但要事先预备好长约1.5-2.0 米的锥形木塞。

矿井突水事故处理

一、矿井突水征兆1.与承压水有关断层水突水征兆(1)工作面顶板来压、掉渣、冒顶、支架倾倒或断柱现象。(2)底软膨胀、底鼓张裂。(3)先出小水后出大水也是较常见的征兆。(4)采场或巷道内瓦斯量显著增大。这是因裂隙沟通增多所致。2.冲积层水突水征兆(1)突水部位岩层发潮、滴水、且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可发现水中有少量细砂。(2)发生局部冒

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3.老空水突水征兆(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5)老空水呈

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口尝时发涩;若水甜且清,则是“流砂”水或断层水。二、矿井突水的应急措施遇到矿井突水时,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l )发现有人被堵

井下时,各级领导应首先制定营救措施。(2)立即通知泵房人员加大排水力度,将水仓水

位降到最低程度,争取较长的缓冲时间。(3)检查所有排水设施和输电线路,了解水仓现

有容量,派人清挖水沟。(4 )水文地质人员应测量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及其变化,记录围岩及巷道破坏变

形状况,察看观测孔(水井)水位和泉、河、地表水体的变化,分析判断突水来源和最大突水量,以及突水发展趋势,为防止淹井采取必要措施提供依据。(5)检查防水闸门关闭是否灵活、严密,并清除淤渣,拆除短轨和架空线,派专人看守,待命关闭。(6)在查明地面水体与突水有关联时,应迅速派人进行堵塞,减少补给量。(7 )当排水能

力负担不了涌水量时,可因地制宜,采取将涌水引入下山巷道、筑坝蓄水、关闭防水闸门,

以延长缓冲时间,争取时间增加排水设备,保住矿井。(8 )当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阻挡淹井时,井下人员应迅速向安全撤退,安全出井。三、水灾处理的一般原则(1)必须了解突

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2)掌握灾区范围,如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3)按涌水量组织强排,发动群众堵塞地面补给水源,排除有影响的地表水,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堵水。(4)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一切火源,防止沼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积聚。

(5)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

和二次突水。(6)搬运和抢救人员,要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以造成

伤亡。四、矿山救护队处理透水事故的行动要点(1)接到事故电话后,迅速赶到事故矿井,

弄清突水情况和灾区范围,克服畏难情绪,参加制定抢救方案。(2)根据井下水位及涌水量,利用一切可能进入的通道,迅速引出灾区避难人员。(3)救护队员必须按进入灾区的有关规定带齐装备,进入避难人员躲避地点时,不经检查并确认无危险时,不得脱掉呼吸器。人员必须通过局部积水巷道时,在积水位不高、距离不长的情况下,应选择熟悉水性的队员配戴呼吸器通过。(4)避难人员被水、砂、泥堵在巷道内难以接近时,应利用一切可能条件如打钻孔、利用压风管、掘小断面巷道等向灾区供风、输送饮料、食品,并设法接近他们。避难人员地点低于外部水位时,不能采用打钻的办法,以免独头泄压,水位上升,淹没避难地点。(5)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砂、泥堵塞的小眼、上山,防止二次突水或突泥砂。在清理斜巷中淤泥、煤矸时,要打防护墙,防止泥砂积水突然冲下。(6)在寻找避难人员时,应细心观察,注意有规律的敲击声,这是避难人员发出的求援信号,也可利用有规律地敲击巷道、煤岩壁的方法去找寻避难人员。(7)组织排水时,应切断电源,加强通风,排除沼气和其它有害气体,并随时检查有害气体,防止火源产生。当排水接近硐室或车场时,要防止沼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突然涌出。(8)抢救人员通过淤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