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为自主创新战略的经验启示

华为自主创新战略的经验启示

华为自主创新战略的经验启示
华为自主创新战略的经验启示

华为公司自主创新战略及其经验启示

袁华连何馨滢郭敏华张涵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本文通过对华为公司自主创新发展历程的探讨研究,从而得出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产业华为公司自主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产业迅猛崛起,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供信息服务等综合性生产活动,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现在信息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有着高科技、高投资、高利润的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在信息产业中,由于收益递增率的作用,高技术也不一定就必然能获得高附加值,把技术创新与市场联系起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企业在选择技术领先策略时,应在加强对其核心技术保护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开放技术的比例,一种比较理想的技术创新战略应当是企业致力于再企业核心技术上保持领先,而在产品平台上实行尽可能广泛的开放与合作。且在信息产品的营销活动中需注意克服传统的工业时代为产品定价和营销的方式,也需注意产品的技术优势不是导致商业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所以要通过营销努力,建立一套行业事实标准时信息产业经营的最理想状态。在中国,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回顾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可以看出以华为代表的一批通讯设备制造企业是我国信息产业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研究探讨华为等企业的发展路径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华为公司发展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是全球最大的

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华为公司作为一家以生产通信设备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之初就面对着爱立信、阿尔法特、西门子、AT&T等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的挑战。这些世界级的大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经验,华为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司在这些方面看起来是无法与之相抗衡的。但是,它在成立当年就突破了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技术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

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2007 华为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在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并且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2008 华为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它的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44位。

2009 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际销售收入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1月16日,北欧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宣布签署两项4G LTE商用网络合同,中国华为和瑞典爱立信将在欧洲建设LTE 移动宽带,这也是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

2010年7月8日,美国知名杂志《财富》公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华为首次入围。继联想集团之后,华为成为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2010年营业额284亿美元,仅次于爱立信,在全球通信行业中排名第二。2011年营业额是310亿美元,全球通信行业中排名第一。

2011年华为销售总收入达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约18.5亿美元,同比下降53%。在2011年间,华为公司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整合成立了“2012 实验室”,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大LTE顶级奖项。2011年11月8日,华为公司在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名列第一。

图1:华为海外销售额增长情况(来源:华为2000-2010年年报)

数字看起来是枯燥的,但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华为公司惊人发展速度,那么华为公司是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成为世界500强的呢?

二、华为公司自主创新之路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持续发展,其中必有一种根本性的因素在发挥作用。在华为,这种根本性的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主创新的巨大成功。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其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其自主创新战略的全面成功。

1. 华为自主创新发展阶段

华为的自主创新历程大致可分为产品与技术模仿阶段,重点跟进阶段,国际同步阶段,但不同业务领域的自主创新阶段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合。

第一阶段是产品与技术模仿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华为在做代理商阶段,就开始对国外的交换机技术进行研究。华为的技术研发最初从模仿和追随开始。华为初期研发的是入门级产品,与国内其他同类厂商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之后,华为将研发目标瞄准了国际市场的主流技术——万门级交换机,并于1994

年成功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1995年,全国邮电部门全网都开放了华为研制的7号信令,华为在固定电话网络设备开发上的综合能力大大增强,开始走向规模化有序发展。

第二阶段是重点跟进阶段,从1995年开始,尤其是2000之后,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华为开始具备了改进并创新的能力。在移动通信领域更是实现了由2G领域重点跟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3G领域的独树一帜,站到技术领先者的行列。在2G领域上,1995年,华为开始启动GSM移动通信研究。1997年,华为自行研制的GSM打通了第一个电话,随后其研制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发布。2003年底,华为承建了大秦铁路的GSM-R系统工程,这一事件标志着华为在该领域已经能够与西门子、北电网络等国际知名企业并驾齐驱,在GSM技术上开始由跟进到适度领先。1995年,华为开始跟踪国际上3G技术的走向。1998年,华为将整个公司三分之一的研发力量投入到3G研究上,最终掌握了从WCDMA系统技术到芯片设计的全套技术,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全套商用系统的厂商之一。到2004年,华为已经拥有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产品在内的全套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作为3G主流厂商之一,华为还积极推进3G标准化,与爱立信、北电、NEC、西门子共同缔造了CPRI联盟。另外,华为在3G领域的国际化开拓也取得显著成效,其3G产品成功在欧洲和美国这两个地方商用,标志着华为在3G领域已经进入领先者行列。

第三阶段是国际同步阶段,从2003年起,华为在下一代网络、高端路由器、光通信等领域的研发上,越来越体现出与国际领先的能力,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超越。在国内NGN从试验、试商用阶段到商用阶段的过程中,华为充当了开拓者和领路人的角色。华为从1995年开始研发路由器产品,1998年进入路由器市场,但初期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面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华为加快提升产品层次,目前凭借稳定的性能,华为在路由器产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光纤通信设备上也具备了基本与国际同步的能力,在应用技术层面上,华为的技术储备不输于跨过公司。

2. 华为自主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

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华为从成立之初就将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明确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是华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华为明白,作为后起之秀,在科技含量高的通信领域,要实现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一定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支持。通信设备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而硬件和软件的核心技术又分别体现在芯片和核心软件(如基本算法、协议、信令等)上。1993年华为成立了基础研究部,专门负责研发华为通信设备所需要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大量ASIC芯片的推出,不仅构筑了华为在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1996年任正非提出了华为著名的“压强原则”,那就是通过持续的、大规模科研投入和集中精力突破一点的方法,使华为与世界著名公司相比,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局部领先,从而获得市场的支持。2009年,任正非又提到了“深淘滩,低作堰”。他说,深淘滩就是多挖掘一些内部潜力,确保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低作堰就是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输出,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持之以恒、周而复始、心无旁骛的技术研发高投入为华为取得技术优势和产品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创新

近几年来,华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和欢迎,市场业绩也节节攀升,并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华为基于智能架构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

方案、全套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绿色移动网络解决方案等业界领先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和产品受到全球客户的欢迎,成为华为实现市场突破的利器。

以华为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为例,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通过“SingleRAN”、“高速云”和“连续云”、“IPTime”、“IPN(智能分组网络)”等多种方案,帮助运营商以最经济的方式来保证用户体验,同时在向未来演进时保护现有的投资。华为业界首创的整体移动宽带网络解决方案由于深谙运营商需求,一经推出就获得全球运营商的认可,在O2、中国联通、Telenor、TeliaSonera、比利时电信、Net4Mobility、美国移动等运营商网络获得大规模应用。有关数据显示,在全球已发布的近90个LTE商用网络中,华为已经部署了其中的45个商用网络,并已赢得92个LTE商用合同,位列业界第一,2012年上半年华为LTE

收入同比增长近150%,预计2012全年华为LTE销售收入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华为在LTE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领先,标志着华为已经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领跑者。

“2012 年Frost & Sullivan全球电信云市场杰出成就奖”颁发给过去一年在全球电信云计算领域获得突出成就,并通过创新给运营商带来商业价值,且具备极大潜力的供应商。2007年华为与赛门铁克成立合资公司,在存储和安全领域实现年复合增长率 80%;并于2012年初成功回购,这将大大增强华为在存储和安全领域的实力。从2001年起,华为就开始从事服务器的研发,华为的X86系列服务器有81项性能指标在SPEC排名第一。电信软件方面有20余年的经验,华为的BSS/OSS在全球400+个运营商成功应用,NGSDP连续三年排名世界第一。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交付了26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35个为云计算数据中心。而CSB(Cloud Service Brokerage)云业务创新中心推出,通过聚合IaaS、SaaS 应用服务,帮助运营商实现开放IT能力,创造新的市场增长机会. 华为云服务ManageOne平台成功推出,帮助运营商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管理,不同厂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等统一运维。上述特点完全满足成就、创新,价值、潜力评奖标准。

市场创新

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华为创业之初,技术力量和产品实力非常薄弱,因此华为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先是以用户机PABX积累

经验和实力,继而拿下农村交换局,再是升级到县城C4网络、地级市C3网络,然后占领省会城市C2网络,最后攻取国家骨干网络C1,华为成为中国国家级通信网的主要供应商。

华为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也采取了类似的战略,先是进入电信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技术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壁垒较少,对产品的要求也不苛刻。在发展中国家实现规模突破后,再逐渐向发达国家迈进。经过10年的国际化进程,“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才在全球市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据资料现实,华为2011年国内销售收入达65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5%,海外销售收入达138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9%,海外市场贡献巨大。

华为已成功进入欧洲市场、日本市场,现在又敲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这标志着华为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良好业绩,而且其产品、技术、团队、服务等,在经过长达10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后,已经日趋成熟,完全具备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与西方巨头竞争的强大实力。

管理创新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任正非曾这样总结华为的管理经验。“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这两句话贯穿在华为20年的发展历程,也由此形成了华为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卓越成绩的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管理方面,华为花重金从1998年开始总共用了5年的时间,来引进、推行IBM的IPD集成管理模式。IPD让华为从技术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彻底改变了华为的技术管理和项目研发流程。IPD技术管理体系强调的核心思想如技术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基于市场的技术研发,业务分层管理,技术重用(CBB),部门团队技术研发,结构化的研发流程,开放式创新等,在华为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PD技术管理规范了华为的技术创新流程,保证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让华为的技术创新做到在准确理解客户需求之后,再将客户的需求准确传递,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准确进行创新取舍评判,并且保证了人力、能力的

全面支持。全流通的创新管理保证了华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优良服务客户,成就了华为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的高效配合能力。文化创新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随着与国际社会交流合作的加深,社会各个层次都开始关注并重视企业文化这一新兴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文化不能固守成规,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企业文化也不能保持一成不变,需要不断更新、创新来适应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社会环境的需求。

企业文化,要随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不断更新、创新。从民营企业中走出的佼佼者——华为,曾一直以其“狼性文化”为业界所津津乐道。有专家指出,华为是通信制造业里最好的服务导向型企业,第三方公司的客户满意度的调查也显示,华为服务的各项指标连续几年在业界排名第一。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近几年频频传出其员工因顶受不住工作压力发生多起非正常死亡事件。网络上针对华为狼性企业文化的批评声早已如潮,昔日备受推崇的企业文化如今被“妖魔化”了。

如今华为正积极努力地向惠普学习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信任和尊重个人,尊重员工,不欺骗用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强调对企业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华为企业文化的转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任何一种理念都不可能完全适合企业生存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企业发展阶段的改变,必然导致企业文化这种管理软实力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适时适当更新、创新企业文化。

3. 华为自主创新的不足之处

在制定自主创新战略初期,主要集中在技术开发方面,对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在战略合作方面,尤其是争取政府支持方面,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但是,华为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已经意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公司化治理结构的完善、职业化经理人团队的引入、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公司的经验等方式来加强对自主创新战略的管理和控制,使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越来越成熟。

三、华为公司自主创新战略的经验启示

1.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华为始终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而在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信息产业,要实现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一定要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支持。因此,要想提高整个国家信息产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就应该要重视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用现在的技术改造信息产业,并且在尖端产业上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可以保持企业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2.抓住时机进行战略转型

华为在基本具备了自主创新的条件之后,抓住时机实现从销售代理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型,这是华为成功的根本原因。华为在从事了三年代理业务之后就毅然而然地进行战略转型,除了创新利益的驱动,还由于当时巨大的市场为自主创新创造了充分的市场条件,华为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了电信设备市场。所以,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的新兴带头产业,中国的信息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抓住市场机遇,不失时机地进行战略转型。

3.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

华为的自主创新战略中十分重视管理和制度创新的作用,因此制定了适合华为公司发展的流程化组织建设管理制度。组织创新与管理过程创新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证,所以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企业应该要制定合适的管理体制,重视管理与制度创新,这样才可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4.自主创新需要结合企业文化

华为在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十分重视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华为以“狼性文化”作为其文化理念,并且随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环境的需求中不断更新、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变化,所以华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保持龙头地位并且在国际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中,各个企业应该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也不能永远保持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文化。

5.政府需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华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深圳市发育良好的市场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投融资体系,也为其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政府应该重视科技情报网络建设,搭建企业和大学及科研单位之间信息交流平台,重点支持那些对信息产业或重点龙头信息企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共性技术问题,通过补助性资金对大学、研究机构或者企业研发活动进行补助,努力为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总是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是大国而非强国,在信息产业方面也是同样如此。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我国的信息产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和国外的淘汰技术,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信息服务业。因此,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而华为作为一家非国有公司,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树立了榜样。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旋律。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世界领域内最活跃、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是中国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唯有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才是出路。

参考文献:

[1] 姜照华,李佳. 华为的国际化的自主创新模式[A]. 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2] 罗茜文. 华为的创新之路给中国通信企业带来的启示[J]. 移动通信. 2010(Z1)

[3] 李莉,安筱鹏. 华为公司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及经验启示[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8(07)

[4] 王革,程家瑜,许晔. 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 2006(03)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华为的管理模式》读后感 (注:开篇黑色字体部分多为引用书中文字,红色字体为读后感想)近日经过拜读《华为的管理模式》这本书,感受颇深。康乃尔集团的发展虽然没有华为厚实,但康乃尔这几年发展很快,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华为、和众多发展中的企业一样。所以对今天的康乃尔来说,华为的持续发展之路及危机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华为 1.华为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功。20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20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2.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值得敬佩。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二、我们向华为学习什么 1、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华为在管理上坚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主张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逐步西化,潜移默化的推动软件的国际化,通过削华为的足,适美国人的脚,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精髓,以对事负责制替代对人负责制,以分权制替代集权制,以矩阵式组织结构替代直线式组织结构等等,最终以建立公司法的形式,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正是这些非常举措,实现了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光荣与梦想。 2、牵引式人才管理关系 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例如,在报酬和待遇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坚决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待遇系统,以绩效作为晋升的依据。绩效考评的残酷性就在于自己跟自己的过去比。这意味着华为员工必须年年都有创新,都有进步,没有进步,绩效为零。

华为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华为的国际化历程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今天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是当今世界上一家大型通讯设备生产厂商,并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辉煌的国际化历程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教训,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那么,华为的国际化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和教训呢?接下来我将重点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华为的国际化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这样一个年轻的公司在成立当年就突破了数字程控交换机硬件技术,填补了我国该项技术的空白,此后,91年底大容量空分用户交换机HJD48在年底推出。93年底数字局用交换机C&C08EAST8000年底的全数字多功能ISDN华为公司一年一个新台阶。95年年产值14亿,销售额12.7亿;96年年产值26.3亿,销售额24.2亿;97年年产值则攀升至54.3亿,销售额达到了41.9亿元年超过100%的增长速度,使得华为公司由94年深圳市高科技企业综合排名第一名,95年中国电子百强第26名,上升至96年中国电子百强第21名,97年中国电子百强第18名。到98年底,华为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33个办事处,35个用户服务中心,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技术援助部门,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公司。目前,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众多技术上,已形成一系列突破,研制了众多产品。短短数年,华为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令人惊叹。

华为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并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其留下的启示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启示之一:目标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企业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的追求是相反的,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将利润保持一个较合理的尺度。华为追求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他的顾客提供服务。正因为这种目标导向,才使华为从昨天走到了今天。 启示之二:人才 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华为的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华为要求员工要认真负责,但认真负责不是财富,还必须管理有效。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华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素。华为公司容许个人主义的存在,但必须融于集体主义之中。另外,华为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为此的付出是巨大的,这在华为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了作用。 启示之三:技术 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华为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华为的技术理念有以下几点:

华为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华为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华为企业文化心得体会华为企业文化可以用“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作为概括,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及它企业自身的资源劣势所决定的。 IT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特别是华为所处的细分行业更加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它一开始进入市场,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而华为创业时又恰恰是最没有背景和实力的一家民营企业,这就决定了他们要生存下来的基础最是狼性的文化,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听起来好像是贬义,但其实是褒义。一家没有任何背景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生存并形成对它们的威胁,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骄傲吗? 其实华为一直在寻求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存在着许多困难与危机,但没有理由相信任正非完全没有看到这架高速飞行的火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员工持股制度还是内部创业,都是华为试图在解决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老板或者说是尝试过一下老板瘾的一种制度安排,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毕竟真正老板的体会往往并不在物质上,而是在社会地位、权利和荣誉感,甚至更多地说是老板肩上的责任感,而这些仅仅通过股权或其它类似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 从华为出来的许多中高层,他们离开华为的理由并不是

因为华为不好,而是想尝试一下创业滋味。其实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想当老板,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去享受那种做老板的艰辛,但似乎华为人员的流动并不仅仅是这样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在功利性企业文化的导向下,当人们已经获取了足够的生活资本后,他们就厌倦了这种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生活要,他们其中部分人从华为出来后才知道华为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因此有些人愿意为了真正地活一下而放弃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华为。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华为将员工工资全部减薪一半,那么愿意留下来与华为共度难关的华为人又有多少? 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高速前进时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企业文化更为关键的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有多少人愿意与企业共存亡,那才是企业文化真正精髓的体现。华为尽管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大风大浪不计其数,但员工工资基本没有怎么降过,反而一直在提升,这可以从最近几本写华为的书上领略到华为的高工资文化以及华为“以人为本”的内涵。但我们却不确定,如果有一天,华为的冬天真正来到,正如任正非所说,而且这次华为并没有准备好过冬的棉衣,那现在的华为人又有多少人愿意与任老板一起穿着背心饿着肚皮一起度过这个寒冬呢? 同甘不共苦,不是人都可以做到。不同甘却共苦,相信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人这么伟大。因此,同甘共苦是所有企业

华为的发展计划对我们的启示

华为的启示 ----读《以客户为中心》有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 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创建于中国深圳,注册资本2.1万元。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2015年全年收入较前一年增加35.3%,至人民币3,900亿元(约合601亿美元)。2016年5月,华为起诉三星侵犯移动通信及手机知识产权,打响了中国企业向国外大牌企业宣示自己权利的一枪。 华为现在可以说火的是大红大紫,享誉国内外,华为的成功,不仅是其领袖任正非的成功,更是全体奋斗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华为缔造的神话更让国外各界大惊失色,一个起步低微、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怎么能用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就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呢!华为果然是一个成功有为的中华企业,它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也用一种领袖的气质感染着无数的中国企业和无数的想要有所作为的有志青年,它的种种精神令人钦佩,其生存哲学更是让人仰止。作为银行人的我们,其生存哲学就好像是为在不断前行中的我们打下的标语,而这标语其实早就更应该深深的烙印进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么这句标语是什么呢----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在面对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这句话不仅对于我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可谓是一剂猛药。药效虽猛,但只有敢于尝试者,敢于自我创新者,才能深得其利。而华为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用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的验证着这一真理,直到今天...... 说到华为就不得不提到华为著名的胜利之本----“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也是支撑华为走到今天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却又合璧一处,均着力于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企业长期关注客户利益。因为客户是永远存在的,你要把它当成自己的魂一般去珍视守候,客户在,魂在,企业基业长青。我们的一切行动也都归结到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就跟人饿了就要吃饭一样,没有客户企业自然会饿死;以奋斗者为本,其实也是以客户为中心。让努力的人、做的好的人去为客

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篇一:用人之道实验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魏阳 学号:704021XX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21班 实验地点:实验楼109 实验时间: XX年6月15日—6月19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熟悉《用人之道》软件,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一些招聘方法,在限定的经营环境对一家初创公司进行人力规划、实施和控制,从而取得经营效益。 2.通过《用人之道》课程实训,认识和正确处理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学习怎样选好人、用好人,同时能够让员工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企业创造财富 二、实验内容 通过《用人之道》这一软件平台进行模拟操作,从而让我们亲身感受企业经营的实况,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了解。 三、实验心得通过一星期的实训,在老师的进度安排

与指导下,我们组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名学生组成模拟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参与企业运营管理,完成各项经营决策,掌握在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并达到提升综合管理技能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次我们由于对产品研发、销售和客服部之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经营不善,总结了错误之后在第二次综合排名分数为第二。当然在这次实训中,我们也学会了团队的重要性。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是需要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当然其中出现过争议,但我们以团队利益为最重,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商业运营环境下,我们在虚拟商业社会中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决策。感受到运营一个公司的不易,这需要对于企业经济能力、人员激励、发展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对于以后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次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员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我们了解到团队协作的高效性和必要性,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独立决策能力等,有利于满足今后工作的需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篇二:人力资源管理用人之道软件实验报告

华为战略发展介绍

华为战略发展分析

华为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 一.基于华为、小米、魅族三大国产品牌的swot分析及华为竞争战略 品牌华为小米魅族 优势技术更新换代迅速;低廉 成本优势;进军海外后的 品牌优势;领导及企业文 化优势 强大的管理团队;良好的 融资来源;独特的营销风 格;价格优势明显 出色的UI和特色服务;性 价比较高;高人气的论坛 互动 劣势成本与效率不匹配;相比 其他国际电信业财力不 足;领导个人主义色彩 产品营销方式单一;核心 技术掌握不够;自主知识 产权不高;无法规模生产 品牌认知度低;没有核心 技术专利;硬件设计仍有 差距;软件开发周期长 机会供应链存在较大机会;国 内移动设备需求与日俱 增;国际国内市场尚未形 成垄断 各大通讯商合作;青年追 逐潮流者多;知名度较高; 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更 新换代迅速 材料的选择余地比较大; 数码产品及智能手机的需 求量比较大;老顾客的忠 诚度比较高劣势 威胁同行业竞争压力;价格优 势与另两者相比不突出; 移动资费降低 同行竞争压力;消费者喜 好转移;技术革新快淘汰 率高 同行竞争压力;潜在客户 流失;国内模仿外观;技 术革新淘汰率高

2019-华为企业文化给银行业带来的启示-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华为企业文化给银行业带来的启示 篇一:华为企业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华为企业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 通过上述资料的观看,我们了解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 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1万元。现任总裁为任正非。下面从几个方面谈 谈体会。 一、华为企业文化以及可借鉴的地方 《华为基本法》体现了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追求:电子信息领域的世界 级领先企业,可持续发展。员工:高素质员工群体是最重要财富,集体奋斗; 技术:在独立自主发展核心技术基础上,开放、合作;精神:敬业、创新、团结、企业家精神;文化: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是生生不息;责任:为产 业报国、科教兴国,做不懈的努力。”这个基本法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和主导。 任正非在他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企业要想前进,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 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特殊的狼性精神实质就在于追求卓越的进攻精神,这 是华为“狼性”的核心。而任正非强烈的危机意识则强化了这种“狼性精神”,他认为企业越是高速成长、越是发展顺利,就越容易忽视隐含在背后的管理问题。任正非在平时总是大力强调这种忧患意识,着意培养下属的危机感。这或 许也可以解释为何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那么多的电子企业,中国那么多的民 营企业,只有华为等极少数企业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床垫文化”反映了化为企业文化的另一个侧面。创业初期,华为的每个员工 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垫子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 是作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时睡觉用。这就是华为人的“床垫文化”。 “人文管理”的方式或许是华为企业文化的又一亮点,因为它可以达到消除员 工与总裁等高层管理者的隔阂。在华为,任正非的理念贯穿于《华为基本法》、《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华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华为管理变革成功的启示 成功变革至少需要四个层面的组织保证 变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如果企业要实施变革、并希望把变革的目标落到实地,那就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至少要做四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任何变革都是企业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一把手要对整个变革做出承诺。 第二,成立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根据变革涉及的范围大小)。组织变革往往涉及企业多个部门,而且涉及的面很宽,程度也很深,有变革指导委员会或变革指导小组对于领导整个变革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变革项目比较大,有若干相关项目,且下面又包含若干子项目,那就需要成立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以便从更高层面协调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果变革项目很小,那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可能就不必专门设立。 第四,变革项目组。任何变革项目都要有人做,企业的变革项目组,就是参加变革具体项目工作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跨部门,变革项目组是真正解决企业变革最后一公里的机构。 公司的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是变革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变革工作的总体协调也是由变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它的任务大体上如下:负责项目或多项目管理,咨询合同、项目目标、进度、质量、风险以及项目预算、项目资源保证以及跟各相关方面的沟通、项目过程监控、专家及顾问的管理等。这些都是由变

革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公司变革项目组专门负责变革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最重要的任务是承担项目最终的交付责任。 对于项目组来讲,它主要的任务是对项目目标的达成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流程、质量。另外,对变革的业务目标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所有的变革说到底都是为业务服务的。变革的结果能不能达到预期业务结果,要有人来负责任,要有人来具体落实,这个落实的部门就是变革项目组。 变革项目组还要确保解决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变化带来的问题,尽量减少变革对当前公司业务发展的影响。 但仅仅把机构成立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机构需要作出决策,机构还要运作,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需要制度保证。比如,公司成立变革指导小组或变革指导委员会,它由哪些人来组成?决策的机制是什么?遇到重大变革问题怎么做决策?决策程序是什么样的?决策下来的结果,变革的结果怎么落实,都需要有正式的文档、制度、流程来保证。 还有一点与变革的组织保证也是有关系的。企业的变革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一个企业在进行变革的时候,它要关注咨询公司及其顾问团队与企业各个层级的沟通,尤其是做大项目的时候,沟通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很好的沟通才能使整个变革过程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变革的时机和节奏如何把握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三刀砍出华为的狼性 理财要闻腾讯财经[微博]2016-08-19 10:32 我要分享 5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团队奋斗精神是如何打造的? 要知道,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根据笔者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结合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笔者总结认为所谓的华为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刀“砍”出来,是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约束出来的。 一砍:砍掉高层的手和脚 任正非强调高级干部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洞察市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高层干部不能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的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指挥好团队作战,而不是自己卷着袖子和裤脚,下地埋头干活。 任正非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就是要他们头脑勤快,而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盖思想上懒惰。高层干部就是确保公司做正确的事情,要保证进攻的方向是对的,要确保进攻的节奏是稳妥的,要协调好作战的资源是最优的。笔者走访国内一些企业,发现总经理做总监的事,总监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论国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层的屁股 华为公司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大声疾呼,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砍掉中层干部的屁股,在华为有三层含义:

首先,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不能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中层干部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坚决反对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局部优化,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持工作。 其次,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走出办公室,下现场和市场,实行走动管理,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中层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看看“奏折”,而要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要亲赴一线指挥作战。任正非本人也经常下一线体察民情,巡回督战。据说,任正非曾经给华为某些干部送皮鞋,不满某些华为干部不愿下现场和一线,讥笑他们吝惜自己的皮鞋,于是就送皮鞋给他们,年底评价这些干部的依据就是看谁的鞋底磨得快(这招够狠)。 最后,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让干部的眼睛盯着客户和市场,屁股对着老板,而不是眼睛盯着老板,揣摩“圣意”,屁股对着客户,不理不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相应客户需求。凡是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要坚决砍掉他的屁股,让他下台。 三砍:砍掉基层员工脑袋 华为公司的员工都是高级秀才,如何把这些清高的“秀才”改造成能征善战的“兵”。任正非可是煞费苦心,在各种场合强调要服从组织纪律,建设流程化组织,建立业务规则。基层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他在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华为反对基层员工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不了解情况,就给公司写个万言书,对公司发展激昂陈词,指点江山。基层员工必须按照流程要求,把事情简单高效做正确,不需要自作主张,随性发挥,因此要砍掉他们的脑袋。 华为公司的高层干部要有决断力,中层要有理解力,基层要有执行力,唯有坚定不移地砍掉各自多余的脑和手脚,减少冲突,各谋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狼性团队。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华为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一、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组织内外为多数成员所共同认知、拥有的、影响组织成员思想和 行为的组织信念、价值观、行为特征、规范等。企业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 1.企业文化是所有利益的影响传递者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拥有出色的团队和长远的利益的。我国企业都 会倾向于获得切实可见的利益,将绝大多数的资金用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企业文化并不重视。所以,企业越向前发展,就会暴露出越多的隐患。 企业文化会影响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员工是企业绩效实现的核心利益相关者,顾客是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来源,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会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价值传递,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继而让企业获得预期的绩效。 2.企业文化能创造巨大驱动力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的竞争。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当人们致力于某种事业、任务或使命时,清晰明确的愿景可以使他们忘掉自己的私利,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促使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 华为的企业文化恰恰具备这样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巨大的凝聚力让员工 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是,特别是创业初期,能够有那么多高学历的人才投入到华为的怀抱,为其奉献自己的全部,除了物质因素之外,或许更多的是在这个企业看到了一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力量。这股力量产生的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并使员工有着像任正非一样的发展欲望、精神和激情,能更精干、更灵活、行动敏捷。而我国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给员工造梦的能力。要知道,这种欲望和勇气,很多时候都会战胜金钱,成为企业发展的绝对因素。 3.运用文化创造企业的管理体系 运用文化来构建企业的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华为用人之道的启示

华为用人之道对成都人才引进工作的启示1987年,44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创建了华为;26年后,这位当年的“二道贩子”已经让华为立足于世界级电信制造企业之林;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 在华为总部考察学习期间,我便对于华为的用人之道产生了兴趣。返蓉后,便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华为基本法》和《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现将学习心得归纳如下: 一、华为的用人之道 (一)员工的培养 (1)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内部劳动市场,允许和鼓励员工换岗,让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和适应竞争,促进人才的有效配置和激活沉淀层。发掘员工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潜力。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实现公司人力资本增值目标。包括:管理者技能开发体系、新员工培训体系、用户培训体系、业务技术培训体系。 (2)有效的长短期激励机制。华为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才,一是因为这项事业的崇高性和辉煌远景,二是因为华为遵循“知本主义”,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在分配体制中能体现出知识劳动的价值。华为的股本结构是: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骨干员工有分量地控股,10~20%的低级员工和新员工适当参股,而且员工持有的股份会根据其“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与风险承诺”做出动态调整。“权力智慧化,知识资本化”,把精神追求与利益回报相结合,是华为文化的最大特征。

(3)多渠道培养人才。内部建立培训制度,年轻人每年有7%的时间接受培训,采取派出员工到国外考察学习、向著名大学提供贷学金、奖教金或特殊津贴等方式,建立长久多样的人才供应渠道。 (4)不惟学历,注重实际才干。华为不考理论,注重实际作业能力,干什么,考什么。有学历是优势,没学历也不用自卑。这种考核机制逼着所有的人都得奋力划船,争取进步。 (二)管理者的选拔 1.优秀管理者的三个衡量标准: (1)具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是否认真,是否能持续不断地改进。 (2)具有献身精神,不能斤斤计较。 (3)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否能完全接受企业文化,担负起企业发展的重担。 2.选拔管理者的六大原则: (1)管理者要具备踏实的办事能力、强烈的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驭与管理能力。华为要求每个管理者都能够亲自动手做具体的事,那些找不到事做又不知如何下手的管理者,就会面临被精简的命运。在基层没有做好工作的,没有敬业精神的,是得不到提拔的,任何虚假数字、作风浮夸的管理者都会被降职、降薪。在华为,要求中高层管理者具备自我提高的能力,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自我批判能力。要关心部下,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能够和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朋友。对管理者而言,做员工真诚的朋友很重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内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这种连带的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和共同将收入、利润和现金流做大。

华为带我我的启示

华为带给我的启示 华为,作为一家无背景、无资源、缺资本的民营企业,成立仅仅二十多年,就成为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并将西方众多百年巨头纷纷斩落马下。它被众多跨国对手视为“东方幽灵”。毫无疑问,华为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毫无疑问,华为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走近华为,研读华为的创业和发展历程,使我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启示一: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 有人曾经问,华为为什么成功?两位在华为工作了9年的高管做了非常有趣的表述,一位说:“因为我们圈了一块肥田。”另一位则形象地描述:“电子通信行业是一片深水,只有深水才能养大鱼。”肥田意味着高利润,深水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说,选择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对企业获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相反,如果企业进入一个不该进入的行业,例如目前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那基本上会血本无归。正如中国古人所讲的那样“男要入对行”。 启示二:发掘自身优势,选择恰当的竞争战略 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要善于用人的长处。那么对于企业也是一样,企业要能够发掘自身优势。波特先生在“竞争战略”一书中谈到企业要获取有利的竞争优势就要实施基于价值链的战略,主要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华为识别出了自身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成本领先战略,获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打败了一个有一个竞争对手。所以,企业应善于发掘自身优势,选择恰当的竞争战略。 启示三:建立战略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 哲学里谈到事物的发展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家企业无论自身实力如何,所掌控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往往超过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所以企业需要从外部获得资源。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来获得所需资源,将是一个明智之举。华为通过与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一石数鸟。既获得了资金,促进了华为的销售,还疏通了长期客户关系,更高明的是:令所有通信制造企业头痛、造成现金流不畅的回款问题解决了,这些优势帮助华为在关键时刻战胜了对手。所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学会与供应链上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打造命运共同体,风险共担,收益贡献,实现多赢。 启示四:对员工进行激励 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处于企业中的人工作是否积极、工作是否有效率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对员工进行激励,使之自觉努力地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华为通过两种方法对员工进行激励:一是高薪。华为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一直走“高薪”路线,坚持“不让雷锋穿破袜子”的原则,使员工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这就使员工意识到如果把工作做出成绩,就可以得到高的报酬。为了得到高的报酬,员工就会积极努力的工作。二是员工持股。华为通过员工持股,使员工成为了股东,员工和企业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员工当然希望自己财富增值,所以会自觉努力工作。所以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可以从高薪和员工持股入手。 启示五:注重长期利益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在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坚决的选择长期利益,因为路铺的远才能走的更远。华为于1998年开始拓展巴西市场,在连续8年亏损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撤资,坚持认为长期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在2008年时,实现收入超过1亿美金。华为坚决地选择了长期利益,最终在巴西市场获得了成功。相反,有的企业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利益,例如柯达公司,最终走向没落。所以企业在发展

华为企业文化精髓

华为企业文化精髓 华为是怎么把15万知识分子变成“土匪”,又把“土匪”变成能打仗的兵的?华为是如何建成了自己“警惕与自我批判”的深厚企业文化的?华为从不讲“创新”和“变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创新和变革的?华为向共产党学了什么又向西方学 了什么? 一、组织黑洞:山头,腐败,惰怠 生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带着病毒来到这个世界。马克思说“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大踏步地向坟墓迈进”。一个组织又何尝不是如此?政治组织、社 会组织、企业概莫如此。当它生机勃勃的诞生之时,腐蚀、侵蚀这个组织的各种病症也都相伴而发生了。 组织的病症源于人,源于人性。西方组织管理学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懒惰的,贪婪的,正因为单个的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私、贪婪、惰怠,所以,当这些携带着同样病毒的一群人,构成一个组织的时候,也同样就构成了对组织从发生、发展到终结的全部生命过程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疲劳。一个人保持阶段性的活力、激情是容易做到的,一个组织保持两年、三年、五年的活力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持久地保持激情与活力,大概是组织领袖们所随时面临的难题。 员工疲劳症。 一个新员工刚进到公司,开始是积极、向上的,八点上班他七点半就到,晚上下班以后还照样在办公室加班,但当一个新士兵变成一个“兵痞”,他就缺乏活力与激情了。当一匹马从战马变成懒马,变成病马的时候,这个马群一定会出现类似于传染病一般的普遍惰怠与散漫,普遍的不想作为。 比员工疲劳症更可怕的是领袖疲劳症,也就是管理者的疲劳症。领袖是一帮什么人?是一帮永远富于妄想症的冒险家,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第一是冒险精神,第二是永不懈怠的持续的冒险精神,也就是说领袖必须像永动机一般的思考和行动。所以,组织的领袖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

华为组织变革认知和启示

华为组织变革的认知和启示: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 制? 华为的两大利润中心责任体系,并没有出现西方管理控制理论断言的责任不清和推卸责任问题,反而促进了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的合作。 一、华为组织结构的演变 1、华为为什么不设事业部制 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给华为出过一个方案:按产品线实行功能封闭的运作。华为支付了顾问费,但这家咨询公司顾问撤走了以后,这个方案基本上被搁置起来了,没有实行。 任总不赞成在华为整个体系里设置事业部,因为华为的客户是集中的,技术是共享性很强的,所以要设置事业部,按研产销划开以后,就等于把客户资源割裂了,把研发的技术体系割裂了,这样华为的优势就没有了。对外方面,如果多个事业部面向同样的客户比如跨国运营商和国运营商销售,客户会问:谁代表华为呢?另外,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如果在事业部制下,移动只提供无线的方案,固网只提供固网的方案,业务软件只提供软件的方案,谁给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呢?因为华为的战略是聚焦的,所以事业部制这个体制、这个组织模式在华为的核心业务领域,是基本上被否定的。 2、组织设置就像“拧麻花” 按照P·F·德鲁克的理论,企业的业务单位应尽可能按照利润中心定位和运作。那么在产品线以及市场的区域销售组织对利润的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下,怎么运作利润中心呢?这就成为华为组织机制设计上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华为的做法是,把市场体系按照区域这个主维度来划分销售组织,将区域销售组织定位成利润中心,按照利润中心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把研发体系按照产品来划分产品开发组织,将产品线定位成利润中心,也是按照利润中心的方式来核算、来考核、来激励。通过连带责任,主要是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建立起着两大利润中心体系经营单位的利润责任。销售组织分产品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时也是产品体系分产品线的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产品线降低成本、快速向市场推出优质、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带来的利润、收入和现金流增长,同时也是对积极销售其产品的区域销售组织的绩效的贡献。

任正非的管人用人之道

任正非的管人用人之道 作者: 卞志汉,华夏基石e洞察特约撰稿人,广州众恩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供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金风控部负责人正文: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团队奋斗精神是如何打造的要知道,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这其中有什么秘诀 根据笔者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结合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笔者总结认为所谓的华为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刀“砍”出来,是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约束出来的。 一砍:砍掉高层的手和脚 任正非强调高级干部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洞察市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高层干部不能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的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指挥好团队作战,而不是自己卷着袖子和裤脚,下地埋头干活。任正非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就是要他们头脑勤快,而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盖思想上懒惰。高层干部就是确保公司做正确的事情,要保证进攻的方向是对的,要确保进攻的节奏是稳妥的,要协调好作战的资源是最优的。笔者走访国内一些企业,发现总经理做总监的事,总监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论国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层的屁股

华为公司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大声疾呼,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砍掉中层干部的屁股,在华为有三层含义:首先,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不能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中层干部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坚决反对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局部优化,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持工作。 其次,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走出办公室,下现场和市场,实行走动管理,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中层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看看“奏折”,而要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要亲赴一线指挥作战。任正非本人也经常下一线体察民情,巡回督战。据说,任正非曾经给华为某些干部送皮鞋,不满某些华为干部不愿下现场和一线,讥笑他们吝惜自己的皮鞋,于是就送皮鞋给他们,年底评价这些干部的依据就是看谁的鞋底磨得快(这招够狠)。 最后,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让干部的眼睛盯着客户和市场,屁股对着老板,而不是眼睛盯着老板,揣摩“圣意”,屁股对着客户,不理不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相应客户需求。凡是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要坚决砍掉他的屁股,让他下台。 三砍:砍掉基层员工脑袋 华为公司的员工都是高级秀才,如何把这些清高的“秀才”改造成能征善战的“兵”。任正非可是煞费苦心,在各种场合强调要服从组织纪律,建设流程化组织,建立业务规则。基层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他在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华为反对基层员工下车伊始

华为的员工分类给我们的启示

华为的员工分类给我们的启示 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分类,还是沿用传统国企的做法,人为地将员工分为干部和工人,干部又分为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行政干部有级别高低之分,技术干部有技术职务高低之分,最低层次的就是工人,并以此来制定相对应的不同的薪酬模式。 华为是怎么做的呢? 华为从宏观层面,将员工分为三类,即:一类是普通劳动者,二类是一般奋斗者,三类是有成效奋斗者。 第一类,普通劳动者。华为对这类人,按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报酬规定,核定他们的薪资待遇,并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给他们稍微好一点的报酬。 第二类,一般奋斗者。华为认为,要允许一部分人不是积极的奋斗者,他们可以朝九晚五,按点上班,到点下班,对这类人可以给以理解。对这类人,企业有适合的岗位可以安排,如果没有适合的岗位,就可以辞退。只要他们输出的贡献,大于支付给他们的成本,他们可以在公司存在,并可以给这类人比社会稍高一点的报酬。 第三类,有成效奋斗者。对这类人,他们可以分享公司的剩余价值,分享剩余价值的方式,就是奖金与股票。这类人是事业的中坚,华为渴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队伍。 华为关于三类人的划分,对其他企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允许各种类型的人存在。没必要让所有员工个个都成为优秀者,都成为商界精英。这一点告诉我们,在培训安排上,既要考虑

实际需要,也要考虑因人而异;在选人用人上,应该坚持人岗匹配的原则。 第二,允许不愿奋斗的人存在。企业中的各种岗位,有的岗位是需要奋斗者的,有的岗位是不需要奋斗者的,企业可以让愿意奋斗的人到需要付出奋斗的岗位,也可以让不愿奋斗的人到不需要付出奋斗的岗位。 第三,是不是奋斗者是评价各级管理者的标准。要成为管理骨干,要成为技术骨干,没有其他的捷径,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已经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要维持住自己的位子,必须进行奋斗;要想担任更高的职务,更必须通过奋斗才能实现。 华为做法也带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 第一,不要轻易地把人力都当成资源,如果一个人是资源,当然企业可以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如果不是资源,企业就没有必要费力进行开发。企业的用人以适合自己、适合岗位为最好。 第二,薪酬分配要针对三类人进行分别设计,不管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企业,薪资待遇该高的一定要高,该低的一定要低。对第一类人,保持当地同类岗位的薪资水平就可以;对第二类人,可以给予比当地同类岗位稍高点的薪资待遇;对第三类人,必须考虑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确定。 第三,要站在企业全局高度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国企之所以搞不好,主要的问题就是用人的问题,陈旧的观念,老套的做法,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工资能增不能降,这些问题,民企必须坚决避免。如果用了不该用的人,给了不该给的待遇,本来能够自由流动的人也不会离开了。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启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他年轻时代就“每自比管、乐”,立志要成为出将如乐毅、入相如管仲的杰出人物,而且必须是兼而有之。他选择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盖如易中天所言,因为只有在刘备那里他才有可能找到充分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场所。至于兴复汉室,笔者认为并不见得是他真正的人生第一理想,成就一番可以与管仲、乐毅相媲美的丰功伟绩才是他最根本的追求。然而,怎样才能实现“管乐之梦”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丞相和最高军事统帅的职务,集内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正是在这种根本追求的驱动之下,他开始了在刘备公司的成长之旅,同时实践着自己的选人、用人之道。 一、权臣之路 任何一个领导人的选人、用人策略都受制于自身认识、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诸葛亮来说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先从五个方面来重新审视诸葛亮的权臣之路,以次探究诸葛亮的选人、用人之道。 1、痴心要行隆中对。历史上,人们对有没有隆中对存在争议。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没有《三国志》中记载的那一段相当缜密的战略方案,至少在刘备驻扎樊口期间,诸葛亮应该与刘备探讨过这一方案的雏形,而且这一方案逐步成熟完善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对一个当时手上兵少将寡、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这个愿景太遥远了,也太不现实了。毕竟刘备已经46岁了,荆州是刘表的,而益州,刘备还没有去过。 由于张松、法正的出现,刘备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他获得了益州这一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备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条件,这也印证检验了诸葛亮当年所作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这肯定会增加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度,也会进一步激起诸葛亮自命不凡的虚荣心。后来刘备东征,大部分人都反对,而诸葛亮却选择了沉默。王大健先生对于刘备东征诸葛亮的态度给出了一种新解释,认为诸葛亮是不想阻谏,因为在他的战略规划里,荆州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很遗憾,这次东征,刘备还是没有带上他。正是在军事上的压抑,他只能选择韬光养晦,先把内政工作做好再说,也就是说,先检验一下自己的“管仲之梦”。应该说,诸葛亮在内政上秉承法家思想,力求法度严明,鼓励农耕养殖,蜀国经济实力、人口状况出现了很大好转。 2、出头要等刘备死。刘备虽然一生坎坷,但最终还是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与他看人很准十分不开的。或许是他早就看出了诸葛亮的指挥作战能力,在诸葛亮出山后,直至刘备去世,刘备就没有让诸葛亮直接指挥过军队。 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一直扮演着外交大臣、参谋、赋税官员等角色,应该说这离诸葛亮的人生目标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他要想实现“乐毅之梦”,看样子只能等刘备去世之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