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晶粒度检测

金属晶粒度检测

金属晶粒度检测
金属晶粒度检测

金属晶粒度检测

科标检测专业从事金属分析、金属检测工作,可对各种金属材料、焊接材料、合金以及金属类制品进行检测分析,科标检测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检测团队,检测结果精准,检测技术国际领先!

【检测范围】

钢及合金、铜及合金、铝及合金、不锈钢、金属管、紧固件(螺栓、螺母、铆钉)、焊接接头等各类金属、合金及金属制品、合金制品、金属镀层。

轻金属、重金属、熔敷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等;

钢铁、铸铁、钢管、钢筋线材、焊接材料、钢板型钢、铜材铝材、钢丝绳及各种金属挂件等各类金属及合金制品。

【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拉伸、弯曲、屈服、疲劳、扭转、应力、应力松弛、冲击、磨损、硬度、耐液压、拉伸蠕变、扩口、压扁、压缩、剪切强度、磁性能、电性能、热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密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等。

环境可靠性能:大气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蚀、腐蚀疲劳、人造气氛腐蚀、盐雾试验。

工艺性能:细丝拉伸、断口检验、反复弯曲、双向扭转、液压试验、扩口、弯曲、卷边、压扁、环扩张、环拉伸、显微组织、金相分析。

无损检验:X射线无损探伤、电磁超声、超声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渗透探伤、磁粉探伤。

失效分析:断口分析、腐蚀分析等。

金相检验:宏观金相、微观金相(SEM、TEM、EBSD)、晶粒度评级、脱碳层深度、非金属夹杂物评级。

汽车零部件检测项目:机械冲击测试、振动测试(随机、正弦、扫频等)、三综合、刚度测试、疲劳试验、蠕变试验、温度冲击测试、高温储存、低温存储、湿热交变、凝露测试、盐雾测试、耐气体腐蚀、耐化学试剂、EMC、材料基本性能、涂镀层基本性能、密封性实验等。

【分析项目】

常规元素分析

品质(全成分分析)、硅(Si)、锰(Mn)、磷(P)、碳(C)、硫(S)、镍(Ni)、铬(Cr)、铜(Cu)、镁(Mg)、钙(Ca)、铁(Fe)、钛(Ti)、锌(Zn)、铅(Pb)、锑(Sb)、镉(Cd)、铋(Bi)、砷(As)、钠(Na)、钾(K)、铝(Al)、牌号测定、水份

贵金属元素分析

银(Ag)、金(Au)、钯(Pd)、铂(Pt)、铑(Rh)、钌(Ru)、铱(Ir)、锇(Os)

注:一般采用国标、行标,还可以参照ASTM、TP、ISO、UOP、JIS、EN指标,

如何进行晶粒度分析

教你如何进行晶粒度分析 金属晶粒的尺寸(或晶粒度)对其在室温及高温下的机械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晶粒尺寸的细化也被作为钢的热处理中最重要的强化途径之一。因此,在金属性能分析中,晶粒尺寸的估算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根据一张金相照片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首先来看看这一段小视频 视频:晶粒度分析 一、晶粒度概述 晶粒度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的许多性能有很大影响。晶粒度的影响,实质是晶界面积大小的影响。晶粒越细小则晶界面积越大,对性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金属的常温力学性能来说,一般是晶粒越细小,则强度和硬度越高,同时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二、测定平均晶粒度的基本方法 一般情况下测定平均晶粒度有三种基本方法:比较法、面积法、截点法。具体如下 1、比较法:比较法不需计算晶粒、截矩。与标准系列评级图进行比较,用比较法评估晶粒度时一般存在一定的偏差(±0.5级)。评估值的重现性与再现性通常为±1级。 2、面积法:面积法是计算已知面积内晶粒个数,利用单位面积晶粒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该方法的精确度中所计算晶粒度的函数,通过合理计数可实现±0.25级的精确度。面积法的测定结果是无偏差的,重现性小于±0. 5级。面积法的晶粒度关键在于晶粒界面明显划分晶粒的计数

图:面积法 3、截点法:截点数是计算已知长度的试验线段(或网格)与晶粒界面相交截部分的截点数,利用单位长度截点数来确定晶粒度级别数。截点法的精确度是计算的截点数或截距的函数,通过有效的统计结果可达到±0.25级的精确度。截点法的测量结果是无偏差的,重现性和再现性小于±0.5级。对同一精度水平,截点法由于不需要精确标计截点或截距数,因而较面积法测量快。 同心圆测量线(截点法) 三、金相图具体案例分析 以上只是大致的测定方法太过笼统,如果真的拿到一个具体的微观照片,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操作与计算方法。

晶粒度检验

《钢材质量检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三、讲义 1.金属的硬度试验 晶粒度检验 晶粒度是晶粒大小的量度,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显微组织参量。钢中晶粒度的检验,是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测定钢中的实际晶粒度和奥氏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就是从出厂钢材上截取试样所测得的晶粒大小。而奥氏晶粒度则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后,钢中奥氏晶粒度大小。下面介绍奥氏晶粒度的显示和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晶粒度的测定 在国家标准GB6394-86中规定测量晶粒度的方法有比较法、面积法和截点法等,生产检验中常用比较法。 1.比较法 比较法是在100倍显微镜下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晶粒度的。标准图是按单位面积内的平均晶粒数来分级的,晶粒度级别指数G和平均晶粒数N的关系为式中 N=2G+3 N-放大100倍时每1mm2面积内的晶粒数,晶粒越细,N越大,则G越大。 在GB6394-86中备有四个系列的标准评级图,包括I无孪晶晶粒,II有孪晶晶粒,III 有孪晶晶粒(深反差腐蚀),IV钢中奥氏体晶粒。图4-10是系列I的标准评级图。实际评定时应选用与被测晶粒形貌相似的标准评级图,否则将应引入视觉误差。当晶粒尺寸过细或过粗,在100倍下超过了标准评级图片所包括的范围,可改用在其他放大倍数下参照同样标准评定,再利用表查出材料的实际晶粒度。 评级时,一般在放大100倍数的显微镜下,在每个试样检验面上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代表性的视场,对照标准评级图进行评定。 若具有代表性的视场中,晶粒大小均匀,则用一个级别来表示该种晶粒。若试样中发现明显的晶粒不均匀现象,则应当计算不同级别晶粒在视场中各占面积的百分比,若占优势的晶粒不低于视场面积的90%时。则只记录一种晶粒的级别指数,否则应当同时记录两种晶粒度及它们所占的面积,如6级70%-4级30%。 比较法简单直观,适用于评定等轴晶粒的完全再结晶或铸态的材料。比较法精度较低,为了提高精度可把标准评级图画在透明纸上,再覆在毛玻璃上与实际组织进行比较。 四、训练任务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检验类别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 【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130】脱、渗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190】基本组织特征…GB 7216-87 【235】石墨长度(自动分析)…GB 7216-87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255】灰铸铁金相_基本组织特征(灰度法) 【256】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灰度法)…GB 7216-87 【316】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类型…SS 2007-6 【317】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尺寸…SS 2007-7 【318】灰铁金相等级图_铁素体的大约百分含量…SS 2007-8 【319】灰铁金相等级图_珠光体的大概间隔…SS 2007-9

晶粒度测试与判定

1.晶粒度 晶粒大小的度量称为晶粒度。通常用长度、面积、体积或晶粒度级别数等不同方 晶粒大小的度量称为晶粒度通常用长度面积体积或晶粒度级别数等不同方 法评定或测定晶粒度大小。使用晶粒度级别数表示的晶粒度与测量方法和计量单 位无关。 2.实际晶粒度(如按照产品实际热处理条件进行渗碳淬回火后进行测试的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是指钢在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实际 晶粒度基本上反映了钢件实际热处理时或热加工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大小,直接 影响钢冷却后所获得的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平时所说的晶粒度如不作特别的说明 影响钢冷却后所获得的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平时所说的晶粒度,如不作特别的说明,一般是指实际晶粒度。 3.本质晶粒度(如按照GB/T6394中渗碳法进行测试的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是用以表明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晶粒度,是一种性能,并非指具体 的晶粒。根据奥氏仁晶粒长大倾向的不同,可将钢分为本质粗品粒钢和本质细晶 粒钢两类。就是这个材料的底子好不好,耐热处理晶粒不长大的能力好不好。 测定本质晶粒度的标准方法为:将钢加热到930℃±10℃,保温6h后测定奥氏体 晶粒大小,晶米度在1级~4级者为本质粗晶粒钢,晶粒度在5级~8级者为本质细 晶粒大小晶米度在级级者为本质粗晶粒钢晶粒度在级 晶粒钢。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见下图

一般情况下,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长大倾向小,正常热处理后获得细小的实际晶粒,淬火温度范围较宽,生产上容易掌握,优质碳素钢和合金钢都是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长大倾向大,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防过热晶粒粗化。值得注意的是加热温度超过930℃。本质细晶粒钢也可能得到很粗大的奥氏体晶粒。甚至比同温度下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还粗。 至比同温度下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还粗

ASTM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

A S T M平均晶粒度标准测 试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名称:E112-96(2004年重新核准) ——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1 这一标准是根据E112条款颁布的;E112之后紧跟的数字表示最初编辑的年份,或者表示最后修改的年份(如果有修改),括号内数字(如果有的话)则表示最终批准的年份,上标ε1表示从最后修改或批准之日起的一次编辑更换。 该标准被国防部各相关部门认可使用。 简介 这些金属平均晶粒度测试方法根本上是测量过程。因为这一过程完全是独立于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几何学问题。实际上,这些基本方法也应用于评估非金属的平均晶粒、晶体及晶胞尺寸。如果材料组织结构接近于标准对比图谱中的某一个图的话,可以采用对比法。截距法和求积法也经常应用于确定平均晶粒度。然而,对比法不能应用于单个晶粒的测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试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 E1382。

ASTM E112(版本未知) 平均晶粒尺寸测试方法(中文)(非官方)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1.2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式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1.3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1.4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E1382。 1.5本标准仅作为推荐性试验方法,它不能确定受检材料是否接收或适合使用的范围。1.6 测量数值应用SI单位表示。等同的英寸-英镑数值,如需标出,应在括号中列出近似值. 1.7 本标准没有列出所有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合的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使用局限性。 1.8 章节的顺序如下:

2、参考文献 2.1ASTM标准 E3 金相试样的准备 E7 金相学有关术语 E407 微蚀金属和合金的操作 E562计数法计算体积分数的方法

E691 通过多个实验室比较决定测试方法的精确度的方法 E883 反射光显微照相指南 E930 截面上最大晶粒的评估方法(ALA晶粒尺寸) E1181双峰分布的晶粒度测试方法 E1382 半自动或全自动图像分析平均晶粒度方法 2.2 ASTM附件 2.2.1 参见附录X2 3 术语 3.1 定义-参照E7 3.2 本标准中特定术语的定义: 3.2.1 ASTM晶粒度——G,通常定义为 公式(1) N AE为100倍下一平方英寸(645.16mm2)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也等于1倍下一平方毫米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乘以15.5倍。 3.2.2=2.1 3.2.3 晶界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与晶界相交或相切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3点相交认为为1.5各交点) 3.2.4晶粒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通过晶粒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相切认为0.5个,测量线段端点在晶粒内部认为0.5个) 3.2.5截线长度——测量线段通过晶粒时与晶界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3.3 符号

金相实验报告——晶粒度测定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金相技术与材料组织显示分析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晶粒度样品的显示方法与晶粒度测定 实验目的: 1.学习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方法 2.熟悉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设备:XJP—6A金相显微镜一台,T12钢试样,浸蚀剂 实验概述: 晶粒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定材料内在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工程中的钢铁材料,在热处理加热和保温过程中获得奥氏体,其晶粒的大小影响着随后的冷却组织粗细。 1.起始晶粒度是指钢铁完成奥氏体化后的晶粒度。 2.实际晶粒度是指供应状态的材料和实际中使用零部件所具有某种热处理条件 下的奥氏体晶粒度。 3.本质晶粒度是指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并保温足够的时间后具有的晶粒 度。 实验内容: 1.按实验指导书中表5-1中的配方配制好腐蚀剂。 2.把样品轻度抛光,冲洗后用苦味酸腐蚀30s左右,再用镊子取出样品冲洗。 3.上述第二步骤重复两到三次,再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拍照。 T12(780℃淬火)试样腐蚀后的组织示意图:

T12(780℃淬火)腐蚀剂:2%苦味酸 经比较法,样品的晶粒度级别为4级 简述晶粒度样品的制备方法: 1.配置腐蚀剂,即2%苦味酸和4%硝酸溶液。 2.将已制备好的金相样品进行细磨、抛光处理,使其观察表面光亮,无划 痕。 3.将抛光后的样品清洗后,观察面向上置在苦味酸中进行腐蚀。腐蚀时间 约为30s左右。 4.观察样品腐蚀情况,当表面局部颜色变黑时取出样品在清水中清洗干净。 5.重复上述抛光腐蚀操作两到三次,之后拿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简述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及在本次实验中的应用: 晶粒度的测定方法有比较法、截点法、面积法,最常用的是比较法。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与标准评级图对比来评定的级别,方法是将制备好的金相试样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全面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场与标准评级图比较,当他们之间的大小相同或接近时,即样品上的级别就是标准评级图的级别。具体算法如下: n = 2G-1 G=lgn/lg2+1 其中G为晶粒度级别指数;n为645.16mm2内所包含的晶粒数。 当要评定的晶粒度大小与标准评级图在100倍以下不一致时,可以选用合适的放大倍数进行评定,此时晶粒度指数为: 1.放大倍数大于100:G1=G+M1/100 2.放大倍数小于100:G1=G-100/M1 M1为实际所使用的其他放大倍数。 截距法:晶粒度级别按晶粒的平均截线长度来分,在放大100下,当晶粒的平均 截线长度为32毫米时,晶粒度G等于0。不同截线长度的晶粒度级别按下

JIS G0551-1998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测定法(中文)

日本工业标准 日本标准协会翻译出版JIS G0551:1998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测定法 ICS 77.040.99;77.080.20 关键词:奥氏体钢,钢,黑色金属,含铁合金,晶粒尺寸 参考编号:JIS G 0551:1998(E)

G 0551:1998 前言 本译文基于最初由国际贸易和工业大臣修订日本工业标准,并且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经过考虑认为符合工业标准化法。因而JIS G 0551:1998代替JIS G 0551:1977。 制定日期:1956-01-19 修订日期:1998-02-20 官方发布日期:1998-02-20 调查: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铁及钢分委会 JIS G 0551:1998,1998年6月英文第一版本出版 翻译和出版:日本标准协会 4-1-24,Akasaka,Minato-ku,Tokyo,107-8440 JAPAN 如对内容发生任何疑问,JIS原著有决定权

日本工业标准 JIS G0551:1998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测定法 前言:自1956年建立本标准以来,至今仅1977 年作了部分修改,考虑到这二十年来最新标准的修改及技术进步。为了与国际标准ISO643:1983,“钢—铁素体及奥氏体晶粒度显微测定法”一致作了这次修改。 修改要点如下: a) 所用的符号及定则与国际标准一致,同时建立“试验报告”新条款。 b) 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刻蚀Bechet-Beaujard法和控氧化的Rohn法作为试验方法添加在附录里。同时利用截距表征的计算法作为测定方法也添加在附录里。 1 范围 本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测量钢的奥氏体晶粒度(此后所提及的“晶粒度”)试验方法。 注:相应的国际标准如下:ISO643 钢—铁素体及奥氏体晶粒度显微测定法。 2 建立标准的参考 通过本标准的参考,下述标准所保留的条文构成了标准条文。下述所指的标准最新版本(包括修改版本)将被使用。 JIS G0561 钢的硬化试验方法(末端淬透性法) 3 定义 对本标准使用下述定义。 a) 晶粒度(grain size)。:这个术语是指当钢被加热到相变温度(AC3、AC1、ACcm)以上或为了退火、正火、淬火、渗碳等热处理而加热到固溶温度,并保温所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并以晶粒度级别表示的大小尺寸。 b) 晶粒度级别(grain size number)。晶粒度级别是指用规定的方法测量并按表1分级表示的晶粒度的分级数。 c) 渗碳晶粒度(carburized grain size)。渗碳晶粒度是指钢经规定渗碳处理时的晶粒度。 d) 热处理晶粒度(heat-treated grain size)。热处理晶粒度是指钢经规定奥氏体化处理或固溶处理时晶粒度。 e) 细晶钢和粗晶钢(fine grain steel and coarse grain steel)。晶粒度级别等于及大于5 级的钢应视为细晶钢,晶粒度级别小于5级的钢应视为粗晶钢。除另有规定外,

实验一:_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测定

实验一 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的晶粒度显示方法。 2.掌握常见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的晶粒度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试样的制备 测定晶粒度的试样应在原材料(交货状态)截取,数量及取样部位按标准技术条件规定尺寸: 圆形:Φ10~12㎜ 方形:10×10㎜ 注意:试样不允许重复热处理。 渗碳处理的钢材试样应去除脱碳层和氧化皮。 (二)晶粒度显示方法(铁素体钢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 1.渗碳法:930±10℃,保温6h ,渗层1㎜以上。制样,浸蚀,以网状Fe 3C Ⅱ显示A 晶粒度。 2.网状F 法:适用于含碳量0.25~0.60%的碳钢和0.25~0.50%的合金钢,进行正火处理后,以F 网显示A 。 3.氧化法: 适用于含碳量0.35~0.60%的碳钢和合金钢,抛光后磨面向上,在860±10℃加热1h ,淬水,精抛,用15%盐酸酒精浸蚀,以晶界氧化为准。 4.直接淬火法:碳含量小于或等于0.35%的试样,900±10℃加热1h ;碳含量大于0.35%的试样,860±10℃加热1h ,水冷550℃回火1h ,磨制后用苦味酸水溶液加少量环氧乙烷聚合物显示A 晶粒度。 5.网状渗碳体法:过共析钢在820±10℃加热保温0.5h 缓冷,以Fe 3C Ⅱ显示A 晶粒度。 6.网状T 法:不易显示的T8钢,不完全淬火。 A 钢晶粒度显示(指不锈钢、耐热钢): ①20ml 盐酸+20ml 水+5g 硫酸铜或王水 ②电解腐蚀:10%的草酸水溶液电解,阴极不锈钢,阳极接试样,电压2V ,时间1~2min 。 (三)A 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方法有多种。仅介绍三种。 1.比较法:适合等轴晶粒。 ①放大100×; ②视场直径0.8㎜; ③选择3~5个有代表的视场; ④90%的晶粒和标准图相似; ⑤若发现视场中晶粒不均匀时,应全面观察,属于个别现象不予计算,如较为普遍,则分别评定,如6级70%~4级30%。 ⑥评定时若出现晶粒大于1级,小于8级时,可不在100×下进行,可增大或缩小放大倍数再换算成100×,如: 放大50×,晶粒度为2级, 2 - 50 100 = 0级, 则在100×下为0级。 放大400×,晶粒度为5级,

ASTM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

名称:E112-96(2004年重新核准) ——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1 这一标准是根据E112条款颁布的;E112之后紧跟的数字表示最初编辑的年份,或者表示最后修改的年份(如果有修改),括号内数字(如果有的话)则表示最终批准的年份,上标ε1表示从最后修改或批准之日起的一次编辑更换。 该标准被国防部各相关部门认可使用。 简介 这些金属平均晶粒度测试方法根本上是测量过程。因为这一过程完全是独立于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的几何学问题。实际上,这些基本方法也应用于评估非金属的平均晶粒、晶体及晶胞尺寸。如果材料组织结构接近于标准对比图谱中的某一个图的话,可以采用对比法。截距法和求积法也经常应用于确定平均晶粒度。然而,对比法不能应用于单个晶粒的测量。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1.2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试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1.3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1.4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E1382。 1.5本标准仅作为推荐性试验方法,它不能确定受检材料是否接收或适合使用的范围。 1.6 测量数值应用SI单位表示。等同的英寸-英镑数值,如需标出,应在括号中列出近似值. 1.7 本标准没有列出所有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合的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使用局限性。 1.8 章节的顺序如下: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总结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总结

————————————————————————————————作者:————————————————————————————————日期:

检验类别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 【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130】脱、渗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190】基本组织特征…GB 7216-87 【235】石墨长度(自动分析)…GB 7216-87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 【255】灰铸铁金相_基本组织特征(灰度法) 【256】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灰度法)…GB 7216-87 【316】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类型…SS 2007-6 【317】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尺寸…SS 2007-7 【318】灰铁金相等级图_铁素体的大约百分含量…SS 2007-8 【319】灰铁金相等级图_珠光体的大概间隔…SS 2007-9 【320】灰铁金相等级图_碳化物及磷化物共晶体大致含量…SS 2007-10 9、定量金相测定方法【009】定量金相测定方法…GB/T 15749-95 10、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实验一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实验一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奥氏体晶粒度的常用方法。 2、掌握用氧化法或直接腐蚀法显示钢的奥氏体晶粒及用比较法评定晶粒度。 3、研究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钢材加热到相变温度(临界点A C1或A C3、A Cm)以上,形成奥氏体组织。由于钢种、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的不同,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也不相同。 奥氏体晶粒大小可用晶粒直径(d)或单位面积中晶粒数(n)等方法表示。为了方便,生产上多采用晶粒度来表示晶粒大小。奥氏体晶粒的级别G与晶粒大小的关系是: n=2G-1 式中n——放大100倍时每平方英寸(645mm2)面积内的平均晶粒数目。 根据奥氏体形成过程和晶粒长大的不同情况,奥氏体晶粒度分为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系指奥氏体刚形成时晶粒的大小;实际晶粒度是钢材在某一具体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而本质晶粒度则是表示晶粒大小的一种尺度,对钢来说,如不特别指明,晶粒度一般是指奥氏体化后的实际晶粒度。而实际晶粒度主要受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易长大粗大。 生产实践表明,钢材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对冷却转变及对钢的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均有很大影响。例如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冷却后获得粗大的转变产物,这种产物的塑性与韧性比细小的奥氏体晶粒转变产物差,而且其屈服点亦较细小奥氏体晶粒转变者为低。如果奥氏体晶粒过分粗大,钢件在淬火时还易于变形和开裂。高碳钢加热时,如形成粗大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将增多,致使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降低。 另外,细晶粒度的板材易于冲压加工,可获得表面光洁的冲压件,而粗晶粒的板材冲压时容易开裂,冲压成型后的表面亦比较粗糙。 晶粒度是表示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评定钢材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所以生产中常需测定奥氏体晶粒大小,以保证产品质量。 钢中晶粒度的测定分为本质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的测定。晶粒度的测定包括两个步骤,即晶粒的显示和晶粒尺寸的测定或评级。晶粒的显示是晶粒测定的先决条件,常用的显示方法如下。 (一)奥氏体晶粒的显示 1、奥氏体本质晶粒的显示 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是指在930±10℃,保温一定时间后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本质晶粒度可以反映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根据它能正确估计零件经过热处理后晶粒的大小,从而评定零件的力学性能。故在生产中常需要测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由于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已发生相变,冷至室温时已不再是奥氏体组织,为显示处原奥氏体晶界,需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 渗碳法渗碳体显示奥氏体晶粒,广泛应用于渗碳钢或含碳量≤0.6%的其它类型的钢种。 本法系采用渗碳热处理方法,提高试样表面的含碳量,渗碳后的试样表层为过共析成分。试样在渗碳后缓慢冷却过程中,先共析的渗碳体优先沿原奥氏体晶粒边界析出,勾划出了奥氏体晶粒。

晶粒度的不确定度2015

金相显微镜检测金属平均晶粒度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概述 (1).测量方法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2)评定依据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评定与表示) KHJJ/CX24—201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 (3)环境条件 对于本评定,试验温度为23℃,相对湿度32%. (4)测量设备 在本例中对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45E的金属平均晶粒度测量,采用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的MDS金相显微镜进行. (5)被测对象 检测的金属平均晶粒度的试样尺寸为17×17×17,满足试验试样要求. (6)测量过程 按照GB/T6394-2002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采用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满足GB/T571-2004标准要求的金相显微镜,对被测对象检测金属平均晶粒度,得到试样的平均晶粒度. 二.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金相显微镜进行金属平均晶粒度试验,数学模型可写为:

y=f ()x 式中 x —被测试样金属平均晶粒度的读出值. y —被测试样金属平均晶粒度的检测结果. 三.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对于金属平均晶粒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测定时的重复性所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1x u rel ;由测量设备金相显微镜放大分辨率的准确度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2x u rel ;由金相显微镜测定系统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3x u rel ;标准试验方法最大允许误差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x u rel 四.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1)试验结果重复性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1x u rel 使用Q345E 材质,试样尺寸:17mm ×17mm ×17mm 的10个试样,得到测量列,测量得到的结果见表1.采用A 类评定方法评定。实验标准偏差按贝塞尔公式计算: 1 )(1 2 --= ∑=- n X X Si n i i (1) 式中: ∑==n i i x n x 1 1 表1.重复性试验测量结果

ASTM E112-1996 测定平均晶粒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标准号:美国国家标准 测定平均晶粒度的标准试验方法1 本标准用固定的标准号E112发布。紧跟在标准号后面的数字表示最初采用的年份,或者在修订时为最后修订的 年份。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最后一次重新审定的年份。上标表示自最后一次修订或重新审定以来的编辑修改。 本标准已被批准供国防部的机构使用。 注—方程A1.4、A1.5和A1.6于2000年4月作了编辑修改。 注— 2003年2月对附件给予了新的编号。 前言 这些测定金属材料中平均晶粒度的试验方法主要是测量程序,由于它们纯粹以晶粒几何图形为基础, 因此与涉及的金属或合金无关。实际上,基本程序也可用于评估非金属材料中的晶粒、晶体或晶胞 的平均尺寸。如果材料的组织形貌接近某一标准评级图,可使用比较法。截点法和面积法始终适用 于测定平均晶粒度。但比较法不能用于测量单个晶体。 1. 范围 1.1本试验方法涉及平均晶粒度的测量,包括比较法、面积 法(或Jeffrics法)和截点法。本试验方法也可应用于组织 形貌与评级图中所示金属组织的形貌相似的非金属材料。本 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也可应用于多相或多 组元的试样中特定类型晶粒组织的平均尺寸的测定。 1.2本试验方法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或截线长度的单 峰分布来测定试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本试验方法不涉及表征这些分布的性质的方法。试样中双峰 分布的晶粒度的表征在试验方法E1181中叙述。细晶粒基 体中单个非常粗晶粒的测量在试验方法E930中叙述。 1.3本试验方法仅适用于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 面显示出的二维晶粒。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即试样体积中 三维晶粒尺寸的测量不在本试验方法的范围以内。 ________ 1本试验方法受ASTM关于金相学的E04委员会管辖,并由关于 晶粒度的E04.08分委员会直接负责。 现行版本于1996年5月10日审定,1996年7月发布。最初发 布号为E112-55T,前一个版本为E112-95。 1.4本试验方法叙述使用比较法的标准系列评级图或人工 计数法的简单模板人工地进行的方法。使用半自动数字化图 形输入板或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晶粒度在试验方法E1382 中叙述。 1.5本试验方法仅为推荐性试验方法,不应用来确定是否接 收或规定可接收的极限,或确定试验的材料是否适合于它的 目的。 1.6测量值用SI单位表示并作为标准。与其相当的英寸-磅 值在列出时放在括号内并且可能是近似值。 1.7本标准不涉及这些方法使用时的任何安全问题(如果有 的话)。在使用前规定适当的安全和卫生的做法和确定规章 限制的适用性是本标准使用者的责任。 1.8本标准的章节按以下次序: 章节编号 范围 1 引用文件 2 术语 3 意义和使用 4 应用通则 5 取样 6 试样7 标定8 显微照片制备9 比较法10

20143修订实验一 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显示和测定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验证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 奥氏体晶粒大小影响的规律性; 2.掌握钢铁材料晶粒度评级的实验技术。 二.晶粒度的显示及评级方法 1. 晶粒度的定义及晶粒大小的显示方法 在常规讨论中所提到的奥氏体晶粒度具有3个不同概念。它们分别是,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是指:钢刚刚完成奥氏体化过程时所具有的的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就是从出厂的钢材上截取试样所测得的某一种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晶粒大小;而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则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后,所具有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目前有逐步取消这个概念的趋势)。 (大多数钢材的奥氏体只能在高温下存在,因此,要测定其大小。通常须要采用下述方法,把高温A氏体的形貌固定并保留下来,以便在室温下评定钢中晶粒的大小) 。借助金相显微镜来测定钢中的晶粒度,其显示方法有氧化法、网状铁素体法、网状珠光体(屈氏体)法、网状渗碳体法、渗碳法、淬硬法等几种: (1)氧化法 氧化法就是利用奥氏体晶界容易氧化这个特点,根据沿晶界分布的氧化物来测定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测定的方法是首先将试样的检验面抛光,随后将抛光面朝上置于炉中。对碳素钢和合金钢,当含碳量小于或等于0.35%时,一般在900±10℃加热1h。含碳量大于0.35%时,一般可在860±10℃加热1h,然后淬如冷水或盐水。根据氧化情况,将试样适当倾斜8-15度进行研磨和抛光,直接在显微镜下测定奥氏体晶粒的大小,(抛光浸蚀后在过渡带内可以看到已氧化的原奥氏体晶界的黑色网络),为了显示清晰,可用15%的盐酸酒精溶液进行侵蚀。 (2)网状铁素体法

实验一 钢中奥氏体晶粒的显示和晶粒度测定(1)

实验一钢中奥氏体晶粒的显示和晶粒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 1、了解加热温度对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2、了解并掌握钢中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方法,凭借金相显微镜的实际观察与标准晶粒度级别图进行评定。 二、概述 钢的热处理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其中加热和保温是为了使钢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奥氏体的晶粒大小对钢冷却后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确定合适的钢的加热工艺,严格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奥氏体晶粒度有三种概念:起始晶粒度,本质晶粒度,实际晶粒度。起始晶粒度指奥氏体形成过程结束,奥氏体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实际晶粒度指实际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它直接影响钢在热处理以后的性能。 三、奥氏体晶粒的显示方法与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 1、奥氏体晶粒的显示 测定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的方法,就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后,用各种方法保持奥氏体晶粒间界,并在室温下显示出来。 常用的显示奥氏体晶粒的方法有: 1)渗碳法:低碳钢。加热到930℃,渗碳8h,使渗碳层达到1mm以上,渗碳层含碳达过共析钢成分,然后缓慢冷却,在过共析区渗碳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形成网状,以此显示奥氏体晶粒大小。 2)网状铁素体法:0.5-0.6%亚共析钢。加热到指定温度,保温,选择适当的冷却方法,当冷却经过临界温度Ar3-Ar1时,先共析铁素体首先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形成网状分布,就借铁素体网所分割的范围大小来确定奥氏体晶粒大小。 3)网状珠光体法:适用于淬透性不大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加热到指定温度,保温,一端淬入水中冷却,另一端空冷,在过渡带可看到屈氏体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侵蚀后,屈氏体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组织,借此可显示奥氏体晶粒大小。 4)加热缓冷法:过共析钢。加热到指定温度,保温,冷却到600-690℃,使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本室常用) 5)氧化法。用于任何钢的奥氏体晶粒的测定。试验时先将试样磨光,抛光,然后在空气介质炉中加热保温,出炉淬入水中。由于晶界化学活性大,加热保温时形成较深的氧化层。用细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而保留晶粒边界的氧化膜,借此可显示体晶粒大小。 用这些方法测定钢的本质晶粒度时,加热规范为930±10℃保温3-8h。 在实际生产中,需分析零件早期损坏原因而测定奥氏体实际晶粒度时,不能用上述方法来显示奥氏体晶粒,而采用特殊腐蚀剂浸蚀金相样品。 常用的腐蚀剂有: 1)饱和苦味酸水溶液。 2)10%苦味酸水溶液中加入1-2mm的盐酸。 2、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 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有两种方法,比较法和弦计算法。 1)比较法:即将制好的金相样品置于100×的显微镜下观察,与晶粒度标准图谱进行比较,以确定试样的奥氏体晶粒级别,按晶粒大小分为8级:1级最粗,8级最细。 2)弦计算法:当准确度要求较高或晶粒为椭圆时采用。用已知长度的线段切割晶粒,用相截的晶粒总数除以选用的直线总长,得出弦的平均长度,以弦的长度根据附表数据确定晶粒度等级。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检验类别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 【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130】脱、渗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190】基本组织特征…GB 7216-87 【235】石墨长度(自动分析)…GB 7216-87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255】灰铸铁金相_基本组织特征(灰度法)

实验一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方法

实验一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与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与测定的基本方法。学习利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和毛玻璃投影屏刻度格值。通过它们间的关系到确定显微镜物镜和显微镜的线放大倍数。 2.熟悉钢在加热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3.测定钢的实际晶粒度。用直接计算法和弦计算法测量晶粒大小。用比较法评定晶粒度级别。 二.实验原理 金属及合金的晶粒大小与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及物理性能有密切的关系。细晶粒金属的材料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均比较好,它的冲击韧性和强度都较高,在热处理和淬火时不易变形和开裂。粒晶粒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都比较差,然而粗晶粒金属材料在某些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被加以使用,如永磁合金铸件和燃汽轮机叶片希望得到按一定方向生长的粗大柱状晶,以改善其磁性能和耐热性能。硅钢片也希望具有一定位向的粗晶,以便在某一方向获得高导磁率。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与浇铸工艺、冷热加工变形程度和退火温度等有关。晶粒尺寸的测定可用直测计算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可对其它组织单元长度进行测定,如铸铁中石墨颗粒的直径;脱碳层深度的测定等。 某些具有晶粒度评定标准的材料,可通过与标准图片对比进行评定。这种方法称为比较法。 1.奥氏体晶粒度的显示 钢在临界温度以上直接测量奥氏体晶粒大小比较困难的,而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将发生相变。一般采用间接的方法显示其原奥氏体晶界,以测定奥氏体晶粒大小。根据GB6394-86规 在经上述方法之一制备的金相试样上,即可进行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根据GB6394-86规定显示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比较法 目前生产中,一般都采用比较法测定晶粒度。在用比较法评定钢的晶粒度时,试样制好后在100倍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或投射在毛玻璃上,其视场直径为0.80mm。首先对试样作全面观察,然后选择其晶粒度具有代表性的视场与与标准的1-8级级别评级图(×100)对比评定试样的奥氏体晶粒度,与标准级别图中哪一级晶粒大小相同,即定为试样的晶粒度号数。该法简便、快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