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上册)课程教案

《西方经济学》(上册)课程教案

《西方经济学》(上册)课程教案
《西方经济学》(上册)课程教案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教案

2019年12月

导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界定;理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怎样学习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2.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①西方经济学的界定。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微观经济学,二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个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做出各种理性选择,以谋求效用或利润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国民经济总量包括总产量(或总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等。

②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西方经济学既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或者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实用价值,又具有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价值取向或者意识形态属性。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

学习西方经济学,当然有必要了解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从总体上说,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

别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在理论上的总结或概括。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①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唯一的形态,它只能来自对外贸易活动,因此主张国家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海外贸易活动进行积极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便积累国民财富。

②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的时期,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早期阶段。总的来看,古典经济学或者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经济学,具有二重性。

③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边际革命”时代。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年)的出版,是新古典经济学完成的标志。在经济学史上,首次呈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经济学体系并存和交锋的态势。

④当代西方经济学。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趋于激化。一方面,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迅速发展,大型垄断企业形成,垄断推动生产社会化水平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加剧,生产严重过剩,这一矛盾最终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萧条。这次大萧条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以沉重打击,也促使西方经济学家深刻反思自己的经济理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于1936年出版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摒弃了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自动恢复均衡机制的传统观念,指出只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实行以刺激需求为核心的需求管理,才能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并据此推出了一系列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张。《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标志。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凯恩斯的追随者不断补充、完善和发展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使之发展成为以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人为代表的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并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调节政策。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资源的稀缺性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任何经济学都有自己的研究起点。研究起点表明了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赖以存在和关注的最重要的研究课题。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资源的稀缺性。

②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稀缺条件下有效配置资源和分配财富,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起点或既定前提,该研究对象的确定经过了长期发展过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具体分为研究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③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评析。

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一般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从个人主义的自利和理性假设出发描述人类经济活动,阐述资源配置的机制和规律;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发展了一些研究经济问题的具体方法,特别是把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方法借用来研究经济问题,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一些有用工具。这些方法包括演绎法、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五节怎样学习西方经济学。

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二要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三要精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的实践;四要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2.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性假设,经济人假设,演绎法,归纳法。

3.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第9页案例消费者是理性的吗?

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供求规律。了解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动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动二者之间有何区别;理解价格以外的因素是怎样影响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的;掌握供求函数、供求的影响因素、供求法则;明确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有关基本理论,把握价格理论的应用。了解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理解蛛网理论;掌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定义,均衡价格的形成;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弹性理论,进一步理解供求规律。了解需求价格弹性、交叉弹性、收入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理解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掌握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定义、弹性的计算方法;会用图表解释总收入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6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

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3.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一个原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用数学的方式会比较精简。

4.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5.经济模型的结构。

6.一个动态经济模型:蛛网理论。

7.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

8. 供给弹性的含义和计算。

9.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承上启下,从上一章的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引出本章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利用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的经典语录说明供求原理的重要性,通过经常遇到的讨价还价实例和生活中的经济学导出本章讨论的主题:市场经济中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第一节需求

①需求的概念。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源于家庭或者消费者的欲望,表现为对该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表示。

②需求规律。一般而言,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会越少;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就越多。需求的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它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③影响需求的因素。在市场需求方面,影响它的因素有: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其它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或价格的预期,以及一些偶然性因素如气候变化等。在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需求时,一般将其分为两类因素:该商品自身价格和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

④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变动,而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⑤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到市场需求。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总和,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

第二节供给。

①供给的概念。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一个给定的价格,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被称为该价格下的供给量。供给也可以由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三种形式表示。

②供给规律。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越大;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这一特征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供给规律。

③影响供给的因素。在市场供给方面,其影响因素有: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水平,政府税收,厂商对未来的预期,一些偶然因素,等等。同对需求的分析一样,微观经济学也将上述因素分为商品自身价格和价格以外的因素两类。

④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由于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每一价格下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的变动。

⑤从单个生产者的供给到市场供给。为了得到市场供给,可以对同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的供给进行“加总”,即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的供给量之和构成市场供给量,市场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为市场供给。

**注意:

基本概念

需求,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规律;供给,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规律;互补商品,替代商品,正常商品,低劣商品,吉芬商品,奢侈品。

基本原理

(1)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反方向变化,这是需求规律。

(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同方向变化,这是供给规律。

案例分析相关商品影响:父母在乘坐飞机旅行时,是应该允许他们把婴儿放在他们的膝盖上,还是要求他们为婴儿买单独机票,并用皮带把婴儿束住在安全座位上?

**应用案例:情人节的玫瑰,从供给和需求曲线入手,讲授供求达到均衡的基本模型,强调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含义和实现过程。

第三节市场均衡

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过程正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过程: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反之则上升。由此微观经济学总结出供求规律:供给增加会促使价格下降,反之则相反;需求增加会促使价格上升,反之亦相反。

①均衡的含义。均衡是指经济系统中的某一特定经济单位、经济变量或市场等,在一系列经济力量的相互制约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②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当一种商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市场价格恰好使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这一价格被称为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换句话说,市场处于均衡的条件是,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对应于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③市场均衡的变动。在市场机制中,供给量和需求量随着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市场趋于均衡。不过,市场均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如果没有外在因素的变动,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就会保持不变,这种均衡状态也将维持下去。如果某些事件导致市场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新的均衡又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重新形成。相对于原有的均衡,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会发生变动。

④经济模型的结构。一般而言,以均衡分析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模型化过程主要包括模型构建、模型求解及对解的性质判断以及对均衡解的比较分析三个主要阶段。

⑤一个动态经济模型。本小节以“蛛网模型”为例简要说明经济模型从静态到动态的扩展,进而分析模型动态稳定性质。

**注意:

基本概念

供求规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学)。

基本原理

(1)商品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就处于均衡状态。

(2)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降,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升,反之亦相反。

课堂讨论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27页案例1.7供求均衡价格论:经济学家“大脑”的价格

第四节弹性

①弹性的含义。回顾上一节课程的重点内容,然后,提问:什么是弹性?从物理学中弹性的定义入手,引出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含义,然后介绍经济学中弹性的分类;经济学中采用弹性来衡量一个经济量相应于另外一个经济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②需求价格弹性。讲授需求价格弹性的重难点知识,结合需求价格弹性的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课堂思考:需求曲线上哪一点的弹性大?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进行弹性分类,课堂思考:请举例说明无弹性和完全弹性?接着分析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重点讲授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这一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重要应用,通过三种方法来分析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所有的商品都可以薄利多销吗?应用现实案例验证需求价格弹性的作用,中间穿插课堂思考和案例,强调用实例介绍

理论;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者需求弹性。

③其他需求弹性。介绍需求交叉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关键把需求价格弹性理解透了,这两种弹性就迎刃而解,案例应用:美国司法部和杜邦公司的官司、恩格尔系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不仅包括商品的价格,也包括收入和其他商品的价格等,相应地也可以定义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等。

④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五节供求分析的应用事例及评析。

利用第一、二、三节的供求均衡价格论和第四节的弹性理论分析很多实际问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重点讲授供求理论的应用,结合现实讲授地区价格差异、季节价格差异、支持价、限制价、农产品价格保护、最低工资法、房租管制;讲解弹性理论的应用,大众公司的价格策略、禁毒策略、税收的分担等问题,视频演示税收是打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楔子,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供求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中间穿插课堂思考和案例,强调用实例介绍理论,以案例“七宝古镇的收费教训”和“航空客运与铁路客运的需求弹性”应用需求价格弹性原理。小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和布置复习思考题。

**注意:

基本概念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基本原理

(1)当供给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和数量变化都越小,这是因为由供给增加(减少)引起的轻微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供给量的大幅减少(增加)。需求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越小,数量变化越大,这是因为,由供给增加(减少)导致的价格下降(上升)哪怕是轻微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变化。这样,一个少量的价格下降(上升)都会导致大幅的需求增加(减少)。

(2)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供给弹性越大,则价格变化小而数量变化大,这是因为,只需

要轻微的价格变化就足以诱致供给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需求弹性越大,同供给弹性大是一样的结果。

(3)对商品征税或补贴,税收负担或补贴受益是由供求双方共同承担或享受的,各自承担或享受的程度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以税收为例,消费者承担的份额与供给弹性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反比;生产者承担的份额与供给弹性成反比,与需求弹性成正比。

课堂讨论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16页案例1.2农产品缺乏弹性的后果:谷贱伤农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边际效用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效用函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掌握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及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和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明确边际效用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的关系,理解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和特殊的无差异曲线(完全替代、完全互补等),当收入变动或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预算约束如何移动。掌握消费者偏好的定义、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的关系,熟练掌握无差异曲线定义、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和预算约束线;明确无差异曲线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好地加深理解需求定理。了解劣质商品恩格尔曲线,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理解恩格尔曲线的定义,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计算,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价格消费曲线的形成。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图形分析,边际效用分析的数学方法表示效用最大化法则。收入一定时,对于购买的所有商品,当花费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1美元所提供的边际效用都相等时,个人的效用最大化。恩格尔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含义及图形变化;明确在资本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的有关基本理论。了解均值-方差效用函数;理解对风险的需求、证券市场的作用、保险市场的作用;掌握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效用函数。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8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序数效用论既可以用序数来表达,也可以用基数来表达,用基数表达时要抛弃其中的“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功能。

2.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教科书中给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一个必要条件,数学上经常称为“一阶条件”,它只能保证极值,不能保证其是极大还是极小。要实现消费者均衡,还必须满足“二阶条件”,即无差异曲线平滑地凸向原点。如果“二阶条件”不能满足,则教科书中给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只能带来效用最小化。

4.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计算。

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6. 边际替代率及递减规律。

7.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

8. 预算约束线的定义及变动。

9. 理解边际替代率的直观经济学含义是什么,相对价格(商品价格比)的直观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10. 从直观上理解为什么要满足消费者均衡条件。

11. 理解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逻辑,以及在曲线上的表述。

12.期望效用理论,为什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带来的效用要用(或可以用)期望效用来说明。

13.理解第二章的内容是微观经济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理性行为进行的演绎分析。也就是说,它是假定个人行为是理性的,其选择会导致均衡出现,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理性元则如何实现均衡。

五、教学方法

重难点讲解、学生课堂讨论、案例分析、PPT课件、动画演示和视频资料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

①欲望和效用。欲望即“需要而没有”,指一个人想要但还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消费者拥有或消费商品或服务对欲望的满足程度被称为商品或服务的效用。一种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由消费者欲望的强度所决定。

②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在经济学说史上,以效用基数衡量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效用理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假设中,消费者对消费商品获得的效用满足程度并不以基数衡量,而是对不同商品组合按效用满足高低进行排序。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满足总量,记成TU;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记成MU。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

③效用最大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条件下实现了最大化效用满足,并保持这种状况不变,那么此时就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消费者

消费一种商品:在每单位支出购买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从而处于均衡状态。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消费者购买每一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均相等,并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在满足收入约束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并且均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④消费者需求曲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来源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曲线才向右下方倾斜,所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保证需求规律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

⑤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注意:基本概念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基本原理

(1)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获得的满足可以用基数表达,可以进行程度比较,可以加总求和。但是现代经济学已经放弃了这个理论。

(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主观心理感受,是难以用基数准确测度的,更不可能进行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效用的大小只能进行排序,通过排序来说明偏好情况。同时,序数效用论认为基数和序数都可以用来表达序数效用论,只是在使用基数时,应该放弃其中的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的功能,只使用其大小排序的功能。

**课堂讨论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38页案例2.1价值与价格:钻石和水的价值悖论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①偏好和选择。消费者的偏好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偏好具有四个基本假设:完备性、传递性、非饱和性、多样性。

②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无差异曲线为在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各不相同,但消费者对它们的偏好相同,或者说它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程度相同。无

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都代表着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并且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第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③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简称为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外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逐渐减少,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对另外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第三节预算约束线

①预算约束线的定义。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又简称为约束线,它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②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确定是以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的。当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注意:

基本概念

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预算线。

基本原理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主观心理感受,是难以用基数准确测度的,更不可能进行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效用的大小只能进行排序,通过排序来说明偏好情况。同时,序数效用论认为基数和序数都可以用来表达序数效用论,只是在使用基数时,应该放弃其中的程度比较和加总求和的功能,只使用其大小排序的功能。

课堂讨论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42页案例2.3 中国的生育率在下降吗?为什么?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四节将消费者的偏好(第二节)和面临的约束(第三节)结合起来,讨论他如何将既定的收入分配到不同的商品购买和消费中,以获得最大效用或满足,也就是实现最偏好的商

品消费,经济学称之为消费者均衡。重点讲授消费者均衡点的图形分析、消费者均衡的边际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讲清楚选择的方法,把边际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讲到位,视频资料“这样才能实现最佳购买?”而且,结合课堂思考和例题讲授。

①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试图选择使得自身效用最大的商品数量组合。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所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②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讲授恩格尔曲线的推导,我们从正常商品的收入消费线和恩格尔曲线开始,分析劣质商品恩格尔曲线的形成,根据商品恩格尔曲线的不同把商品分为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1)收入消费扩展线:在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被称为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扩展线,简称为收入扩展线。(2)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可以由商品的消费数量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③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讲授需求曲线的推导,我们从正常商品的价格消费线开始,分析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形成。推导需求曲线和分析吉芬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提出课堂思考,视频资料“为什么水便宜而钻石昂贵?”和“空调降价引起购买需求大增”。(1)价格消费扩展线:价格-消费扩展线又简称为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对消费者均衡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借助于价格-消费扩展曲线可以得出该商品的一系列可能的价格与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①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讲授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含义及图形变化,演示动画,分别介绍正常商品、吉芬商品和劣质商品的几种效应分析,互联网链接,视频资料“收入和价格对消费选择的影响”。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将价格变化的影响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一个商品价格变化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即收入购买力会发生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发生变化,这都会引起消费者做出消费调整。如果仅仅考虑价格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假设收入的购买力没有改变,那么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相对变便宜

的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反之,如果单纯考虑因为价格变化引致的实际收入变化,假设相对价格没有改变,则消费者也会改变商品消费量,这就是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②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假设第一种商品为正常品。第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一定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作为正常品的第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那么由此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③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普通低档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④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⑤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对于正常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收入效应也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对于一般的低档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该类商品的需求曲线仍向右下方倾斜。对于吉芬商品这种特殊的低档品而言,虽然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仍然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但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却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且替代效应弱于收入效应,因而价格下降的总效应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注意:

基本概念

收入消费扩展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正常商品,低劣商品,吉芬商品,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价格效应。

基本原理

(1)现代经济学认为,序数效用论可以用效用函数表达,也可以用无差异曲线表达。无论是用哪种方式分析消费者的选择行为,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①从曲线上看,消费者的购买应该确保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

②从代数公式来理解,消费者的购买应该实现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相对价格相等。

③从直观上理解,消费者的购买应该保证两个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和价格之比相等,即在边际上,所购买的商品要保证效用和价格相当。

④还可以换一种角度从直观上理解,消费者的购买要保证两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要保证花在每一个商品上的最后1元钱所带来的效用相等。

(2)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消费者均衡的变化,如果是正常商品,收入增加(减少)会导致该商品消费和需求增加(减少);如果是低劣商品,则正好相反。

(3)价格的增加也会引起消费者均衡的变化,从而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价格变化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商品的需求;

① 如果是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上升)通过替代效应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因为该商品相对变便宜(昂贵)了;同时通过收入效应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因为消费者收入的购买力增加(减少)了。因此,综合看,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上升)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

② 如果是低劣商品,价格下降(上升)的替代效应与上面相同,即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但是收入效应则与上面相反,会促使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

③ 低劣商品价格的下降(上升)最终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比较。当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时,价格下降(上升)仍然和上面正常商品的情形一样,会促使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当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时,情况正好相反,价格下降(上升)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此即吉芬商品。

课堂讨论

《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解析48页案例2.5 吉芬商品

第六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首先,回顾上一讲讲授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介绍本章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其次,讲授风险偏好: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效用函数,重点要分析清楚各种情况的效用函数。第三,讲授风险分散:讲授对保险的需求、证券市场的作用、期货合同的作用。最后,结合案例分析风险偏好和风险的分散;小结本讲的内容。

①不确定性和风险事件的描述。不确定性使得消费者的最优选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借助于对不确定性事件的描述,可以很好地分析消费者的最优选择行为。假定一个不确定的事件

对应着s 种相互独立的结果,这些结果分别为12s q q q L ,,

,,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分别是12s αααL ,,,,则这一不确定的事件就可以表示为

1212s s Q q q q ααα=L L (,,,;,,,),或简单地表示为Q q α=

(;),其中12s q q q q =L (,,,),而12s αααα=L (,,,)是这些结果的一个概率分布。对于2

s =的情形,可以直接将这张彩票表示为12Q q q α=(;,)。其中,1q 和2q 是可能的两种结果,

出现1q 的可能性是α,出现2q 的可能性是1α-()

②消费者对风险方案的偏好。首先介绍了用来讨论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的工具——彩票;接着讨论了消费者从不确定性消费中获得效用的理论,即期望效用理论;进一步对不同消费者针对风险的态度进行了描述;最后以保险市场为例分析了一个回避风险的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方案。现代经济学大都采用20世纪40年代由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给出的期望效用理论。他们认为,消费者持有或消费一张彩票的效用既取决于彩票的各种可能结果带来的效用满足,又取决于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具体地说,假设消费者在确定性条件下的效用函数为

u ,则出现某种结果比如i 时获得的效用满足就是i u q ()。依据期望效用理论,如果消费者选择

持有的彩票为1212s s Q q q q ααα=L L (,,,;,,,),那么他由此获得的效用可以表示为:

1122s s U Q u q u q u q ααα=+++L ()()()()

③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先考察一个例子。假定你正在寻找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在付出相同努力程度的条件下却有两种获取报酬的方式。一种付酬方式是每月得到4000元的固定工资。而另外一种方式则要看明年公司的状况:如果明年公司面临的市场需求状况好,每月可以得到6000元的收入;如果市场需求状况不好,只能得到2000元。同时假定明年公司的状况只取决于外部需求状况,与你自身的付出关系不大,而需求旺盛或萧条的可能性分别为50%。那么,你会选择以何种形式签订工资协议呢?不同的人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为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

不同的人可能对风险有不同的态度,即使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风险也可能有不同的态度,这取决于消费者在确定性条件下对结果的偏好或者效用函数u 。

④风险条件下的决策:保险市场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一些不测事件,比如火灾。为了减少损失,人们有时会购买一定数量的保险。在购买保险后,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火灾发生,投保人获得一定的补偿;另一种可能是,火灾没有发生,投保人白白浪费了保险费。对准备投保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典型的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注意:

基本概念

不确定性,彩票,期望效用;风险偏好,风险回避,风险中性。

基本原理

(1)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可以用彩票来表达:消费会出现不同的可能结果,每一种结果都有相应的发生概率。

(2)消费者对不确定性消费的偏好可以用期望效用来代表,每一个消费者都寻求期望效用最大(而不是期望值最大)。

(3)不同的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可以分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回避三种。如果两个消费方案的消费结果期望值相同,则:

①风险偏好者选择结果不确定从而有风险的消费方案,此时出现“期望效用大于期望值的效用”;

②风险回避者选择结果确定从而没有风险的消费方案,此时出现“期望效用小于期望值的效用”;

③风险中性者对两个消费方案的偏好不偏不倚,没有差异。

课堂讨论

预期效用函数之谜。

第七节本章评析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1.剪染纸 教学目标: 1.认知: 掌握染纸的表现规律和方法,了解染纸其特有的美感。(情感) 2.操作: 在宣纸上运用染料及其他辅助工具来表现染纸生活。染纸的教学设计 3创造:创作一幅色富有情趣的染纸作品。(情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自行摸索染纸的方法。 2.难点:在染纸创作中学会运用折、点染、浸染等手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1.学生:毛笔、染料、宣纸、调色盘、水杯等。 2.教师:番茄拼盘一份,染纸作品、情景图片几幅、剪刀、白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剪洞游戏 (教师折纸、剪洞,学生猜一剪刀能剪几个洞。)一剪一洞、一剪两洞、一剪三洞、一剪三个半洞,渗透不同的折纸方法与画面的效果的联系。 课上: 一、导入,引导质疑(7) 1.(师生问好。) 2.(师出示一盘番茄拼盘,)刚才同学们的表现不错,老师奖给大家一盘番茄拼盘,大家喜欢吗?为什么?(师板书:色彩点线面) 3.这么诱人的拼盘大家想尝尝吗?可是不够怎么办呢?老师有个办法——画饼充饥。看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圆圆的盘子,不过呢是纸做的,请同学们尝试着用桌上的宣纸盘子、染料及其它工具来表现番茄拼盘的色彩和造型。 4. (学生动手尝试。拼盘展示,介绍做法:) a. (折后再着色。你是怎么折的,演示折法染纸。你们有没有其它折法?怎么折?各人拿桌上的小块宣纸折一折,再着色。交流尝试结果。) b. (学生离位交流其它经验。) [染料加水后染、染后加水、夹后染、扎后染……] 二、自悟探究,初步认识染纸(11) 1.同学们,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容:《染纸》(板书课题。)染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欣赏染纸作品,师解说。) 2.(教师给以上的作品起名:选择其中一幅,起三个不同名字。学生尝试。) 3.色香味俱全的蔬果拼盘能引起我们的食欲,更能激起我们表现的欲望,其实在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情景能撞击出我们创作的灵感。(欣赏图片)色彩艳丽的花草,形状别致的花蕊,色调统一的风景,点线面造型的建筑。 4.你能从生活中也找出几幅吗?(师生交流。) 5.除了这些情景,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情绪自由的宣泄在作品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歌曲: 快快长小蜜蜂鹿甜甜的咧如今家乡山连山大树桩你有几岁童谣山谷静悄悄 读谱知识: 1.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它们的作用。 2.会唱一个升记号的调的歌曲。 3.学习切分音。 4.认识常用速度标记(二) 欣赏: 教学要求: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及乐队。介绍音乐家聂耳。 发声基本要求: 1.在气息的支持下,逐步扩展音高。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 1.视唱在C调号上的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三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4.在教师的帮助下视唱在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5.在教师指导下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6.在教师指导下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7.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练耳: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包含有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教材难点: 本册的难点在于读谱知识,将临时变音记号和固定变音记号唱准并会认;二声部合唱听辨,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 教材重点: 音乐感觉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知识的兴趣及掌握。 声音训练:和谐、统一位置。 对所学音乐作品的兴趣、爱好。 第一课快快长 教学内容: 歌曲:快快长 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综合训练:1.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声乐练习 2.听音练习

欣赏:大森林的生命(少年叙事歌曲) 教学目的: 一.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种树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二.认识变音记号,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三.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少年英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 歌曲分析:作者:胜民词文杏曲 题材:歌中以树木的生长比喻儿童的成长,表达了孩子们热切希望自 己可棵快快长大,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心情的创作歌曲。 曲式结构:一段体 调式:C大调 拍号:2/4拍 教学时间: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谈话:回顾三年的音乐课学习情况 2.复习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歌 3.提出要求:上课专心听讲,学好知识,为今后三年的学习获得更大的成绩打好基础。 复习 1.五线谱:高音谱号 2.G大调 F大调 读谱知识 1.临时变音记号:变音记号记在任何一个音符的前面,叫做临时变音记号。 2.区别:(1)记在高音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旋律所遇到这个音的地方都唱 成带“#”“b”的音。(2)用在某音符上的变音记号仅对本音符和同一小节内再次出现的相同音高的音有效。 3.若在同一小节中变化音后该音再次出现需唱(奏)本音位时,则应标记还原 记号。 4.变音记号的种类(简单介绍) 练耳、听音 1.听唱 2.听辨、模唱、听唱 3.这首练习曲取材于优美的新疆民歌,唱时应注意宁静、抒情的气氛,变化音的出现给人以月亮缓慢升起的感觉。用mp—mf—mp的音量和比较含蓄的音色歌唱。 鼻韵母发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mi ma注意气息、口型、笑肌、气流 2.《半个月亮爬上来》E—F 要求:用“mu”演唱,声音柔和、连贯 基本练习 1.节奏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6、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哪一个特征尽可能地一致:()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9、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四年级下册劳动教案设计

小裁缝 1、钉纽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重点: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难点:穿针引线和给线打结。 教师准备:温馨提示、评价标准、拓展延伸等容的打印材料; 学生准备:针、线、布块(或手帕)、剪刀、(双、四)眼扣各数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学习教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的农服破了,纽扣掉了或书包裂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事又是谁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纽扣?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钉纽扣。 (二) 讲解制作方法 1、出示:各种各样的纽扣.如何分类? 2、板书: 从扣眼分:单眼扣、双眼扣、四眼扣 纽扣的种类从形状分:方形扣、圆形扣等 从质地分:有机玻璃扣、金属扣、电镀塑料扣 3、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见第27页上的图)。 (1)钉双眼纽扣。 ①穿针:截取比手臂略长些的一段线,把线头用手捻得又尖又直,再把线头穿进针眼,并在线的另一端打个结。 ②确定钉纽扣的位置后,用左手把纽扣连布一起捏紧不让它移位,从布的背面进针穿过纽扣的一个孔,然后从纽扣的另一个孔进针,在布的背面将线收紧。按这样的方法重复四五次,使纽扣固定在布面上,然后打结,剪去线头。(重点指导一下打止结的方法) (2)钉四眼纽扣。

第一种:“十”字形钉法:钉法与钉双眼扣差不多。交叉成“十”字形就行了(见第27页上的图)。 第二种:“二”字形钉法:与“十”字形钉法只有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要使纽扣正面的线迹钉成“二”字形,不交叉(见第27页上的图)。 (三) 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视 1、小组合作,互教互学。 2、展示学生穿针、引线、打结的过程。 3、学习了钉纽扣的基本方法,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钉法吗? 4、其他样子的纽扣怎么钉?出示各种不同式样的纽扣,说说你用什么方法钉(阅读补充材料)。 5、如果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还应该注意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专用粉笔做上记号(见第12页上的图)。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拉,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四)作品展示、互动评价 1、小组评议,在书上填上“☆”。 2、展示优秀作品,说说自己钉纽扣的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 总结回顾,启迪创新 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同学们都已初步掌握了,老师相信,以后你的纽扣掉了,一定会自己钉上。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缝补衣裤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会用攻针和燥针法缝补破(或开裂的衣裤),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 材料准备:针线,布块。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P4的情境图,说说图上讲述了什么事情。 二、学学做做:

四年级上册新 疆课教案

新疆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班级:年级 班 课型 课时 第一单元 互帮互助一家亲 第一课 助人为乐美名扬 课题 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知识与技能 建 学 目 标 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互帮互助的意 义。 过程与方法 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 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难点 讲解引导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科书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二、畅所欲言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想不想 看? 师:但是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看完之后,你要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是啊,助人为乐不但帮别人解除了困难,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它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不分时间、地点,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可以助人为乐。同时,助人为乐也是我们社会大力倡导的一种正气。那么,今天咱就来聊一聊“助人为乐”这个话题。(教师板书:助人为乐)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做过也看到过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是吧!比如说学校里,社会上,同学间,那么,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学生自由谈。 谈谈自己做的或看到或听到的助人为乐的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得聊一聊吧!教师板书:心理健康) 过渡: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非常的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把助人为乐的事迹说给别人听。 作业设计 第一课 助人为乐美名扬 互帮互助 助人为乐 板书设计

授课日期: 月 日 班级:年级 班 课型 课时 第一课 助人为乐美名扬 课题 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知识与技能 建 学 目 标 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互帮互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 教学重点 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教学难点 讲解引导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科书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拓展升华 1、教师配乐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想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过渡:同学们都是十分有爱心的,正是因为社会大家庭中有这么多爱心天使.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也都想做一名爱心天使吧,那么,怎样做才是一名真正的爱心天使呢? 2、判断正误。师:他们帮助别人的方式正确吗?如果不对,请谈谈理由。那么,他们该如何做呢?请同学们看到你手中的小资料,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下,待会我们在班上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都顺利闯过了这一关。 学生谈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评价。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课堂小结 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也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下面咱就来个实话实说。看谁是个最诚实的孩子。 通过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设计 第一课 助人为乐美名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3.2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小学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1、洗内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教学准备: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 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3、学文明理: 阅读课文,想一想: 1)洗内衣有那些步骤? 2)洗内衣要注意什么? 4、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5、说一说:交流一些便捷的,有创意的好方法。 三、拓展活动 1、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2、查阅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 1)了解为什么不能用洗衣粉洗衣物的道理。 2)阅读小知识:洗涤剂的选择与使用 四、评价。

2、鞋的清洁 教学目标: 1.学会刷洗自己的鞋子和保养各种鞋。 2.替父母洗鞋,表达一份孝心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要穿鞋,鞋不但能保护我们的双脚,还便于我们行走跑步和锻炼,清洁鞋也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鞋的清洁。 二、学习新课 1.读课文,说说鞋的清洁 2.找一找,怎么保持鞋的清洁卫生? A.学生互相说一说 B.学生说老师板书 勤刷洗勤晾晒 三、巩固练习; 1.学会刷洗自己的鞋子吗? 2.替爸爸、妈妈洗鞋,表达一份孝心。 3.学会清洁和保养各种鞋。 3、折叠衣裤 教学目标:学会折叠衣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m;1nm= 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1h= 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 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 /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v= s t,变形可得:。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 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技术 第一单元家政 教学目标: 1、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积极参加家庭的洗涤保洁工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2、了解学生参加家庭洗涤保洁工作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计划,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插图,两张空白表格。 2、课前收集一些卧室,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的照片,查阅洗涤劳动的相关信息。 一、教学过程: 1、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这部分内容,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通过实践操作获得劳动体验。 2、通过讨论,制动本学期学习洗涤劳动的进度计划,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组织小组讨论:哪些洗涤项目自己已经会做的,还有哪些是不会做的,除了这些洗涤项目,还有哪些洗涤项目等。 3、完成以上学习进度计划后,再做一次统计,这一内容可放在洗涤三元学习结束之后完成。 4、以评促学。家庭和学校结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填上反馈表格,填写操作体验日记等。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表格中打上记号。 二、评价

第一课洗餐具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洗餐具的主要过程。动手实践,掌握洗餐具的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热爱家务劳动,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洗餐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餐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一些餐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出示课题。 1.看洗餐具的一组图片,弄清洗餐具的主要过程。 2.刚才图片中的同学在洗餐具,主要分几个步骤做的,谁已经记得了?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节,并板书:浸泡、分类洗涤、洗筷子、洗后冲洗、分类叠放、洗锅。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餐具各步骤地操作要领。 1.分组讨论,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地要领。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2.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3.请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评议。 4.小结归纳操作要领。 (1)浸泡时,滴洗洁精要根据餐具数量和油腻程度而定。 (2)洗盆,碗要分类,注意碗里碗外,盆面盆底都洗到。 (3)洗筷子要用洗碗布裹住筷子搓洗,每根筷子都要洗到。 (4)洗锅要用丝瓜筋活百洁布洗刷。 (5)冲洗要分类,注意节约用水。 (6)餐具用干净抹布擦干,摆放要按大小类别叠放。 2.教师出示两个碗,一个很油腻,一个鱼腥味很重,学生分组操作,按书上的方法做,看看用不同的水洗会有什么不同。提问:这两个碗用热水洗还是用冷水洗?为什么?请学生讲讲体会。 (1)油腻的碗要用热水洗,用冷水不能洗去腥味。 (2)鱼腥味重的碗要用冷水洗,用热水洗不能去除腥味。 3.学生动手实践。 4.组织学生讨论洗餐具可以有几种洗涤方法?怎样洗涤既干净又方便?(介绍新颖实用的洗碗机和消毒柜)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汇总

人教新课标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 μm;1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 能。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设计: ◆授课时间:5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课程内容 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 调和响度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5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4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举例知道它们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钉纽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学会穿针引线和打结,并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手缝技巧,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指导学生会穿针引线和打结,基本学会钉纽扣。 二、施标 1、激趣 师:同学们,在现代生活中,用机器来缝制各类纺织用品已经很普及了。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背的书包、连纽扣等都是机器缝制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服会绽先,书包会裂口,纽扣会脱落等等。怎么办呢?如果还用机器来缝制就不方便了,这就需要我们用手来缝制。一枚针、一根线,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学习钉纽扣。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书:钉纽扣 2、看一看说一说书P4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纽扣。请你们把自己准备的纽扣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指名学生说一说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纽扣。 ▲.再请同学们打开书P4 师:看过同学们带的纽扣,我们再来看书上左边图中的纽扣,同学们仔细看一看,纽扣的品种多吗?各式各样的纽扣漂亮吗?你见过吗?漂亮的纽扣不仅起固定作用,它还可以起到妆饰作用呢。 3、想一想试一试书P5 师:同学们,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师边做师范边提示:看老师第一步干什么?(师做穿针动作)并提问:第一步是什么?生回答(穿针)师板书:穿针。看老师第二步干什么?(师做引线动作)并提问:第二步是什么?生回答(引线)师板书:引线。再看老师第三步干什么?(师做给线打结动作)并提问:第三步是什么?生回答(打结)师板书:打结。 ★师进一步讲解:起始结——终止结(并在布块上作示范) ▲.请同学们看书P5上的想一想试一试下面的四幅图是不是这样的?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懂得生活离不开技术。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 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认识它们不同的性能和种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3支铅笔、1把削铅笔小刀和一把卷笔刀,每小组再准备一个手摇式削笔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对大自然进行改造而产生的技术。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方面均有极大的价值。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1、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学生讨论:举例说明技术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评议技术产品 1、出示插图。

思考: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 2、想一想,说一说自学“知识窗”的容。 说说各种书包有什么不同?哪种书包好,为什么? 三、动手实践,开展调查 1、小组合作 分别用三种削铅笔的工具削铅笔,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手摇式削笔器使用便捷,削出来的铅笔整齐美观。 2、读一读、想一想 读一读关于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 3、搜集信息,整理填表 课前布置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新技术、新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例子。交流汇报,按衣食住行四大类整理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四、展开讨论,评议问题 1、有人可能会说:“学习技术和创新那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小学生是不可能会做。”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有人告诉王佳璐“技术是把双刃剑”,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五、拓展活动 课后收集或调查访问,了解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说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了!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2)“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实验; 我们将在三年级的力现象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a.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 《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b.冰棒冒出的“白气”是什么东西。向上还是向下?③鸡蛋在淡水中会下沉吗?在盐水中呢?

四年级下册劳动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劳动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马翠琴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 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 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四年级共20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极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二、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 课时安排 本册劳动课共10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识。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 三、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 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 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 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 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 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 4、改革劳动课的评价制度 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制度。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 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 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 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5、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6、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五、教学安排 1、各种花的制作 2、花瓶 3、小小展览会 4、小镜框 5、水果拼盘 6、菱形风筝的制作 7、种丝瓜 8、钉纽扣 9、缝补衣服 10、塑丝毽子

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汇总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盒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习折纸盒的常用方法,学会折纸盒。 2.认识折纸的材料,能根据作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纸张进行折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3.通过巧折纸盒学习,体会纸盒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喜爱折纸,乐于探究,大胆展示自己的创意。体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看懂图例,掌握最基本的折纸方法方法。 难点:巧折纸盒,做到美观实用。 教具准备: 各种纸盒若干 学具准备: 卡纸、旧报纸、旧挂历纸、广告纸。 剪刀、美工刀、胶水 一、认识材料 教学前组织学生搜集折纸材料料,了解折纸,感受折纸艺术的魅力。 材料:卡纸、旧报纸、旧挂历纸、广告纸。 工具:剪刀、美工刀、胶水 1、请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二、了解技法 1、要照图样折一个纸盒,需要读懂折纸符号。 2、认识并想办法记住各种线表示的意。 三、规范折叠 1、试着折纸,教导学生向上折叠和向下折叠。 2、折叠时,要求学生做到平整。折硬卡纸时,可先用尺子、牙签、美工刀等工具在反面刻线,然后再折。 3、刻线时,手脚要轻,不能刻过头。 四、探究尝试 1、曲线折 教师可提示学生借用尺子、牙签等工具,先在折痕的位置画上辅助线。教师的示范指导要到位,尽可能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来讲解。 2、试一试 学生按图示,尝试折一折,练好折厚卡纸的基本功。 3、折纸盒 ①在卡纸上打好图样。 ②按实线剪 ③按虚线折。 ④插接、完成 五、评价展示 1、你掌握了折纸盒的哪些技术要领? 2、根据同学作品折叠平整,技法熟练,结构牢固,形状美观情况给小组同学打分,最高五星。 3、思考反思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新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身边的技术 教学内容: 通过妈妈带着孩子了解办公室的技术这个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技术。并知道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学到好多新知识。学会电脑上网查询,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出示一些图片,现代办公技术,厨房设备,幼儿园小朋友玩玩具的情景。 学生准备:收集人们衣食住行和技术有关的信息,每人带一种玩具。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有关录像,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2.激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 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传真机: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电脑: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的事情,因此也成为电脑。 打印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没有键盘,把字符的代

码转换成字符印出来。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涂片等照原样印在纸上的机器。 二、巩固理解 1.观看录像:现代办公技术的用途。 2.我们的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技术,铅笔的制作与使用也都包含着 技术。 3.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技术呢? 4.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技术,哪怕是玩,也离不开技术。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分小组玩一玩,并讲讲玩的技术。 三、布置作业 1.每个小组合作出一期小报,介绍“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后记: 第二课纸工制作:房子相框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由“想一想”、“做一做”、“助学提示”、“试一试”、“安全警示”和“评一评”6个小栏目组成。“想一想”是导语,引出主题。“做一做”中有6幅图,是房子相框的制作示意图。看懂制作示意图并制作房子相框是本课重点。“助学提示”的内容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是本课的难点。最后的“评一评”既包括本课纸工学习的制作要求,也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的要求。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