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十二月份)

查房时间:地点:

责任护士:

参加人员:

责任护士回报病史:

3床王修兰女 40岁入院时间:2011.12.7 10:30AM

入院诊断:中医:眩晕(痰湿中阻证)西医:1,脑供血不足;2,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闭塞型)。

简要病史:患者脑供血不足病史1年余,一直反复有头晕头昏不适,但病状较轻,未给予特殊处理。近1周来,患者头晕头昏症状有所加重,伴有左下肢轻度浮肿。遂来我

院求治。门诊拟“供血不足,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收住我院。

身体评估:T:36.5℃ P:64次/分 R:21 次/分 BP:110/70mmHg

神清,精神一般,步入病房。望:面色萎黄,睑结膜苍白,左下肢轻度浮肿,左

足背有2cm×2cm大小的陈旧性创面,舌紫暗,苔薄白。闻:无特殊气味。问:

左下肢疼痛, 有间歇性跛行,饮食及睡眠尚可,二便正常。切:脉细涩。

心理社会评估:患者对此病认知度不够,无经济后顾之忧,积极配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7.0g/L 血小板:441×109/L .

2,左下肢血管彩超示;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闭塞型)。

主要治疗: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I级护理,普食,活血化瘀抗凝等对症治疗。12.21复查左下肢深静脉彩超示:1,左下肢胫后静脉血栓;2,自髂外静脉至腘静脉内未见

明显血栓。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生理,心理变化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P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和环境改变有关。

I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

I2多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心理状况,积极开导病人,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I3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畅。

I4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

P2 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I1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有关保健知识及疾病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I2鼓励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I3安慰体贴病人,认真倾听其主诉,并及时给与反馈。

P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贫血有关。

I1解释疾病、营养、治疗效果的联系,使病人了解营养的重要性。

I2鼓励病人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用些含铁丰富的食品。

I3定期检测病人营养状况。

P4有感染的危险:与带入性创面有关。

I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清洁干燥。

I2避免搔抓,穿宽松舒适棉鞋。

P5睡眠形态紊乱:与担心疾疗预后以及左下肢疼痛、浮肿有关。

I1抬高患肢,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I2给予心理护理。

I3有计划安排护理活动。

P6疼痛

I1抬高患肢,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对舒适的需要。

I2通过参加有趣的活动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等方法分散注意力。

I3遵医嘱给予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

护理评价:患者神情、精神可;面色较前好转。基本掌握与本病相关的知识。住院期间无感染、无创伤发生。疼痛明显改善,带入性创口已结痂,愈合好。与12月27日出

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查房(十二月份) 查房时间:地点: 责任护士: 参加人员: 责任护士回报病史: 3床王修兰女 40岁入院时间:2011.12.7 10:30AM 入院诊断:中医:眩晕(痰湿中阻证)西医:1,脑供血不足;2,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闭塞型)。 简要病史:患者脑供血不足病史1年余,一直反复有头晕头昏不适,但病状较轻,未给予特殊处理。近1周来,患者头晕头昏症状有所加重,伴有左下肢轻度浮肿。遂来我 院求治。门诊拟“供血不足,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收住我院。 身体评估:T:36.5℃ P:64次/分 R:21 次/分 BP:110/70mmHg 神清,精神一般,步入病房。望:面色萎黄,睑结膜苍白,左下肢轻度浮肿,左 足背有2cm×2cm大小的陈旧性创面,舌紫暗,苔薄白。闻:无特殊气味。问: 左下肢疼痛, 有间歇性跛行,饮食及睡眠尚可,二便正常。切:脉细涩。 心理社会评估:患者对此病认知度不够,无经济后顾之忧,积极配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7.0g/L 血小板:441×109/L . 2,左下肢血管彩超示;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闭塞型)。 主要治疗: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I级护理,普食,活血化瘀抗凝等对症治疗。12.21复查左下肢深静脉彩超示:1,左下肢胫后静脉血栓;2,自髂外静脉至腘静脉内未见 明显血栓。 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生理,心理变化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P1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和环境改变有关。 I1热情接待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 I2多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心理状况,积极开导病人,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I3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流畅。 I4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 P2 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查房

发病率高: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呈增多趋势;后果严重:肺栓塞及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不规范: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治疗不及时,影响该病的预后。下面有请王婷婷为大家说一下深静脉血栓的定义、发病原因。 王婷婷:定义: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下肢静脉多见,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 发病原因 ?静脉损伤 ※静脉内膜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功能,完整的内膜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前提; ※静脉直接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或创伤造成静脉内皮及其功能损害,均可引起具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 ?血流缓慢 ※血流缓慢是造成下肢DVT的首要因素,但单一的静脉淤血常不致引起DVT; ※静脉血流淤滞,增加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与静脉壁接触的时间,如发生在受损的静脉内膜,血栓发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静脉瓣膜是产生血栓的主要部位:瓣窝内血流缓慢且易产生涡流; ※左下肢DVT较右下肢DVT发病率高的原因:左髂静脉易受到右髂动脉的压迫(Cockett综合征),导致左下肢静脉血流较右下肢缓慢。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高凝状态: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和蛋白S缺乏、纤维溶解障碍、高胱氨酸血症、狼疮性抗凝因子Ⅻ缺乏等,统称为原发性血液高凝综合征(有深静脉家族史、不常见部位的血栓形成、青少年血栓形成应高度怀疑) ※获得性高凝状态:手术、外伤、肿瘤等常见,妊娠、服用雌激素、DIC、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及外骨髓增殖性疾病、Cushing病、糖尿病及肾病综合症等 三大因素中,每一因素都与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单一的因素不足以引起血栓形成,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