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一、高中语文戏剧文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戏剧文学教学应该是以阅读古今中外各类戏剧文学作品(包括影视剧本)为主要形式,以品味、鉴赏和表演等为手段,使学生理解戏剧文学的丰富内涵,促进其语文素养和人格修养不断提高的语文教育活动。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选编了关汉卿的《窦娥冤》、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三部经典戏剧的精彩选段,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本《中外戏剧名作欣赏》,又将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汤显祖《牡丹亭》、莫里哀《伪君子》、易卜生《玩偶之家》、曹禺《北京人》、老舍《茶馆》、贝克特《等待戈多》八部古今中外戏剧巨著选入,足见戏剧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戏剧文学教学思想要解放,理念要更新。以掌握知识和训练应考能力为目的,以讲解为主要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真正优质、高效的戏剧文学教学,需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大胆革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课型和教法,形成以体验和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理解戏剧文学艺术规律,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戏剧文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戏剧文本,不仅仅从文本学习角度对戏剧作品进行解构,不能满足于分析背景、戏剧冲突、结构等教学过程,还要开发戏剧文学本身的育人功能,从文化育人的高度,着力发挥优秀戏剧文学作品震撼和塑造学生灵魂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高中戏剧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中学戏剧文学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开展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共同需要,这也是戏剧文学教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较稳定的教学样式。推行成功的教学模式并最大可能地发挥个性化教学优势,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理想。成功的语文教学模式很多。例如: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目标教学模式”、训练教学模式、钱梦龙的“三主三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智结合”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思想或模式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仍大行其道,在戏剧文学教学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不顾戏剧文学自身的特点,完全套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的教学方式,导致戏剧文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高

高在上口若悬河地讲,学生端坐在下目瞪口呆地听:或者读读、议议、练练等等。这种以讲读、练习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诸多弊端。戏剧文学教学与研究有助于率先打破传统的、僵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引领教师构建以自主、互动、合作、开放为特征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实践过程中创建的比较成功的戏剧教学模式有互动式(师生共为主体,人境交互决定)、启发式、认知式、主体式、乐学式、活动式、研究式等等,主要课型有表演型、朗诵型、讨论型、对话型、研究型、欣赏型、综合型等等。各种模式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各种课型更可以灵活运用,这有助于丰富戏剧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赏析——编演——拓展”的课型模式

(一)理论依据和教学观念

1、人本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尊严、意愿、价值和创造性,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都具有自我教育、发展和实现的巨大潜能,必须在师生和生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应的学习情境。马斯洛认为:“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学生具有潜在的探究动机,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去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因此,体验和模仿都是重要的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主要是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学习是指在一定情境下的人际间协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交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的统一。建构的意义就是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并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格习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而且是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建构的,而后者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介入和合作学习也都是重要的学习策略。

2、人本建构理论视角下的戏剧文学教学观

(1)以赏析为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观

赏析是通过欣赏或鉴赏和评析来实现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学中的戏剧文学赏析不能完全等同于专业评论人员的鉴赏和评析,它是零散的、不成熟的、直觉的,也许还是不正确的。但是,应该重视的是这种文本阅读后的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赏析过程中,学生的点滴发现和表达都是他们思维的美丽花朵,是情感的交融和宣泄,是生命意义的独特发现。戏剧赏析教学的内容不仅指戏剧文本,也包括师生的表演、影视音像材料等等。教学中要把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阅读和写作、自主与合作、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以表演为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观

着眼于以上理论分析,考察传统的戏剧文学教学,应该感到现在仍然流行的戏剧文学教学观念显得有些陈旧,而且教学模式和课型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戏剧文学教学的需要。应用人本建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活动、互动、合作、研究等作为学习的最佳方式。正如戏剧文学的中心是表演一样,戏剧文学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表演。学生把学习的戏剧内容表演出来,可以称之为“演学”或“学演”。不能狭隘地理解“学习”和“练习”的含义。那种认为只有做题才是练习的观念是片面的。教学过程的实质即交流。表演能够调动师生人际间的交互合作、沟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也是确立戏剧文学表演教学观的重要依据。

在很多人看来,演戏是演员的事,语文课不能搞成表演课。其实这和认为语文课不能教成文学课类似,都是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是“以教定教”而非“以学定教”。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朗诵、形体表演、演唱等方式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何乐而不为呢?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尊重相信学生,满足他们快乐和成功的需要,难道不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吗?难道语文课就只有照本宣科地大讲特讲、大练特练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

(3)以拓展研究为手段的戏剧文学教学观

中学教材选用的戏剧文学内容,大都是经典作品选段,从对戏剧课程资源宝库的利用来看,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以选修和专题研究等方式挖掘丰厚的戏剧文学课程资源,要特别重视京剧和地方戏曲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教学《窦娥冤》时,完全可以播放京剧或地方戏原剧。在看完全剧后再读课文,并写出评析类的文章,包括对课后感悟性练习题的探究性解答,都会更深刻全面,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二)“赏析——编演——拓展”课型模式

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知类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级。除知识外,其他五级都属于智慧技能范畴。智慧技能的发展需要运用加工方式,由学习者在思维中对知识进行组织与改组。因此,高于记忆理解水平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能力的培养在戏剧文学教学中更为普遍和重要。同样,情感类目标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克拉斯沃尔认为:“情感类教学目标依次分为接受和注意、反应与参与、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性格化”。这启示我们情感教学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此外,动作技能类

目标中的达成也适用于戏剧文学教学。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和接受反应及人本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学戏剧文学教学的实际,运用审美解释策略和体验模仿与介入合作策略,我们在戏剧文学教学方面进行了三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

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就是以欣赏、鉴赏和评析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讲读式,因为学生是居于学习的中心地位的。由于赏析的内容是戏剧文本或表演,因而也不等同于其它的文学作品的赏析。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是一种追求高峰体验”、理性分析的创造性有效教学模式。

(1)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基于赏析的戏剧文学教学,其目标设定不同于讲练式教学目标的设定,它要达到并高于讲练目标。当然它也不同于大学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它是符合中学生认知和审美心理水平的目标体系。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多元智能理论表明智能不仅表现为语言、逻辑思维等能力。所以,在戏剧文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一定按以往的做法先工具性后思想性或人文性,而可以根据赏析的需要,把重点放到赏析和鉴赏艺术作品上,例如把重点放到评析人物性格及戏剧矛盾的意义上等。基础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完成。例如教学《窦娥冤》一课时,可以设定三个目标:第一,把握戏剧冲突;第二,品味戏剧语言;第三,窦娥形象的意义。其他任务都是学生根据学习习惯自主完成的,赏析过程中一般不必顾及。

(2)课型的选定

赏析课至少需要三种课型共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第一,预习课。一般情况下,教师大都寄希望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时间预习新课。在语文学科倍受挤压和学生自主时间极端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希望大都只能是空想。除了少数优秀生,大多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解决的办法可以是上好预习课,让学生在自主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学的方法,解决基础性阅读问题,同时有选择地突破一两个重点目标。教师要善于指导预习,特别是在目标任务分配、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规则制定、阅读方法介绍等方面加强指导,推广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戏剧文学阅读习惯。预习课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本的好课型。第二,展示课。这是赏析式教学模式的主要课型,展示课就是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和个人才艺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一种课型。它是基于小组交流后的全班交流对话与合作。展示的内容是围绕教学目标或任务代表本组或个人汇报学习成果或评议同学的表现。展示形式可以是课文朗诵(戏剧文学作品更适合分角色朗诵)、人物性格及情节分析(分析性格形成及戏剧冲突产生的原因)、语言特色及写作手法分析、即席演讲(针对作家、作品人物、主题等联系现实和自我发表看法)等。在赏析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优化评价手段,也可以按目标划分若干版块,让学生分别主持赏析,教师退到讲台中央或教室后边,参与赏析和评价。这样的课,活而不乱,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很高,效果是明显的。第三,拓展课。高中语文新课标和新教材对文学鉴赏和拓展都有明确要求。落实好这些要求是教师的职责。在一些公开课中,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导语、导读、练习、拓展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确实令人敬佩,但这在实际教学中大都是不现实的。如果硬要模仿,往往导致教学的“泡沫化”。其实拓展和练习可以合二为一,成为一种独立的课型,根据需要灵活安排。经典的戏剧文学作品,在编演或赏析之后,安排一两节拓展课是必要的。拓展的内容可以是读原著、看原剧,也可以和写作课结合起来,写感受、写评论,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尝试创作戏剧也应该鼓励,不应该因为高考作文不考戏剧创作就横加干涉,因为表达是人的天性,也是学生的需要和自由。必要的巩固性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也不能忽视。

(3)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要明确戏剧单元教学在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分量,重点设计好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一般无需精细化,只要有明确的思路就可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研读和赏析戏剧文本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状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可以把重点放到范读、赏析示例和课堂评价上。一个语文教师,在戏剧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给学生以朗读的示范,又不善于运用录音、录像和学生朗读加以指导,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求语文教师样样精通,朗诵像表演家,写字像书法家,讲课像演说家,只要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就是合格的。但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落实在哪些方面?除了教学理论的提高外,作为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朗诵能力的提高也应该是重要的内容。一个善于学习和积极进取的语文教师,他会有兴趣、挤时间欣赏并模仿朗诵录音录像,能够虚心向有此特长的老师、学生学习朗诵的,因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本色,也是搞好戏剧文学教学的需要。把学习和提高作为编制教案的重要内容,是赏析式戏剧文学教学的独到之处。

在赏析示例方面,教师要多下些功夫。戏剧文学是写人的叙事类文学,教师要教给学生从所记事件的“表现”去认识戏剧文本内涵的方法,即“从现象看本质”,开发学生的智能、阅历、性格、想象力等学习资源,从生成性上指导阅读赏析,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告诉他们现成的结论。在赏析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时,教师在赏析示例方面就可以先抓“表现”,再揭示“表现性”,并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戏剧文本的意义。例如先归纳文本“表现”:埃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说了些什么?(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的故事,又商量并尝试着上吊玩,还说到脚疼,语无伦次)他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在等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名叫戈多的人;埃斯特拉冈不断地脱靴子、瞅靴子、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基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戴上帽子又摘帽子,全是无聊的动作)。再逐层揭示“表现性”即本质意义: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你对他们的表现有什么感受?(他们都是地位卑微的流浪汉,是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神情恍惚、麻木、无所事事,只会做无聊的事,说支离破碎的话,整天等待和乞求一个虚无缥缈的救

世主戈多来拯救,或许是在等待死亡的降临。看到这两个人物的举止表现和生存状态,感到荒唐、压抑、同情)。他们为什么要等待?他们的荒唐行径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把大批普通人挤压成“非人”,使他们沦落为社会底层的“苦人”,他们希望改变处境但现实又让他们感到这种改变的实现是令人绝望的梦幻。这象征了人类某种普遍的体验,用幻象来自我安慰,强调了人的异化和无价值)。

另外赏析示例还可以从戏剧冲突的意义、戏剧语言(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的内涵、戏剧表演效果(包括影视剧和学生表演)等方面切入。

2、编演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

编演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就是以改编和表演为基本学习形式的戏剧文学教学模式。鉴于戏剧文学的表演性特征,编演式可以成为戏剧文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编演式还可适用于小说等记叙类文体的教学。

(1)搞好编演式戏剧文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了解戏剧(包括话剧、戏曲、舞台剧、影视剧等)艺术和戏剧文学成就,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其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和表演才能,充分开放课堂,彻底打破讲读式、“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旧框框和老习惯,突出表演这个中心,舍弃一切不必要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步骤,努力把教室变成“学室”,把课堂变成“剧场”,让教师变成“导师”,让学生成为“主人”,充分体现师生的教学自由和个性化,充分展现师生的艺术才华。

再次,要当好戏剧文学单元教学的总设计师。现在通用的语文教材单元间的内在逻辑性并不突出,教师可以灵活处理,也可以打乱顺序。要制定出戏剧单元教学的具体方案,重点记录和总结师生编演过程中的感悟和做法,把教师从写课时教案和学生从机械做题中暂时解脱出来,以一种游戏和审美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由于编演需要较多的准备时间,因此一般不要临时安排编演的剧目。最好提前一个月或一个单元进行布置。一个单元的戏剧课文也可以不是全部用来编演,而是有选择地或编演或赏析或综合研究。同一篇课文可以由二到三个不同的剧组同时排演。

最后,要认真搞好编演指导。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的两个戏剧单元,其中《雷雨》、《茶馆》、《窦娥冤》、《长亭送别》、《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经典名著。执教这些课文时,也都可以采用编演的方式。在指导方面,教师要发扬民主,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和商量,不要包办。要重点和尽早选定编演的剧目和导演,还应该在展演之前或之后利用语文课播放部分经典剧目的录相或录音,以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提供模仿、借鉴和比较的范例。我曾在不同年级有计划地播放过电影话剧《茶馆》、《雷雨》,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京剧《窦娥冤》等,给学生以良好的艺术熏陶,深受学生欢迎。要努力使文学和音乐、舞蹈结合起来。赵山林认为:“强调戏曲传播中文学与音乐

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与音乐和表演结合,戏剧文学才能真正具有完整的价值。”在具体编演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过问剧本的改编、演员的选用、排练的进度等,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只要不违背原著主题,应该鼓励创新。对“误读”和“误演”现象,可以在评析环节中予以点评和纠正。

编演式戏剧文学教学的主要成效在于培养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导演的策划组织能力、同学间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等等,都得到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排演热情非常高。他们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背台词,揣摩动作表情,搜寻道具,查阅资料,寻求帮助等等,有的甚至到了如醉如痴、乐此不疲的忘我境界。编演之中和正式演出时演员和观众的欢乐、叹息、愤怒、悲悯等情感反应,还有那晶莹的泪水、哽咽的语调、灿烂的笑容等等,都凸显着戏剧文学编演式教学的无限魅力。马克思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由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编演式戏剧文学教学有益于师生美好人性的召唤和觉醒,这比单纯地说教要有效得多。试想,有哪一个教师能有如此强烈和丰富的吸引表现力呢?在外语和理科教学挤占大量学时的当下中学教学现实中,从很多语文教师束手无策地眼睁睁地看着学生漠视语文,到看到他们忘我地置身于文学艺术的天地里,这种变化是可以感到欣慰的。从这一层意义上说,各科教学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提高学科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和竞争力,共同实现魅力教育的美好理想。

当然,戏剧课本剧编演仍然需要围绕中心目标而精心设计,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活动的愉悦功能而忽视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不能背离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不能影响学生升学发展需要的实现。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有效的手段。

3拓展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中的研究性学习既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拓展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就是指师生在阅读戏剧作品过程中运用发现和探究的方法研究课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讲授式或练习式,是学生在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发现、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拓展式戏剧文学教学模式可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可以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拓展式戏剧文学教学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1)课题的选定

选定课题前一般要通过播放音像资料或举行讲座的方式营造研究情景,激发研究兴趣。例如在学习《长亭送别》时,可以播放《牡丹亭》全剧或介绍汤显祖的影视资料。为了引导学生研究以爱情为主题的部分南方戏曲,可以选播越剧电影《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等,以期引起学生对经典戏剧艺术和编导、演员的关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

参观剧团,到剧场观看舞台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搞好知识铺垫,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研究的动机和兴趣。课题正式选定时教师一般不要指定,可以采取协商的方法共同选定。教师可以提供研究方向和多种题目让学生挑选。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己选定题目效果更好。选题的原则是题目跟学生生活和文化储备相关联,切入口小,容易实施。例如有的学生选定了《关汉卿戏曲作品与中学生人格建构》、《地方戏曲与中学生爱情观教育》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论题。

(2)课题研究的实施

鉴于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的教育现状,戏剧文学课题研究比较适用于合作研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搞好分工合作,是降低研究难度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课题组人数可以灵活确定,一般2-6人为宜。课题组组长和其他成员的选定可以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师生协商决定。指导教师可以聘请其他教师或社会上的专业人员及学有所长的学生家长来担任。课题组成立后要尽快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提纲和研究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合理的分工。课题组成员名单、提纲、计划和方案及任务分配等要明确表述出来,最好打印、公布出来。程序严明、便于操作和督查是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在正式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研究道德规范、社会资源利用、安全自护等事关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研究论文或报告的撰写要尽量渗透学术规范要求。整理资料、处理信息、撰写论文或报告要尽量提供正课时间,不能因为戏剧文学研究占用过多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研究成果的交流

研究成果交流也是一种课堂展示课型。展示并交流戏剧艺术研究成果时,要搞好组织与宣传。教室要搞好布置,前后黑板要进行美化和装饰,例如学生可以用艺术字写上“中国传统戏剧研究报告会”、“中国当代地方戏曲研究报告会”、“曹禺研究成果展评”等。黑板上还可以描绘戏剧人物造型。后黑板可以刊登报告组课题名称、研究人员名单等。来不及宣读和评议的论文或报告可以用出壁报专栏的方式将复印件张贴出来。课堂要开放,教室座区可以摆成会场式,设立报告席、评论席、观众席、主持人席、参观席等等。除了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代表出席报告会以外,也可以邀请没有正课的其他班的学生参加。为了营造报告会的气氛和保存教学资料,还可以聘请电教老师现场录相。在标准化教室和小班额情况下,经过周密的准备和组织,不需要排练,也无需到专用的多媒体大型会议室,这样的演示型课堂教学是完全可以成功实施的,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戏剧文学教学的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新型戏剧文学教学更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创新型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完成戏剧文学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目标达成、主体参与、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基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思考,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始终觉得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将备课组教学的统一性与个人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进行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三种策略的探究,从整体上完善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一、课前:力求备课的实际而准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注重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路设计、内容设置、教法选择、活动安排,评估调控等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载体和结晶,教案一般的格式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具体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得失、疑难和创新)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再构) (1)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在关注学生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定的学习内容的摄入量和学习技能的达成度不仅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而且要视学生实际提出分层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体现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3)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4)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2、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内容再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f16763706.html,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谢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年第03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通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对作品作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如何立足教材特点,立足学生认知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结合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做法。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语文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高考指挥棒无形中还是会影响着阅读教学,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少教师都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以经验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思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师思想的影响,主自感悟的时间少,导致学生围绕一些解题展开阅读感悟,这样非常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 2、忽视学生探究式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但这样的课堂模式是最难构建的,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流程,学生的思维理解随机性较强。许多教师为了能完成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干预太多,忽视了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于是,阅读课堂上,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被动学习者,或者是学生的主动思考也是在教师的预设下。教师苦心设计,课上得非常累,学生疲于应付教师预设的问题引导,导致自主探究的东西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哪能与作者心灵对话?为了让学生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大量习题练习挤占了,探究阅读流于形式。 二.对症下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模式 1、感悟式阅读。高中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作品强大的意蕴。由于每个学生生活体验、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作者独具匠心的作品语言感悟会不一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有助于建构多元化的课堂模式,在讨论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在交流中获得对作品相对完整的理解。 如在教学张洁《拣麦穗》一文时,我没有过多干预,也没有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放手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我以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为三个大的教学环节,在整体感悟时,我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并结合课文思考:谁在拣麦穗?她们在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是学生第一次自主感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富县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于2007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我校经过新课程培训和两轮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试验,已经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就面上而言,尽管起用了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的语文教材,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有必要启动此项研究工作。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 ●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 - 1 -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 改版 报告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xx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

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5-16T17:09:22.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韩英涛 [导读] 。”“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韩英涛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3、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维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法,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型模式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全市开展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的意见》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二、评选要求 1.教学理念新颖。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设计最优化。是教师备出来、上出来、赛出来的,要好用、实用、管用。 3.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根据教学实际,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 4.教学设计环节完整。要有课后反思,同时对本教学设计提出使用建议。 5.引领与借鉴作用大。要真正发挥优秀教学设计的带动、引领作用。 6.教学设计要求详案。 三、教案基本要求 1.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高三《考试说明》)的总体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得到有效突出。 2.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灵活地选用教学模式和方法。所采用模式和方法,能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3.侧重于课堂活动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关注活动的实际效果。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深度,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要精心制作课件、教具,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资料和各种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5.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渐进性,环节过渡自然;教学指导语准确、简练、流畅,教学指令清晰。 6.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兴趣、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 四、教案要素结构 1.教学内容:课题、课时、课型、目标。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重难点等四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化的描述。 3.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对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简要描述。 4.教学过程:对任务设计、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课堂教学用语,如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讲解语、总结语要有清晰的表述。 5.随堂训练和拓展性素材:要有为达成教学目标所设计(或采用)的巩固性训练题(组)、阅读材料等课堂教学资源。 6.课后作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后作业。作业数量要适当,课时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 7.教学反思:根据实施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评选办法 1.本次征集、评选活动,面向所有全市普通高中高一、二年级全体语文任课教师。 2.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为课文详案,必须为经过实际的课堂教学验证,具有较高的课堂达成度的课时教案。 3.本次征集、评选的教案,必须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独立编制、且与本人所带年级教学进度一致、随堂使用的课时教案。 4.参赛教案必须经过层层选拔产生。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相应的评选组织机构,负责初评;教师个人申报的教案,不纳入评选范围。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3-10-16T13:09:31.297Z 来源:《赤子》2013年6月下总第284期供稿作者:邢华 [导读] 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实现“有效教学”的新平台。 邢华 (河北省易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北易县 074200) 摘要:现在虽然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课堂上的人文性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受到传统知识、考试等因素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教师们的反思观念比较弱。在倾向功利,止步文化的教学背景下,不容易显示出语文课的课堂特点,上课的真实效率没有办法得到提升与发展。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1-6035(2013)06-0000-01 一、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实现“有效教学”的新平台。总体来说,语文课主要有下面这三个方面的特点: l.教学目标清楚、明确、符合学情。 在课堂上,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起着指导性作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现代教学的实践以及理论说明: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是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2.课堂氛围平等、民主、开放。 有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唯有在他觉得心理自由与安全的前提之下,他的创造能力才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出民主教学的理念,创造平等、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时刻感到自由、民主、开放的气息,使其在课学习堂中可以认真思考,主动思考。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掌握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的相处,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舞学生随时说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倾听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观点,并且包容学生对自己的质疑。 3.课堂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科学有效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地要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要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所以,只是凭借教师一方面的积极性,而不依靠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容易达到有效教学这个目的的。只有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率的,它需要学生积极的、全神的投入,当然,也需要教师适时的、正确的指导。 二、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要想达到课堂的有效性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选取科学、正确的策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通常包括下面这几个: 1.正确的把握、运用教材,是保障其有效性的开始。 其起点关键是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同时,教师对教材的运用与解读也影响着语文课的质量与深度。高素质的教师能够超越、拓展教材:素质比较差的教师则容易在教材的替换中迷失方向,变成教材的奴隶,要富有创意的教材成了自己和学生的负担。在处理教材上,注意“教学内容”的完善。高中语文教师要从全局出发,找到课文的支撑点,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2.完善课堂教学方法,营造富有灵性的课堂氛围。 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总是墨守陈规地教,如出一辙的“课题引入、板书例题——学生阅读、学习生字词——教师分门别类的讲解(分析文章,总结段意,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课堂演练——检查作业与作业测评”的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这种生搬硬套、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很难要学生感兴趣,因此,语文课堂上就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的筋疲力竭,而学生则在下面昏头昏脑、恹恹欲睡。所以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我们一定要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富有灵性、活泼生动的高效率课堂氛围。众所周知,有效的对话主要通过教师与文本对话来形成预见性;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形成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形成了教学的开放性;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则实现了教学的指导性,这些全部都是立竿见影的措施和方法。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教师的教学能力。 这是保障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所在,无论是哪一次课程的改革,哪一种教育观念的执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教师重视自己的继续教育与专业提升,增强自己的知识素养,是确保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可以说,唯有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升华。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升华。课堂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某位语文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读了一位学生构思新颖的文章。在读完之后就听到有学生大声地说,抄的别人的。这时候,同学们都把目光看向了写这篇作文的学生,他愧疚的低下了头。出现这种比较突然的状况,教师一时间也呆住了。然而经过短时间的反思之后,老师就把话题转移了,他要学生说一说此篇文章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评价完成后,老师又问到:“学生们今天大家可以欣赏到如此优秀的作文,最应该谢谢谁呢?”学生们似乎突然之间就清楚了老师的用心,为这位同学献上了非常热烈的掌声。老师借此机会,鼓励学生们每一周都摘抄一篇优秀的文章。在进行教学的过程里,发生了老师没有料到的状况,老师经过短时间的思考,改变了原定的教学计划,要自己的课堂教学顺利的继续下去,同时,老师在解决状况的时候始终都在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这个教师的教学反思是非常成功的。 事实表明,有效的教学唯有在教学实践与反思后才可以实现。一个优秀教师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反思者。反思主要为了超越,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的明确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进行反思的老师其有效教学就会取得进一步的升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还是一种理念。我们要真正意义上的走进新课程,把教学的过程当作是交流、沟

论高中语文课中戏剧篇目的教学

论高中语文课中戏剧篇目的教学 作者:宋玉芬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5期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选了《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三块钱国币》等戏剧篇目。如何优化戏剧篇目教学,加深学生对戏剧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既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又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明确篇目定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播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同时也应当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及塑造健全的人格。孔子曾言“入其国,其教可知”。对于当今的中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了解经典名作,对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戏剧篇目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具有更典型的意义。 虽然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是戏剧剧本,但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作为其中的文学成分。作为教师应明确这一点,更应在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我以为,在戏剧单元的教学中,由于课程主体在于对具体剧本的赏析,因此让学生掌握关于戏剧的基础性概念、理论就特别重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在单元导论中应对戏剧乃至剧本的类别属性与特征、相关基本概念做一个总体概述,讲授戏剧艺术的特点,并对戏剧语言、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冲突进行基础性理论的解析;2、讲授具体篇目时针对具体作品所属的流派、风格也应大致的介绍,比如《雷雨》和《茶馆》不同,悲剧与喜剧的基本特征也不一样。从戏剧剧本的类别属性特征讲授入手,在对具体剧本的赏析之中结合这些基础理论进行实例剖析,就能使学生明确所学剧本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部分,而不仅仅将之作为文学作品来看待。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戏剧艺术知识,通过对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赏析,通过鉴赏这种带有创造性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戏剧的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总之,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对于戏剧单元教学实现知识的获取、人文素养的提高等目标至关重要。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和整合,适应中学生的接受特点。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启发、互动教学 在传统的戏剧单元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分析戏剧冲突及戏剧语言。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其不足之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势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针对戏剧单元的具体特点,作为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启发、互动教学,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

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与利用 重庆市忠县中学汪飞404300 摘要:在全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地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探讨和实验。从风靡全国的杜郎口中学课改模式到近处的重庆綦江模式,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要想实现从应试教育突围,唯一的方法就是“改”。从“临帖”到“破帖”的教育模式生成方法,使我认识到首先学习各大成功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再结合忠县本地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出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把握“自主学习”、“思性学习”、“审美学习”。大容量、快节奏、大智慧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特点。通过理论的学习研究试图找到一些理论依据,最后总结出DCAE教学模式,即“民主、创新、审美”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民主课堂创新课堂审美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的深入开展,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早已形成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诸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深圳的“自主式五段教学法”还有近处的綦江模式等。笔者通过对以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模式通过比对分析研究,试图从这些教学模式的生成过程中探究教育改革的本质和最适合我们忠县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成和利用最适合本地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同时收获最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从“临帖”到“破帖”的教学模式生成方法 临帖,是我们学习书法很重要的方法,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做到手到、笔到、心到,才能一天天进步。我们学习和生成教育模式更需要这种方法。今天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却创造了震撼全国的教育神话。他的“三三六”模式,吸引着全国无数教育者的参观学习,《中国教师报》更是在其设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课题研究小组。当全国教育界都蜂拥至杜郎口的时候,我们却陷入了极大的迷惑。杜郎口“三三六”模式是不是适合全国所有学校,是不是也适合高中课堂教学。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他们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作业练习”这样的传统习惯,将学习的后段变为前段。课上先展示成果再预习新课,课后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大循环的课堂结构。学生在课上后半段预习和生成问题,再在课后带着问题通过独学(自主)、对学(结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合作探究),下节课前半时就展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杨云芬单位: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相当重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必修课程中安排设置了相对集中的小说阅读教学单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效果并不容乐观,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小说 小说这种通过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拨动心弦的诗情画意、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丰富多变的创作技巧,在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性情,培养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底蕴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小说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它以感情的乐章沟通着人们的心灵,使心灵和心灵靠近,“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①它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而这种营养不但在文学作品之外难以获得,也是诗歌等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代替的。一、高中语文小说课堂教学的缺失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教和学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一系列科学而适当的教学设计,包括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板书设计等等。然而,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却发现我们许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教学设计记录,使得小说的课堂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小说教学内容的空洞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异”成了许多教师追逐的目标,但许多老师在追逐这个新异的过程中却往往显得盲目,使得教学落不到实处。当然,我们的教师追求新异并没有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语文教改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语文教学却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态,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导致课堂教学处于无绪和无序的状态。 1、新课改下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理解的现状。新课改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涵盖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的。但是,有一些老师认为新课标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让其自然生成,在随机的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强调教学目标的预定,而要注重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生成,即提倡非预设性教学。还有人认为还是应该像过去的目标教学那样,严格按预设目标实行;更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不论怎样,即使是前两种不认为教学目标重要的看法,它们本身也重视学生语文水平的培养。 2、课堂教学的现状。在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由“满堂灌”进而发展成为“满堂问”、

“满堂演”、“满堂讨论”,课堂上有太多的资料补充,很多的媒体演示,有些教师脱离文本,在学生还没有读懂文本的时候就实行了天马行空的拓展,过于重视语文课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教活动课、历史课、文学史课,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降低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但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注重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 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实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实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高中新课标强调学生是现在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一要求明确了学生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但是就目前所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很多老师为了教学进度或依旧走传统教育的老路线,对课堂教学采用包办制,面对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中学生,这些是我们目前高中教学亟待提高的地方。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新课改,目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弊端,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成长性人才。然而,传统教育带给我们的影响依旧很深,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一些老师上面的领导说一套,他们却做一套,依旧按照自己的老路子去培养学生,这是对学生极大的束缚。笔者以为,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不仅是校方的事情,同时也是关系到每位教师的责任和每位学生前途的大事,马虎不得。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善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等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因

此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摸底调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语文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落点。而且,这种教学理念必须在教学的初期就得到体现。在教学开始之前,我们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和学生多交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安排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体现以学为教的原则。当然,在课程开始之前,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比如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只有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和语文教师进行交流,学生才能跟上语文教师的思路,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起到优化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在学生刚刚入校学习的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于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能自己独立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紧跟教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加以解决。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不能动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语文老师应该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构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日益为人们重视,而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又倍受人们注重,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所谓“高效”能够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升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高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理应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实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实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协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水平的培养。 我在实践中尝试以上做法,在实践中做出了一点成绩,总的来说,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我让学生实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我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