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

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

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

之一

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土家

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第24卷第4期

2004年7月

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

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VoI.24No.4

JuI.2004

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

土家族民间舞蹈研究之一

陈廷亮,安静峰

(吉首大学艺术系,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本文按土家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对其舞蹈进行归纳与分类,并在此基

上阐述土家族舞蹈的艺术

特征.

关键词:土家族;舞蹈;分类;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2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3X(2004)04—0065—03

世居于湘鄂渝黔边的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着名的舞蹈有摆手舞,

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跳马舞,跳丧舞等.土家族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舞蹈其艺术特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试将土家族民间舞蹈作一些归纳分类,并阐述其艺术特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土家族舞蹈的分类

大凡民族民间舞蹈,其产生与发展都带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本民族的文化生活,风俗习惯息息相关.

(一)与土家族宗教信仰,祭祀有关的舞蹈.

土家族原始宗教极为兴盛.宗教职业者"梯玛"(即巫师) 在古代既掌握神权,又掌握基层政权,在人民中威望极高,他们利用宗教祭祀活动把大量文化遗产继承下来,为宗教服务.对于舞蹈艺术而言,他们成了土家族舞蹈的传承人.梯玛在解钱,许生,许愿,求子等祭祀仪式中,表演了许多传统舞蹈.如八宝铜铃舞就是由梯玛表演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仪式舞蹈.关于八宝铜铃舞的历史源流,据清乾隆十年《永顺县志? 风俗志》记载:"土人喜渔猎.信鬼巫,病则无医,惟椎牛羊,巫师击鼓摇铃,卜竹以祀鬼.""击鼓摇铃"就是八宝铜铃舞.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土家族的祖先有4兄弟,4人有8子,上山割麦遇难,后世梯玛为祭祀他们,做了8个铜铃,念咒起舞以示怀念.又说,原来八宝铜铃象征梯玛的一匹宝马,故在铜铃上端要雕一个马头,马头颈部系着五色彩带象征马的鬃毛,而梯玛摇铃起舞时,常出现一些喂马,逗马,跨马和下马的动作.在土家族地区最常见,场面最为盛大的摆手舞则是土家族一年一祭活动中必跳的舞蹈,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舞是为祭祀祖先八部大王而举行的大型祭祖活动中所跳的舞蹈.土家族氏族社会分为八个部落,首领称为"八部大王",后人将八部大王视为祖先神来敬奉.称之为"八部大神",祭"八部大神"形成了土家族人民特有的节令习俗.而小摆手祭祀的主神则是彭公爵主,有的根据姓氏增加陪祭神. 小摆手是在唐末五代,江西彭氏入主湘西之后才兴起来的. 清《龙山县志》卷十一记载:"土民祭土司神,有堂日摆手堂. 供土司神位陈牲体,至期既夕,群

男女并人,酬毕,披五花被, 锦帕裹首,击鼓鸣钲,跳舞鸣歌……歌时男女相携,蹁跹进退,故谓之'摆手'."

跳丧舞则是土家族丧葬活动中跳的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南方诸蛮夷的丧葬仪礼中就有击鼓跳丧祭亡灵的习俗.

据《夔州图经》记载,土家族先民于隋唐时就跳此舞.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如今跳丧舞盛行的地区曾是古代巴人的活动地区,因此有史家认为跳丧舞是古代巴人的舞蹈遗存.至清道光年间,《长阳县志》卷三载土人先人逝世,"I临葬夜,众客群挤丧次,一人擂大鼓,更互相唱,各日打丧鼓,歌词大都是吊亡灵,慰生者."不难看出土家族丧葬习俗和跳丧舞具有久远的历史.

(二)与土家族劳动生产有关的舞蹈.

土家族人民长期生活于山区,故其舞蹈亦多以表现山区生活为主,并在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加工完善.

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舞蹈是毛古斯.毛古斯表现的就是土家族祖先"毛人"的生活.就其动作内容来看:有反映狩猎生活的"理足迹","察看","举棒追兽","围猎","追打","搏斗","抬野兽"等,有模拟动物的"兔儿跳","磨鹰斑鸠"等,有表现生活场面的"照太阳","看月亮","抖跳蚤"等.有反映原始农耕生活的"烧山","打火","打粑粑"等,舞蹈动作朴素简单,线条粗犷,跳起来有股"野"劲.因此,有人认为毛古斯产收稿日期:2003—09—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湖南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

"(O2AO38).

作者简介:陈廷亮(1964一),男(土家族),湖南省龙山县人,吉首大学副教授,主要研

究民族文化.

65

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生于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它反映了土家先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意志和乐观精神.而以祭祀为目的的摆手舞,在其动作中也有体现土家族先民长期以来与山打交道,从事渔猎和初

期的农事活动的情景,其中还有摹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从小摆手舞的特点看,它"顺拐,屈膝,下沉",这与土家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土家族长期居住在武陵

山区,按土家的说法,是聚居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里,山中只有羊肠小道,往往

身靠岩石,脚踩悬崖.行走时为了安全,多为侧身顺拐,重心下沉,上身前俯,这样养

成了手脚同边侧身走的习惯,也形成了摆手舞顺拐的特点.又由于男女劳动没有什

么大的差别,所以,在舞蹈上男女的动作基本一样.由此可见, 摆手舞是来源于生活

而表现生活的.有史料说:"土家族古老的摆手舞以它淳朴的舞姿和巨幅的画面,展

现了土家族的历史和生活图景,是土家族人民一部壮丽的舞蹈史诗."[】] (P1366),

(三)与土家族传统节日相关的舞蹈

自古以来,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就不是单一的民俗事象, 在情趣横生,奇妙浪漫,

神秘莫测甚至离奇怪诞的背后,隐藏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而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

最丰富,表现力最强的艺术,在民间的传统节日中起着渲染和传承的作用,它以独

特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2]其舞蹈主题不同,特色各异.有以农业生产习

俗为主题的节日舞蹈,有以祭祀神灵, 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舞蹈,有以追念崇

拜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题的舞蹈,有以欢庆丰收,庆祝胜利为主题的节日舞蹈,有

以歌舞戏曲活动为主题的社交娱乐舞蹈.如土家族祈禳节是其民间祭祀节日,它源

于土家族祭祖的传统,祈求祖先保佑,赐福禳灾的习俗,这时人们必跳摆手舞及毛古斯, 主要是祭祀祖先,祈求丰收.每年农历正月里马日那天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土家族的民间传统节日——跳马节.节目活动主要是表演跳马舞,以此驱逐瘟神,保佑一年

人安谷丰.

土家族的舞蹈发展至今,其传统节日中所跳的舞蹈,已由以祭祀娱神为目的,表现农事生产的情景而逐渐变为自娱及娱人.

1.自娱性的舞蹈.一般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中,人们抒发自己情感,表达心中感受为娱乐自己所跳的舞蹈,称为自娱性的舞蹈.自娱性舞蹈一般为我们所说的群众性广场文化.祈禳节及湘西调年会上土家人所跳的摆手舞就有自娱的性质.清代土家族举人唐仁汇竹枝词日:"千秋铜柱壮边陲, 旧姓流传十八司.相约新年同摆手,春风先到土王祠."由此可看出,土家人对节日欢庆的企盼及其歌之舞之的喜悦情绪.跳丧舞是土家族举行丧事活动的组成部分,凡是老人正常死亡必须跳丧,死者年岁愈高前往跳丧者愈多,不仅其亲属前往吊唁,邻里乡人也踊跃参加.民谚云:"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群众性的跳丧活动,是尊重死者和丧家的礼俗,也有自娱的需要,跳丧的群众走上几十里的山路去"热热 66

闹闹跳一夜"者为数不少.跳丧无特定服装,跳舞打丧时可以打赤膊,过去只有男子跳,现在女子也开始跳了过去只在丧葬时跳,现在有些地区的群众,劳动歇息时也跳.古老的跳丧舞正逐渐改变为丧葬而舞的性质,朝群众自娱性舞蹈的方向发展土家族优美的八宝铜铃舞自1949年后经其民间艺人的加工改造,也由梯玛一人的仪式舞蹈逐渐发展成群众自娱性的男子集体舞.

土家族传统节日打春节,牛王节,向王节,族年以及洗神节,都要表演各式各样的民间文艺节目,土家人载歌载舞,表达自己欢乐的情绪,也都属于自娱性舞蹈的范畴. 2.娱人性的舞蹈.不单单为抒发自己情感而跳,也希望让旁人产生共鸣,让自己的情感与感受得到他人认可所表演

的舞蹈,称之为娱人性舞蹈.民间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娱人的同时传递着民间文化.摆手舞这一古老的舞蹈,经整理加工,成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其独特的舞蹈韵味给人爽心悦目的感受.八宝铜铃舞因其舞姿优美,动作幅度大技巧高,更是被搬上了舞台,由梯玛一人的祀神舞改编成群舞,在多次的演出中,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从中认识土家族文化.

(四)与土家族原始生殖崇拜有关的舞蹈.

在原始舞蹈中,生殖崇拜是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土家族这方面的舞蹈最具代

表性的有毛古斯.其舞蹈有大量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动作,如"示雄","打露水","撬天","搭肩", "送胯","转臀"等,舞蹈时每个"毛古斯"手握"粗鲁棒",即一根长4O

厘米的木棒,用稻草或绸缎缠裹,顶端用红布包头,捆扎于腹前腰带上,这是早期人类对生殖崇拜的一种特殊形态.男根崇拜是父系社会战胜母系社会的一种性器炫耀,由此,人们确定毛古斯产生于父系社会初期.

二,土家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许多舞蹈形式都通过祭祀活动而得以表现. 土家族的很多舞蹈都与宗教祭祀有关,如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跳丧舞等.这些舞蹈形式虽然现在已向自娱及娱人发展,但其根源都是以祭祀为目的的.土家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汉族的许多神祗信仰被土家族吸收,如土地神,灶神,五谷神,财神,傩神等,也成为土家族人民普遍信仰的对象.各村寨都有土地堂,每年二月初二为土地神贺生,必加祭祀.宗教活动的盛行决定了其以祭祀为背景的舞蹈的盛行, 舞蹈只是作为一种手段为宗教服务.但正因为舞蹈在宗教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多仪式舞蹈才得以流传,发展至今.

(二)舞蹈主题始终表现为生产劳动,农耕文明和歌颂民族英雄.

无论是原始舞蹈,还是现在的舞台舞蹈艺术,其根本还是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现实,整个舞蹈就如同空中楼阁,只能县花一现.土家族现今流传下来的舞蹈,都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有着积极乐观向上的特点.

如毛古斯表演的内容多是烧山,挖土,砍火畲,打猎,钓鱼等古老劳动过程,而跳舞前要敬神,是为纪念一位叫梅嫦的打猎女英雄.舞蹈中一些有关农耕的动作,民间流传第24卷陈廷亮,安静峰:土家族舞蹈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是一土家后生在很远

的地方学会种庄稼.回山寨后通过舞蹈向家乡人传授农耕技术,人们学会了种苞谷,水稻.后为纪念他,每逢"调年"都要跳毛古斯.摆手舞表演的动作也是一年中所要

经历的各种农活的过程,这可从"顺拐,屈膝,下沉"等动作看出.而关于摆手舞的源流,很多人都认为它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土家先民的狩猎,迁徙,生产,生活的

真实情况在艺术上的反映,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l1(P1365)

(三)土家族舞蹈表现形式和动作特点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并在民俗活动中不

断丰富和发展.

我国56个民族各有各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姿的民族文明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

舞蹈艺术.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土家族独特的民族风俗也通过其舞蹈形式表现出来.在鄂西清江流域流传着"南摆手,北跳丧"的说法.清江以南,包括湘西土家族地区,许多地方盛行摆手活动.春节过后,各村寨均举行盛大摆手集会,祭祀

土王,并跳摆手舞,表演原始戏剧毛古斯.并附带表演军事竞技和各种游戏,各种传

统文化活动几乎都在摆手集会中表现出来.以后随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许多汉族文化活动,包括花灯,阳戏,汉戏,杂技,木偶, 高跷,曲艺等,逐步参与到摆手活动中,丰富了摆手舞的内

容,使摆手舞成为土家族地区百花齐放的文艺盛会.而鄂西

盛行的民俗活动为跳丧,趁祭亡人之际,在灵堂前举行跳丧

舞表演,其内容形式极为特别,流传甚广,反映了土家族人民

的生产和生活.

而如今,民俗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使得土家族舞蹈成为了

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传播自身文化的同时,

也为土家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富裕,成为市场经济中山区经

济发展的一面鲜明旗帜.

土家族舞蹈质朴踏实,既不像傣族舞蹈那样婀娜多姿,

不如蒙族舞那么粗犷大气,也没有汉族舞那么俏丽妩媚,它

在民族舞蹈的大花园中很不起眼,如同一株小花,但它有自

己独特的味道,在让人感受到亲切的同时,能闻到清新的气

息,伴随着土家族悠久的民族文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卷[z],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学出版社,1998, 1991,1418,[4]杨昌鑫.土家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陈廷亮,土家族节日述论[J],吉首大学,1991,(4).

[3]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

(责任编辑王平)

ClassificationofTujiaDancesandTheirArtisticCharacteristics

___________________——

OneoftheResearchesintoTujiaFolkDances CHENTing—liang,ANJing—feng (DepartmentofArt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classifiesTujiadancesaccordingtoTujiapeople'Scultu rallifeandcusto

msand

makesananalysisoftheirartisticcharacteristics.

Keywords:Tujianationality;dance;classification;art;characteristic

6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