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7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7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7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7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37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总题数:13,分数:26.00)

1.按照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

A.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和诉讼法律关系√

B.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

C.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D.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分类标准。所谓社会内容的性质,主要是由相关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来区分的:宪法性法律确认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基本法律关系,宪法以外的法律确认和调整的社会内容是普通法律关系,诉讼法确认和形成的社会内容是诉讼法性质的,因而这种划分的结果是A选项;调整型法律关系和保护型法律关系是以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作用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来划分的,尤其是调整型是对合法行为的调整,保护型则是针对违法行为的受害者进行保护;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关系双方地位平等与否来划定的;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则是根据主体是否特定化来划分的。

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的是

A.法官甲与其下属之间的私人借贷关系

B.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

C.私企老板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

D.审计局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审计监督关系√

本题考点为隶属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是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简单说来,隶属型法律关系双方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当然这是一种依法而存在的不平等,或者说其中一方是受另一方依法管控的。由此,法官甲与其下属之间虽然存在上下级关系,但是在私人借贷这一民事关系中双方地位是平等的,A选项错误;师生关系根本不属于法律关系,因为没有专门的法律来创立或者调整这种关系,因此也就不可能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B选项错误;私企老板与其下属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也是典型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不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C选项错误;审计局对当地企业进行审计监督是典型的行政监督关系,而行政关系是典型的隶属型法律关系,D选项正确。

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特殊权利能力的是

A.结婚权√

B.继承权

C.健康权

D.肖像权

本题考点为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两种。一般权利能力为所有公民所普遍享有,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如人身权利能力等。特殊权利能力须以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如参加选举的权利能力须以达到法定年龄为条件。B、C、D都属于人身权利,而A选项结婚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必须达到法定婚龄才享有,属于特殊权利能力。

4.关于法律上的权利与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权利与权力本质上一致,但它们的各种表述方式适用不同主体√

B.由于我国采用首长负责制,所以首长个人也可以享有权力

C.权利的强制性是直接的,而权力的强制性是间接的

D.权力是可以放弃的,而权利是不可放弃的

本题考点为法律上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广义上的法律权利包含了权力,从字面上讲,职权、权限、权力等词与权利一样,也可以理解为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根据我国宪法,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职权一词,对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公民则使用权利一词,A选项正确;权利主体一般是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权力主体则只能是被授予权力的国家机关及其特定的工作人员,B选项错误,这个跟首长负责制没有太大关系;权力的强制性是

直接的,因为它直接表现为一种掌控力、影响力,而权利本身并无这些直接的强制力,而要依靠权力来获得强制力,C选项错误;权力,尤其是职权,是不能放弃的,而权利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放弃的,但也并不是可以随意放弃的,D选项错误。

5.肖像权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

A.物

B.精神产品√

C.人身利益

D.行为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肖像权是指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就是人所享有的对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一种人格权。权利显然是非物质的,也不是行为和人身的一部分,因而只能归入精神产品。换一个角度看,权利的本质是一种法律上的能力和资格,因此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各种权利实际上都只能是上层建筑的东西即精神产品,故而B为正确选项。

6.甲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五日游旅行团,在旅游过程中与旅行社导游发生争执打斗,将旅行社诉至法院,甲与旅行社形成的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新马泰五日游的旅游活动

B.甲与导游之间的打斗行为

C.甲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

D.甲在打斗中所受伤害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客体。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既包括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又包括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由此,旅游活动不是诉讼要解决的问题,A选项错误;打斗行为以及甲所受的伤害也只是诉讼要查明的内容之一,而只有诉讼所要解决的原被告之间的纠纷,才是诉讼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即C选项双方之间的纠纷才是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7.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不是随意的,必须符合抽象和具体两方面条件,其中抽象的条件是指

A.法律事实的出现

B.法律规范的存在√

C.法律关系客体存在

D.法律关系主体适格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抽象条件。本题可以通过简单识记选出B选项为正确答案,但是从理解的角度来看,这里的两个条件与C、D选项之间存在的关系也需要理解:即“法律关系客体的存在”和“法律关系主体适格”就是法律事实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都是法律规范假定部分规定的资格或者现实情况。例如,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客体就是遗产的存在,主体适格是指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继承人未被剥夺继承权,这些都是相关法律规范的假定部分的内容。

8.王某长期家庭暴力殴打妻子李某,最后一次严重殴打导致李某重伤,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入狱服刑后不久李某与之协议离婚,导致婚姻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是

A.王某长期的家庭暴力行为

B.王某导致李某重伤的故意伤害行为

C.王某入狱服刑的事实

D.李某与之协议离婚的行为√

本题考点为法律事实。导致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与一般性事实不同,前者是法律规定的规范性事实,而后者则没有被法律规定。具体就婚姻关系的消灭而言,我国法律规定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配偶一方死亡,二是离婚。在上述选项中,长期的家暴行为、导致重伤的故意伤害行为以及入狱服刑的事实,在法律上而言都不必然导致婚姻关系的消灭,因为它们都不是婚姻关系消灭的法定事由,而是一般性事实,只有离婚行为才是从法律上消灭婚姻关系的原因。

9.房屋买卖关系的成立,除需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的法律事实外,还必须有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登记过户这一法律事实。这里的两个事实作为相关整体在法律关系理论上被称为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事实构成√

本题考点为事实构成的概念。有时候一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需要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在法学上,人们常常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构成的一个相关整体称为“事实构成”。虽然两者都是法律行为,但是强调作为相关整体的时候,就只能是事实构成了。

10.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违法行为

B.违约行为

C.诉讼行为√

D.法律规定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三:违法行为、违约行为和法律规定,其中违法和违约要承担责任好理解,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如果不涉及具体行为的话,一般而言就是法律规定的职责或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义务;诉讼行为可以对法律责任作出明确判决,但这并不是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只是让已经存在的法律责任以判决或者裁决的方式明朗化而已,C选项错误。

11.关于四种法律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刑事责任是行为人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

B.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比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C.行政责任是行政相对人不遵守行政管理要求所产生的责任√

D.宪法责任是因为立法或者行为违反了宪法所产生的责任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是一种公法上的责任,行为人侵犯的不只是受害人的相关权益,更重要的是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公共利益,故而刑事责任是对国家所承担的责任,A选项正确;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因为它与刑事责任不同,其侵犯的只是私法上的权益,即便是人身权也是如此,因而一般用财产责任的方式进行救济,当然也带有一定的惩罚性在里面,B选项正确;行政责任是行政关系的双方,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都可能违反行政法规而产生的责任,而不只是相对人一方,C选项错误;宪法责任更多的是因为制定的法律法规违反宪法而产生的,因此通常将立法违宪单列出来,当然也包括其他主体的违宪行为,D选项正确。

12.关于法律责任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责任主体必须掌握一定的职权

B.达到法定年龄的人都可以成为责任主体

C.法人或者组织也可能成为法律责任主体√

D.法人一般由其法定代表人作为责任主体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主体。法律责任主体只需要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即可,年龄实际上也是法定责任能力要求之一,并不一定掌握职权,A选项错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如果存在其他法定责任能力的不足,也不能成为责任主体,B选项错误:法人或者组织如果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能够以公司或者组织本身的能力来承担责任,就可以成为法律责任主体,责任主体是法人本身,而不是法定代表人,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13.法律责任的五个构成要件中,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缺少的是

A.违法行为√

B.损害结果

C.因果关系

D.主观过错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在产生法律责任的三种原因中,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实际上都是违法行为,因为违约行为必然违反了合同必须履行的法律原则或者其他具体规则,因此这两者都是违法行为。而在第三种法律规定产生法律责任的情况下,只要法律有规定,而且主体适格的话,法律责任就已经存在了,此时违法行为不是必需的。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情况法律责任实际上是法律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总题数:12,分数:24.00)

14.下列各选项,可以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的是

B.大气层√

C.月球上的稀有矿藏

D.丢弃在垃圾箱里的废稿纸√

本题考点为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上述四个选项各涉及其中某一条件:吗啡不能成为私人买卖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是可以成为某些特殊状态下的法律关系客体,例如医院上使用吗啡镇痛,就是医患之间合同关系的客体,A选项正确:大气层似乎不能为人类所控制,也不具有经济价值,但是对于环境法律关系而言,大气层却可能成为环境法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B选项正确;月球上的矿藏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是不能开采的,因而属于不能为人类所控制的物,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C选项错误;丢弃在垃圾箱里的废稿纸也许没有写字的经济价值了,但是作为废纸却可以成为废品买卖关系的客体,D选项正确。

1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法律事件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是

A.李某在长江翻船事故中死亡导致继承关系的产生√

B.12岁的小学生小林购买价值高达一万五的电脑形成买卖关系

C.张某因股市暴跌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杀导致与其妻子婚姻关系的消灭√

D.王某因醉酒而在饭店打砸物品导致赔偿关系的产生

本题考点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概念。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且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其中相对事件是由人们的行为引起的,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法律行为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一旦作出,也是一种事实,它与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成为引发此种事实的原因。由此,李某因翻船死亡的事实对于继承关系的产生显然不是李某主观意志的行为,属于法律事件;12岁小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购买高价电脑一般而言超出其年龄所能掌控,因此不能导致买卖法律关系的产生,不属于法律事实,也就无所谓法律事件了;张某因股市暴跌自杀虽然是其主观上有意识的行为,但是对于他与妻子婚姻关系的消灭而言,引起消灭的原因却是张某死亡的事件,而不是自杀行为,故C选项正确,导致婚姻关系消灭的法律行为只有离婚行为;王某虽然醉酒,但是其打砸物品的行为却是导致赔偿关系产生的原因,属于法律行为。综上,A、C选项为正确答案。

16.关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都发生变化

B.举证行为将导致诉讼法律关系变更

C.能引起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事实只能是事件√

D.一个法律行为可能引起多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法律关系的变更只要涉及主体、客体或者内容中的一项即可,A 选项错误;举证行为可能导致判决发生变化,但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诉讼参加人)、客体(待解决的纠纷)和内容(诉讼各方的参加诉讼时的权利义务)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会导致诉讼法律关系的变更,B选项错误;能引起财产继承关系产生的只能是被继承人死亡这一事件,而其他法律行为是不行的,C选项正确;同一个法律行为如结婚行为,可以引起夫妻关系、亲属关系、财产关系等多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D选项正确。

17.关于法律关系客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客体与权利客体是没有区别的√

B.法律关系客体就是其内在的权利、义务共同的客体

C.法律关系客体是历史的概念是说它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增加√

D.法律关系客体必须是实实在在的物√

本题考点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与权利客体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区别在于前者同时还是义务的客体,必须等权利义务发生联系形成法律关系才会出现,而权利客体只要存在权利即存在,而不一定要出现法律关系,A选项说法错误;同时,这也说明了法律关系内部所包含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的客体,其实也就是共同指向的对象,即法律关系,B选项说法正确:法律关系是历史的概念是说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总是这样,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历史的,强调的是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走向消亡,因此法律关系客体也将因此而消亡,《考试分析》上的说法必须辩证地看待,C选项说法错误;法律关系客体可以

包括物、行为、精神产品和人身利益,其中至少“行为”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物,精神产品也只是以物为载体的非物质财富,D选项说法错误。

18.关于法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承担法律责任就意味着接受法律的制裁

B.每个法条都有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C.每个法律责任应该有相对应的法律规定√

D.法律责任跟法律义务并无本质区别√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概念。承担法律责任不一定是接受法律制裁,比如因为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责任,实质上是一种义务的履行,而不是制裁,当然大多数法律责任都意味着制裁;法条不一定是法律规范,可能是法律原则和序言中的非规则性规定,即便法条是法律规范也不一定都规定了法律责任,B选项错误;法律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在于它的最终依据是法律,因此每个法律责任一定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作为其依据,C选项正确;除了由法律规定的责任外,法律责任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由于违法引起的应当承受的某种不利的后果,因而两者都是由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特殊的义务,并无本质区别,D选项正确。

19.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就是法律制裁

B.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互为因果

C.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

D.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之间的关系。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肯定不是等同的,法律制裁是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责任人实施的相应的惩罚性措施,是一种特定的责任承担方式;同时,这也说明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结果。综上,A、B选项错误,C、D选项正确。

20.关于法律责任的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法律责任的主体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单位

B.损害结果应当是可以确定大小的现实损害√

C.因果关系是指施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应该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D.违法行为的构成中,一般要求行为人有主观过失√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构成。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成为法律责任的主体,A选项正确,但是各自又都有具体的要求,需要注意;损害结果应该具有确定性,是指损害必须是确定的现实存在的事实,而不一定是实际损害结果,比如刑法中的危险犯,只需要有危险存在即可,而不一定有损害结果,B选项错误:因果关系是说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而不是施害人和受害人之间,C选项错误:违法行为要求行为有主观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不能因为日常生活中“过错”和“过失”意思相近就随意使用,D选项错误。

21.下列行为中,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A.高中生小王高考中偷看邻桌答案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

B.五保老人张大爷1998年去世,整理遗物时发现新中国成立前欠地主刘某三升高梁米的欠条

C.13岁的小华因长期遭受继父打骂,在继父茶里下毒将继父毒死√

D.仓库管理员因与老板有过节,放火意图焚烧仓库,但见火势渐大,又打开自动灭火装置扑灭了大火,造成一定损失√

本题考点为法律责任的概念以及免责概念。考试轻微舞弊行为不是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可能受到相关纪律处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中的某些严重透题泄密的行为可能构成刑事违法,并不是说考试作弊一律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五保老人49年前的欠条超过了民法上的诉讼时效,属于时效免责,即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13岁儿童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但不意味着不需要负其他责任如民事赔偿之类的:放火焚烧仓库后采取有效灭火措施,一般而言还是要对造成的一定损失承担责任。综上,C、D为正确答案。

22.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A.私企职员赵某因为盗窃单位电脑被单位开除√

B.党员钱某因生活作风问题严重被开除党籍√

C.孙某因违约被仲裁机构裁决赔偿对方损失三万元√

D.李某搬家时重物从车上坠落砸伤行人吴某,李某主动支付了一百元医药费√

本题考点为法律制裁的概念。私企不具有国家机关性质,故其开除行为不属于法律制裁,如果赵某是国家公务员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则可能属于行政处分;党内纪律制裁不是国家机关的制裁,违犯党纪也不同于违反法律,故而党员违犯党纪被开除党籍不属于法律制裁;仲裁机构也是民间机构,不能进行法律制裁:李某的主动支付医药费是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相关国家机关强制制裁时才被动接受制裁的行为。由此可见,某一情形是否属于法律制裁,一般要看作出相关制裁决定的主体和依据两方面是否同时满足国家机关和依照相关法律。综上,A、B、C、D四选项均不属于法律制裁。

23.下列关于刑事制裁的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A.刑事制裁的目的是打击和预防犯罪,也涉及补救被害人损失

B.刑事制裁一般由检察机关以国家名义提出,也有受害人自诉的√

C.刑事制裁中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等财产刑都是为了尽可能补救被害人损失

D.刑罚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本题考点为刑事制裁的概念。刑事制裁的目的只是打击和预防犯罪,刑事案件中补救被害人损失的是附带的民事赔偿责任,不属于刑事责任;刑事案件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者都可以引起刑事制裁;刑事制裁中财产刑罚没的财产都是出于打击和预防犯罪目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目的,是须上缴国家的,补救被害人是由民事赔偿部分来解决的:刑罚是最严重的法律制裁,因为它所针对的刑事犯罪活动不但对受害人造成了损害,更重要的是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综上,B、D选项正确。

24.吴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没收财产,这是一种

A.财产责任√

B.个人责任√

C.刑事责任√

D.过错责任√

本题考点为刑事责任。首先,没收财产首先肯定是一种财产责任而不是人身责任:被告是吴某而没有提到组织或者法人,故而属于个人责任:没收财产属于刑罚而不是治安处罚,因为它是比较重的处罚方式了,一般而言民事财产责任只会要求赔偿相应损失之类的,行政责任一般采取的是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之类的,而不会涉及财产的没收;刑事责任显然是过错责任。综上A、B、C、D四选项均正确。

25.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的是

A.拘留

B.拘役√

C.罚款

D.罚金√

本题考点为法律制裁中的易混淆概念。拘留和拘役、罚款和罚金虽然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属于不同性质的制裁,处罚的力度也有不同。其中拘留和罚款是行政处罚,拘役和罚金是刑事制裁,可以结合刑法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之所以有这种区别就是因为刑事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通常而言要远远大于行政违法。

三、简答题第64-66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总题数:2,分数:

4.00)

26.请简述法律解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个人与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相对于一般解释而言,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律解释的对象是特定的,即法律规范;第二,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正是为了使概括、抽象的法律与复杂、具体的具体案件相结合才需要联结两者的法律解释的;第三,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这主要是因为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明确法律规定的含义,以更好地实现法律的目的,而实现目的最终又是为了实现法律价值,因此具有价值取向性。第四,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解释学循环是指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于部分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来实现。)

本题考点为法律解释的特征。对于简答题,通常只需答出要点即可,切忌长篇大论。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简答题的出题意图就是考查学生对关键问题和问题精髓的抽象归纳能力,展开太多无法展示这种能力;另一方面,长篇大论耗时太多,不利于答题时间分配。因此简答题的答题技巧就是只需要以最精炼的语句将问题的要点答出即可,除非表意明确需要,否则最好不要展开。简答题一般都是识记性的理论知识点,因而一般没有具体的分析技巧,但是可以适当寻找每一要点的核心意思,来简化以便于理解记忆,比如本题

关于法律解释的四个特点,就可以简化为对象方面的特点、由具体法律案件引起、价值取向性的价值特点、解释学循环这一技术特点四个方面,进一步简化即是对象、诱因、价值、技术四方面特点。

27.简述我国不得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我国,不得享有报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从事法律职业资格的情形包括: (1)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或者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公证员执业证书的。(3)被吊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4)被给予二年内不得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处理期限未满或者被给予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处理的。(5)因严重失信行为被国家有关单位确定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并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6)因其他情形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处理的。)

本题考点为我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作为新增考点,本知识点可能以单选、多选或者简答方式考查,考生应在理解上述各情形为何不得报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上,适当记忆。综合来看,不得报考的情形可归结为三类:(1)有过较重的故意犯罪。(2)被吊销相关法律职业资格或禁止参加考试时间未满。(3)严重失信。

四、分析题第67-69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总题数:1,分数:4.00)

某日,陈某因生活琐事将肖某打伤。当地公安局询问了双方和现场目击者并做了笔录,但未做处理。两年后,该公安局对陈某作出了拘留10日的处罚。陈某申诉,上一级公安局维持了原处罚决定。陈某提起诉讼。法官甲认为该公安局违反了《人民警察法》关于对公民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的规定,因此应当撤销其处罚决定。法官乙认为,如果因公安局的迟延处理而撤销其处罚,就丧失了对陈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再处理的可能,因此不应当撤销。问题:(分数:4.00)

(1).法官甲运用了哪种法律推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官甲的推理是公安局两年后处罚陈某的行为违反了《人民警察法》的相关规定,故而应该撤销其处罚决定。这是典型的将《人民警察法》作为大前提,将公安局的处罚行为作为小前提,得出小前提中的行为违法的结论,因而属于三段论的演绎推理。这是成文法国家主要的法律推理方式。)

(2).法官乙的观点是否属于司法解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我国,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也就是说司法解释权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而不是所有的法官都享有司法解释权去作出司法解释。因此,法官乙的观点不属于司法解释,而是一种非正式解释。)

本题考点为司法解释概念和第二节中的演绎推理。考查的具体要点是演绎推理在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司法活动中的普遍运用,以及我国司法解释权的具体规定。

法律硕士考研历年试题分类解释

法理学 概述:法理学很多人说难,我想主要是难在最后一个大题目,因为那是一个跨度相对大一些的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关联性比较强,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但是,由于法硕考试本身决定这个题目不会太难,而且其考试的重点基本上涉及到公正、平等、权利、法治这些基本的概念,只是从不同角度出题目让考生进行论述而已。比如04年就让考生从宪法的、法制史的角度进行论述平等,今年就让考生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为了使解释更具有条理性,法理学的编排将放弃教材以及大纲的那些章节排列。按照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编辑。 一、法的本体 1、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作用 历年试题: 5.在法的本质问题上,神意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05] A.西塞罗 B.萨维尼 C.托马斯·阿奎那 D.托马斯·霍布斯 68.结合给定的材料,分析法律作用的分类以及不同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2005分析] 材料1:《管子·七臣七主》:“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材料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迷私有制社会中政府的职能时曾指出:“政府的监督劳动和全面干涉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 材料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

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 16、权利是可能的,义务是必须的。[2001判断] 17、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可以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2001判断] 三、简答题(本题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001] 简述法的社会作用与规范作用之间的区别 4、法的社会作用直接体现法的本质和目的。[2002判断] 41.简述法的指引作用的种类。[2002] 1、把法律归结为神的意志的典型代表人物是()。[2003] A.柏拉图B.托马斯?阿奎娜 C.卢梭D.康德 5、不属于法律规范作用的是()。[2003]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 C.经济作用D.强制作用 27、强制性是法律固有的特性,其他社会规范不具有强制性。[2003判断] 28、法律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与法律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样的。[2003判断] 2、对法律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因素是()[2004]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64、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004简答] 2、法的要素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5

法律硕士专业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105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关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法律规则是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B.法律规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即特定社会群体中一般成员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 C.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即指的法律条文√ D.法律是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者共同构成的 解析:解析: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是直接规定法律规则的,也不是每一个条文都完整的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有时候一个法律规则可以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也有时候一个法律条文可能包含了几个法律规则。因此,C选项认为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完全重合的观点是错误的。 3.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 ) (分数:2.00)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解析:解析:法律规则的划分是本章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和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功能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结合以上陈述,本题应该选择B。 4.我国《合同法》第397条规定:“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根据法律规则内容不同进行分类,该规则属于( ) (分数:2.00)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解析:解析: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故排除C、D。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或不应当做某种行为的规则。该法条是赋予受托人一定的权利,规定了一种“可为模式”,因而选择A。 5.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这一法律条款反映的是法律要素中的哪一部分( ) (分数:2.00) 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条文

中山大学法理学课件(word版)第一讲

第一讲关于法理学的学习 一、什么是法理学? (一)概念 法理学讨论的是有关法律的问题,具体来说它是指对法律以及与法律有关的那些社会现象所作的普遍性、根本性的哲学思考。一个喜欢思辨的有智识的普通人(而不是法律人lawyers)或许认为这些问题特别有趣。 这些问题包括: ▊法律是什么?主权者意志/上帝的意志/ ▊法律是如何起源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的产物 ▊法律仅仅是由规则构成的吗?或者法律是由规则再加上司法裁量构成的体系? ▊法律是否应该尽量保持客观?如何保持法律的客观? ▊法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学科吗?如果是它和政治学又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个法律十分的糟糕,它是否就不算是法律? ▊法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人文科学,或者两者都不是? ▊法律和道德、政治有关吗? (二)法理学问题和部门法问题的区别 1、部门法的法律问题 对于上述法理学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一位从事实务的律师或者法官,说的好一点,肯定会认为这类问题与他们的工作毫无关系,;弄不好,他们会认为这些问题太天真、太不实际甚至是太孩子气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法官或律师每日所面临的部门法的法律问题,来比较一下这些问题与法理学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如何确定一项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地还是在侵权结果发生地)?如何判断一项行为是抢劫还是抢夺(抢劫必须是当场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抢劫公私财物,而抢夺是乘其不备公然抢夺的行为,那么飞车抢夺被转化抢劫)?如何确定一项犯罪行为是间接故意还是过失?持刀抢劫中刀是什么样的工具,一把指甲刀是不是刀?如何判断一个合同行为是否有效、无效还是可撤销?如何追究一条咬人的狗的主人的民事责任?如何确定一个行政行为是外部行政行为还是内部行政行为等等。可见,和法理学问题相比,这些问题十分实际,它与法律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将来的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部门法的学习中都要接触这类法律问题,这是由法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法学是一门职业、实用和世俗的学科,法律

法理学试卷及答案一

法理学试卷及答案一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往届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 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法律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 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2.亚里斯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分为(B)。 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C、自然正义和社会正义 D、制度正义和个人正义 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上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C) 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 4.下列有关判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做的法律解释 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的原则

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解释 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 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后果(B)。 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是否有法律意义 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 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 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的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 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 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10.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2013年法律硕士法理学简答题精编(4)

2013年法律硕士法理学简答题精编(4) 法律硕士考试报名不久将开始,备考法律硕士考试时,大家要掌握正确的复习手段和技巧,新阳光教育通过法律硕士历年真题整理了每年都必考的法律硕士考试题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46、简述法治的概念和特点。 答: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 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种意义上,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法治是与人治对立的治国方略。 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 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无论是作为治国方略,还是作为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最终要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 4.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47、简述法治与法制区别。 答:(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之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则侧重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 (2)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和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而法制则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待的法律程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 (3)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利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 (4)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而法制问世先于法治,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有法制。 48、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答: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条件和依据,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采用民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才有可能、有基础通过国家制定和实施体现自己意志的法律,才有可能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如果人民没有掌握政权,没有争得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治。 2.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社会主义民主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从而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把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的巩固和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法治的加强和发展。反之,社会主义民主遭到破坏或践踏,社会主义法治也必然遭到破坏或践踏。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制约着法治的发展速度。 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法治之所以有权威,有力量,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主义民主。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广大人民和国家于部遵守

法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试卷 2009年冬考 请保持卷面整洁,答题字迹工整。 一、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法学的产生以近代法治的出现为条件。(×) 2.按照法的历史传统、法的结构和法律渊源的差别,当今世界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欧洲的大陆法系和英美的普通法系。(√) 3.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4.一个法律规则只能由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条法律条文来表达。(×) 5.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数量上不确定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法的特性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B ) A. 法是有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B. 就性质而言,法律和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C. 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D.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2. 某林区村民小林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对儿子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于是小林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 AB ) A.指引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3. 有关法律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所有法律原则都具有指导性 B.有的法律原则具有任意性 C.有的法律原则具有强制性 D.所有法律原则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4. 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法律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 B.法律关系是一种事实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有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产生的 5. 下列关于法治和法制的表述中,哪些是不适当的( ABC )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立法体制,又称为法律创制体制,是指有关法的创制的权限划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结构,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关于法的创制权限的划分制度和结构,也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之间及地方各国家机关之间关于法的创制权的划分制度和结构。法律创制体制解决的是如何分配国家立法权的问题。 2、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否加以适用的效力。 3、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各种客观情况的总称。 4、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5、所谓过错责任,是指以存在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的法律责任,换言之,即承担责任以其行为有主观过错为前提的一种责任。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 (1)、法律规范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会存在遗漏。(1分)(2)、法律规范有僵化的潜在势力。(1分)(3)、语言的拙劣性。(2分) (4)、法律规范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2分)(5)、法律规范是抽象的、一般的,适用时总要经过法律推理,而这种推理过程及其复杂,因而也暴露了法律规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85

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试卷85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是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的组织制定发布 B.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必须含有一定的行为规则 C.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律渊源√ D.非规范性文件通常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性文件 与规范性文件相对应的是非规范性文件,通常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的过程中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性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个别性的行政措施等。这类文件是针对特定案件或场合的,是适用法律的结果,不具有普遍约束力,因而不是法律渊源。 3.关于判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判例法并不是简单的判例汇编,它的意义不仅限于法院在此后的案件审理中能够从先例中得到指导或帮助 B.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判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 C.大陆法系在理论上否认判例是法律的一种“渊源”,但同时也承认判例在司法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D.在我国,判例从未成为过法律渊源√ 中国历史上,判例曾经作为法律渊源之一。在当代中国,判例在原则上不是法律渊源,不能参与创造法律,但特定司法机关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案例”对于司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4.关于“宪法”渊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宪法在我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从法律渊源意义上看,宪法也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 C.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D.宪法渊源与宪法部门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并不完全一致 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律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不同于基本法律。 5.下列事项不属于只能制定法律的是( )。 A.人民检察院的产牛 B.犯罪和刑罚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立法法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 6.下列关于行政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属于规范性的,也属于法律渊源之列 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C.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数量远远少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数量√ D.我国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或“办法” 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数量远远超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数量。 7.关于行政规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规章是由国务院及其部委在法定职权内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行政规章也是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之一 C.行政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法理学(朱苏力)讲义大纲

第一讲何为法律 视频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频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视频5、6 一、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二、复仇 三、复仇的弱点? 四、复仇弱点之校正 五、制度化的复仇 六、法律的发生

第四讲法律的起源( 视频7、8 一、前提条件 1.劳动分工 2.剩余劳动 3.国家分工? 二、新问题 1.代理问题 2.信息问题 3.意识形态问题 第五讲法系问题 视频9、10 一、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 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11、12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13、14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15、16 一、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利维坦法理学 视频17、18 一、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利维坦问题 视频1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 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第十一讲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频2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3.法律形式主义 4.法律论证及推理 第十二讲法律与经济(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例)视频23、24 一、概述 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制度需求 四、法律制度供给

2020年法律硕士法理学冲刺必备论述题(一)

2020年法律硕士法理学冲刺必备论述题(一) 1 、试从法的形式特征论述法律的主要优点。 2 、试论西方两大法系历史传统的比较。 3 、试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4 、论法的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5 、论法的局限性的表现及理解法的局限性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答:首先。 ( l )法的利导性是指法律具有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这样一种特点。( 2 )法律之所以具有利导性。在于它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这是利导性的基础。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了要求或选择的标准。( 3 )同时,法律的利导性又与它对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性相关。( 4 )以双向要求为基础,权利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义务的约束与强制机制,使人们在行为过程中。选择法律所鼓励的行为,约束白己不从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因而形成了鼓励和禁止有机结合的利导机制。最终有效服务于法律迫求的价值目标。其次: (1 )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高效率的优点。( 2 )法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因而具有性、普遍性、统一性的特点。 ( 3 )法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因而具有利导性的优点 ( 4 )法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因而具有有效性的特点。 2 、答:第一,法律渊源传统方面。大陆法系具有制定法传统,制定法为其主要法律渊源,判例一般无约束力:英美法系具有判例法传统,判例法为正式法律渊源。第二,法律结构传统方面。第三,法律适用传统方面,第四,法典编撰传统方面。第五,诉讼程序传统方面。第六,职业教育传统方面。(请适当扩充)

3 、答:纵观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法律发展的历史过程,能 够发现法律的发展有以下几点规律: ( 1 ) 法律持续进步的规律。法 律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总是持续进步的。法律从产生以后,即使在个 别时期、个别国家有时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但从总体上来看。一直没 有停止过进步。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以往一些法学理论 认为法律是亘古不变的,这是唯心主义在法学上的反映。( 2 )法律受 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 ( 3 )法律存有历史类型更替与继承的规律。( 4 )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的规律。 4 、答:法的社会作用是联系法的本质和目的而考察法的作用, 所以法的社会作用也能够说是法律目的的实现,即法的实际目的。这 里我们论述法对社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手段。也就是阐明法究 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在杜会生活中得以实现而达到其目的的。 l 、确认。 2 、调节。 3 、整合。 4 、制裁。 5 、制约。 6 、组织。 7 、引导。(请适当扩充) 5 ,答:法律存有其固有的弱点。中西方法学围绕人治与法治问 题所展开的争论。实际上就是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利弊问题。以下介绍 法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 、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 2 、法律具有 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 3 、法律无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成存有的社会现象。所以会存有遗漏。 4 、因语言的拙劣,使法律留有很大的自由裁 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 、法律存有着从管理 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这是法律源于规范控制作用 的一个弊端或局限。 6 、法律通过法定程序是由大良的人力物力来执 行的,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题。 7 、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要件。其作用总是易受到社会或人为 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的因素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执法机关的工 作状况。各级领导干部及普通公民的法律观,传统法律文化等。理解 法律的局限性。其意义在于使我们在使用法律的时候能注意对其弊端 的克服。为了减少和克服法的局限性。就理应实行适当的补充纠正。 补救的措施是多样的,包括规范并增强法律解释,判例形式的补充, 法律程序的科学设计。提升执法队伍素质,造就职业法律工作者。其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2017法律硕士法理学必背简答题汇总

2017法律硕士法理学必背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学本质的学说。 答: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以往法学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下列几点: ①以往法学中,有的认为法与经济无关,甚至说法是决定经济的;有的虽也承认法与经济有关,但否认经济对法的最终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结底是由这一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②以往法学在不同形式上否认法的阶级性,甚至认为法是超阶级的全民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③以往法学也承认实在法是国家制定的,但由于他们往往把国家说成是超阶级的,把国家制定的法律说成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学分析了社会阶级的关系,认为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 ④剥削阶级法学大都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法并不是超历史的,既不是永恒存在,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当法存在的时代,它又随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政权性质的变迁而变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国家的消亡,法也将趋于消亡。 2、法的基本特征。 答:(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 3、简述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答:(1法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2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3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 4、简述资本主义法的特点。 答:资本主义法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与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因此,资本主义法体现和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与前资本主义法相比,资本主义法具有以下特点。 1.维护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2.维护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资本主义法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法律手段保证代议制政府的有效运行,具体体现在三项制度中:(1政党制。(2普选制。(3分权制。 3.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 5、简述英美法系的概念和特点。 答: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英国法系,是以英国自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法理学(朱苏力)讲义大纲

第一讲何为法律视 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 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 视 5、6 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复仇 复仇的弱点?

复仇弱点之校正 制度化的复仇 法律的发生 第四讲法律的起源( 视 7、8 前提条件 1.劳动分工 2.剩余劳动 3.国家分工? 二、新问题 代理问题 2.信息问题 3.意识形态问题 第五讲法系问题 视 9、10 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1、12 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3、14 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5、16 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利维坦法理学 视 7、18 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利维坦问题 视 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 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第十一讲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 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3.法律形式主义 4.法律论证及推理 第十二讲法律与经济(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例)视 3、24 一、概述 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制度需求 四、法律制度供给 五、儒家思想(意识形态)作为制度 六、弱点 第十三讲现代化与法治 视 5、26

2015北大法学考研法理学简答题: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附答案)

2015法硕考研法理学简答题: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附答案) 法理学是法律硕士考研的重点科目,只有掌握了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利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今天大家分享法理学简答题,并附有答案,希望考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复习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凯程在2014年北大法学考研中录取8人,其中2人勇夺细分方向状元,3人复试第一名,北大法学院作为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总理,凯程对法学的理解,具有独到的优势,三级法是北大法学考研的法宝,并且北大法学专业课6+1,凯程都有全面而应试性的辅导,集训营提供了最强的专业课和公共课保障,也是凯程法学成功的保障。 2015法硕考研法理学简答题:法律关系构成要素(附答案)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①主体:自然人、法人。 特殊权利能力须以一定法律事实出现为条件才能享有。

责任能力是行为能力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表现形式。 ②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将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条件:1)一种资源2)有稀缺性3)有可控性。 法律关系客体种类:1)物(主要地位)2)行为3)精神产品4)人身利益。 ③内容: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取得或付出的状态。 权利义务是表征关系和状态的范畴,是法学范畴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 本质上,权利是法律保护的某种利益;行为方式上,权利表现为要求权利相对人可以怎样为、必须怎样为、不得怎样为,是意志与行为的自由。 义务是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表现为必须怎样为、不得怎样为,是意志与行为的限制。 权利义务是法律调整特有,区别于道德行为最明显标志,法律与法律关系内容的核心。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D)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2018法律硕士法理学重要知识点.

2018法律硕士法理学重要知识点 对通过做题反映出的易错知识点,考生要查找出错原因,并通过多做题举一反三加以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好记在错题本上,有时间就要翻开复习,提醒自己做题时切莫再犯相同错误。凯程法律硕士培训中心的编辑为大家整理以下学习指导内容: 法律职业:所从事的是为了法的实现的职业,包括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教育、法律培训等。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法律工作者或者法律人作为法律职业者,应当用一种专门职业的方式,来理解法律的特点并用职业的方式运用法律。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现象,指能够凭借直观和经验的方式认识法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 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是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国家强制性、程序性法的作用:规范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与社会作用(具有维护有利于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可归纳为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两个方面 法的效力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既然反对法律虚无主义,也反对法律万能论法的价值:在法律规范体系中为人所重视的属性和作用。 法的价值判断:某一特定的主体对某一特定客体的价值进行分析与评判法的事实判断:对客观存在的法律规则、原则、制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判两者区别:判断的取向不同(由于主观意识不同而不同;基本相同的结论;判断难度不同(主观性较强;注重客观性;判断方法不同(注重法律的理想状态;强调法律的现实状况;判断的结果检验不同(长时间考验才能鉴别或判断结论的真伪;相反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参考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10.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属于法律客体的哪一种类?() A.物 B.人身 C.精神财富 D.行为结果 11.按照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凡关于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 A.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 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D。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解释 12.下列哪种行为在我国法律实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B.纪检、监察部门对某法官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 C.法院对某检察官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 D.检察院对某公司经理的贪污犯罪行为起诉后,向该公司提出司法建议 A.文义解释 B.历史解释 C.体系解释 D.目的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的本质是与法的现象相对而言的一个范畴 B.中外的思想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法的本质的学说,因此,法的本质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答案 C.法的本质是通过法的现象逐渐认识的 D.法的本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主客观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2.马克思说过:“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说法有() A.法律是针对行为而设立的,并不关心行为主体的思想 B.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来调整社会关系 C.对法律而言,行为主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行为才是唯一的标准 D.法律作用的直接对象是人们的行为 3.法律具有国家性,这意味着() A.法是以国家名义创制的,代表的是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B.法律在一国主权所及范围内普遍有效 C.法律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 D.法律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4.下列有关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