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高考总复习同步优化探究理数(北师大版)练习:第三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Word版含解析

数学高考总复习同步优化探究理数(北师大版)练习:第三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Word版含解析

数学高考总复习同步优化探究理数(北师大版)练习:第三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Word版含解析
数学高考总复习同步优化探究理数(北师大版)练习:第三课时 定点、定值、探索性问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A 组——基础对点练

1.已知动点C 到点F (1,0)的距离比到直线x =-2的距离小1,动点C 的轨迹为E .

(1)求曲线E 的方程;

(2)若直线l :y =kx +m (km <0)与曲线E 相交于A ,B 两个不同点,且OA →·OB →

=5,证明:直线l 经过一个定点.

解析:(1)由题意可得动点C 到点F (1,0)的距离等于到直线x =-1的距离, ∴曲线E 是以点(1,0)为焦点,直线x =-1为准线的抛物线, 设其方程为y 2=2px (p >0),∴p

2=1,∴p =2, ∴动点C 的轨迹E 的方程为y 2=4x . (2)证明:设A (x 1,y 1),B (x 2,y 2),

由???

y =kx +m ,y 2=4x ,

得k 2x 2+(2km -4)x +m 2=0, ∴x 1+x 2=4-2km k 2,x 1·x 2=m 2

k 2.

∵OA →·OB →=5,∴x 1x 2+y 1y 2=(1+k 2)x 1x 2+km (x 1+x 2)+m 2=m 2

+4km k 2=5,

∴m 2+4km -5k 2=0,∴m =k 或m =-5k .

∵km <0,∴m =k 舍去,∴m =-5k ,满足Δ=16(1-km )>0, ∴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5), ∴直线l 必经过定点(5,0).

2.(2018·昆明市检测)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2,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1

2,点M 的轨迹为曲线E . (1)求曲线E 的方程;

(2)过点F (1,0)作直线l 交曲线E 于P ,Q 两点,交y 轴于R 点,若RP →=λ1PF →,RQ →

=λ2QF →

,证明:λ1+λ2为定值.

解析:(1)设点M (x ,y ),由已知得y x +2·y x -2

=-1

2(x ≠±2),

化简得曲线E 的方程:x 22+y 2

=1(x ≠±2).

(2)证明:设点P ,Q ,R 的坐标分别为P (x 1,y 1),Q (x 2,y 2),R (0,y 0). 由RP →=λ1PF →

,得(x 1,y 1-y 0)=λ1(1-x 1,-y 1), 所以x 1=λ11+λ1,y 1=y 0

1+λ1

因为点P 在曲线E 上,所以12(λ11+λ1)2+(y 01+λ1

)2

=1,

化简得λ2

1+4λ1+2-2y 20=0 ①,

同理,由RQ →=λ2QF →

,可得x 2=λ21+λ2,y 2=y 01+λ2

代入曲线E 的方程化简得λ22+4λ2+2-2y 2

0=0 ②,

由①②可知λ1,λ2是方程x 2+4x +2-2y 20=0的两个实数根(Δ>0), 所以λ1+λ2=-4,即λ1+λ2为定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B (3,0),直线MA ,MB 交于点M ,它们的斜率之积为常数m (m ≠0),且△MAB 的面积最大值为3,设动点M 的轨迹为曲线E . (1)求曲线E 的方程;

(2)过曲线E 外一点Q 作E 的两条切线l 1,l 2,若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那么QA →·QB →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M (x ,y ),则由已知得 y x +3·y

x -3

=m ,即y 2=m (x 2-3), 即x 23-y 2

3m =1(x ≠±3).(*)

①当m >0时,方程(*)表示双曲线,此时△MAB 面积不存在最大值(不符合); ②当m =-1时,方程(*)表示圆,此时△MAB 的面积最大值为3(不符合); ③当m <0且m ≠-1时,方程(*)为椭圆,此时△MAB 的面积最大值为3,所以m =-13.

此时所求的方程为x 23+y 2

=1(x ≠±3).

(2)设Q (x 0,y 0),过点Q 的切线l 为y =k (x -x 0)+y 0, 由????

?

y =k (x -x 0)+y 0,x 23

+y 2

=1,消去y 得

(1+3k 2)x 2+6k (y 0-kx 0)x +3(y 0-kx 0)2-3=0, 则Δ=36k 2(y 0-kx 0)2-4(1+3k )2·3[(y -kx 0)2-1]=0,

化简得(3-x 20)k 2+2x 0y 0k +1-y 2

0=0,

于是k 1·k 2=1-y 203-x 20,由已知斜率之积为-1,

则1-y 203-x 20

=-1,则x 20+y 2

0=4(x 0≠±3), 所以|OQ |=2,于是QA →·QB →=14[(2QO →)2-AB →2]=1.

4.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焦点为F 1,F 2,离心率为1

2,点P 为其上一动点,且三角形PF 1F 2的面积最大值为3,O 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点M ,N 为C 上的两个动点,求常数m ,使OM →·ON →

=m 时,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定值,求这个定值.

解析:(1)依题意知???

??

c 2=a 2-b 2,

bc =3,c a =12,

解得???

a =2,

b =3,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

3=1.

(2)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y 1y 2=m ,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 =kx +n ,则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n |k 2+1

n 2

k 2+1

, 联立,得???

3x 2+4y 2

=12,

y =kx +n ,

消去y ,

得(4k 2+3)x 2+8knx +4n 2-12=0,

由Δ>0得4k 2-n 2+3>0,则 x 1+x 2=-8kn 4k 2+3,x 1x 2=4n 2-12

4k 2+3

所以x 1x 2+(kx 1+n )(kx 2+n )=(k 2+1)x 1x 2+kn (x 1+x 2)+n 2=m , 整理得7n 2

k 2+1=12+m (4k 2+3)k 2+1.

因为d =

n 2

k 2+1

为常数,则m =0,d = 127=2217,

此时7n 2

k 2+1

=12满足Δ>0.

当MN ⊥x 轴时,由m =0得k OM =±1,

联立,得???

3x 2+4y 2

=12,y =±

x ,消去y ,得x 2=127,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x |=221

7

亦成立.

综上,当m =0时,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定值,这个定值是221

7.

B 组——能力提升练

1.如图,已知直线l :y =kx +1(k >0)关于直线y =x +1对称的直线为l 1,直线l ,l 1与椭圆E :x 24+y 2

=1分别交于点A ,M 和A ,N ,记直线l 1的斜率为k 1.

(1)求k ·k 1的值;

(2)当k 变化时,试问直线MN 是否恒过定点?若恒过定点,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恒过定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x ,y )关于直线y =x +1对称的点为P 0(x 0,y 0), 直线l 与直线l 1的交点为(0,1), ∴l :y =kx +1,l 1:y =k 1x +1,

k =y -1x ,k 1=y 0-1x 0,

由y +y 02=x +x 0

2+1, 得y +y 0=x +x 0+2 ①,

由y -y 0x -x 0=-1,得y -y 0=x 0-x ②, 由①②得???

y =x 0+1,

y 0=x +1,

kk 1=

yy 0-(y +y 0)+1

xx 0

=(x +1)(x 0+1)-(x +x 0+2)+1xx 0

=1.

(2)由????

?

y =kx +1,x 24

+y 2

=1,得(4k 2+1)x 2+8kx =0,

设M (x M ,y M ),N (x N ,y N ), ∴x M =-8k 4k 2+1,∴y M =1-4k 2

4k 2+1

.

同理可得x N =-8k 14k 21+1=-8k 4+k 2,y N =1-4k 214k 21+1=k 2

-4

4+k

2. k MN =y M -y N x M -x N =1-4k 24k 2+1-k 2-4

4+k 2

-8k 4k 2+1-

-8k 4+k 2=8-8k 48k (3k 2-3)

=-k 2+13k ,

直线MN :y -y M =k MN (x -x M ), 即y -1-4k 24k 2+1=-k 2+13k (x --8k 4k 2+1

),

即y =-k 2+13k x -8(k 2+1)3(4k 2+1)+1-4k 24k 2+1=-k 2+13k x -53.

∴当k 变化时,直线MN 过定点(0,-5

3).

2.(2018·合肥市质检)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F (-1,0),过直线l :x =-2右侧的动点P 作P A ⊥l 于点A ,∠APF 的平分线交x 轴于点B ,|P A |=2|BF |.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2)过点F 的直线q 交曲线C 于M ,N ,试问: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E ,直线EM ,EN 分别交直线l 于R ,S 两点,使∠RFS 为直角?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设P (x ,y ),由平面几何知识得|PF ||P A |=2

2, 即(x +1)2+y 2|x +2|=22,

化简得x 2+2y 2=2,

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2y 2=2(x ≠2).

(2)假设满足条件的点E (n,0)(n >0)存在,设直线q 的方程为x =my -1, M (x 1,y 1),N (x 2,y 2),R (-2,y 3),S (-2,y 4).

联立,得???

x 2+2y 2

=2,

x =my -1,

消去x ,

得(m 2+2)y 2-2my -1=0, y 1+y 2=2m m 2+2,y 1y 2=-1

m 2+2

x 1x 2=(my 1-1)(my 2-1)=m 2y 1y 2-m (y 1+y 2)+1=-m 2m 2+2-2m

2

m 2+2+1=2-2m 2m 2+2

x 1+x 2=m (y 1+y 2)-2=2m 2m 2+2-2=-4

m 2+2,

由条件知y 1x 1-n =y 3

-2-n ,y 3=-(2+n )y 1x 1-n ,

同理y 4=-(2+n )y 2x 2-n ,k RF =y 3

-2+1

=-y 3, k SF =-y 4.

因为∠RFS 为直角,所以y 3y 4=-1, 所以(2+n )2y 1y 2=-[x 1x 2-n (x 1+x 2)+n 2],

(2+n )2

1m 2+2=2-2m 2m 2+2+4n

m 2+2

+n 2,

所以(n 2-2)(m 2+1)=0,n =2,

故满足条件的点E 存在,其坐标为(2,0).

3.已知椭圆C :9x 2+y 2=m 2(m >0),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

(1)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2)若l 过点(m

3,m ),延长线段OM 与C 交于点P ,四边形OAPB 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此时l 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设直线l :y =kx +b (k ≠0,b ≠0),A (x 1,y 1),B (x 2,y 2),M (x M ,y M ).

将y =kx +b 代入9x 2+y 2=m 2得(k 2+9)x 2+2kbx +b 2-m 2=0, 故x M =x 1+x 22=-kb k 2+9,y M =kx M +b =9b

k 2+9.

于是直线OM 的斜率k OM =y M x M

=-9

k ,

即k OM ·k =-9.

所以直线OM 的斜率与l 的斜率的积是定值. (2)四边形OAPB 能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直线l 过点(m 3,m ),所以l 不过原点且与C 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k >0,k ≠3.由(1)得OM 的方程为y =-9k x . 设点P 的横坐标为x P ,

由?????

y =-9k x ,9x 2+y 2=m 2得x 2P =k 2m 29k 2+81,

即x P =±km

3k 2+9

.

将点(m

3,m )的坐标代入l 的方程得b =m (3-k )3,

因此x M =

km (k -3)

3(k 2+9)

.

四边形OAPB 为平行四边形,当且仅当线段AB 与线段OP 互相平分,即x P =2x M . 于是±km 3k 2+9

=2×k (k -3)m 3(k 2+9),

解得k 1=4-7,k 2=4+7.因为k i >0,k i ≠3,i =1,2,

所以当l 的斜率为4-7或4+7时,四边形OAPB 为平行四边形.

4.(2018·长沙市模拟)已知P (3,12)在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上,F 为右焦点,

PF 垂直于x 轴.A ,B ,C ,D 为椭圆上四个动点,且AC ,BD 交于原点O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判断动直线l :m +n 2x +(m -n )y =3+12m +3-1

2n (m ,n ∈R)与椭圆C 的位置关系;

(3)设A (x 1,y 1),B (x 2,y 2)满足

y 1y 2OA →·OB

→=1

5,判断k AB +k BC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此定值,并求出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否则请说明理由. 解析:(1)∵P (3,12)在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上,∴3a 2+1

4b 2=1.① 又F 为右焦点,PF 垂直于x 轴,∴a 2-b 2= 3.② 由①②,解得a =2,b =1,∴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

=1.

(2)将动直线l 的方程m +n 2x +(m -n )y =3+12m +3-1

2n (m ,n ∈R), 化为(x 2+y -3+12)m +(x

2-y -3-12)n =0. ∵m ,n ∈R ,∴???

??

x 2+y =

3+1

2,x 2-y =3-12,

解得?????

x =3,y =1

2

∴动直线l 恒过点P ,

∵P 在椭圆C 上,∴动直线l 与椭圆C 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或相交.

(3)∵y 1y 2OA →·OB →=15,∴4y 1y 2=x 1x 2.当直线AB 的斜率不存在或斜率为0时,不满足

4y 1y 2=x 1x 2.

当直线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 y =kx +m ,

联立,得????

?

y =kx +m ,x 24

+y 2

=1,

得(1+4k 2)x 2+8kmx +4(m 2-1)=0,

∴Δ=(8km )2-4(4k 2+1)·4(m 2-1)=16(4k 2-m 2+1)>0(*) ?????

x 1+x 2=-8km

1+4k 2,x 1x 2=4(m 2-1)1+4k 2.

∵4y 1y 2=x 1x 2,y 1y 2=(kx 1+m )(kx 2+m )=k 2x 1x 2+km (x 1+x 2)+m 2, ∴(4k 2-1)x 1x 2+4km (x 1+x 2)+4m 2=0, ∴(4k 2

-1)4(m 2-1)1+4k 2+4km -8km 1+4k

2+4m 2=0, 整理得4k 2=1,∴k =±

12.

∵A ,B ,C ,D 的位置可轮换,∴直线AB ,BC 的斜率是12或-1

2, ∴k AB +k BC =12+(-1

2)=0,为定值. 不妨设k AB =-1

2,则???

x 1+x 2=2m ,x 1x 2=2(m 2

-1). 设原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则 S

AOB

=12|AB |·d =12

1+k 2·|x 2-x 1|·

|m |1+k 2

|m |

2(x 1+x 2)2-4x 1x 2=|m |

2

4m 2

-4·2(m 2

-1)=m 2

(2-m 2

)≤m 2+2-m 2

2

=1.

当m 2=1时(满足(*)),S △AOB =1,∴S 四边形ABCD =4S △AOB ≤4,

即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4.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非负整数)正整数 整数0正有理数 负整数(非正整数)正分数 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 0 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注意: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只要求意义 相反,而不要求数量一定相等,负号“-”本身就表示意义相反的意思)。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不加“+”号。 2、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负数,要看它是不是在正数的前面加“—”号,而不是看它 是不是带有“—”号。注意“—a”不一定是负数。 3、相反意义的量是成对出现的。 4、0是有理数,也是整数,也是最小的自然数。 5、奇数、偶数也可以扩充到负数,如—1,—21,—53…等都是奇数;—2,—22, —26^等都是偶数。 6、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7、a的相反数是a -,但—a不一定是负数。 8、求一个式子的相反数,一定要将整个式子加上括号,再在括号前面加上“—” 号,例如y x-的相反数是—(y x-),即x y-。 9、多重符号的化简化简的结果取决与正数前面负号“—”的个数,“奇负 偶正”。 10、当0 ≥ a时,a a=,即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是非负数; 当0 ≤ a时,a a- =,即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是非正数。 11、无论a为正数、负数或0,0 ≥ a,称为绝对值的非负性。 12、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即0 = + + + +m c b a , = = = = =m c b a 则。 二、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1、两方向无限延伸;三要素缺一不可;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 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规定的。 2、画法:一条直线——取一点为原点——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规 定向右)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 有理数数。 4、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数 > 左边的数。正数 > 0 > 负数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 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4、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5、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 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 的左边。 三、绝对值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表示方法: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a。 (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只改变原来的符号即可得到原来的相反数,在一 个数前面加负号,即求它的相反数。)-(-2)=2,-(+2)=-2 2、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记作∣a∣。 a (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 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4、用排除法确定正方体的对面。 三、《加与减》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 (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 (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 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 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 四、《乘与除》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 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 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13中刘阳平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陈述,我们得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道理,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等内容都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 (2)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有理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3)初步的算法思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第一个运算法则,也是第一次渗透这种算法思想。所以《标准》的要求为“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一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总结

1、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1)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2)0的相反数是0. 有理数 整数 分数 正整数(自然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数 零 负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有理数

3)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1)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 2)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3)若a>0,则︱a︱= a ;若a<0,则︱a︱= -a ;若a =0,则︱a︱= 0 ; 6、有理数比较大小:1)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对只含乘除,或只含加减的运算,应从左往右运算。 (3)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即a-b=a+(-b)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有理数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知识点复习

本章复习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章主要知识,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倒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灵活运用计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 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回顾本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利用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展示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边回顾边建立结构框图. 二、释疑解感,加深理解 1.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相反数:如果一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数a的相反数为-a. 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数a的绝对值为|a|. 绝对值的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 绝对值是0.用字母表示是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数a 的倒数为 (a ≠0).2.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 ×10n 的形式,其中1≤a <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4.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交换律:a ·b=b ·a 乘法的结合律:(ab )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在给出的数轴上,标出以下各数及它们的相反数:-1,2,0, ,-4.观察以上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上各数和它们的相反数的绝对值. (2)比较表示在原点左边的各数的大小,并说明这些数的大小与其绝对值的关系. (3)若|x |=2,则x= . (4)若整数x 满足1<|x |≤4,求x 的值. 解: (1)|-4|=4,|4|=4;|-|=,||=;|-2|=2,|2|=2;|-1|=1,|1|=1;|0|=0. 1a 5252525252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11应写成2 3a ; (2)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 、n+1 ; 4.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 (4)自然数包括:0和正整数。 5.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完整版)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1、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4、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5、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6、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7、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0()0(0)0(||a a a a a a 或 ???<-≥)0()0(||a a a a a 8、绝对值的性质: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 9、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10、绝对值的性质: ①对任何有理数a ,都有|a|≥0 ②若|a|=0,则|a|=0,反之亦然 ③若|a|=b ,则a=±b ④对任何有理数a,都有|a|=|-a| 1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越来越大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 归纳北师大版 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分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l正数的概念:数轴上0右边的数即比0大的数叫正数,形如+1,+0.5,+10.1,0.001… l负数的概念:数轴上0左边的数,形如-3,-0.2,-100…. l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也是偶数. ①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盈利,亏损;足球比赛胜,负;收入,支出;提高,降低;上升,下降; ②不投入不支出,不盈也不亏,海平面的海拔,某一个标准或基准….用0表示; 数轴: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法:首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再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反方

向为负方向;最后选取适应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a,b互为相反数a+b=0;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得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下面的a,b即可以是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代数式;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0. 绝对值: 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代数定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4|=0; (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 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 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________ 【答案】(1)-2 ;4 (2)3 ;2 ;5 ;2 ;能. 理由: 当0<t≤2时,t+2=4-2t 解之: 当t>2时,t+2=2t-4 解之:t=6 ∴当或6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解析】【解答】解:(1)∵a、b满足|a+2|+|b﹣4|=0, ∴a+2=0且b-4=0 解之:a=-2且b=4, ∵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 ∴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4. 故答案为:-2,4. (2)当0<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为(t+2)个单位长度;乙小球距离原点为(4-2t)个单位长度; 当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为(t+2)个单位长度;乙小球距离原点为(2t-4)个单位长

度; 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1+2=3;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4-2×1=2; 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3+2=5;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为2×3-4=2; 故答案为:3,2;5,2 【分析】(1)利用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每一个数都是0,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就可得到点A,B所表示的数。 (2)①根据两个小球的运动方向及速度,可以分别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当0<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的距离和乙小球离原点的距离,当t>2时,甲小球距离原点的距离和乙小球离原点的距离,然后将t=1和t=3分别代入相关的代数式,即可求解;②利用(2)中的结论,分情况分别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 2.同学们都知道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 (1)求 ________. (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使得.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值有________ (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是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是多少?有最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1)7 (2)-3,-2,-1,0,1,2; (3)最小;3 【解析】【解答】(1)原式=|5+2|=7. 故答案为: 7;(2)令x+3=0或x-2=0时,则x=-3或x=2. 当x<-3时,- (x+3) - (x-2) =5 , -x-3-x+2=5,解得x=-3(范围内不成立) 当-3≤x≤2时,(x+3) - (x-2) = 5, x+3-x+1=4,0x=0,x为任意数, 则整数x=-3,-2,-1, 0,1, 当x>2时,(x+3) + (x-2) = 5, x=2(范围内不成立) .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整数x有: -3, -2, -1, 0,1,2. 故答案为:-3,-2,-1,0,1,2;(3) 由(2) 的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有最小值为3, 令x-3=0或x-6=0时,则x=3,x=6 当x<3时,-(x-3)-(x-6)=-2x+3﹥3 当3≤x≤6时,x-3-(x-6)=3, 当x>6时,x-3+x-6=2x-9>3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 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5.有理数的减法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任务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3.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3.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 (1)7+(-3); (2)-3+(-7); (3) -10+(+3); (4) +10+(-3). 2.用算式表示下列情境. 先请同学读出右图的第一支温度计所示温度.学生口答为 5℃,现上升15℃(演

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例题加练习(北师大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 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 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知识点: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 ? ??? ??? ??????负分数 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 整数有理数0 ??? ? ?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 表示如下: ?? ???<-=>=)0()0(0)0 (a a a a a a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及其运算(2.7-2.9) 一、选择题 1.已知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b 的结果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 2.-12的倒数是( ) A .-2 B.1 2 C .2 D .1 3.计算(1112-76+34-13 24)×(-24)的结果是( ) A .1 B .-1 C .10 D .-10 4.两个数相除,商为正数,则两个数( ) A .都为正 B .都为负C .同号 D .异号 5.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两数的商为( ) A .1 B .-1 C .0 D .2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3÷13=1 B .(-14)÷(-14)=1 C .0÷(-35)=-3 5 D .-2÷(-8)÷(-16)=1 8.若-3,5,a 的积是一个负数,则a 的值可以是( ) A .-15 B .-2 C .0 D .15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6÷32=4 B .7-0.5+2-3=5.5 C .-8×(-2)÷(-14)=64 D .(-16)-(-12)+4=31 2 10.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0,则它们的商是( ) A .0 B .-1 C .1 D .不能确定 11.四个互不相等的整数的积为9,则和为( ) A .9 B .6 C .0 D .-3 12.有一个程序,当输入任意一个有理数时,显示屏上的结果总是1与输入的有理数的差的倒数.若第一次输入3, 并将显示的结果第二次输入,则此时显示的结果是( ) A .3 B .-12 C.2 3 D .-3 1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2 =-9 B .-32 =9 C .32 =6 D .(-3)3 =-27 1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3 与(-2)3 B .|-4|与-(-4) C .-34 与(-3)4 D .102 与210 15.一个有理数的平方( ) A .一定是正数 B .一定是负数 C .一定不是正数 D .一定不是负数 二、填空题 16.从-3,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 17.一个数与-2的乘积等于12 5 ,则这个数是 . 18.-52 的底数是 ,指数是 ,读作 . 19.有理数a ,b ,c ,d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 ×b ×c 0,a ×b ×c ×d 0.(填“>”或 “<”)

北师大版七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班级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B 、非负数就是正数; C 、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在-(-2),-|-7|,-|+1|,|-中,负数有,)5 11(-|32+(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的数 是( ) A 、1 B 、-1 C 、±1 D 、0 4.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16 B 、(-3)4=-34 C 、(-3 4 -)31(-D 1251)5143=-=、 5、 2002× 52002+(-1)2002+(-1)2001的值是( ) A 、3 B 、-2 C 、 -1 D 、1 6、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相等 C 、积为0 D 、互为相反数或相等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两具数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一定是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B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小于这个数; C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商为-1; D 、一个正数一定大于它的倒数; 8、 若a<0,b<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a-b<0 B 、a-b>0 C 、a-b=0 D 、(-a)+(-b)>0 9、 若0

北师大初一数学有理数及其运算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1.-3的相反数是( ). A .3 1 - B .3 C .-3 D .3 1 2.设m ,n 是有理数,要使| m |+| n |=0,则m ,n 的关系是( ) A .互为相反数 B .相等 C .符号相反 D .都为零 3.与算式22222222+++的运算结果相等的是( ). A .42 B .28 C .82 D .162 4.3)2(-与32-的值(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和为16 5.若1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 5-= ;3 2 -的倒数是 . 12.用“>”或“<”填空:(1)―1 2;(2)21- 3 2 -. 13.计算20082008 )1(1 -+-的值是____ _____. 14.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的绝对值为5,并且a+b+c>0,则a+b+c=__ ____. 1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数字游戏:甲说一个数a 的相反数就是它本身,乙说一个数b 的倒数也 等于它本身,请你猜一猜︱a-b ︱= . 16.当a =2,b =-1,c =-3时, ac b 42 -的值是 . 17.如图所示,黑珠、白珠共26个,穿成一串,这串珠子中最后一个珠子是 颜色的,这种颜色的珠子共有 个 . …… 18.如下图所示,数轴上与点M 的距离为2的点表示的数是 . 19.-1减去65-与6 1 的和,所得的差....是 . 20.有理数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则a -b a +b(填“<”或“>”) 20分) 21. )25.0(5)4 1 (8----+. 22. 3 1 )321()1(?-÷-. 23.)48()12 1 4361( . 24.)4(3 1 )5.01(13 -÷?+--. M 01 2 -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或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 = + b b a+ 加法结合律) + b a+ + + = b ( ) (c a c 乘法交换律ba ab= 乘法结合律) c a ab= ( ) (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c +) = ( c ab b a+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解读(北师大版)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1 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重点) ★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也就是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单一的加法运算.如(-8)-7+(-6)-(-5)=(-8)+(-7)+(-6)+(+5).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8)+(-7)+(-6)+(+5)=-8-7-6+5. ★和式的读法:如上面的例子,一是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二是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看作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因此,可运用加法运算律来使计算简化,但要注意运算的合理性.①在交换加数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②在运用加法结合律时,有时也把减号看作负号. 例1把(-6)-(-3)+(-2)-(+6)-(-7)写出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读作或. 分析:首先应把这个式子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写成省略号的和的形式. 解:(-6)-(-3)+(-2)-(+6)-(-7) =(-6)+(+3)+(-2)+(-6)+(+7) =-6+3-2-6+7. 读作:负6,正3,负2,负6,正7的和,或读作:负6加3减2减6加7. 答案:-6+3-2-6+7;负6,正3,负2,负6,正7的和;负6加3减2减6加7. 点拨:(1)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中,性质符号和运算符号是统一的. (2)省略括号的方法:①若括号前是“+”,则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后,原括号内的各项不变号;②若括号前是“-”则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为原来相反的符号. 知识点2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难点) 第一步: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第二步:写出省略加号、括号的各数和的形式. 第三步:运用加法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