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卖油翁》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

(完整)《卖油翁》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

(完整)《卖油翁》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
(完整)《卖油翁》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

《卖油翁》课下注释(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十二课)

1、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陈康肃公】即陈尧咨,字嘉谟,益号康肃,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北宋官员。公,对男子的尊称。

3、【善射】擅长射箭。

4、【自矜】自夸。

5【圃】园子。

6【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7、【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8、【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9、【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10、【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1、【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

12、【安】怎么。

13、【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

14、【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15、【覆】盖。

16、【徐】慢慢地。

17、【杓】同“勺”。

18、【沥之】滴入(葫芦)。沥,下滴。之,指油。

19、【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学习要点总结(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卖油翁》学习要点(教师用) 一、文学文化常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读准字音 自矜(jīn)睨(nì) 矢(shǐ)颔(hàn) 酌(zhuó)杓(sháo)沥(lì)之忿然(fèn) 三、重点字词: 自矜:自夸。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矢,箭。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但,只是。颔,点头。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 忿然:恼怒的样子。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乃,就,于是。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覆,盖。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徐,慢慢地。杓,现在写作“勺”。沥,注入。 因:接着。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四、课文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与之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陈尧咨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舀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老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五、文言现象 1、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2、一词多义: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而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3、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归纳

23《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诸葛亮集》,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这篇表文,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3《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退敌、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设八阵图、三气周瑜 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6.有关成语: 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 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二、三行对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创,开创,创立。而,表转折。崩殂,帝王之死。疲弊,疲惫凋敝。诚,确实。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候。 先帝开创的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期。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

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二、简答题 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12 卖油翁 优秀教案7

《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难点: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教师以表演的形式导入课文)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

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3、检查预习情况(前置性作业) 二、整体感知 1、小组为单位派出代表范读文章,其他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 2)尧咨自衿 3)卖油翁微颔 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 5)卖油翁酌油 6)陈尧咨笑而遣之指导学生: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2、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楚。例:轻:尔安敢轻吾射!”(轻,作动词用,看轻。) 射: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剑术) 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之,代词,指陈射箭)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箭也是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代“葫芦”)笑而

《卖油翁》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卖油翁》的教学设计

卖油翁 教材解析: 《卖油翁》是人教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卖油翁》一文故事性强,形象鲜明,哲理深刻,集趣味性、文学性、思想性于一体。课文主要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复述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3、掌握实词“矜”、“圃”、“睨”、“颔”、“释”、“忿”、“徐”、“缱”和虚词“尔”、“以”、“但”。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善、自矜、释、睨、颔、安、沥”等词语的意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性格,领悟“熟能生巧、谦虚、人外有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学习的情感,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不同形式的多次朗读; 2、讨论法:引导联系课文和现代生活的,围绕“熟能生巧”话题的课堂讨论。 教学媒介: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听说过百步穿杨的故事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他能射中百步外杨柳树上指定的一片杨柳叶的中心,而且箭箭都能命中,令人口服心服。“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古代大学问家欧阳修的《卖油翁》,同学们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有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矜.(jīn)家圃.(pǔ) 睨.(nì)矢.(shǐ)颔.(hàn) 忿.然(fèn)酌.(zhuó)杓.(sháo)沥.(lì)遣.(qiǎn) 2.作者及作品简介

第12课卖油翁教案

12卖油翁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重点难点: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2、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3、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二十三) [23诗词曲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兔从狗窦.()入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B.瀚海阑干 ..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C.干戈 ..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 D.坐断 ..东南战未休(坚持)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4、感受两个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标】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并引导学生领悟文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 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重点难点】 1

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互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4、学生自导自演,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师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2

生答: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师引:“射”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也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但在那时却有一个人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个人是谁呢?(生:卖油翁)今天我们就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一同来看个究竟。 二、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卖油翁》优秀教学设计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卖油翁》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下册教材的第12课。 本单元收录《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和《卖油翁》四课。学习这四篇文章必须抓住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平凡,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主人翁人物形象的;叙事的背后都饱含了作者对文章主人翁的深情。 《卖油翁》是四篇文章中唯一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征:小人物、细节描写、人性光辉和深刻内涵,还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华语言的魅力:简洁明了、详略得当、内涵隽永等,这是本单元前面四课无法媲美的。 另外,《卖油翁》还将本单元前面三课单纯的个人情感宣泄,提升到了对世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以及对学生为人处世方式的教导,让读者受益匪浅。 【指导思想】 1、本节设计的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鉴于他们的所处地域限制和年龄特点:理性化认知正在形成,形象化认知尚有影响,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游戏环节较多意图创设轻松愉快的的学习情境。“游戏”“竞赛”“讨论”“表演”“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促使学生灵活的、多角度的、深刻的思考问题,挖掘课文内涵,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课堂主动性,体现学生主体; 2、班班通的应用普及,使PPT、网络在课堂上成为常态,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开拓了师生视野,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真正实现了在教学中“导”的地位,提升了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词汇,如公、善射、无双、自矜、尝、释担而立、睨、十中八九、颔、无他、尔、忿然、覆、徐、惟等的解释,能够翻译全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抓住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3、能复述文章情节, 训练学生的口译及语言表达能力; 4、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

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

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 。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一.课内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二.课外拓展训练 3.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4.古诗阅读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 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三、自主探究

卖油翁 优秀教案

卖油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懂得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义、句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哪位同学能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射”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技能,是古人常说的六艺之一。这“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的技能。这就难怪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了。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我们来共同学习《卖油翁》这篇短文,看看这是为什么。(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文人,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检查生字预习

注音: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án)忿然(fèn)酌油(zhuó) 3.听录音,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翻译方面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注意积累以下重要字词: 以此:因此。 尝:曾经。 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尔安敢:尔,你;安,怎么。 乃:于是。 以钱覆其口:以,用。 3.复述课文 4.思考回答: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明确:记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卖油翁和陈尧咨。熟能生巧。 四、课文研讨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2.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五、拓展延伸:课外文言文阅读:宣王好射(10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了解文章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概述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诵读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概述课文内容,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1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课文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 (知道唐宋八大家吧?)这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婉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浓厚的抒情气息。今后我们还 2

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领略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下面,我们就来结识欧阳修笔下的这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 3、检查预习 咨zī矜 jīn 圃pǔ睨nì失shǐ 颔 hàn 忿 fèn 酌zhuó沥 lì杓sháo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渎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义。 3、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 三、师生互动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2)尧咨自衿(3)卖油翁微颔(4)陈尧咨与 3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课文原文、 知识点及教案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 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 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 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修全集》。 二、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 古义:以前。今义:吃一点试试;辨别滋味 2.尔安敢轻吾射 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3.但手熟尔 古义: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二)一词多义 1.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动词 尔安敢轻吾射射技,名词 2.尔:尔安敢轻吾射你,人称代词 但手熟尔罢了,语气词 (三)词类活用 1.但微颔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指下巴颏,这里是“点头”的意思 2.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射技 3.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四)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三、翻译课文 原文: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个点自夸。(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射箭,久久不离开。(老翁)看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仅仅微微地点点头。

人教部编版九下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原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

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解析】C 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解析】D 不是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对于文言文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平时阅读的文言文较少,对很多实词、虚词的用法都不了解。因此,学生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师要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提下,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来说,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主题的理解上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2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是一位貌似平常,却又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作品简介,检查预习 1.作者作品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 3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导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作者:————————————————————————————————日期:

《卖油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卖油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对于文言文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平时阅读的文言文较少,对很多实词、虚词的用法都不了解。因此,学生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师要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提下,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卖油翁》这篇文言文来说,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主题的理解上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并掌握常用虚词“之”“以”“而”的用法。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卖油翁》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学生较易理解。文章的第一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是故事的开端,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第二段写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是本文的重点,突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感受文言文简洁含蓄的特点。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语感。 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学生对文言语句含义的理解,增强文言语感。 1

2.合作探究法。小组内通过协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会“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使之力戒骄傲自矜的不良习气。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翻译全文。 (2)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感受文言表达的简洁之美。(2)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位公子在射箭,他射了十支箭,有八九支射中了,大家都为他喝彩。唯独一个卖油的老汉毫不在乎,惹得这位公子很生气。 2

老汉却不慌不忙,很自然地做了一件事,使公子目瞪口呆。老汉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了解相关人物与写作背景。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2)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2.检测生字词。 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教师版)(最新整理)

23.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⑷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能力目标: 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 “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