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目录

1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2)

2.1观测点的布置 (2)

2.2观测频次 (7)

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

3.1水准基点的布设 (8)

3.2工作基点布设 (8)

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10)

5观测精度 (11)

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11)

7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14)

8质量保证措施 (15)

8.1仪器的质量控制 (15)

8.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15)

8.3质量保证体系 (15)

1概述

1.1工程概况

立交桥,全长95米,最大跨度25米,箱梁截面采用直腹式单箱双室截面。顶板宽11.5-9.0m,底板宽8.5-6.0m,梁高采用1.5m。箱梁翼缘宽度为1.5m,翼缘根部厚0.45m,端部厚0.2m;桥梁横坡为2.0%,底板平行于顶板,基础采用旋挖灌注桩。墩身结构为方形桥墩结构、桥台为一字形桥台,本工程桥墩1#、2#、4#和0#、5#桥台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根据本桥的工程实际情况。墩台高度在5~6m之间。选在在每个墩台设置一个观测点,7个墩台共设置沉降观测点7个,5个承台,每个承台设置2个观测标,共设置10个,2个桥台,每个桥台,每个桥台设置2个观测标,桥台沉降观测标4个。

1.2 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鼎山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立交工程跨鼎山大道立交桥的观测范围内容主要是墩台的沉降观测,梁体徐变变形、梁体变形。

2.1观测点的布置

2.1.1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点按照《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沉降观测点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承台观测标,一种是墩身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主要作用是作为首次观测的观测点,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承台观测点布置2个,分别在左侧小里程角上与右侧大里程角上。台身观测标设置4个在台四角,桥台沉降观测标布设见附图,墩身观测标设置1个在

墩身一侧,高出地面1米.桥墩沉降观测标布设见附图。

图2.1.1 五号桥台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图2.1.2 四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图2.1.3 三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图2.1.4 二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图2.1.5 一号桥墩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图2.1.6 0号桥台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2.2观测频次

表2.2.1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观测频次

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周)

墩台施工期间/ / 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

墩台施工完成至预制梁架

设前或现浇梁制梁前

全程1次/周

现浇梁桥梁体施工期间全程施工起止各一次

附属设施施工全程

荷载变化前后各一

桥梁架设完成至桥面铺设前≥6个月1次/周

对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

不宜少于2个月

桥梁路面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

桥梁路面铺设完成后24

0~3个月1次/月

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月

13~24个月1次/6个月

注:墩台沉降观测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3.1水准基点的布设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本段基准点是使用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水准点共4个,水准基点为勘察设计院提供布设。

3.2工作基点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要求,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基点间进行工作基点加密,工作基点利用CPⅠ、CPⅡ点和加密四等导线点作为工作基点共4个,工作基点的间距沿线路纵向60m左右布设。工作基点埋设按CPⅠ级控制点埋设,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见图3.1;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见图3.2。

图3.1 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

750

200300

400250

150

450

400

1

2

3

4

5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

图3.2 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单位:mm)

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确定沉降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表.4.1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

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

差(mm)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mm)

监测已测

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

三等 1.0 0.3 0.6√n 0.8√n

表4.2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mm)

水准等级每千米水准测

量偶然中误差

M(mm)

每千米水准

测量全中误

差(mm)

限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

差之差

往返测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

闭合差

左右路线高差不符

二等≤1.0 ≤2.0 6√L 4√L 4√L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表4.3 二等水准测量仪器主要技术要求

仪器类

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

任一测站上前后

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

复测量次数数字数字数字数字

二等

DSZ1

DS1

≥3且≤50 ≤1.5 ≤6.0 ≤2.8且≥0.55 ≥2次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几何法数字水准仪视线高度的高端限差一、二等允许到2.85m,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表4.4 垂直位移观测点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

等级高程中误差(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mm)

观测方法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mm)

二等±1.0 ±0.5 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0.60√n

5观测精度

根据《施工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鼎山大道与塔坪路交叉口立交工程立交桥沉降变形观测精度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1mm,读数取位至0.1mm。

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6.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沉降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6.2沉降变形观测网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水准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

6.3水准仪使用拓普康DL101C型仪器,配备2m及1m铟瓦水准标尺,且

仪器及水准标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向有关法定的检定机构进行检查,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

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6.4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6.5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

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

6.6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DL101C水准仪,读记至0.01mm(读数)及

1mm(距离)。

6.7观测时,奇数站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偶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返测时相反。

6.8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

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6.9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5kg重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6.10每次测量时,同时记录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6.11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6.12确保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字齐全,并妥善保存。

6.13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6.14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初始值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对沉降观测组人员进行了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观测

组人员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7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7.1 一般要求

7.1.1 沉降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7.1.2 人工观测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观测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 配备专门的资料管理员,建立资料柜及数据盘,对监测资料进行严格妥善管理。如果设计单位或业主建立了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

7.1.3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7.1.4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

7.2 资料整理

7.2.1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7.2.2 观测记录簿;

7.2.3 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7.3 提交资料

7.3.1对于xx特大桥墩台的沉降观测,按照要求及时将观测数据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报送指定单位;以便进行工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分析。

7.3.2xx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

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8质量保证措施

8.1仪器的质量控制

精密水准测量仪器,使用拓普康DL101C型水准仪及铟瓦水准标尺,仪器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好,每年定期送往有资质的国家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8.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8.2.1变形观测所用的仪器、标尺,除做好日常的检查、校正工作外,每年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一次检测,合格后才投入现场使用。

8.2.2水准测量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中的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8.2.3观测成果和计算资料必须进行仔细校核无误。

8.3质量保证体系

成立沉降观测组,负责变形监测项目的实施,现场从事监测的人员有6人,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作业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作业人员都必须明确本工序内容、质量标准、应提交的资料,做到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质量管理实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产品验收三环节管理,监测成果实行三级检查制,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备见表8.3.1及表8.3.2。

表8.3.1沉降观测人员一览表

序号姓名岗位备注

1 监测实施负责人

2 组长

3 观测员

监测组

4 记录员

5 前视员

6 前视员

8.3.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仪器型号规格标称精度生产厂家数量

1 电子水准仪DL101C 0.3 一套

2 铟瓦条码尺2m、1m 合格一对

9保护措施和制度

9.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

应尽量埋设在施工干扰范围之外,不易被破坏的基岩或稳定地层上。

严禁在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上架设电线,搭建帐篷,堆放材料或者进行其它有可能损毁或影响测量控制点正常使用的活动。

9.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标识、保护

桥涵监测点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保护,在监测点的正上方要喷涂明显标识, 桥涵监测点标识见图9.1;过渡段剖面管井口周边要用护栏隔离,在井口加盖铁板并加锁保护;

9.3保护奖罚措施按项目部《测量工作管理细则》中具体要求执行。

沉降观测方案

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3)《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桥梁》(图号:FWS2013-277-Q) (4)《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结构》(图号:FWS2013-277-G) (5)《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针对京沪高铁站出站口及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西外环改造施工编制,包含的施工项目有西外环深基坑开挖、接长出站通道深基坑开挖,结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所指定的《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铁路沉降监测方案》进行同步观测。 2.工程概况 西外环路基坑开挖深度10m~15.8m,新建框架边缘距既有站房楼约17.45m,距离既有西外环桥基础为4.65m,框架最低点底标高低于既有西外环桥基础7.0m。采用劈裂机配合风钻开挖施工。框架桥处

地质为全风化片麻岩,因此既有西外环桥基础顶以上部分开挖边坡坡度为2:1,基础顶一下部分开挖边坡为5:1,开挖边坡喷射C25混凝土防护,最大开挖断面处开挖边坡距既有站房边11.22m,施工时对站房结构安全无影响。 接长出站通道基坑最大深度为9.7m,基坑采用的围护桩共分2种:站房内柱基础位置设超前钢管桩,柱基之间设φ1m人工挖孔桩,站房外通道设φ0.8m钻孔灌注桩,桩顶设1.2m*0.8m冠梁,桩间网喷砼采用Φ8@150×150钢筋焊接网,10cm厚C25早强喷射混凝土。 3.观测目的 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站房及原西外环桥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的位移和沉降量,对基坑的稳定性作出评估。对沉降超限,提前预警,采取应急预案,以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4.地质条件 该区第四系地层较薄,基部基岩裸露。场地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主要为站场填土、公路路基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太古界泰山人群花岗片麻岩。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1)素填土:主要为站场填土,灰绿色,黄褐色,稍密、潮湿,主要为粉质黏土及花岗片麻岩风化物,层厚0~3.50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XXXXXXXXXXXXXXX合同 DX桩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大桥 委托单位:XXXXXXXXXXXXXXX 编制: 审核: 审定: XXXXXXXXXXXXXXX 2011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概述 (2) 1、工程概况 (2) 2、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2)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3) 1、观测点的布置 (3) 2、观测频次 (3) 三、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7) 1、水准基点的布设 (3) 2、工作基点布设 (3) 四、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4) 五、观测精度 (6) 六、沉降观测实施要求 (7) 七、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 (8) 八、质量保证措施 (9) 1、仪器的质量控制 (9) 2、观测阶段质量控制 (9) 3、质量保证体系 (9) 九、保护措施和制度 (10) 1、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 (10) 2、监测点及元器件的保护标识 (10) 3、保护奖罚措施 (10)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多节挤扩灌注桩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技术,又称“DX”桩,是贺德新先生在总结了国内外桩基的基础上以新的理念于1998年研制开发出的专利技术国内新兴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挤扩桩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它以其成盘腔的可靠性,对称性和稳定性,合理地实现了由桩身、承力岔、承力盘和桩基共同承载的,使摩擦桩成为摩擦兼多端支点承的新桩型。这种桩型改变了桩周土的受力状态,较大限度地挖掘了地基土的潜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桩的承载力,通过几年来大量实践证明“DX”桩在同类桩型中,具有显著优势。XXXXXXXX 合同位于XXXXXXXX,本标段中XXXXXXXX大桥桩基础均采用此种技术,其中XXXXXX大桥桩基XXX根。 2、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 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结构物的沉降变形情况,为今后的工程设提供参考数据。 目前,“DX”桩在山东省、陕西省、天津等地获得建设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并已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就是为“DX”提供沉降变形提供可靠的数据,使这种新型的技术在XX市场得到更好的推广,在XX高速公路中的到更多的应用,发挥其优越性,减少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沉降观测的依据标准: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2.5.2.9.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5.2.9.2 监测测试项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 原位测试 制定方案 上报审批 元件埋 初测值调试 取得强度增长规律 调整填土计划 停载 路基稳定 采取措施 数据处理系统 第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第一层土 动态跟踪观测 采取处理措施 总结阶段成 下一阶段填土 填土至设计标高 预压期观制定卸载标准 满足卸载要 卸 是 否 下 一段施

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容。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路堤填筑前,人工开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2.5.2.9.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监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 (2)监测频度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2.5.2.9.5 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本标段共设路基面观测桩739个,路堤外地面上位移观测边桩1478个,基底沉降板374个,过渡段剖面沉降管110个。 ⑴沉降监测桩埋设:桩体选择直径2.0c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⑵沉降板埋设: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按照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1)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1)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 5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 (2) 6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2) 7内业数据处理 (2) 8观测频率 (2) 9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2)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国投新疆哈密景峡第五风电场A区300MW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西北约180km。场址位于东经94°12′~94°56′,北纬41°56′~42°14′之间,东西长约62km,南北宽约32km,场址区地貌为丘陵、戈壁,地势起伏。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84.95km2,风电场区域高程介于1033m~1228m之间,装机规模为300MW。场址区有简易公路与工程区相通,交通较便利。 2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确保风机基础在风机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观测方案。 3编制依据 ⑴《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⑵《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根据风电场区周围的地形、地质情况,为满足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观测,测定四个观测墩与三个基准点之间的沉降。基础沉降观测墩均布于风机基础平台上,观测墩用4HRBΦ22制作,顶部磨圆,镀铜,外露端头焊接在预埋件中间,观测墩与风机基础钢筋连为一体,。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墩(1,2,3,4)均匀分布于风机基础顶面圆环环上,距承台边缘约为0.05m。以监测风机基础沉降变化,沉降观测墩布置图如下: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 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 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南海区丹横路跨线桥工程,起点丹横路以东550M,终点在丹灶医院附近接珠二环桂丹立交,线路全长1.17KM,起止桩号为:K9+050—K10+220,按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主路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28M,辅路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16M,沿线主要共有大桥一座(丹横路跨线桥),桥长405.4M,桥跨布置为32+33+33+32+30+30+30.5+6×30M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中桥(西基桥)一座,采用3×13M预应力砼空心板。本标段沿线沟渠纵横,地质条件复杂,路基设计多为软基处理段,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路基填土采用换填等进行路堤填筑,必须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观测。 2. 沉降观测内容及观测目的及执行标准 2.1 观测内容: 2.1.1 路基(1)路基基底沉降观测(2)路基面的沉降观测 (3) 坡脚水平位移桩 2.1.2 桥梁(1)墩、台基础沉降观测(2)墩台身及桥面系的沉降观测。 2.2 观测目的 超载预压期间,为避免加载过程中加载速度过快而致使路堤破环,以及控制卸载时间,保证超载预压质量。沉降观测根据观测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超载预压时间。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稳定观测,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

和稳定。桥梁通过对结构体的沉降变形观测,预测工后沉降量,为桥梁今后的养护及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2.3 执行标准: 《佛山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管理手册》、《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总监办下发的《佛山市南海区道路建设管理处软基监测作业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3. 路基沉降观测测点埋设及断面布置 3.1 水准基点的布设 一个断面或一组相邻观测断面左右侧各设置1个水准基点,并妥善保管。根椐本管段现场实际情况水准点设置采用深埋粗钢筋或利用现有不再沉降物体进行布设。 3.2 路基沉降观测元件设置 主要有地基沉降观测的深层沉降板、路基面沉降观测的浅层观测桩和控制填土速率的水平位移桩。 3.2.1 沉降板:由沉降板、测杆、套管等组成,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作。沉降板采用600mm×600mm×9mm的钢板。测杆用38mm×3.5mm的裂缝钢管制成,两头制成螺纹接头,一端为外丝,另一端用内丝。测管与沉降板之间进行焊接,并用3条φ10mm的斜钢筋焊接牢固见沉降板构造图。 3.2.2 观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标号为C25,断面尺寸为15cm ×15cm×50cm,并在桩顶预埋钢筋测头。待路基填筑结束后埋设。 3.2.3 水平位移桩:采用1m长的φ16钢筋,中间锯十字丝,埋设在坡脚外2m处,并挖坑用C20混凝土保护使其稳定。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监测断面的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路基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沉降观测的频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目录 1 目的和意义………………………………………………………… 1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 观测内 容........................................................................3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则.....................................................................3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 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9 6 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 沉降观测..................................................................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11 8 提交成果 (11) 8.1 提交的成果报告............................................................11 8.2 成果报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 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12 9.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13 9.3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 项目经费预算………………………………………………………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4)《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扬州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部分采用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范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 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 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

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 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

制存梁台座沉降观测方案(20210131170434)

武当山制梁场制存梁台座 沉降观测方案 、施工准备 1、人员分工及职责 组长:王瑞通职责:负责沉降观测的全面工作。 组员:刘涛负责:沉降观测数据记录,整理。 纪忠杰职责:负责立尺、仪器保管、检修观测数据,整理、复核、评估等 2、仪器使用天津森德达DSG-23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钢板尺,使用的仪器应经过年检并具有检验合格证书。 二、制、存梁台位观测方案 (1)制梁台位 1、观测点的埋设 在制梁台座条形基础上设置3组沉降观测点,即基础的两端、1/2处、等部位各做1组观测点。如下图:

观测点采用钢钉做点,并用红色油漆将点圈住,以保证观测点的永久性。 2、观测周期 ⑴台座基础浇注完成后连续观测一月,每周观测一次; ⑵底模安装后连续观测一次; ⑶侧模安装后连续观测一次; ⑷ 钢筋入模后并在灌注混凝土前,观测一次;混凝土灌注完 后再观测一次;每个台位至少观测10片箱梁; ⑸ 拆模后初预张拉前观测一次,初预张拉后再观测一次,每 个台位至少观测10片箱梁,确定无沉降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观测方法 ⑴ 采用相对高程的观测方法:以右侧埋设的固定点作为控制 点进行观测,组长组织人员按周期按时进行观测。 ⑵ 观测数据整理:观测记录采用专用沉降观测记录簿,保证测量数据具有可追溯性。观测记录应绘制草图,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使用仪器及型号、测量的时间、观测人员、立尺人员。测量

完后将数据整理进行统计,并依据测量数据评估是否存在沉降。⑶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确认无误或异常报主管工程师审批。 对发现的测量数据有异常应立即进行复测,复测如还有异常应分析原因并及时上报总工。 (2 )存梁台位 1、观测点预埋 存梁台座沉降的观测主要是观测存梁台座的相对高程,未存 梁前在每个台座基础侧面上作一条同等水平线(如下图),使其每个台座匀保持在同一个高程上,下次观测时看每个台座基础上的 水平线是否是同一数值,并在允许控制范围之内(士2mm );若有不一致则判断台座有沉降,需进行复测并分析原因,并上报技 术、生产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理方案。 ① ③ 2、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好易通 沉 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好易通齐全二○一一七年八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0 2.工程概况 0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2) 3.1.观测目的 (2) 3.2.观测原则 (2) 3.3.观测点布置 (2) 4.观测方法 (2)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2)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2) 5.观测周期 (3) 5.1.施工阶段 (3) 5.2.使用阶段 (3)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3) 6.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3) 6.1.观测仪器 (3) 6.2.人员组成及职责 (3) 7.观测资料及整理 (3) 7.1.观测资料整理 (3) 7.2.观测成果 (3)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wwwww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位于00000,原机0000内。工程项目包 2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根据“3.2.”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178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房1区6个、2区16个,2#房14个,3#房、4#房、5#房、8#房各12个,6#房、7#房各16个,9#房、12#房各13个,10#房、11#房各6个,13#房9个,14#房7个,具体点位见个号房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4.观测方法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500位置(观测点大样见附图,各栋号一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植筋方法布设)。本次共布设178 个沉降观测点(详见各栋号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

中铁五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2 标项目二分部 沉降观测培训方案 新建沪昆铁路在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时,要求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必须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需要,而沉降观测及其分析评估作为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的唯一依据,是决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要做好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预测,就必须对线下工程进行精确、系统的沉降变形观测,并对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了保证新建沪昆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制定本培训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成立沪昆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室、各架子队沉降变形观测组两级组织机构。 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作为一级观测机构,由经理部总工师牵头,设一名观测室主任,全面负责观测资料管理工作。 各架子队沉降变形观测组设在所在架子队技术室,由各队技术主管牵头,设组长 1 名,每组至少配 4 人(至少 4 名专职测量技术人员)。每个架子队设一个组,主要人员应固定,直到本项目所有观测内容结束。各级机构中主要人员应具备基本的电脑(Excel等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统计分析能 二、职责划分 (一)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职责

1、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主要负责制订全标段的观测管理制度,完成观测方案设计,制订观测作业指导书,组织各架子队观测组编制观测计划,并对各队之间的接口进行协调;组织对管段内沉降观测人员进行培训。 2、观测室主任负责组织其他成员对观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二)各架子队观测组职责 1、各观测组具体负责编制其管段内的观测计划,完成所有测点的布置、埋设,并做好日常保护工作。 2、按照观测频率要求,完成所有观测项目的观测、数据采集、整理、初步分析,并将该数据上报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和局经理部沉降变形观测负责人。 3、各观测组必须下辖一定数量的工人组建成专业工班,专门负责测点埋设和观测设备的巡守保护,确保变形观测点按时、准确埋设,观测设备保护完好、不丢失。 4、每个路基工点,在埋设智能数码传感观测元器件前,要修建牢固的房屋,对智能数码传感器的有线传输设备(如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等)进行集中安置、保护。 三、测量仪器配置表及管理 一)主要仪器配置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