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精品文档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

挤压和冲洗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膜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端挤压,再用肥皂水

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消毒。75酒精或0.5

伏消毒伤口,必要时包扎

报告。报告科室领(主任或护士长

填写职业暴露报告表报告院感

初步风险评

定期随访预防用药报告院总值同时报表到感科。院总值班通知院感周末节假一

三消

四报正常上班时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图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洗粘膜。 2.轻轻挤压伤口旁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冲洗后,用75%乙醇或%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 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 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 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 登记与上报随访与咨询预防性用药评估与分级马上报告专人负责严格保密报告医院领导,填写报告卡,到疾控中心就诊咨询由本单位专人和/或当地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暴露的级别:一级、二级、三级暴露源类型: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机构对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按要求汇总上报医疗机构应在暴露发生后抽血留底,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HIV本底检测,并于第4周、

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做好相关人员的咨询和心理支持。在充分了解利弊的基础上,在暴露后尽快由被暴露者自愿选择按基本用药程序或强化用药程序使用预防性药物。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案(处理流程图)

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处理流程图) 一、医疗锐器伤的防护 (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 1.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2.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操作。 3.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第二次污染。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其他医疗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 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患者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马上清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用稀释的的含有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接触患者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患者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包括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三)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详见流程图处理方法

(完整word版)各种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 冲洗 消毒 填写职业暴露表并报告感染控制科 发生 HIV 暴露后的报告流程 医疗科 HIV 暴露后 报告 所在科室领导 市 CDC 填写锐器伤 登记报告表 医院感染控制科 风险评估 定期随访 预防用药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乙肝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bsAb(-) HbsAg(-) HbsAg(-) 10iu/ml 或 HbsAg(+) ①肌注 HBIG200u (24h 内 ) ②强化肌注乙肝疫苗一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消毒 用安尔碘或 75 %乙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 护士长 未接种乙肝 疫苗 接种后无抗体 产生 HbsAb (-) HbsAg 定量< 10/iu/ml HbsAb(+) 或 定 量 >

医务人员暴露于丙肝污染血后 醇等反复消毒、包扎 时间、地点、污染物、伤口部位与深浅、有 无出血等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定期追踪肝功能、丙肝抗体 即刻、1、3、6 个月 冲洗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预防用药 梅毒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HIV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

冲洗 挤压伤口刺激出血,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报告 风险评估 评估预防用药方案 一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二级暴露暴 露源轻度 暴露级别不明 暴露源级别不 明 不使用预 防性用药 一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使用基本 用药方案 二级暴露暴 露源重度 强化用 药方案 三级暴露 暴露源轻 度或重度检测HIV 抗体(即刻、4、8、12 周及6个月和12 月) 用安尔碘或75 %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科室主任、护 士长 报告时间、地点、污染物、名 称、伤口部位、病种 报告感染控 制科 一级二级三级 暴露暴露暴露 暴露源暴露源暴露源 轻度重度不明 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01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 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02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 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规范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规范 一、目的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各种处置和抢救,因此医护人员常暴露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职业性损伤潜在危险性大。为了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的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的锐器损伤,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制定本规范。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 2、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感染性物体时应做好职业防护,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 3、医务人员接触病原物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在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对高危人员给予疫苗等预防接种。 三、发生锐器损伤后的伤口处理流程 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四、登记报告流程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再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锐器损伤登记表,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后报院感管理科审批、备案,进行血源性疾病检查、预防用药指导和随访等。 五、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处置 (一)医务人员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处置 1、乙肝职业暴露后人员如HbSAb(-)HbSAg(-),未接种过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单位,同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注射,即6月内完成3次乙肝疫苗注射(0、1、6),如以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无抗体产生,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外,还需强化注射一次乙肝疫苗。 2、乙肝职业暴露人员HbSAb(+),定量<10iu/ml,除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外,还需强化注射一次乙肝疫苗。 3乙肝职业暴露人员HbSAb(+),定量>10iu/ml,则不需要预防注射。 4、医务人员乙肝病毒暴露后六个月追踪检查一次。 (二)医务人员丙肝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接触源病人为丙肝(HCV)抗体阳性,主要是对局部伤口进行处理,目前无特效预防措施,3个月后取血查Anti-HCV、肝功能进行追踪观察。 (三)、医务人员艾滋(HI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 1、及时局部处理 2、报告与记录 3、及时风险评估 4、预防性治疗 5、提供咨询与定期随访监测 6、资料整理上报与总结 锐器伤后处理流程图 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 预防用药 定期追踪

一、局部处理 清洗:及时挤压伤口周围刺激出血,在流动水下清洗伤口5分钟;皮肤粘膜的暴露以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受到血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 消毒:用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75%酒精、0.5% 碘酊)。 二、报告与记录 发生职业暴露 填写职业暴 露登记表

报告记录内容 1、暴露人个人资料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 三、HIV职业暴露后的风险评估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 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的步骤: 1、暴露程度分级:根据暴露类型、损伤程度、暴露量、暴露时间、部位等分三级; 2、暴露源分级: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

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3、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四、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暴露后如需预防性治疗愈早愈好

2、暴露于HCV ※ 目前尚无统一预防用药标准。 ※ 有专家建议:可酌情应用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3、暴露于梅毒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梅毒初筛试验(UCR )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 梅毒确诊试验(TPPA ) 医务人员

2017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 一、伤口处理流程: 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复合碘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常见的职业暴露性质和处理流程: (一) (二) 暴露于HIV 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 请职业暴露专家判定 报告感控科(6315) ① 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① 评估伤口暴露级别 ②判定是否预防用药(见附1) 必要时报告区CDC 暴露于HB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医务人员HBsAb 阴性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医务人员HBsAb 阳性

(三) (四) 三、职业暴露判定专家组成员: 组长:訾达赖 组员:崔 东 张晓梅 王清华 马 波 赫俊峰 团 结 李 斌 魏美琴 刘小平 尚喜兵 贺清枝 王勇芹 赵庶生 王 卉 附件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判定和用药原则 附件2:《标准预防原则》 附件3:《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附件1: ①立即注射长效西林120万U ②暴露后4h 和3m 内做梅毒抗体检查 不需注射乙肝疫苗等 ①在24h 内注射HBIG ②1周后注射HBV 疫苗 ③检查HBsAg (6m 、1年) 暴露于梅毒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立即注射干扰素300U/d ,共3d ②暴露后第4-6周和第4-6m 做抗-HCV 和GOT 检查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暴露于HCV 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 ①指导伤口的消毒处理 ②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登记表 ③请职业暴露判定专家进行以下处理 报告感控科(6315)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于传染病患者,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对已知HIV抗体阳性者实施注射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处理血液或其它潜在污染物质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喷、溅、洒落和飞扬或产生飞沫。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须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和针管。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在容器装至3/4时将其密封和处理,不得再打开,不得重复使用。 6、在收集、处理、操作、储藏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性物质污染的标本应放在防泄漏的容器中。 7、任何设备、环境或工作台面被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物污染后应立即清洁和消毒。工作结束后,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被污染的工作台面。当工作台面被血液、体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物明显污染后,或在上次清洁后工作台面又被污染,应立即消毒。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都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人抓伤、咬伤等,都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我国目前人口中乙型肝炎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都已有1.3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病人已出现猛增趋势。国内学者调查发现,临床医务人员HBV、HCV、HGV等肝炎总感染率为33.3%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2.3)。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医务人员明确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程序尤为重要。 (一)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害 1,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源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的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师。 2,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工作以及妇、产科、血液科的操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大大增加,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医疗、护理活动中一切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包括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

析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及废弃处理过程均可造 成职业性感染。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 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的危险性为3%-10%。护理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 明显高于HCV,HIV。 (二)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 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 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 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3)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 的仪器设备。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 发生职业暴露 皮肤暴露 血液、体液等污染于皮肤表面,应立即用皂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污染皮肤直至干净。 锐器伤粘膜暴露 如血液、体液等进入睑结膜、 鼻粘膜等,应立即用生理盐水 反复冲洗干净 发生皮肤针刺伤、切割伤等出血性损伤, 应当立即用健手在伤口旁端挤血。从近心 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 血液,禁止局部用力挤压;再用皂液和流 动水彻底冲洗;冲洗后立即消毒,可用2% 碘矴、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然后包 扎伤口。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上报公共卫生科 明确医患双方的抗原、抗体情况 Anti-HIV、HBs-Ag、Anti-HBs、Anti-HBc、Anti-HCV、TPHA 病人HIV(+) 报告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暴露级别决定是否实施预防用药 预防性用药:4h内实施,不超过24h,连续28天。 病人HBs-Ag(+)或Anti-HBc(+) HBe-Ag(+)、Anti-HBe(+) 医务人员 HBs-Ag(+) 或Anti-HBs (+) 无需采取措施 医务人员未注 射疫苗 HBs-Ag(-)且 Anti-HBs(-) 24小时内注射 HBIG并注射 HBV疫苗 医务人员已注 射疫苗 HBs-Ag(-)且 Anti-HBs(-) 24小时内注 射HBIG并补 HBV疫苗1 针 医务人员正注射 疫苗 HBs-Ag(-)且 Anti-HBs(-) 24小时内注 射HBIG并完 成HBV疫苗 全程注射 病人Anti-HCV(+) 暴露后3 月、6月追 踪 Anti-HCV、 肝功能 病人TPHA (+) 医务人员苄 星青霉素预 防注射240u 每周一次, 2-3次 暴露后3 个月追踪 TPHA 暴露后3月、6月追踪HBs-Ag、Anti-HBs、肝功能 凭发票,相关职能科室审批后根据医院规定报销 暴露后4周、8周、12周、6月追踪Anti-HIV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锐器损伤、 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科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不 安全行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掌 握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当的防护物 品,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口 罩、帽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 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止用手复套针 帽。使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 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然后从“院感一号”软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审核确认后上报院感科。 9、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生HBV暴露 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六项,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决定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第3月、第6月复查。(2)、HCV暴露:发生HCV暴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以后分别在暴露后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检测抗体和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3)、HIV暴露:1)发生HIV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2)感染管理科报告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暴露人员进行风险评估。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对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4)对暴露者提供知识咨询,并在暴露后1年内(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监测HIV抗体,详细记录监测结果。(4)、梅毒暴露:发生梅毒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THPA检测作为原始资料。对病人采集血标本进行RPR检测,如果病人RPR阳性,暴露者使用青霉素预防性用药。 10、临床科室应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 暴露的发生。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制度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管理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锐器损伤、HIV、HBV、 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科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 不安全行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掌握职业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当的防护物 品,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口 罩、帽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 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止用手复套 针帽。使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 等等职业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然后从“院感一号” 软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审核确认后上报院感科。 9、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生HBV暴 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六项,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决定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第3月、第6月复查。(2)、HCV暴露:发生HCV暴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以后分别在暴露后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检测抗体和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3)、HIV暴露:1)发生HIV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2)感染管理科报告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暴露人员进行风险评估。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对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4)对暴露者提供知识咨询,并在暴露后1年内(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监测HIV抗体,详细记录监测结果。(4)、梅毒暴露:发生梅毒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THPA 检测作为原始资料。对病人采集血标本进行RPR检测,如果病人RPR阳性,暴露者使用青霉素预防性用药。 10、临床科室应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护措施,减少职 业暴露的发生。

工作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制度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者或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及本院的具体情况,为预防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如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全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二、全院医务人员要遵照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所提出的“标准预防”原则,规范各种操作行为,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采取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要立即发生医院公共卫生科,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公共卫生科必须向分管的院领导汇报,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要指导暴露者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对暴露者的暴露级别进行正确的评估,根据暴露源及暴露者的血清学状况及时对暴露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及预防用药。对艾滋病病毒职

业暴露者,由公共卫生科召集医院职业暴露评估组成员对暴露者的暴露者的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的严重程度作出评估后决定是否预防性用药以及预防性用药的程序。 六、公共卫生科负责对于暴露者的随访及检测,在暴露后的1、 2、3、6个月分别检测暴露者的相关血清学指标,追踪随访至暴露后6个月作出暴露者是否将感染的结论。 七、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者本人及所在科室要认真分析、查找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加强防范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避免职业暴露的再次发生。 八、本院职工(包括临时工)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及相关血液检测的费用由公共卫生科审核后医院予以报销。

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图及说明教学内容

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图 及说明

湘雅医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管理流程

本院研究生职业暴露管理流程相关说明 1. 局部伤口紧急处理: ①发生皮肤及粘膜暴露,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冲洗; ②溅入口腔、眼睛暴露等部位,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③利器刺伤或割伤,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 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大量流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后用 0.5%碘伏、75%的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包扎。 2、保留暴露源、请旁证人证明、准备相关资料 ①职业暴露后请妥善保留暴露源(如注射针头、手术刀片等),不要将 暴露源丢弃、毁坏; ②暴露现场需有1-2名旁证人,如现场无证人,在第一时间内请科室医 生或护士长为其作证明人; ③查看暴露源的诊断及相关的检验结果,复印暴露源病案首页和相关的 检验结果各1份。 3、就诊须知: 请在24小时内携带与暴露源相关的检验结果去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新医疗区七楼)诊治并请医生(副教授级别以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由院感中心提供)的第五条评估栏目内容。《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完整后将原件交研究生部,复印件交院感中心留存。 4、相关血液检测、紧急预防处理 相关血液检测和紧急预防处理均按医院门诊流程进行,请保留门诊各项费用发生的发票以便作报销凭证。 5、交研究生部报告书写要求:

请详细说明职业暴露的时间、地点、经过,有1-2名旁证人签名,导师、暴露发生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及加盖科室公章。 6、报销费用所需材料 ①损伤报告,报告上附旁证人亲笔签名并加盖科室公章; ②暴露源原始病历或住院病历首页和相关的检验结果各1份; ③发票、清单原件; ④身份证及学生证正反两面复印件; ⑤本次申报费用的就医病历本复印件。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规定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规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1、医院领导应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配备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预防锐器损伤、HIV、 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 2、感染管理科加强员工职业安全宣传、教育、督查,发现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不安全行 为及时给予纠正。 3、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职业 暴露个人防护知识,在诊疗活动中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适当的防护物品,可能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5、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戴口罩、帽 子、手套、防目镜或防护面罩;当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防渗隔离服。 6、严格遵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 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7、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禁止用手复套针帽。使 用后的锐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内。 8、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损伤、HIV、HBV、HCV、梅毒等等职业 暴露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局部处理。然后从“院感一号”软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护士长审核确认后上报院感科。 9、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职业暴露类型进行处置:(1)、HBV暴露:发生HBV暴露后应 立即采集血标本检测乙肝六项,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决定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于第3月、第6月复查。(2)、HCV暴露:发生HCV暴露后应立即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以后分别在暴露后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检测抗体和肝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3)、HIV暴露:1)发生HIV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抗体检测作为原始资料。2)感染管理科报告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暴露人员进行风险评估。3)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对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4)对暴露者提供知识咨询,并在暴露后1年内(即分别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定期监测HIV抗体,详细记录监测结果。(4)、梅毒暴露:发生梅毒暴露后应采集血标本进行THPA检测作为原始资料。对病人采集血标本进行RPR检测,如果病人RPR阳性,暴露者使用青霉素预防性用药。 10、临床科室应对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 发生。

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血源性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医院职工职业健康和安全,根据《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传染病防治法》,制度本预案。 一、相关科室及部门职责 1、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核实和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血源性防护的现场宣传和教育,进行全院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技术指导和咨询,建议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具。 2、临床科室:对本科室职业暴露者做好报告、登记、心理疏导等管理,督促 其完成相应的追踪监测。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医务人员血液防护相关教育和培训。 3、检验科:及时完成对暴露者和源患者的血源性病原体相关检测并及时通知 结果,并进行后期的追踪检测。 4、护理部:针对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相关控制和管理,同时负责医 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个人防护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 5、后勤处: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围裙、工作服、面具或者面 罩、护目镜、口罩和其他防护装置与设备。 二、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一)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 1、局部处理 ⑴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⑵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 洗。 ⑶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 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2、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填写职业暴露表后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3、病人若无血源性传染病,则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仅密切观察。 4、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 行乙肝、丙肝、HIV检测。 (二)暴露者填写报告单,源患者和暴露者的血液检查报告应一起上交存档。(三)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对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预防治疗。 1、暴露级别 根据暴露源(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血液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的接触方式的不同,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⑴、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 间较短。 ⑵、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 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⑶、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且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登记报告制度与处理程序 为保障我院医务人员的健康,防止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及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危 害,特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事件(即意外事件或针刺事件)。意外事件需按应急程序处理。 二、医务人员:指在医疗机构中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不仅仅指医生和护士,还包括各类检查室如心电图室、内镜室、微生物室、临床病理科等的工作人员、临床药师、实习医师、保洁人员和污物处理人员等。 三、组织管理 1、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组织管理由院感办和护理部负责。 2、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的应急专家小组(同“医务人员HIV 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应急处理”)职责:对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对针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和指导实施;加强宣传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的知识培训。 四、具体执行部门 1、临床科室或相关科室:发生暴露时,当事医务人员立即按标准处置暴露部位并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后在2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及院感办,当事人员24 小时内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交护士长,护士长及时上交护理部。 2、护理部:负责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第二次调查、核实,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3、感染管理办公室:准备及开启应急药箱,负责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随访;负责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第三次调查、核实,对暴露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的技术指导。 4、检验科:接到意外事件发生报告后在24-48 小时内完成对暴露医务人员和接触源病人血清HIV、HCV 、HBV 、梅毒等项目的相关检测并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安排下进行血清学随访。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管理制度 制定部门:医务部审核部门:主管院长: 颁发日期:2014年10月14日生效日期:2014年10月14日批准人:Ⅰ目的:为保证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Ⅱ执行部门:预防保健科、急诊、医院感染管理科 Ⅲ检查部门: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 Ⅳ制度: 1.本制度涉及以下定义 1.1血源性病原体:对人体有致病能力、存在于血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物质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1.2职业性暴露:职工在工作中,其皮肤、眼睛、粘膜等与血液及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 1.3感染性物质: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滑膜液、心包积液、腹水、羊水、牙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含血的体液,如唾液或呕吐物以及难以区分种类的体液。 1.4感染源:通过血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对职工造成职业性暴露的个体。 1.5个体保护装置(PPE):特殊的服装或装置以保护员工避免接触潜在的感染物。主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眼罩、防护服和防化服等。 2.暴露记录

2.1当职工受到职业暴露时,应根据程序进行追踪、记录。 3.评估及治疗 3.1对职业性暴露引起感染的职工,职工门诊或急诊应根据有关程序为该职工提供初始的评估、治疗及监测。 3.2为职业性暴露的职工提供评估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评估和治疗要及时; 3.2.2提供免费服务;(由医院提供资金) 3.2.3保守秘密。(包括职工及感染源) 3.3职工门诊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回顾有关职业暴露的记录,总结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4.教育及培训 4.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处于职业暴露危险的所有职工提供教育及培训,内容包括: 4.1.1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的危险; 4.1.2暴露的含义; 4.1.3预防职业性暴露的方法(包括个人保护装置的使用及安全设备); 4.1.4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计划; 4.1.5发生职业性暴露的报告程序; 4.1.6暴露后的评估及治疗程序。 4.2培训时间: 4.2.1新职工岗前;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防护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防 护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年7月第22卷第7期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处置与防护 李瑞霞,崔培明 (滑县人民医院,河南滑县456400) ? 615?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性,寻找改进和加强预防血源性感染职业防护依据.方 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21名血液感染者导致25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其所在科室,发生地点,暴露方式,医护人员构成,污染体液材料,暴露后处置及跟踪等特点. 结果21名血液感染者均为住院病人,分布在我院13个病区和血液透析中心.其中:HBV18名占85.7%, HCV2名占9.5%,HIV1名占4.7%.且一名HIV感染者导致5名医护人员发生了职业暴露;25名医护人员 来源于医院不同科室,且有明显的差异,内科,儿科病区明显低于妇产科,外科病区和重点部门.结论各级 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防护,加强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和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理 能力,减少或避免发生医院内感染. 关键词: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置;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615—03 医务人员在职业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与血液性传 播疾病患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

组织等接触而具有发生血源性感染疾病的危险. WHO统计,全世界3500万医疗卫生工作者,每年约有300万人因手术,穿刺等操作暴露于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危险,他们中可能有7万人感染乙肝,1.5万人感染丙肝,500万人感染艾滋病.医务人员乙肝感染率 比普通人高3~6倍,本文对2005年9月至2008年8 月我院各科室上报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的25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增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防控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效预防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650张,设 16个护理单元,l0个手术间,年手术8000余台,设有ICU,血液透析室,产房,供应室,胃镜室,门诊手术室, 口腔科,人流室等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资料 来源于医院感染管理科,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 年9月至2008年8月三年内科室上报的2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 1.2方法 对25名医务人员血液感染暴露报告的基本资料 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其所在科室,发生地点,暴露方式,医护人员构成比例,污染体液材料,暴露后处置及 收稿日期:2009—4—8 跟踪和血液感染者或患者种类构成等特点,从而分析医护人员HBV,HCV,HIV的职业暴露处置和防护. 2结果 2.1血液感染者/患者病种构成表 表1血液感染者构成表(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