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范本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范本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范本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范本

FJD32010FJD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

河岸开敞式溢洪道

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8年8月

工程技术设计阶段河岸开敞式溢洪道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5)

4 设计原则与假定 (6)

5.水力设计 (7)

6.结构设计 (10)

7.地基及边坡处理 (13)

8.观测设计 (16)

9.专题研究 (19)

10.工程量计算 (20)

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20)

1引言

工程位于,是以为主,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 m,最大坝高 m,总库容亿 m3,电站总装机容量 MW,保证出力MW,年发电量 MW·h。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年月审查通过,选定坝址为,坝线为,枢纽布置为,坝型为,泄洪建筑物有、、,其尺寸分别为 m、m,相应进口高程 m、 m、 m。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技术设计任务书;

(4)可行性研究阶段中间报告及审批文件;

(5)专题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

(1)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

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

(2)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

海部分)(试行);

(3)GB 50201-94 防洪标准;

(4)SDJ 341-89 溢洪道设计规范;

(5)SDJ 20-78①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6)SL 47-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7)SDJ 10-78②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8)SL 62-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9)SDJ 57-85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

(10)SL 46-94 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

(11)(88)水规设字第8号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试行)。

①范本是按SDJ2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SL/T191-96(或DL/T5057-1996),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②范本是按SDJ 10-78编写的,如用新规范DL 5073-1997,则有关内容需作相应修改。

3 基本资料

3.1 溢洪道控制点座标和轴线方位角

可行性研究阶段,选定的溢洪道控制点座标为X = m,Y= m;溢洪道轴线方位角为。

3.2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根据可行性研究成果,本工程为等工程,溢洪道为级建筑物。

3.3 设计洪水标准及入库洪峰流量

设计洪水重现期 a ,入库洪峰流量Q= m3/s。

校核洪水重现期 a,入库洪峰流量Q= m3/s。

3.4 溢流堰型式、堰顶高程及宽度、反弧末端高程及纵坡

根据可行性研究成果,溢流堰为堰,堰顶高程为 m,堰顶宽度为 m,反弧末端高程 m,纵坡i= %。

3.5 下泄流量及相应上、下游水位

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调洪演算资料:

设计下泄流量Q= m3/s,相应库水位 m,相应下游水位 m;

校核下泄流量Q= m3/s,相应库水位 m,相应下游水位 m。

提示:泄洪建筑物的尺寸、堰顶高程,应通过枢纽布置和技术、经济比较,调整多次反复修改确定。

(1)坝址区地形图(1/1000~1/2000)。

(2)坝址区地质平、剖面图(1/1000~1/500)。

(3)溢洪道轴线地质纵、横剖面图(1/1000~1/500)。

(4)溢洪道工程地质报告。

(5)溢洪道基础岩石物理力学指标:

1)基岩容重 kN/m3;

2)允许抗压强度 MPa;

3)允许抗拉强度 MPa;

4)弱风化岩体:变形模量 MPa;弹性模量 MPa;泊桑比;

5)溢洪道基础岩体的单位吸水量 Lu;渗透系数 m/d;

6)基岩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7)软弱夹层和裂隙、断层的分布;

8)河床岩体抗冲流速 m/s。

表1 基岩物理力学指标

抗剪指标

计算面

抗剪强度抗剪断强度弹性模量泊桑比建基面强风化岩石f2= f1= ,c= Mpa E= Gpa μ=

弱风化岩石f2= f1= ,c= Mpa E= Gpa μ=

基岩节理面

强风化岩石f2= f1= ,c= Mpa E= Gpa μ= 弱风化岩石f2= f1= ,c= Mpa E= Gpa μ= 软弱结构面f2= f1= ,c= Mpa E= Gpa μ=

(6)本工程设计地震烈度为度。

3.7 有关闸门门槽及启闭机布置和荷载资料

3.8 水流泥沙

(1)年均输沙量万t,含沙量 kN/m3;

(2)推移质含量 %,悬移质含量 %;

(3)泥沙容重 kN/m3,干容重 kN/m3;

(4)泥沙颗粒级配曲线;

(5)矿物成分。

3.9 建筑材料

3.9.1混凝土

(1)强度C ;

(2)容重 kN/m3;

(3)线膨胀系数℃-1;

(4)允许抗压强度 MPa;

(5)允许抗拉强度 MPa;

(6)泊桑比;

(7)弹性模量 MPa;

(8)抗渗标号S ;

(9)抗冻标号D ;

(10)抗磨损强度 kg/(m2·h)①;

(11)抗空蚀强度 kg/(m2·h)①。

3.9.2 钢筋

(1)钢筋品种;

(2)弹性模量 MPa;

(3)抗拉强度 MPa。

3.10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工模型试验资料

(1)枢纽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2)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4 设计原则与假定

①单位可能有误,请使用者核实——编者

4.1 设计原则

(1)复核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成果。

(2)河岸开敞陡槽式溢洪道除执行本《大纲》外,还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3)溢洪道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渲泄洪水之永久建筑物,应充分考虑其频繁运行的特殊性和维护检修的可能性。

(4)设计前应注重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真收集和分析研究有关水文、泥沙、地形地貌、地质、施工条件等设计资料。

(5)大型或水力条件较复杂的中型溢洪道,应做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以论证其布置及水力设计的合理性。

4.2 设计假定

(1)溢洪道结构设计,一般情况按平面问题考虑, 并应以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及应力条件确定。如溢洪道深层基础有影响溢洪道稳定的软弱结构面,应复核其深层抗滑稳定性。

(2)溢洪道断面应由基本荷载组合控制, 由特殊荷载组合复核。

(3)溢洪道抗滑稳定按刚体极限平衡法抗剪断强度或抗剪强度公式计算,断面应力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

(4)根据溢洪道不同的部位和受力特点, 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反映溢洪道的工作性态。

5 水力设计

5.1 溢洪道泄量复核计算

开敞式幂曲线实用堰的泄流能力可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Q ——流量,m3/s ;

B ——溢流堰总宽度,m ; H 0——计入行进流速的堰顶水头,m ,对高堰H0=H ;对低堰H 0=H+α0·V 02

/2g ; V 0——行进流速,m/s ;

α0——动能修正系数,可近似地取为1;

H ——堰上水头,m ,计算断面可取在堰前(3~6)H 0处;

g ——重力加速度,m/s 2;

m ——流量系数,可根据试验提供或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附表1—3选用;

C ——上游面坡度影响修正系数,可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附表1—4选用;当上游

面为铅直时,C=1.0;

ε——收缩影响系数,根据闸墩墩头形状及位置、闸墩宽度,闸孔数目,堰上水头及

相对堰高等因素选定; 5.10

2H

g B m C Q m ????=σε

σm ——淹没系数,视泄流的淹没程度参照有关水力计算手册等选用,不淹没时σm =1。 5.2 泄槽段水面线复核计算

5.2.1 泄槽段起始断面水深计算

计算泄槽水面线时,应从渐变流起始断面算起。当泄槽与上游实用堰采用反圆弧曲线连接时,则从反弧末端收缩断面算起;当泄槽与宽顶堰连接时,可近似从连接点以下3h k (h k 为临界水深)处算起。

起始断面水深h 1可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q ——计算断面单宽流量,m 3/(s ·m);

H 0——计算断面渠底以上的总水头,m ;

θ——泄槽底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φ——考虑从进口到计算起始断面间沿程和局部阻力损失的流速系数。

5.2.2 泄槽段沿程水面线的计算

(1)泄槽段沿程水深计算

泄槽段沿程水面线可按公式(3)进行计算: ΔS =(E sd -E su )/(i-J) (3)

式中:ΔS ——计算流段长度,m ;

E sd ——ΔS 流段的下游断面的断面比能,m ;

E su ——ΔS 流段的上游断面的断面比能,m ;

J ——流段的平均水力坡度;

i ——泄槽段纵坡。

(2)泄槽段沿程波动及掺气水深计算

波动及掺气水深可按公式(4)进行计算:

h b =(1+ζ·V/100)h (4)

式中:h ——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m ;

h b ——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m ;

V ——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计算断面上的平均流速,m/s ; ζ——修正系数,一般为1.0~1.4,视流速和断面收缩情况而定,当流速大于20m/s

时,宜采用较大值。

(3)沿程水面线计算成果表,见表2

提示:对于不同的堰型,可参照《溢洪道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泄流能力公式进行计算。

)

)cos (2/(101θ?h H g q h -=提示:当槽身边墙收缩或槽身在平面上转弯时,应相应计算边墙收缩产生的冲击波或弯道横向

水面高差。

表2 水面线计算成果表 计算项目

计算断面

计算断面平均流速V ,m/s

计算断面不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h ,m 计算断面计入波动及掺气的水深h b ,m

5.2.3 消能防冲的计算

(1)消能防冲标准(P = %):相应溢洪道泄量Q = m 3

/s ,下游水位为 m 。

(2)消能型式一般采用挑流消能,并选择合适的挑流鼻坎的型式,以减少冲刷深度。

(3)当消能型式适合采用底流消能时,消力池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

式中:Fr ——水流沸汝德数;

V ′——跃前平均流速,m/s ;

h ′——跃前水深,m ;

g ——重力加速度,m/s 2。

当Fr ≥4.5,护坦上不设辅助消能工时,消力池长度L 为: L=6(h ″-h ′) (6)

式中:h ″──跃后共扼水深,m 。

当Fr>4.5,消力池首断面V ′<16m/s ~18m/s ,护坦上可设梳流坎、消力墩及尾坎时:

L=(2.3~2.8)h ″ (7)

当Fr>4.5,消力池首断面V ′>16m/s ~18m/s ,护坦上可设梳流坎及尾坎,不设消力墩时:

L=(3.2~4.3)h ″ (8)

5.3 水流空化数计算

水流空化数可按公式(9)进行计算:

(9)

式中:σ——水流空化数; 提示:边墙收缩或平面转弯时要考虑其影响。 提示:可采用有关公式近似计算水舌挑距和冲坑最大深度;或采用模型试验所提供的水舌挑距

和冲坑深度。 h g V F r '

'=/提示:当消能设施出口区地质条件较差时,为防止危害性冲淘,可根据消能型式设置防掏齿

墙、翼墙、二道坝、海漫或防冲槽等设施。

g V h h h v a 2/200-+=

σ

h0——计算断面处的时均动水压力水柱高,m;

h a——计算断面处的大气压力水柱高,m;对不同高程按(10.33-Z/900)估算,Z为海平

面以上高度;

h v——水的汽化压力水柱高,m;可参照SDJ 341-89附录二附表2-1数值采用;

V20/2g——计算断面的平均流速水头,m。

提示:(1)设计时,应使“水流空化数”σ大于“初生空化数”σi;易于检修的泄槽段可采用σ≥0.85σi设计。

(2)各种体型和不平整度的“初生空化数”σi,可通过减压箱或高速循环水洞试验进行

测定。

5.4 绘制库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

提示: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不同的堰型选择相应的泄流能力公式计算,分闸门全开和局部开启两种工况,并将成果绘制为“库水位与下泄流量关系曲线”。

6 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1)溢洪道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布置、水力设计、地基及运用条件,结合防渗、排水、止水及锚固等工程措施,保证工程安全,选用经济合理的结构型式及尺寸。

(2)进水渠底板、泄槽底板、挑流鼻坎、护坦及贴坡式边墙等,必要时可按弹性地基上的板或梁进行内力计算,根据SDJ 20-78并参照类似工程经验配筋。

(3)溢洪道建筑物设置锚筋时,锚筋孔一般按梅花型布置,孔距、孔深及抗拔力应经计算并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确定,必要时应进行锚筋抗拔试验。

(4)溢洪道的混凝土结构计算不考虑温度应力,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构特点、地基约束等因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和施工措施。

6.2 荷载及荷载组合

提示:根据溢洪道的不同部位,取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选择计算中最不利的荷载组合。6.2.1基本荷载

(1)结构自重;

(2)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水压力;

(3)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4)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5)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6)设计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力;

(7)泥沙压力;

(8)冰压力;

(9)土压力。

6.2.2 特殊荷载

(1)校核洪水位时的水压力;

(2)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

(3)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

(4)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

(5)校核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力;

(6)土压力;

(7)地震荷载。

6.2.3 基本荷载组合

(1)设计洪水位情况:结构自重+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水压力+正常蓄水位或

设计洪水位时的扬压力+泥沙压力+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

的浪压力+设计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设计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

力+土压力

(2)冰冻情况:结构自重+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水压力+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

水位时的扬压力+泥沙压力+冰压力( 水压力和扬压力按相应冬季库水

位计算)+土压力

6.2.4 特殊荷载组合

(1)校核洪水位情况:结构自重+校核洪水位时的水压力+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泥

沙压力+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校核洪水位时的动水压力+校

核洪水位时的水流离心力+土压力

(2)地震情况:结构自重+正常蓄水位时的水压力+正常蓄水位时的扬压力+泥沙压力

+正常蓄水位时的浪压力+土压力+地震荷载

6.3 抗滑稳定验算

(1)对大、中型工程中的堰(闸)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抗剪断强度公式(10)计算

K 1=(f 1·∑W+c ·A)/∑P (10)

式中:K 1——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1——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

c ——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

∑W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

∑P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

A ——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截面积。

(2)对中型工程中的中低堰(闸)和小型工程的堰(闸),其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抗剪强度公式(11)计算

K 2=f 2·∑W/∑P (11)

式中:K 2——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 2——结构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

∑W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

∑P ——作用于结构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

(3)当地基内存在不利的软弱结构面时,其抗滑稳定需作专门研究。

(4)对于分离式底板,应校核其抗浮稳定性,必要时应采取加强排水和锚固等措施,以保证其稳定。

6.4 结构计算

6.5 配筋计算

(1)各段根据不同的应力(或内力)计算方法相应计算出钢筋量,成果汇于表3; 结构部位

结构尺寸

钢筋配置 (2)必须时,按闸墩预应力锚索设计。

6.6 高速水流区的抗磨损、防空蚀设计

6.7 消力池护坦设计

(1)护坦的抗浮稳定按公式(12)计算:

K f =(P 1+P 2+P 3)/(Q 1+Q 2) (12)

式中:K f ——安全系数为1.0~1.2,应根据工程等级、枢纽布置、地基特性、计算情况等选用(校核情况下K f 值取下限);

P 1——护坦自重,按混凝土密度计算;

P2——护坦顶面上的时均压力;

P3——当采用锚固措施时,地基的有效重量可参照SDJ 341-89附录三公式计算;

提示:溢洪道的应力分析,应根据其规模、型式和地基条件,可采用材料力学法、弹性

地基梁法或有限元法计算。闸墩应力分析一般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弧形闸门和大型

平板闸门的闸墩应力分析,宜采用有限元法。对于大型和受力条件复杂的中型工程

的闸室,应尽量进行结构模型试验,验证各部位的应力状态。高、薄闸墩应复核其

结构稳定和振动效应,并进行施工期过水条件下的结构分析。启闭排架可按结构力

学方法计算分析。计算时,将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出口段、消力池或护坦等

分别按不同工况确定计算简图。

提示:可根据水流空化数并结合模型试验成果考虑是否设置掺气设施及过水面的特殊衬护,提

出过流表面平整度的要求。

Q1——护坦顶面上的脉动压力,可参照SDJ 341-89)附录一公式计算;

Q2——护坦底面的扬压力。

(2)选定护坦厚度时,还应参照已建类似工程的经验。

(3)对设有消力齿、消力墩或尾槛的护坦,尚应进行抗倾及抗滑稳定复核。采用抽排降压的护坦,应复核地基的渗透稳定。

(4)护坦稳定的计算情况:

1)设计情况:泄洪消能防冲的设计流量或小于该流量的控制流量。

2)校核情况:当需要进行校核时,采用泄洪消能防冲的校核流量。

3)检修情况:消力池排水检修。

4)尚应根据具体条件分析闸门突然启闭的不利情况,复核护坦的稳定。

5)必要时,应考虑排水设施局部或全部失效,作为校核情况复核护坦的稳定。

6.8 细部设计

提示:包括门槽二期砼、启闭排架、交通桥、工作桥、通气孔、检修平台、楼梯、爬梯、预埋件、栏杆、照明、电气设备与电缆的基础、埋管以及闸门和启闭机运输、安装时对结构

的特殊要求等。

7 地基及边坡处理

7.1 地基开挖

提示:(1)溢洪道地基的开挖深度,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处理措施等综合研究确定。

(2)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宜开挖至弱风化岩层。全部或局部不衬砌的泄槽,应开挖至坚硬、

完整的新鲜或微风化岩层。

(3)对易风化、易泥化的基岩,应提出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

(4)建筑物的基坑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要求确定,开挖面应尽量连续平

顺;当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高差过大时,宜开挖成台阶状。

7.2 固结灌浆

提示:(1)溢洪道地基固结灌浆的范围和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裂隙分布情况和受力条件确定。

一般在堰(闸)及消能建筑物的地基范围内进行。孔深一般为3 m~5 m。基岩条件较

好时,可不进行固结灌浆。

(2)固结灌浆孔一般呈梅花型布置,钻孔方向应尽量穿过较多裂隙。

(3)灌浆孔的孔、排距及灌浆压力宜进行灌浆试验确定。孔、排距一般为1.5 m~4 m。

当无混凝土盖重时灌浆压力一般为0.1 MPa~0.3 MPa;当有混凝土盖重时为0.3 MPa~

0.5MPa。在不掀动岩体或盖重的条件下灌浆压力宜取大值;地质条件较差,灌浆压力

可适当降低。

7.3 地基的防渗和排水

7.3.1防渗和排水设施及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减少堰(闸)基的渗漏和绕渗;

(2)防止在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裂隙软弱充填物及抗水性能差的岩层中产生管涌;

(3)降低建筑物基底面的扬压力;

(4)具有可靠的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

(5)防渗帷幕不得设置在建筑物基底面的拉力区;

(6)在严寒地区,排水设施宜考虑冻害的影响。

7.3.2 地基的防渗

提示:(1)一般采用水泥灌浆帷幕;必要时可采用化学材料灌浆;也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混凝土齿墙、防渗墙、水平防渗板或其组合措施等。对于大、中型工程必要时应进行帷幕灌

浆试验。

(2)当地基下存在着明显的相对隔水层时,防渗帷幕的深度应深入到该岩层内 3 m~5 m。

当地基的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帷幕深度应满足本范本第 7.3.1条的

要求,并应参照渗流计算和已建工程经验确定。遇透水性强的软弱带,应适当增加帷

幕的深度和厚度。

(3)防渗帷幕伸入岸坡的范围、深度及走向,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防渗

帷幕伸入岸坡的范围,一般延伸至正常蓄水位与相对隔水层范围线 (或与蓄水前地下

水位线) 相交处。

(4)靠近坝肩的溢洪道,其帷幕设计应与大坝防渗要求统一,并应与大坝帷幕衔接形成整

体防渗系统。远离坝肩的溢洪道,其防渗帷幕深度,伸入岸坡的范围可适当降低要求。

(5)帷幕灌浆孔一般设一排。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或有必要加强防渗帷幕时,可适当增

加排数。帷幕灌浆的孔距一般为1.5 m~3 m,排距宜略小于孔距。

(6)钻孔方向可为铅直或有一定的倾斜度,使钻孔尽量穿过岩体的层面和主要节理裂隙,

但不宜倾向下游。

(7)帷幕灌浆需在一定厚度混凝土盖重的条件下进行。在帷幕表层段灌浆压力一般不宜小

于0.2 MPa~ 0.5 MPa,在孔底段不宜小于0.5 MPa~1.5 MPa。但以不破坏岩体为原

则。

7.3.3地基的排水

提示:(1)溢洪道地基排水设施,应能有效排泄通过建筑物地基、岸坡及衬砌接缝的渗流,充分降低渗透压力,并应满足第7.3.1.条的要求。

(2)排水设施布设原则:

1)一般以集水廊道或集水沟(管)为主导,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各部位地基的渗水可

分段分级引导至集水廊道或集水沟(管);排水系统出口应能顺利地将渗水排出;应

考虑防止排水失效的措施,设置必要的检测设施;当必须降低地基内承压水的作用

时,应选择适宜位置设置减压排水孔或减压井。

2)堰(闸)基底一般设一排主排水孔,应布设在防渗帷幕下游的廊道和集水沟(管)内,

与帷幕灌浆孔的间距在基底面不宜小于 2.0 m。必要时增设辅助排水孔和排水沟

(管),增加排渗能力。

3)主排水孔的孔距一般为2 m~3 m,孔深一般为帷幕深度的0.6~0.8倍,且不应小

于固结灌浆孔的深度。辅助排水孔孔距一般为3 m~5 m,孔深一般为4 m~8 m。

(3)泄槽底板下的排水设施,应根据具体条件布设:

1)一般设纵、横向排水沟(管),构成互相贯通的沟(管)网系统;软弱岩基、底板下扬

压力过大或不便于设锚筋的地段,可设连续的排水垫层,或垫层与排水沟(管)相结

合;

2)纵、横排水沟(管)的间距一般与底板纵横缝相对应,但不宜骑缝布设;

3)为保证排水效果,宜在侧墙基础或底板下设置一条或多条纵向排水廊道。

(4)挑流鼻坎坎基有自流排渗条件时,其排水设施一般与泄槽底板下的排水系统相应布

设,并与其纵横排水沟(管)或廊道连通,经鼻坎基底或坎底通向下游。

(5)消力池护坦下的排水设施参照泄槽底板下的排水设施布设,必要时在排水沟(管)内设

伸入基岩一定深度的排水孔。当下游水位较高且消力池护坦需要采用抽排降压措施

时,应符合以下规定:护坦的排水廊道与排水沟(管)等应构成可靠的排水系统;在适

当位置设置低于排水系统的集水井和可靠自动抽水设备;当下游水位较高且历时较

长,必要时宜设置阻截尾水回渗的设施,加深截水墙、灌浆帷幕或其联合设施。

(6)对于地质条件复杂 (岩性极不均匀、可能发生水力管涌或化学性侵蚀、溶解作用等),

或不具备监测维修条件等情况,不应采用抽排降压措施。

(7)溢洪道的边墙(重力式或贴坡式),宜设置与底板排水沟(管)相通的墙后排水系统。对

有防渗要求的边墙,或消力池和鼻坎段的边墙,在水面以下部位不应设明排水孔。对

无防渗要求的边墙和护坡,应设置明排水孔。

(8)排水孔和排水沟(管),均应采取防止其淤塞的措施,有泥化夹层出露的部位、软弱岩

基的排水垫层或墙后回填土中埋设的排水管,均应设反滤保护、并应注意渗漏水的化

7.3.4溢洪道岸坡应设置排水设施,以排除地表水和岸坡渗水

提示:对于地表水,可沿岸坡走向和顺坡设置明排水沟排除,并应注意对岸坡稳定的影响;对于岸坡的渗水,一般可设置排水隧洞(廊道)、排水沟(管)或钻设排水孔等排除。当需要

降低溢洪道所在山体的地下水位时,可在适当部位设置排水隧洞,并在排水隧洞内布设

排水孔。

7.4 断层、软弱夹层及岩溶处理

7.4.1断层、软弱夹层的处理

提示:(1)溢洪道地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应根据其出露部位、规模、性状,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稳定、变形的要求和渗漏的影响,结合施工条件并参照类似工程

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陡倾角软弱带的处理,一般可采用灌浆,混凝土塞、板、梁、拱跨越结构,加铺钢筋、

加厚底板、扩大基础、锚杆或预应力锚索锚固,改变上部结构型式等措施。

(3)缓倾角软弱带的处理,一般可采用开挖后回填混凝土、灌浆、防滑(防渗)齿墙、抗滑

桩、抗滑塞(键)或预应力锚索锚固等措施。

(4)当混凝土回填较深、范围较大时,应制定相应的混凝土温控和接触灌浆等措施。

提示:(1)溢洪道地基范围内的溶洞、溶槽、溶蚀裂隙等,应根据岩溶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充填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对建筑物的影响等,可采用挖除、灌浆或灌注混凝土等处理

措施。

(2)在进行溶洞处理时,对岩溶水应采取妥善的疏导措施。

7.5 边坡开挖及处理

7.5.1边坡开挖

提示:(1)溢洪道开挖的稳定坡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工程类比和稳定分析确定。必要时边坡宜分级设置马道。

(2)对易失水干裂和卸荷松驰的开挖边坡,应采取防护措施。

(3)当溢洪道地段山坡陡峻、地质条件比较好时,通过专门论证可采用陡直开挖边坡,每

级高度10 m~15 m,马道宽2 m~5 m。

7.5.2边坡处理

提示:(1)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边坡高度与坡度、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施工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确定综合处理措施。

(2)当边坡需要进行表面防护时,可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部位采用植被、砌石或砌混凝土

块(干砌或浆砌)、喷浆或喷混凝土等措施。

(3)对需要加固处理和防止滑动的边坡,可根据地质条件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削坡、喷锚、

灌浆、抗滑挡墙、抗滑桩、塞(键)、锚洞、锚杆(钢筋桩)或预应力锚索锚固等措施。

(4)边坡排水设施,参照本范本第7.3.4条设置。高边坡排水设施应分层设置,并应有

可靠的排水通道。

(5)对高陡边坡及地质条件复杂的边坡,应加强施工期及运行期的监测,以保证工程安全。

8 观测设计

8.1 一般原则

8.2 一般性观测

8.3 专门性观测

8.4 水力观测设计

8.4.1 水位及水面线观测

提示:(1)溢洪道建筑物应根据其级别、水头、泄量、结构型式及地质条件,设置必要的观测设

备。

(2)观测设施应符合有效、可靠、牢固等原则,并注意其经济合理性。

(3)应能反映溢洪道的主要工作状况,做到少而精;应结合水力条件、工程地质特征及设计条件等选定;观测部位,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地质或结构复杂部位、复杂的高速水流

区和其它有代表性的部位。

(4)水力观测部位应尽量与模型试验相对应;观测方便、直观、精度符合要求。

(5)各项观测能相互校核,尽量做到一种设施,多种用途;排除或避免影响精度的因素,并尽量减少施工安装的困难,对观测设备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6)观测设计应重视的事项为:有良好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在特大洪水、严重冰冻条件下,应能进行观测;有良好的照明、防潮等作业条件;统筹规划观测站的布设,并考虑施

工期的观测条件;观测部位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7)观测设计,宜根据设计计算、模型试验并参照类似工程观测成果,提供观测值的预计变动范围。必要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某些项目提出观测技术要求。

(8)观测设计中应要求施工单位将观测设施的安设记录及竣工图、施工期的观测记录和整理分析资料,编成正式文件移交给管理单位。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期各项观测设施的

完好和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提示:(1)专门性观测,指侧重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这两项内容。

大、中型工程的专门性观测可根据设计、科研及监测工程安全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下列内容确定:水力观测;堰(闸)应力、应变观测;其它观测项目。 (3)专门性观测应力求少而精。 提示:(1)一般性观测指:侧重于监测溢洪道的运行安全,掌握溢洪道在施工期的工作状况,这两项内容。 (2)一般性观测,可按工程等级和水头,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以下的内容研究确定:上、下游水位及堰(闸)前、消力池出口水位;流量;闸墩应力、应变;扬压力;绕堰(闸)渗

流、岸坡地下水;水平位移;沉陷;纵、横缝及裂缝。一般外表观测 (如裂缝、坍陷、隆起、泉眼、翻砂、冒水、空蚀、冲刷磨损等) ;高、陡边坡及岸坡稳定观测;泄洪

冲淤观测。

(3)一般性观测设备的安设、测读、资料整理、报告格式等参照《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及有关规定进行。

提示:(1)专门性观测,指侧重于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这两项内容。

(2)大、中型工程的专门性观测可根据设计、科研及监测工程安全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下列内容确定:水力观测;堰(闸)应力、应变观测;其它观测项目。

(3)专门性观测应力求少而精。

提示:(1)溢洪道上、下游水位观测可与水文基本水位测量和电站监视水位观测相结合。一般采用水位标尺、自记水位计或遥测自记水位进行观测。水位测点位置的选择应该注意下

列事项:水流平顺、受风浪影响小,上游水位测点应避免行近流速的影响,一般设在

溢流堰前3~6倍堰上水头处;下游水位测点应设在较顺直河段、无较大影响水流障

碍物、无回水影响、冲淤变化小以及流速较小的河段。

(2)溢洪道水面线观测,一般只测取沿边墙水面线,可在边墩、导墙上绘制水尺进行观测。

观测方法可以用目测、拍照及电视录象等。

8.4.2动水压力观测

提示:(1)动水压力(包括时均压力和脉动压力)观测布置考虑下列原则:

1)能反映溢流堰、泄槽和消能设施的压力分布特性;

2)能满足监视工程安全运行及某些专题研究的要求;

3)观测成果便于与设计计算、模型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4)一般沿闸孔中心线、闸墩后中心线选择若干断面均匀布置;

5)对于溢流边壁突变或易产生负压的部位 (如堰顶曲线段、渥奇段、反弧段、闸门槽下

游边壁、异型鼻坎;窄缝式消能工的边墙;分流墩;消力池的边墙及辅助消能工等)

应增设压力测点。

(2)时均压力观测,可在选定观测断面埋设测压管并引向观测室(或廊道),用电测水位计、

测深钟或遥测水位计等进行观测。测压管一般采用孔径为25 mm~50 mm的白铁管,

在安装和埋设时应保证不变形和不损坏。测压管口应与水面齐平,并设管帽以防堵

塞。穿过混凝土伸缩缝时,应有跨缝装置。

(3)脉动压力可采用脉动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在观测点的混凝土内预埋通用底座及四芯

电缆,电缆引至观测室。并应注意以下事项:电缆埋设应在建筑物施工期进行;电

缆宜置于埋设在混凝土中的导管内;通用底座的型式与尺寸选择应考虑一座多用的

原则;底座表面应与溢流面齐平;电缆接头应用硫化处理,以防损坏或受潮;电缆

长度一般宜小于100 m。

8.4.3 流速观测

提示:流速观测,一般包括表面平均流速、近壁层时均流速和近壁层脉动流速的观测。水流表面平均流速宜采用浮标进行测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分别采用浮标目测、浮标

照像、浮标高速摄影等方法。近壁层的时均流速可采用动压管底流速仪进行测量。近壁

层的脉动流速采用电测法进行测量。用压力传感器和用动态应变仪测脉动流速,同时还

可用静态法或动态应变仪测时均流速。近壁层的脉动和时均流速观测一般布设在高流速

区(如泄槽段、鼻坎处)。泄槽段可视长短均匀布设2~3个观测断面,反弧鼻坎段一般布

设1~2个观测断面。近壁层流速需安装在溢洪道底预埋的专用底座上。由于流速仪突出

过流表面,故测点布置既要满足设计和科研需要,又应相隔一定距离避免前后断面上的

仪器对流态的干扰。安装底流速仪时,要特别注意仪器与水流流向平行,底座面与过流

边界齐平。

8.4.4掺气观测

提示:设有掺气减蚀设施的溢洪道,为了监视其防空蚀效果,应进行掺气观测。

(1)掺气观测一般包括:通气孔的进气量;挑坎水舌下缘空腔内负压;水舌冲击点的压力;

掺气空腔长度;水流底层沿程掺气浓度;掺气设施保护长度。

(2)通气孔内进气量,一般采用毕托管法和风速仪法进行测量。风速仪有热球式、热线式

和旋桨式等。观测断面宜选择在通气管道形状比较规则的均直段,一般距进口的距离

宜大于6倍管径。毕托管式风速仪应牢固地安放在观测断面上。毕托管的数目根据

具体情况确定。

(3)空腔内负压和水舌冲击点压力,可用测压管或脉动压力传感器测量。

(4)掺气浓度观测布置应考虑以下原则:能反映掺气浓度沿程分布特性;能测到最大、最

小掺气浓度值;便于与计算、试验成果对比分析;观测断面一般宜布置在掺气设施后

的空腔末端及其下游,其数量应根据水流条件(如水头、单宽流量)、掺气设施的型式

和尺寸以及溢流面体型和长度确定,水流近壁层的掺气浓度一般采用电阻式掺气浓度

仪进行测量。在观测断面预埋通用底座,引至观测室的电缆长度一般宜小于100 m,

否则应进行导线长度修正。

8.4.5振动观测

提示:(1)对于异型消能工及消力池中的高边墙等结构复杂或荷载复杂的水工建筑物,宜进行振动观测。

(2)振动观测包括:在正常或非常工况下,进行结构物的自振特性测量;在正常或非常工

况下,进行结构物的实际振动测量,确定结构物的振动量、振动位置、传递途径。

(3)结构自振特性的观测可采用稳态正弦测试技术、瞬态和随机测试技术。在结构物上布

设测点数宜多于待识别的振型阶数N,N系根据结构实际振动时有显著影响的振型数

而定。

(4)结构物振动测量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器。传感器有电动式、压电式、

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等,宜根据被测振动的频率范围以及振动量大小选用传感器。

传感器一般布设在振动量级最大的部位,其它部位也可适当布置,以全面反映建筑物

振动特性。

提示:(1)溢洪道下游冲刷坑的位置、深度及范围,应在每年汛后进行测量。如遇有较大洪水或发现在泄洪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在泄洪过后立即进行测量。

(2)冲刷观测可在消能设施的下游设置固定断面,用测深法(测深杆、测深锤或回声测

深仪)进行测量,断面间距一般控制在8 m~10 m,断面的数量视冲坑范围而定。8.4.7其它观测

提示:(1)溢洪道泄洪时宜对进口、溢流堰、泄槽、鼻坎、消力池和下游等部位的水流流态、冲击波、水翅、掺气以及掺气发生点、水雾、噪声等进行观测和描述。

(2)泄洪后应及时对溢流堰 (特别是门槽) 、渥奇段、陡槽、反弧段以及消能工等部

位进行空蚀、磨损、冲蚀等方面的检查和测量。

提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需要,拟定专题研究项目。

10 工程量计算

提示:工程量计算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试行) 进行计算。

11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1.1 设计文件

(1)溢洪道技术设计报告

(2)溢洪道水力计算书

(3)溢洪道结构稳定分析计算书

(4)溢洪道结构设计计算书

(5)专题研究报告(含试验)

(6)溢洪道施工技术要求

(7)溢洪道运用管理要求(必要时)

11.2 图纸

(1)溢洪道枢纽布置图(平、剖面)

(2)溢洪道结构布置图

(3)观测设备布置图和设备清单

(4)防渗与排水布置图

(5)主要施工图(含开挖、基础处理、锚筋与锚索、钢筋混凝土、灌浆、排水、观测……等)。

11.3 工程量汇总表

径流分析计算大纲范本

FCD 11011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径流分析计算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6年3月 1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 径流分析计算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2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4) 4. 径流分析计算内容和要求 (6) 5.径流特性分析 (6) 6.径流还原计算 (7) 7.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10) 8.径流系列计算 (11) 9.径流频率分析计算 (14) 10.径流年内分配 (18) 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9) 3

1. 引言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径流计算的文件 (1) 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报告、专题报告以及审查意见; (2) 初步设计任务书和项目任务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 (1) SDJ 214-83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试行); (2) 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3) DL 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4) 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3. 基本资料 3.1 基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1.1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资料 流域面积、地理位置(含经纬度)、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干流及主要支流分布、干流长度、坡度等。 3.1.2 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资料 与工程径流计算有关的已建大中型水库、引水蓄水工程、分洪滞洪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4

堤防工程设计思路及水工制图步骤

堤防工程设计思路 (一)水文规划及水工专业 1、了解工程位置及工程河段基本情况,计算各段各频率设计洪水及分期洪水(山区河道可能还需考虑泥石流的影响)。 2、复核地形图与现场地形是否一致,疏理工程河段及上、下游涉河建筑物分布,确定各段水面线计算的起算断面及河道糙率。条件允许的话,可根据调查历史洪水及水位情况反推河道糙率)。 3、计算各起算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计算各频率天然河道水面线,并与现状调查实际洪水情况进行对比复核。 5、根据水工专业初步拟定的堤线及堤防形式(初步拟定的建后断面)计算建后河道水面线。对于建前、建后水力要素变化较大的断面分析其原因及合理性。 6、根据水工专业确定的堤线及堤防形式(最终的建后断面)复核建后河道水面线。 7、根据水工布置计算排涝洪水、坡面洪水等。 8、完成水文章节及第四章“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及“行洪影响综合评价及结论”报告编制。 (二)水工专业 1、复核地形图与现场地形是否一致,注明及统计工程河段及上、下游涉河建筑物(包括桥、堰、闸等);地质根据外业进度尽快提供

地质参数(包括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及中值料斗径)和料场分布情况。 2、复核测量提供的横断面与地形图及现场地形是否一致。 3、水文核算工程河段各频率洪水及起算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收到测量成果即可开展);根据水工复核过的地形图及横断面图计算工程河段洪水水面线(含设计洪水水面线,并根据设计需要增加常年洪水位水面线、常水位水面线)。 4、根据常年洪水(一般取2年一遇洪水)及河段纵坡分段计算稳定河宽,结合规划及业主要求初步确定左、右岸堤防轴线;完成总平面布置图(初稿),图中注明整治范围及整治内容,成果发设计群供其他专业使用。地质、施工、移民、环保、水保等专业可根据总平图初稿开展各自的设计工作。 5、根据地质提供的河床中值粒径d50计算河道冲刷深度,并根据水面线计算成果及地质参数进行稳定计算,初步确定分段整治方案,即完成分段典型横断面图,交设计部长、总工办确认后开展下一步设计工作。 6、完成沿河道中心线的纵断面图,并从图中提取各横断面所需左、右岸设计水位(含设计洪水位,并根据设计需要增加常年洪水位、常水位)、设计堤防基础高程、设计堤顶高程(不小于设计洪水位+堤顶超高),完成纵断面图。 7、完成堤防横断面图,转弯段及地形变化较大部位应加密断面;结合横断面图优化堤防轴线,并完成总平面布置图及平面布置分图(在确保堤线顺直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工程工程及工程投资);根据两岸地形确定设计堤顶高程,并完成平面布置图及左、右岸堤线纵断面图;(对于平面布置有较大调整的一定要告知其他相关专业。) 8、完成堤防工程附属建筑物设计,包括机耕桥、人行桥、穿堤涵管、节制闸等。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技术文件编写指南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文件编号YCD 31180 ) 2002 —10—25 发布2002 —10—30 实施

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___________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20 年月 编号:

目次 1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1)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1) 3基本资料 (3) 4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5) 5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6) 6堵口工程设计 (12) 7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3) 8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4) 9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15) 10施工组织设计 (16) 11工程管理设计 (19) 12工程概(预)算 (20) 13经济评价 (21) 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2) 15设计成果及完成时间 (23) 附录堤防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24)

1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根据 _以_号文批准的 _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本工程堤防—段,堤防总长度」m (详见下表)。保护面积—x io4亩,其中农田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4亩。保护区内现有人口x 104人。大中型工矿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大 中型工程设施_____ 处。其他重要设施 ______ 处。_____ 年的工农业年总产值 ______ x 104元。 远景期望的工农业年总产值________ x 104元。主要的工程项目有: _堵口工程_____________ 处, 堵口堤长度』;_穿堤建筑物 _座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保护工程 _处。现有堤防技术改 造工程_段,长度」m。估计主要工程量:土方—x104m、石方—m 3、混凝土 _ 3。估计需要的大宗建筑材料:水泥—L、钢材—L ;—木材—m 3; _土工布___________ x104m。控制静态投资x 104元,动态投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4元,工程造价________ x 10元。经济评价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 提示:规模不大的围海围堤及圩堤的位置,一般采用自拟的坐标系或北京坐标系进行控制。较长的江、河堤的堤线位置,可采用经纬度进行控制。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有关本工程的主要文件 (1) ___ 批准本工程建设的文件; (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 (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的审批文件; (4)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2.2设计规范 (1)GB 50007 —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 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 区地下水普遍下降, 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 改土 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 (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地面以下1_0m 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 m 。,田间持水率为24%。 工程范围内有水源井一眼, 位于灌区的中部。根据水质检验结果分析, 该井水质符合《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 2005),可以作为该工程的灌溉水源,水源处有 380V 三相电 源。据多年抽水测试,该井出水量为 55m 3/ h ,井径为220mm ,采用钢板卷管护筒,井深 20m ,静水位埋深 7m ,动水位埋深9m ,井口高程与地面齐平。 井灌区管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 灌溉设计保证率:75%。 (2) 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率:95 %。 (3) 灌溉水利用系数:。 (4) 设计作物耗水强度:5mm / d 。 (5) 设计湿润层深:。 制度及工作制度 1 ?净灌水定额计算 采用公式 式中:h = , s =/m3, 2 ?设计灌水周期 采用公式 10Ed 式中:m = /hm , E d =5mm/d 代入得 T =(取T =10d) m 1000 s h( 1 2) 1 = x = , 2 = x =,代入得 m = / hm 2。

Q 0.85 50 h 3.工作制度 (1) 灌水方式。;考虑运行管理情况,采用各出口轮灌。 (2) 各出口灌水时间: 采用公式 式中:m = /hm 2, A =, °.85 , Q 50 m 3/h 则 t mA 空g 6.5 3.毛灌水定额 m 554.4 0.85 652.2 m 3/hm 2 4.灌水次数与灌溉定额 根据灌区内多年灌水经验,小麦灌水 额为 1911m 3/ hm 2。 4次,玉米灌水1次,则全年需灌水 5次,灌溉定 设计流量及管径确定 1?系统设计流量 采用公式 Q o amA Tt Q o amA 1 5544 12.7 41.8 Tt 0.85 11 18 因系统流量小于水井设计出水量,故取水泵设计出水量为 Q=50m3 / h ,灌区水源能满 足设计要求。 2?管径确定 采用公式 D 188巴 io °Y 18.8 110X 3PE 管材) mA Q 108.54 mm (选 取

水闸设计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 课程设计成果书 课题名称水闸设计 适用专业:水建专业 指导老师:张馨玉 专业班级:水建二班 姓名:蒲鹏霞 设计开始日期:2014 年 6月 14 日 设计结束日期:2014 年 6 月 18 日 水利工程系

水闸课程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枢纽位于某河下游,主要任务是壅高水位,以满足河流两岸引水灌溉要求并适当照顾到工业给水,陆路交通等。枢纽建成后可灌溉农田5.5万亩。要求闸顶公路净宽4.5米。 (1)基本资料 1.上下游河道底宽20米,边坡1:1.5。泄洪闸设计过闸流量100m3/s,相应上游水位为6.10米。校核流量为170m3/s,相应上游水位为6.50米。此水闸为3等3级建筑物。 2.河道上游正常蓄水位为5.0米,最高蓄水位为6.0米,下游水位2.5米。 3.泄洪闸上下游底高程1.0米,闸底板高程与河底齐平。 4.闸址处地形平缓,堤顶高程在7.5米左右。 5.闸址持力层为中细砂夹粉土,地基承载力为80kN/m3 6.闸址附近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m/s,沿水面从水闸上游面到对岸的最大垂直距离为2Km。 7.回填土料:闸底板下砂垫层C=0,ф=30°,r干=15KN/m3。两岸翼墙后回填土料C=0,ф=30°,r干=15KN/m3,r湿=15KN/m3,r

饱=19KN/m3。 8.闸顶公路桥汽车荷载为汽车-10级,行车路面净宽4.5m ,两侧各加0.75m 宽的人行道。 9.工作闸门可用钢或钢筋混凝土平面闸门,检修闸门可选叠梁门。启闭机用螺杆式或卷扬式固定启闭机。 二.闸孔设计 1.本工程主要任务是正常情况下拦河截水,以利灌溉,而当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水,以保防洪安全。由于是建于平原河道上的拦河闸,应具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并利于排除漂浮物,因此采用不设胸墙的开敞式水闸。 同时,由于河槽蓄水,闸前淤积对洪水位影响较大,为便于排出淤沙,闸底板高程应尽可能低。因此,采用无底坎平顶板宽顶堰,堰顶高程与河床同高,即闸底板高程为1.0m 。 2. 拟定闸孔尺寸及闸墩厚度: 表3-1 上游水头计算 流量Q (m 3/s ) 下游水深hs (m ) 上游水深H (m ) 过水断 面积(m 2) 行近流 速 (m 3/s ) g v 220 上游水头H 0(m ) 设计流量100 6.0 6.10 102 0.65 0.023 5.12 校核流量170 0 6.50 102 1.1 0.063 5.56

灌溉工程初步设计

FCD14060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灌溉工程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9年7月 精品word文档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灌溉工程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精品word文档

目录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设计基本资料 (4) 4 灌区设计 (5) 5 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4) 精品word文档

1 引言 _____工程位于_____,是以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泵站枢纽)为水源工程的_____型灌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_____万亩,设计灌溉保证率_____;渠首进水闸闸下设计水位_____m;设计流量_____m3/s。_____水库(或_____引水枢纽、或_____泵站枢纽)的控制流域面积_____km2,多年平均流量_____m3/s;水库总库容_____万m3,兴利库容_____万m3,正常蓄水位_____m,死水位_____m。(或_____江引水坝坝顶高程_____m,坝上设计水位_____m;或_____泵站枢纽设计扬程_____m,装机容量_____ kW。)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 (2) _____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 _____初步设计任务书; (4)有关部门的协议文件; (5)与本工程有关的流域规划、地区规划报告。 2.2 主要设计规范 (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11—77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 (3)SDJ 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和补充规定(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 (4)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5)SDJ 217—84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6)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7)SL 44—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8)SD 204—86 泵站技术规范。 2.3 设计参考资料 (1)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水电部水利建设司1987); (2)灌溉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3)排灌机械配套手册(农业出版社1962) 精品word文档

水闸设计规范 SL265-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SL 265-2001 水闸设计规范 Desidn specification for sluice 2001-02-28发布 200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水闸设计规范 Desidn specification for sluice SL 265-2001 主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施行日期:2001年4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的通知 水国科[2001]62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根据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以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修订的《水闸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代替SD133-84). 本标准自2001年4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持部门,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规设字(1995)0037号"关于开展《水闸设计规范》(SD133-84)修订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规局技[1997]7号"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修订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对SD133-84,(以下简称原规范)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SL 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主要包括下列技术内容: ---水闸的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水闸的闸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水闸的水力设计和防渗排水设计; ---水闸的结构设计; ---水闸的地基计算及处理设计; ---水闸的观测设计等. 对原规范进行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拓宽了原规范的适用范围,在各章节中增加了有关山区,丘陵区水闸及建于岩石地基上水闸设计的若干规定; ---增加了有关水闸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规定; ---对有关水闸闸址选择方面的规定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增订; ---增加了有关水闸枢纽布置的规定,并对有关水闸闸室结构,防渗排水设施,消能防冲设施

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说明

某灌溉工程规划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 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4、《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二、总体方案选择与布局 1.供水系统 在山角下设置一眼机井做为灌溉的主水源,供水至灌溉用蓄水池。 灌溉供水系统包括水泵动力机组。供水系统的选型和布置是否合理将影响整个灌溉工程的质量。选用国内著名厂家生产的水泵,具体型号见后面水泵选型设计部分。 2.过滤系统 灌水器极易被水源中的污物和杂质堵塞。因水源中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数量的砂粒,一般可采用物理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砂粒。根据单眼机井的出水量和种植区灌溉管理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二级过滤系统,即离心过滤器+自动反冲洗叠片组合式过滤系统。根据水质和灌水器的结构,叠片式过滤器选用120目的国外进口过滤器,过滤精度很高。 过滤系统采用自动控制反冲洗系统,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严格。

3.施肥系统 考虑使用者管理情况,施肥系统采用施肥机,在泵出口干管、过滤系统前加注肥料,由水源泵本身提供压力。该施肥系统施肥高效节能、操作方便,能大大提高板栗的产量。 4.输配水管网 管道是灌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工程主要采用的管材有PVC、PE等。管网系统中首部采用PVC管,田间管网系统采用PE管,微喷头、滴头及稳流器选用以色列进口产品。PVC管材、PE管材、管件等应选用国内著名厂家产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 5.灌水器 该项目微喷头工作压力0.20Mpa,流量80L/h; 滴灌管工作压力0.1 Mpa,滴头间距1米,滴头流量3.6L/h; 小管出流稳流器工作压力0.1 Mpa,间距3米,流量60L/h。 三、田间灌溉工程设计 1.滴灌系统 1.1 设计参数 水量充足,能够充分保证温室灌溉 根据设计规范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如下设计参数: (1) 日耗水强度:取5.0mm/d (2) 土壤湿润比:取80% (3) 灌水有效利用系数:η=0.9 (4) 设计灌水均匀度:Cu=0.95

(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前言 《堤防工程施工规》在90年代初已列人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明确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组织编写。为适应当时大量新建和扩建堤防工程建设的急需,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以科教标[1992]27号文下达“关于编制行业标准《堤防工程技术规》的通知”,明确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规的编写容暂定为碾压土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1993年4月10日水利部以水建[1993] 207号文将SL51-93《堤防工程技术规》作为行业标准发布,并于同年7月1日起实施。 1995年4月22日~23日,水利部建设司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编写大纲审查会,并以水利部建技[1995]15号文下达了“关于组织编写《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的通知”。规编写组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中国人民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碾压式土堤、吹填及放淤筑堤、砌石(墙)堤、混凝土墙(堤)等施工技术的经验;检索、翻译了部分国外堤防工程施工资料;并对一些堤防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1998年9月23日~25日,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在省市主持召开了《堤防工程施工规》(送审稿)审查会。

经审定的《堤防工程施工规》的主要技术容包括:总则、施工准备、度汛与导流、筑堤材料、堤基施工、堤身填筑与砌筑、防护工程施工、管理设施施工、加固与扩建、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共十一章。 《堤防工程施工规》解 释单位: 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堤防工程施工规》主 编单位: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堤防工程施工规》主要起草人:林 昭 朱 均 玉 良义 1 总则 1.0.1为适应堤防工程施工的需要,规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不留隐患,使修筑的堤防工程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具有抗御相应洪水的能力,特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1、2、3级堤防工程的施工;4、5级堤防工程施工应参照执行。 1.0.3堤防工程必须根据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重大设计变更应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2004-03-01发布2004-03-01实施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M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审定:技术质量处:经营及项目管理处:设总(项目负责人):编制:

目录 1 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任务来源 (1) 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 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 规划依据 (2) 6 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 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工程实例解说水库灌溉工程设计

工程实例解说水库灌溉工程设计4 工程实例解说水库灌溉工程设计 本文介绍了麻沟水库基本水利计算和工程设计以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该工程的修建能解决灌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以供参考。1 工程背景 当前水库灌溉是一项有效供水和灌溉措施[1-5] 。麻沟水库灌溉工程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麻沟村,是遵义市北片区唯一较高的水源点,坝址距泗渡镇境内210 国道约,距遵义市约,有乡村公路从坝址通过,工程对外交通方便。 麻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主河道长,主河道平均比降%。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s,多年平均径流量3440万m3。设计流域及灌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东南海洋和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充足,加上无霜期长,光、热、水同季,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麻沟水库灌溉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灌溉。工程建设后将解决汇川区泗渡镇、高坪镇和董公寺镇的农田灌溉和灌区内15000 人、大牲畜3000 头和小牲畜120XX 头的人畜饮水问题。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在麻沟水库灌区范围内,仅有双仙和大厂沟两座小 型水库: 大厂沟水库在除险后总库容达140万m3,兴利库容104万 m3,放水涵洞出口高程,设计灌溉面积3668亩,灌面高 程在以下;

双仙水库经除险后总库容139万m3,兴利库容万m3,放水涵洞出口高程,设计灌溉面积5100 亩,灌面高程在以下;两水库设计灌面共计8768 亩,现在正在承担起泗渡镇片区的灌溉和人蓄饮用的重担,但由于双仙和大厂沟两座小型水库已修建多年,水库的长年淤积和运行,已导致水库取水保证率低,再加之水库本身的高程比较低,能覆盖的面积相对较小。 由于水资源的缺乏, 用水无法保障, 阻碍了绿色产业和粮食产量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造福地方百姓, 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缺水的问题。项目区灌溉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较低, 灌溉用水问题突出, 急需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以解决项目区干旱缺水的现状。 3工程水利计算 麻沟水库灌溉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灌溉。工程建设后将解决汇川区泗渡镇、高坪镇和董公寺镇的农田灌溉和灌区内 1 5000人、大牲畜3000头和小牲畜120XX 头的人畜饮水问题。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水资源条件以及供水对象的特点, 灌溉保证率取P=80%、农村人畜饮水供水保证率取P=95%、环境用水保证率 取P=90%。 正常水位的确定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综合工程建坝条件、工程投资和水 库水量计算等因素, 为满足河流规划要求, 在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拟定1036m、1038m、1040m 三个正常蓄水位方案 进行比选。从水量计算来看,麻沟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036m 增加到1038m 时,兴利库容增加129万m3,可供水量增加170万m3,单方库容增加水;从1038m增加到1040m时,兴利库容增加150万m3,可供水量增加132万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详细]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发布实施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米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 审定: 技术质量处: 经营及项目管理处: 设总(项目负责人): 编制:

目录 1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任务来源 (1) 3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规划依据 (2) 6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水利灌溉典型工程设计方案

附件: 典型工程设计 二〇一七年四月

典型工程设计 1.1 典型设计说明 根据现有农田改造与新增农田灌溉不同、水源类型与单井出水量不同、耕地地形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典型设计。地下水滴灌典型设计,选择坡耕地与平原耕地两种耕地类型和单井出水量及控制灌溉面积不同的四个组合类型。喷灌选择单机控制面积300亩、500亩两种控制灌溉面积和小型扬水站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两种水源类型组合的四个类型。畦田地面灌溉选择一种类型。实施方案共选择了滴灌、喷灌灌溉两种节水灌溉方式下的8个典型设计。8个典型区的主要指标详见表1.1-1。 表1.1-1 内蒙古“四个千万亩”典型工程设计类型 耕地类型 水源类型 节水灌溉方 式 典型类型 典型工程设计类型 类型 类型 方式 编号 单井出水量或单机供水量 (m 3 /h ) 单井或单机控制面积(亩) 坡耕地 地下水 滴灌 1 3 2 181 平原耕地 2 32 151 3 50 220 4 80 320 地下水 喷灌 5 (63+63)120 500 6 80 300 地表水 7 120 500 8 70 300 1.2 滴灌典型设计 1. 2.1水源工程设计 滴灌工程水源工程设计包括水源井设计和井房设计。 (1)更新水源井设计 更新机井依据《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并参考周边机井的设计进行。 新打机井为混凝土管井和钢管井,混凝土管井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和通辽市,新打水源井的原因是更新和重新布局调整。设计混凝土管井的内径为Φ300mm ,壁厚50mm ,下管深度为60m ,其中沉淀管5m ,滤水管40m ,井壁实管15m 。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情况,单井出水量分别为50 m 3/h 和80m 3/h 。

溢流坝闸墩设计大纲范本

FJD31110 FJD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设计阶段 溢流坝闸墩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7年4月 1

水电站技术设计阶段溢流坝闸墩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2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4) 4. 闸墩布置 (9) 5.设计荷载及组合 (10) 6.墩身结构设计 (13) 7.结构要求 (17) 8.观测设计 (18) 9.专题研究(含试验) (19) 10.工程量计算 (19) 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9) 3

1 引言 1.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省市(县)以(指方向)km的河上。是以为主,兼顾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于年月经审查通过。选定坝址为,最大坝高m,总库容km3,灌溉面积km2,水电站装机容量MW,多年平均发电量kW·h。 1.2 设计任务简述 初设报告中确定主坝采用式重力(拱)坝。布置溢流表孔共孔。由×m 型闸门控制。为支承闸门承受闸门传来的水压力、支承坝顶公路桥和工作桥,于溢流坝上设置闸墩,并已于初步设计阶段确定其布置型式(详见基本资料)。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有关本工程的文件 (1) 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 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批的文件; (3) 工程技术设计任务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 (1) SDJ12—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 (试行); (2) SDJ20—7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3) SDJ10—78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4) SDJ21—78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试行)及补充规定; (5) SDJ336—89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6) JTJ020—89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7) SD133—84 水闸设计规范。 2.3 参考资料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华东水利学院等编。 3 基本资料 4

水库灌区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一、勘察设计工作大纲 1 对工程的认识 (2) 1.1 工程概况 (2) 1.2 灌区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 (2) 1.3 工程任务和规模 (5) 1.4 勘察设计依据 (6) 1.5 工程认识 (7) 2 勘察设计总体思路、工作的主要内容、典型设计 (9) 2.1 勘察设计总体思路 (9) 2.2 工作的主要内容 (9) 2.3 典型设计 (29) 3 勘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及主要对策(措施) (71) 3.1 组织上的重难点及主要对策(措施) (71) 3.2 勘测调查上的重难点及主要对策(措施) (71) 3.3 工程设计上的重难点及主要对策(措施) (71) 4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75) 4.1 设计组织体系及措施 (75) 4.2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78) 5 进度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89) 5.1 进度计划 (89) 5.2 优化的设计工期进度计划及承诺 (92) 5.3 保证措施 (92) 6 优化设计的途径和计划 (94) 7 其他(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合理化建议) (104) 7.1 设计理念和思路 (104) 7.2 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 (104) 7.3 合理化建议 (107)

1 对工程的认识 1.1 工程概况 龙鳞县龙吐珠水库工程于1967年基本完工,灌溉面积约9.04万亩,灌区渠系主要干渠包括总干渠、晨茶干渠。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龙吐珠水库,另有敏东水库和大宜冲水库通过引水渠向龙吐珠水库补水。 龙吐珠水库位于龙鳞县东部龙爪镇上古村,湘江一级支流龙溪河上游,坝址控制集雨面积43.3km2。水库枢纽建成于1960年,正常蓄水位126.7m,对应库容为3840万m3,调节库容3762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 敏东水库集雨面积12.1 km2,正常水位224.7m,死水位213.9m,正常库容193万m3,死库容2万m3,兴利库容191万m3。 大宜冲水库集雨面积6.2 km2,正常水位192.2m,死水位173.2m,正常库容111万m3,死库容3万m3,兴利库容108万m3。 由于龙吐珠水库集雨面积相对较小,加之灌区建筑物年久失修、渠系输水不畅,引水渠破损,导致渠系工程弃水严重,下游灌溉无法得到保证。有必要对龙吐珠水库灌区工程进行改造。 本次龙吐珠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分引水渠道改造和灌区渠道改造两部分,引水渠道改造主要建设内容为:对敏东水库高涵进口段及敏东引水渠和大宜冲水库引水渠改造。灌溉渠道主要建设内容为:对总干渠、晨茶干渠进行改造。 1.2 灌区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 龙吸水灌区位于龙鳞县东部,灌区大部分为低丘陵地区,土壤肥沃,是龙鳞县主要的商品粮及烟草生产基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灌区渠系有总干、晨茶、副坝三条干渠,总长124.7km;支渠17条,总长109.6km,其中3000亩以上的支渠有首望、花洪、莲欧、直金、油下支渠等。结瓜水库有小型水库49座,总集雨面积19.05 km2,调节库容742.1万m3;山坪塘2123座,蓄水量1310万m3。上述骨干水利工程设施,担负着全灌区9.04万亩农业灌溉任务。 灌区大多属于紫色页岩和石灰岩地质,蓄水保水能力差,是龙鳞县重点干旱死角。

最新水利工程设计图基本要求

图册 各专业附图要求如下: 1.水文专业附图 (1)流域水系图,应标明水文、气象(雨量)站、与工程相关的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及本工程位置。 (2)暴雨、洪水、泥沙等插补相关关系图。 (3)暴雨、洪水频率曲线图。 (4)历年逐月最大流量散布图及分期洪水频率曲线。 (5)工程河段下游控制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2.地质专业附图(表) (1)综合工程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及勘探布置)。 (2)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堤线横剖面图的纵、横比例尺宜一致。纵剖面有岩体分布时,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放大倍数一般不宜>5倍,剖面图中应标明取样位置及编号。 (3)天然建筑材料图(表)。 (4)钻孔柱状图。

(5)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6)岩、土、水试验成果及整理表。 3.工程任务与规模章节附图(表) (1)XXX河XXX防洪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彩图) 应包括河道两岸及保护区范围,布置图可将1/2000图幅缩小,附于图册的首页;图中应用不同颜色标明新建堤线布置及已建加固加高堤;堤线起止点小地名及坐标,桩号;河流应用粗箭头表示河流流向,用点划线表示中(深)泓线位置;标出计算断面Cs位置(粗线)及设计水位;用虚线标出保护区范围;列出主要工程特性表;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水位、堤长、桩号、主要控制点坐标及主要工程量等。 (2)设计洪水水面线图 应包括起点距、断面号、河底高程、河底线、天然水面线及高程、设计洪水水面线及高程,可以与第5章防洪堤纵剖面图相结合。 4.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图纸 (1)堤防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标明河道流向、指北针、比例尺、河道疏浚范围、穿堤建筑物、工程特征坐标、桩号、工程特性表、图纸说明、图例和图签等,工程平面布置尽量在一张图上表达完整,采用不同颜色线条区分结构线。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1:1000。 (2)纵剖面图

导流明渠设计大纲

FCD 71020 FCD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导流明渠设计大纲范本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5年7月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 导流明渠设计大纲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 引言 (4)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 3. 基本资料 (4) 4. 径流分析计算内容和要求 (6) 5.径流特性分析 (6) 6.径流还原计算 (7) 7.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10) 8.径流系列计算 (11) 9.径流频率分析计算 (14) 10.径流年内分配 (18) 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9)

1 引言 1.1 工程概述 水电站工程位于省县(市)的河干(支)流上, 是 河河段梯级规划中的第个水电站。该水电站上距市(县) km, 下游距市(县) km, 坝址处有公路(铁路)通过, 对外交通方便。 水电站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 兼顾、等综合效益的大(中)(I、II)型水电工程, 其工程等级为等, 主要永久建筑物为级, 相应临时建筑物为级。水电站枢纽主要由重力式(河床式)拦河坝, 坝后式(河床式)厂房及溢洪道、泄水底孔等建筑物组成。其拦河坝最大坝高m, 坝顶长度m, 水库总库容亿m3。电站装有台装机容量为MW的机组, 总装机容量为MW。设计水头m, 保证出力MW, 多年平均发电量为亿kWh。 水电站工程采用明渠导流方式分期施工方案。导流明渠布置在左(右)岸, 与永久溢洪道(泄洪闸, 表、中、底孔)相结合。 1.2 适用范围 (1) 本大纲是在施工导流方案综合比较的基础上, 按照选用的明渠导流方案, 以导流明渠设计为主体, 结合明渠导流方式, 包括明渠施工期、运行期及完建期全过程的设计内容。 (2) 本大纲适用于河床及岸边岩基上的导流明渠设计。 按照规划要求, 本工程计划于年月开工, 年第一台机组发电, 总 工期为年。 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 导流明渠设计的主要依据文件 (1)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 (3) 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 (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93);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 338—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