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宁夏水利厅灌溉治理局

一、青铜峡灌区概况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之一,引黄灌溉历史相传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有史料记载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灌区享受引黄灌溉之利,盛产稻麦,年种年收,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两千多年来,经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引黄灌溉得以进展,专门是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古老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更新和改造,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1967年在黄河上建成了青铜峡水利枢纽,改多首制无坝引水为一首制有坝引水,在古老灌区布局的基础上进展了新灌区,逐步形成了灌溉有保证,排水有出路的灌排格局,灌区水利事业有了空前的进展。通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的144万亩进展到495万亩,粮食产量由2.4亿kg增加到17.7亿kg。粮食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70%;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区的90%,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交通中心,在宁夏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灌区概况

青铜峡灌区位于宁夏中北部,南起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北至石嘴山,西抵贺兰山东麓,东接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东西宽约50 km,南北长约170 km,主体为黄河冲积平原,外缘多系全新晚期洪积物组成的新洪积扇,自流灌区地面高程在1070—1154米之间。黄河纵贯灌区,将灌区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灌区涉及银川、石嘴山、吴忠三个地级市及青铜峡、利通区、灵武、永宁、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平罗、惠农、陶乐11个川区县市,13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45万,自治区首府银川位居其中。行政区划总土地面积21247km2,(3187万亩),灌区操纵面积6239 km2(936万亩),现状净灌溉面积495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48万亩,扬水灌溉47万亩,现有宜农荒地200万亩。

灌区属洪涝与半洪涝气候过渡带,大陆性气候明显,洪涝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雨量180—220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降雨量的70%左右;

多年平均蒸发量1000—1500mm,洪涝指数4.8—8.5。多年平均气温8.5℃,日照时数2800—3200h;平均无霜期150—180d。灌区适于进展灌溉农业。

2、灌区骨干灌排工程现状

以黄河为界,灌区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现有总干渠2条,干渠10条,总长1085km,引水能力613 m3/s,建有克制闸、退水闸201座,干渠直开口2400多座。干渠年引水量约60亿m3(耗水量约24亿m3),灌溉农田495万亩。

灌区现有骨干排水沟道24条,总长660km,排水能力560 m3/s,操纵排水面积630万亩,年排水量36亿m3。

3、灌区治理

灌区治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水权集中,均衡受益”原则。全灌区水权集中,统一调度,自治区水利厅灌溉治理局依照黄河来水情形,向各干渠分配引用水指标,各渠道治理处按核定面积和作物比例分水到所、段配水到支斗口。受益单位用水实行“以亩定量,打算用水”的治理方法,水费以支斗渠口计量收取,超用加价。

青铜峡灌区按渠系设置7个渠道治理处,隶属自治区水利厅直截了当领导。水利厅下设灌溉治理局,负责全引黄灌区灌溉治理工作,统一调配水量。灌区实行的是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方式,既干渠、支干渠的治理由各渠道治理处负责,各渠道治理处下设治理所、段、点,有治理所59个,治理段174个,正式职工2121人,负责干渠、支干渠的运行治理。

干渠直开口以下渠道和建筑物由受益市县、乡、村分别治理。市县设有水利(水务)局,乡设有水管站,村设有支渠治理小组,各支斗渠有承包人或配有支斗渠长和管水员,灌区还成立了由乡村受益农户组成的用水协会,按照治理权限,分级负责支斗渠的灌溉及工程治理工作。

二、青铜峡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1、通讯网建设情形

为了满足我区引黄灌区水量调度、灌区防汛、水情遥测等的需求,以适应灌区现代化进展的需要。1997年,在宁夏青铜峡灌区建设了防汛水量调度通信网。宁夏防汛水量调度通信网通信网要紧由一点多址数字微波系统、800MHz模拟集群系统和程控交换系统三部分组成。

一点多址数字微波系统是整个通讯网的主干部分,采纳设备为阿尔卡特A9800系统,采纳1.5GHz频段,带宽为2MHz,总容量为30×64kbit/s或60×32kbit/s。共建有1个中心站,3个中继站,3个外围站,共下98个二线用户,中心站机房位于水利厅邻近唐徕渠治理处办公楼内,各用户终端站分别安装在平罗、贺兰、永宁、吴忠、青铜峡等市县,要紧功能是实现水利厅各业务部门与青铜峡灌区各渠道治理处间的通讯。

800MHz模拟集群系统是一点多址数字微波系统的扩展,要紧是为解决有线无法实现的偏远治理所、治理段的通话问题,以无线方式通讯。该系统采纳美国E.F.Jonson公司的设备,用户间传输速率最大为1200bit/s。分别在银川、吴忠、平罗建有3个集群基站,共有25个信道,已扩展了150个用户,要紧分布在唐徕渠、惠农渠、汉延渠、西干渠、渠首、秦汉渠等渠道治理处的治理所和治理段。

交换系统采纳上海阿尔卡特贝尔的SSO12A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可提供800门有线,目前已配置了250门。

宁夏防汛水量调度通信网现已覆盖了整个青铜峡灌区,目前该系统是灌区中进行业务通讯的要紧手段。

2、水位遥测系统建设情形

青铜峡灌区自1994年起先后分别在唐徕渠、惠农渠、汉延渠、秦汉渠、渠首、西干渠6个自流灌区渠道治理处建设了水位遥测系统。各遥测系统内分设中心站、分中心站、中继站、遥测站,目前已建有中心站9个(其中包括灌溉局中心站1个,唐徕渠分中心站2个),中继站4个,水情遥测站77个,雨情遥测站19个。

水情遥测系统是集水、雨情数据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的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要紧布设在各干渠进水口、分水口、渠段交接水点、测量水点及重点建筑物处。数据采集系统负责采集信息点(水情、雨情)的数据,然后由超短波电台将数据以模拟信号的方式发射出去,在中心站接收电台收到信号后通过无线Modem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中心站运算机进行处理并储备到数据库中,由水情测报软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以表格的方式显示到显示器上,为调度人员适时调配水量提供决策依据。

遥测系统采纳自报式工作方式,遥测站主动发射数据,中心站被动接收数据。每当渠道水位变化(上升或下降)±1cm时,遥测站将5分钟后测试到的新数据传输给中心站运算机上,显示屏就显示该测点最新水位,下次来水位数据自动更新,旧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实时反应渠道水位的变化,把握渠道运行情形。

本遥测系统采纳超短波通信方式,选择230MHz频段组网,采纳同频单工工作方式。数据调制方式FSK。编码方式和制式完全符合水利部《水情遥测自动测报系统规范》部颁标准。

3、信息网建设

宁夏引黄灌区水情信息网于2000年11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建立了以水利厅灌溉局为中心,通过微波专网覆盖灌区各渠道治理处的水情信息网,扩大和丰富了水情信息资源,实现了网内信息资源共享和传递,资料查询,实现了灌区各大干渠水位、流量的实时监测;促进了灌区运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水量调度的科学性。为引黄灌区600多万亩农田实时、科学、合理调配水量,节约、爱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为进展节水型新灌区提供了先进的治理手段。

宁夏引黄灌区水情信息系统项目建设要紧包括水位遥测遥信系统建设部分和软件开发两部分。

(1)水位遥测遥信系统建设

①网络通信建设。要紧是在宁夏水利厅灌溉治理局建立了100M局域网,通过微波通讯线路和唐徕渠、惠农渠、汉延渠、渠首、秦汉渠等渠道治理处的水位遥测子系统中心站连网形成引黄灌区运算机网络平台,为系统软件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实现了水位与流量的实时采集、监测,水情资料的自动传输及灌区水情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及灌溉治理水平。

②水位遥测子系统建设。各渠道治理处的水位遥测系统要紧有中心站和沿渠系布设的水情数据采集站组成,水情数据采集站实时采集水位监测点的水位、流量等数据,通过无线电超短波将数据发送到中心站。实现了水情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传输。自1994年至目前已在青铜峡灌区6个自流灌区渠道治理处建成了中心站9个,水情采集站共77个,遥测雨量站19个,覆盖了各干渠要紧的水情监测点,为系统软件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实现了灌区水位的实时监测。

(2)软件开发

①引黄灌区各大干渠水位遥测系统软件。水位遥测系统软件要紧是自动采集、接收、处理各水文监测站点的水文数据,并将数据储备到数据库中、实时显示到屏幕上,为调度人员及时查询、调配水量提供决策依据。

②远程数据通讯应用软件。数据通讯软件运行在各渠道治理处的服务器上,它的要紧功能是拨号连接和数据传输。借助于治理处和灌溉局之间的微波线路,自动拨号和灌溉局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将治理处的水文数据和相关水情资料发送到灌溉局服务器,并将灌溉局发往治理处的数据取回,实现了水情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各渠道治理处数据录入软件。数据录入软件的要紧任务确实是收集各治理处、灌溉局可获得的数据,要紧由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组成。静态数据是相关于动态数据而言,是为确保程序正确运行而设置的运行环境数据,要紧包括治理处所管辖的取水口信息、水位站、雨量站分布情形、技术参数;还有下属治理所、治理段、支斗口的差不多情形、用水户信息等。动态数据确实是随着时刻变化需要经常改变的一些数据,要紧包括各处水情报表、黄河水情等信息。数据录入软件实现了灌区水情资料的及时输入和存入数据库的操作,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④网站建设和灌溉局网页。通过在灌溉局服务器建立WEB网站,依照实际需求,采纳基于ASP应用的数据库查询技术,编制了灌溉局网页,在灌溉局WEB站点进行公布,网上用户通过IE扫瞄器能够实时查询、扫瞄引黄灌区各渠道治理处水情信息、雨情信息。实现引黄灌区各大干渠水情信息的交互扫瞄、查询。

⑤、建立宁夏引黄灌区水情信息数据库。采纳SQL_SERVER7.0数据库治理系统,对水情信息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SQL_SERVER7.0的功能,创建触发器、储备过程和任务,使数据库编程语言简洁,提高了数据库的操作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为指导灌区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三、青铜峡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

青铜峡灌区属于特大型灌区,灌区有效灌溉面积495万亩,信息化建设不仅内容面广量大,而且体系复杂。另一方面,我们也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也必定带来专门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信息化体系

信息化体系是在灌区的现有渠系和机构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治理机制。

1)青铜峡灌区渠系

青铜峡灌区共有自流总干渠、干渠12条,它们是,河西总干渠、河东总干渠、唐徕渠、汉延渠、惠农渠、西干渠、大清渠、泰民渠、东干渠、秦渠、汉渠、马莲渠。这些干渠均从青铜峡水利枢纽引水。一条扬水干渠盐环定扬水干渠,从东干渠取水。如图1所示。

图1 青铜峡灌区渠系概化图

2)青铜峡灌区治理体系

灌区的灌溉及工程建设等业务工作由宁夏水利厅灌溉治理局负责,下设7个治理处分别治理所属的渠系。

①渠首治理处

下设5个治理所,共17个治理段,要紧治理青铜峡灌区的水源及取水建筑物。

②西干渠治理处

下设5个治理所,共29个治理段,要紧治理西干渠及渠系建筑物。

③唐徕渠治理处

下设11个治理所,共33个治理段,要紧治理唐徕渠及渠系建筑物。

④汉延渠治理处

下设6个治理所,共20个治理段,要紧治理汉延渠及渠系建筑物。

⑤惠农渠治理处

下设8个治理所,共30个治理段,要紧治理惠农渠及渠系建筑物。

⑥秦汉渠治理处

下设11个治理所,共45个治理段,要紧治理秦渠、汉渠、马莲渠、东干渠及渠系建筑物。

⑦盐环定扬水治理处,下设12个泵站,要紧治理本渠系的工程及灌溉工作。

3)青铜峡灌区信息化体系

青铜峡灌区局、处、所、段治理体系专门清晰,且与所辖渠系一一对应,职责明确,因此,信息化体系亦建立在渠系和治理体系之上。

图2概括地描述了青铜峡灌区信息化体系的结构及组成。

在这种体系结构框架下,“点”信息先传输到治理处,并被储备在位于治理处的信息分中心的数据库中,经整理和处理后通过通信网络再传输到位于治理局的信息中心的数据库中。信息分中心和信息中心都能够监视并治理各个点的信息,只是内容有所侧重而已。

图2 青铜峡灌区信息化体系的结构及组成

2、信息化建设内容

青铜峡灌区在差不多建立77个水位信息采集点及44个流量信息采集点和19个雨量信息采集点的基础上,2010年规划连续建立221个水位信息采集点及183个流量信息采集点和115个雨量信息采集点。完善位于治理局的局域网络,

建成信息中心,并构筑7个治理处的局域网络,建成7个信息分中心。同时建设连同整个灌区的通信系统,通过水治理软件的实现灌区的现代化治理。

1)信息点建设

青铜峡灌区要采集并实现监控的的信息要紧有水位、流量、雨量、闸位、水质、墒情、作物等信息。表1汇总了2010年规划及2005年实施方案的各类信息点的分布情形。

表1 青铜峡灌区信息化建设信息点分类汇总表

时期水位流量雨量闸位水质墒情作物闸门操纵泵站操纵2005年99 92 64 51 50 61 58 56 15 2010年122 91 51 14 6 10 9 89 9

合计221 183 115 65 56 71 67 187 24 2)通信建设

针对青铜峡灌区灌溉面积大,治理处分布范畴广的实际情形,通信系统采纳分级建设的策略。通信系统共分三级,第一级是从青铜峡枢纽沿汉延渠、唐徕渠敷设架空光缆,作为主干通信链路。作为第一级的主干光缆总长度约150公里。第二级是7个治理处依照地势、地物及距离的具体情形采纳不同的通信链路接入主干,如光缆、微波、扩频等。第三级是在吴忠、银川和平罗建立三个数字集群基站,覆盖全部信息点并与相应的治理处互连。三级通信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青铜峡灌区三级通信体系

三级通信体系建成后,能够解决灌溉局信息中心局域网与各水管单位微机(局域网)联网,构成广域网,实现通话、遥测、遥控、远动、传数据、传电视、传图象、传邮件、、网上办公等。对上可通过水利专网或公共通信网络与水利部信息网联网。对下可与政府水行政部门联网。另外,银川中心站交换机接入公网,向通信治理部门申请局向号,可解决农村农民通话,扩展一部分农话市场,拓展思路,进展经济,解决网络爱护费用。

3)信息中心和信息分中心建设

为了确保灌区安全行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使各级领导和调度人员及时了解把握灌区水情,实时调配水量,准确下达调度指令,确保灌区均衡受益。1999年在水利厅灌溉局建立了灌溉局运算机局域网。同时将五个渠道治理处(唐徕渠、惠农渠、汉延渠、渠首、秦汉渠)的水位遥测系统通过97年已建成微波通讯网连接入网(最大传输速率33.6kbps),实现了部分水位监测点和雨量站的水雨情数据的自动传输。为引黄灌区实时、科学、合理调度水量,节约、爱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了先进的治理手段。

青铜峡灌区共有6个自流灌区和一个扬水灌区治理单位。目前7个治理单位均没有建设运算机网络。

随着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进展,灌区的各治理机构都要实现信息化治理。按照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在灌溉局和7个治理处分别建立运算机局域网,局域网的规模要达到以治理处为中心覆盖管辖渠系的治理所、治理段,然后将7个治理处的局域网和灌溉局局域网互连,形成青铜峡灌区水利系统运算机广域网,实现全灌区水利信息化综合治理。

按照网络建设规模的要求,各治理处的运算机局域网要覆盖到所、段。各治理处的运算机配置打算:每个治理处机关处长及各科室各1台、调度室2台(自流灌区处机关15台,扬水灌区处机关18台),每个治理所2台、每个治理段1台。灌溉局和各治理处的运算机配置打算如下表:

表2 灌区治理处、所、段运算机配置打算

4)软件建设

软件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没有软件,不管是信息采集、传输、监控差不多上看不见,摸不着的。灌区信息化的要紧目的是使灌溉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实现可连续进展的目的。要实现那个目标,确实是要分析当前和以后的用水需求,依照灌区的实际情形(地理、地质、气候,来水量及时空分布,工程情形、作物需水量等)制订用水打算,并能依照打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如气候变化、灾难事故、专门要求等)在满足或差不多满足总体约束条件下进行动态调整。要实现那个目标,除了上述信息点、通信及信息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外,还要有一系列的软件进行支撑,如数据采集、传输、治理、爱护;用水打算编制;实时运行可视化仿真等,初步概括起来,要研制十二个功能软件。(1)数据采集

水位、流量、雨量、闸位等传感数据的现地接收、储备及远程发送。

(2)数据传输

不管是同构依旧异构环境,均可实现信息点与灌区治理处及治理局,以及灌区治理局与水利厅及水利部间的数据传输。

(3)数据治理

数据库生成、数据录入、数据增删改、备分及其无损复原等治理。

(4)信息查询

提供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和采纳自定义条件方式的各种信息的组合查询、统计和报表输出。

(5)实时监控

提供对所有监测信息的数字、图形、图象或视频的实时监视,以及对闸门、水泵机组的运算机遥控。

(6)用水打算

依照作物分布情形和渠系工程及水力情形制定年、月或季用水打算。

(7)用水户治理

对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户进行用水批准、水费征收等治理。

(8)水资源配置和调度

依照来用水平稳运算,制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能按照实时情形进行动态调整。

(9)运行仿真

通过灌区地势、地貌、地物的三维建模以及水资源调配实况动画,模拟出整个灌区水资源及建筑物的运行状态乃至现实虚拟,为灌区建设、改造、治理决策提供直观动因。

(10)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库、方法库、知识库以及适合灌区的决策模型,随时产生灌区建设、改造、治理的决策支持。

(11)行政办公

通过LAN(局域网)和WAN(广域网)实现行政办公中公文流转、通知公告、档案治理、邮件收发、事务处理等的无纸化和自动化。

(12)公众服务

通过WWW向公众提供灌区建设、治理、服务的信息,同意公众监督,吸纳公众意见,促进灌区工作的开展和进展。

四、青铜峡灌区信息化建设年度打算

在2010年信息化规划指导下,灌区治理局比较详细地制订了2003年至2005

年的年度建设打算,并依照资金投放,逐步实施。

1、2003年建设打算

2003年先建设主干通信光缆,总长度约150公里。实现灌溉治理局与6个灌溉治理处的宽带、高速互连。这期工程建成后能够把已建的77个水位信息点、44个流量信息点和19个雨量信息点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治理局。另外配置水利部统一、标准的灌区基础数据库及其治理系统和灌区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保证时期建设完成后,实现已有的水雨情信息的监测和治理。

2003年年度投资约为1200万元。

2、2004年建设打算

2004年建设99个水位信息点、92个流量信息点、64个雨量信息点、51个闸位信息点,同时研制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及调度软件和灌区行政事务治理软件,实现灌区水雨情信息的全面监测及调度治理。

2004年年度投资约为1400万元。

3、2005年建设打算

2005年完成56个水闸和15个泵站的操纵,以及50个水环境信息点、61个田间墒情信息点、58个作物生长信息点的建设,同时研制灌区调度预案及实时运行仿真软件,全面实现灌区治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005年年度投资约为1000万元。

青铜峡灌区要紧是引黄河水灌溉。近年来,由于黄河分水量的减少,以及连续洪涝的显现,给灌区农业供水带来专门大的困难。在开源受阻的情形下,只有节流才能妥善解决青铜峡灌区乃至整个引黄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随着节水改造、续建配套资金的投入,灌区水利工程已逐步完善,因此,水治理信息化是保证灌区灌溉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的关键,也是工程效益得到发挥的后续措施。在水利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灌区将严格按照2010年规划和2005年实施方案,制定年度打算,逐步建设,滚动进展,积极、稳妥地把信息化工程建设好,为2020年全面实现灌区治理现代化打下基础。

灌区信息化管理

灌区信息化管理 1、发展灌区信息化管理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家对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河道治理、水库水电建设、灌 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陆续开工。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更将我国水利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部分开建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老 化病险严重的灌区工程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灌区渠道工程、配套设施、管理设施等的加固、续建、改扩建工程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当前 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正向全面现代化快速迈进。灌区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先进、科学、高效为特征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也已成为衡量灌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灌区信息化管理是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灌 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管理的 信息资源,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升灌区管 理的效能,促进灌区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灌区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 2.1 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电 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围绕灌溉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发灌 区信息资源,打造灌区工程管理及运行管理的全信息支持、应用平台,建立集约高效、人水和谐的灌区运行环境。 2.2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建设目标要求,作为水利现代化重要标志的灌区水利信息化,内 容广泛,涉及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数据库,自动化控制,通 讯和电子等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信息传输、网络管理、决策支持等方 面的运用,且直接面向管理者,对灌区工程运行和效益的发挥影 响巨大。总的来说,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灌区GIS 地理信息、雨水情测报、墒情监测、灌区工情监测,闸门远程监控、用水调度管理、灌区防汛会商、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的建设以及通讯网络和数据库构建。基于以上建设内容的集成系统,能够完成灌区有关数据、图像、水利活 动等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直接服务于灌区防汛、工 程管理和灌溉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提供灌区水情、墒情、配水调度及工程状况数据,以及监视图像 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整编、输出、应用。 2)实现闸门远程监控、工情水情远程监视,以及远程防汛会商。 3)实现信息的分析、对比,以及利用数据信息建立决策模型,为灌 区灌溉、防汛提供支持。 4)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灌区管理单位局域内的自动化办公。 3、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原则 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做好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前提,规划质量的高低不仅 取决于规划人员的技术水平,还受灌区自然环境、工程条件、人文因 素的制约。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协调地融入到实际的灌区管理中,科学地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3.1 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众多子系统建设,有限的资金投入要分

煤矿信息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煤矿信息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根据《矾石沟煤矿调研需求说明》内列出的各项功能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并准确表达出用户的需求。并且不拘泥与矾石沟煤矿,对大多数煤矿企业具有适应性。本文档是为了确切地表达出系统的每项需求,并做为设计的基础,为软件设计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并为软件的功能测试提供测试依据。 1.2.读者对象 本《系统需求说明书》的预期读者是: 部门经理 技术部经理 项目组所有人员 测试组人员 1.3.术语和缩写 名词解释 HR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4.参考资料 序号文档名 称 标识号/出版号备注 1、 《矾石沟煤矿调研需求说明》 2.应用现状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设计和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

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发展和自身竞争需求的推动下,迅速由生产过程自动化向企业信息化转变,对扩大经营规模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世界煤炭工业的大公司和发达国家的煤炭生产企业中,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创造了条件,为企业扩大经营并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较低。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绝大部分任然停留在重复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的水平上,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部分企业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但大多数也只是空网,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即使有部分应用也是各自独立,各子系统之间没有共享数据。目前,很少有煤炭企业建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少数企业初步实现了基本的应用系统集成,建成了管理信息系统雏形。 3.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3.1.组织机构 3.1.1.部门管理 部门基础信息注册,树形结构维护。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信息化知识)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

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作者:顾宇平 一、引言 1.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程 我国的行业信息化始于1993年,其建设和发展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当年提出在金融系统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开启了行业信息化的序幕,随即又启动了金桥(公共网络)、金关(海关)、金税(税务)等,合称为“四金工程”。2002年国务院第17号文件更是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即:继续完善已取得初步成效的上述四金工程,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宏(宏观经济信息)、金财(财政)、金盾(公安)、金审(审计)、金保(社会保障)、金农(农业)、金质(质检)和金水(水利)等八个重要业务系统,统称为“十二金”工程。另外以各部委为主导的行业信息化建设如金卫(卫生)、金交(交通)、金人(人事)、红盾(工商)等也都积极加快步伐,力争加入国家级“金字”工程的行列。 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尤其是“金水工程”列入12金工程之一,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而农村水利作

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积极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大型灌区信息化则是农村水利信息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2. 灌区信息化的定义 给灌区信息化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信息化”本身就是基于中国语言思维的高度概括性的词汇,具有广泛的外延。我们参照《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对水利信息化的定义来概括灌区信息化的定义:灌区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灌区信息资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准确性以及传输的时效性,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预测,为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面提升灌区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它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和软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几乎涵盖了灌区业务所有方面的一个全新概念,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分别描述。 灌区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生产管理,决策者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整理、分析和量化各种指标作为决策依据,避免“经验论”和“拍脑袋”决策。灌区信息化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通过将历史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作为生产调度和绩效考核的标准,结合机构改革实

信息化建设方案

阿里烟草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 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 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 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 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 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 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 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 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管理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资源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信息化水平己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收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于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信息化标准考评表》,考试表就建筑特级资质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业务范围和具体要求都说了明细说明。要求在2010年前必须全部上线实施完毕。面对建筑企业现今的状况,市建筑业管理局特邀请软件公司作了相关研讨,提出了如何推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问题。 一、促进观念的转变,以信息化推动企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是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人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工程处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转变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 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和管理十部的信息知识培训,小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 制订周密的“九五”及“十五”“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首先确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其核心就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就是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逐步消化、普及的过程;注重实效,就是要结合企业实际,确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及关键所在,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工作为突破口。 二、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工程项目。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捷径。 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坚持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和模块实施,项目前期是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信息的搜集、整理、筛选,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分析研究,实现信息共享;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份额的阶段,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它成功的每一步运作需要企业各方而的配合、协调和强大的后台支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施工阶段是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 施 我国的农业灌区大多建立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原因,这些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运行成本远高于水价;设备老化破损不配套;灌区的维护经费不足,财政经费不能足额到位;水费方式收取不合理,甚至部分灌区还在按灌区面积收费;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主体缺位等等。随着全球性水资源短缺,能够使灌区走向高效节水、科学管理、良性运行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1国外农业灌区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国外发达国家灌区信息化发展较早,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高于国内,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它们把计算机、系统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GIS 等技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在水管理领域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调控渠系输水与配水,集信息采集、处理、决策、信息反馈、监控为一体,足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统的优化调度[1]。 2国内农业灌区信息化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就开始进行农业灌区自动控制技术的研发,并对自动计量、自动预测预报也进行了相关探索。这些技术对当时的灌区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系统一直应用到现在。由于技术、经济等条件制约,当时原本就粗放的灌区自动化技术也一直停留在初期阶段,随着灌区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目前,我国灌区管理手段仍然较为落后、标准也较低。 3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型灌区管理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相对滞后,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灌区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具有自身的综合性和持续性,一般的私人资金又因为无利润回报不会投向灌区[2],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相关系统工程的建设不能配套,难以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和作用。比如有的灌区建设了水情信息采集点和闸门控制点,受资金制约还没有开发业务应用软件,采集的数据也就无法应用;有的灌区仅用几万元建立一个简易软件,应付使用。灌区的发展是农业的支柱,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也必将会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 3.2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

灌区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XXXXXX灌区 总干渠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编写:XXXX 校对: 审查: 批准: 文档修订历史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综合说明.................................................................... 1.1信息化建设内容........................................................... 1.2投资概算................................................................. 1.2.1投资概算............................................................... 1.2.2工程量清单............................................................. 1.3效果评价................................................................. 2建设内容.................................................................... 2.1信息化建设原则........................................................... 2.2信息化总体结构........................................................... 2.3数据信息流程............................................................. 2.4建设内容................................................................. 2.4.1水情监测系统........................................................... 2.4.2视频监视系统 (9) 2.4.3网络及通讯系统......................................................... 2.4.4信息中心建设........................................................... 2.4.5应用软件系统........................................................... 2.4.6基础设施改造........................................................... 3技术方案.................................................................... 3.1信息化总体结构........................................................... 3.1.1数据信息流程........................................................... 3.2水情监控系统............................................................. 3.2.1系统体系结构........................................................... 3.2.2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3.3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3.1建设内容............................................................... 3.3.2各站建设内容及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视频监控系统组成结构................................................... 3.3.4关键技术说明........................................................... 3.3.5视频监控系统功能性能................................................... 3.4主要设备说明............................................................. 3.4.1视频摄像机............................................................. 3.4.2云台解码一体机......................................................... 3.4.3超声波明渠智能水位流量计...............................................

灌区信息化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XXXXXX灌区 总干渠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XXXX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编写:XXXX 校对: 审查: 批准: 文档修订历史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 综合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量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效果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信息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情监测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监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及通讯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中心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软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改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技术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信息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情监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课程期末综合练习(2019年新版)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课程期末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信息技术革命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特征,下面的()不在其中。 A. 网络化 B. 群体化 C. 科学化 D. 智能化 2.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高效、灵活、()地生产合格产品或提供满意服务。 A. 安全、环保 B. 盈利、快速 C. 准时、清洁 D. 可靠、稳定 3. 信息化绩效评价具有()等特征。 A. 复杂性、客观性、科学性 B. 间接性、长期性、互补性 C. 间接性、灵活性、非价值性 D. 准确性、灵活性、可靠性 4. 在信息系统维护工作中,通常()所占比重最大。 A. 改正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5. 企业经营战略具有()、竞争性、纲领性等特征。 A. 经营性、协作性 B. 全局性、长远性 C. 整体性、市场性 D. 最优性、挑战性 6. 项目控制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范围、()、成本、质量控制等方面。 A. 进度 B. 预算 C. 决算 D. 数量 7.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对信息化项目过程的()、实施、收尾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 监控。 A. 设计、安排 B. 核算、决策 C. 控制、落实 D. 启动、计划 8. 信息化组织机构可以归结为()种类型。 A. 1 B. 2 C. 3 D. 4 9. CIO的含义是()。 A. 信息主管 B. 业务员 C. 信息员 D. 联络员 10. 企业不必向()提供财务信息。 A. 税务部门 B. 投资者 C. 其他企业 D. 债权人 11. 信息技术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技术,下面的()不在其中。 A. 计算机技术 B. 数字媒体处理技术 C. 传感技术 D. 控制技术

靖会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编制提纲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编制提纲 一、灌区基本概况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之一,三场塬和会宁县白草塬工程位于靖远县南、会宁县北的祖厉河二级阶地和两侧塬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形,地基土质为第四系黄土状土,马兰黄土及粉质壤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45′~105°05、′北纬35°45′~36°35′之间。灌区北起靖远县城西黄河右岸,南至会宁县城,东至靖远县三场塬,西抵会宁县头寨镇,海拔高程在1400—1900m 之间,年均降雨量239.8mm,无霜期150~180 天,最大冻土深度0.93m,年均蒸发量1657.1mm。灌区受益区为靖南会北的9 个乡(镇),受3 益人口20.6万人。该工程设计流量12m /s,设计灌溉面积30.42 万亩。 该工程1971年11月动工兴建,1973年第一条管道上水灌溉之后,随着工程的逐年建设和发展,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784 万亩,使靖南会北昔日荒芜的土地 变成了现在主要的产粮区,灌区内会宁县 的灌溉面积不足全县耕地面积的10%,但粮食的产量却达到

了全县的43.5%,产值达47.6%,灌区群众彻底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目前,灌区内集市贸易、商务流通、民营企业、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个体商业网点遍布全灌区,以建材、运输、供销及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对促进灌区经济发展,保障农业生产需要,沟通产、供、销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通过节水改造,利用节余水量,彻底解决了周边极度干旱地区10.2 万人和约14 万大小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灌区既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生命工程”,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非常显著。群众形象地把靖会工程誉为;从七十年代的“救命工程”、到八十年代的“脱贫工程”、到九十年代的“致富工程”、到本世纪的“小康工程”。 工程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对当地彻底摆脱干旱贫困的面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维护了持续干旱年景下本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实践充分证明;在干旱少雨的沿黄地区兴建和 发展提灌工程是益于当代、造福子孙的长远大计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1、投资情况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系统组成 灌区信息化监测系统是从灌区管理现状及需要出发,结合我公司十余年水利水务方面的项目服务及运维经验,研发总结的一套系统管理方案。灌区信息化监测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应用交互以及安全保障等几方面构成。信息采集属于系统建设的基础,负责采集灌区取用水数据;网络传输是系统监测平台与各底层监测站通信的媒介;数据存储、处理均属监测平台,其包含汇集、存储、处理数据的软硬件设施;应用交互即为系统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服务;安全保障是系统正常运行、安全运行的保障。 系统拓扑图

灌区信息化平台将现场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展示、分析、存储。并可以形成各种分析报表,供管理部门使用。 二、监测点建设方案 灌区的渠道主要有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类型。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不同,现场的取水计量设备也有所不同,项目需要根据灌区现场情况来配置计量设备。一般来讲,系统主要监测取水量、设备运行状态、现场图像视频等,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远程控制水泵/闸门开关。不同类型的监测站均采用无线采集、实时监测的工作

方式,标准监测站主要设备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流量计量设备、通信设备、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可选)等组成。 核心硬件产品 三、系统特点 ●开放式结构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后续系统的升级完善; ●GIS 模块 以GIS 技术为支撑,实现地图查询管理,界面友好,操作灵活; ●通讯方式灵活 根据现场情况可以灵活选择 4G,GPRS 或光纤等通讯方式; ●稳定可靠 采用高性能工业级遥测终端RTU 设备,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低功耗设计

如何评估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关探讨

如何评估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关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2T16:39:54.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李文斌 [导读] 摘要:信息化建设对于灌区的意义非常大,如何评价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了一大难题,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能不能推动灌区建设十分重要。 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信息化建设对于灌区的意义非常大,如何评价信息化建设水平成了一大难题,创建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能不能推动灌区建设十分重要。把建设单位的信息化建作设为评估对象,探讨影响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标准选择依据,创建出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估标准体系,并且结合某灌区信息化建设作为实例,以此评估,能够为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指标 灌区信息化有利于灌区现代化步伐加快,能为灌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2003 年,我国在30多个大型灌区建立试点,尝试信息化建设优劣性,再逐步改进优化,慢慢扩展范围,灌区信息化建设经十几年进行,获得了较大的效果及进展,已经出现优秀的灌区信息化系统及平台,如西安沃泰的水费计收系统、润华信通的灌区信息化平台等。但是与此同时存有较大的问题,如建设质量有好有差、不同系统数据共享不便,这些问题为灌区信息化日后的功能延伸、数据通用性以及运行管理引发不便利。从灌区信息化结构框架以及发展综合考虑,建立科学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评估标准,有利于为日后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便利性,极大地提高灌区信息化建设质量。 从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其还是在试验时期,还不能创建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运行系统,所以本文拿国内大型灌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能评估出各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1 灌区信息化评估标准选择原则 灌区信息化与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不相同,前者是一类专业的信息管理体系,具有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不同的特点,如建设目标量化困难、因专业管理水平的制约导致“交钥匙”的目标难以实现等。灌区信息化评估标准选择是要极大程度地考虑以上特点,从科学性、完整性、动态发展等方面全方位地将灌区信息化水平都反映出。 1.1 科学性 任何评估标准都要科学,这也不例外。评估标准要可以实际、精准地将信息化系统实现水平较大反映出,有关数据获取难度低。 1.2 完整性 每项评估标准都能反映出信息化系统的性能某一方面,且每项标准之间不存在交叉现象,全部的评估标准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估体系。 1.3 动态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随时间在不断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管理水平提升更快,肯定会提高灌区信息化的要求,所以在选择评估标准时要充分满足信息化系统动态发展的要求,遵循客观规律选择。 2 灌区信息化评估标准系统 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该领域权威人员的建议及其他领域成熟的信息化评估标准组成实例,选取使用树形多级标准评估系统,下层标准组成上层标准,上层标准时下层标准的合成物。本次一共选择使用规范性、可靠性、安全性、全面性、先进性等五个上层标准,上层标准下可创建多个下层标准,依据五大上层标准分析的结果,综合得出灌区信息化水平。 2.1 规范性 规范等同于制度,规范性作为系统各个构成元素均要遵从的要求及规定,系统规范性越强,资源的重复与循环利用的费用将会越少。 灌区信息化作为水利信息化的构成元素,依据《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灌区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主要分成下述几个二级标准: 1)基础标准。该标准又可分成信息收集、信息网以及各类数据库等标准。 2)信息传输和交换标准。该指标指的是根据水利系统内部所涉及到的业务应用所要收集的每类数据展开逐层传输和交换的标准。 3)业务应用标准。该标准需要可以实现灵活便捷的自定义功能,其中包含界面、功能、工具等自主选择;操作需要较强便捷性,管理界面的人性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者通过简易的培训即可上岗就业;需要实现自动检错,可以类似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功能相同,即可自动检查出系统存有的问题。 4)信息发布标准。选用信息发布标准,其能发挥的作用较多,如可在不同网络、系统以及数据库发布信息,维护和定制更容易,利用统一窗口实现多个应用后台的管理,不同的终端装置都可使用。 2.2 可靠性 一般来讲,可靠性选用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作为参考,其使用统计学方式得出结果,具体由系统前后2次故障运作时间长短决定,系统的MTBF数值大,则表示为更高的可靠性。 而提升系统可靠性主要通过下述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进行系统结构的优化。灌区信息化实现主要依靠信息收集、传送、存储以及分析等环节构成,保证每个构成元素的硬件装置质量以及建设水平等都是提升系统可靠性一般性举措。另一方面为选用冗余技术进行。如能够选用双电源、无线与有线双传输方式的冗余。 2.3 安全性 灌区信息化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成效,但是巨量的信息在网络传送,并且信息复制较为简易,存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问题,例如数据被篡改、外泄等。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方式包含技术与管理举措,技术措施主要采用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查、身份校验、数据备份等方式;而管理措施主要从是否严格遵守国家水利系统安全标准以及一系列的运作管理、操作规章制度。 2.4 全面性 灌区管理信息量大且不同类,专业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信息收集要求,及时、精准地把相关管理与决策所需的数据纳进灌区信息化系统,是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式。依据《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指南》,灌区信息包含水位、流量、水量、降水、土壤墒情、水费、用水户等具体数据。某些信息采集不需要的话就可不采集,某些信息现阶段还达不到自动采集的要求,可加以手工采集。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迫使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灌区所具有的工程分散性、水情雨情变化性、农作物需水时效性、灌溉供水动态性、灌区性质特殊性等方面的特点,再加上近年了国家加大对水利项目的建设,农村水利设施数量成倍上升等因素,使农田灌区的小水窖、小水池、小水渠、小泵站等小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工作变得十分艰巨。 灌区引水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引水工程各环节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和监控。该系统由监控中心和各个水源监测点组成,各个水源监测点的数据采集终端可监视和采集水位、压力、流量、水质等各种数据,供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分析和决策取用,提高用水效率,保证引水质量,满足灌区的用水量的需求。 二、系统解决方案(构成+拓扑图) 该系统是农业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由中心、遥测终端设备、传感器及监控设备组成。中心与遥测终端设备数据通信全部由无线传输的方式完成,其中遥测终端与中心采用GPRS/3G无线通信方式传输雨量数据、水位数据、水质参数、水流量参数,遥测终端设备与传感器可以直接相接或用zigbee传输;F9164-V与中心采用3G/4G的方式传输实时视频,监控各重点监控点位实时情况。

系统拓扑图 三、系统的功能、特点 ◆开放式结构 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方面后续系统可不断地升级完善。 ◆时段化处理 系统可预置多个时段,将实时数据转化为时段数据。 ◆GIS模块 以GIS技术为支撑,建立数据空间和属性特征的拓扑关系,实现地图查询管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功能组织条块合理。 ◆远程视频实时监视 远程视频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上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可升级性和均衡性。系统以模块式结构为核心,软件在基于数据库的原则下纳入分 屏技术,适合未来发展的需求。

云南蒙开个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云南省蒙开个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实施方案 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 红河州水利水电局 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 二○○三年一月 审定:张汉松 批准:肖贵阳 校核:谭德裕 编写:谭德裕张燕何伟高谭贞俊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第二章灌区概况 (2) 2.1现状概述 (2) 2.2 自然地理概况 (3) 2.2.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3) 2.2.2 水文气象 (4) 2.2.3 地质土壤 (5) 2.3 社会经济概况 (5) 2.4 水资源状况 (6) 2.5 工程状况 (9) 2.6 管理现状 (11) 2.6.1 机构设置 (11)

2.6.2 工程管理 (11) 2.6.3管理设施 (12) 2.6.4经营收入 (13) 2.7 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概述 (14) 第三章工程任务和规模 (15) 3.1工程任务 (15) 3.2系统规模 (15) 第四章建设内容 (17) 4.1 系统总体结构 (17) 4.2 信息监测、采集系统 (17) 4.2.1 信息的分类 (17) 4.2.2 灌区信息点和布置 (20) 4.2.3 信息采集、控制技术及设施 (23) 4.2.4 系统的组成 (27) 4.3 信息传输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27) 4.3.1通讯现状 (28) 4.3.2 通讯规划总目标 (28) 4.3.3 通讯规划原则 (28) 4.3.4 通讯网络方案 (30) 4.4 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系统 (31) 4.4.1 数据库内容 (31) 4.4.2 数据库的选型 (32) 4.4.3 分期实施 (33) 4.5 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33) 4.5.1 运行调度 (34) 4.5.2 工程管理 (38) 4.5.3 经营管理 (45) 4.5.4 系统管理 (45) 4.6 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 (46) 4.6.1 业务办公管理 (46) 4.6.2 公文管理 (47) 4.6.3 公共信息管理 (47) 4.6.4 个人办公管理 (47) 4.6.5 综合应用 (47) 4.7 基础设施建设 (48)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以信息化促进灌区管理现代化 宁夏水利厅灌溉治理局 一、青铜峡灌区概况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之一,引黄灌溉历史相传始于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有史料记载的是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灌区享受引黄灌溉之利,盛产稻麦,年种年收,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两千多年来,经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引黄灌溉得以进展,专门是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古老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更新和改造,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1967年在黄河上建成了青铜峡水利枢纽,改多首制无坝引水为一首制有坝引水,在古老灌区布局的基础上进展了新灌区,逐步形成了灌溉有保证,排水有出路的灌排格局,灌区水利事业有了空前的进展。通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的144万亩进展到495万亩,粮食产量由2.4亿kg增加到17.7亿kg。粮食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的70%;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区的90%,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交通中心,在宁夏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灌区概况 青铜峡灌区位于宁夏中北部,南起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北至石嘴山,西抵贺兰山东麓,东接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东西宽约50 km,南北长约170 km,主体为黄河冲积平原,外缘多系全新晚期洪积物组成的新洪积扇,自流灌区地面高程在1070—1154米之间。黄河纵贯灌区,将灌区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灌区涉及银川、石嘴山、吴忠三个地级市及青铜峡、利通区、灵武、永宁、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贺兰、平罗、惠农、陶乐11个川区县市,13个国营农、林、牧、渔场,总人口245万,自治区首府银川位居其中。行政区划总土地面积21247km2,(3187万亩),灌区操纵面积6239 km2(936万亩),现状净灌溉面积495万亩,其中自流灌溉448万亩,扬水灌溉47万亩,现有宜农荒地200万亩。 灌区属洪涝与半洪涝气候过渡带,大陆性气候明显,洪涝少雨,蒸发强烈。多年平均降雨量180—220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降雨量的70%左右;

灌区信息化

灌区信息化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1、建设目标 项目完成后可实现灌区管理信息化、量测水自动化、收费计量化,灌溉供水远程控制,渠道水情实时测报,闸门自动启闭,动态数据实时监控。实现科学、及时和准确的调配灌溉用水,达到节约,高产、高效的目的。 2、建设内容 灌区信息管理中心,完成相应的网络部署、中心硬件系统的集成和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部署;闸门远程自动启闭系统,完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配备相应的附属设施;重点闸门视频监控系统;信息管理分中心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一套气象监测站(温度、湿度、风速、光照、降雨量、蒸发量);自动测量水设备,完成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配备相应附属设施。通过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的有效结合,利用微波通讯特有的频带宽、大容量性、可以用于各种业务的传送;更将充分满足灌区监测站间的物与物互联,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相结合。 针对物联网产业涉及的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实现科学、及时和准确的调配灌溉用水,达到节约用水,高产、高效的目的,保证了水运行体系的安全,也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基础、有效的数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应用层建设: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与灌区综合调度系统模型相结合,通过用水调度、安全管理、闸门管理、流量监测、视频监视系统和综合资源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对灌区水资源进行实时预报、调度等智能管理。

网络层建设:按照灌区通讯安全管理策略灵活选择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进行信息的有效可靠传输。进行必要的无线、有线网络建设。其中包括采集无线基站建设、光纤网络建设以及必要的系统集成建设。 感知层建设:利用全方位感知技术:水位计、流量计、雨量计、自动化控制终端、自动化视频监测设备等传感器技术对全区域的闸位管理、工程观测、通信、动力、照明、交通等相关信息精确感知和实时采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