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

河北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分析

——基于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法

崔长彬张正河姜石良

2012-8-7 13:46:03 来源:《经济地理》2012年第2期

摘要:利用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使用2006—2009年相关数据,对河北省136个县市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在不同次区域间表现出很大差别,而在同一次区域内则差别不大,同一市域则差别最小。据此指出在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统筹上,应以次区域为单位进行外部协调,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内部协调。在总结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特征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河北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空间差异,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009);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KYCX2011096)

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传统经济区的持续繁荣和新兴经济区的不断崛起,

县域经济作为连接城市的纽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河北省环京津、环渤海,是我国核心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河北省经济的研究,大多体现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实证分析中,而且主要关注城市经济之间的联动发展,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则相对匮乏。

河北是农业大省,全省下辖136个县(市、自治县),县域总数居全国第2位。2009年河北省县域生产总值1.19万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1.54%,居全国首位。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全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考虑到各县域在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差异巨大,厘清不同县域的发展特征,发现县际差异,进而统筹省、市、县协调发展,就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1 研究方法与文献回顾

1.1 地理加权回归

Fotheringham,Charlton and Brunsdon提出的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可以在空间上对每个观测对象的参数进行估计,此时参数的估计值不再是利用全局信息获得的假定常数,而是利用邻近观测对象的子样本数据信息进行局域回归估计而得到的、随空间上局部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变数,它更能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空间依赖性[1]。

国内应用GWR进行区域经济研究是在2005年后出现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很少,如苏方林应用GWR方法对辽宁省27个县人均GDP 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反映了相同变量对不同县域经济影响的差异性[2]。除此之外,吴玉鸣等对省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析[3];刘牧鑫等应用2006年数据研究了FDI对各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4];龙莹研究了2003—2007年东中西部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差异[5]。

1.2 地理加权回归的贝叶斯处理

地理加权回归虽然揭示了在空间异质性或空间非平稳性条件下的空间关系,但依然存在缺陷。因为河北县域众多,发展差距很大,同时与7省(市、区)及渤海相邻,全省有一半左右县市处于省域边界,所以空间飞地效应和“数据缺乏”问题非常严重。

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是对地理加权回归的贝叶斯处理方法(Bayesian Approach),习惯上称为BGWR。在BGWR中,异常值会自动被检测到并赋予低权重以减小它对估计值的影响,同时通过贝叶斯采样合并主观先验信息解决“数据缺失”问题,而空间参数平滑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稳健的估计值离差。BGWR模型可以描述为:

Wi1/2y=Wi1/2xβi+εi (1)

(2)

式(1)表达了与GWR相同的非参数关系,式(2)中明确陈述了跨空间的参数平滑方法,它包含了临近区域的一个线性组合,该邻近区域是按照随空间衰减的距离权重函数定义的(wij为标准化的距离权重)。BGWR首先运用吉布斯抽样方法创造一组修正异常观测值的参数,借此获取待估计值的条件后验概率,以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之后根据GWR方法原理进行估计。

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贝叶斯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还很缺乏。Lesage分别应用OLS、GWR和BGWR三种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78—1997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以1978年(改革元年)人均GDP、各省市自治区地理中心距最近的海岸线距离、省域人口密度和1985年(第二阶段改革元年)投资金额为自变量解释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发现GWR方法和BGWR方法的回归结果比OLS方法更加接近现实。GWR和BGWR方法计算出了各解释变量对各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无论是参数估计的平滑性还是稳定性,BGWR都明显优于GWR[6]。而国内对BGWR的应用尚不多见。

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2.1 测算模型

卢卡斯提出了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定义了一个包含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函数[7]:

Y=AKα(uhL)1-αhαβ (3)

式中:Y是总产出;K是物质资本存量;u是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比例;h是以教育水平衡量的劳动力平均质量;L是劳动力数量;haβ反映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A是技术系数。H=uhL,是人力资本或有效劳动力,卢卡斯将其定义为劳动力总数乘以受教育年限。带入y=Y/H,k=K/H,并对(3)式进行对数变换,得:

lny=C+a1lnk+a3lnha+R (4)

式中:y是各县从业人员平均产值;k是县域从业人员人均固定资本存量;ha是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Barro和Lee用各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培训年限反映各国人力资本的差别①。由于县域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数据难以获得,本文用每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农业技术人员数之和代替。因数据缺乏,该替代变量未包括工业技术人员数,但我们认为,对以农业从业人员为主的县域,这一替代基本反映了受教育年限的作用。C是常数项,R是残差项。需要说明的是,卢卡斯原模型中的u近似为常数,在此省略。

为了检验资本和人力资本收益不变的假设和反映其它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4)式进一步扩展,得到:

lny=C+a1lnk+a2lnH+a3lnha+a4wz+a5ul+a6ls+a7gy+a8rkm+R (5)

由于选用模型具有资本K和人力资本H收益不变的特征,在对产出和资本进行人均化替代后,引入lnH项,以验证函数是否符合卢卡斯函数的技术特征(a2=0)。若符合,则剔除该项,剔除后的方程可扩展为以下含有各县经纬度(ui,vi)的GWR实证模型:

lny(ui,vi)=C(ui,vi)+a1(ui,vi)lnk+a2(ui,vi)lnha+a3(ui,vi)wz+a4(ui,vi)ul+a5(ui,vi)js+a6(ui,vi)ls+a7(ui,vi)gy+a8(ui,vi)rkm+ε(ui,vi) (6)

2.2 变量介绍

被解释变量:

县域从业人员人均产出(y)(元/人)。

解释变量:

①物质资本(k)。资本形成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来自于县域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本文以县域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表示该因素(元/人)。

②人力资本溢出效应(ha)。Lucas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代表者认为,人力资本的不断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具有部门间溢出效应。我们通过ha捕捉这种效应(人/万人)。

③外资(wz)。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在县域的投资越来越多。外商投资是县域资本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外资企

业生产率较高,规模较大,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强。本文以外商投资企业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④城镇化(ul)。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县域城镇既有产业通过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城镇规模,拉动城镇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引致城镇其它产业发展,加速城镇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完善;而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又反过来推进城镇化进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8]。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县域生产率。我们以县域城镇常住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反映城镇化率。

⑤交通基础设施(js)。交通基础设施是县域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吸引外来投资和聚集紧缺人才。本文以人均公路里程反映县域交通基础设施状况(km/人)。

⑥人均粮食产量(ls)。粮食产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维护县域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业生产的物质成本、机会成本的提高,农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减弱,各县粮食产量需要在稳定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本文以粮食产量与县域人口数之比(t/人)反映人均粮食产量。

⑦工业化(gy)。“工业强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共识。我们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县域工业化程度。

⑧人口密度(rkm)。人口密度(万人/km2)反映县域市场相对规模的大小,人口密度越大,县域市场相对规模也就越大,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广泛,这有助于县域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空间数据与计量工具

本研究的空间单元为河北省下辖的136个县市。城镇化数据来自于《河北省城市化报告》(2006—2009),其他数据来源于《河北经济年鉴》和《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06—2009)。在调整为2006年可比价格的基础上用4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以期总体反映“十一五”时期河北县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差异。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空间自相关检验用于发现不同县域从业人员的人均产出是否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联性。我们选用全局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即观测值与它的空间滞后之间的自相关系数来检验。计算发现,河北省136个县市从业人员平均产出(对数)的Moran’s I值为0.465,正态统计量ZI值为8.947,大于正态函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也就是说,各县域人均产出之间存在空间相关和空间异质,具有相似值或者相异值之间的空间集群现象,经典统计分析所要求的独立、随机分布假设不成立。所以,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运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

3.2 基于BGWR 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为了分析比较,先对模型(6)进行OLS估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模型整体上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人力资本lnH的系数很小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函数符合卢卡斯函数的技术特征,故将人力资本项从方程中剔除。对方程再次进行OLS回归分析发现,拟合优度有极小程度下降,但F 值显著提高。人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工业化和市场规模对县域从业人员生产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河北县域经济增长依赖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第二产业和市场规模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产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外资在10%的水平上显著。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以上OLS结果是河北县域从业人员产值影响因素在全省县域平均意义上的参数估计值,而BGWR方法是对每一个县的影响因素都进行局部的回归分析,BGWR的估计结果如表2—6所示。BGWR的调整R2达到0.8278,明显高于OLS的0.7525,说明在相同的解释变量下,BGWR方法能够更好的解释河北县域经济增长。

一般而言,河北省可以分为冀东、冀北、冀中、冀南和冀东南五个次区域,我们采用这种划分反映不同县域经济的影响因素差异。

3.2.1 冀东地区。冀东地区包括秦皇岛市和唐山市的10县2市,是河北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总体来看,在该区域,各县经济影响因素表现出了显著性和估计值的高度一致性:两种资本系数几无差别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两系数在全省各地区中最大,而外资虽然也通过5%水平的检验,但其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五大次区域中最小,这与该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全省最高的事实相符,说明该地区县域经济高度依赖资本深化。此外,城镇化、交通基础设施、粮食生产和市场规模也通过了1%水平的检验,而该地区大部分县域位于燕山山前平原,农作条件良好,机械化水利化发达,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聚集,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从市域层次分析,城镇化、粮食生产和市场规模对秦皇岛4县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强于唐山6县2市,其余因素差别不大,这主要是由于秦市各县这三项指标较低,发展空间大。以城镇化为例,秦市最高的昌黎县城镇化水平为30.96%,比唐山最低的滦县还要低近10个百分点。

3.2.2 冀北地区。冀北地区是河北县域国土面积最大的区域,包括承德和张家口的21县。总体来看,两种资本、粮食生产和市场规模对该地区县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拉动作用,城镇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对该地区县域经济影响存在较大差别。这是由于该地区多山,部分县域处在坝上地区,气候寒冷,地形复杂,除部分盆地县外,不适合工业发展和人口集聚。同时该地区为京津冀防护林带,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因此,虽然该地区农作条件并不优越,但粮食生产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地位。外资仅在4县表现出正向拉

动作用,是因为该地区21县中有16个国家级贫困县,8县完全没有外资企业。从市域层次看,承德8县各项系数基本都高于张家口13县,且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在张家口多数县作用不彰,这是由于承德各县发展略快于张家口,张家口县域经济基础更为薄弱,各项事业发展尚处于起步期。

3.2.3 冀中地区。冀中地区是河北县域和人口总数最多的区域,包括廊坊、保定和石家庄下辖36县11市。该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复杂,富裕县与贫穷县交错分布。两种资本对该区域县域经济的影响差别很小。外资、基础设施和市场规模在该区域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推动作用,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对该地区县域不具有显著带动作用。这是因为,冀中是传统的粮食产区,正处在从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的过程当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人口向城镇集聚不足,在粮食生产对经济增长逐渐丧失影响力的同时,劳动力转移受阻,城镇化未能对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反过来工业又掣肘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市域层面分析,各县影响因素都是和本地级市内其他县的差别最小,而与外市辖县差别较大。如工业化在廊坊8县市均未表现出显著性,而在保定大部分县市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但数值较小,而在石家庄全部17县市均表现出1%水平上的显著拉动作用。

3.2.4 冀南地区。冀南地区包括邢台和邯郸下辖的29县3市。两种资本、基础设施、工业化和市场规模对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显著性和系数值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一致性,该地区与冀中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相似,大部分县域也正在处于从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型过程中,工业和市场驱动特征明显。外资、城镇化和粮食生产在两市表现出了有限差别:外资在邢台4县、邯郸1县未表现出显著性,而显著县系数值非常接近,故该差别基本可忽略;城镇化在邢台6县市未表现出显著性,而邯郸15县市均显著且系数值更大;粮食生产均在两市部分县表现出显著性,其影响程度差别很小。

3.2.5 冀东南地区。冀东南地区包括衡水和沧州下辖18县6市。无论是从显著水平还是从回归系数来看,两种资本、外资、基础设施和市场规模对该区域各县都具有很小差别的正向影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加快城镇化和增加人均粮食产量可以带动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这主要源于该地区总体发展水平居中偏下,农业县居多。县域人均粮食产量在全省最高,但由于农业在农户收入中比例过高,增收存在很大困难,加之所属诸县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下,形成产业与城镇的真正融合尚需相当长的时间。两市相比,除工业化对衡水下辖10县市均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外,几乎没有差别。

4 对策建议

从政策上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跨域流动和共同市场的存在,会导致临近县域的经济增长互相影响,而河北更多的是呈现出发达县域集聚与不发达县域分别集聚的态势,发达县域与不发达县域在空间上交错出现的现象则并不多见,县域发展水平以所在地市为单位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分异相对明显[9]。因此,在制定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时,可以以地级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充分考虑各个地级城市所辖县域之间的互动,建立以地级市为单位的协调增长模式和有效分工,避免各种生产要素和政策的盲目施行,从而引起恶性竞争。从空间互补性出发提高资源和配置效率,促进河北整体县域经济实力的提高。县域经济增长在五大次区域间的明显差异则有利于在省一级根据区域特性划定主体功能区,实现因地制宜的省域经济发展战略。当然,理论与现实的差异需要正确处理,譬如,工业化对张承部分县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但其作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很多县包含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这就需要对工业发展项目进行科学安排,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涵养的双重目的。基于此,对“十二五”时期的河北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青阳县丁桥镇金鑫 2011年 6月 根据县委党校 2011年干部任职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通过前段时间赴苏州考察学习所获得经验, 本人认真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内容主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 。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寻求 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县域这一层面来看,什么样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什么是有悖科学的发展,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实际, 我认为, 迄今县域发展过程中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表现一:“工业至上论” 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 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 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战略。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如果我国 2000多个县都来集中搞工业建设, 那么谁来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目前,县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若不发展工业, 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和地方财政 收入?对于农民增收,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但持续增收仍难有保证。由于免除农业税, 工业薄弱的县级财政普遍困难,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公共支出需求的巨大缺口。解决这一难题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在保持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上级财政对县域的转移支付规模(“省县直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鼓励县域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加工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型产业。表现二:“重大轻小、重外轻内”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引进外来投资商,而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

交城县与清徐县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专业论文写作 文章题目交城县和清徐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姓名王伟 ◆专业资环 ◆班级 1201班 ◆学号 1290270116

交城县与清徐县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在我的记忆中,从小认知的县只有3个,一个是交城——我的家乡,还有就是东边的清徐县还有西边的文水县。小的时候去太原路过清徐,就知道了有这个地方,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比较一下这俩个太原周边的县! 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下辖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缘,北枕吕梁,南带汾河,东据太原,西临方山、离石。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属城郊型通衢热线,是吕梁的东大门,省城太原的近郊县,中国公路主干线307国道纵横交汇境内,大运高速、夏汾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交城县历史悠久,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还有众多的古代遗址和多样的民间艺术。 清徐县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清徐县国土总面积609平方公里。清徐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境内资源丰富,特产众多。清徐县地处晋中盆地西北部,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陡向东缓展布,依次分为中低山区、山前洪积扇、倾斜平原和冲击平原,其中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全县的菜、果、蛋、奶、肉等鲜活副食品总量占到太原市场的一半以上,是省会太原市的副食品

基地。 一.主要情况对比分析 (1)交城 交城是特色煤化工基地和加工及外贸出口基地。 交城工业主要有机械、皮革、纺织、化工、采煤、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其中传统的皮毛业蜚声中外,梅花板手远销欧美等国。全县1822.11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已探明蕴藏矿产资源30余种,冶炼、煤焦、机械、化工、建材、铸造等产业发展潜力极大。交城工业经济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交城正在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特色煤化工基地,正在成长为全国重要的针状焦、新工艺碳黑、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锰铁合金系列产品、金属镁及镁合金系列产品、抗生素医药中间体、平板玻璃、汽车玻璃、焦碳、水泥、硝酸钾、活性碳、球墨铸件等产品的加工供应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交城骏枣、交城梨枣”为国宴特供果品,享誉全国。蔬菜是交城县城郊型农业的重要抓手,县蔬菜总面积2.4万蔬菜亩,年总产量7万多吨,总产值3000多万元,其中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面积2300多亩,设施蔬菜总产1万吨左右,产值3000余万元,全县山区为主已发展核桃面积3.5万亩,是我交城县农业产业的又一亮点。 (2)清徐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编者按:山东省邹平县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跨越崛起之路,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驻郑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邹平县“工业强县、统筹城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供领导参阅。 山东省邹平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邹平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858个行政村,人口73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 (一)经济发展情况 邹平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先后超越山东省的寿光、滕州等经济强县(市)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 经过多年跨越发展,邹平县基本建立了以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养壮大了以魏桥集团、西王集团、长星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邹平先后被授予全国

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荣誉称号,2011年,邹平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1位、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3位。 (二)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近年来,邹平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型现代化鲁西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人口39万,基本搭起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2%。加快推进新农村和社区建设,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3个,7个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环境审核。2008年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邹平县注重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34.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8.36%。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11取暖、“三免惠民”工程,对全县初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收益学生近2万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深化创新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每个镇办有一处规范的卫生院、每3000人左右有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500人左右有一处卫生室的标准。

盐城县域经济与苏中苏北的比较分析

盐城县域经济与苏中、苏北的比较分析 肖勇 近年来盐城市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总体形势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但是,同省内苏中、苏北其他兄弟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面貌依然存在。有比较才会发现差距,冷静分析这些差距,认真总结近些年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利于县域经济更进一步持续、快速、健康地增长,有利于全市经济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一、发展与现状 近年来,盐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不仅经济总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而且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收入大幅增长(见表一)。2000年以来,县域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县域GDP规模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增长%,人均GDP由元增长到元,增长%,县域地方财政规模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增长%。 表一 指标地区县域人口规模 (万人/县) 县域GDP规模 (亿元/县) 县域人均GDP (元/人)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县) 2000 6334 2001 73349 2002 78869 2003 85379 2004 9759 2005 11275 2006 13128 2006年,盐城市所辖七县(市)总人口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1%。七县(市)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达到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地

方财政收入之和达到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此外,经济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整个县域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30:39:31转变为2006年21:46:33,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7个和2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初步升级。盐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全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整体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比较和启示 (一)七县(市)在苏中、苏北的位置 表二 指标地区县域GDP总量 (亿元) 在苏中苏 北的位次 县域人均GDP (元/人) 在苏中苏 北的位次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县) 在苏中苏 北的位次 盐城市 2 13128 4 3 响水县35 922926 36 滨海县24 846929 27 阜宁县23 934724 25 射阳县17 1359116 20 建湖县21 1473814 21 东台市 6 1686410 12 大丰市15 204917 18 注:1、上表中盐城市位次为8个苏中、苏北市的排位,各县(市) 为苏中、苏北38个县(市)中的排位; 2、表中数据摘自200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盐城县域经济总量在苏中、苏北8个市中处于前列,县域GDP总量在8个市中排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排 在第三位。县域人均GDP处于中等位次,排在第四位。若单个县(市) 比较,只有东台市、大丰市在38个县(市)中排名靠前,射阳县、 建湖县处于中等,其余县都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疫病诊断机构为县域经济服务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国第一帝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把畜牧业作为该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狠抓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小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咸阳市畜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六位,已由传统的农业大市一跃成为畜牧强市,成为农民致富一个新的支撑点。可以说,畜牧业已成为咸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却给咸阳地区畜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尤其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不仅使畜牧业遭受重大冲击,造成养殖者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严重威胁到咸阳地区畜牧业当前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控制咸阳地区重大疫病刻不容缓,而且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反思和解决。近些年动物疫病流行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单一病原感染少见,大多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几种传染病在同一养殖场同时发生和流行,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所有这些,都给动物疫病的快速确诊带来了困难,即使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也常常无法做出明确诊断;而需要通过病原体形态学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检测、血清学检查,甚至是免疫荧光、免疫酶染色技术等,才可做出确切诊断。另外,咸阳周边地区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没有相应的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_范文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感谢您的阅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指导。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十强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实施了支持强县、扶持弱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前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好局面。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科技实力较强、经贸活跃等优势,采取超常举措,真抓实干,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予少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县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开创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 摘要: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测评,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界定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特点。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框架。具体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目标与定位、评价原则、评价理论依据与方法、评价的操作环节。给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为县域经济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理论体系评价方法指标 作为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元,县的设置历史悠久,承载着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而县域经济也相应地成为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纽带、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制定的重要宏观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科学地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摆在国家乃至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度量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文献[1]对县级区域经济研究内涵进行了述评;文献[2]研究了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文献[3]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驱动原理下的赋权方法,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建立了扎实的基础;文献[4]依据相关经济原理筛选县域经济评价的相关指标,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上述研究丰

富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但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理论的系统化体系的研究还较缺乏。 1 县域经济的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县域经济的定义较多,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指县的空间地域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是县域X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和各种运行机制构成的综合体[5];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县域内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既包括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生产部门,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等第二、三产业的生产部门,还包括财政、金融、邮电通信、信息等第三产业的服务部门和新兴产业,以及以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6];从行政层次角度来 看,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X围为管理对象,由县级政权所领导的,在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7];从系统角度来看,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5]。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空间界定是以县级区域划分的国土为界,以县城为中心,以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的调控主体界定为县级政府;县域经济的产业界定虽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包括第二、三产业;县域经济的层次界定为处于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中,而下面又有乡镇、村、户多层次的经济体系,具体由县级经济、乡(镇)级经济和村级经济所构成。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县域经济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县域经济也更加重视。然而,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县域经济新思路发展 2017年1月7日,我国首届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对当下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占贵州总面积的1.43%。本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丈水森林公园、红军南渡乌江旧址、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有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金沙回沙酒,是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也是贵州十大名酒。清池茶是汉代宫廷贡品,“清水塘”牌子清池翠片更是贵州十大名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金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本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概述 县域经济是一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作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依托、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的地理空間内,县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县域内的各种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1]。 县域作为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域,该区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党和国家必须加强县域经济的建设,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县域的工作重心。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农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2016年,金沙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25.43亿元,与2015年比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12.26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73.63亿元,同比增长12.3%。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第三产业增加比重为33%,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经济周转速度明显优于第一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此外,根据公安人口统计显示,金沙县2016年总人口为70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57894人,非农业人口只有242791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34%,三农问题制约了金沙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