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8-29T09:48:32.2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2期作者:王建龙[导读] 成本能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

王建龙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 224005 摘要:新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与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强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促进社会能源供应系统的稳定运行,推动社的和谐发展。本文对电力企业应对新能源发展方面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影响;

成本能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资保障。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既是能源生产企业,也是能源消耗企业,其消耗能源产生的碳量占总量的40%。电力企业碳排放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解决以上问题,发展新能源电力是我国电力企业的必然趋势。

1 新能源对电力企业的影响1.1 发展新能源的意义分析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页岩气、地热能等,我国地域辽阔,因此新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新能源对于我国能源安全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能源可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品,缓解我国能源紧缺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新能源产业是体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发展新能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现状分析以太阳能资源为例,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据统计,截止到 2015 年 9 月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3795 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3170 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 625 万千瓦。晶硅、薄膜等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电池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具有 10MW 级并网光伏集成、500k W 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数据采集、进程监控系统等设备。

1.3 电力企业在应对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不足1.3.1 管理方面。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新能源发展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创新技术,使用新能源进行生产运营。《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订,从配套电网建设、服务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对电网企业的义务进行了规定;但规定中的多项措施可行性不强,并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风电机组等可再生能源设备闲置造成了资产的浪费。

1.3.2 并网问题。新能源技术创新不仅限于新能源本身,还涉及其他领域。就目前来说,电能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能源形式,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是进行二次转换后才进行消费的。近年来,我国火电企业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多,与新能源发电之间已经形成了并网争抢的局面。要保证新能源发电并网,需要以抢占火电厂市场份额为基础;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拓展。

1.3.3 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处于电网大规模建设阶段,现有的技术水平无法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求。我国虽然已经开始积极构建智能电网,但还未到达系统性、规模性的阶段,参数计量技术、集成通信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电网及配套设施不能同时跟进,严重影响了创新环境,导致技术创新受阻,新能源的二次转换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1.3.4 成本方面。目前,全球公用事业级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比燃煤和燃气的火电厂还要便宜就我国而言,2007-2015 年 8年间,光伏组件的市场价格已经从每瓦 36 元下降到目前的每瓦3.5-3.8 元,并网光伏系统成本也从每瓦 60 元降到了每瓦 7-8 元,逆器价格也从每瓦 4 元降到了每瓦 0.3 元左右。

2 电力企业应对新能源发展的对策2.1 争取国家支持力度从发展现状而言,我国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技术创新阶段存在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等风险,仅依靠市场调节机制发展新能源产业可能性较小。电力企业可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支持,尽快形成完整的、标准的新能源技术和装备管理体系;加强对新能源装备的质量管理和监督维护,建立监督机制,利用考核体系对新能源科技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价,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参考。2.2 加快电网建设进程我国电网建设工作远远落后于发电能力增长速度,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并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面对不断变化的电力能源结构,电力企业应继续坚持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加快电网建设进程。首先,要推进统一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设。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专业的、庞大的工程,需要多个组织机构的参与才能完成。我国现有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只适用于国家电网层面,应当进一步发展,建立国际标准的电网体系。其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智能电网的构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发展智能电网不仅需要电网产业链上的电力设备企业,更需要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积极参与。最后,建立智能电网试验区。智能电网在输电层面的构建已逐渐成熟,但在配电方面以及用户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建立试验区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

2.3 管理方面设备方面,加强新能源生产设备的管理,做好日常的维护,不断创新维修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投资方面,企业发展新能源产业之间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其投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员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企业应树立人才意识,将人才培养纳入战略层面予以重视,为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培养和储备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保障目标项目的顺利实施。

3 结语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

中国电力行业简介 概述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电力产生的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煤等可燃烧物)、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等。 涉及中国发电行业的主要公司企业有: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四小豪门(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 涉及中国电力行业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公司企业主要是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或国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或南网)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电网或蒙西电网)。 五大发电集团 1、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公司标识: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是世界500强企业。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经营电力产业为主,综合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依照[公司法],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进行改建和规范,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实行母子公司体制,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政策,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市场需求,依法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改善产业结构,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电为主,综合发展,逐步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公司标识: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是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完善内部各要素系统,并兼顾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目标,可持续地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发展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的目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各利益相关者都至关重要: 1.股东:衡量企业创造股东价值的程度,为采取下一步战略行动提供依据。 2.潜在投资者:评价企业的成长性,选择合适目标,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经营者:发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债权人:判断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三、分析内容 1.分析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分析企业负债变化的趋势 3.正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企业对策 4.分析企业的资源情况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四、影响因素 1.营业收入:只有营业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充足资金。 2.资产规模: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前提,是取得收入的保证。 3.净利润:净利润的增加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形成留存收益,保证扩大再生产,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 4.财务杠杆系数: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满足发展所需资金。 5.股利分配:选择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即重视股东需求,有留存部分进行累积,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五、指标分析 一、股东权益增长率分析 股东权益增长率是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也叫做资本积累率。 1.计算公式 %100-?= 期初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长率

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众所周知,电力行业在能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是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电力行业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消耗和污染、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立足我国的国情,探求适合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1]。截至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其中,火电48405万千瓦,占77.82%;水电12857万千瓦,占总容量的20.67%;核电68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1.1%;风力发电187万千瓦,占0.30%;生物质能等其他发电66万千瓦,占0.11%。我国发电结构以火电为主,全国供电标准煤耗366克/千瓦小时,但是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50克/千瓦小时,相当于一年多消耗1.6亿吨原煤,节能潜力很大。全国用煤的近50%用于发电,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2]。这说明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电力行业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电源结构不合理,电源电网建设不协调,资源浪费,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等等。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电力工业还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只能进一步加剧这些现存的问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解决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冲突等重大现实课题。 2.制约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资源条件制约发展。我国水能、煤炭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3/4以上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我国煤炭探明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我国天然气和石油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3]。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受技术因素限制,多为间歇性能源,短期内所占比重不可能太高,需要引导积极开发。 2.2电力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4]。但我国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大量开发和燃烧煤炭引发环境生态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火

中电建〔2012〕498号关于印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报告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文 中电建…2012?498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总部各部门、事业部,各成员企业(单位),西藏代表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 暂行办法?已经集团公司第十七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 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中国电建 2012年12月28日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结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的学术、技术水平的评价,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人才流动和参加学术技术活动的依据。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管理实行评、聘分开。 第三条国家统考和实行考评结合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和评审,按照国家或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集团公司具有工程系列、经济系列、会计系列各级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权和审批权,政工系列高级资格评审权(评审结果报国资委审批)、中初级资格的评审权和审批权,一级企业法律顾问评审权(评审结果报国资委审批)、二级及以下企业法律顾问的评审权和审批权。 第五条第三、四条范围之外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经征得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可委托具有评审权的机构进行委托评审。 第六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落实集团公司有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设计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许昌钧州煤炭咨询设计研究院杨宏图 随着国家对煤矿产业政策的调整,乡镇煤矿逐步被大集团兼并重组,因此同乡镇煤矿服务的有关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的思想涵盖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一、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加强目标成本预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彻落实紧缩支出的财务政策,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将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建立起严格的目标成本预控管理体系。 认真落实“成本领先”意识,“管理精细”的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精细化管理,积极营造“事事有落实,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指标”的良好氛围,各部认真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管理体系,压

缩办公费、招待费支出,节约耗材,科学利用纸张,杜绝费用支出事前无计划、事中无控制、事后无约束的现象,确保成本的有效预控。 按照“一线同志爱仪器”,把设备仪器当做自己的脸经常去洗,当做自己的眼睛来保护,减少最大耗损,严格设备仪器查修维修制度,谁使用、谁负责,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仪器正常使用,并减少维修费用的开支,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管理,节支降耗,加强耗材购销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性支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杜绝不合理支出,全面降低企业成本。 二、多种经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后盾 我单位成立至今经历了由公司升级到院的进步,同时由原来的测绘丁级、设计丙级逐步提升到丙级和乙级,增加了评估、评价、矿山司法鉴定、生产能力核定、通风能力核定、煤矿的初步设计以及非煤矿山的测量和设计,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过去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何保持今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进行二次创业,加快多种经营的发展。 1、要提高对多种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把多种经营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多元化经营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在发展主业的同时重视发展多种经营,以原有的技术资源为基础带动多种经营,以多种经营促进原有的工作(设计测绘)实施煤炭的多种元素与多种经营

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我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胡兆光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 一、战略环境 (一)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年均9.7%的高速增长,1990―― 2000年GDP 年均增长9.9%,实现了稳定发展。如图1所示,粉色曲线为我国GDP实际增长速度,其形状比较紊 乱,难以分析今后的发展趋势。采用智能工程的方法[1],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特性,得出一条特征 曲线(见图1兰色曲线)[4]。它很象一条正弦曲线,其周期为9年左右,其峰值逐渐衰减。若以此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特性,则可以分析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发展预测提供参考性依据。由图1兰色曲线可知,我国经济发展 的高峰年分别为1986、1994、2003 2012及2021年,低谷 年分别为1981、1990、1998、2007、2016 年,即1999年 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下一轮的上升阶段,到2003年达到 高峰。“十五”末期开始出现下滑,到2007年达到低谷, 2008年起将会有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以此计算,到2020年 实现GDF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图1我国经济增长特性) (二)能源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很大。2002年能源消费大约1425Mtce,其中煤占66.5%,油占24.6%,天燃气占2.7%,核能占0.6%,水力发电占5.6%。我们从表1中可以看到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中煤占24.2%,油占39%天燃气占26.2%,核能占8.1%,水力发电占2.5%。然而,煤在能源消费中,世界平均水平是25.5%,我国却高达66.5%。显然,煤炭消费的越多,对环境的污染 越严重。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 表1 2002年的能源消费构成 国家能源消费 Mtce 石油% 天燃气% 煤% 核能% 水力发电% 美国3275.7 39 26.2 24.2 8.1 2.5 俄罗斯914.6 19.2 54.6 15.4 5.0 5.8 德国470.6 38.6 22.6 25.7 11.3 1.8 英国314.7 35 38.6 16.6 9 0.8 加拿大412.4 31.3 25.1 10.6 5.9 27.2 西班牙134.5/7 38.9 18.8 21.9 14.3 6.1 澳大利亚112.9 38 21.6 49.5 - 3.8 中国1425.4 24.6 2.7 66.5 0.6 5.6 世界13435.7 25.5 34.7 24.3 6.3 6.5 在过去二十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 4.6%。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预测如图2所示,2020年

电力工业与可持续发展

电力工业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电力工业的发展放在能源建设的首位,并提出“能源建设要以电力为中心”。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电力项目和投资都占有相当的比重。1980—1995年,我国发电量增长了3.35倍,是世界主要电力生产大国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到1997年底,我国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达254GW,总发电量达1132TWh,均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年人均发电量只有1025KWh,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电力工业还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按电力工业发展规划,2000年和2010年总装机容量要分别达到290GW 和590GW,“九五”期间电力工业的投资将达1000亿美元。但电力工业大发展在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 2 电力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火力发电的方法。火力发电是通过燃烧大量的化石能源取得电力,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终有枯竭之日。与此同时,在发电过程中还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2.1 能源资源日趋枯竭 地球上储存着十分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是经过长期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目前上述资源的开发前景并不乐观。据资料介绍,世界煤炭探明可开采总储量为10391亿吨,可开采219年,石油总储量1374亿吨,可开采44年,天然气总储量128.85亿立方米,可开采60年,都面临枯竭的危险(1998,郑积源)。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探明储量为1661亿吨,居世界前列,但是煤炭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也十分巨大,均占世界总量的29%。从发电结构看:我国电力以燃煤发电为主。1996年的发电量中:火电占81.4%,其中燃煤占95%,燃油占4%,天然气占1%左右。发电用煤就占当前煤炭产量的42.2—43.8%。按远景规划,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达54. 29 %,2020年将达60%,照此发展即使增产的煤炭全部用于发电,也不能满足要求,还要另外进口。 2.2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CO[,2]使温室效应增强,SO[,2]、NO[,X]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加剧。据统计,1991年全世界SO[,2]排放量约为1. 4亿吨,其中火力发电排放的SO[,2]占总量的一半以上。SO[,2]的大量排放直接导致酸雨的形成,不仅危害人类健康,破坏森林资源,而且对建筑物和宝贵的历史文物等都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电厂燃煤产生的SO[,2]、NO[,X]和CO[,2]都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1995年,全国煤炭消耗量为12.8亿吨,SO[,2]排放达2370万吨,超过欧美,居世界首位,其中因火力发电而排放的SO[,2]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5%。预计到2000年,随火力发电装机容量的增加,SO[,2]的排放量将达到总量的50%(科技日报,1999)。据1998年中国环境公报,我国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SO[,2]和烟尘,因此而导致的酸雨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因酸雨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100亿元。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十大城市中,中国占了7个(表1)。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doc 62页)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文件(doc 62 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北京电力行业协会文件 电行[2005]1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发《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4版)》(火力发电工程部分)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04年12月2日以电建企协[2004]25号文印发了《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2004版)》。其中包含《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水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及“条文说明”、“主要参考规程、标准”等文件。现转发给你们,供在各工程建设过程中贯彻执行。 由于原文本为汇编,为方便使用,特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工程;第二部分,输变电工程;第三部分,水电工程。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文件 电建企协[2004]25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印发《电力工程“达标投产” 管理办法》(2004版)的通知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公司及所属企 业、各电建企协(电力行协)、水电建设集团、葛州坝集团、各电力建设单位: 为在电力行业做好电力工程“达标投产”工作,不断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整体移交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统一规范电力行业“达标投产”的标准和管理,建立健全电力行业工程质量管理和评优体系,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建协)组织制

定了《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办法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二00四年十二月二日

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生命力是不是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这个企业能否应对危机;可以这样说危机应对能力

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有没有生命力,是不是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这个企业能否应对危机;可以这样说,危机应对能力是企业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力。汇源被暴出铅含量超标,其在危机应对方面有很多的闪光点,可以看出其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但也有所不足! 当危机来临时,企业应该马上予以重视。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充分利用第一个“24小时”,控制危机的局势,阻止不利情势的蔓延,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对企业所造成的伤害。 3月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汇源真橙汁饮料铅超标的信息。 3月9日汇源发布信息“上海汇源采取得力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饮品”:其销售的汇源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而且主动将原料送往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汇源产品原料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在曝光后的第一时间内,汇源食品积极地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沟通,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表“复检报告在送到监督管理局时出现失误,没有递到应该递去的处室,他们处室内部之间没有沟通好,所以最后出来的报告也没有作出修改,汇源真橙汁可以放心食用”。

可以说汇源在曝光后没有沉默不语,而是快速地作出反应,采取了有效的行动,发布了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并且获得了部分媒体的支持!尽管我们对监管信用产生了怀疑,总得来说汇源还是最快地发布了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05年的雀巢碘超标事件,浙江质检局给雀巢15天的解释时间,而雀巢公司并没有采取相应行动,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扩大了不利情势的蔓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04年底的创维黄宏生事件,当天晚上创维就成立了以副总为首的危机管理小组,确立了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一有最新动态会向公众及时传达,阻止不利情势的进一步蔓延,积极地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获得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面对突发事件,企业危机小组中代表企业高层的核心人物该如何作为是亲自出场以镇情势,还是在幕后步控局面,是高调现身,立刻摆明观点,还是留有余地 3月10日,新文化报报出“汇源桃果肉饮料在长春检验出菌落总数超标千倍”,引起了各方关注,长春市部分超市已将汇源桃果肉饮料下架,并在空位上标注为“问题食品”。此事更引起了汇源集团的高度重视。当天,汇源集团副总裁赵金林从北京飞抵长春,向媒体和公众说明情况。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凤凰网)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2007年05月25日22:39 凤凰网财经【??】?【】?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1985年之前政企合 一国家独家垄断经营阶段。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体制性问题造成电力供应严重短缺。二是1985年至1997年,为了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的问题,实行了发电市场的部分幵放,以鼓励社会投资。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存在着政企合一和垂直一体化垄断两大问题。三是1997年至2000年,以解决政企合一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同时将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经济综合部门。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演变成垂直一体化垄断的问题。从这一改革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晰地发现,改革的主线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化、政企关系的逐步确立,以及集中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四是从2002年4月幵始。 2002年4月12日,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下简称“ 5号文”),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幵端的标志。新方案的三个核心部分是:实施厂网分幵,竞价上网;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从纵横双向彻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初步建立竞争、幵放的区域电力市场”。为此,原国家电力公司按“厂网分幵”原则组建了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等十二家涉及电力改革的相关企业和单位正式成立。此次同时挂牌的十二家电改单位,包括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和南方二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五大发电集团为华能集团、华电集团、龙源集团、电力投资集团和大唐集团,四大辅业集团为水电规划设计院和电力规划设计院两个设计单位, 以及[1.16%??]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二个施工单位。南方电网公司由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和广东五省电网组合而成。国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

课程小论文 课程名称电力发展概论 课程编号141613901 论文题目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 班级2010162 姓名王帅 学号20102677 评分表

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增长, 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如何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电力发展观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解决电力工业发展中的结构问题、提高电力工业的效率和效益、保护环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节能减排; 一、我国电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电力系统, 但是与我国人口基数、历史条件、科技水平等相比,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我国人均装机、人均发电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电源结构不合理, 水电装机比重较低,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缓慢; 生产污染严重;科技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贡献率低。 1.我国人均装机、人均发电量较低。 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装机量和消费量都相对较低。2001年我国人均装机量只有0.26kw,人均发电量1150kwh,仅为1998年世界平均水平2250kwh的1/2强。和世界各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电力消费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此外我国目前的人均生活用电量还不急发达国家的1/10,而且我国还有约3000万农民人口没有用上电,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多的电力增长需求。

2.电源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电源结构来看,没电约占75%左右,水电约占20%左右,油气电、喝点、风电等占5%。这种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无论从原料供应还是从环境影响方面看都有着较多的弊端。从我国的电力分布来看,由于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受到约束,发电厂的分布与电力负荷中心不匹配及各大区域电网连网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区电网间电力交换受到约束等多种制约因素,导致了部分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电力供应不足。 3.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缓慢。 可再生能源因其可持续性、清洁、环保,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蕴藏丰富,但由于国家政策和鼓励措施力度不够,导致新能源全面推广的迟滞;另外技术开发能力产业体系相对薄弱,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效益;最后我国的市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只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利用率较低。 4.生产污染严重。 我国电力生产主要来源于火电和水电,目前, 我国火电厂绝大多数以燃煤为主, 煤炭中除含炭外, 还有灰粉、硫、氮以及有害的微量元素。煤炭燃烧在释放热能的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灰渣和烟尘。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汽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 随降水落下形成酸雨, 造成农业、林业、水产业的损失和建筑物的腐蚀; 大量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 煤炭燃烧后的灰尘经烟囱排出飘浮于大气中, 危害人群健康; 大量灰渣需占用土地堆放, 有的还将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水电虽然不会直接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水电的建设开发则造成河流干涸,河两岸植被被破坏,甚至引起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环境。 5.科技对电力工业发展的贡献率低。 虽然我国很早就注重人才教育,技术引进,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还是过于落后,电力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中国电力的发展道路并非高效节能型的发展模式,不仅浪费资源,更是浪费劳动力,领先的技术是迫在眉睫的必要选择。 二、如何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 电力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更好地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其内涵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工业必须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满足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人 民生活水平及质量不断提高的更高要求; 其次, 面对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 电力工业自身必须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2020年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20年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叶 雷 (国电信息中心,北京 100761)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LECTRIC POWER IN CHINA IN 2020 YE Lei (China Electric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761, China )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uidance principle of pow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the forecasting power demand in 2020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networks,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for power generation are prospected and power development objectives in 2020 are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scale and constitution of installed capacity, the condition of energy and capital needed in power develop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of the pow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policies. KEY WORDS: Power demand;Structure of power sour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s;Forecast 摘要:为了研究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提出一种用于小干扰稳定分析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应用该建模方法对风电场接入无穷大系统和接入三机系统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计算,研究了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影响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因素。算例分析表明,与风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有着很好的阻尼;与电力系统相连时,风电场对与大系统中其它同步发电机强相关的振荡模式影响很小。该建模方法为包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工具。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 1 前言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20年我国 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并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因此,在今后20 年, 我国电力需求将会持续快速增长,这是由我国要 实现基本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电气 化水平和提高科技水平几方面因素决定的。2 2020年电力需求预测 根据GDP增长速度,用产值单耗及人均生活用电法预测需电量。2000-2020 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7.2%,同时人民生活将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在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单位GDP的电耗呈持续下降趋势。1978-2000年,单位GDP 产值的电耗显著下降,即由1978年的 6 962 kW·h/万元下降到2000年的1 506 kW·h/万元,预计今后仍将以1%~2%的速度下降。我国第一、三产业电气化程度较发达国家产值单耗要低40%左右,近几年来一直在上升,今后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由于技术落后,单耗比国外高4倍左右,但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已逐渐下降,今后将仍是下降趋势。 表1 需电量预测 2000年 项目 预测实际 2010年 2020年需电量/亿 kW·h13 68413 466.2 28 900~314 30 42 400~51 860 人均/ kW·h915.2 1 062.8 2 060~2 245 2 860~3 500 产业需电量 / kW·h 12 21411 794.4 22 200~24 130 35 520~39 060 第一产业 573 534.0 1 020~1 110 1 700~1 880 第二产业 10 3509 786.1 15 700~16 100 22 020~22 780 第三产业 1 291 1 474.3 6 480~7 920 9 800~12 400 居民生活用电 /亿kW·h 1 470 1 671.8 5 700~6 300 8 880~14 800 人均用电量/ kW·h116 132 300~450 600~750在GDP单位产值电耗下降的同时,人均用电及生活用电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10、2020年,GDP产值单耗将相继下降到1 237~1 364 kW·h/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6-12-20T15:24:23.0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21期作者:杨佳霖[导读] 要能够对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对其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西来峰发电厂内蒙古乌海市 016030)摘要:我国经济中,电力企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而要想电力企业能够良好的进行发展,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加企业人员的凝聚力,进而增加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电力企业如今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更要做好此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成功转型和顺利发展,然而,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弊端,因此,要能够对电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并对其改进的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1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电力企业要想在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必然需要具备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充分展现出新时代人才竞争是决定企业竞争格局的真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实现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迈入现代化的步伐,在人才招聘和人才流失之间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方案,处理好人才职业规划与企业长久发展之间的关系,由此使得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融合,这对于引导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守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单一,人力资源管理效益评价失衡,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去承认的问题,这也要求电力企业积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改善和调整,由此打造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由此可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是当前电力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于促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全面发挥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电力企业的管理人才仍较为短缺 电力企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许多的专门人才,而要想让这些人才发挥最大作用则需要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进行管理。然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现如今电力企业都已经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初级的摸索发展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缺乏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且经济丰富的管理人才,因此,也就不能从战略性的高度去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好人才管理。尤其是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也就无法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帮带”模式。同时,部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甚至存在从其他部门岗位抽调过来的问题,虽然都已经进行了短期的培训,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从事上仍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期,不利于电力企业人力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绝大多数电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创新意识不强,无法将时代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在电力企业中发挥出其最大作用。同时,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过于保守的管理方式,也无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构建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之上,而这都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 2.3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目前仍有部分电力企业,其企业制度尚不健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缺乏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不仅致使电力企业员工本身缺乏忧患意识,也使得电力企业员工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尤其是在薪酬的分配上,电力企业往往采取大锅饭的模式,未能按照劳务分配进行薪酬分配,也就造成了一些员工懒散,无工作动力的情况。 3针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的建议措施 3.1对人力资源进行改革前首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有一定的认识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日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必须对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加以革新,并尽快树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实现企业未来高效益发展的基础上务必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理念。要使企业领导及各层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使领导者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加以重视,中层管理者能掌握到人尽其才的原则,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注重,做到积极支持、参与改革。 3.2重新定义用人标准电力企业对人才评价的标准及观念需得到更新。摒弃以往人才即“全才”的人才观,重新树立“知人、善任,用人之长”的观念,其文凭和真才实学应形成正比。简而言之就是在工作中员工能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使企业效率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的就是所需要的人才,学历、资历和职称这些客观因素不能作为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对科学合理的选拔人才方法要加以利用,只有做到真正公正无私的选拔才能找到真正为企业效力的人才。 3.3强化员工素质提高行业发展有效合理的分配县级供电企业的员工利用率,必须对每个岗位的需求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才能让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具有意义。根据企业的运作标准可以以岗位的文化水平划分为a,b,c三类,例如,维修员,电力营销员等,占总人数的6成左右,高中文化水平即可胜任,这类分为a类。平常的管理人员与变电维修员、调度监控员等,占人数3成左右,这类必须具有基础性知识及技能分为b类。最后就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拥有相对较高的管理能力,如工程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等,这类占有总人数的1成左右。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岗位人员的培训,要对各个岗位的员工分别实施不同的培训方式及方法。以此达到员工素质的提高。它能让新员工在短期内掌握供电企业专有技术和技能,满足尽快上岗的需求,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与更新企业原有员工的技能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技能和岗位培训的学习环境,在工作之余妥当安排学习时间,并定期进行理论及技能的考核选拔,逐步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从而更利于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