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判断正误

社会学概论判断正误

社会学概论判断正误
社会学概论判断正误

社会学概论判断正误

————————————————————————————————作者:————————————————————————————————日期:

?

时尚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比较高尚的行为。X

集体行为的类型分为:初级集体行为、次级集体行为。X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组织起来的集体行动。X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要受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的限制,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

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社会分化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X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城乡分化、城乡对立、城乡差别、城乡融合等四个阶段。

判断题

B 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即研究整个社会。(×)

C 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初级群体中的群体成员难以

替代。(√)?初级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意识强。(√)?参照群体一

般是与所属群体不同类的群体。(×)?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

特点是自卫性。(×)?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基本的社区类型,城乡差异无法

消除。(×)?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单位奖惩制度是属于社会制度的一种。(×)次级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彼此熟悉、了解,人际关系密切,具有较浓厚感情

色彩的群体(×)?D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道德与法律相比,具有更加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行为

的调整范围更大。(√)

F 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G 高度制度化的现

象自古有之。(×)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关系在过去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以外,出

现了具有独立阶级属性的社会阶层。(√)?J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经济的发展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发展。(×)?家庭与户的概念具有

一致性,二者没有区别。(×)

基本社会化的完成,就意味着个人社会化的结束。(×)?交往是人

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积极而健康的大众传媒,有益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

动力。(对)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错)

3.人的需要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错)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5.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

层次论。(对)

6.“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错)

7.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错)

8.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的社会的特征是劳动。(对)

9.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从微观上阐明了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源泉。(错)

10.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错)

1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对)

12.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对)

13..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对)

14. 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对)

15.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16. 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错)

17. 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对)

18.交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错)

19. 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复式角色。(错)

20. 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错)

21. 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人以上的角色,就叫做角色丛。(错)

22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对)

23.阶级的本质是剥削。(对)

24.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错)

25.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 错)

2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与父母对立。(错)

27.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对)

28.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对) 29.人的社会化的实质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对)

30.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对)

31.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对)

32. 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错)33.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

33.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对)

34.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对)

35.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错)

36.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对)

37.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错) 38.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对)

39.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对)

40.“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错)

41.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对)

42.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对)

43. 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对)

44. 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对)

第一章:

1、社会这个词是一个外来语。×

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群学肆言》是严复翻译斯宾塞的书。√

5、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6、被列宁誉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上半叶,进入了光辉的高潮。√

第二章:

1、马克思将人类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阶段。√

2、人的社会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规范需要,不只有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3、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4、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5、需要是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群体形成的基础。√

第三章:

2、社会交往就是个人交往。×

3、社会交往就是只有直接交往。×

4、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破坏性。√

5、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

6、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就叫做复式角色。√

7、实际角色就是一个人实际扮演的现实角色。×

8、角色扮演是指某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的规范活动。√

9、角色扮演最早是由米德提出的。√

10、角色冲突就是两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之间发生的相互冲突。×

11、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12、集体行为就是在统一指挥下的集体活动。×

13、集体行为有初级集体行为和高级集体行为之分。√

14、集体行为是指人们组织起来的集体行动。×

15、集体行为常常是现场突发的群众行为。√

16、时尚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比较高尚的行为,没有负面效应。×

第四章:

1、第一信号系统是指作为信号刺激的语言。×

2、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

3、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4、活到老、学到老说得的是人的继续社会化。√

5、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前面学习的内容不够用或者是出了问题需要继续学习的过程。×

6、再社会化是人们再一次接受学习的过程。×

7、再社会化是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8、一个下岗职工到成人学校参加学习就是再社会化。×

第五章: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2、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4、初级社会关系就是一种血缘关系。×

5、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来的。√

6、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

第六章:

1、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模式只有民主决策模式。×

2、社会组织目标的确定模式只是集中模式。×

3、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

4、家长制仅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5、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泰罗提出。×

6、“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社会人”是霍桑实验的重要假设。√

7、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

8、霍桑实验得出了一项的重要结论:人是群体人而不是社会人。×

9、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生并不厌恶工作。×

10、Y理论认为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

第七章:

1、德国的社会学家腾尼斯更加明确指出社区的地域性。√

2、人文区位学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

3、城市化就是将人口向城市聚集。×

4、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5、农村社区组织简单、规范性差。√

6、农村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高。×

第八章:

1、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

2、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生产资料分配的需要,而不是分工的需要。×3、社会分化即社会分工。×

4、社会分化的因素只是基于生物的条件。×

5、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

6、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

7、社会分化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第九章:

1、本原社会制度主要是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两种。√

2、家庭制度是最初的、本原的社会制度。√

第十章:

1、社会控制从历史上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治统治,一种是经济制约。×

2、社会失范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

第十一章:√

1、社会问题的原因只是社会关系失调。×

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人口问题的实质就是人口过多。×

4、失业问题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之别。√

5、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6、在我国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只有失业没有待业。×

7、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贫穷问题,并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8、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9、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不相适应。×

11、世界贫穷问题只是贫穷国家问题,发达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十二章:

1、社会保障是一种非收入保障。×

2、福利国家概念是由美国的罗斯福提出的。×

3、社会保障改革主要是英国贝弗里奇对福利的消减的观点。√

4、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城镇采取就业保障制度和价格补贴制度。√

5、社会保障具有积极的功能,但也有反功能。√

第十三章:

1、“五德终始”说是由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

2、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

3、社会均衡论是由斯宾塞提出的。√

4、社会流动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形式。√

5、社会流动仅是看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6、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是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7、社会流动从狭义上讲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十四章:

1、趋同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年提出来的。√

2、普雷毕什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由发达国家构成的,与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无关。×

3、阿根廷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普雷毕什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是由核心和边陲两部分构成的。√

4、弗兰克引申“中心-边陲”概念,认为中心可以作为“宗主”, 边陲也可以称为“卫星”。√

5、全球发展理论是1968年成立的机构罗马俱乐部引出的。√

6、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第十五章:

全面调查也叫普查。√

第十六章:

1、斯宾塞是生物学派的创始人。√

2、符号互动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理论。√

电大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最新)

判断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错误 2.马斯洛认为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同时并存。——正确 3.时尚是集体行为。——正确 4.继续社会化是由特定机构对越轨者进行世界观改造。——错误 5.岗位培训属于再社会化。——错误 判断题: 1.规模小的都是初级社会群体。——错误 2.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业缘关系。——正确 3.家长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错误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基本采用了就业保障制度。——正确 5.阶级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错误 1.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错误 2.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缓解社会问题。——正确 3.越轨就是犯罪。——错误 4.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形式。——正确 5.个人在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代际流动。——错误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正确 2.马斯洛认为人可以同时部分地满足几种需要,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种等级的需要发挥主要作用。——正确 3.人的社会化也是发展形成每个人个性的过程。——正确 4.所有家庭都具有生产的功能。——错误 5.科层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正确 6.韦伯的阶层论从多维度对社会分层进行了研究。——正确

7.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正确 8.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才是越轨。——错误 9.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错误 多选题: 1.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 A.生存 B.享受 C.发展)阶段。 2.集体行为的特征( A.非组织性 C.突发性 D.反常性) 3.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血缘关系) 4.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A.双方距离的远近 B.态度的类似 C.交往的频率 D.双方需求的互补)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传授生活技能 B.教导社会规范 C.指点生活目标 D.提供角色人选) 1.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A.邻里 C.儿童游戏群体 D.家庭) 2.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 A.学校 D.工厂) 3.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社会组织的特征有( B.明确的行动目标D.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4.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 B.宗教制度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5.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1.社会控制以控制所用规则形态不同可分为( B.正式控制 D.非正式控制) 2.解释贫穷问题的几种理论有( B.贫穷文化论 C.社会环境剥夺论 D.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社会学概论机考试题

?[单项选择](1/32)、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的()发轫了。(2分) ? A 、亚洲 ? B 、美洲 ? C 、南美洲 ? D 、欧洲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2/32)、()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分) ? A 、米德 ? B 、埃里克森 ? C 、库利 ? D 、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3/3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2分) ? A 、符号互动学 ? B 、常人方法学 ? C 、结构功能论 ? D 、社会交换论 ?我的答案:B ?[单项选择](4/32)、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 )(2分) ? A 、长辈关系 ? B 、亲戚关系 ? C 、亲子关系 ? D 、亲人关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5/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2分) ? A 、超城市化 ? B 、过度城市化 ? C 、逆城市化 ? D 、城市化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6/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2分) ? A 、帕森斯 ? B 、丁伯根 ? C 、斯宾塞 ? D 、库利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7/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2分) ? A 、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 B 、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 C 、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 D 、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8/3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2分) ? A 、社会制度 ? B 、社会行动 ? C 、社会结构 ? D 、社会秩序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9/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 ? A 、专业化的程度 ? B 、职务 ? C 、报酬的高低 ? D 、社会声望的高低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10/32)、对全球化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2分) ? A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 B 、全球化是一个单维度的过程 ? C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 D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我的答案:B ?[判断](11/32)、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术语。(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2/32)、齐美尔认为各种社会现象、结构和过程最终都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判断](13/32)、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发生变化。(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4/32)、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5/32)、城市社区亦即现代社区(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B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B)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B)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C)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D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A)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D)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D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C)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C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B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C)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B)A.社区 B.群体 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 (B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 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B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BCDE ) A.速度日趋加快 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 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 )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

(完整版)[整理]年秋季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第1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2题](单选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处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哪一种 A.自尊的需要 B.求知的需要 C.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3题](单选题)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第4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5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涂尔干 B.韦伯 C.孔德 D.斯宾塞 [第8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9题](单选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 A.普那路亚家庭 B.血缘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基本观点包括哪些内容? A.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 B.社会是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 C.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劳动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根本标志 [第12题](多选题)按照社会需要的对象,社会需要可以分为 A.物质需要 B.精神需要 C.规范需要 D.生理需要 [第13题](多选题)人进行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有哪些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 1.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肄言》。 2.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3.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家庭四种形式。 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 5.依据社会控制力量的直接来源,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人道主义。 7.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沉重打击了神创论和目的论。 8.解放后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城市发展不平衡。 9.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10.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 1.社会交往:指人们需要是人们一定情景下,对客观事务产生的匮乏感受,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2.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3.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的规范体系。 4.情景定义: 5.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域界限,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 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1、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2、态度的类似性 3、双方距离的远近 4、交往频率 2.社会现代化有哪些内容? 第一,经济现代化。它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现代化,其它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增长,还表现为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费现代化。 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应,没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就很难推进的持久,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代化等。 第三,文化、科学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道路。 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现代化等等。 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 3.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原因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第二个原因是社会关系的冲突。

社会学概论自测题(判断题)

判断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对) 2、马斯洛认为所有人的需要都必须按照五个等级顺序逐级上升。(错) 3、马斯洛认为人可以同时部分地满足几种需要,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种等级的需要发挥主要作用。(对) 4、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对) 5、时尚是一种集体行为。(对) 1、特殊社会化由特定机构对越轨者进行世界观改造。(错) 2、岗位培训属于再社会化。(错) 3、所有家庭都具有生产的功能(错) 4、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正式控制维持。(错) 5、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交换关系。(对) 6、科层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对) 1、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称为逆城市化。(错) 2、韦伯的阶层论从多维度对社会分层进行了研究。(对) 3、阶级划分主要取决于领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错) 5、越轨就是犯罪。(错) 6、越轨的界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文化、具体的情境中是不同的。(对) 1、社会保险包括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失业保险等。(对) 2、英国是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错) 3、德国是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对) 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缓解社会问题。(对) 5、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的保障。(对) 6、社会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对) 7、二十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较早的社区发展实践。(对) 8、一个人在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代际流动。(错) 9、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丁伯根。(对)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错) 4、家长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错)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基本采用了就业保障制度。(对) 6、近几十年社会学对社会制度的研究重点侧重于中观层面。(对) 7、越轨行为的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对) 8、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形式。(对)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的更替。(对) 2、马克思认为经济交往是其它一切交往的基础。(对) 3、人的社会化也是发展形成每个人个性的过程。(对) 2、继续社会化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对) 1、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对) 6、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业缘关系。(对) 1、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称为过度城市化。(对) 2、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劳动分工的需要。(对) 4、社会学对社会制度的研究重点是各种组织、群体中的规章制度。(错) 6、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才是越轨。(错) 1、社会保险包括商业保险、老年保险、医疗保险等。(错) 4、我国社会保障被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对) 5、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普雷毕什。(错) 2、马斯洛认为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同时并存。(对) 4、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是社会关系。(对) 2、继续社会化是由特定机构对越轨者进行世界观改造。(错)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判断正误

时尚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比较高尚的行为。X 集体行为的类型分为:初级集体行为、次级集体行为。X 集体行为是指人们组织起来的集体行动。X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个人社会化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要受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条件的限制,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一般来说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 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 社会分化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的也有分化。X 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城乡分化、城乡对立、城乡差别、城乡融合等四个阶段。判断题 B 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即研究整个社会。(×) C 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 初级群体中的群体成员难以替代。(√) 初级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意识强。(√) 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不同类的群体。(×) 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 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基本的社区类型,城乡差异无法消除。(×)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单位奖惩制度是属于社会制度的一种。(×) 次级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彼此熟悉、了解,人际关系密切,具有较浓厚感情色彩的群体(×) D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道德与法律相比,具有更加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行为的调整范围更大。(√) F 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G 高度制度化的现象自古有之。(×) 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关系在过去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以外,出现了具有独立阶级属性的社会阶层。(√) J 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经济的发展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发展。(×) 家庭与户的概念具有一致性,二者没有区别。(×) 基本社会化的完成,就意味着个人社会化的结束。(×) 交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积极而健康的大众传媒,有益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马克思主义从宏观上指出了人类的社会需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动力。(对)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错) 3.人的需要是社会世代交替、继续发展的前提。(错)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社会学概论》综合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看法是多元的。 2、社会的主要结构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上层建筑)、(阶级和阶层结构)、(人口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 3、社会运行的类型社会运行大体划分为(良性运行)、(恶性运行)和(中性运行)三种类型。 4、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五个方面。 5、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6、(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8、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参数基点和原因,可以把它相应地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 9、社会制度的类型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家庭制度)和(宗教制度)。 10、制度控制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行为准则,对社会的所有个体、群体以及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调节和制约。具体形式包括(政权)与(法律)。 11、按照违反的社会规范的性质或程度,越轨行为可分为(不从俗行为)、(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12、社会运行大体划分为(良性运行)、(恶性运行)和(中性运行)三种类型。 13、在文化的类型上,一般根据其地位主次、对现存社会秩序维护与否及主观价值判定,将其分为(主文化与亚文化)、(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三类。 14、组织目标确定的原则包括(互惠原则)、(评估原则)和(选择原则),即组织在确定目标时要遵循最优目标的科学程序。 15、(社会地位)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由社会因素所确定的社会位置。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社会就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3、功能是社会系统或者结构体系为实现系统目标和系统适应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4、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5、广义的社会化:既包括童年期的社会化,也包括个体成年后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6、社会角色:综合地说,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考真题】2016年10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16年10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A.历史唯物主义B.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答案】C 【解析】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法兰克福学派B.芝加哥学派C.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答案】A 【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法兰克福学派广泛吸收了马克思、韦伯、卢卡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传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 【答案】C 【解析】社会学的研究功能包括 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3、预测性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4、规范性功能: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A.文案法B.普遍调查C.实地实验D.问卷调查 【答案】B 【解析】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答案】D 【解析】1、个案研究: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2、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 3、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法:指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知觉过程。 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定量分析B.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答案】A 【解析】定量分析偏重经验实证主义的原则,强调量化的科学性、准确性; 定性分析偏重人文主义,通过深度比较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A.实体性社会结构B.关系性社会结构C.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 【答案】A 【解析】1、实体性社会结构: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 2、关系性社会结构:指社会结构按照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相互关系组合; 3、规范性社会结构:指社会结构中的各种社会实体同时作为社会规范而存在; 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答案】B 【解析】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指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 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 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 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定义一:产生于50 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定义二:是研究人的外显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交

电大教学考社会学概论判断题答案

1.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事物整体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的各个部分的属性的总和(1.00分) 错误 正确 2.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社会学与以前一般的社会思想、社会常识基本相同(1.00分) 错误 正确 3.一般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常识,往往是建立在直观的主观想象基础上,对社会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片面的(1.00分) 错误 正确 4.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来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1.00分) 错误 正确 5.文化的内容是可以通过遗传方式来获得的。(1.00分) 错误 正确 6.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1.00分) 错误 正确 7.定量方法的缺点是,这种对研究者理解力、洞察力依赖性较强的分析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其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具有普遍性。(1.00分) 错误 正确 8.定性方法缺点是,许多社会现象非常复杂和独特,难以进行数量分析和经验概括,即使可以运用数量分析,也难以洞察社会现象的意义和动机。(1.00分) 错误 正确 9.“坚持从人的行为本身来理解人,从人际互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交换来发现形成社会结构的最初动因”,这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1.00分) 错误 正确 10.无论是量化程度较高的抽样调查,还是量化程度较低的参与观察,都既可以为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也可以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者所用。(1.00分) 错误 正确 11.所有的人工制成品都是文化产品,比如,泉水不是文化产品,但提炼的矿泉水则是文化产品。(1.00分) 错误 正确 12.“人类的行动主要是根据自身对外在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就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这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1.0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