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坝风险分析与管理

大坝风险分析与管理

大坝风险分析与管理
大坝风险分析与管理

大坝风险分析与管理-现代大坝安全的理念

李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

1.概述

大坝风险是近十来年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安全管理新理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关心大坝安全,也同时关心大坝溃决对下游的影响。换言之,大坝风险就是大坝溃决概率和溃决影响的综合。大坝风险这个理念对我国大坝安全与管理的影响十分巨大,实际上是将我国工程界历来重视的“工程安全”转换到“工程风险”的思路上来。事实上,工程安全和工程风险两种理念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人们满足于工程的安全,然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到某一种高度,人们已经不仅仅关注工程是否安全,更加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和生存有关的社会、环境等各种威胁。这就是为什么国外先进国家率先提出风险的理念,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政府新世纪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水利部提出了治水新思路。

引入风险评价技术对提高我国大坝安全管理水平将是非常及时的,必要的,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风险、风险准则、风险管理等概念的引入将会大大推动我国大坝安全的法规建设和管理水平。本文将较系统地介绍风险理念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对我国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和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认为我国大坝安全管理必然向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发展,大坝风险管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国际上大坝安全理念的发展

2.1.从工程安全过渡到工程风险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外在大坝安全的理念上已经从传统的工程安全理念发展到现代工程风险的理念。

1987年国际大坝委员会59号通告《大坝安全指南》[1]将大坝安全定义为:将大坝实际状态和那些导致它溃决或者恶化的状态区分开来的范围。根据这一定义,可知大坝安全就是大坝保持一种不会发生破坏、溃决、恶化的状态。如果一座大坝没有出现破坏、溃决、恶化等工程状态,大坝就安全。因此可以认为这个

定义强调的是大坝的工程性态。

上世纪90年代后,这个定义开始发生了变化。1994年澳大利亚发布了《大坝安全管理指南》[2],取代了1976年发布的《大坝运行、维护和监测指南》。取代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大坝的溃决将使业主的财经遭受极大损失,中断对社团的服务,可能导致下游社团的生命损失和巨大经济损失,重大的环境破坏。很多情况下,大坝溃决是一场灾难,业主和公众难以从中恢复”。可以认为这次修订明确提出了下游的安全问题-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环境破坏。

1999年加拿大大坝协会发布了大坝安全导则[3],该导则中没有对大坝安全的定义,但是定义了安全的大坝(safe dam)。所谓安全的大坝是:“不会将不可接受的风险强加给人民和财产,能够满足政府、工程专业和公众的安全准则的大坝”。和1987年国际大坝委员会的定义相比,该定义已经增加了政府、公众、财产,不可接受风险等重要内容。

2002年世界银行发布了《水坝安全法律框架比较研究报告》[4]。报告认为,大坝安全是“影响大坝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安全运行,以及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及大坝周边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明确提出了大坝安全包含了工程安全和生命、健康、财产、环境安全的现代理念。

美国陆军工程师团在2004年4月发布的《大坝安全-政策与过程》[5]定义了大坝安全,“大坝安全是保障大坝整体性和生存能力的艺术和科学,使大坝不会对公众、财产和环境发生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准则、经验和风险管理理念体系,去认识大坝是一座结构物,它的安全功能不是由原设计和施工所唯一确定的。大坝安全也包括了各种措施和方法,用于确认或预测大坝的缺陷和与溃决有关的后果,并用于证实、重视、降低、消除或补救不可接受风险至合理可能的范围”。从这个定义看,有几层含义:一是大坝安全是一种艺术和科学,要使大坝不但能够挡水,而且能够使之能够长期生存;二是大坝的风险需要在社会和公众可接受的范围内;三是大坝安全包括了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从大坝安全的定义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上世纪70~80年代,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都是将大坝安全传统的理解为大坝的工程特性,只要大坝不破坏、溃决和恶化,大坝就是安全的,这是传统的大坝安全理念。但是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大坝安全的定义已经包括了风险理念,将下游的影响后果包括进来,大坝安全不仅要保证工程安全,更重要的是保障下游的公共安全,使之处于可接受风险以内。这种考虑了工程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理念是和现代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大坝安全理念。

2.2.国外大坝风险理念的发展过程

大坝风险和风险分析在20多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6]。

(1)风险分析方法和理论探索的初级阶段

20世纪80年代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风险分析技术已经在美国商用核电站评价中得到应用,而1976年美国的Teton大坝和后来的Taccoa Fans大坝相继失事,受到美国总统的高度重视,要求研究概率论和风险分析在大坝安全上的应用。1982年美国陆军工程师团(USACE)的Hagen最早提出风险的概念,用相对风险指数来判别大坝风险,考虑了两大类风险因素,即漫顶因素和结构险情因素,各类风险值靠专家判断。美国垦务局(USBR)推荐使用现场评分(site rating)法来衡量水库大坝的风险,它是在美陆军工程师团Hagen的启发下形成,考虑了大坝工程现状(工程年龄、质量、渗流性态、结构)和潜在险情(库容、最大水头、洪水、地震、隐患)因素,每种因素的风险按低、中、高、极高四级来评价,累加后成为工程的总风险。葡萄牙工程师考虑了环境(地震、库岸塌滑、洪水、水库调节能力、环境侵害)、工程结构(结构可靠性、坝基优劣、防洪设施安全性、工程管理维修好坏)和溃坝损失(水库库容、洪泛区可能损失)三个方面11个风险因素,每个因素的风险细分为6级,综合成为风险指数,评价工程的风险。这个阶段的特征是,选择某些影响大坝和下游安全的因素,根据工程师的经验,通过赋值的方法来评价大坝风险。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概念和体系都不完整,是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大坝安全管理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2)风险理念、法规和体系建立阶段

第二阶段是90年代,是制定了一系列风险评价的有关法规和指南,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以加拿大的BCHydro和澳大利亚的ANCOLD为代表。加拿大标准协会1991年发布了《风险分析必要条件和指南》CAN/CSA-Q634-91;1994年澳大利亚大坝委员会(ANCOLD)颁布了《ANCOLD风险评估指南》,为大坝安全评

估的应用提供了概念性基础,1995年以来不断对此指南进行修订,提供了澳大利亚大坝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框架,逐步确定了风险分类、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步骤。1994年澳大利亚发布大坝安全管理指南,199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局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奠定了风险、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加拿大BC Hydro负责管理BC省内43座水库大坝的安全。BC Hydro于1991年把风险分析方法引入大坝安全评估中,荷兰、美国、英国、南非等国家都对大坝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了完整的法规、指南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评价和管理体系。

风险分析和管理把水库大坝作为一个系统,对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安全性,利用事件树、故障树技术,分析破坏概率;对下游的人员、经济、社会、环境损失做出评价;并建立可接受风险和可容忍风险的风险标准,对大坝风险做出判断。

(3)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完善阶段

第三阶段是以2000年在北京举办的二十届国际大坝会议为标志,在这一届会议上,大坝风险分析第一次作为国际大坝会议议题,标志着大坝工程方面风险分析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的决策工具。这届会议上,在风险分析方面22个国家的代表提供了48篇报告,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各个方面,大多数报告集中在已建坝安全评价。2003年10月ANCOLD《风险评价指南》正式发布,同年国际大坝委员会发布了《大坝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价》通告。这个文件由五位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和荷兰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专家起草,标志着风险概念已经被世界接受。

在大坝风险分析和管理过程中,大家发现,全世界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关键性的技术难题。例如,在制定大坝应急预案时存在很多技术难题,首先必须要了解大坝溃决洪水的淹没范围和危害性,了解得越准确,应对方案(预案)可行性、有效性越好。但是大坝溃决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溃坝洪水演进过程也有很大不确定性,用于洪水分析的软件的可靠性是否能够反映实际情况?这些问题如果研究不充分,应急预案就缺乏科学性基础,难以有效地降低下游后果。因此近年来,国外以欧盟国家为代表,正在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 RESCDAM项目[7]

1999年欧盟支持芬兰进行了包括大坝溃决的危险、公众在大坝溃决事件中

的反应、人和建筑物在溃坝洪水中的稳定性、生命损失和应急预案等问题的研究。

(1)对于大坝安全的公众反应研究

(2)赫尔辛基大学船只试验室[8]利用130m长的模型槽中进行了全比例尺模型人在流动水中的稳定性试验,洪水中人的稳定性、房屋的牢固性以及糙率系数的研究

(3)关于应急预案有效性的研究

●告警时间是保证群众有足够的时间逃离洪水区域的关键,溃坝需要早期

发现;

●公寓、医院、维护修理机构之类的建筑不应建在淹没危险区域;

●在危险区域的建筑,应考虑如何保证溃坝不会对居住在室内的人员造成

危险。

●管理机构应以预先给危险区域的群众发布安全公告的形式进行告警和

指导,通常只是一些建议意见,更加容易被群众接受。

欧盟在芬兰实施的RESCDAM项目对溃坝后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做了大量有启发性的研究和实践。

2)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的IMPACT项目[8]

2002年,在欧盟第五框架计划的IMPACT项目中,欧盟组织挪威、英国、荷兰等国家进行了五大课题研究,包括大坝溃决形成(breach formation)、洪水传播(flood propagation)、沉积物输运(sediment movement)、不确定性分析(uncertainty analysis)以及地球物理学与数据收集(geophysics and data collection)。其中大坝溃决和洪水演进的研究对应急预案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预见性关系重大。上述研究成果在2006年6月西班牙召开的第22届国际大坝会议上成为全世界坝工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3.我国大坝安全管理的发展

3.1.发展的三个阶段

大坝安全管理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粗旷的管理为特点。当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量的水库大坝建成,安全管理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安全管理技术尚未成熟,大坝安全法规基本空缺,面对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没有有效的预

防、控制及应对体系。因此上世纪60和70年代遭遇了两次溃坝高峰,1973年一年中溃决大坝500多座。当时我国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美元,属于贫困阶段,生产力低下,经济贫困。因此该阶段中,国家采取的办法是从行政上加强检查,制定责任制,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以此来加强大坝安全管理。该阶段的管理以事故管理为特点。

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末,以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特征。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产值已经达到1000美元,我们用20年走完了西方世界用100年走过的发展路程。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大坝安全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逐步从行政管理过渡到制度管理。国务院于1991年颁布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一大批配套法规出台,原有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的需求,国家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来考虑改善大坝安全的状态,从1985年开始对近100座全国重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大坝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大坝安全注册、安全监测、安全评价、论证、鉴定、除险加固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起到了大坝安全的保障作用。该阶段中我国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大坝年平均溃坝率〔2〕大幅度下降,从1973~1975年的49.13×10-4降低到1982年~2000年的2.54×10-4。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事故管理为主线,以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为指导,完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阶段是从新世纪开始,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特征,大坝安全管理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随着国家多年来社会经济一直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开始得到贯彻,预测预报预警技术得到了各级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人口密集、水库大坝风险明显增大。为此国家采取了综合手段,降低大坝风险。一方面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希望从根本上完善大坝安全管理良性发展的体制,另一方面国家又投入巨大资金进行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希望解决水库大坝病险严重的现状,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看出该阶段我国的大坝安全管理已经开始从事故管理逐步向事故预防的方向发展,风险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工程安全的理念正在逐步向工程风险的理念转化。如果说2000年以前主要是以传统的大坝安全管理理论和模式进行管理,

那么2000年以后,现代大坝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正在形成,大坝安全管理正在经历着一次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过程。

3.2.我国传统大坝安全管理模式

从安全管理模式看,我国目前是一种传统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绝大多数水库大坝的业主是政府,政府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来管理大坝的安全。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派水库管理部门进行大坝安全管理。每年汛前,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检查组进行水库大坝的安全检查,防汛办公室负责汛期的安全度汛和洪水调度,水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事故或隐患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并逐级上报。接到事故报告后,上级主管部门将派出检查组或工作组,领导或监督事故处理,严重时组织抢险,避免事故发展。政府部门根据资金情况,组织对大坝事故进行鉴定、加固,最终验收。

可以发现这种传统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1)大坝安全管理以事故为核心,重点在于事故出现后的管理。

(2)受政府委托负责大坝安全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实际上是事故处理的实际领导,而水库管理部门只是根据指示去处理、实施。

(3)和国外政府不同,我国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既要制定大坝安全法规,监督水库大坝安全,又要对所辖水库大坝进行安全决策、筹措除险资金、承担大坝安全引发的社会责任。

(4)政府既是事实上的业主,又要履行政府职能。

3.3.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是指围绕着现代大坝安全理念,即以事故和风险为核心,以预防和控制为主导的政府、业主职责明确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目前国外基本上已经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过渡到了现代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模式。

这种模式有以下一些特征:

(1)不但关心大坝的个别事故,而且关注大坝所有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隐患,包括管理过程的不足,因为它也可能导致事故。不但关心事故后的处理,更关心这些可能出现的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更关心如何预防和控制所有可能出现的事故。

(2)下游区域的公共安全是大坝安全管理的另一个核心,如何预防和控制

水库下游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下游社会和公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是大坝风险管理的重点。

(3)政府与业主职责分明,政府负责安全立法和监督检查,业主负责大坝安全,有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大坝安全管理体系。

(4)采用制度化、法规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动态安全管理。

国外先进国家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化。

4.我国大坝风险管理的必然性及其核心

4.1.必然性

1)我国水库大坝风险在不断增大

目前我国大坝风险普遍在不断的增大。大坝风险是大坝溃决的可能性和溃决影响的乘积。我国大坝现实情况是病险率高,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除险加固,但加固总数不到4000座,重点解决的是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大量病险小型水库国家尚未能顾及。事实上我国50年来主要溃决的水库中96%是小型水库。这些小型水库大坝由于历史原因,大多缺乏规范的设计、施工质量差,且管理不够到位,缺乏维护经费,老化问题日渐严峻,和大中型水库大坝相比,现状普遍较差。如果遇到大洪水,出险与溃决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这是大坝风险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水库下游人口和经济呈密集化趋势,特别在东部发达地区。图1-1、1-2、1-3揭示了三座水库大坝下游密集的居民区。

图1-1、1-2、1-3水库下游的密集居民区

我国的水资源紧缺,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水库的存在,不但水资源可以得到安全利用,而且改善了周边环境,这也是开发商在水库周边大量开发商品房,居民建房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某些法规的滞后,不该建房的地方已经建设,不少地方水库大坝下游人口和经济密集化已经既成事实。如果目前水库大坝溃决,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和上世纪60、70年代的溃决事件相比,风险要大得多。从东部地区看,即使是小型水库的溃决,也可能影响成百上千人的生命安全,社会将难以承受。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仍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就必将导致水库大坝风险不断增大。针对这样的现状,要将水库大坝的风险降低到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必须转换观念,仅关注大坝安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新世纪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就是说政府执政从根本上说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需求为目标的。这个理念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体现,就是要关注工程对人民的影响,特别是对生命安全的影响,也就是提出了水利工程对下游的公共安全问题。建国以来,我国修建了85200多座水库大坝,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大坝安全。通过规程规范的制定和对安全的管理,保障水库大坝在不同运行阶段的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事实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水库大坝的建设,好的一面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坏的一面是一旦溃决,将会给下游带来极为惨重的损失,特别是生命损失。在过去50年中,我国曾经发生过3480多起大大小小的溃坝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效益和风险共存。“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提出,就是强调了风险和效益同样重要。这种“风险”的理念,不但要求我们关注工程安全以求得效益,更要求关注水库大坝的存在给上下游的公共安全带来的影响。2006年初国家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正是风险理念的体现,充分说明风险理念的发展正是这种执政理念的技术体现。

3) 公众维权意识不断加强

经过20多年的社会改革开放,公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国宪法,公民都应享有各种权利。只要水库存在,下游风险一定存在,必然给居住在下游的公众带来潜在威胁。如果水库大坝溃决,居住在下游淹没区的民众的生命财产必将受到极大威胁。关键是风险到底有多大,是否在允许的、可接受范围内。因此这些居民会感到自己的生存权利受到威胁,将会向大坝业主或政府询问类似大坝会不会溃决,到底有多大风险,自己受到的威胁有多大,如果溃决如何逃生,如何索赔等等一系列问题。公众有知情权,公众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这是公众的权利。这些问题,远不是大坝安全的概念所能包容的。只有将“安全”转换到“风险”,在风险理念指导下,才能正确理解公众的担忧,处理、解决大坝风险问题。水库大坝对下游虽有风险,但也有明显的发电、灌溉、供水等效益,目前考虑水库大坝风险对自己潜在威胁的人还不多。但是,随着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坝风险的威胁必将成为大坝下游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之一。为了破解这一焦点问题,用“大坝风险”的管理理念替代“大坝安全”的管理理念是关键的必要条件。

4) 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相适应

经济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在大坝安全管理领域,必然要做出相应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在水库大坝下游区域往往成为经济发展中心和人口密集地带,使得大坝风险迅速增长。因此社会和下游公众必然对水库大坝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水库将大坝风险降低到社会和公众能够接受的水平。这种要求,体现在技术上,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够知道大坝的风险在何处,如何才能够降低大坝风险;体现在安全上,要求水库大坝安全能够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安全状态越来越好;体现在人员上,要求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和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体现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要求体制和机制能够保障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这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提出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年代中,大坝安全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事故管理为中心,出现事故后,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就已经达到了大坝安全管理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坝安全管理主要采取的是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安全事故管理。如果出现险情,立即组织抢险,以避免事故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以事故管理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被动的、事后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代,现在需要的是以事故、风险预防为中心的事先的、主动的安全管理模式。

4.2大坝风险管理的核心

1) 事故与风险

大坝事故与大坝风险是大坝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为了要理解事故怎么样会发生,需要进行事故原因和发生机理的研究。为了发现事故,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需要研究相应的探查技术。为了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评价和鉴定,需要研究评价和鉴定技术。为了处理事故,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或除险加固,需要研究加固技术。为了了解下游风险有多大,需要研究所有各类荷载或人类活动下,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并研究这些事故是否会导致大坝溃决事件的发生,需要研究大坝风险分析技术。为了了解大坝风险是否能够被下游社会和公众所接受,需要研究社会和公众能够接受的风险是多大,也即需要研究风险标

准。

2) 预防与控制

预防和控制是大坝安全管理学的另一个核心。研究事故和风险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和风险。为了预防,必须加强大坝的安全检查和监测,研究如何进行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监测和分析技术。为了预防的有效性,必须要编制运行维护与监测手册,加强规范化、法制化的日常管理。为了控制事故和风险的发展,需要对事故和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预测预报预警,要研究大坝不安全的预测预报预警技术;要研究一旦大坝不安全,对下游的影响有多大,为此需要研究溃坝洪水风险图制作技术,洪水损失评价技术。为了尽量减少下游损失,需要研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管理技术,将下游公众及时撤离。为了将下游风险控制在一个范围,需要研究风险管理技术,通过动态和工程非工程措施,控制风险,为此需要进行除险加固、降等报废或综合治理的技术。

5大坝风险管理

5.1加拿大BC Hydro的大坝风险管理框架

加拿大BC Hydro(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水电公司)是加拿大BC省的水电公司,负责管理BC省内43座水库大坝的安全。其风险管理框架如图?所示。图中可见大坝风险分析从大坝安全审查工作开始,包括设计计算、设计标准、施工记录、大坝工况及大坝运行和维护方式。他们认为如果每个方面都令人满意,就可认为大坝是“安全”的,没必要进行风险评价。反之,如果不满足标准的要求,或者标准已更新而且查明大坝存在潜在的隐患,就应该进行风险评价。大坝风险分析由专家组负责,由参加大坝安全审查和现场检查的工程师们组成专家组,负责判断失事模式和事故,画出初步事件树,并估算失事的概率和后果。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价之后,专家组可以对风险较大的失事模式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价,直至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图1 加拿大大坝风险管理框架

5.2澳大利亚大坝风险管理框架

澳大利亚大坝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框架,确定了风险分类、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图2 澳大利亚大坝风险管理框图

5.3大坝风险分析技术的主要环节

1) 危险源识别

所谓危险源(hazard),是指由内因和外因引起水库大坝破坏的因素,内因是指水工建筑物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大坝存在问题、溢洪道存在问题、输水洞存在问题等,外因是指洪水、地震、人为失误等可能导致水库大坝破坏的因素。

危险源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是识别可能引起水库大坝破坏的所有危险,要把所有可能的危险都找出来,然后确定哪些危险有可能发生、哪些危险比较严重。导致水库大坝破坏的危险有的比较明显,如洪水、地震、库水位急剧下降、大坝滑坡,有些则不太明显,如操作人员失误、故意破坏、战争行为、火灾、水库边坡滑坡、雷击、大风、沿海地区某些低坝可能遇到海啸、火山活动等。

2)溃坝模式判别

破坏模式(failure mode)是指在某种危险作用下,导致水库大坝最终破坏的路径。如洪水→溢洪道堵塞→库水位上升→漫顶→大坝溃决便是一种破坏模式。破坏模式分析(failure modes analysis)是指应用系统综合筛选过程确定水库大坝所有可能的破坏模式。进行破坏模式分析时,把水库大坝看作一个总体,按照功能把水库大坝分成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和输水建筑物等子系统,再把子系统细分成一个个要素(component)。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水库大坝的有一定功能的最小单元。把水库大坝的所有要素都罗列出来,然后分析在每一种危险下要素的反应,考虑各种要素的危险组合,找出水库大坝所有可能的破坏模式。只要某种破坏模式有可能发生,则需进一步分析其风险。只有当某种破坏模式明显可以忽略时,才可以不作进一步风险分析。

3)利用事件树分析溃坝概率

应用事件树方法计算大坝溃决概率时,需要确定大坝可能溃决途径,不能漏掉主要的途径,往往需要熟悉大坝情况的坝工专家的帮助。需要确定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及其频率,往往需要较为详细的水库运用资料和水位资料。需要确定每种水位下每种溃决的发展过程出现概率。这往往由专家予以评价和赋值,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占有大坝资料越详细,专家经验越丰富,发生概率的确定越准确。

4)估算溃坝导致的下游生命和经济损失

为了估算下游生命和经济损失,需要进行溃坝洪水分析,得到洪水淹没范围。

需要针对每种典型溃决工况和没有溃决情况估算下游淹没特征,如出库洪水流量过程线、淹没范围、最大水深、最大平均流速及洪水到达时间等,为后果估算和风险估算提供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溃坝模型计算。

后果分析通常包括生命损失、经济损失估算。

5)在F~N图上判断该坝的风险,确定病险

将溃坝概率和生命损失或经济损失绘制在F~N图上,可得到该坝风险所处的位置,判断其是否需要加固处理或采取其他措施。

6总结与建议

1)国外大坝安全的内涵在过去20多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坝安全

已经从传统的工程安全理念扩展到现代的工程风险理念

2)大坝风险理念在国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大坝安

全管理方法和体系,传统的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发展为现代大坝安全管理模式,即大坝风险管理。

3)50年来我国大坝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大坝年平

均溃坝率不断下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目前正在从以事故管理为核心的事后、被动的管理模式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事前、主动、预防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发展。

4)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力度不断增大,

水库大坝的风险不断增大,公众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我国大坝风险管理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

5)大坝风险管理是一种现代风险管理,对照国外的发展历程,我国大坝风险

管理必须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

论水库大坝漫坝风险分析理论及模型的建立

论水库大坝漫坝风险分析理论及模型的建立 发表时间:2010-11-24T09:47:05.98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7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李智红付君 [导读] 漫坝是指坝前水位超过坝顶、水流漫过坝顶溢流而下。风险是指水库发生漫坝的概率 李智红付君(尚志市马延灌区管理站) 摘要:漫坝风险分析理论采用随机数学、随机水文学和随机水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漫坝的洪水、库容、风浪和泄水能力四方面的随机性,然后研制出水库大坝在洪水系列与风浪系列联合作用下的漫坝风险模型,并在确保大坝的漫坝安全可靠度高达99.999%以上的前提下,优选水库的汛限水位,从而为提高水库汛限水位打下理论基础。本文正是利用这一理论,分析研究了水库的漫坝风险,综合应用随机水文学、随机水力学等学科知识,全面考虑洪水、风浪、库容和泄水能力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土坝对抗洪水和风浪联合作用下的漫坝风险理论,并提出了风险取值标准。 关键词:漫坝风险分析理论模型应用 0 引言 我国北方大多数水库设计汛限水位普遍偏低,严重影响了水库兴利效益的发挥,造成水库管理单位普遍贫困,防汛和水毁工程费用少,工程老化失修,险情不断,无法保证水库的正常、安全运行。 漫坝风险分析理论采用的是一种非工程措施,不需任何工程投资,即可达到提高汛限水位,提高水库的兴利效益的目的。该理论在我国北方地区,对工程状况完好,水资源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的水库,特别是有工业供水任务的水库,对挖掘水库的潜力,增加兴利水量,提高供水保证率,有重要意义。 1 漫坝风险分析理论 漫坝是指坝前水位超过坝顶、水流漫过坝顶溢流而下。风险是指水库发生漫坝的概率。漫坝风险就是指在分析期内,坝前水位超过坝顶的概率。引起漫坝的主要风险因素来自入库洪水、风浪、库容和泄水能力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对于入库洪水,大家都承认它有随机性,不再赘述。对于泄水能力,尽管在传统的水库设计中,把泄水建筑物包括溢洪道和泄水孔的泄水能力,当作确定量来处理,但严格地讲,泄水能力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其不确定性源于对真实的三维水流简化为一维水流模型而致的不确定性、糙率取值的不确定性、模型试验的缩尺效应以及各种几何尺寸在施工方面的容许误差,等等。所有这些影响泄流能力的随机因素,可以通过把泄水建筑物的流量系数视为一定范围内的随机变量加以处理。在传统的水库计算中,是把库容或库面积视为确定性的。但事实上,它们是有不确定性的。人们测出的库区等高线图,存在着测量的随机误差;利用等高线图计算库容按梯形法或辛普森法时,存在着计算简化误差;库区每年要经受洪水,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淤,而限于人力、物力条件不能每年都对库区进行水下地形的精确测量,因此冲淤也会引起库容的不确定性。风,在什么时间刮,从什么方向刮,风速多大,风力多少级,仍是随机的。对于土坝来说,因风引起的水面壅高e和风浪沿斜坡坝面的爬高Rp,自然也是随机的。应予指出,在一般库水位情况下,一般的风所引起的水面壅高和风浪爬高是不会引起漫坝的。只有当洪水来临,使库水位升到一定值时,风浪的作用才有可能配合洪水推波助澜而导致漫坝风险。因此,统计风系列的前提,本应是统计各场洪水发生时的风,但因当前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资料,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汛期最大风系列。对漫坝风险而言,只有吹向坝体的风才对漫坝失事起作用,故而对漫坝风险而言,其有效风应为汛期吹向坝体的最大风系列。 严格地讲,坝顶高程也存在不确定性。它来源于测量误差和坝顶的沉降,但对于已建成的工程,其离散性微乎其微,可以把它视为常数,这并不影响计算精度。 2 漫坝风险分析模型及方法 漫坝风险分析理论采用随机数学、随机水文学和随机水力学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漫坝的洪水、库容、风浪和泄水能力四方面的随机性,然后研制水库大坝在洪水系列与风浪系列联合作用下的漫坝风险模型,并在确保大坝的漫坝安全可靠度高达99.999%以上的前提下,优选水库的汛限水位,从而为提高水库汛限水位打下理论基础。 2.1 基本理论 漫坝风险分析基本理论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漫坝和风险。漫坝是指坝前水位超过坝顶、水流漫过坝顶溢流而下。风险是指水库发生漫坝的概率。漫坝风险就是指在分析期内,坝前水位超过坝顶的概率。漫坝风险分析理论认为引起漫坝的主要风险因素来自入库洪水、风浪、库容和泄水能力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水库设计及计算中,把泄水建筑物及库容或库面积视为确定性的,但严格的讲,它们是不确定的。风也是随机的,对漫坝风险而言,其有效风应为汛期吹向坝体的最大风系列。这样一来,在全面考虑入库洪水、风浪、库容和泄水能力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水库调洪过程是一随机过程,其调洪演算方程,是随机微分方程。在以校核或设计洪水为其上限的洪水系列与汛期吹向坝体的有效风系列联合作用下,土石坝漫坝风险须逐时段进行数值积分来求得。计算时,控制高程取在坝顶和防浪墙高程时,针对不同的迎汛水位,将分别得出相应的漫坝风险值。目前,尚缺乏漫坝安全可靠度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经过分析认为,可接受的漫坝风险为10-6数量级,这相当于人力无法抗拒的地震风险数量级,即可接受漫坝的安全可靠度达在99.999%以上。 2.2 模型及方法 漫坝风险模型可表示为下式: Z(t)——坝前水位 Zo——迎汛库水位 e——水面风壅高度 Hmax——由于洪水产生的库水位增加值 Rp——沿坝坡的波浪爬高 Zc——临界高程 当洪水事件[Qi-1,Qi]和风事件〖Wj-1,Wj〗同时出现时,风险Pij为: 通过编制相应的电算程序,求解上述方程,可得到预先规定的临界模式的漫坝风险模型。 在传统水库调度计算中,除了洪水是具有某种频率性质的随机事件外,把水库库容、库面积、汛期的风情和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等都当作确定量处理,且洪水频率一经给定,洪水过程线也成为确定量。在此条件下,人们采用安全超高,即在水库演算中最高水位上再加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安环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科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经营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ISO13485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风险分析评估报告 (Atlas scale电子秤) 1.前言 本文是脂肪秤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从而使所有剩余风险的水平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2 .适用范围 本风险分析报告适用于公司脂肪秤及玻璃面称的风险管理过程。 3.对产品预期用途的描述: 产品作为家用或医疗单位康复室、诊疗室等进行人体体质及健康状况评估之辅助设备用。 3.1 本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 使用便捷,LCD数显直观,清晰,安全可靠,; 2) 可测量人体重量及脂肪,肌肉,骨头,水分百分比,评价体质机能 3.2 产品组成: 本产品主要由压力传感器组件,信号转换.传输及链接模组(RF,WIFI),LCD显示及结构件和电源组成: 1) 压力传感器组组成: a);传感器 b) 胶脚; c) 应变片。 2) 信号转换传输及链接模组组成 a) PCB b) IC

c) 电阻电容 3)LCD显示 a)液晶 b)背光板 4)结构件 a)钢化玻璃 b)胶壳 5)电极电源 a)ITO膜电极 b)1.5V AA 电池 3.3 产品成品图片: 4.风险管理计划 4.1 风险分析人员及职责(见下表)

4.2 风险分析参考的资料及标准: a) ISO13485:2016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b) ISO14971:2007 《产品风险管理对产品的使用》 c) GB/T16886.1-2011 《产品生物学评价第1部份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d) GB/T16886.5-2003 《产品生物学评价第5部份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e) GB/T16886.10-2001 《产品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 f) 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YY0466.1-2009 《产品用于产品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h) 16 CFR 1303 Canada Surface Coating Materials Regulation. i) European Regulation (EC) No 519/2012 j) Diretive 2011/65/EU(ROHS) k) REACH ANNEX XVII EU 836/2012 l) California’s Prop.65 . Canada Children’s Jewellery Regulations SOR/2011-19 4.3 风险分析可接受标准 4.3.1损害的严重度判定标准: 风险的严重度水平: 4.3.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天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之中,人们创造财富和社会福利的途径与方式已经由过去重复进行的生产活动为主,逐步转向了以项目开发和项目实施活动为主的模式。而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的、一次性的并涉及到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从而使得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失。可以说,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事件和问题的处理。 就建设工程项目来说,与其它行业相比,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工程建设投资方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从最初的项目投资评价到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耗时较长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并涉及对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协调。此外,这一复杂过程还受到大量外界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加防范,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时采取何种形式的组织结构,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如何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和监督风险才能使投资企业更好的管理风险、驾驭风险,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风险管理(包括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导致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还很不完善。这也说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1.2国内外发展 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由于人的有限理性,项目活动主体对风险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各类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引起人们对风险的重视,也逐步深化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风险管理问题,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到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受到了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项目风险管理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人们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实践越来越深入。1986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PMBOK),将项目风险管理列入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中。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项目管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项目招投标制、项目业主责任制和风险投资机制的逐步推行,都要求各项目组织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目前,我国已经在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由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2006年10月正式出版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2008年9月又出版了修订版,每个版本都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明确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全文]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1、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应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 从本项目来看,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作为物流业,本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之前,实施后财务风险较小。 4、管理风险 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本项目融资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二、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1、应对政策风险的对策 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2、应对市场风险的对策 现代市场经济已步入以顾客为核心的3G时代(顾客、竞争、变化),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飞速变化,物流企业正字啊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包括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络化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推进集团化管理;发展加工中心,强化生产/质量管理等等。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集成

项目风险分析和对策

第十章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1、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就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应以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就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与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 从本项目来瞧,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就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就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

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与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作为物流业,本项目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实施之前,实施后财务风险较小。 4、管理风险 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本项目融资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就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二、风险防范与降低风险对策 1、应对政策风险的对策 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与战略;

风险分析及评价报告例

******* 有限公司 AQBZH·FXPJ-2011风险分析及评价报告 2011年08月28日发布 2011年08月28日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目录 (1) 1作业活动清单 (4) 1.1 原料工段作业活动清单 (8) 1.2 电炉工段作业活动清单 (4) 1.3 精制**工段作业活动清单 (9) 1.4 锅炉岗位作业活动清单 (9) 1.5 污水处理岗位作业活动清单 (9) 1.6 **回收岗位作业活动清单 (9) 1.7 电气工段作业活动清单 (10) 1.8 机修工段作业活动清单 (10) 1.9 质检科作业活动清单 (10) 1.10 过磅房作业活动清单 (11) 1.11 仓库作业活动清单 (11) 1.12 保卫科作业活动清单 (11) 1.13 工会作业活动清单 (11) 1.14 公司办作业活动清单 (11) 1.15 财务处作业活动清单 (11) 1.16 生技科作业活动清单 (12) 1.17 供应科作业活动清单 (12) 1.18 销售科作业活动清单 (12) 1.19 安全环保科作业活动清单 (12) 2设备设施清单 (13) 2.1 原料工段设备设施清单 (13) 2.2 电炉工段设备设施清单 (14) 2.3 精制**工段设备设施清单 (15) 2.4 锅炉岗位设备设施清单 (16) 2.5 污水处理岗位设备设施清单 (17) 2.6 **回收岗位设备设施清单 (17) 2.7 电气工段设备设施清单 (18) 2.8 机修工段设备设施清单 (18) 2.9 质检科设备设施清单 (19) 2.10 过磅房设备设施清单 (19) 2.11 仓库设备设施清单 (19) 2.12 保卫科设备设施清单 (19) 2.13 工会设备设施清单 (19) 2.14 公司办设备设施清单 (20) 2.15 财务处设备设施清单 (20) 2.16 生技科设备设施清单 (20) 2.17 供应科设备设施清单 (20) 2.18 销售科设备设施清单 (20) 2.19 安全环保科设备设施清单 (20) 3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21) 3.1 原料工段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21) 3.2 电炉工段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28) 3.3 精制**工段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29) 3.4 锅炉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37) 3.5 污水处理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一览表 (42) 3.6**回收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一览表 (44) 3.7电气工段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一览表 (45) 3.8机修工段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一览表 (47) 3.9质检科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一览表 (48) 3.10过磅房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一览表 (49)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最全版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表

风险评价的目的 风险评价目的是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目的。 风险评价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风险评价程序 1、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及所在部位进行识别和分析。从企业从事的活动,使用的设备设施中选取分析对象,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 2、确定风险评价范围 3、确定风险评价方法 4、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性的判断准则,对己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等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 5、评价过程如下图所示:

风险评价范围Array 通过全公司存在的危害形式和存在的场所, 作业活动。见下表 风险评价方法 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

析法(SCL)和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JHA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这一程序用的其它说法是工作安全分析(JSA)和工作危害分解。 工作危害分析(JHA)较适用于检修、入罐(釜)清洗、折除等作业活动。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由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并以提 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较适用于关键装置的风险评价。 3、预危险性分析法(PHA) 预危险性分析法是在项目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在概念或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危险性分析法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进行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预危险性分析法(PHA)较适用于重点部位(岗位)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见1)、事故后果严重性(见2)的判断准则,来确定各重点部位、关键装置、作业活动发生事件的可能性(L)和事故后果严重性(S),由下式计算风险度(R):

大坝安全评价

大坝安全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国内外水库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有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工程安全等级分为3 级: A 级为安全可靠,能按设计条件安全运行; B 级为基本安全,但有缺陷,可在加强监控的条件下运行; C 级为不安全,存在病险隐患。最后综合各专项安全性级别对大坝分类,专项安全性级别均达到A 级的为一类坝; 专项安全性级别达到A级或B 级的为二类坝; 专项安全性级别有一项以上达到C 级的为三类坝。 关键词:安全评价; 风险分析; 病险水库 前言 我国现有8.7 万余座水库,大多建于20 世纪50~70年代,限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制约,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工程质量差等缺陷,加上长期维修养护不够,其中约40%为病险水库。病险水库不仅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而且存在很高的溃坝风险,严重威胁下游公众安全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病险水库定期开展水库安全评价工作至关重要。正确的大坝安全评价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降低工程风险和提高工程除险加固措施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1模糊综合分析法 模糊数学将数学引入具有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的各个知识领域中,其关键在于寻求适当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事物的模糊性。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综合评价通过构建评价对象指标集与评价集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各评价指标所属隶属度,建立模糊矩阵,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对模糊矩阵与权重进行模糊运算并归一化处理,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1.1 确定目标集和评价集 大坝模糊综合分析的目标集采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7 个单项,评价集一般采用五级法,其等级用符号表示为: V 1,V 2,V 3,V 4,V 5,依次代表恶 性异常、重度异常、轻度异常、基本正常、正常。各项因素的评价语为: ( V 1,V 2,V 3,V 4,V 5) = ( v 1,v 2,v 3,v 4,v 5) 。其中: 0 < v i < l 表示对上述等级的隶属。大坝的因素层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对于定量指标采用“升半梯形”隶属函数确定指标的隶属度。[1] 1.2 综合评价 根据权向量W 和模糊评价值矩阵R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公式为: B = W·R 式中,运算符“·”为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算子,当W 表示权向量时,上式代表普通矩阵乘积运算[2]。计算时,从最底层( 因素层) 开始,逐层向上综合,最终得到最顶层的目标集向量。如果目标集不满足归一化条件,需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可根据总体评价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大坝安全的总体结论。 2风险评分法 风险分析既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材料、荷载的时空变异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非传统因素,如人为差错、机械故障、上游水库失事等随机事件可能给大坝安全造成的威胁。美国垦务局( USBR) 推荐使用现场评分( site rating)法来衡量水库大坝的风险,它是在美陆军工程师团Hagen 的启发下形成,按下式计算: ()j i i SR SR =∑ 式中,()i SR 为第i 因素的评分值。[3] 所考虑的风险可分两类: ①潜在险情,包括库容、水头、隐患、洪水和地震等因素。将各因素构成的险情分成低、中、高、极高4 级,各级从低至高相应赋予风险值。工程的SR 值越高,则表明该工程越危险。②大坝病险,包括工程龄期、建筑质量、渗流态势和结构安全等因素; USBR 把风险分析和评价视为改进安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较高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所以必须开展项目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现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一次性的、创新的,并涉及到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工程项目的这些特性造成了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些风险将会造成项目的损失,甚至导致项目目标不能实现。 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事件或问题的管理。 风险概念:是指由于但是者不可预见的因素,使得最终结果与但是者的期望城市较大背离,并存在使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项目风险的概念: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业主/顾客、项目组织或项目的某个当事者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产生背离,并存在给当事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项目风险管理角色描述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现的全过程,对于工程项目的承包方,从准备投标开始直到保修期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因各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管理的主要责任者、管理方法手段也会有所区别,在项目经理承接该项目之前,风险管理的责任主要集中于企业管理层,并主要是从项目宏观上进行风险管理,而工程项目一旦交由项目经理负责后,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就落实到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经理所组建的项目团队。 但无论谁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于项目整体,都要贯彻全员风险管理意识。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见附图) 风险管理规划(从属于项目管理计划) 11.4.1项目风险管理规划的依据 事业环境因素、组织过程资产、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管理计划书 11.4.2项目风险管理规划的方法

风险分析及对策

风险分析及对策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一、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应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 从本公司创立来看,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 应对策略: (1)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

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应对策略: 现代市场经济已步入以顾客为核心的3G时代(顾客、竞争、变化),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飞速变化,公司需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包括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络化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推进集团化管理;发展加工中心,强化生产/质量管理等等。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 (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 (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7)实现业务与工作流整合,流程推动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8)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单、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大坝风险分析 -

小议大坝风险分析 [摘要]:大坝风险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加强大坝安全及管理水平。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大坝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目前的一些研究现状,简要总结了我国大坝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在介绍与总结过程中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大坝;风险分析;实施内容;评价方法;展望 1.引言 将风险概念引入到大坝安全评价领域始于上世纪 50、 6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较晚, 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末, 可见大坝风险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外都是一门新学科。十几年来, 我国学者一方面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大坝风险理论与方法, 同时研究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坝风险分析新理论、新技术, 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我国是筑坝大国, 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坝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 大坝的潜在威胁也是巨大的, 一旦失事就会给下游地区带来严重灾害, 并且随着老坝、病险坝数量日益增加,大坝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此相应,大坝风险分析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展开。大坝的风险分析是评价和改进大坝安全度的有效工具, 它能结合工程判断深入地研究大坝的弱点或缺陷, 提高对失事原因和溃坝或漫坝后果的认识, 为决策提供依据。 2.国内外研究进程 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最早起源于美国,首先使用于军事工业方面,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商用核电站风险评价报告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推动了风险分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在美国,由于1976年Teton坝和1977年TaccoaFall坝的相继失事,美国政府于1979年颁布了联邦大坝安全导则(FccST),其中有关安全评价、大坝设计、坝址选择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决策分析引人注目"同时,联邦紧急管理机构和斯坦福大学、垦务局、曼切斯特研究院等开展合作,重点研究大坝安全问题的风险分析方法。 其后,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1988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大坝水文安全评估程序”的报告,提出利用赔偿费用进行损失补偿,但没有解决如何考虑生命损失的问题。二十世纪80年代,DavidS.Bowles运用了风险分析方法为美国西部几个大坝业主进行了大坝风险评价"其中两例使用了“每挽救一人的成本费用”作为“减少生命安全风险的成本效益”的衡量尺度,以考虑生命方面的损失。

风险评估报告

化德县蒙太钛业有限公司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确保安全作业,由公司风险评价小组进行风险评估。 二、评估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靠、可用。 2、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地开展工作。 三、评估组织 风险评价小组有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委会成员、生产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组长:张顺成(总经理) 副组长:许桂云(生产厂长) 成员:赵东(安全管理员)王建平(技术主管) 武录(炉长)赵建忠(炉长) 师进东(机修组长)张艳(电工组长) 四、评估过程 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2、收集分析资料、现场勘查 3、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4、评估汇总交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 五、风险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主要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主要包括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工艺装置和储存设施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系统的风险进

行辨识和分析。 六、评估方法 1、直接判断法: 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可判断为重要危险源: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的情况;曾发生过重大以上的事故,且仍未采取防范措施的情况;直接观察到的事故隐患,但无预防控制措施的情况。 2、预先危险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初步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主要工艺、设备等进行分析。通过对生产装置及工艺、设备的安全性进行危险性预先分析,辨别装置的危险部位、主要危险特性以及可导致重大事故的缺陷和隐患,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 (1)分析步骤 收集有关资料,对要进行分析的系统作基本情况了解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边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5)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危险性等级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复习进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 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目前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期,中国建筑市场也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工程项目的竞争日趋激烈,工程项目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因此,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因为任何合同形式的工程项目,其合同双方的行为本质都是商业行为,最终目标都表现为经济利益,工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等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存在各种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及其分类和特点 工程项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限定时间、资源、质量)下,具有特定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事业,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工程项目的结束。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无疑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有时是灾难性的,有时是人们不希望的,我们把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灾难性事件和不合意的结果成为工程项目的风险。 1、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几类 (1)经济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经济相关因素的变化,造成工程材料、设备等价格涨跌、供应脱节,甚至通货膨胀;或者由于错误估计市场变化而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通常由汇率变化、换汇控制、通货膨胀、设备材料供应脱节等引起,是工程项目风险中常见的主要的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可能为预计到的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其中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等也是技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工作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与建议 1、针对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如下。 (1)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2)风险降低: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采购时可预留部分项目保证金,如果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这样就降低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加大。 (3)风险分散:是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公司使用商品混凝土,混装混凝土就可以将风险分散给材料供应商。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企业资产和负债存在的风险研究 【第一章】公司资产和负债风险管理探究绪论 【第二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3.1 3.2】资产规模风险与结构风险 【3.3 3.4】资产质量风险与计价风险 【3.5 3.6】表外资产风险与资产的战略风险 【第四章】企业负债风险分析 【第五章】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负债与资产风险防控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2 章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2.1 企业风险概述 风险的概念是由西方经济学家在19 世纪提出的,认为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产生的,经营者承担了风险才获取相应的收入,收入是风险的报酬。20 世纪初期IIA 强调风险的损失观,风险对目标的实现是有阻碍性的,指出衡量风险的标准与后果,随后的学者研究逐步改变这一观念,认为风险具有两面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未来结果的不利方面而且包括有利方面,2002 年IRM、AIRMIC

以及ALARM 共同发布了风险管理标准,强调风险的两面性,将其定义为各种后果可能性的结合,同时关注风险的有利与不利方面,充分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风险,应对风险机会大大增加,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观念的改变,逐步意识到充分利用风险的有利方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改变。人们对风险观念的改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早对风险的认识是激进的,强调风险的罪恶与对之厌恶,只能被动的接受;第二阶段:现代社会对风险的认识是可预测的、可度量的负面影响,设法去避免风险的发生;第三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并将风险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认为风险是可管理、可操纵的,是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结果,人们可以主动接受风险并接受专业建议,充分利用风险为企业带来的机会,规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2 企业风险的分类 根对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根据风险的内容、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的来源来进行划分,本文主要从风险来源来具体分析企业风险,外部风险主要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等方面来进行风险分析,内部风险主要从企业战略、财务状况、运营状况等来进行风险分析。 2.2.1 外部风险 1、政治风险是指政府或政府官员等的行为而对未来产生的不

大坝防洪安全的评估和校核

大坝防洪安全的评估和校核 摘要:洪水漫坝风险失事,是影响大坝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寻求一种既能反映大坝防洪系统随机性和模糊性,又能合理描述大坝防洪能力的风险模型,以实现对大坝防洪能力的定量化,进而为已建大坝和待建大坝的防洪安全评估和校核创造条件. 关键词:大坝防洪安全洪水漫坝失事随机微分方程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大坝失事,是洪水漫坝所造成的.因此,正确地对大坝防洪安全进行评估和校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洪水漫坝风险是和大坝洪水设计标准紧密联系的.按我国现行的洪水设计标准对大坝的防洪安全进行分析,从水文角度估算的理论漫坝风险率远大于实际漫坝失事率.这说明现有大坝通常具有一定的抗洪潜力.这一抗洪潜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由于水文、水力等随机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了设计者在调洪演算过程和泄洪建筑物设计规模、坝顶高程的决策中,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由于工程、管理等模糊不确定性的影响,导致了洪水漫坝风险失事临界限值的模糊化,常使洪水位略超坝顶高程而不发生失事事故。 目前,国内外对大坝防洪安全的分析主要从洪水设计标准的选择

出发,仅能考察大坝防洪的水文风险,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诸多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因素均未能定量引入对大坝防洪安全的分析中,致使这一问题迄今未能解决。 1现有大坝防洪安全分析 1.1 已建大坝防洪安全水准评估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坝洪水漫坝风险失事的统计资料,可以了解已建大坝的总体防洪安全水准及趋势。 据九十年代初统计[1]我国共建有大坝83000余座,其中土坝占90%以上,运行多达30—40年. 表1我国各类大坝的漫顶失事率 类型 座数n 漫坝失事座数np 漫坝失事率Rp(N=30~40年) 漫坝失事率(预测) Rp(N=5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