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模板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模板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模板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模板

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

摘要:地名不仅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它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所以地名的译写不仅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文化内涵的功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之外,“等效原则”则是实现文化有效传递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内涵;音译;等效原则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人们在相互交流中为了识别周围环境对位于地表特定位置上的地方所赋予的名称,是由一定的词和词组构成,英语权威字典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对toponymy 的解释为:“the place-names of aregion or language or etymological study of them.”从以上中英文对地名的解释来看,地名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意义,尤其是词源意义。地名的命名都有其原因,或依据自然地貌特征,或依据某社会人文特点。如“海参葳”,其指称意义是指前苏联与中国、朝鲜接壤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其词源意义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城市”,又如Europe,其指称意义是欧洲大陆,而其词源意义来自希腊神话中的美女“欧罗巴”的芳名。可见,地名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或社会文化内涵,它还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其某一历史阶段的地貌特征、物产、经济、历史史实(事件或人物)、生存范围、历史变迁以及宗教信仰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对地理位置的命名更是丰富多彩。

一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1 中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许多古老的地名往往负载着历史时代的许多印记,地名可以告诉人们朝代的年号、官府的名称、皇帝用字的避讳等。而且一般都会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如:古城苏州,有十几个别称:春秋时期是勾吴的首府,称为吴中,也称吴都。战国时建立吴国,别称吴门。秦属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隋朝以后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苏州。

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有地名与帝王及其皇族的名字相同,就必须更改,也就是避讳。这种避讳在历史上非常流行,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如河南省洛阳市的宁人坊,原名为宁民坊,因其讳唐朝李世民的名字,而更改为宁人坊;湖北咸宁县,原名为永安县,但在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因避太祖父赵殷永安

陵讳而更名为咸宁县。

另外,地名还能够折射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各行各业,各种市集的集散地。如北京的马厂、羊房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兴旺发达的畜牧业;北京的沙锅刘胡同、豆腐陈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手工业情况;北京的瓷器口、帽儿胡同等地名可以看出老北京的经销的商品。北京的周口店、长城、天安门、紫禁城、十三陵等地名都能折射出古老北京的悠久历史。

2 中国地名的宗教文化内涵

中国自古至今曾出现过许多宗教,各种宗教名胜古迹的名称均属地名,是宗教文化产物。我国的宗教名胜大致可分四类:庙(如八仙庙、药王庙、老虎庙等)、观(如白云观、玄妙观、回龙观等)、宫(如天宝宫、后天宫)、寺(如南山寺、少林寺)。庙是人们供奉祖先、佛、神、仙、历史名人或进行祭祀的地方,如关帝庙、岳飞庙、土地庙等。这些庙名虽然简单,却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含义。有的庙名是以各种神、佛、仙名命名,如财神庙;有的是以历史人物命名,如周公庙;有的是以其他神如动物神或山神命名,如老虎庙。观,在上古,是作为宫廷或宗庙大门两侧的高大建筑物。如白云观、产生观、等。这些道教的“观”名称,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产生观;有的表明道教的信仰,如朝天观。宫,原用于指人们的住宅,后指帝黄的高大居室。道教兴起,尊奉天上玉皇大帝、神仙,自然可用“宫”作为建筑物名称,如太清宫、布答拉宫。这些道教的宫名称,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万寿宫;有的表明道教信仰,如奉仙宫。寺是佛教建筑名。禅院,佛寺的别名。“禅”的意思是“静虑”、“思维修”,即心中寂静、没有杂念。这是苦修成佛的途径。“院”本指宫室的围墙,后来和尚、尼姑等主处称院。明代以后,出现禅院。佛教的命名反映出所供奉的佛神、佛教文化追求的理想、倡导的修行理念以及对国家的态度。有的佛寺是以佛神命名的,如千佛寺、观音禅寺;有的是以佛教追求理念命名的,如报恩寺、永泰寺等;有的是以佛教修行的理念命名的,如南华禅寺、观音禅寺等;有的是以佛教教义命名的,如菩提寺、华严寺;有的是以佛教爱国观念命名,如兴国寺、报国寺等。

3 地名与社会心态

郭锦桴认为:一个民族的社会心态不仅有伦理观念而且还有社会价值观、社会共同心理,甚至有宗教信仰精神。从文化伦理的角度来审视,地名不仅反映地理的自然景观的种种特点,而且也反映人文地理景观的各种特点,甚至还反映民族的社会心态。在我国地名中,地名往往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社会心理、传统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精神等人们所共有的社会心态,这种社会心态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映。如长安镇、吉安县、福建省等这些地名反映出人们对美好富裕生活的一种向往,对幸福长寿生活、富强昌盛的社会的一种追求;太平

山、永安市、安定门等这些地名反映出人们希望天下太平,永远过着和平、安定、平安的日子;顺义县、武汉市、五华山等这些地名则反映出人们重义、重武卫的社会心态。另外,中华民族的历史社会是一个重宗族的社会,人们把宗族看成是社会构成的主要支柱。皇帝把天下当做自己的天,老百姓把本宗族的居住地当做本族的乐土,在地名上冠以族姓。如石家庄、李家弯、王家店等。除此之外,我国许多地名还反映人们对龙神及历史人物崇敬和敬仰的社会心态。汉代《说文》介绍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由此表明,龙并非一般动物,它变换摸测,是了不起的神物。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因为其头部像牛、马或蛇,又有蛇躯、鳞身、鱼尾、鹰抓、龟足,因此人们认为龙能反映中华多民族的融合,被作为中华民族崇拜、信仰的图腾。因此中国许多地名都带有“龙”字。如盘龙江、龙王庙、龙山等。

二中国地名的翻译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交际的正常进行有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对象。源出者(originator ,指作者或说话人) 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目的传递信息,接受者( receptor 指读者或听者) 根据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功能来正确把握其意义。译者只有忠实完整地再现原文,尽量做到译语与原语的功能效果对等,才能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同样多的信息和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感受。

关于地名的翻译问题,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着作编译局、新华社、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单位。在20 世纪中叶, 各自制定了英、俄、法、德等语种的地名译音表。1989 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和英、法、西、德、俄、阿等语种的地名汉字音表以及罗、蒙、捷、匈等54 个语种的地名译章表草案.1993 年, 中国地名委员会颁布了英、俄、法、德、西、阿等地名译写规则. 中国地名委员会撤销后, 这方面工作由民政部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负责.1999年我国又颁布了《地名标牌城乡标准》,明确规定用汉语拼写我国地名。

笔者认为“等效原则”( Principle of Equivalence)最适用于地名的翻译。所谓等效原则并不是指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对等关系,即“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等效原则强调的是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非形式对等。地名是某一文化中特有事物的名称,属于专有名词。翻译时究竟采取什么译法,必须视具体情况而作灵活处理。

1 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transliteration) 为主,力求准确规范

过去我国地名、人名译写均使用威妥玛式拼法。威妥玛式拼法是由英国外交官、汉学家Thomas Francis Wads(威妥玛,1818-1895)所创,他在中国从事了四十多年的侵略活动,与1888年创造的威妥玛式拼法影响很大。威妥玛式拼法拼法译写我国地名人名是不准确的,如用英语的清辅音“p,t,k”拼写汉语的爆破音“b,d,g”,如青岛(Qingdao)-Chingtao,北京(Beijing)-Pewking等。1979年后,我国政府规定使用汉语拼音译写我国地名和人名,这是符合“以标准音为依据”的国际通用惯例。音译要严格遵守源语和译语的标准发音规则,如英语发音要根据通用的国际音标,汉语发音则要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地名的音译可参照《英汉译音表》、《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或《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如果一个地名的专名和通名都是单音节词,翻译是应根据汉语的读音规则,将通名看作专名的组成部分进行音译,然后再意译通名,分开书写。如:泰山(Mount Tai), 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太湖(Tai Lake)等;对于那些同字不同音的汉字,由于他们在具体的地名中读音却是固定的,在翻译这类地名时,我们必须按照中国地名词典标注的汉字读音进行翻译。如:洞庭湖(the Dongting Lake), 哄洞县(Hongtong County), 六盘水(Liupanshui City) 六合县(Luhe County)。

2 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应以意译为主,音译加意译为辅

地名的基本义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反映出该地名的地域特征意义,或表达人们对地域的吉祥期待,或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念等。由于有的地名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旅游点名称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在翻译地名时,为了引介地名的文化涵义,激发游客的好奇心理,引发人们对地名的联想,所以地名的翻译除了采用音译法外,还采用意译的方法。所谓地名的意译是指翻译时可将不易为英语读者理解的地名先化解为意义相当的词或词组,然后再译成英文。所以钱钟书先生说过:“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许渊冲教授也认为“翻译甚至可以说是‘化学’,是把一种语言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艺术。”由于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即使将我们所熟知的地名搬到译文中去,英语读者也会莫明所以。

如: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虎妞着了慌。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味草药。(老舍《骆驼祥子》)施晓青将其译为:Xiangzi was dead to the world for two days and nights,and Tigress began to went to the Temple of the Goddess of Fertility and asked for magic prescription, which called for a little incense ash and two or three medicinal herbs.

如果把娘娘庙按照音译的方法译为“Liangliang Temple”,则无法把我们崇尚神灵的宗教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而施晓青将Liangliang转化为the

Goddess of Fertility,国外读者就会对中国这样的宗教文化一目了然。又如“聚仁巷”体现了中华民族讲仁义道德的心理所以Paul White 将他转化成“Gathering Benevolence Lane”;“妙峰山”转化成“Fantasy Peak”等。

三结语

由上可见,地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点已引起了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学家的重视,它可以帮助人类了解某一地区、某一阶段的经济、文化、地理.宗教等.在翻译地名时.探析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地名翻译的关键在于译名究竟以何种合适的方式在目的语中指称源语名称之所指。由于地名解释中,译者实际处理的对象是源语名称的所指而非名称本身,因而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相关。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实际上执行着一个对源语名称的所指进行重新命名的行为,从而实现语符——所指关系在目的语的重构。

参考文献:

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郭镜桴.汉语地名与多彩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

杨晓军.东西方地名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5):109-122

卞福英.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3):89-92

罗建平.地名的内涵与移译[J]河西学院学报,20XX(6):78-81

中国地名翻译九大方法

中国地名翻译九大方法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不仅是中国的统一标准,而且是国际标准,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根据笔者英译中国地名的体会,本文拟谈谈中国地名英译的几点注意事项,供译者和读者参考。 一、专名是单音节的英译法 专名是单音节,通名也是单音节,这时通名应视作专名的组成部分,先音译并与专名连写,后重复意译,分写(汉字带点的字是通名,英语的画线部分是音译;括号内为该地所在省、市、地区或县,下同)例如: 1、恒山 Hengshan Mountain (山西) 2、淮河 the Huaihe River (河南、安徽、江苏) 3、巢湖 the Chaohu Lake (安徽) 4、渤海 the Bohai Sea (辽宁、山东) 5、韩江 the Hanjiang River (广东) 6、礼县 Lixian County (甘肃陇南地区) 二、通名专名化的英译法 通名专名化主要指单音节的通名,如山、河、江、湖、海、港、峡、关、岛等,按专名处理,与专名连写,构成专名整体(汉语带点的字和英语的画线部分即为通名专名化)。例如: 1、都江堰市 Dujiangyan City (比较:the Dujiang Weir)(四川) 2、绥芬河市 Suifenhe City (比较:the Suifen River)(黑龙江) 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 (比较:the baishui river)(甘肃) 4、青铜峡水利枢纽 Qingtong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比较: the Qingtong Gorge)(宁厦)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Wryishan Nature Reserve (比较:WuyiMountain)(福建) 6、西湖区风景名胜区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 Sites of Xihu(比较: the West lake)(浙江杭州) 三、通名是同一个汉字的多种英译法 通名是单音节的同一个汉字,根据意义有多种不同英译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英译词不能互相代换。例如: 1、山 1)mount:峨眉山 Mount Emei(四川峨眉) 2)mountain:五台山Wutai Mountain(山西) 3)hill:象鼻山 the Elephant Hill(广西桂林) 4)island:大屿山 Lantau Island(香港) 5)range:念青唐古拉山 the Nyainqentanglha Range (西藏) 6)peak:拉旗山 Victoria Peak(香港)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精简)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郑静芝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437100 摘要: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要准确地进行翻译,可以运用音译法、直译法等克服这些差异。 关键词:文化差异,音译法,意译法 Abstract:Translation is a bridge of two different languages.Due to different historic backgrounds, customs,traditions and cultures in two different nation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eqiuvelence of two languages,we aim to provide some techqiues to help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ranslation through this paper. Keywords:Cultural differences;Transliteration;Free translation 引言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可译性基础。然而,中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产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迥然而异,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构成了翻译的障碍。 1.文化和翻译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世世代代的所有共享的东西。狭义的文化则是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形式。美国语言学家萨王尔在《语言论》中提出:“文化这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现代文化人类学家们一般把文化分为技术、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个系统”。 翻译,中外学者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①“通常它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②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所反映的对象。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翻译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提出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问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除语言学的特点外,在宏观文化语境中审视原语和译语。文化与翻译的相互影响和特征就显而易见了④。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2.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社会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1.1风俗传统对翻译的影响 习俗是人们在口常生活中由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文化,因而翻译也就会受到传统习俗文化的影响。 比如“deaths and marriages”,如果译为“红白喜事”就不是很妥当。汉文化认为红色象征喜庆,结婚时新娘要穿红,而在举行葬礼时才穿白,所以中国人惯用“红色”表示marriage,“白色”表示death。但是西方人却认为白色是纯洁、忠贞的象征,新娘在婚礼上穿白色的婚纱,在葬礼时则穿庄重的黑色。因此,“红白喜事”并没有正确传递原有的文化信

2018中国地名大全

中国地名大全【中国行政地名】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 江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香港?澳门 北京市[12 区,6 县] 【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 【县】大兴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 天津市[13 区,5 县] 【区】和平区河东区南开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 【县】武清宝坻蓟县静海宁河 河北省[11 地级市,23县级市,109县,6自治县] 【地级市】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县级市】鹿泉沙河武安南宫冀州藁城晋州辛集深州泊头黄骅新乐安国定州河间任丘高碑店涿州霸州遵化丰南迁安三河 【县】井陉元 氏 赞皇高邑临城内 丘 邢 台 永年涉县磁县临漳魏县 大名邯郸成安肥乡广平馆陶曲周邱县临西南和鸡泽威县任县 巨鹿平乡广宗清河故城隆尧柏乡枣强新河宀W. 宁晋赵县栾城平山 灵寿行唐曲阳唐县望都顺平满城阜平易县涞水涞源定兴正定 无极深泽安平饶阳武强武邑献县阜城景县吴桥东光南皮沧县 盐山海兴青县博野蠡县肃宁清苑高阳大城文安安新徐水容城 雄县永清固安蔚县阳原涿鹿怀来宣化怀安万全尚义崇礼张北 康保沽源赤城隆化滦平承德平泉兴隆迁西玉田丰润卢龙抚宁 滦县昌黎滦南乐亭唐海香河 【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山西省[6 地级市,16县级市,85 县] 【地级市】太原阳泉朔州大同长治晋城 【县级市】古交忻州原平榆次介休孝义汾阳离石霍州临汾侯马河津运城永济潞城高平【县】阳曲定襄五台代县繁峙灵丘宁武神池山阴应县浑源广灵怀仁大同阳高天镇左云右玉偏关河曲保德五寨岢岚兴县岚县 静乐娄烦方山临县清徐交城文水柳林中阳交口石楼灵石汾西 洪洞隰县永和大宁蒲县吉县乡宁襄汾曲沃新绛稷山绛县垣曲闻喜夏县平陆万荣临猗芮城盂县寿阳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榆社沁县襄垣武乡太谷祁县平遥沁源古县安泽浮山翼城沁水阳城黎城屯留长子壶关长治平顺陵川泽州 内蒙古自治区[4 地级市,16县级市,17 县,49旗, 3 自治旗]【地级市】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_上册_翻译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该国,我们正在研究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是一个什么在许多方面 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复杂的名字。大多数人都知道做些什么,因为它的庞大的海外帝国给它一个重要的国际作用,只是来到一个在未来数年年底,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一些市民对英国知道(他们可能会呼吁干脆英国或错误,英格兰)可能不大如何最真实的英国人今天过自己的生活。 一方面,帝国的日子已经足够长的时间以前,只有老人记得他们的任何东西是生活中的 重要性。英国不再是一个帝国的国家,尽管其帝国的影响可能常常在遇到的各种方式,而不是在与50或更多曾是这个帝国的一部分,和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它通过一个松散的 维持(自愿)组织的联系称为英联邦国家。但更重要的英国国际关系今天是欧洲联盟,其中英国1973年以来的成员,这是在考虑更有用现代英国强调它的作用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而 不是其英联邦成员资格。它仍然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是7国集团成员的大型发达经济体。另外一个旧帝国的作用明显成效在于弥补的英国人口本身。从这些英联邦国家,这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鼓励一些移民,已制作了其中1人在20个非欧洲种族。他们自己或其父母或祖父母,出生在印度或巴基斯坦,加勒比国家,这些只是最常见的。 这将引入什么是对英国的章节关键主题:因为是大多数情况下,或所有,国家是不可能 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对话英国人民。英国认为谁,很多人认为的英国绅士。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旧有的从未适用于英国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真正的有效性今天。英国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一的护照,和一个政府及对其所有的主权,但作为国家的大力顾名思义,它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它包括4一个国家内的部分国家:大不列颠岛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北爱尔兰,一份关于爱尔兰邻近的岛屿省份,完成设置。因此,在讨论英国和英国的一些考虑,必须使这些分歧,例如: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女人不会高兴,如果我们打电话给她的英国绅士?她是苏格兰和女性,并认为她的身份从不同的男人和不同的英语。 但是,这4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的国家只有一个,也许是最简单的,不同的是分裂联 合王国。有人已经指出,英国现在是一个多种族社会,这些移民是最近才集团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这与他们并肩坐在一起,与生活更加传统的英国方式方方面,例如,许多穆斯林,而大多数(名英国人至少)是基督教徒。并明确在我的苏格兰妇女的例子涉及的是事实,男人和女人没有生活在英国同样的经历。此外,英国经济分为:它是一个阶级结构的社会。很可能夸大了这个阶级的重要性,因为结构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有一些一流的一种制度,但它确实可以说,对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比较明显的。一名工厂工人,他的父亲是工厂的工人很可能会从股票经纪,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不同的文化:他们将倾向于读不同的报纸,看不同的电视节目,用不同的说话口音,在做不同的事情他们的自由时间,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期望。 另一个不同之处,这标志着英国社会就是区域。即使在四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不同:高 地之间的差异和低地苏格兰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例如:北部和南部英格兰队也被认为是文化不同,但它们之间的边界上没有标记任何地图,只存在一个比较笼统的精神风貌。然而,有一些是在经济方面的区别的基础,南部平均较富裕的北方。 部分之间的北部和南部的另一个区别,这标志着英国社会,一个可以看到在许多社会中, 但有可能尤其明显,在英国,也就是资本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的经济差别的原因找到了省份。伦敦是在该国南部,并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各种方式。这是迄今为止该国最大的城市,约占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它是政府的所在地,它是文化中心,这里是所有的主要报纸,电视台,与遥遥领先的最广泛选择画廊,剧院和博物馆。此外它是商业中心,在英国大公司总部的绝大多数,是国家的金融中心,三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它结合了北京,上海,广州,还是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的职能,在一个城市。并鉴于其长期在英国的历史作用,也许西安呢!伦敦是英国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在其阴影的国家

中国地名的翻译

中国地名的翻译 一、专名是单音节的英译法 专名是单音节,通名也是单音节,这时通名应视作专名的组成部分,先音译并与专名连写,后重复意译,分写(括号内为该地所在省、市、地区或县,下同)例如: 1、恒山Hengshan Mountain (山西) 2、淮河the Huaihe River (河南、安徽、江苏) 3、巢湖the Chaohu Lake (安徽) 4、渤海the Bohai Sea (辽宁、山东) 5、韩江the Hanjiang River (广东) 6、礼县Lixian County (甘肃陇南地区) 二、通名专名化的英译法 通名专名化主要指单音节的通名,如山、河、江、湖、海、港、峡、关、岛等,按专名处理,与专名连写,构成专名整体。例如: 1、都江堰市Dujiangyan City (比较:the Dujiang Weir)(四川) 2、绥芬河市Suifenhe City (比较:the Suifen River)(黑龙江) 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比较:the baishui river)(甘肃) 4、青铜峡水利枢纽Qingtong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比较:the Qingtong Gorge)(宁厦)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Wryishan Nature Reserve(比较:Wuyi Mountain)(福建) 6、西湖区风景名胜区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 Sites of Xihu(比较:the West lake)(浙江杭州) 三、通名是同一个汉字的多种英译法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差异与翻译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由于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了文化上的差异,文化的特征又体现为其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及继承性,但又有其具体方面,而东西文化间的差异则显得尤为突出。 一、东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残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行判断的标准。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动。因此,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价值观的支配和控制,而观念又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人权观、劳动观、婚姻观、发展观、宗教观、道德观、个体和群体观等等,这种支配和控制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如何进行交际活动。最明了的即体现为西方的开放与东方的保守。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而引起交际活动的不畅。例如:一次,一位英籍教师朋友和夫人被中方老师邀请到他们家吃顿饭,主人做了很多菜以示友好。让外教感到不解的是每次中方老师把一盘菜端上桌子时,没说几句话就到厨房做菜去了,好几次外教想说话长一些,中方老师又到厨房去做菜了。外教非常纳闷,接受邀请就是为交流彼此情感的,可晚餐中没有说多少话就结束了,有意犹未尽之感。 价值观是文化的主旋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势必引起在生活各方面的文化冲击,在表面上体现为两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在本质上体现为文化价值观念的极大差异。如曾经一位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她和外籍教师出去办事时,每次都是自己在路途中买点小吃给外教吃,但鲜见外教邀请她吃,充其量也只是问问而已,弄得她对自己同外籍教师间达到的友谊程度感到很困惑。东西方一些基本价值观差异的了解与认识,会增加我们跨文化交际时的敏感性,增强我们的交际策略能力,从而达到更得体的沟通交流的目的。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各个国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决定了生活在这一国家的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形成了该国独特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品味。好比各国的广告在创意、风格、语言应用等方面有着的不同:中国广告往往不是直接进入正题,而是用一段叙述性语言作铺垫,最后再讲出与产品有关的广告语。而西方广告一般叙述性语言较少,整个广告多为一系列有所寓意的画面,只在最后给出简明精炼的广告语,画龙点睛。中国广告是螺旋式发展,符合中国人含蓄的特质,而西方广告是直线式发展,符合西方人直率的特征,中西方广告铺陈方式的不同也正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点。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与中国人的辩证思维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

3翻译与文化

第三讲文化与翻译 教学内容: 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文化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是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在翻译实践中注意到英汉文化差异在译文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 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体现及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手段: 讲解、讨论、翻译。 3.1文化的概念 3.1.1文化的定义 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日文中转译过来的,最早源于拉丁文cultura一词。该词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耕作、种植、作物”。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一词的定义目前大约有160多种。由于文化的丰富内涵,世界各国的学者尝试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文化。例如,人类学者认为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文化学者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交流。不过目前对“文化”一词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还是英国19世纪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e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Primitive Cuture)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后来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强调了精神方面的文化,忽略了物质文化。为此,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补充了“实物”的文化现象。这样文化的定义修正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时间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解释覆盖了精神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概念的范围极为广泛,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总之,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一切成果均为文化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如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中尽可能占有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同样的地位。所谓范畴就是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卡特福德还提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观点。语言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了一个语言形式;或者目的语种没有原语中能替换的词汇和语法,只有调整词序和句子结构作为补偿。二是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入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3]等值翻译的两个限度是:其一,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及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翻译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其二,无论是 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符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语音与语法,词汇和字形是不能互换的。他提出的等值意义在于,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等值关系的确立,对翻译学的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有借鉴作用。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三种。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音位结构,这种特点不可能被其他语言所代替。英语和汉语有太多的不同,在语音方面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上面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音。将汉语译成英文时,汉字的语音无法保留,因此原语语音上的特点无法在译语上面体现出来。另一个由于汉语语音特点导致不可译性的现象就是古典小说的翻译。在古典小说的章节中有很多谐音部分,这些谐音部分虽说有游戏的成分,但是谐音在古典小说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整部作品的主旨或是思想。汉语中有很多谐音现象,如“他是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翻译成“tracheitis”并不能达意,但如果意译也翻译不出谐音的成分,就失去了语音的效果。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in CharacterStructure)汉语是由有意义的字符组成的,而英语是由没有意义的字母组成。汉语翻译成英文时,等于将汉语转成拼音汉字。因此,由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在拼音汉字中也表达不出来。《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写魏延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内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 烦足下为我决之。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其实赵直心中知道“: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摘要]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和差异,我们必须承认英译汉和汉译英之间确实存在不可译现象。但是我们不 能忽略语言之间的通性和文化之间的共性。我们有必要知道不可译和可译是共同存在

中国地名英文翻译技巧

中国地名英文翻译技巧 佳域通翻译公司|译网天下 September 27, 2011 一、专名是单音节的英译法 专名是单音节,通名也是单音节,这时通名应视作专名的组成部分,先音译并与专名连写,后重复意译,分写(括号内为该地所在省、市、地区或县,下同)例如: 1、恒山Hengshan Mountain (山西) 2、淮河the Huaihe River (河南、安徽、江苏) 3、巢湖the Chaohu Lake (安徽) 4、渤海the Bohai Sea (辽宁、山东) 5、韩江the Hanjiang River (广东) 6、礼县Lixian County (甘肃陇南地区) 二、通名专名化的英译法 通名专名化主要指单音节的通名,如山、河、江、湖、海、港、峡、关、岛等,按专名处理,与专名连写,构成专名整体。例如: 1、都江堰市Dujiangyan City (比较:the Dujiang Weir)(四川) 2、绥芬河市Suifenhe City (比较:the Suifen River)(黑龙江) 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Baishuijiang Nature Reserve(比较:the baishui river)(甘肃) 4、青铜峡水利枢纽Qingtongxia Water Control Project(比较:the Qingtong Gorge)(宁厦)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Wryishan Nature Reserve(比较:Wuyi Mountain)(福建) 6、西湖区风景名胜区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 Sites of Xihu(比较:the West lake)(浙江杭州) 三、通名是同一个汉字的多种英译法 通名是单音节的同一个汉字,根据意义有多种不同英译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英译词不能互相代换。例如: 1、山 1)mount:峨眉山Mount Emei(四川峨眉) 2)mountain:五台山Wutai Mountain(山西) 3)hill:象鼻山the Elephant Hill(广西桂林) 4)island:大屿山Lantau Island(香港) 5)range:念青唐古拉山the Nyainqentanglha Range(西藏) 6)peak:拉旗山Victoria Peak(香港) 7)rock:狮子山Lion Rock(香港) 2、海 1)sea:东海the East China Sea 2)lake:邛海the Qionghai Lake(四川西昌) 3)harbour:大滩海Long Harbour(香港) 4)port:牛尾海Port Shelter(香港) 5)forest:蜀南竹海the Bamboo Forest in Southern Sichuan(四川长岭) 在某些情况下,根据通名意义,不同的汉字可英译为同一个单词。例如:“江、

英汉文化的差异与不可译性

英汉文化的差异与不可译性 【摘要】: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译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于两国间习俗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英汉的不可译与语言的文化功能、美学功能也 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仅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对此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且探讨了几种解决方案。【关键词】:文化差异;不可译;翻译策略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It’s Untranslatability Wang Xuanlan Quxian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there are untranslatable phenomena. On the emergence of this phenomenon , there are many reasons, mainly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function ,aesthetics and languag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eature.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is issue brief description and discussion of several solutions.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 Untranslatability; Translation strategy 如果说人类的语言是由历史、文化所积淀出的一座座高大的山峦,那么汉语无疑是其中 最高大、最幽深、最厚重、最绵长的一座。在运用和交流中,汉语更是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 国文化的厚重与幽深,特别是中国的习俗文化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 拥抱中国的过程中,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渐增多。英语作为全 球通行的主要语种,英语和汉语的互译尤显重要。但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就是由于习俗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可译现象。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Catford)根据不可 译性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1】本文仅从习俗文化角 度分析英汉之间存在的不可译性现象,其中涉及传统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 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探讨了解决习俗文化不可译问题的的些许策略。 一、英汉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的表现 (一)传统文化 不可译性的表现首先从传统文化的差异上有所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跟长辈或上级 说话与同辈或下级说话时不一样,往往要使用某些敬辞。如:令尊、贵姓、拜读、赐教等, 如果使用同样的词语,会认为用词不当而失礼,甚至显得高傲。另一方面谈话或写信提到自 己时,要用谦辞,如:犬子,鄙人,寒舍,愚见等;否则也会被认为失礼。【2】英语国家 的人同上级说话或写信时也许需用比较尊敬的语气,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词语。不论对方 年龄多大,级别或地位多高,“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当然,在英语中也有少量表示敬辞的,如his Majesty(陛下),your excellence(殿下)。如果把汉语中的谦辞和敬辞直接翻译成英文,则会很不妥,如犬子翻译成dog son,会造成很大的误解。由于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那么不同背景下的历史典故,也就存在翻译的不可译性,如汉语中: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愚公移山,邯郸学步,身在曹营心在汉等,这些历史典故 常常被引用来描述与典故所相似的情形,而且我们也可以引用典故里的人物形象来描述特定 的人物。在英文中,我们虽可以直译出典故的寓意,却无法表达出成语典故中特定语境下的 含义。所以,将这些成语典故翻译成英文表达,具有不可译性。 (二)风俗文化 英汉文化的不可译性同样在风俗文化方面也有所体现,以中国自古所传承下来的悠久饮 食文化为例,全国的八大菜系中仅烹饪方法就有三十多种:煎、炒、烹、炸、贴、酥、溜、

可译性与可译性限度

可译性与可译性限度(讲座用) 可译性(translatability)指一种语言中的某个词、短语、小句或语篇可以翻译为另一种语言的可能性程度。语言学家乔治·斯坦纳曾对历史上有关可译性的争论作了如下的评述:一种观点认为,语言的底层结构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共同的。人类各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表层。正因为那些在遗传方面、历史方面、社会方面根深蒂固的东西都可以在人类使用的每一种语言中找到,所以翻译是可能的。……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所谓普遍存在的深层结构不是无法从逻辑和心理方面考察,就是极其抽象、极其笼统,无足轻重。……(所以)后者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翻译是不可能的。人们称之为翻译的,只是一种近似物,是一种粗糙的复制品,如果涉及的两种语言或两种文化有共同的渊源,译作是可以勉强接受的,如果涉及的是两种相去甚远的语言,译作就完全不可靠了。 从翻译研究的角度而言,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不能简单地归为“是”或“否”的极端,而应该辨证地看待这两个概念:语言之间具有很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这是翻译活动出现和存在的前提,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经历的共同性、人类思维和思想感情的共通性构成了世界上各种语言具有相融性和相似性,而且,语言交流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深入和拓展,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文化间的可译性,这一点已经由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历史所证明。与此同时,由于各区域、各民族的人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和文明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民文化差异,这决定了翻译活动的另一个特征,即翻译的可译性限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很大程度地制约着翻译的等效。意大利语中有—句俗言:“翻译即背叛”,就揭示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间既矛盾又相关的特殊关系。 我们认为,语际间必然存在可译性,但是这种可译性是有限度的。不过,不可译之处是可以通过各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加以变通,从而达到交流的最终目的的。 翻译活动中的可译性限度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可译性限度(limited linguistic translatability)和文化的可译性限度(limited cultural translatability)。 一、语言的可译性限度存在于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其中包括: 1、字符层(graphological level) 字符是语言的书写和记录符号,是语言形式的实体(substance)。由于字符是约定俗成的,因此,不同语言之间的字符通常不能翻译或转换。例如,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英文则由拼音字母组成,两种语言在字符层几乎无任何可译性: He knows the subject from A to Z.(他非常了解这门学科) 八字都还没一撇呢。(Not even the first stroke of the character 八is in sight---there’s not the slightest sign of anything happening yet.)以上两个例句中黑体字的部分是英语和汉语中的书写字符。“A”和“Z”无法翻译为汉语中的任何一个汉字,同样,“八”也无法译为英语中的任何一个字母。 拆字是将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是汉字所具有的独特的构词手法,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拆字游戏。合体字经拆分成两个字后,又各具新的字义,其字形和字义的变化,恐怕任何高超的翻译家也难以完整、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在翻译如下自我介绍时,只能译出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只得略去了。“我叫李斌,十八子李,文武斌”。“I’m called Li Bin”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别无它法。又如: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为婢,女又何妨称奴。先有译者将其译为:The man who has been a monk cannot become a Buddha. /The girl who is a bond maid may be called a slave. 应该说该译文较好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句型结构也与原文大体对应。但是,汉语中“人”和“曾”合在一起可构成“僧”,“女”和“卑”合在一起可构成“婢”,原诗句作者独具匠心的构字手法,精致独到的令人回味之处,在译文中却根本无法得以体现。该诗句后有译界前辈大为推崇的译界大

浅析翻译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不可译性

浅析翻译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不可译性 罗润乾,彭军辉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 要: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性则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可以转化为可译性。从表象上看,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转换性。其实语言的不可译性比文化的不可译性能引发更为复杂的状况。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可译性;不可译性 谈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距时,奈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事实上,译者在翻译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引发比不同语言结构更复杂的状况。 [1]161可见,奈达认为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复杂。 所谓 可译性 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之间,通过翻译将源语言文本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让不同语言的人群对同一事物能够理解。否则即为不可译性。不可译性是外来词中 顽固的、未物化的、未分解的、未被扬弃的 成分。[2]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不是泛指两种语言之间能否互相传译的问题,指的是某些感情和艺术色彩以及文化特色比较浓厚的作品,在传译时由于语言的差异而所能达到的译文确切性的程度问题。 [3]由于源语言和译入语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奈达在 对等的原则 一文中指出 在语言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对等,因此也没有完全准确的翻译。译文的总体影响只会接近原文,而不可能在具体内容上一致 。[1]161由此可见,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并不是一对截然对立的,毫不相关的独立体。 本文在卡特福特对可译性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例证分别对两者直观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说明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文化的不可译性可以转换为可译性。表面看似复杂的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具操作性,可转换性。 一 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一)语言的不可译性 语言的不可译性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与源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源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汇或语法单位共用一个语言形式。2)源语单位一词多义在译语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形式。[4]136-143 包惠南从语言现象,字(词)形结构,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四个方面对可译性限度进行了分类。进而他们又将修辞现象的可译性限度分为古来词、外来词、双关语、回文、镶字和析字现象。[5]354-366 本文所述的语言不可译性主要指语言文字本身差异,即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和物理形式所造成的不可译性。汉英两种语言里有不少修辞现象利用了各自语言的特点,如同形异义、同音异义、谐音双关、拆字游戏和谜语、连珠联、绕口令、押韵、对仗等,要把它们译成另一种语言就相当困难。下面分别论述。 1、同形异义和同音异义 (1)美的空调,美的享受。 (2)默默无 蚊 的奉献。 上面两则广告都是利用汉语中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的效果,要把以上二则广告语翻译得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又忠实于其形式确实是件难事。 2、谐音双关 (3)上海某整形医疗机构的广告语:满足您的小 腰 求。 这则广告语中利用 要求 的 要 与 腰身 的 腰 同音,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但在翻译中,既要翻译出其内容含义,又要翻译出汉语的同音双关是不可能的。 3、中文对偶 这类对偶颇像拆字游戏,就中文看来确有一番玩味。 (4)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为婢,女又何妨称奴。 钱歌川将内含析字格的猜字谜语翻译成: T he m an w ho has been a monk cannot becom e a Buddha, T he g irlw ho is a bond m a i d m ay be call ed a slav e. 而马红军则将其翻译成: 第14卷 第2期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4No.2 2009年4月 J O URNALO F HUN AN UN I VER SI TY OF TEC HNOLO GY S OC I A L S C I ENCE ED I T I ON Apr.2009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简介:罗润乾,男,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汉翻译教学及研究,基础英语教学理论;彭军辉,女,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应用语言学。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_刘娟

2013年 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刘 娟(1981-),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助教,从事英语教育方向的研究。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语言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发展而来的,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语言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习语的形成兼具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因素,所以两种习语比较起来就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弄清楚这些差异造成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从两个国家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方面来进行了解。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使用和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从事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英国位处于亚欧大陆的西侧,而我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侧,这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以在习语的运用上也大有不同。英国三面环海,其曾经一度为海洋霸主,航海业非常发达,所以其很多习语就和航海业相关,诸如plain sailing,它的意思是一帆风顺;all at sea,它的意思是不知所措。而虽然我国也属于临海国家,但是由于我国的土地面积相对辽阔,没有征服海洋的必要性,我国的航海业没有那么发达,所以我国的习语很少有与航海相关的。但是我国深处内陆,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我国自古的文人雅士就喜欢研究花草,梅兰竹菊等都能融入其诗中,或者是自我激励,或者是自喻品格高尚,所以很多和竹子有关的习语,诸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就形象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竹子的喜爱之情。相对的,英国由于没有竹子,竹子没有融入其生活当中,自然就不会产生相应的习语。 2.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英国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其语言里面经常会出现上帝“God”,所以在其很多的习语里面都有上帝,诸如“god bless me”,意思是上帝保佑我,而在我国的表达里就是“天助我也”这样的词汇。我国信仰天,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统治的时间比较长,长期所谓的君权神授,皇上也被称为天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天神,诸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这实际上是我国的道教体系,天在我国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常用的习语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命所归”、“天各一方”、“天南海北”“天涯海角”等。但是天在英文中是“heaven”,其在英语出现的频率就先对比较少,god的含义也就和我们说的“天”差不多,都是万能的,诸如“god helps those help themselves”,其意思是上帝帮助那些自我帮助的人;“oh my god”表示的是惊叹、吃惊、气愤等含义。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习语表达的差异。 3.历史文化的差异。很多习语都来源于历史文化当中,如果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能耳熟能详的话,对于一些习语就难以理解。诸如在英文中有“meet one’s Waterloo”的说法, 其中文的意思是一败涂地,不理解历史文化的人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见到滑铁卢就是一败涂地呢,其实这是有因由的。滑铁卢是拿破仑战败的地方,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建立的帝国在这次战役后被彻底打垮,所以英语习语就把见到滑铁卢,比喻为一败涂地。而我国的一些习语对于那些不懂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也是不好理解的,比如我们说的破釜沉舟,怎么把船弄沉了呢,其代表什么意思呢?从表面上看上去好像是无法理解,其实只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就很好理解了。当年楚霸王项羽为了救赵国,过了渡河之后,就把船击沉,这样就象征着不给自己留退路,要决一死战。而英国相应的表达方式却不是这样的,他们用的表达方式是“to cross the Rubicon”,这个用法和英国的具体的历史相关,所以历史文化的差异也是习语运用不同的重要原因。 4.风俗习惯的差异。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不但在中英两个国家之间不同,就算在我国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充分理解两个国家之间的风俗习惯才能对这个国家的习语有更好的了解。我们经常会在完成一件事情达到两个目的的时候,说“一箭双雕”,但是同样的意思在英文的习语里就是“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用我们的话理解就是“一石二鸟”。我国的弓马骑射的风俗相对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而英国的文化,用石头砸鸟这种风俗对他们影响比较深刻,所以在理解的时候,应该了解每个地方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喜恶,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两个国家的习语的差异。我们说喜欢一个事物,进而连同它联系的事物也喜欢,我们这样表达“爱屋及乌”,但是在英国的风俗习惯里,却不是这样表达的,相同的意思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love me,love my dog”。习俗的不同,对社会的兼爱的对象也就不同,在理解英汉两国习语的时候要充分了解两国的语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二、英汉习语不可译性的解决办法 由于存在以上方面的原因,在对其历史文化、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都不能很好了解的情况下,英汉习语实际上存在着相对的不可译性,所谓相对的不可译性就是从字面意思上很难进行突破,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进行合理的翻译。 1.对这些可能造成习语翻译错误的地方的知识要进行相关的学习或者相关的了解。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很多的典故、历史知识、习语由来等都有相对详细的解析,我们一面要提高自己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要选择合适的手段,毕竟不能因为存在着难度就不去做,要克服困难,就要迎难而上,对可能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不可译性 刘 娟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 要:语言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语是传承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的媒介,英语和汉语的习语的形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能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了解的话,很容易造成表意上的混乱,并且也由于这些文化差异使得很多英汉的习语不可译,本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以及不可译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论述,旨在能够对英汉习语翻译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不可译性;原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33-01 (下转第137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