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问题》习题精选

《解决问题》习题精选

《解决问题》习题精选
《解决问题》习题精选

《解决问题》习题精选1.现在有多少人看戏?

2.还剩多少个面包?

3.两班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4.森林里召开动物大会,来了很多小动物。

(1)第一次来了23只长颈鹿,第二次来了19只长颈鹿,其中23只被派去采集食物,还剩多少只长颈鹿?

(2)梅花鹿.小兔.小猴一共来了42只,梅花鹿来了18只,小兔来了15只,小猴来了多少只?

5.小宝今年5岁,妈妈比他大26岁,妈妈去年多少岁?

6.妈妈今年多少岁?

☆☆☆7.晓东原来比晓明少20枚邮票,后来晓东又买来35枚邮票。现在是晓东的邮票多,还是晓明的邮票多?多多少枚?

关于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几点思考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1 月10 日 | 文章来源:第145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复杂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否则,就无法应对复杂的局面,也无法实施有效的领导。领导者要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要点:首先,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有的人在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将它想得很难解决。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复杂问题都难以解决,也并不是所有难解决的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对复杂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如果认识不正确,就会给自身增加心理暗示,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因为当我们认为它很难解决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难处入手来寻求解决之道,从而忽略了最容易、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不仅如此,将问题想得过于复杂,想得过于难以解决,还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领导者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复杂性,看到它的难度,更要看到在它那复杂性的表层下所具有的简单性本质,以及解决的易度。 其次,要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牵牛要牵牛鼻子。任何复杂问题都有其本质特征,有其内在规律,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复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就像汉朝人桓谭在《新论》中所说的:“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打鱼时,抓住网上的大绳,网眼就张开了;整理皮袄时,抓住领口一抖,毛就理顺了。处理复杂问题,抓住了复杂问题的本质,就等于抓住了复杂问题的关键。也就像打鱼时抓住了网上的大绳;整理皮袄时抓住了领口。 第三,要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复杂”与“简单”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认识这两个概念,应该具有辩证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起来未必就困难,简单问题解决起来也不一定就容易。因此,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简单性思维,学会复杂问题简单操作。这种“简单”,并非是把问题简单化,而是揭开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优秀教案_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4)启发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5)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学生需要从主题图中获取有关的信息才能展开思考,教

解决问题案例

《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武守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三、汇报交流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四、质疑答疑 你怎样判定多余条件? 五、专项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哪些条件是有用的,哪些条件是多余的。 七、综合练习练习五1、2题 反思:本课例题,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例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按照以往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什么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都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且能很快汇报出问题答案。可就在这一过程中,好像没有几个同学意识到这一题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条件,更没有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篇一】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

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

问题解决思路讲解

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七步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人解决一个问题,不如教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七步法作为开展现场改善的基本方法,要解决的就不只是单个问题,而是如何去解决成百上千 问题的思路。将通常进行改善的PDCA过程,细分成七个关键的步骤,整理出来形成指导改善开展的方法,就是问题解决七步法。有问题就应该解决,似乎顺理成章,然而,很多时候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一是欠缺解决问题的意识,二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七步法在这方面有其良好的效果。一方面,问题解决七步法为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当你遇到有较大不确定因素的问题,没有太多相似案例可以借鉴时,七步法很容易派上用场,它告诉你的是一种有效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当你需要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问题解决七步法更能体现其价值。因为仅仅解决单个问题不过是就事论事,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才是一个团队学习能力的体现。 以下对七个步骤加以简单介绍。 STEP-1现状把握 说明:现状把握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问题之所在,这是有效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仅仅笼统地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并不能帮你更好地分析问题。以下三点有助你更准确地把握问题之所在: 1、从习惯找“问题”到习惯找“问题点” 问题:零件摆放混乱 问题点:待检/合格/不良等不同状态的零件未明确区分 问题:工作台脏乱差 问题点:边角料和工具配件随手扔、灰尘污垢未清扫 问题:工人效率低 问题点:搬运作业时间长,所占作业比重过大 2、从习惯“统述问题”到习惯“分述问题(现象+影响)” 统述问题:

每天出入库都有木踏板被损坏,严重点的通常都丢掉了,浪费了不少钱,也不利于节约资源,不利于环保,破损轻点的又弃之可惜,有几次随产品出货还被海外客户投诉了。 分述问题:(现象+影响) 1)有部分损坏的木踏板全部废弃,耗费资源; 2)每天约废弃18块,成为环境污染源,不利于环保; 3)整个木踏板大部分完好未再利用,浪费公司资金; 4)木踏板有少部分损坏弃之可惜,出货至海外后引起投诉。 3、从习惯“抽象”谈问题到习惯“量化”谈问题 抽象: 1)操作时行程较远 2)生产效率低。 量化: 1)操作时单程平均距离1米(1PCS) 生产数:1800PCS/日 员工每日来回行程:1800×1×2=3600米 2)生产1PCS行走约5秒每天生产1800PCS 花在行走的时间: 1800×5×264工作日/年=660小时 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员工是否有兴趣去发现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意识。我认为有两方面值得 关注: 1、上级对待问题的态度所营造的氛围 2、责任人自身对手头工作的热爱程度。 >>>方法:

问题分析与解决案例

问题分析与解决案例 解决「问题」需要正确的方法 习惯上,当我们碰到「问题」时,最常用直接思考对策的方式去解决它,而很少去「分析问题」及「探讨原因」,因此常因「问题」的定义不够清楚、客观,而做了错误的判断及决策,以致延伸出更复杂的「问题」来。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异,在于成功者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失败者常被「问题」淹没。 ■「问题」有如冰山一角 小华是某国中资优班二年级的学生,下学期的成绩突然明显退步,班导师和家长都在奇怪小华的功课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往往我们只看到「问题」的现象(浮出水面的一角),而忽略了「问题」发生的近因及远因,其实那才是「问题」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例如:小华的成绩一下子比以前退步许多(呈现出的现象),可能的原因(近因)是因为参加了太多的活动、上网时间太长...;其根本的原因(远因)可能是长期的睡眠不足、比较不习惯新代课老师的教学方式...等。

■何时有「问题」 1.理想与实际差距太大 什么时候会有「问题」呢?所谓「问题」,指的是「当现状与标准或期望发生了差距,有差距就是遇到了问题」。也就是现在的表现,跟你当初想要的不一样,就是有「问题」。 例如:农产品的售价比预期的价格高,就是有「问题」。原本,高丽菜的行情是一公斤十元,现在竟然有人要用一公斤二十元的的价格向农民购买,这时候,农民不应该认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应该想想,高丽菜现在可以卖到一公斤二十元的行情,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

2.未能达到进度 例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三天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是四天的标准范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 就是一种问题。 3.事情到了无法控制的状况 例如:一对即将结婚的新人,因为对结婚的各种礼仪、习俗有不同看法,且各自坚持己见, 僵持不下,结果使得「问题」持续扩大到无法控制的状况,最后爱人变仇人,婚也结不成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三篇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一)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tl,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一tk,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元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宝葫芦、像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金角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笔者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笔者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笔者“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笔者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卢婉敏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答到: “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她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女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

解决问题分类

一、剩余问题(剩下的=总的-用了的)姓名:班级: 1、王叔叔把一根800米长的电线剪掉了156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本故事书98页,小华第一周看了15页,第二周比第一周的2倍还多3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3、李阿姨带了300元取菜市场买菜,猪肉每千克30元,买了8斤后,李阿姨还有多少钱? 4、养鸡场今天收到的鸡蛋按照60个一箱来装,装了15箱后还剩26个。养鸡场今天收到多少个鸡蛋? 二、套装问题(第一种:先算一套的价钱;第二种:分别算上衣和裤子花的钱,再相加) 1、六一节四(2)班要买25套服装,每件衣服64元,每条裤子36元,请问一共需要多少钱? 2、学校为迎接一年级小朋友入学,准备新买84套座椅,已知每张桌子150元,每把凳子50元,(1)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桌子比买椅子多花了多少钱? 3、一个复读机420元,一个mp3要180元。如果各买3个。一共需要多少钱? 三、连乘连除问题(已知条件两各“每”,求一共用连乘;所求问题有平均两个“每”,连除) 1、学校图书室买回12包书,每包4本,每本25元。买这些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李奶奶有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每天吃2颗。半年要吃多少颗?(每月按30天算) 3、某工厂有3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有11个小组,全厂有330名工人。平均每个生产小组有多少人? 4、6只小鸡5天一共吃了2700克饲料,平均每只小鸡每天吃多少克饲料? 四、放假问题。(注意开始那一个月天数:本月总天数-开始时间+1;结束那一个月的天数;到几日放假就有几天,最后看中间有哪几个月,把全部天数相加) 1、某小学今年3月1日开学,6月28日放暑假。这个学期一共有多少天? 2、本学期开学时间是2月28日,7月14日放暑假,这学期一共多少天?(今年是平年) 五、小数点移动问题(先用除法算单位1对应的数量,再跟问题数量相乘,注意单位要换算) 1、100千克黄豆可出油48千克,1吨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 2、如果1美元可以换0.1311元欧元,那么李叔叔用1万人民币可以换多少欧元?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解决问题

A 1、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共120人给小树浇水.其中六年级学生1人提2桶水,四年级学生2人抬 一桶水,他们一次浇水共180桶.四年级参加浇水的()人,六年级参加浇水的()人? 2、鸡兔同笼,上有头20个,下有脚48只.鸡()只,兔()只. 3、大小两辆汽车共同运216吨货物,小汽车运了7小时,大汽车运了8小时,已知小汽车5 小时运的数量等于大汽车2小时运的数量,则大汽车每小时运()吨。 4、笼子里有鸡兔共27只,兔脚比鸡脚多18只,鸡()只,兔()只。 5、有182只兔子,把它们分别装在甲乙两种笼子里,甲种笼子每笼装6只,乙种笼子每笼装4只,两种笼子正好用36个,甲笼子()个,乙笼子()个。 6、一个大人一餐吃2个面包,两个小孩一餐吃1个面包,现在有大人和小孩共99人,一餐刚 好吃了99个面包,大人()人,小孩()人。 7、四年级共有52位同学参加植树,男生每人种3棵,女生每人种2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种36棵,求:有()名男生? 8、有面值分别为2元、5元、10元的邮票共34张,价值共计178元。其中5元与10元的邮 票张数相等,问:2元的()张,5元的()张,10元的()张。 9、公园门票出售5元、8元、10元共100张,收入748元,其中5元和8元的张数相等。5 元的()张,8元()张,10元( )张. 10、犀牛、鹿、鸵鸟三种动物共有26个头,80只脚,20只角。犀牛有4只脚,1只角;鹿有4只脚,2只角,鸵鸟有2只脚。犀牛( )只,鹿( )只,鸵鸟( )只? 11、鸡兔同笼,共100个头,320只脚,鸡有()只、兔()只。 12、小明计算20道竞赛题,做对一道得5分,做错一道倒扣3分。结果小明考得60分,小明 做对了()道题。 13、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可以采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 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天下雨。 14、个体户王小二承接了建筑公司一项运输1200块玻璃的业务,并签了合同。合同上规定: 每块玻璃运费2元;如果运输过程中有损坏,每损坏一块,除了扣除一块的运费外,还要赔偿25元。王小二把这1200块玻璃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建筑公司按合同付给他2076元。运输过程中损坏了()块。 15、100名师生绿化校园,老师每人栽3棵树,学生每2人栽1棵,总共栽树100棵。老师栽 树()棵,学生栽树()棵。 16、30枚硬币由2分和5分组成,共值9角9分,2分硬币()枚,5分硬币()枚。 17、某校数学竞赛,共有20道填空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 某题没做该题得0分。小英结果得了69分,那小英有()题没做。 18、蜘蛛有8只脚,蜻蜓有6只脚和2对翅膀,蝉有6只脚和1对翅膀。现在这三种昆虫18 只,共有118只脚和20对翅膀。蜘蛛有()只,蜻蜓有()只,蝉有()只。 19、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约定每中一发记20分,脱靶一发扣12分,两人各打10发,, 共得208分,其中甲比乙多64分,甲中了()发,乙中了()发。 20、鸡、兔共有脚96只,若将鸡、兔互换,则有脚84只,鸡有()只,兔有()只。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发现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省去了前面几步,直接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则忽视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学习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解决问题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能够与数形、生活情境等有机结合的数学题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抓联系,创造认识契机,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创造发现契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经验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体验,将学习内容与认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在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找到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认识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成语“朝三暮四”的故事。用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感。 师:为什么都是给七个橡子,猴子们都不同意朝三暮四,但是换种方式就很开心了呢? 生1: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子,猴子会饿一整天,所以猴子不愿意。 师:你真棒,能够发现猴子的这个心理。 生2:老师,早上给猴子四个橡子,虽然吃不饱,但是猴子已经差不多半饱了。跟三个比起来,四个最起码多了一个,所以猴子很开心。 师:非常棒!你能够分析猴子的心理,发现猴子的具体的想法,很不简单。那么你是如何发现猴子的这种心理的呢? 生3: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里找到的。 在成语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因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去。 二、提取信息,展开发现体验 1.观察例题,提取信息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较复杂行程问题的技巧 教学目标: 1、 能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理清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点; 2、 能够利用线段图、算术、方程方法解决变速变道等综合行程题; 3、 变速变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变”; 4、 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来构建方程,利用方程解行程题. 知识精讲: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 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 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 ,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 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 ,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 ,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⑴公式法 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 ⑵图示法 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论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论文)

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 (1369) 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全家流放茂州惟庸党案,, (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师古”,刘基赞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郁离子》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

喻》等。 注释 1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2先达:有名望的前辈。 3辞色:言辞和脸色。 4援疑:提出疑难问题。质理:质询道理。 :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 5负箧(qiè)曳屣(xǐ) 6皲(jūn)裂:皮肤受冻开裂。 7媵(yìng)人:这里指女仆。汤:热水。沃灌:即盥洗。 8逆旅:客舍。 9容臭:指香囊。 10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 11缊(yùn)袍:以乱麻、旧絮衬于其中的袍子。 12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 13耄(mào)老:指年老,古人谓七十曰耄,或谓八十、九十曰耄,时宋濂六十九岁。 14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15缀:连缀。这里是跟随的意思。 16太学:古代中央的最高学府,明代称国子监。这里沿用旧称。 17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解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再通过合情推理,推算出时间可能是多少。教材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让学生在经历“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结论,发现数学方法。同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对结论进行检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1.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一组钟面(时间分别为6:30、7:40、9:35、11:30),先请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说一说这些时间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3)这是老师周一上午的作息时间安排,你们猜一猜在这些时间里老师分别在干什么? 2.唤醒已有经验 (1)说一说你们一般会怎样安排事情的先后。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明明和他的好朋友在星期天也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今天我们将去帮他们解决一些关于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复习旧知入手,感受时间的运动方式,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教师作息时间安排,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对事情先后顺序的安排,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互动,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尝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2)学生汇报。 (3)共同分析关键词“可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内容摘要]据调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少写作文等作为对语文老师最大的希望。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有趣的作业呢?作为语文老师,我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积极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关键词]创新自主个性化互动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 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例3及练习二十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分,也就是()分=1小时。 3、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出示例3主题图 师:明明和红红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约好一起玩,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在说什么? 再看情境图: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问:明明做完作业是什么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事情的过程吗? 3、提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钟面上的时间(7:45 9:15 10:50)根据画面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推算出明明踢球的时间是

上面三个时间中的哪一个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 引导:要求明明哪个时间去踢球,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板书: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踢球的时间在这两个时间中间,你能找出这两个时间吗?(板书:踢球) 指名回答,师板书如下: 9:00 ---- ? ---- 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你是怎样解答的?(指名回答,师小结并红笔板书:9:15 )5、检验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把所选的答案9:15代到题目中看看是否合理。 学生自己尝试检验,然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推算时间的情况,瞧,小红和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出示题目,指名说题意。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推算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吗? 8:30 ——?—— 12:30 大扫除摘西红柿去小文 家玩 钟面上有4个时间可供选择,你能都读出来吗? 哪个时间较合适,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推算时间,是用什么方法推算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5、6题。 第5题: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 时间 3:00—3:20 3:30—4:00 4:10—4:35 4:45—

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白小:王小会 一、案例描述:“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58-59例5.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部分知识,也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实践应用。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感受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环保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 二、案例 (一)教学片断: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请大家想一想,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1)用水的总量,(2) 应交的水费,(3)每吨水的价格。)师:你能利用这3个量说一说它们之间存在着哪些数量关系吗?会够成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学生回答:略 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

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2)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个礼物怎么分给男生和女生呢?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带10个、15个、50个礼物呢?…… 为什么这么多的分法你们都认为合理呢?, 师:因为按人数的比来分,落实到每个人手中的礼物就是一样的,这才最合理。 (二)设计意图:给学生分礼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教师直接抛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小学生天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一定认为不合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教师不断的假设,学生不断的思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按比例分配的可能并在对比中理解到为什么按人数比来分配是最合理的。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企业主管经理被琐事烦的头晕脑涨之时,就是你最难解决问题之时.有时候越给事情注入太多的因素和理由反而越难解决,用复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那是愚蠢的行为,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那是正常的行为,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那才是智慧!不过当然,后者是首先要先用过复杂,懂得事情的规律后,才能到达用简单的境界, 先来看两个例子: 1,某国航天总署因为寻找一种高质能的笔,而费尽了脑筋,于是向社会放以可观的奖金来征求发明,要求是:这种笔要能在真空环境下使用,而且不管是倒立,还是横卧都不影响书写功能,必须长久不用注入墨水依然能使用.隔日,总署收到一份电邮,德国发来的:"试过用铅笔了吗?"总署恍然大悟!正因为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才左右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有时候你试着把问题的概念缩小,越小越好,你也会发现,答案原来是这么简单! 2,曾有一位普通的人去向一位老会计家请教这样一道数学题:说有两个人相距10米,他们相对着将以平稳的脚步向对方走去,他们的速度是每10秒1米的距离,恰巧有一只苍蝇在一方的鼻梁上面,苍蝇在两个人行走开始后便以每秒1米从这个人的鼻梁飞到另一个人的鼻梁上面,然后又飞到这个人的鼻梁上,如此往复.问:当两个人鼻子相撞的时候,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米?数学家听后走进自己的房间,很快,5分钟后,会计家走出来给出了答案.但聪明的人一算立刻就知道答案:50米.(根据条件可知两人共走了50秒钟,那么苍蝇的速度是1米/秒,时间是50秒,答案立即而出.)显然老会计的方法是愚蠢的,他没有找出更便捷快速的方法,而是用传统的相加计算法. 不是吗?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叙述起来也很烦琐,但是往往解决起来时最好的途径却只是立即得出答案.那个韩国留学生不也正是因为发现了本国企业家喜欢把成功的经历复杂化,难度化才导致阻挠的许多想成功而又畏惧成功的人,于是他的一本<<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竟然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发展! 企业主管经理更要注意,现在的经理很多都是压力很大,给予员工的管理也是强压性的:催促产量,催促质量.君主式管理,给予的也都是霸王条款.这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促进员工生产有实质性进展,而且很多也使员工并不能臣服与你.而且你对很对问题都头疼的时候,就表明你对这个职位并不是很应对自如.那么你就试着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把你的经历转移到对员工的激励上面!领导就是引领行动,但并不是事必亲恭,那样会使问题复杂化,而你就更应该对员工的鼓舞,激励,团结,奋进等精神的简单方面多下工夫试试看,这样的简单方法往往效果要比你强压生产效果要好的多.这也是一个真正领导人所应该具有的风格与魅力!很多事情员工都能做的很漂亮,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愚蠢",一些技术性的管理问题放心交给你的班组长,一些生产上的基础问题放心交给你的员工,你只需要激励他们,让他们有着一颗上进的心态,那么他们自然积极配合,努力工作,而你坐享成果就是了.但前提是你要了解员工的心理,懂得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激励,需要什么样的鼓舞,别弄拙了让员工背地里笑话你! 所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的前提关键还是你懂得用复杂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里面所包含简单规律,简单之前有过多次的复杂,这样的简单里面包含着复杂的程序在里面,这样的简单方法才能用到该用之处,才能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写字教学,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强调了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磨炼小学生的意志,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字写的正确、端正、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写字教学,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着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小学生写字教学,提高小学生书写的质量。 一、开展系列活动,贯彻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相比较来说,写字是枯燥的,想要提高学生写字方面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此,尽量变着法儿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云:“书为心画”,强调一幅字是书写者心态的自然流露,书写时心境的好与差会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质量。只有当学生喜欢写字时,才能对写字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虽然很强,但如果对写字的基本

方法不掌握,写字就会变成一项枯燥无味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到写字教学上来。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几种方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1、编顺口溜。把一些写字要领或握笔姿势编成顺口溜,让学生理解记忆。如: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握笔姿势,我们就给他们编了歌谣:“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只隔两毫米,老三老四齐用劲,写出字来真有力”。让学生边背歌谣边照做。 2、充分使用形象化语言,设计直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示范进行指导,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写“撇”时,我就告诉学生,写撇就如梳理少女的长发,最后轻轻收笔出尖,并边说边用手演示,很快化难为易。再如:教学生观察两种“竖”的形态时,告诉学生:“悬针竖”尾端呈针尖状,像一枚悬挂的针,所以叫悬针;而“垂露竖”尾端圆润饱满,像含着一滴将要落下的露珠,所以叫垂露。写字时,告诉学生每一个汉字都有色彩、声音、气味,如:“笑”令人欢快,“哭”让人想流泪,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个小小的精灵。这样寓教寓乐,直观形象,这就使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做到用眼、用脑、用手、用心,不草草了事,书写时才能做到心到、眼到、手到、笔到,使笔画有神,字形美观。而且能鼓励学生主动愉快地练字,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 3、讲故事。少年儿童爱听故事,爱讲故事,他们从故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他们从故事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如:让学生了解仓颉造字的传说,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学生可以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