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测试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测试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测试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 第一单元测试 浙教版

直埠镇中八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选择,我能行!(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地球是一个水球,71%的表面积被水体所覆盖。而联合国却还把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节水日,这

是因为目前人们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 、河流水和湖泊水

B 、冰川水和地下水

C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 、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2、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

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 、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 、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 、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 、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3、下表中含水量最低的生物是( )

名称

水母 草本植物 植物风干的种子 黄瓜 含水量(质量分数) 98% 70%~85% 15% 95%

A 、水母

B 、草本植物

C 、植物风干的种子

D 、黄瓜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是一种混合物

B 、水中存在氢分子,所以水在通直流电时能生成氢气

C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 、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 、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 、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6、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

右图所示,

对气泡上升时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7、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

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

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 A 、人的重力减小了

B 、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

C 、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 .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8、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克水溶解20克某物质刚好饱和,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

B 、200

C 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某物质,在200C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克

C 、200C 时,50克水最多溶解了18克某物质,在200C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8克

D 、200C 时,32克某物质需要100克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在200C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2克

9、200C 时,1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 物质,500C 时,15克B 物质溶于50克水中恰好饱

气囊 腰带

正常游泳时 体力不支时

和,A与B的溶解度()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10、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A、B、C,分别静止在不同深度的水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球所受浮力最小

B、A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C、C球所受的浮力最大

D、C球所受的浮力最小

11、有一物体重力为50牛,将它放在一个未装满水的容器中,水溢出了15牛,则

下列关于该物体受到的浮力的说法中正确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为15牛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15牛

C、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15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从200g10%的硝酸钾溶液里取出2g溶液,倒入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则试管中的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

A、0.1%

B、1%

C、10%

D、不能确定

13、将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

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14、一只新鲜鸡蛋,沉没在盛有水的烧杯里,要使鸡蛋上浮,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热

B、加盐

C、加酒精

D、加水

15、如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

D、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的处的刻度值

16、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不一定含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些一定会析出晶体

17、下列食盐溶液,溶液质量分数不等于5%的是()

A、5g食盐完全溶解在95g水中得到的溶液

B、100g水中溶解了5g食盐得到的溶液

C、每100g食盐溶液中含有5g食盐

D、食盐和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18、将60℃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19、将质量为100g的物体投入盛有100mL酒精的量筒中(已知酒精密度为0.8×103Kg/m3)物体静止后,

酒精液面上升到200mL刻度线处,该物体在量筒中的情况是()

A、物体沉在量筒底部

B、物体漂浮在酒精液面上

C、物体悬浮在酒精中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0、把一铁块系在气球上,放入水中,恰好悬浮于水中某处,如图所示,现沿

容器壁缓缓注入一些水,则铁块和气球将() A.仍然悬浮 B.下沉 C.上浮 D.都有可能

二、我会填写,我最棒!(每空1分,共21分。)

21、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②_______ ③ _______

(2)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

循环、海洋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三种。

22、如图所示为水的电解装置,下面的两根导线分别接在直流电源上,其中

“+”的接电源正极,“-”的接电源的负极,现回答下列问题:

(1)B管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填写“氢气”或“氧气”);

(2)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图为精制粗盐的示意图,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①,②。

(2)在溶解粗盐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图中玻璃棒的作用

是。

(3)漏斗中的液面应(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24、将少量①菜油、②醋、③蔗糖、④胡椒粉、⑤味精粉、⑥面粉分别加入水中、

振荡,其中_______ 形成悬浊液,__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__ 形成溶液。(填

序号)

25、60℃时,将40克A完全溶于160克水中,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将该溶液平均分成四

等份,取其中一份,要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则需增加A固体________克。

26、一金属球,它在空气中称得7.6N,浸入某液体中称得6.6N,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N,它排开

的液体的重力是______N。

27、一个空心铜球重5牛,平均密度为0.6×103 Kg/m3,它在水中将______(填“漂浮”、“下沉”或“悬

浮”),它静止时所受浮力是______。

28、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即KNO3)饱

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

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由此

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__ 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KNO3晶体___ __(填“增多”或“减少”)。

三、我会分析,我能行!(每空2分,共20分)

29、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

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A、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的重力是_______________N。

(4)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

30、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

(2)小明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明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____ __ ;按照她的方法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g;

(3)小明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水的密度为1g/cm3)。

(4)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的选项有哪些()

A、食盐中有杂质

B、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配制完成后移取液体时有部分溅出

四、我会计算,我骄傲!(6+4+9=19分)

31、粗盐中含有泥沙等杂质,现将10g粗盐进行精制:

(1)为去除粗盐中的泥沙等不溶物质,需要进行溶解,______,蒸发等实验步骤才能完成。

(2)将40克水分成4等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g粗盐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情况如下表:由表中数

据可得10克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______克。

(3)求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加入的总水量/克10 20 30 40

剩余固体/克 6.4 2.8 2 2

32、一个重20N,体积为2.4dm3的物体。

(1)把这个物体投入酒精中,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2)把这个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酒精的密度:0.8×103kg/m3 g取10N/kg)

3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

升用于配

制成稀硫酸,(1毫升=1厘米3)请提取有用信息,求: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5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克?

(2)50毫升浓硫酸中纯硫酸质量是多少克?

(3)他将这50毫升浓硫酸与200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20小题,共80分) 1.小明在厨房中看到了许多调味品,以下调味品放入水中,会出现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现象的是() A.味精 B.食盐 C.白醋 D.芝麻油 2.超强台风“灿鸿”在浙江省舟山市登入,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发蒸腾 3.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 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 4.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5.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6.装有水的杯中飘浮有一塑料块,如图甲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 ( ) 7.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可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可乐喝到肚子里面后,人过会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8.某一物体沉在某溶液(溶液当中的溶剂是水)当中,当缓缓的从溶液当中加水后,物块开始上浮,下面 关于这一现象的推理合理的是() A.该溶液可能是酒精溶液 B.该物块的密度可能小于水的密度 C.该物块的浮力保持不变 D.若是继续往该溶液中加水,该物块一定漂浮在液面上 9.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 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 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10.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当地生产生活 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饮用水的污染和短缺。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为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1.t ℃时,向一只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 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练习测试

1、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 ( ) A 、海洋水 B 、陆地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2、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的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 A 、氢气 B 、氢 C 、氧气 D 、氧 3、图中所示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4、某同学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次实验,从中探索压强跟压力、受 力面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最能说明压强跟受力面积关系的两个图是 ( ) A 、(甲)和(乙)图 B 、(甲)和(丙)图 C 、(乙)和(丙)图 D 、任意两图均可 5、一位同学在冰面上行走,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快向岸边跑去 B 、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 、就地匍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D 、站立不动 6、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7、潜水艇由水面下10米潜到20米深处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A .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B .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 .压强不变,浮力减小 D .压强减小,浮力减小 8、上升的氢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就会破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 A 、高空中的大气压强变大,把气球压破 B 、气球被太阳光晒破 C 、高空中大气压强小,气球向外膨胀,把气球胀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关于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火车站的站台上划有一条横线,是为了使车站站台美观 B 、气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C 、火车站的站台上划一条横线,是为了防止火车行驰时,周围气体由于快速流动 压强变小而对旅客的安全造成威胁而设置的 D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无关 10、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中各环节的名称: ①_____ ③_____ (2)通过水循环使地球上的____资源不断地得 到更新和补充。 11、坐沙发要比坐板凳舒服,这主要是因为沙发容易发生形变,增大了人与沙发间的_ ____,在_____不变的情况下_____了压强(填“增大”、“减小”)。 (A) (B) (C) (D)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10题图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汇总

2015学年(上)八年级阶段II检测 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四大题,31小题,所有答题均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2.本卷g=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1.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①力②长度③电流④质量⑤大气压⑥密度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⑧⑤ 2.小明同学在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3.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 A.上升,降低 B.下降,升高 C.上升,升高 D.下降,降低 5.利用脊蛙(切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能观察脊髓的反射功能,但再将脊髓破坏,则脊蛙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这是因为在反射弧结构中被破坏了(▲) A.全部结构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6.2011年5月1日起执行“醉驾入刑”,其科学依据是过量的酒精会使人( ▲ ) A.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B.血管舒张,体温上升 C.呼吸加快,记忆力下降D.免疫力下降 7.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 ▲ )

8.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到t2℃时,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D.t1℃时,将35 g B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 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9.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叫罗杰斯的妇女,体重不足56 kg,当她的儿子在家中修理汽车时,千斤顶突然倒塌,儿子被压在车底,罗杰斯一刹那间异常紧张,竟然独自抬起l.6吨重的汽车的一端,将儿子救了出来。请问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罗杰斯体内由于紧张而释放出了(▲) A.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C.胰岛素D.雄性激素 10.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首先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悬空打坐,……王亚平做了水膜水球等实验。以下初中科学实验①粗盐提纯实验②电解水的实验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④用空盒气压计测舱内气压⑤植物根的向地性。如果把这些实验带到天宫一号的太空舱中去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12.如图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 B.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 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 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13.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 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 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14.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八年级上 科学(浙教版)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1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 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0-8Km),赤道厚度大(0-17Km)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 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2.2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1)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2)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炎热;35℃寒冷:0℃ 2.3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且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A(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又掌握了不少知识了吧?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标志中,用来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2.地球上水含量最多的是( ) A.海洋水B.河流水C.冰川水D.大气水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B.泥水 C.肥皂水 D. 食盐水 4.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C.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对流层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复杂多变 5.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同学们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一种物质①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①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①在生活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A.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① 6.温瑞塘河的水经过下列哪种方法处理后,你会放心地饮用?( ) A、过滤法 B、沉淀法 C、蒸馏法 D、煮到沸腾 A B C D

7.两个体积相等的木球和铁球,用细线系住后放入水中时将能悬浮在水中,如图,则木球和铁球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大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浮力相同,压强相同 B. 浮力木球大,压强铁球相同 C.浮力铁球大,压强铁球小 D. 浮力相同,压强铁球大 8.温州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下列描述温州气候的是( ) A.冬无严寒、夏无酷暑B.今天最高气温24① C.今天市区空气质量①级D.明天阴转多云 9.氨常用来生产化肥,氨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右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 )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10.瑞安市应征入伍赴藏的青年,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11.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而使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共6套) 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章(1—3节)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

《科学》八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一)— (共4页) (第一章1-3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是( ) A.河水 B.江水 C.海水 D.湖水 2.生物体内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水母 C.黄瓜 D.水稻 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B.通常,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C.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0克/厘米3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B.内陆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C.内陆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水量一样大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断转化 5.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6.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 A.水的空间分布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汽含量的多少 7.能反映水的化学性质的变化是( ) A.水蒸发 B.水电解 C.水沸腾 D.水结冰 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点燃酒精灯,酒精越来越少 B.钢铁生锈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越来越短 9.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山消融 B.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纸张撕碎 D.灯泡里的钨丝熔断 10.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纯净水”中不含任何物质 C.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 D.如果有良好的身体,喝点生水也没关系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C.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12.关于电解水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 A.证明水中有氢氧两种气体 B. 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证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物质 13.下列关于水的性质描述正确的( ) A.水的沸点为100℃ B.水通电后,发生了汽化现象 C.0℃时水的密度最大 D.液态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14.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5. 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

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本教案共73页)(包含教学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教学分析及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科学素养不是十分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虽然对科学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学生原有的学习科学兴趣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学期的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教科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八年级上教科书与七年级下教科书都属于学习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激素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在小学阶段已学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学习水是割裂为:地理学中学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物学中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学中学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物理学中学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学科中。在《科学》教科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物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学阶段已学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成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上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理是必须要了解的科学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物感应性的产生等。小学阶段是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学习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学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学习生理作用的机理。学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植物的感应性。对于生物激素的作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探秘”学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成一个简单电路。本章学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物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水母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地球的各种水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太阳辐射为能量,通过各个环节,如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等,周而复始地连续运动、相互转化,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⑤回到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最新整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电气化时代的到来。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机器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电动机 2.将导体AB,小量程电流表和蹄形磁体按如图组装起来,闭合开 关,下列情形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 A.AB 向左运动B.AB 静止在磁场中 C.AB 沿磁场向上运动D.AB 沿磁场向下运动 3.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的转轴上绕线,然后用力拉线, 使小电动机转动。在小电动机转动的过程中,小灯泡发光。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B.该现象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C.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D.此电路没有电源,小灯泡不可能发光 4.在实验课上,小明想观察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工作情况,将其接入电路,各部分连接完好, 结果电动机却不工作,他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线圈后,直流电动机模型开始正常转动,其原因可能是() A.直流电动机的铜半环与电刷接触不良B.电源电压太低 C.线圈刚好处于平衡位置D.线圈中的电流太小 5.如图所示,电磁铁左侧的甲为条形磁铁,右侧的 乙为软铁棒,A 端是电源的正极.下列判断中正 确的是() A.甲、乙都被吸引B.甲被吸引,乙被排斥 C.甲、乙都被排斥D.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悬浮列车能够悬浮是利用了地磁场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地磁的N 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7.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电路中的插座和电灯是串联的 B.新建楼房中的供电线路已经不再使用保险丝,而用起保险作用的空气开关 C.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就是总功率过大造成的 D.在正确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试电笔的氖管发光,但无电流通过人体 8.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用试电笔检测插座的两孔,发现只有插 入右孔时氖管才发光。用试电笔检测A 点氖管发光,检测B 点氖管不发光。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短路B.灯丝断了 C.开关接触不良D.插座短路 9.如图所示的分别放在磁铁或通电螺线管周围的四个小磁针(其中涂黑部分的一端为N 极), 其指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B.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他拉开 C.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可以任意安装在火线或零线上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会发生触电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环保鸟”之称的白鹭最近成为丽水人微信朋友圈的“网红”(如图)。植被、稳定的水源、充足的食物是吸引白鹭停留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淡水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 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力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2.现有如下四种液体,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肥皂水 C.泥水D.纯牛奶 3.“五水共治”是浙江省政府推出的环保举措。为清理河道,河道管理人员使用铁圈和塑料网做成的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其原理与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沉淀B.蒸馏 C.结晶D.过滤 4.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5.根据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通电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电解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没有发生改变

6.如图,小试管内是硝酸钾饱和溶液,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则加 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7.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易溶物质 B.该物质在70 ℃时的溶解度比60 ℃时的溶解度大 C.40 ℃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60克 D.将85 ℃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不会析出晶体 8.我国多个地区曾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农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泄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水循环角度讲,“长江三峡紧急放水”是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的影响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9.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乙丙丁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对实验没有影响 C.该实验用木块代替石块不能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D.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体积 和液体密度有关 10.如图,某同学做实验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他将一块长方体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记录金属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实验数据如下表,则(ρ =0.8×103 kg/m3,g取10 N/kg)() 酒精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或cm)水银的密度为 13、610千克/m,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的水银的质量是 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 或 g/cm,(2)两者的关系:1g/cm=1000kg/m1kg/m=1g/cm(3)水的密度:110kg/m 或1g/cm(4)单位转化:1毫升 =1cm =1 m1吨=1000千克=1克1毫升 =1升1升= m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6-9)

2012学年《科学》八年级上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第一章 4、 “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人碘酸钾。右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 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氯化钠易溶于水 B .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 20 C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 . 20C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5、 将60 C 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 20C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 .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20C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 B . 40 C 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 40C 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C,甲、乙溶液 均为饱和 溶液 7、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食盐溶液中, 逐渐加入食盐,下列图象能表示加入的食盐质 量和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6-9节 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所有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2、 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 ) A .溶质和溶剂量的多少 B .溶液的温度 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共40分) ( ) B .溶质一定是固体 D .在溶液中,溶剂都是液体 C .溶质的种类 D .溶剂的种类 3、下列食盐溶液,溶液质量分数不等于 5%的是 ( ) A . 5g 食盐溶解在95g 水中得到的溶液 B . 100g 水中溶解了 5g 食盐得到的溶液 C .每100g 食盐溶液中含有 5g 食盐 D .将食盐和水按1: 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 D . 20C 时,分别在 100 g 水中加入 40 g 甲、乙,加热到 40C 时,甲溶液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嘻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和答案 2套

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B.农业生产中应提倡喷灌或滴灌 C.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2.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水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C.浑浊的江水、肥皂水、碘酒D.酒精、泥浆、汽水 3.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冬季我国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漠河 C.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4.春节期间,哈尔滨冰天雪地,广州却是鲜花盛开。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 5.下列四个情景中,受到的浮力增大的物体是() A.从深水处走向海岸沙滩的游泳者B.从长江驶入大海的轮船 C.海面下正在下沉的潜水艇D.在码头装载货物的轮船6.2018年10月17日(农历9月初9)是重阳节,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登山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下列情况不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的密度逐渐增大B.大气压强逐渐减小 C.水的沸点逐渐降低D.大气的温度逐渐降低

7.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8.如图,4个位置中天气最晴朗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近些年来,北京地区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起初,许多专家都认为北方沙漠中的沙是北京沙尘的主要来源。最近,经科学家实地测量了沙漠中沙粒的大小与形状、沙尘暴中沙粒的大小与形状以及北京本地沙粒的大小与形状后,认定北京的沙尘主要来源于本地干涸的河床以及地表裸露的沙土。上述案例表明() A.科学家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B.环境污染会加剧土地的沙漠化 C.没有实验证实以前,猜想是不必要的 D.要解决北京的沙尘暴问题,应着眼于北京本地的植被建设 10.现有一杯水和一杯酒精,用以下四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不能用来区别两者的实验组合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 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 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