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

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五、操作后:

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有消毒胃管一根),镊子一把,弯盘、50ml注射器1支,纱布,石蜡油、汽油、棉签、胶布、手电筒、治疗巾(病人毛巾)、别针、压舌板、线绳、鼻饲饮食、备温水适量。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

2.颌下铺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3.用棉签清洁病人鼻腔。

4.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10cm左右。

5.左手持纱布拖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咽喉部(14--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清醒病人)同时将胃管继续下送。

6.插胃管深度45--55cm(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加上鼻尖到尖突的距离)昏迷病人无吞咽反射不能合作,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向后仰,胃管插入15cm时(会厌部),左手将病人头托起。

7.能正确处理插管中病人出现的恶心、呛咳等插入不畅的情况。

8.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方法正确(三种方法)。

9.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10.检查鼻饲量、质及温度(38—40oC)。

11.用50ml注射器连接胃管开口端,回抽有胃液后,即可注入少量温水,再缓缓注入流食或药液。

12.最后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13. 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别针固定于病人枕旁或衣服上。

14.每次鼻饲后及时记录量。

15.观察病人进食后反应。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床单位。

2.将注射器洗净后放于治疗碗内,用纱布盖好备用。

3.所有用物每日消毒一次。

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超声雾化器一套、凉蒸馏水、雾化用药液、量杯、注射器、棉签、酒槽池及砂轮、弯盘)。3.核对医瞩,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 检查机器各部分,完好状态放于治疗车上。

2. 水槽内加人冷蒸馏水、或凉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

3.用量杯量取药液30--50ml(或遵医嘱配置药液)放入雾化罐内,旋紧罐盖,把雾化罐放人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4.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连接在雾化罐口端。

5.推车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

6.接通电源,将时间按钮旋至20分钟。

7.为病人颌下铺毛巾(或治疗巾),面罩紧贴病人口鼻部(或口含嘴放于病人口中),正确指导病人进行雾化吸入。

8.协助拍背,观察病人雾化及痰的量、色、粘稠度等情况。

9.雾化完毕,用病人毛巾(治疗巾)擦净面部,拔掉电源。

10.推车回处置室。

四、操作后:

1.整理病人床单位。

2.将水槽内水放掉,注意保护雾化罐低部的膜。

3.将雾化螺旋管及面罩(或口含嘴)浸泡消毒3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态度和蔼可亲。

4.与病人交流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记录单),了解病情做好解释。

3.保证用物完好适用(检查体温表的完整性,擦干,并将体温表水银甩至35℃以下)检查血压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有无裂隙,汞柱平面是否在零位。

4.保证病人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如有情绪激动、剧痛或剧烈运动或饮热水后,应让病人休息15分钟后再测。

三、操作过程:

测体温:

1.将消毒好的体温表给病人,必要时为病人擦干腋窝。

2.协助病人将夹体温表的上臂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观察后记录。

测脉搏:

1.测脉搏前,病人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将手臂置一舒适位置,腕部伸展,手掌向下。

2.操作者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按压病人挠动脉表面,默数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数30秒钟,将所得数乘2后,再做记录。

3.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等,脉搏异常时,须数1分钟。

4.如出现短拙脉时,应由两位医护人员,一人听心率、一人数脉搏,同时数1分钟,用分子式记录,分子代表心率,分母代表脉搏。如104/80。

测呼吸:

1.操作者测量病人脉搏的手不移动。

2.用眼睛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默数呼吸30秒钟,将所得数乘二后,再做记录。

3.同时观察病人的呼吸节律、深浅度及注意呼气有无异常气味。

4.心、肾、脑疾患,昏迷,休克,出血等病人呼吸有改变时,必须数1分钟。

测血压:

l.携带血压计、听诊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目的。

2.协助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暴露上臂,衣袖不可过紧,伸直肘部并使手臂外展约45度,手掌向上平放(使病人心脏、测量的动脉及水银柱零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3.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并展平,气囊中部对着弘动脉,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袖带下线距肘窝2—3cm,勿过紧或过松。

4.戴好听诊器,一手在肘窝内侧处摸到弘动脉搏动,另一手关闭气门上的螺旋帽,向袖带内打气,压力加到弘动脉搏动消失后继续打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mmHg,将听诊器胸件置于弘动脉处,轻轻加压用手固定。

5.然后缓慢放开气门,使汞柱徐徐下降。

6.当听到第一声“咚咚”音时,压力表上所显示的压力值为收缩压。

7.汞柱继续下降,直到声音突然转为低沉并很快消失,此时的压力值为舒张压。

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内余气,拧紧气门上螺旋帽。

9.松开袖带,协助病人整理好衣袖。

10.将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使汞柱平面降至零后,关闭血压计,并记录(在某些情况下,需测量下肢血压作为对比,侧下肢血压时,病人取俯卧位,袖带缚于大腿上,下缘距腘窝约3-4cm,用听诊器测量腘动脉压力,做为下肢血压)。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并将体温表、听诊器头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血压计袖带清洗。

X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一、填空题 1.缺氧的分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绀是指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3.吸氧的四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吸氧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_________时,即不可在用,以防灰尘进入, 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 6.持续鼻导管给氧的病人,鼻导管应每日更换_______以上,鼻塞给氧应每日更换,面罩 给氧应_________更换一次。 7.氧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吸氧持续时间超过_________,氧浓度高于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9.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__________,氧流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 。 10.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宜。 二、问答题 1、吸氧的目的? 2、无效吸氧的临床表现?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答案 一、填空题 1.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2.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3.防震,防火,放油,防热。 4.21+4×氧流量(L/min) 5.5kg/cm2 6.2次,4~8小时 7.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氧浓度高于60%。 8.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9.氧浓度29%- 33%,氧流量控制在2-3L/min 10.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二、问答题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2、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鼻导管吸氧操作标准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标准 2016年12月修订

二、吸氧的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三、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湿化瓶每次用后均须清洗、消毒。 4.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5. 抽取血气分析标本时,应停止吸氧,否则,应告知检验科患者吸氧流量。 四、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五、氧疗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低浓度氧疗:又称控制性氧疗,吸氧浓度低于40%。应用于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中等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主要用于有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病人,特别是血红蛋白浓度很低,或心输出量不足者,如肺水肿、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等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为60%以上。应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肺复苏后的生命支持阶段。 4、高压氧疗:指在特殊的加压舱内以2-3Kg/c㎡的压力给予100%的氧吸入。主要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六、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 1、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的氧吸入可致肺实质改变。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吸 入,定期监 测血气分析 2、肺不张呼吸道堵塞吸入高浓度氧后,氧气更易吸收,形成吸收性肺不张。控 制吸氧浓度,鼓励患者多翻身、经常更换体位,加强排痰。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支气管粘膜则因干 燥气体的直接刺激而产生损害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4、眼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限于新生儿或早产儿)与吸入氧的浓度、持 续时间有关维持吸氧浓度在40%以下,控制PaO2在100-120mmHg。 5、呼吸抑制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之后低流量持续 给氧,维持PaO2在60mmHg。

次性吸氧装置操作规范流程

一次性吸氧装置操作规范及流程 【目的】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用物准备】 壁式吸氧用物:氧气流量表(已连接流量表快插接头)、一次性氧气加湿通路瓶、一次性吸氧管、胶布、棉签、安全别针、吸氧记录单,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备鼻塞、鼻导管、面罩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护士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患者床前,核对床号及腕带信息(床号、姓名、住院号等),做好解释工作。 3.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4.壁式吸氧法 (1)确保氧气流量表(已连接流量表快插接头)处于关闭状态,将流量表插入墙壁设备带中。 (2)打开一次性吸氧装置包装,取出一次性氧气加湿通路瓶,拔出加湿通路瓶体进气口密封帽,将加湿通路瓶体进气口插入流量表快插接头,听到“咔”声并略用力向下拉动不脱离即连接成功。 (3)用湿棉签清洁双侧鼻腔并检查。 (4)拔下一次性氧气加湿通路瓶体出气口密封帽,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至所需氧流量10秒钟后,将一次性吸氧管与加湿通路瓶体出气口连接,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5)如果为鼻导管吸氧,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1cm,鼻导管至鼻咽部(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固定。 (6)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7)停止用氧时,拔除鼻导管,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取下流量表及一次性使用氧气加湿通路瓶。 (8)分离,握持加湿通路瓶体的同时将快插接头压套上提即可取下加湿通路瓶。 (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10)用物处置,返回处置室,一次性氧气加湿通路瓶作为医疗垃圾废弃,流量表与快接插头用酒精擦拭消毒两边后,待干备用。 (11)流动水洗手。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 2.持续吸氧患者鼻导管每日更换2次,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和压迫。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证用氧效果。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判断用氧效果,做到安全用氧。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 )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 2 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

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 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 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 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三)呼吸道黏膜干燥 1.原因 (1) 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过于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2) 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 呼吸道黏膜干燥,刺激性咳嗽,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 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

氧气筒吸氧操作流程(护士)

一、目的 供给病人氧气,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力。 二、物品准备 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净化水、一次性鼻导管(或鼻塞)1-2根、治疗碗内盛少量温开水,弯盘、纱布1块、棉签、胶布、一次性塑料接头、橡皮管、扳手、医嘱本、笔、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物品准备。 2、查对,向病人说明吸氧的目的、方法,使之配合。 3、病人平卧、侧卧或半卧位。检查鼻腔,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4、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使之冲去灰尘,关好总开关。将净化水倒于湿化瓶中(1/2—2/3),装湿化瓶,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筒的气门上用扳手旋紧,关流量表,打开总开关,检查有无漏气。 5、接橡皮管,连接鼻导管(或鼻塞),开流量表开关,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导管末端插人盛有温开水的小药杯内,有气泡逸出即畅,反之不畅)。 6、根据医嘱及病情调节氧流量,自清洁的鼻孔轻轻插人鼻咽部,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长度(小儿鼻导管给氧插入鼻前庭约1 Cm),无呛咳可固定鼻导管,一条胶布固定在左右鼻翼,另一条固定面颊部。 7、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8、停用氧气时,查对,解释,取下鼻导管,清洁病人面颊部,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关好,分离鼻塞,拆除湿化瓶及导管放入1:200“84”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查对,记录用氧停止时间。 备注: 中心供氧鼻导管给氧法:打开供氧处保护塞,将墙式氧气表接头用力插进墙上氧气出口,听到底座弹簧弹响声,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若有氧气逸出,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5.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取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三)预防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三、氧中毒 (一)发生原因 氧治疗中发生氧中毒临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

吸氧操作流程

吸氧操作流程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吸氧操作流程图 护士着装整齐→报告操作项目(说出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抄吸氧治疗单,病历签字→七步洗手,戴口罩→擦桌、车、盘→消手→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置:消手液、吸氧装置一套、盛有凉开水的治疗碗一个、棉签、电筒、污物缸、必要时备胶布)、吸氧治疗单、笔。治疗车下层置(吸氧治疗单、生活垃圾箩一个)→推车进病房→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与氧疗单→消手→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电筒检查患者双侧鼻腔粘膜→分别按压双侧鼻翼,嘱患者呼气→询问患者以前是否吸过氧→护士述:(鼻腔粘膜无肿胀、炎症、鼻中隔无弯曲、息肉,两侧鼻腔通气良好)→消手→安装流量表→检查是否通气→用湿棉签清洁患者双侧鼻腔→消手→连接吸氧管并调节氧流量→检查是否通气→再次查对患者姓名→鼻导管轻塞于鼻腔→将吸氧管固定于颌下或枕下→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并交代注意事项→消手→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及病人的反应、签名→推车回治疗室→收拾用物→擦盘、车、桌→洗手、脱口罩。→巡视患者,观察氧疗效果。 停氧过程: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卫生纸、消手液、笔)。车下层置生活垃圾箩、医疗废物箩→推车进病房→查对床号、姓名→了解病人缺氧改善情况→卫生纸包裹鼻塞取下吸氧管并关流量表→吸氧管放入黄色医疗垃圾桶中→用卫生纸擦净患者口鼻分泌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

理床单元→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消手→卸下氧气装置→封盖设备带端口→交代患者若有不适及时打铃→记录停氧时间、氧疗效果、签名→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氧气装置用500mg/L含氯消毒毛巾擦拭一遍→弯盘、通气管、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擦盘、车→洗手,脱口罩→操作完毕。 吸氧操作的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吸氧及停氧操作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3.停止吸氧时,先取下患者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4.持续鼻导管吸氧的患者,每日更换鼻导管两次以上,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5.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及皮肤颜色等情况有无改善,并及时调整氧流量。 福贡县人民医院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无效吸氧、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腹胀、肺组织损伤。 (一)无效吸氧 1.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紧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 (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过多,堵塞气道;患者躁动,导致吸氧管道脱出。 2.临床表现 吸氧后患者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与吸氧前无变化。 3.预防及处理 (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移位并保持通畅。 (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二)气道粘膜干燥 1.发生原因 (1)病室内干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湿化。 (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2.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干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口咽干燥不适,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3.预防及处理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4)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三)氧中毒

1.发生原因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或高气压氧可造成氧中毒。正常人持续吸入60%~80%的氧24小时以上,或吸入100%的纯氧6小时即可出现氧中毒症状。 2.临床表现 氧中毒时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候,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X片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散在的小斑片、浸润阴影。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掌握给氧的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 (四)腹胀 1.发生原因 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 2.临床表现 吸氧后患者缺氧症状未得到改善,却迅速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胸式呼吸渐弱、呼吸表浅急促、口唇青紫、脉搏细速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 (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 (五)肺组织损伤 1.发生原因 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行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氧流量。 2.临床表现

氧气筒吸氧法操作流程

氧气筒吸氧法操作流程 一、目的:供给病人氧气,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力。 二、适应症:1)肺活量减少2)心肺功能不全3)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4)昏迷患者 三、物品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和氧气表),氧气湿化瓶,冷蒸馏水、一次性鼻导管(或鼻塞)1-2根、治疗碗内盛少量温开水,弯盘、纱布1块、吸氧卡、棉签、胶布、一次性塑料接头、橡皮管、扳手、医嘱本、笔、护理记录单。 四、操作流程: 1、查对,评估病人,向病人说明吸氧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使之配合。 2、洗手,戴口罩,物品准备。推氧气筒到床旁,吸氧盘放至床头桌, 3、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检查鼻腔,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4、装表: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使之冲去灰尘,关好总开关。将冷蒸馏水倒于湿化瓶中(1/2—2/3),装湿化瓶,将氧气表接于氧气筒的气门上用扳手旋紧,关流量表,打开总开关,开流量表,检查有无漏气。关流量开关待用。 5、给氧:连接双孔鼻导管,(鼻导管吸氧法:接橡皮管,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开关根据医嘱及病情调节好氧流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导管末端插人盛有温开水的小药杯内,有气泡逸出即畅,反之不畅),再将氧气管出气孔置于患者鼻前庭处,两侧导管置于两耳上,用调节管固定在额下。(鼻导管吸氧法:自清洁的鼻孔轻轻插人鼻咽部,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长度(小儿鼻导管给氧插入鼻前庭约1 Cm),无呛咳可固定鼻导管,一条胶布固定在左右鼻翼,另一条固定面颊部。) 6、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填好吸氧卡,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 7、停用氧气时,查对,解释,取下鼻导管,清洁病人面颊部,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关好,分离鼻塞,拆除湿化瓶及导管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查对,记录用氧停止时间。 五、备注:中心供氧鼻导管给氧法:打开供氧处保护塞,将墙式氧气表接头用力插进墙上氧气出口,听到底座弹簧弹响声,向外轻轻拉接头,证实已接紧。若有氧气逸出,拔出接头重新插入。应用时只需接上鼻导管,调节适当氧气流量,其余操作步骤同前。 六、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油、防热。氧气筒应置于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2、使用氧气或改调氧流量之前,应调节好氧流量而后再接上患者鼻腔。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损伤呼吸道粘膜及肺部组织。 3、在用氧过程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持续用氧者应每日更换鼻导管,湿化瓶和蒸馏水一次。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防止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5、对未用或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挂“满”或“空”的标志,以便于及时调换氧气筒。

鼻导管氧气吸入正确操作方法

鼻导管氧气吸入 [目的]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动脉血氧含量。 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分别盛凉开水,通气管、纱布2块)、鼻导管或鼻塞、氧气表、湿化瓶(内盛无菌蒸馏水1/2-2/3满)、胶布、棉签、别针、弯盘、吸氧记录单、笔、扳手。另备氧气筒或管道氧气装置。[指导内容]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氧疗的重要性,指导正确使用氧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注意事项] 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油、防 热、防震。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米,距暖气1米,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及螺旋口勿上油,也不能用带油的手装卸。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止用氧时,应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如中途要调节氧流量时,先分离鼻导管与湿化瓶连接处,调节好流量再连接。 4、氧气筒内的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5kg/cm2,以防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氧时引起爆炸。 5、氧气筒“空”“满”标识应清晰,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 6、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每日更换湿化瓶和氧气管,双侧鼻腔交替插管。面罩吸氧时,注意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7、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相关知识] 1、氧浓度与氧流量的换算法: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2、氧疗的种类:低浓度氧疗,吸氧浓度小于40%;中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在60%以上;高压氧疗,吸氧浓度为100%。3、氧中毒的临床表现:呼吸加快,恶心、呕吐、烦躁、继续干咳。 4、氧中毒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教程文件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 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五、操作后: 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有消毒胃管一根),镊子一把,弯盘、50ml注射器1支,纱布,石蜡油、汽油、棉签、胶布、手电筒、治疗巾(病人毛巾)、别针、压舌板、线绳、鼻饲饮食、备温水适量。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 2.颌下铺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3.用棉签清洁病人鼻腔。 4.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10cm左右。 5.左手持纱布拖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咽喉部(14--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清醒病人)同时将胃管继续下送。 6.插胃管深度45--55cm(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加上鼻尖到尖突的距离)昏迷病人无吞咽反射不能合作,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向后仰,胃管插入15cm时(会厌部),左手将病人头托起。 7.能正确处理插管中病人出现的恶心、呛咳等插入不畅的情况。 8.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方法正确(三种方法)。 9.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10.检查鼻饲量、质及温度(38—40oC)。 11.用50ml注射器连接胃管开口端,回抽有胃液后,即可注入少量温水,再缓缓注入流食或药液。 12.最后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 13. 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别针固定于病人枕旁或衣服上。 14.每次鼻饲后及时记录量。 15.观察病人进食后反应。 四、操作后: 1.整理用物、床单位。 2.将注射器洗净后放于治疗碗内,用纱布盖好备用。 3.所有用物每日消毒一次。 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二)预防与处理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腹胀 (一)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完整版)吸氧的操作流程

吸氧的操作流程 【评估】 1、核对、告知:医嘱、病人;告知病人吸氧的目的及意义 2、了解病人年龄、病情[判断缺氧程度(注意呼吸形态如有无张口呼吸)]、意识、合作程度、检查鼻腔情况(如遇鼻中隔偏移、鼻粘膜水肿、鼻息肉者不能用鼻导管吸氧)等 3、环境及设施:防火、防热;中心吸氧/氧气瓶装置 【计划】 1、护士:洗手、戴口罩 2、用物:根据吸氧方式准备用物氧气瓶应先装氧表 装表方法:冲气(开:大开关1/4→关) →装氧表→检查[内容:内存氧量、有无漏气;方法:关流量→开大开关1/4] →湿化瓶装水(量1/3~1/2)→接湿化瓶(注:月、日、时) 【实施】 ——氧气瓶吸氧法 1、给氧:用物推至床头→核对、解释→湿棉签清洁鼻腔→接鼻管(戴手套取鼻导管)→调流量→检查通畅→插管(长度:鼻尖→耳垂的2/3)→固定→记录(内容:时间年—月—日—时—分,吸氧流量,执行者)→交待注意事项(A、不能在病房内吸烟、用明火,暖气要远离1米以上;B、不能搬动或敲打氧气瓶;C、不能调节氧气装置的开关;D、不能在氧气瓶上抹油;E、注意饮食、喝水时要慢,防止出现呛咳;F、有任何问题可以按床头呼叫铃。 2、更换流量:核对、解释→分离导管→调节流量→接到管→记录(内容:时间年—月—日—时—分,吸氧流量,执行者) 3、停氧:戴手套→拔管(丢弃)→关大→关小→记录(内容:时间年—月—日—时—分,吸氧流量,执行者) 4、卸氧气表:移至准备室→取湿化瓶、管→卸氧表→氧气瓶盖帽 ——中心吸氧装置的吸氧法 用物推至床头→核对、解释→湿棉签清洁鼻腔→装氧表→湿化瓶装水(量1/3~1/2)→装湿化瓶(注:月、日、时) →其他与氧气瓶方法相同 【评价】1、病人及家属了解用氧的相关知识。2、病人缺氧有改善。3、有氧疗监测。

鼻导管吸氧法

双腔鼻导管吸氧法操作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缺氧的全身表现,包括心率、脉搏、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意识与精神状态。 2、评估患者缺氧的局部表现,包括口唇、鼻尖、颊部、耳廓、甲床等处皮肤粘膜的颜色、发绀程度。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有无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三凹征”等症状。 3、评估患者有无紧张、焦虑,了解患者对吸氧的认知程度等。 4、评估用物是否齐全、供氧装置是否完好,病房内有无烟火、易燃品等。 [操作步骤] (一)给氧 1、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吸氧的目的。 2、连接流量表于中心供氧装置上,连接湿化瓶和管道。 3、用湿棉签检查和清洁鼻孔。 4、连接双腔鼻导管,调节好流量,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然后轻轻将鼻导管插入鼻腔,将导管固定在两侧耳廓上。 5、在吸氧卡上记录给氧的时间及流量并挂放于床头。 6、向患者交待吸氧中的注意事项。 7、密切观察患者吸氧过程中缺氧改善的情况 (二) >95%,呼吸平稳,符合停氧指征。 1、评估患者缺氧改善情况,SaO 2 2、将用物带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向患者说明停氧的原因。 3、拔除鼻导管,擦净鼻部。 4、关闭流量表开关,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 5、整理用物和床单位。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吸氧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吸氧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缺氧症状和通气功能。 2、告诉患者不要私自调节流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交待吸氧过程中的用氧安全,不能在病房内吸烟及用明火,室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 修订时间2012-7-1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庄。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病人安全。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 2.备齐用物:氧气装置一套、扳手、(中心供氧除外)、治疗盘内有弯盘、鼻导管1根、胶布、棉签、蒸馏水(或凉白开)、小水杯、污物碗、别针、湿化瓶、胶皮管。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打开氧气筒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以冲净气门上的灰尘,随即迅速关好总开关。 2.装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检查有无漏气。 3.湿化瓶内装1/3—2/3蒸馏水(或白开水)与氧气装置连接。 4.用胶皮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5.将氧气筒及用物放置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 6.用棉签清洁鼻孔。 7.调节氧气流量,检查氧气是否通畅,连接鼻导管。 8.将鼻导管沾水润滑后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长度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 9.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两侧,用别针固定胶皮管于病人肩部衣服上观察有无呛咳等情况。 10.记录吸氧时间、签全名。 11.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从鼻腔中拔出,取下别针、胶布,用纱布擦拭病人鼻翼。 12.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再次开流量表,放出余气之后再关紧流量表。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全名。 五、操作后: 1.正确放置氧气装置。

2.整理用物,将鼻导管毁形并浸泡消毒;湿化瓶浸泡消毒;蓝芯管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鼻饲技术操作步骤及要求 一、素质要求: 1.服装、鞋帽整洁。 2.仪表大方,举止端正。 3.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 4.与患者沟通到位。 5.动作轻柔,爱伤观念强。 二、操作前准备: 1.洗手、戴口罩。 2. 备齐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内有消毒胃管一根),镊子一把,弯盘、50ml注射器1支,纱布,石蜡油、汽油、棉签、胶布、手电筒、治疗巾(病人毛巾)、别针、压舌板、线绳、鼻饲饮食、备温水适量。 3.核对病情,做好解释。 三、操作过程: 1.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平卧位。 2.颌下铺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3.用棉签清洁病人鼻腔。 4.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10cm左右。 5.左手持纱布拖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咽喉部(14--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清醒病人)同时将胃管继续下送。 6.插胃管深度45--55cm(相当于病人鼻尖至耳垂,加上鼻尖到尖突的距离)昏迷病人无吞咽反射不能合作,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向后仰,胃管插入15cm时(会厌部),左手将病人头托起。 7.能正确处理插管中病人出现的恶心、呛咳等插入不畅的情况。 8.判断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方法正确(三种方法)。 9.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吸氧操作流程

吸氧操作流程图 护士着装整齐f报告操作项目(说出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f抄吸氧治疗单,病历签字f七步洗手,戴口罩f擦桌、车、盘f消手f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置:消手液、吸氧装置一套、盛有凉开水的治疗碗一个、棉签、电筒、污物缸、必要时备胶布)、吸氧治疗单、笔。治疗车下层置(吸氧治疗单、生活垃圾萝一个)f推车进病房f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与氧疗单f消手f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f电筒检查患者双侧鼻腔粘膜f分别按压双侧鼻翼,嘱患者呼气f 询问患者以前是否吸过氧f护士述:(鼻腔粘膜无肿胀、炎症、鼻中隔无弯曲、息肉,两侧鼻腔通气良好)f消手f安装流量表 f检查是否通气f用湿棉签清洁患者双侧鼻腔f消手f连接吸氧管并调节氧流量f 检查是否通气f再次查对患者姓名f鼻导管轻塞于鼻腔f将吸氧管固定于颌下或枕下f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f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并交代注意事项f 消手f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及病人的反应、签名f推车回治疗室f收拾用物f 擦盘、车、桌f洗手、脱口罩。f巡视患者,观察氧疗效果。 停氧过程: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卫生纸、消手液、笔)。车下层置生活垃圾萝、医疗废物萝f推车进病房f查对床号、姓名f了解病人缺氧改善情况f卫生纸包裹鼻塞取下吸氧管并关流量表f吸氧管放入黄色医疗垃圾桶中f用卫生纸擦净患者口鼻分泌物f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f再次查对床号、姓名f消手f卸

下氧气装置f圭寸盖设备带端口f交代患者若有不适及时打铃f记录停氧时间、氧疗效果、签名f回治疗室f整理用物f氧气装置用500mg/L含氯消毒毛巾擦拭一遍f弯盘、通气管、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f擦盘、车f洗手,脱口罩f操作完毕 吸氧操作的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吸氧及停氧操作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即防火、防震、防油、防热。 2. 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3.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患者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4. 持续鼻导管吸氧的患者,每日更换鼻导管两次以上,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导管堵塞。 5. 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及皮肤颜色等情况有无改善,并及时调整氧流量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

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鼻导管吸氧法标准操作

鼻导管吸氧法标准操作 (一)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患影响肺活量者。 2、心脏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 3、中毒,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者。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等。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或颅脑疾患病员、产程不定期长或胎心音不良等。 (二)准备质量标准 1、着装整洁。 2、用物准备 ①氧气筒及氧气表,扳手、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鼻导管,橡胶管, 清水一碗。 ②检查鼻导管及氧气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漏气,环境是否安全。 ③口述吸氧适应症。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装表 ①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少量氧气,以冲气门上灰尘后关上。 ②按氧气表并用扳手旋紧。 ③橡胶管连接氧气表及湿化瓶。 ④检查小开关是否关好,开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检查氧气是否通畅,全套装置是否适用,关小开关待用。 2、输氧 ①将装好的氧气与吸投送用物带至床旁,向病员说明目的以取得合作,使病员卧于舒适位置,备胶布两条(均为五厘米),用湿棉签擦净鼻孔。 ②量鼻导管长度(耳垂至鼻尖2/3),用一胶布做标记。 ③连接鼻导管,打开小开关调节好流量,将鼻导管前端放于清水中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并达到湿润的目的,然后沿下鼻道轻轻插入若无呛咳即固定(鼻翼、面颊部),记录开始用氧时间。 ④密切观察缺氧改善状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⑤停氧时轻轻撕去胶布拔出鼻导管,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再开小开关放出余气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

⑥整理单位,将用物归还原处。 (四)终末质量标准 1、装表动作迅速,符合操作规程。 2、输氧操作熟练,关心体贴病员。 3、口述输氧注意事项。 4、根据病情调节流量。小儿1-2升/分,严重缺氧4-6升/分。 (五)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 防油。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氧气筒应置阴凉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 距火炉5米,暖气1米,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 2、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一旦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嘏损伤肺部组织。 3、在用氧中,经常观察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持续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鼻孔插入,以减少对鼻粘膜刺激。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上指针降至5公斤/平方厘米时,即不可再用,以防止灰尘进入筒内,于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