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方法、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练习题

说明方法、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练习题

说明方法、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练习题

说明方法、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综合复习

班级:姓名:成绩:

一、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2.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3.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4. 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5.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6.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7. 日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日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在括号里。

8. 李阿姨快四十岁了,长年的辛劳,给她眼角留下浅浅的鱼尾印迹。不过,她那浓密油亮的短发,仍是那么乌黑。眼睛虽是单眼皮,但秀气、明亮。那高高的鼻梁下经常有力地紧抿着的嘴唇,显示着零星的活力。(描写)9. 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生疏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一会儿趔趔趄趄,一会儿摇摇摆摆,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描写)10. 渐渐地,庆幸的心情被不安所替代。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就像怀中有只淘气的兔子一样。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张该死的考卷,害怕地想:要是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那我……我闭上了眼睛,渐渐地又后悔起来:当初我要是不把考卷给他抄,那该多好啊。可现在,一切都完了。突然间,我看见桌上的《小学生守则》,心灵好像被重重地一击。我打开本子,一行大字映入眼帘:“诚实勇敢。”

(描写)11. 听到这里,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嘴都有点合不拢了,这时,我看到他的眼里充满了慈爱的目光,母亲也露出了赞许的微笑。看到这些,我知道,这次我做对了。(描写)

三、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在括号里。

12. 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一条晶蓝色的龙,守护着村庄的平安。()

13. 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架威武的飞机;一会儿跑来了一匹快乐的小马;一会儿又驶来一艘帅气的船。()()

14. 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唱着一首首欢快的乐曲。()

15. 看到这香喷喷的饭菜,我馋得口水垂涎三尺。()

16. 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17.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说明方法及修辞手法

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4.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练习: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X k B 1 . c o m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的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2.就拿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来说吧,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 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水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 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4.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 利的牙齿。() 5.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 可以长成大鲸。() 6.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 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 7.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8.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9.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又把这种玻璃 叫做“自动窗帘”。() 10.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11.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 了。() 12.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 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13.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14.人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 15.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2008-11-04 21:39:06) 转载▼ 分类:新高考新问题 标签: 高考专题复习 教育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全能训练

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全能训练 1. “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灯笼,真是红得耀眼。”是比拟句。 2. 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到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乡,怎么不使我感到亲切呢?______ (2)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潮水一般涌向操场。______ (3)燕山雪花大如席。______ (4)那只英勇的黑甲虫,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村子。______ (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______ (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______ (7)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______ 3. 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下面四句话中不是拟人句的是() A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B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C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D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5. 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______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______ (3)走进张家界的索溪谷,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也是野的,人也变“野”了。______ (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容得下它?______ (5)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______ 6. 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对我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改为转述句) (2)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改为陈述句)

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比拟(拟人和拟物)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4、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完整)初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好处与作用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主要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许多记者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析1: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说明方法复习题库精选版

说明方法复习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是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说明方法复习题库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用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是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

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归类

常见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归类 (2012-03-19 23:22:00)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学之路 教育 常见的写作方法有: 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古诗词常见,现在不多要求用了) 反问、引用、对比、反复、顶针、比拟、回环、通感、双关、借代、反复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2作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 似。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还有联想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7摹状貌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主要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 拟人: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夸张: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反复: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互文: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举例子: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作引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列数字(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分类别: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打比方: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摹状貌: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下定义: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作诠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画图表(列图表: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条理清晰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

《水浒传》施耐庵明《三国演义》罗贯中明 《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清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明] 冯梦龙,[清] 蔡元放著 《聊斋志异》蒲松龄清 《儒林外史》吴敬梓清 《封神演义》许仲琳明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2)引资料(诗文)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古诗: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5)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好处: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夸张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反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6)对偶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小学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五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语言标志: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更具体、更详细。 例句:云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云就代表将要下雨。——《看云识天气》(根据大的范围列举相应的例子) 回答举例子的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语言标志:比、而、相对于、较…… 好处: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回答作比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3.列数字(列数据) (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语言标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例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国石拱桥》(体现准确性) 回答列数字的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1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1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①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 ②杂文是投枪,是匕首。 ③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作用:变陌生为熟悉,变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形象具体。 2、比拟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叫拟人,后者叫拟物。 ①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②就这样,你一点点耗尽了灯油,熄灭了你的光。(拟物) 作用:以彼拟此,充分想象,寓情于物,生动传神。 3、借代借代就是借用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①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 ②日夜的辩论,剧烈的争吵。行动胜于语言,拳头..代替舌头.。 作用:简洁生动,引发联想。鲜明深刻,富于变化。 4、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作用:突出特征,激起共鸣,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 5、对偶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表达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作用:形式整齐,韵律和谐。抑扬顿挫,便于吟诵。 6、排比排比是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关内容。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各种不同色素,渗汇其间,使这类小花小得更精致,更娇憨,更惹人爱怜了。 作用:句式匀称,音韵铿锵语意贯通,气势雄劲。 7、设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即自问自答。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②理论从哪里来?从事物中来。事例从那里来?从观察中来,从实验中来。 作用:启思引想,引人注意,增强行文的波澜。 8、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只问不答,从问话中得到答案。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只许一人言,不许众人言,岂不成了“一言堂”了么? 作用:使语气和语意鲜明有力,感情强烈。根据《考试说明》对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求,我们还应该注重在识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综合分析不同的修辞方法。 容易混淆的修辞格辨析。

说明方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作用大总结

常用说明方法 一.常用说明方法:(共10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 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2)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 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 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 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 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4)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比喻),以突出事物 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 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来展示事物的特点。 (7)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一般来说, “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围很广, 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练习:判断说明方法 1.有智慧的机器人,据统计,日本有15000具,美国有3200具,西德有1000具,英国有200具. 2.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3.有一种虎鲸胃口大得令人惊骇,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4.蓝鲸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5.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 7.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8.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9.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10.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 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13.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17.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 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 千叶…… 20.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 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而在 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