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odule 6 War and peace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外研版选修6精品

Module 6 War and peace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外研版选修6精品

Module 6 War and peace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外研版选修6精品
Module 6 War and peace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外研版选修6精品

Module 6

第2课时

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项目

appreciate retreat strategy peacekeeper civilian

课文

Everyday English & Reading and V ocabulary & Reading Practice & Cultural Corner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

通过阅读“闪电战”,“D日登陆”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短文,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语言技能

培养学生听,说,读的习惯。

语言运用

能够通过阅读并结合课堂活动训练语言技能。

情感态度

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维护和平。

文化意识

了解联合国、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情况;了解重要国际组织对于维护和平所起的作用。学习策略

调控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取并加工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学会使用语课文有关的词汇、句型。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阅读能力。

运用任务

1. To develop Ss’ reading skills;

2. To learn some words and phrases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

教学媒体

PPT课件,黑板

二、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Everyday English

回答问题

了解并掌握听力中出现的几个短语。

Reading and Vocabulary

Step1: 学习一些新单词。

Step2:阅读并回答问题。

Step3:Discussion

1 What do you think the soldiers would have done if there had been enemies in the village?

2 What do you think the soldiers did next?:

回答问题并讨论,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查找答案的能力。

Reading Practice

Step1:阅读并回答问题

1 Who was Winston Churchill?

2 When did he live?

3 What did he do?

4 What is he famous for?

Step2: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Step3: Discussion

Think of a Chinese statesman or stateswoman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describing some lines from their speeches or their ideas. 阅读文章并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联想、理解、前后联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Read the text quickl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try to get some details from the text. Work in pairs and check the statements from the text of Activity 1.

人教版英语Unit 6 Happy Birthday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10的数词。 2、复习本单元所学句型及对话。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单词、句型;做Let’s check部分及练习。 教学难点:对数词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操练Let’s chant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几根可放在桌上的小木棍和一个蛋糕。 2、.balloon,ball,kite,Plane,car,boat,doll的词卡和图卡。 3、学生准备可放在桌上的几根小木棍。 教学过程: l、Warm-up/Revision (1)唱“ Ten Little Candles”的歌。 (2)复习本课A部分的Let’s do,让学生伸出手指齐说。 (3)用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对号入座”游戏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单词。 (4)师生日常对话: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How are you?等等。 2、Presentation (1)教师用动作教:Close the door. Eat a cake. (2)教师举起小木棍教stick,然后拿着手上的小木棍问:How many sticks?Count,please. One,two,…带读count。 3、Practice (1)操练Let’s chant a.先让学生听录音,用手指表示数字。 b.全班跟着录音读,要求边读边做动作。如:How are you?同桌两人要对

望;Close the door要做关门的动作;Count the sticks要数放在课桌上的小木棍;Eat a cake要做吃的动作;Say it again就可以指着自己的嘴巴。 c.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只读数字,另一组做动作。第二次则交换。 (2)听力练习:Let’s check 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 录音内容 1.--- Look!How many candles?---7. 2. One,two,three,four,four balloons. 3.Bounce the ball. 4.LOOk!I have three cars. 答案:1.A 2.B 3.A 4.A 4、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练习。本课仍为hidden picture。教师可以用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How many hamburgers can you see?(balloons,Planes,bags,monkeys,dogs,Pigs,mice,bears,pandas,ducks,squirrels.)等问题来提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比谁找得快,数得对。也可以让学生来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别忘了!该给学生奖励了! 5、Add-activities 听录音,读A、B部分Let’s do和Let’s chant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

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第5课时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的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 长度不一及长度相等的竹竿、卷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办法测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大树有多高的问题。 二、实践探素,发现规律 (一)量量比比(小组合作完成) 提出要求: 1.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比较每次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 (1)按要求填表。 (2)计算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3)讨论:根据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4)引导总结: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二)议议做做 提出要求: 1.根据上面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假设一根3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的影长是多少? (1)学生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想办法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实践操作: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看你的方法行不行。 (1)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影长及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并把结果填在下表里。 (2)由学生各自算一算大树的高度。 (3)小组讨论各自的想法。 (4)提问: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树的影长。这样计算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根据求大树高度经验,让学生计算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 四、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和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外作业 回家后,选择你喜欢的、个头巨大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它的高度。 板书: 同一时间,同一点地,物体的长度和影长成正比例。

第4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2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2.感受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对混合运算进行复习。 【练习讲授】 1.复习混合运算实练。 (1)口算。 9÷3= 20-16= 63÷9= 21-14= 54÷6=8×3= 18+8= 40-8= 9+27= 42+7= 56÷8=4×9= 35-20= 24+6= 32÷8=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①12+12÷6 =24÷6

=4 ②42-(22+9) =20+9 =29 ③7×4-16 =28-16 =44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42除以6的商是(),再加上19得()。 ②7乘以8的积是(),再减去30得()。 ③50减去20的差是(),再除以6得()。 ④6加上22的和是(),再除以4得()。 答案: (1)3 4 7 7 9 24 26 32 36 49 7 36 15 30 4 (2) ①12+12÷6 =12+2 =14 ②42-(22+9) =42-31 =11 ③7×4-16 =28-16 =12 (3)①7 26 ②56 26 ③30 5 ④28 7 2.复习解决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一至六课时教案

Unit 6 How do you feel? 单元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句子:They’re afraid of him.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What’s wrong? Your father is ill .He should see a doctor this moring .Don’t be sad. 2.能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warm clothes,take adeep vreath,count to ten. 3.能听、说、认读单词或词组: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 4.能够用英文表达怀疑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5.学习字母t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6.会唱歌曲《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 知识目标 1.能能懂、会说Part A ,B中的Let’s talk,Let’s learn中呈现的对话,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得以运用。 2.能听、说、认读三会单词或词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第六课时教学教案

第六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 C story time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与前几课时紧密相连。围绕“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展开。Let’s check用于检测本单元的A,B部分的核心句型和考查单元核心词汇的认读。Let’s wrap it up.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Story time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增加语言的输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持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本课时是对前几课时重点词汇、句型的总结,掌握了本课时所要掌握的知识,那么学生已经把握住了本单元的重点。本课时的的重点是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的总结以及四会单词、句子的运用。 本课时包括Let’s check 、Let’s wrap it up 和story time三个板块。Let’s check呈现了四幅图,学生要学会从图片信息中推测考查点,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录音。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持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Let’s wrap it up. 板快呈现了6个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形式,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启发学生的思维。Story time板块呈现的是Zoom向Zip描述自己过了一个非常忙碌的周末。此故事阅读性强,有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通过故事的学习,复习巩固本单元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What did you do...?以外,还可以借助图片和上下文理解新句子:Now I need another weekend. 本课时是总结复习课。Let’s wrap it up. 让学生自己总结,小组归纳,最后整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Story time通过整体感知、答疑解惑、模仿表演、拓展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巩固和发展语言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时目标 (1)能够较好的完成Let’s check。 (2)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通过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 (5)能够表演故事,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6)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1)能够较好的完成Let’s check。 (2)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过去式动词的规则变化。 (3)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4)通过故事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语言,并增加语言的输入。 2.难点 能够表演故事,恰当运用故事中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词卡、自制Zoom和Zip头饰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Greeting T: Good morning, everybody.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 ,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 1100000,454800 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第六单元教案(1)

第六单元主题:神奇的科技世界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 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 2、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3、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 兴趣。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 5、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得到有关的宇宙知识 难点是: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可用12-14课时完成. 单元导读课型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单元课文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奇的科技世界; 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读课文,感知单元主题在四篇课文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引读“单元导读”,为单元学习找准主题。 1、自读单元导读语,思考:你能找出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方法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下面两串珠子. 师;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先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 生1;第(1)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1颗白珠子、1颗黑子、1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2;第(2)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过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有关穿珠子的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又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 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 2.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交流、汇报. 生1;先要知道这串手链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生2;先要找出这串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确定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有道理!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串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小结;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2个黄珠子、1个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排列的.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排一排,看看掉的2颗珠子是什么珠子.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掉的是哪两颗珠子?并说明理由. 生1;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因为现在手链的右边最后一颗蓝珠子后面只有一颗黄珠子,应该有2颗黄珠子.所以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 生2;掉的第2颗是蓝珠子.因为两颗黄珠子后面就是蓝珠子. 师;有道理!小红穿手链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引导检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掉的两颗珠子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一下? 生;把掉的两颗珠子补上去,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 师;这个办法很好!下面请大家在手链上画出掉的2颗珠子,再找规律试试看.学生动手画珠子,找规律. 师;谁来说说,补上掉的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后,符合小红穿的规律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6第六课时教案

第六课时Lesson 30:Writing an E-mail in English 教学目标 1.掌握单词:introduce, pen pal, Africa, chess, myself, language, English-speaking, reply 短语:introduce oneself, won first place, any other languages, play chess, try to do…, look forward to, etc. 2.学会如何介绍自己的爱好和自己国家的语言的句型: Wang Mei has a new pen pal.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 I like to play chess. Last year,I won first place in my school. I can make noodles myself! Do you study any other languages in school? I want to have some more English-speaking friends. Learning English opens the world up to me. In this e-mail, I am trying to use some new words. I will teach you some words in my language. 3.能使用反身代词和情态动词。 4.学会介绍自己的家庭、爱好和语言。 5.学会如何用英语写电子邮件。 6.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学英语的重要性,也了解汉语正走向世界的趋势。 教学StepⅠ.Lead in Leading in 【情景1】 Begin the class with a free talk.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including their families, hobbies and the ways to learn English. T:Now let som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and introduce himself/herself. S1:Let me introduce myself.My name is ××.I’m thirteen years old.I live in Beijing with my parents.I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but I have many friends.I am 1.5 metres tall.I like to sing and dance.I practice singing every day.My favourite food is rice and vegetables. … [设计意图]用英语写电子邮件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描述自己的家庭、爱好和学习英语的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练习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Leading in 【情景2】 Pair work: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how they make friends. T:Let’s talk about how you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S1:How do you make friends with others? S2:First,I should be friendly to them.Then I often connect with them. S1:How do you connect with them? S2:I talk with them on the phone or connect with them by QQ. S1:Do you have pen pals? S2:No,I don’t.But I want to have some pen pals, especially English-speaking friends. S1:I have some English-speaking friends.Let me introduce them to you. S2:Thank you.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精讲多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3+2= 7+5= 9-4= 8-2= 5+5= 3+5=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9个(); 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学例1: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三、反馈练习 1、第62页“做一做” (1)第1题。独立完成。 (2)第2题。比较每组算式: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减。 2、遂一完成练习十四各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第5单元圆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2、理解圆的直径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部分面积。 难点:让学生在讨论、探索中发现直径与边长的等量关系。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纸上剪一个最大的圆。还剩下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没用? 2、用铁皮剪成一个圆环,内圆半径4厘米,环宽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情景导入】 下图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1米,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新知探究】 阅读与理解 生1: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 生2:左图是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右图是求… 分析与解答: 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从图中 可以看出: 2×2=4 3.14×1×1=3.14 4-3.14=0.86 回顾与反思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呢? 左图=0.86r的平方;右图=1.14r的平方 当r=1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我国唐代有一块外圆内方的铜镜。它的直径是24厘米,外部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

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有一根31.4米长的绳子,三名同学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unit6单元教案(6课时)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Unit 6 How do you feel? 单元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句子:They’re afraid of him.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What’s wrong? Your father is ill .He should see a doctor this moring .Don’t be sad. 2.能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angry ,afraid,sad,worride,happy, see a doctor,do more exercise, wear warm clothes,take adeep vreath,count to ten. 3.能听、说、认读单词或词组: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 4.能够用英文表达怀疑以及如何调节情绪。 5.学习字母t在单词末尾的发音。 6.会唱歌曲《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 知识目标 1.能能懂、会说Part A ,B中的Let’s talk,Let’s learn中呈现的对话,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得以运用。 2.能听、说、认读三会单词或词chase ,mice ,bad,hurt,ill ,wrong,should,feel,well,sit,grass,ant, worry,stuck,mud,pull,everyone.掌握四会单词和词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