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11.26 KB
- 文档页数:3
冰雪国际化视域下黑龙江省应用型大学翻译人才的培养作者:顾红霞常虹来源:《冰雪运动》2023年第04期摘要:北京冬奧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后冬奥时代,优秀的国际化翻译人才在推广黑龙江省冰雪文化、发展冰雪经济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应用型大学冰雪翻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发现当前存在培养方案粗略宽泛、培养模式传统滞后、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尚未建立、教师缺乏国际化素养等问题。
结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及冰雪翻译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相应提出制定适切的培养方案、加强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多学科课程的跨界融合、提升专业教师的国际化素养等路径。
以期通过冰雪载体提高应用型大学翻译人才的培养规格,强化翻译人才的培养能力,促进后冬奥时期黑龙江省冰雪经济的新发展,助力黑龙江省冰雪国际化新形象的打造。
关键词:冰雪国际化;应用型大学;翻译人才;黑龙江省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23)04-0064-04Cultivation of Translation Tal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ce and Snow InternationalizationGU Hongxia, CHANG Ho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rbin University, Harbin 150086, China)Abstract: The successful hosting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has provided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e and snow industry. In the post-Winter Olympics era, excellent internationalized translation talen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ice and snow culture and developing the ice and snow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analyzing the constraint factor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ce and snow translation tal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rough and broad cultivation program, traditional lagging cultivation mod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yet, and teachers' lack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literac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ce and snow translation talents, it is proposed to formulate appropriate training plans,strengthen innovation in training models, promot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urses,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c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specifications of translation tal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carrier of ice andsnow,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ability of translation talents,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ice and snow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the post-Winter Olympic period, and help to create a new international image of ice and snow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ce and snow; applied universities; translation talent; Heilongjiang Province1 引言2021-2022年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近年来的顶峰,全国冰雪旅游实现了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为我国冰雪产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黑龙江工程学院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为例郭树东;吕秋君;赵莉莉;岳彩霞;路晓鸽;王宇鹏【期刊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1)001【摘要】黑龙江工程学院是黑龙江省“1161”工程建设中的“6”所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之一.学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从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推进校企合作,畅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建设科技产业园,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平台,加强“双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加强课程建设,构建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总页数】5页(P66-69,80)【作者】郭树东;吕秋君;赵莉莉;岳彩霞;路晓鸽;王宇鹏【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J], 赵爽2.通信工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以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J], 杨杰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钦州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J], 何维;崔传真;袁雪鹏4.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J], 赵云焕;刘纪成;易本驰;李建柱;王俊锋;李军;程万莲;赵聘5.转型发展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和研究 [J], 程羽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型本科院校各专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并析研究□刘文娟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计并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通过对学生所在院系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进行需求分析,了解到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各院系专业对大学英语通识英语和专业英语培养的需求,从而设置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服务于各院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需求分析;通识英语;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9-6167(2019)229 4fr3 ^I]《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指南进行合理定位,从而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因此,各学校在参考《指南》制定校本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应对各专业院系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n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中,需求分析有特定的内涵和特点:需求指学习者、社会或有关其他方面期望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况之间的距离,需求分析即了解并分析需求的这一过程。
外语需求信息的提供者是多维的,大致由学习者、教师、行政机构和应用语言学家四个维度组成。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显然不同于研究型综合大学。
本研究关注的是教师维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教师不是指大学英语授课教师,而是学生所在学院的教师,主要出发点是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够服务于不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Q专业院系需求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服务于各院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解院系、专业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需求,笔者和所在的教学团队设计问卷,向所在学校的各院系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师等发放问卷。
共回收来自全校16个学院的问卷239份,其中,信息工程学院7份,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5份,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25份,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10份,数学与统计学院6份,教师教育学院5份,旅游与规划学院23份,经济与管理学院30份,医学院28份,政法学院II份,文学院8份,新闻与传播学院6份,陶瓷学院11份,艺术设计学院6份,音乐学院20份,体育学院18份。
基于“工匠精神”的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评《做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航者》
邵文佳;刘宇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学刊》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高校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能够更好
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在《做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航者》一书中,作者着重探讨了基于“工匠精神”的应用
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在开展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GJB1422514)过程中研读了该书。
【总页数】1页(PI0004)
【作者】邵文佳;刘宇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5所
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2.让“工匠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
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创”样本3.工匠精神引导下高校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4.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评《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理论研究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供给侧培养路径李明明蔡柏岩(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深化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从人才培养供给侧视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探索性 提出:专业建设应绎立新工科建设思想,人才培养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发展的要求,进行跨越现有学科界限和产业边界 的融合,培养综合性的语言服务人才。
同时,通过回顾、分析国家对专业建设的宏观管理,对专业建设重点进行预测,并提出具体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英语专业一、新时代、新变革、新挑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外语专业经历近70年的发 展历程,从伊始的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为主,到社会所需的应 用型外语人才输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一步加强ESP 专门用途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2012年教育部进行本科 专业目录调整,英语专业调整为英语类,翻译专业(英语)和 商务英语专业正式纳人其中。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倡议的提出,语言 、语言服务 、国语言、语言 、语言务 等 应 。
时代,英语专业正经历新变革、面临新挑战,人才培 养 由一的语言文人才 、、业 专门化的语言务人才变,一的语言 务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和产业的需求,济发展和中国大国 合 的语言服务需。
专业 ,本人才培养 ,程,人才培养目 ,人才培养 ,程 业 ,人才培养 式 行业业 ,,业素养,专业 培养 ,,立语言 务的 ,专业 中,考改进。
人才培养适应“供给侧改革”要求,从供给角度对人 才培养与路径进行 优,以增加人才的效供给。
二、供给侧改革与人才培养2017年10月,习近平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供给侧 改革。
供给侧改革为频率很高的热门词汇,各个行业开始探索供给侧改革。
高等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开始一轮人才教育与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 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 最优配,提升 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我国 历史上是着重强调需求的,是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的,投资、消费、口是需侧的三驾马车,国家变路,从供给角度促进 的高质量增长,劳动、土 、资本、制度创造、创新是供给侧的要素,可见人才培养是其重之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
作者:刘昕黄天琪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18年第6期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面向的行业及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指出毕业生就业优势及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优势;问题;解决途径
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主要行业及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
由于目
前没有权威数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统计,为此,黑龙江工程
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专门组织了针对近十年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158份,收回有效问卷131份。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分
布在以下几个行业:
(一)首先,外经贸行业。
外经贸行业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领域,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在各类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比最大,达
45.04%,其中国企占5.34%,私企占32.82%,外企占10.69%。
原因在于这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应用型,课程设置上实践学时占比较大,因此他们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强,他
们专业对口,工作上手快,深受就业单位的欢迎。
(二)其次,教育行业。
教育行业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人才需求量一直比
较稳定。
尤其随着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逐年增多,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增无减。
应用型
本科院校中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中,
从事教师职业的占比较大,毕业生在高校、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就业的占32.06%。
其中在国
内高校任教的毕业生占14.50%;在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占4.58%;在校外教育机构的毕业生占12.98%。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就业的毕业生较少,但
是就职于校外教育机构,从事少儿英语、初高中英语辅导、雅思或托福培训等工作的毕业生占
比相对较多。
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各类外语培训市场火热,各类升学、出国留学等需求催生了大
量的外语培训机构。
由于教育管理机构严禁在职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因此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全职英语教师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外经贸行业、教育行业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还有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
生在旅游、新闻媒体等行业任职,担任翻译或文字编辑;有少部分毕业生在政府的涉外部门工作,但占比不大;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跨专业考研,目前仍是在读学生。
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
通过调查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首先,英语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就业的专业,职业选择比较灵活。
通过每年到用人单
位走访调研,结合本次网络调查以及与毕业生的沟通,我们发现:与其它专业相比,英语专业
毕业生就业比较灵活,就业率比较高。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能发挥他们
的外语优势,受到学校、企业以及其它用人部门的欢迎和重视。
用人单位普遍对毕业学生反馈
良好,他们很感谢为他们培养了所需人才的高校,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各
自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其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容易成为复合型人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了就业,英
语专业的学生出国学习或就业的机会也相对较多。
不仅如此,如果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了新的兴
趣点,也能凭借英语专业的优势,比较容易地跨专业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例如,我校英语
专业有多名学生凭借良好的英语基础,考取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学习法学、对外汉语、高等教育学、新闻与传播、
金融等专业。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完全相关。
在对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英语
专业相关度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有相关性,但是还有很
大比例的学生从事与专业基本没有关系的工作,这些毕业生占30.53%,说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
择业时,为了就业而改变专业的人数不在少数。
那么到底是英语人才市场饱和了,还是我们培
养的人才没有符合市场需要?又或是毕业生本身为了找到理想工作而自己选择改变?这些都是
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的。
(二)其次,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得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语言技
能掌握较好,但是对于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在所从事的具体实践工作中,由于
专业知识的缺乏,影响了实际工作和个人的职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一所
学校的问题,事实上它是整个英语专业毕业生都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是我们专业培养方向
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社会所需的英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时,如何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同时又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高级外语人才?这是整个外语教学界都在
讨论的问题。
(三)最后,人才流失严重,毕业生流向发达地区。
调查所在地区为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我们发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区域趋向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区,虽然调查数据显示的比我们预估的情况要好,但是在东北三省以外
就业的人数占到了41.22%,人才流失十分严重。
四、英语专业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以上调查中所反映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有毕业生自身选择的问题,也有整个社会发展变迁带来的地区发展不平
衡的问题。
那么,怎样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从学校角度,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需求。
现有国内
的大部分高校,服务学生的意识还远远不够,仅仅从提供学生服务的师生比这一点上,就可以
发现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数量远远不够,很难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
应该效仿国外高校的学生服务部门,增配人手,扩大服务领域和范畴,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帮
助,为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指明方向,避免就业时出现所从事专业与工作相关性不高的情况,从根本上杜绝专业不对口、人才浪费的现象。
(二)其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
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上采用更灵活的方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专业限制,尽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必修课
程的基础上,可以依据其未来职业需求自主选课。
这样将有利于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满足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最后,国家层面上,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教育投
入和资源配置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同时,地方政府应该更多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特殊优
惠政策,改变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现状。
【此项目为2016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基于慕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2016115-C;以及2016年黑龙江省经
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
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D201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