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2007-2011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64例新生儿,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并针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照顾,除1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肺炎,需要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他新生儿都正常出院。结论:对新生儿采取全方位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概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疾病;预防措施

出生后28d内的这一段时间,被称为新生儿期,这个时期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新生儿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从而对其以后的发育和成长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此阶段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护理,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1]。现选取2007-2011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64例新生儿,对其采用有效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2011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64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态,未出现残疾。其中,男34例,年龄4~22d,女30例,年龄5~25d。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64例新生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并针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2.1保温护理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伤寒综合征,同时,气温过低,也会导致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发展为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娩出母体后就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护理,以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热量。医护人员可以将新生儿放入温暖柔软的小被中,室温不要过低,以保证保温措施的有效性。在对新生儿进行其他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面积,以免丢失热量[2]。

1.2.2喂养护理新生儿在出生后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吸吮母乳,对于吸吮功能较好的新生儿,可以同时给予配方奶喂养,以保证新生儿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

新生儿外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原因与围生期缺氧及产伤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缺氧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产伤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新生儿。常见的颅内出血有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等。(一)病情评估 1.了解患儿有无产伤史。 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尖叫、抽搐、前囟饱满、呕吐、双眼凝视等。 (二)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仔细观察抽搐时间、性质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集中,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合理用氧 (1)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用氧方式。 (2)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避免氧中毒。 3.维持体温恒定 (1)监测体温。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 4.健康教育 (1)耐心讲解病情,减轻家属不良情绪。 (2)有后遗症者,建议康复训练及随访。 二、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实行新法接生。 (一)病情评估 1.评估生产史。 2.评估脐部及全身皮肤情况。 3.评估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常规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运用 1)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镇静剂。 2)鼻饲注入地西泮时,在推注完药物后用1ml的5%葡萄糖溶液冲管,以保证药物剂量准确进入体内。地西泮剂量过大主要引起呼吸抑制、四肢肌张力减低、嗜睡、心跳减慢、呼吸困难等。应严格控制用量,监测不良反应。 (2)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留置针,保证止痉药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患儿单独放置,最好专人看护,戴黑布眼罩,剪指甲,避免声光刺激,如病室房间避光、隔音。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镇静剂发挥作用时),动作轻柔敏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发绀者间歇用氧,可用头罩或暖箱内给氧,避免鼻导管给氧以及刺激加重痉挛。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护理常规 (二)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六)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七)新生儿颅出血护理常规 (八)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清洁。 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 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 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女婴 外阴等部位。

婴儿期的护理要点与禁忌

假如你想做个称职的妈妈或者爸爸,那么建议你在护理婴幼儿时率先掌握如下5要点。 断乳的时间和方法 在正常情况下,断乳过程从4—6个月开始,8—12个月结束,通常需经历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婴儿自出生至4—6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很快,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此时婴儿体质极为柔弱,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很不成熟,人乳不仅可为4—6个月以内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且适合于幼婴的消化功能,还含有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可为婴儿提供最佳营养和最佳的被动性保护。因此把人乳作为这段时间的最理想食物,而把生化结构及成分复杂的其它食物推迟到4—6月龄后再添加是合理的,以减少婴儿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反应及感染性疾病的危险。 在逐步添加断奶食品的条件下,出生后8—12个月是完全脱离母乳的时间,母乳喂养如持续时间过长,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足,还会使婴儿眷念母乳而拒绝尝试其它食物,继而发生厌食、偏食,这是导致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在婴儿患病、身体不佳或天气炎热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在乳品缺乏或不易获得动物性食品的地区,如母乳尚多,可推迟至岁到2岁停止母乳喂养,但需同时加强训练,以适应其它食物。 断乳为一有计划的自然过程,断奶食品数量和品种由少到多,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直至完全不吃母乳。骤然断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突然完全改变婴儿的饮食内容,婴儿不能完全适应,常引起拒食或消化功能紊乱,代谢失调而造成营养不良。 婴幼儿儿常听音乐的利弊 从胎儿开始音乐已与小儿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怀孕12周后,胎儿对人的语言还没有什么反应,但他们已能“听懂”音乐。有的心理学家认为,音乐是婴儿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前言语方式。优美动听和“多愁善感”的音乐对新生儿能起良好的作用,他们能很快安静下来并不再哭闹。美国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给处于躁动状态的早产儿播放音乐,在最初的十分钟内,早产儿的氧气饱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压下降至正常值,可见,音乐起到安抚作用。一些研究指出:“2个月时,婴儿还躺着不动,但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乐器,就会立刻吸引婴儿的注意,到5个月时,这种注意可保持小时。”一些研究者发现:1岁前(1—11个月)的婴儿对管弦乐和合唱的反应常是通过身体和脸面来表现的。 虽然,音乐能引起婴儿的反应,给婴儿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有些科学家认为,给婴儿常听音乐可能有害。如婴儿常听音乐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故专家表示,在婴儿牙牙学语的年纪,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有人认为,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这是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例如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人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孩子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孩子,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综上所述,父母在给婴幼儿听音乐时要十分慎重,一不要给孩子较长时间听音乐,二不要给小儿听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孩子用耳机听,以防对孩子造成危害。而不能发挥音乐对小儿的良好作用。 如何防“对眼”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又称早起新生儿。 根据胎龄可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及现病史,了解患儿出生过程中相关情况,如评分、生命体征情况。 1.2生理特点:患儿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免疫系统,及体温调节、代谢功能情况。 1.3心理社会反应:因住院全无陪,患儿自身安全感降低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维持体温稳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3预防感染 2.4合理喂养 2.5密切观察病情 3.护理措施 3.1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 3.2工作人员进病室前应更衣,换鞋,洗手。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 3.4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消毒手。食具、听诊器等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3.5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包括病情变化、仪器性能及使用、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患儿颈部过度前曲或后仰,避免患儿用物阻挡患儿口、鼻腔引起窒息。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方式。3.7做好新生儿一般护理:根据病情每日进行沐浴或擦浴,行皮肤、脐部及口腔护理,更换小单及衣被。 3.8喂养:根据病情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适当方法喂养,喂奶后观察患儿有无溢乳、呛咳及吐奶,记录实际喂奶量及吸吮情况。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喂养。 3.9定时、定秤测量体重,每周测量体重一次,特殊患儿遵医嘱测量。 3.10病情观察: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皮肤颜色、大小便、出入量及哭声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精确用量,巡视观察输液情况。 3.11各种抢救药品、仪器均应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用后消毒备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危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了重大发现,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中心的地区性新生儿医疗救护网和转运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危重儿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危重新生儿包括:(一)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儿,如急慢性呼吸衰竭、需要氧疗、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者。(二)重症休克。(三)反复惊厥。(四)重度窒息。(五)极低出生体重儿。(六)某些外科手术后,如先天性心脏病、膈疝、食管气管瘘等。(七)其他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种生理功能受影响以及需全静脉营养、换血者、严重心律失常、重症败血症、脱水、酸中毒等。 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根据病情摆放合适的体位,不能在血压不稳的情况下随意搬动患 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 定时为患儿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3.专人看护,心电监护,重点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详细记录。 4.保证患儿足够的摄入量,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吸收的流质饮食 或遵医嘱补液,做好胃肠营养及鼻饲的护理。 5.每日为患儿清洁口腔2次。 6.保护眼睛,必要时按医嘱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眼睑不能闭合着,用生理盐 水纱布覆盖。 7.每日为患儿晨间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无异味,必要时每2小时为患儿翻身1 次,预防压疮。 8.观察排便情况,便秘者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观察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注意观 察尿量、颜色、性质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做好会阴部护理。 9.加强防护,躁动时适当约束,避免坠床或碰伤。 10.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11.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患儿的保 温。 专科护理 1.入院前的准备预热暖箱或辐射式保暖床,检查抢救单元各种设备是否运转 正常。 2.入院前的措施需要紧急处理的患儿应立即抢救(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脐动脉插管给药等)。不需要紧急处理或经过紧急处理后的患儿,医生立即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安排各种化验和辅助检查。首次化验检查应包括:血、尿、粪常规,体检肝功能、急诊生化八项、凝血指标、血型、血气分析等。其他化验根据临床需要,胸部X线摄片作为常规检查,必要时做心电图及超声检

新生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1.病室要求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30min,但应避免对流风。室温以22~24℃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晨间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 28℃左右。 2.保持体温恒定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给予保暖。置暖箱或远红外抢救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注意集中操作,避免经常开箱门,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均应保持温度。 3.维持有效呼吸取仰卧位,肩下放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内注射用水。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 4.合理喂养遵医嘱及时喂养,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无吸吮能力者可用滴管,吸吮和吞咽能力差者可给予鼻饲。喂奶后,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名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开,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5.病情观察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随时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每周测体重1~2次。 (2)观察面部及周身皮肤颜色,以及脐部和尿液、粪便、哭声、有无抽搐及饮食呕吐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6.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做好奶具、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处理工作。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3)加强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体温稳定后,每日沐浴1次,水温以40℃左右为宜,并应用婴儿沐浴液,将腋窝、颈部、腹股沟、外阴等皮肤皱褶处清洗干净,洗净后擦干并涂爽身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脐带、皮肤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纽扣。 ②眼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0.9%氯化钠溶液棉签由内眦向外眦擦拭眼部。有分泌物时,遵医嘱应用眼药水或眼药膏,保持眼部清洁。 ③口腔护理:每日用0.9%氯化钠溶液棉签擦拭口腔2次,同时检查口腔有无异常,动作要轻柔。 ④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环形消毒脐带根部,观察脐带及周围皮肤有无异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⑤臀部护理:每3小时更换尿裤1次,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腹泻儿应随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干燥,以防臀红的发生。 7.做好出院宣教喂奶方法、保暖、皮肤护理、预防感染、添加辅食的原则、定期检查等。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9、出院时向家长详细讲解患儿喂养及护理方法。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肺炎而言,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但更多的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所致。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 (一)护理常规按新生儿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物 1、对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易于进入大气道。 (2)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易轻柔,负压不可过高(﹤0.01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胸部理疗胸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新生儿护理大全

新生儿护理常识大全 如何日常护理正常新生儿? 新生儿的日常正规护理是新生儿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护理不当,则可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通常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暖为新生儿做检查及护理时,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在中间温度下(24℃~25℃),身体只需通过血管舒缩的变化即可维持正常体温,不需出汗散热或加速代谢产热,此温度最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2.预防感染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 3.皮肤护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用电吹风在红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电吹风不可离皮肤太近,以防烫伤)。 4.五官护理应注意面部及外耳道口、鼻孔等处的清洁,但勿挖外

耳道及鼻腔。由于口腔粘膜细嫩、血管丰富,极易擦伤而引起感染,故不可经常用劲擦洗口腔,更不可用针、特别是不洁针去挑碾牙龈上的小白点——上皮小珠(俗称“马牙”或“板牙”),以防细菌由此处进人体内而引起败血症。 5.衣服新生儿皮肤又细又嫩,所以要给新生儿柔软、宽松的衣服,旧衣服可能会更好一点,但一定要洗干净。衣服不宜扎得过紧,以防损伤皮肤。 6.哺乳新生儿娩出后如母体状况良好,应尽可能在产后半小时内给予母子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及早吸吮,这不仅使得出生后的宝宝较早地获得营养的供给,同时也可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 正常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多长? 新生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较低,神经活动过程弱,外界刺激对他(她)们来说都是过强的。因此,新生儿非常容易疲劳,致使皮层兴奋性更加低下而进入睡眠状态。在新生儿期,除了吃奶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眠中,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睡眠的时间会逐渐缩短。所以,新生儿一天所需的睡眠时间约在18~20小时。 新生儿牙板上出现黄白色点状物是怎么回事? 在新生儿的牙板上,常会出现一些凸起的黄白色小点,医学上称为“上皮细胞珠”,俗称“马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不适感,但个别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咬奶头、摇头,甚至出现拒奶现象,这主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低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恰当的护理方法是疾病恢复的保证。具体的护理措施常规如下; 1.迅速纠正低氧及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氧流量0.5~1 L/min,给氧过程中注意调节氧流量,不应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高浓度吸氧不超过3d,以免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呼吸机供氧,氧浓度在40%以下,维持PaO250~70 mmHg,PaCO2<40 mmHg,SpO2 在96%以上。将患儿放在开放式辐射保暖台、暖箱或保温床保暖,维持体温在中性温度环境,肛温36.5~37.5℃。皮肤温36~36.5℃可维持最低耗氧量,。? 2. 供给适量的葡萄糖 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脑组织本身不储存糖原,代谢所需能量主要靠血液中葡萄糖供应。窒息缺氧时,脑血流量减少,其代谢障碍加重了脑细胞的损害,应静脉补充葡萄糖使患儿血糖维持在3.90~6.10mmol/L,并根据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6~8mg/(kg·min),防止高血糖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 3.1. 控制惊厥保持患儿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如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常用药物为苯巴比妥钠、安定、水合氯醛,用药剂量要准确,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发生。 3.2.降低颅内压控制液体入量,每日50~60ml/kg,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4ml/(kg·h)以内,常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注意用药的效果观察,及时反馈动态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防止呕吐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 患儿头侧向一边,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及粘液,避免吸入。把早期洗胃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常规护理措施之一,以控制患儿并发呕吐,防止反流窒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doc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洁净屏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6-28℃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时应先早产儿、后非感染、然后感染患儿;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 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沐浴用品保证一人一用 一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1次,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1次,足月儿每周测体重一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执行。 7.喂养选用新生儿配方奶,有条件时选用母乳。一般每3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遵医嘱执行。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护理常规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早产的原因,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 3、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变化。 4、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护理措施 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 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时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 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健康指导 1、听取父母诉说,提供有关信息,用通俗的言语解释病情。 2、讲解并示范婴儿的护理技术;告知父母有如下异常应及时就医:体重减轻或不增加、喂 食困难、发热、呼吸困难、昏睡、肌肉抽动、颤抖。 3、保持房间空气新鲜,每日通风1~2次。 4、帮助父母拟订家庭护理计划,解释保证婴儿护理良好的必要性,并告知新生儿门诊的复诊预约时间。 5、早教,定期检查眼底、智力、生长发育,做好新生儿筛查,不适随诊;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 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 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加测量次数。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 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普通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 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 饲;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 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避免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 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每天更换衣被、 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连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 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 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 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尿片,注意使用清洁、柔软、吸水及透 气性好的浅色棉质尿片。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柔软棉质内衣。 6、沐浴: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2-3次,室温28℃,水温38-40℃,沐浴过程中注意保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正常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正常足月新生儿(normalterminfant)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足周不满42周,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从胎儿出生断脐后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护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出生妇分娩的新生儿203例,现将203例新生儿的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措施 2.1保暖:新生儿娩出前,做好保暧准备,一切操作均应在保暖条件下进行。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身体,用温暖的毛毯包裹,以减少散热;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如母体胸前}不抱,远红外辐射床,热水袋,加盖包被,头戴帽子等;此外,接触新生儿的手、仪器、物品等均应预热;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房间宜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

应少于6m2。 2.2保证安全: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病历上印上其右脚印及其母亲右拇指手印。新生儿手腕上系有手圈,手圈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每项有关新生儿的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核对。新生儿床应铺有床垫,配有床围。新生儿床上拒放危险物品如锐角玩具、过烫的热水袋等。 2.3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断脐后继续清除呼吸道黏液和羊水。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新生儿合适的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守护,防止窒息。避免包被、奶瓶、母亲的乳房或其他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2.4预防感染:每一房间应配有洗手设备或放置消毒溶液,使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接触新生儿前洗手或消毒双手。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室内应湿式清洁,空气最好给予净化。工作人员每季度做咽拭子培养,如带菌者应调离接触新生儿的岗位,经治疗,3次培养阴性后才可恢复原工作。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肠胃道传染性疾病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新生儿患有传染性疾病如脓疱疮、脐部感染等,应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断脐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出血情况,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如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涂1%甲紫使其干燥,脐部感染用抗生素。脐带脱落处如有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