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控制测量学教案2资料

2.控制测量学教案2资料

2.控制测量学教案2资料
2.控制测量学教案2资料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教学要点

一、教学内容

(1)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4)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5)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

(6)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概述;

(7)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

(8)选点、建标和埋石。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

(2)难点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工程控制往优化设计,工程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的编制,选点、建标和埋石。了解导线网的精度估算,任意边角网的点位误差的概念。

(2)掌握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作业2,3

第二章第一讲

教学目标:理解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重点和难点:重点: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要求。难点:方案

教学内容:

课前讲授:复习、提问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2.1 国家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一、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应有足够的精度;

3.应有足够密度;

4.应有统一的规格。

5.应考虑发展远景。

二、依据:国家水面控制网分,一二三四等控制网。1958年,大地测量法式(草案),一、二、三、四

等三角测量细则,一、二等基线测量细则。

1974年,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2.1.2布设方案

一、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骨干,沿经纬线布设,起算边,拉普拉斯方位角,锁长,平均边长,三角形个数,测角中误差。

二等三角锁、网------全面基础。

三、四等三角网------插网、插点。

图 2-1 一等锁、网图 2-3 旧二等锁、网

图 2-2二等锁、网图 2-4三、四等锁、网

图 2-5三、四等锁、网加密

二、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及其精度:见表2-2

2.1.3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除按上述方法布设大地网外,在特殊困难地区采用了相应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困难地区,采用相应精度的一等精密导线代替一等三角锁;连接辽宁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一等三角锁,布设了边长为113km的横跨渤海湾的大地四边形;卫星大地测量方法联测了南海诸岛,使这些岛也纳入到统一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中。

我国统一的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基本完成,历时20多年。共布设一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182个,构成121个一等锁环,锁长7.3万km。一等导线点312个,构成10个导线环,导线环总长约1万km。1982年完成了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网中包括一等三角锁系,二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共48433个大地控制点,500条起始边和近1000个正反起始方位角的311198的方向观测值,1404条导线测距观测值。平差结果表明:网中离大地原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9m,一等方向中误差为±0.46秒。采用条件联系数法和附有条件的间接观测平差法两种方案独立进行平差,两种方案平差后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坐标最大差为4.8cm。这充分说明我国天文大地网的精度较高,结果可靠。

2.2 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一、布设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应有足够的精度;

3.应有足够密度;

4.应有统一的规格。

5.应考虑发展远景。

二、依据: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三、技术要求:表2-3、2-4。

四、专用控制网的特点:与国家平面控制网比较

1.平均边长显著地缩短。

2.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3.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4.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控制分别对待。

五、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1.技术设计的任务:设计最适合的布点方案;最恰当的三角点的位置;合理的标高。

2.技术设计的程序:

⑴收集和研究资料:成果的质量;计算采用的坐标系统;计算采用的基准面和投影带。

⑵图上设计

⑶编设计书

⑷上交资料

本节小结:本节的内容是: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要求理解国家水面控制网、工程水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学习时,牢记技术要求。

课后安排:复习。

第二章 第二讲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的基本步骤。掌握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掌握一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掌握最弱边确定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一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最弱边确定的方法。难点:最弱边确定的方法。 教学内容 :

课前讲授:图根控制的特点。

2.3 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一、精度估算的目的与方法

精度估算的目的:是推求控制网中边长、方位角或点位坐标等的中误差,它们都是观测量平差值的函数。 1.公式估算法

此法是针对某一类网形导出计算某种推算元素(通常是最弱边边长)的普遍公式。 分组平差 第一组条件式

1

=+∑a n

i

i

w v

a

1

=+∑b n

i

i w v

b

∑=+n

r

i i w

v r 1

第二组条件式

∑=+n

i

i

w v

1

αα ∑=+n

i i

w v 1

ββ

推算元素F 是观测元素平差值的函数,其一般形式:

)

,,,(2211n n v l v l v l F +++= ?

其线性式: ∑+=n

i

i v f F F 10 (2-1) 式中

)

,(,2,10n l l l F ?=

i

i l f ??=

?

先按第一组条件式进行平差,求得第一次改正数,改化第二组条件式。设改化后的第二组条件

∑=+n

A i

i w v

A 1

则F 的权倒数为:

??

?

??????

?

????-????????????--??

????????

????-????????????-??????=111112

22

2

P BB P Bf P AA P Af P bb P bf P aa P af P f f P F

(2-2)

F 的中误误为:

F

F P m 1

μ

±= (2-3)

μ为观测值单位权中误差。(一般按规范取值)

2程序估算法

间接平差(或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

→ →

二、三角形单锁推算边长的精度估算 1. 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 ⑴单三角形中推算边长的中误差

S0------起始边 S------推算边

A ,

B ,C------角度观测值 ①条件式 0180=-++

C B A

1=+++w v v v C B A

②法方程式

031=+w k

③S 的函数式 B A

S S sin sin 0

=

SctgA

A B A A S B A S A S f A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00

起算数据(坐标) 量取观测数据或待定点概略坐标 误差方程式A ,

单位权中误差,定权阵P 组法方程式N 求协因数Q

列权函数式, 并估算其精度

∑=+n

B i i w v B 1

同样 SctgB f B -=

=C f

④求权倒数 [][][]aa af f f P S

2

1

-

=

m S ⑥相对中误差

{}

ctgActgB ctgB ctgA m S m S ++''''=22)()(32ρ (2-4)

⑦边长对数中误差 利用微分公式

S dS

S d μ

=)(lg 43429.0=μ 换成中误差的形式有:

S m m S S 6

lg 10μ=

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 (2-5)

(2-5)为边长对数中误差与边长相对中误差的关系。 ⑧引入正弦对数每秒表差化简 (2-4)代入(2-5)得:

{}

ctgActgB ctgB ctgA m m S

++'

''

'=226

lg )()(32

10ρμ (2-6)

对正弦对数微分

A

ctgA ctgA ctgA dA ctgA A d δρμρμρμ=='

'=''=''=

106.210)sin (lg 6 (2-8)

(2-6)式变为

)(322

2lg B A B A S m m δδδδ++'

'= (2-7)

⑨图形权倒数的概念:三角形推算边边长对数的权倒数。

B A B A R δδδδ++=2

2

(2-9)

则(2-7)改写为

R

m m S 32

lg '

'= (2-10)

化为方向中误差,利用

2r m ''=''

则(2-10)为

R r m S 34lg '

'=

R P S 3

41lg = (2-11)

2.三角形最佳(理想)图形和最有用图形 提出问题,由

S 边推算S 和S '两边的精度要相等(即B=C ),同时推算边的中误差最小,就可得到三角

形的最有利图形。 A=C,则B=180-2A,

ctgA ctgA A ctg ctgB 2)(122

-=

-=

2222)(41

)(43)()(tgA ctgA ctgActgB ctgB ctgA Q +=

++=

为求Q 的小值

0=dA dQ

得 82746452'

='

==

B C A

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对推算边长的精度最为有利。

最佳(理想)图形------正三角形布设的锁网。

3.三角形(单)锁推算边长的中误差: 如图2-9

∑=n

S R P n 1

lg 341 (2-12)

4.算例: 例1,

7

.1''=角m ,不考虑起始边的误差,求

n

a m lg 。

∑'

'=R m m n a 32

lg

2

45106.245≈= ctg δ

090=δ

8

4*2)(2)(2459024529022==++=++=∑δδδδδδδδ

B A B A R

4

8

3

2

7.1

lg

=

n

a

m

例2,IV等锁,设200000

1

=

b

m

b

,估算最弱边能否达到规范要求

)

40000

1

(

。①

17

.2

200000

1

*

10

*

43429

.0

106

6

lg

=

=

=

b

m

m b

b

μ

②决定推算路线,求各三角形的R及

∑R

2.

38

0.9

4.3

4.2

6.

10

0.7

8.5=

+

+

+

+

+

=

∑R

③求

8.

12

2.

38

*

3

2

*

5.2

2.2

3

2

2

2

2

2

lg

lg

=

+

=

+

=∑R

m

m

m

b

a n

33600

1

106

lg=

=

μ

n

n

a

n

a

m

a

m

(不能满足要求)

例三,III等,150000

1

=

AB

m

AB

,估算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

9.2

150000

106

lg

=

=

μ

AB

m

17.8

)6.4

6.2

6.4

2.15(*8.1*

3

2

9.2

3

2

2

2

2

2

lg

lg

=

+

+

+

+

=

+

=∑R

m

m

m

AB

EF

53000

1

106

lg=

=

μ

EF

EF

m

EF

m

三、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本节小结:本节的内容是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要求初步了解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的基本步骤。掌握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掌握一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掌握最弱边确定的方法。应牢记等级单三角技术要求。

课后安排:复习,算例计算。

第二章第三讲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导线网的精度估算的基本步骤。了解导线网的精度估算的;

掌握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掌握最弱边确定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二.端有起始边的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导线网的精度估算的确定的方法。

难点:导线网的精度估算的确定的方法。

教学内容 :

课前讲授:单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复习权与导线边长的关系。

2.4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一、等边直伸导线的精度分析 一组符号: u------点位的横向中误差 t------点位的纵向中误差 M------点位中误差 D------端点下标

Z------中点下标

Q------起算数据误差影响的下标 C------测量误差影响的下标

1附合导线经角度闭合差分配后的端点中误差

对于附合导线,由于角度经过配赋坐标方位角闭合差,角度的精度提高了,因此角度误差引起的导线的横向中误差也会减少,由于测边误差引起的导线端点纵向中误差

n m t S D C =.

再考虑系统误差λ的影响,导线端点D 由于测量误差C 引起的纵向中误差

2

22

.L nm t S D C λ+= (2-31)

123

12)2)(1(.+≈++=n sm n n n L m u D

C ρ

ρβ

β

(2-32)

AB

D Q m t =.

(2-33)

2*

.L

m u D Q ρ

α

=

(2-34)

2

.2.2.2.D

Q D Q D C D C D u t u t M +++= (2-35)

式中:n —边数,L —导线全长,S —平均边长,S

m —测边中误差,λ—测边系统误差,

β

m —测角中误

差,AB m —AB 边长的中误差,

α

m —起始方位角的中误差。

推导(2-32)式 设转折角的观测值为i β,真误差为i d β,改正数为i v ,经过坐标方位角配赋后为)(i i i v +='ββ,其真

误差为

i d β'

坐标方位角条件

180)1(1

1

=-+-'+∑+BN n i MA n αβα

1

1

=+∑+βf v

n i

(1)

式中

180)1(11

=-+-+=∑+BN n i MA n f αβαβ

当观测角是等精度,只考虑坐标方位角条件时,角度改正数

1121+-

====+n f v v v n β

{}

BN n i MA i i i i i n n n f v αβαβββββ

-+-++-

=+-=+='∑+ 180)1(11

11

1

微分

∑++-='1

1

11n i i i d n d d βββ (2)

当第一个转折角1β'有误差1β'

d ,其它转折角没有误差时,将使导线终点产生横向位移1u ?,

ρβ'''=?11d ns

u

同样 ρβ'''-=?2

2)1(d s

n u (3)

……

ρβ'''=?n n d s

u

由于n βββ''',,,21 有真误差n d d d βββ''',,,2

1 将使导线终点产生横向位真误差

n

u u u u ?++?+?=? 21

(4)

将(2-)代入(3)再代入(4)并将真误差换写成中误差,得横向中误差

D

C u .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热门-《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4篇) 教材简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 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 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一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 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4.控制测量教案4

第四章电磁波测距 教学要点 一、教学内容 (1)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 (2)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及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 (3)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4)距离观测值的改正和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5)光波测距成果的归算; (6)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及精度估计;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距离观测值的改正;光波测距成果的归算;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 (2)难点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光电测距仪的检验;光电测距的精度估计。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了解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了解水光电测距仪的检验;了解光电测距的精度估计。 (2)掌握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掌握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掌握水距离观测值的改正;掌握光波测距成果的归算及光电测距的误差来源。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作业6 第四章第一讲 学习目标:了了解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了解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分级;掌握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掌握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重点和难点:重点:电磁波测距基本原理公式、相位式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公式。 难点: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 教学内容: 课前讲授:讲授学习目标。 4.2 电磁波在大气中的转播 一、一般概念: 1.什么是气象参考点?了解光波在大气中转播的基本情况? T0=288.16(t=15°c)、P0=760mmHg、e0=0(干燥空气)、二氧化碳含量0.03%、H=60%作为标准气象条件。徕卡仪器(t=12°c)、拓普康(t=15°c) 2.大气对电磁波测距的影响: (1)使大气中的转播转播小于真空中的光速值C0=2999792.458KM/秒,从而扩大了在一定距离内的转播时间。 (2)由于大气折射影响,使电磁波转播的波道弯曲,使距离测得过长。 二、电磁波的大气衰减: 1.大气气体分子的吸收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 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 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 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 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 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 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 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 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 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 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 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 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 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整理调查资料

数据整理的原则及步骤 (一)数据整理的含义 数据整理,就是根据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目的的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审核检验、归类编码,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以图表的方式集中显示数据特征的过程。它是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 (二)数据整理的原则 数据的整理工作是联系数据调查和数据分析之间的纽带,为了达到数据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使经整理的数据符合数据分析的需求,数据整理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 数据真实是调查研究的保证。这里的数据真实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数据整理之初,必须对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严格审核,对不真实的数据坚决剔除,对于自然缺失的数据则要作出适当的补救措施。;二是在数据整理的各个中间环节,应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合理的选择整理方法和技术,不能因为整理的方法不当而造成原始数据的真实性收到损害。 2.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原则是指必须保证整理出来的数据真实清楚,表达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互相矛盾。如果整理出来的数据不准确,则根据此所做的数据分析就不可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整理数据应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数据本身的性质,合理的选择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的加工和处理,使之满足研究的需求。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数据处理的目标应该和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相一致。数据整理的内容很丰富,层次也有高低之分,数据整理要达到什么目标、层次和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只要数据整理的结果满足前面介绍的几个原则,并满足研究的需要,在方法的应用上可以有诸多创新。 (三)数据整理的一般步骤 数据的整理工作由多个递进的环节组成,其一般步骤如下: 1.数据的审核 这是数据整理的第一步,为了保证调查数据以及整个调查研究的质量,在数据整理之初,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一)教材内容:《盘古开天地》一文是一篇神话传说。课文具体而生动地记叙了人类的老祖宗——巨人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自己的身体幻化宇宙万物的故事。课文极富想象力地让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盘古忽然醒来,抡斧猛劈使混沌初开,天地分明后,责任感使这位巨人献出了自己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二)表达方面:作为叙事性作品的神话传说,这篇课文体现了如下特点: 1、课文记叙脉络清晰,过程描写清楚,形象地描画出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 故事以天地混沌未开的背景出场,引出主人公。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清楚。先讲了盘古醒来的作为,以及使天地发生的变化;在紧接着的第三自然段叙述了天地初开盘古做了哪些事;最后讲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盘古用尽了自己的力量创造了一个美丽的宇宙。 2、课文围绕创造宇宙的过程,抓住盘古的动作、心理,用人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一自然段盘古的“一直睡”与第二自然段开始的“忽然醒”相应,使任务展开活动,接着“见”“抡”“猛劈”几个词生动而有力地呈现出一个大力的巨人形象,第三自然段用“头顶”“使劲蹬”外化了人物心理的“怕”和使命感,分清了天地两开的世界。 3、通过天地分开的过程,引入一些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恰当表现天地之不同。 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其中“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降”两两相对,恰当地写出了天和地的特点,形象的再现了神话的神奇之感。“渐渐”“缓缓”“慢慢”都有速度不快之意,形象地表现出天地的分开不是一时一刹之事,要经历一个过程。混沌的东西分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盘古付出了自己的艰辛。此外,课文还用了一些意思相对或相近的词句突出表现了盘古这个人物,如“一直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 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 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拄、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 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鬲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董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槪括。 三、教学用具 (1) 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槪括。 (2) 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 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 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什么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毎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

盘古开天地教案

18盘古开天地 执教者:林西县实验小学吕秀华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会写“宇宙、辽阔、滋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课前准备:文字片,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汇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神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8、盘古开天地,孩子们,听好老师的要求,我们再读课题,怎样读,让我们知道是谁在开天地? 2、课题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词认读情况(片),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找这行同学读词语,读对的,我们跟读好不好?(生读词语)

3、同学们生词掌握得很扎实,老师相信在学习课文时,你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二、学习课文:读、悟、感: 1、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但老师告诉你们,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们想把《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读成一句话吗?换句话说,就是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1页,默读全文,找出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那句话,然后用“”画出来。 2、指生汇报。 3、和他找的一样的请举手。看来孩子们确实很会读书,就是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重要内容(文字片),齐读。 4、我还记得有句话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最关键。 生汇报:创造。(师板书)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创字的部首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刂”,“造”字的部首是什么?这又是为什么? 6、同学们,确实读懂了这个词,那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究竟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请同学们端好课本,听老师读1、2自然段,听后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测量学》课程教案共15页

《测量学》教案 授课学期:2007年上学期 教学班级:建筑学041、2班 教师姓名:刘龙海 二00七年上学期 《测量学》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B03003 课程名称:测量学/surveying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适用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并能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爱护仪器、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1] 华南理工大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湖南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实验实习指导书》,2007年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 郝延锦主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2

[3] 合肥工大,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测量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杨德麟、高飞主编,《建筑测量学》,测绘出版社出版; [5] 潘正风等编,《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6] 各种相关的《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核定办法 1.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2. 成绩核定办法:总分=70%×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

盘古开天地教案.

18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教学方法:教法:读议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相结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观看动画,说说你认识他们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并找出中心句中的关键词、 三、紧扣创造,品读课文 1、提问题,带着问题学课文 研读第1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十万八千年。那时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 理解:什么叫做混沌? 2.研读第2自然段

(1)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 (2)重点讲解:抡 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重点指导“抡”,可结合动作理解。) (3)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4)概括“开天辟地”,生在书上作批注。 3.研读第3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能用一个成语概括吗?请读课文第三段,找到后请画出来。 (2)谈感受,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体会盘古的艰辛 4、学习第四节 (1)好好读这一段,感受英雄盘古在倒下了,身体发生的变化(2)说说盘古的身体都变成了什么? 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了解排比的写作方法。 (3)品读感悟:感受盘古创造后的宇宙的美丽。 (4)多种方式练读。 (5)思考盘古的身体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 (体会文中最后省略号的应用)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洁白的云,茂盛的花草树木,奔流不息的江

测量技能实验教案

测量学实习课程教案 第页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 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实习目的: (1)了解水准仪的原理、构造。 (2)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3)掌握等外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 二、仪器设备: 每组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记录板1个。 三、实习任务: 每组完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观测任务。 四、实习要点及流程: 1.水准仪的使用 (1)要点:水准仪安置时,要掌握水准仪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始终与操作者左 手旋转脚螺旋的方向一致的这条规律。读数时,要记住水准尺的分划值是 1cm,要估读至mm。 (2)流程:架上水准仪——整平仪器——读取水准尺上读数——记录 2.等外水准测量 (1)要点:水准仪要安置在离前、后视点距离大致相等处,用中丝读取水准尺上 的读数至毫米。 (2)流程:如下图已知H BM=50.000m,要求按等外水准精度要求施测,求点1、 点2两点高程。 作业布置: 按照实习的任务要求,认真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内业成果计算。 课后小结: 本次课是测量学的第一次实习课,主要是通过实践让同学们掌握水准测量测高 差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实践时多动手操作,不能眼高手低;同时,在实践时也要多 思考,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

测量学实习课程教案 第页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 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实习目的: (1)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的构造及度盘读数。 (2)掌握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方法。 (3)掌握竖起直角测量的方法。 二、仪器设备: 每组J6光学经纬仪1台、测钎或花杆2个、记录板1个。 三、实习任务: 每组用测回法完成1个水平角和1个竖直角的观测任务。 四、实习要点及流程: 1.水平角观测 (1)要点: a) 测回法测角时的限差要求若超限,则应立即重测。 b) 注意测回法测量的记录格式。 (2)流程: 在A或B点整平对中经纬仪——盘左顺时针测——盘右逆时针测。 2.竖直角观测 (1)要点:竖直角观测时,注意经纬仪竖盘读数与竖直角的区别。 (2)流程:在A点测B点的盘左竖盘读数——在A点测B点的盘右竖盘读数 ——计算A点至B点的竖直角。 作业布置: 按照实习的任务要求,完成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并撰写实验报告。 课后小结: 本次课主要是通过实践让同学们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利用经纬仪进行水平 角和竖直角的观测及角度记录、计算,要求学生在实践时多动手操作,不能眼高手 低;同时,在实践时也要多思考,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 第页

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

调查资料的整理步骤 篇一:档案归档整理流程 档案归档整理流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的第一个步骤,由于涉及到最后档案的归档的齐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目前将其划分为两个步骤:文件判断和确定期限。 1、文件判断。文件判断主要是对于现有文件的归档范围进行确定,首先需要与各单位进行沟通和深入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合理的归档范围。 2、期限期限。根据文件的使用频率,重要程度等划分对应的保管期限,根据不同的保管期限进行相应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年度鉴定和保管期限到期后的销毁工作上。二、分类 归档文件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上对于各类档案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应对照表格对于收集文件进行类别的划分。三、编制页码 注意编制页码的时候不漏页、不重页,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备考表不编页码,卷内文件在右上角开始标号,从“001”开始,遇有正反双面在反页左上角标出。四、装订用不锈钢钉逐件装订或者组卷装订,避免生锈腐蚀文件。五、排序

对于同一类别的文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档号标识 对于排列好的文件依次标出档号,做到不重复,不断号,保持档案编号的自然连续性。七、著录 著录是指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是为了满足检索查找提供利用的需要。八、装盒 即同“组卷”,将具有相同联系的文件放置在同一盒子里,对于案卷(盒子)进行编号。 案卷除包含排列好的文件外还应包括案卷封面和备考表,案卷封面反映文件内容,备考表则对于案卷组卷情况进行说明,包括案卷包内容,日常使用、变更情况,组卷时间,组卷人和审核人等。案卷封面置于文件前面,备考表置于文件之后,二者不进行页码的标识。九、打印目录 包括卷内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注意按照文件的保管期限进行区分汇总。十、编制检索工具 对于准备好的各类目录进行整理,编制目录汇总表,提供日常利用。 档案归档整理流程图 篇二:资料整理方法 资料整理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们是谁?(孙悟空、葫芦娃、哪吒……) 2、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概括? 三、精读品悟神奇,感悟英雄盘古创造宇宙 师: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课文是怎样把这个故事写具体生动的呢?深入学习课文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学 1、课件出示: 探究问题:课文怎样具体写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划出盘古动作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汇报: 师:你找到了哪些描写盘古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一)学生抓盘古用斧头开天辟地的神奇谈体会。比较句子,体会哪句话好,为什么( 做动作体会) 怎样的动作是抡起、猛劈呢?(指名做这两个个动作)什么是抡?(拿起)那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呢?咱们读读,做做来感受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抡字很用力,我们从一个抡字上就能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怎么

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每一节课都有详细的三维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和突破方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盘古开天地教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二、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成语故事。 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的图片,请学生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故事。 2、引导总结发现。 猜了这几个故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师: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俯瞰大地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 (生答:盘古;师板书课题) 3、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4、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一起读——(齐读课题) 5、复习本课字词。 二、授新课: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的? 抓住“一直”和“睡了十万八千年”,感悟盘古沉睡的时间之长久 师(预设学生有可能将盘古与平常人相比):我们听说过巨龙昏睡百年,但从没听过有人可以沉睡十万八千年。盘古中间醒来过吗?(生答:没有)没有醒,怎么读?(指名学生读)这才叫“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

2、盘古面对无边的黑暗他做了什么?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3、什么变成了天,什么变成了地? 幻灯示: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2)幻灯示“填一填”,学生完成。 (3)指导朗读 (三)第三自然段: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做了一件事情,让我们为这位英雄的行为肃然起敬。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谈论交流) 师:一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一丈)地下沉了──(生:一丈)盘古长高了──(生:两丈) 两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两丈)地下沉了──(生:两丈)盘古长高了──(生:四丈) 365天过去了,天升高了──(生:365丈)地下沉了──(生:365丈)盘古长高了──(预设学生一时算不出来了) 盘古就是这样随着天地的升高和下沉越长越高,直到天地成形后,他累倒在地。多么了不起啊!谁愿意读?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2)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套教案设计

课题:柱、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体、锥体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柱、锥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最后归类总结。 上图中的物体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由若干个平面多变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二)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多面体——柱、锥的结构特征。 二、讲授新课: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类,再对比一下图 1.1-1中(2)(5)(7)(9)中的几何体,并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棱柱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 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2)棱柱的有关概念:(出示右图模型,边对照模型边介绍) 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3)棱柱的分类:按底面的多边形的边数分,有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4)棱柱的表示 用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右图的六棱柱可表示为“棱柱''''''F E D C B A ABCDEF ” 思考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

调查资料整理

调查资料整理 篇一:社会测试题 社会调查第十章资料整理测试题一填空题 1、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 2、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前者也叫(定性)资料整理,后者也叫(定量)资料整理。 3、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一是(实地源),一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4、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 5、对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6、文字资料汇编首要的目标就是(系统)和(完整),其次,要求汇编后的资料集中、简明。 7、(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其整理也叫(完整)资料的整理。 8、数字资料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9、资料整理中的计算机汇总的主要方法是(资料编码)和(资料录入)。二选择题 1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类

F. 筛选 B. 审查 C. 汇编 D. 收集 E. 分析 11、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组 E. 检验 B. 汇总 F. 审核 C. 归类 D. 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12、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 选择一项: A. 真实性原则 B. 准确性原则 C. 合格性原则 D. 完整性原则 13、文字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判断 E. 外观审查 B. 适用性审查 F. 逻辑审查 C. 内涵审查 D. 程序审查 14、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适用性审查 B. 选择分组标志 C. 确定分组界限 D. 制作统计图表 E. 判断资料类别 F. 程序审查 15、正式统计表的组成,一般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标题 B. 数字 C. 栏目 D. 表注 E. F. 内容

盘古开天地 试讲教案知识分享

盘古开天地试讲教 案

《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材分析:《盘古》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8课。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六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感到新鲜、有趣。《盘古开天地》以具体而生动地叙述,极富想象力的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没有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教学课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盘古开天的伟大之处。 2.讨论法:分小组讨论,文中盘古做出了哪些什么举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伟大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伟大 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读书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以及初步理解寓意。 2.谈话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联想现实社会中类似的事情,通过提问是大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学会分析事物的对于错。 3.练习法:学习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话向自己的父母讲述。 课前准备: 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决生字词、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内容、赏析人物。 教学步骤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案

*****学院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2018年2月

《数字地形测量学》 课程介绍与教学总体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72,其中课堂教学52学时、实验20学时,学分分。 2. 课程地位与作用 (1)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基础(后续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地籍测量、房产测绘、矿山测量等。基础表现在:原理方法、技能、测绘思路)。 (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做好测绘工作或测绘项目的必备基础。 (3)本课程内容是部分学校考研的内容。 (4)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培养测绘思路,提高测绘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潘正风等主编,数字地形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参考资料 (1)杨晓明等主编,数字测图,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2007) (3)《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4)《工程测量规范》(GB/T 50026—2007) (5)相关期刊 三、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与要求 1.课程特点 (1)包含了测绘工作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是后续学习、工作的基础。 (2)内容较多:测量学基本原理、误差理论、仪器使用、作业方法、基本计算等。 (3)实践性强、责任心高、团结互助、必须遵照测量的规程、规范。 2.学习方法与要求 (1)思想重视。就是体现出“态度端正、要求严格、持之以恒”。 (2)行动自觉。就是做到“不缺勤、认真听、勤思考、独立做、善总结”。 (3)方法正确。 ①注意各章节间的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牢固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 ②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课堂学习、实验、课后复习,巩固理论、提高动手能力; ③学习完一章内容或每次实验后,一定要自己总结,从中提炼出原理、方法步骤、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培养测绘工作思路; ④同学们要主动学习、带作问题学习,多想、多问、多练,独立完成每次作业、认真编写实验报告; ⑤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提高自学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详案)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执教:陈伟华 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盘古的创造过程。 教学难点:从盘古的创造历程中感受他的无私无畏,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孙悟空、哪吒、葫芦娃图片 师:喜欢他们吗?(喜欢)其实,这几个人物都出自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神话故事中,有一个人他被尊为“人类的老祖宗”,他的名字叫——(盘古),今天,我们就走进第18课,去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课件同步展示课题,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二、读词语,纠正发音 课件出示词语(略)理解“一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 抽生回答: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你们找到的也是这句吗?大家一起来读读。一句话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在句子旁边写上“中心句”,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创造)。板书:创造,学生书空。读词语,知道创造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说)。 师小结:创造就是把没有的事物生产或制造出来,课文中说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美丽,这说明宇宙之前是怎样的?肯定是不美丽的,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创造之前的宇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文字,抽生朗读。 创造之前的宇宙的是怎样的?(混沌)板书:混沌。从混沌变美丽这都是源于盘古的——(创造),那他是怎样创造的? 五、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便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盘古做了两个动作:(抡、猛劈)。知道什么叫“抡”吗?抽生做动作理解抡,用朗读表现“抡、猛劈”。接着读。 课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重而浊的东西......” 你发现了什么?理解朗读女生、男生配合朗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