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题目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院(系)金融与贸易系

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1年 6 月 20 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2011 年 6月 20日

摘要

我国信托业从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内部外部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会做出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信托;理论;现状;发展;问题;展望

Abstract

From the incep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to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i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its own pla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tsoperations, as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make a greater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played a certain role. However,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problems. In the next

paper, I will make a detailed statement.

Times New Roman Trust; theory;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Prospect

目录

一、绪言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3)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4)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4)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6)

1.内部问题 (5)

2.外部问题 (6)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7)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绪言

我国信托业从70年代末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身资本金就已经严重不足,筹集资金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低效率;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人员素质低,用人机制较不合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它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内外的结合导致了我国信托业不能良好发展,为使我国的信托业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大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应加强对信托业的管理,加大立法工作力度,从宏观上给信托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信托机构自身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拓宽业务范围,使经营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信托业(Trust Industry)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并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其本来含义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按照《信托法》第一章第一节对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信托在我国《信托法》总则中有明确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

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和财产转移的观念自古有之,从最初的民事信托为主发展到以商事信托为主,并肩负起了公共财产管理的公益使者的职能,显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的体现。信托的最大特点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且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可以投资于实业,这是信托区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使得信托公司成为目前中国唯一能同时涉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的理想结合点。

信托业最初起源于英国的“USE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业务是指信托投资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从信托理论和国外信托业发展经验看,信托业的职能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素有“金融百货公司”的美誉。由于其特殊的制度功能,迅速被其他国家引进并得到壮大,成为金融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杠杆①。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立法滞后、功能错位,信托公司一度沦落为银行规避信贷规模管制的通道,一些部委及地方政

府进行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投资的“钱袋子”,多次受到清理整顿。直到2001

①选自霍玉芬着,《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133页

2

年《信托法》的颁布奠定了我国信托业发展的法律基础,信托公司业务才得以回归本源。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新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简称“新办法”),明确了信托公司作为财富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位,为信托业实现彻底改造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综观信托业24年波动徘徊的历程,其症结可以用“不务正业”四个字来概括,换言之,功能定位混乱、主次业务颠倒是信托业不断出事儿的根源。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几起几落有其客观原因;

1.信托业诞生时缺乏信托基础。

(1)缺乏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基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因此信托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财”可理。建国以来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的是高积累、高投资、低工资、低收入的政策,民间基本上无可理之财。

(2)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基础。信托“以信任为基础”,信任关系的确立和稳定是信托赖以生存的土壤。我国社会信用关系尚缺乏刚性,信用链条十分脆弱,契约意识较差;总体而言,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

2.信托制度建设滞后且极不完备。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施行,我国的信托制度才初步确立。在此之前没有一部专门的信托法,也无其他明确信托关系的法律规范。这使信托机构的活动长期缺乏权威的基本准则,令信托业的发展陷入歧途。这些年来,信托公司主要从事银行存贷业务、证券业务和实业投资业务,没有集中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主业上来。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信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金融制度,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有:一是提供投融资服务,促进经济建设发展。信托融资是以特定的信托财产为信用基础,不仅可以融资,也可以融“物”。二是提供理财产品,满足理财市场需求。信托产品连接金融市场和实业市场,直接参与项目利润的分享,收益率和安全性都相对高于其他金融产品。三是

完善金融功能,化解金融体系风险。信托能够在中长期融资方面大有作为,有助于改变我国金融体系中缺乏发挥中长期融资功能的金

3

融机构,缓解银行体系长期存在的存贷资金期限错配、“短存长贷”的压力。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一是提供专业的受托管理服务。信托制度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制度,受托人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信托公司未来在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员工持股信托、公益信托等受托业务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是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信托公司是天然的金融产品提供商,可以为社保资金、保险资金、银行等理财产品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此外,信托公司通过开展遗嘱信托等新兴业务领域,能够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三是提供灵活高效的投融资服务。信托在设计提供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发挥中长期资金融通功能等方面优势突出。信托公司通过积极推进信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大局,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等重点领域。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信托机构是依照信托制度活动的主体。现阶段,营业性信托机构的主体就是信托公司。经过近几年来的整顿,中国信托业已成功地化解了累积20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实了资本,改进了管理,重新集合起一支专业队伍,为社会提供信托服务。同时,为了加强监管,保障委托人、受益人的合法利益,监管部门根据信托业务发展的需要,陆续制订、出台了一些法规规章,指导和监督信托公司依法开展真正的信托业务。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信托与其他金融方式和工具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独有的破产隔离功能。一项财产一经成为信托财产,该财产就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可以对抗第三方债权人。通过财产权利的分割和重构,受托人可以根据委托人需求的个性化灵活设计信托产品,信托能够在中长期财产转移和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信托具有显着的工具优势,可以直接参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通过贷款、投资、出租、出售等多种方式灵活运作。

4

信托业发展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一是信托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行业不断扩容。2007年,新办法实施以后,信托公司的功能地位和市场价值逐渐被市场关注,一大批中央企业、境外知名金融机构纷纷投资入股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资本实力和风险抵抗能力大大增强。截至2010年三季度,信托业实收资本合计亿元,净资产合计亿元,固有资产合计亿元。此外,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的信托公司陆续完成重组,重新进入信托市场。目前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数量已经达到60多家,未来有望达到70家左右,行业规模不断扩张。

二是信托资产高速增长,行业赢利能力突出。近几年,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财产规模不断增加,2007年底为9621亿元,2008年12365亿元,2009年20405亿元,2010年三季度达亿元,突破3万亿大关,超过基金公司基金资产规模。与2004年2102亿元相比,信托资产规模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增长近15倍。

三是信托公司赢利水平显着提升。2007年以来,信托行业整体保持赢利,收入和利润水平连续增长,股东回报率和人均创利水平在金融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2009年,信托行业实现经营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行业人均利润273万元,在金融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四是信托金融创新优势明显,信托产品在理财市场占据重要地位。2005年开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最终选择了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理财需求的不断旺盛,信托公司通过发挥信托功能优势,设计推出

了类型丰富的信托品种,为具有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合格投资者提供了灵活多

样的信托理财服务。与基金、银行、保险、证券等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相比,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保险的理财产品,优势十分明显。2009年,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高于同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

五是信托融资服务功能突出,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行业恢复初期,信托公司就通过海外市场发行债券等方式,为国内经济建设筹集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国家、地方重点项目建设。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依托各自股东背景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大中型骨干企业

5

和中小企业、“三农”、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2010年三季度,信托财产中运用于基础产业的规模达亿元,占总体规模的%。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身为我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信托具备相当多的业务优势,但是在我国多年来信托业长期处在社会多方的打压之下,也有部分信托投资公司的违法、违规或停业引起整个信托行业的价值遭到怀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谈起。

1.内部问题

首先,人才资源匮乏。信托业历经整顿,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瓶颈”。部分信托投资公司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较差,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与国民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市场化形成巨大

的反差。

其次,主业不主。大多数信托投资公司都违背了中央银行关于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规定,名为信托,实为信贷。其经营方式和经营所得不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代理费,而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存款放款利差;其资本金充足率、长短期投资比例和拆借比例等许多资产负债比例都达不到要求。这就意味着其在经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隐含着一定的风险。

再次,治理结构的缺陷阻碍了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在治理结构

方面的显着缺陷,容易形成依附于政府的,政策性的“官办”融资窗口。

2.外部问题

首先,相关制度不配套,阻碍信托业发展。信托关系涉及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没有一个行业可以与之相比,而已经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没有对信托业做出一套完整的相应规定,给信托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其次,政策和监管对信托经营的限制、支持和服务不足。部分监管政策不统一,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都属于信托的范畴,但从管理上却分属于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标准各不相同;部分政策违背了信托产品的特性,某些规定实施的结

6

果,可能反而增加了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使信托公司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

①是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部控制不完善,与所开办业务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水平不高,专业人员执业水平不高。

②是少数公司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活动中存在违规行为。有的没有认真履行诚信义务,甚至擅自改变信托财产用途,挪用、混用信托财产,将信托收益归入固有财产等。个别公司由于违法违规经营,面临严重经营风险,已被停止营业。它们管理的信托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损害了广大中小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了社会风险。

③是监管规制不完善、不具体,信托业务在创新中出现许多亟待规范的经营方式。由于缺乏信托登记、信托会计和信托税收等方面的规定,相当部分业务在法律、法规上存在缺陷。

对刚经过整顿的个别信托公司出现的重大风险,中国银监会给予高度重视,已要求全系统的信托监管人员努力做好监管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追究有关

责任人的责任,以切实防范风险,保护委托人、受益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中国银监会将从实际出发,按照分类监管的方针,大力支持经营良好的公司发展,通过扶持一批优秀的信托公司,促进我国信托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一是从信托公司自身来看,信托公司要立足信托本业,不断探索和拓宽信托运用空间,推动信托产品结构转型,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培育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引进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和专业人才,提升自主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客户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培育形成能够支撑信托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专属高端客户资源;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合规经营和平稳运行。

1、加强诚信建设。对信托公司来说,诚信一旦缺失,信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托业务的经营也将无从谈起。

2、大胆创新,丰富产品设计。创新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信托业的发展缘于创新,目前仍需要通过创新获得新的生存的空间。在业务与产品创新上,国内信托业可以借鉴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的成功经验,用他们的

7

模式来适应我们的市场。在技术创新上,可以考虑利用网络给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3、培育信托专业人才。信托机构应建立起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理财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着手,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信托业的素质提升,逐步缩小与金融同业之间的差距。

二是从完善监管和配套制度来看,监管机构要继续落实分类监管政策,鼓励经营规范、运作良好的信托公司在转型实践中先行先试,积极创新;规范信托公司异地业务发展,允许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信托公司宏观指导,通过风险提示和监管重点调整等引导信托公司审慎经营;加快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解决信托业发展遇到的政策壁垒问题,为信托展业创造良好的空间;加快推动信托登记、税收、信托产

品流通机制等行业基础配套制度建设;推动《信托法》修改或出台《信托业法》,实现信托市场的统一监管。

1、信托业的发展必须与法制建设密切相关,混业经营、混业管理、无序竞争都源于没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如英、美、日等信托业发达的国家都有以健全的信托法制为基础,除一般信托法外,还有根据不同信托产品而制定的信托特别法,没一种信托业务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依据。这是信托业在历史上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并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要逐步制定和颁布信托特别法,根据不同的信托种类制定相应的法律,使每一种信托业务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2、除了《信托法》以外,还需要许多配套法规细则。关于信托配套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可以借鉴国外信托登记的做法,及时颁布有关特殊的信托财产的登记办法,建立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借鉴英、美、日等国的做法,建立单一税制,通过配套政策的建立,为信托公司开辟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是信托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3、对信托业的监管应该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体,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为支撑的监管体系。发挥信托行业协会的作用,同时建立信托信用评级制度,以社会监管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积极推进分类监管评级方案的实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量化式评级体系。

三是从改善信托业发展环境看,要着力培育信托理念和加强投资者教育。整8个社会有良好的信托理念是信托公司展业的基础。我国的信托制度是从国外引入,信托市场还需要精心培育。要通过信托业协会等平台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信托知识。信托公司要开展其产品和服务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示相关业务的风险程度和状况,加强投资者教育;严格信息披露制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向客户披露信息。

四是重塑信托形象,普及全社会的信托意识

1、要重塑信托业的形象,就必须注重品牌效益,突出自身优势,实施特色战略,获得崇高信誉,实现规模经营;要重塑信托业的形象,就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的可持续能力归跟结底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结构、素质、知识和年龄层次等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能。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和最高的目的。②

2、中国传统储蓄的观念决定了信托知识的宣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在宣传的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宜采用轰炸式手段。根据人们了解事物的一般规律,逐步利用媒体、报刊杂志、海报等直接渠道进行宣传,信托公司也可适时举办“员工服务到家”活动间接进行宣传,还可通过争取各种金融系列活动的参与资格,扩大认知度,培养全社会信托意识。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一)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做好信托公司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信托公司是中国信托业的主体,虽经重新登记,它的市场形象还处于重建期。信托业务在我国又是完全创新性的业务,面对多样化、个性化灵活的理财需求,监管者、经营者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提高。同时,也要随着信托业务的发展,加快完善监管规则,在努力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信托业的稳健发展。

随着信托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分类监管政策的实施,信托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完善。要通过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使信托公司的经营活动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使中国的信托制度能够更好发挥出它的功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②选自霍玉芬着,《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第235页

9

(二)不断完善信托法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

中国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在制定规章制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关于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的办法,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和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的规定,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办法,信托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方面的指引和评价办法以及分类监管的办法等已经完成制度论证工作,将在完成必要的程序后发布,这将对信托公司的经营与监管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中国银监会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信托登记、信托会计与信托税收等方面制度的建设工作。关于信托登记,需要由不动产、房屋、车辆、股权等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来制定法规。两年来,中国银监会与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部门进行协商,并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信托登记制度建设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关于信托会计,据了解,目前已完成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草案)》,有望不久后出

台。关于信托税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工作,相信这些工作能够较快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认为,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与《信托法》相关的重要配套制度将会陆续制定完成、付诸实施,信托制度将会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协调规划,建立科学有序的信托市场,统一监管,规范发展

1995年,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与其所办的信托公司分业;1999年开始的信托整顿,再次实行信托公司与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分业经营。因此,中国实行信托与其他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体制。近年来,随着信托业务的兴起,依据信托原理或依照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展经营活动的现象逐步增加。信托制度以其特有的制度活力影响着中国的资产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市场。如何加强管理,统一监管政策将日益成为影响统一规范的信托市场发育的重要问题,值得有关方面加强研究。在处理好机构监管与业务监管相互关系、实施统一的监管政策后,我国的信托业将会在新的基础上取得新的发展。

(四)加强诚信建设,促使信托公司诚信经营

诚信对信托制度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和基础是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失去了委托人的信任,就谈不上委托人将财产拿出来让他人管

理,信托也将无从产生。

10

对信托公司来说,其诚信要求则更为严格。因为信托公司经营信托业务,面向众多的自然人和法人。只有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同,信托业务的开展才有

场和空间。诚信一旦缺失,信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托业务的经营也将无从谈起。

(五)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信托业协会已开始它的筹备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协会成立后,将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发挥信托机构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和促进信托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自2001年4月《信托法》颁布实施以来,除了信托公司按照信托原理开展营业信托活动外,信托制度已开始在其他众多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公益信托开始列入有关部门与信托机构的议事日程;二是民间已开始出现了如小额财产管理、遗产管理和贵重物品保管等形式的民事信托活动;三是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

金、资产证券化等有关业务制度,都开始注意遵循信托原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信托制度在我国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认识,其运用前景将会更为广阔,表现出她在东方文化传统基础上的旺盛生命力。

结论

信托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人们对信托制度还不是很熟悉,对信托投资公司的功能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搞好信托教育,普及信托知识,让广大民众和企事业单位了解信托,更新财产管理观念,使信托业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变的很重要;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信托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投资理财功能,还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配套的具体的法律、法规,给信托业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信托业有着巨大的潜能、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信托业发展应该抓住机遇,利用外部环境优势,改善外部环境劣势,同时不断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以促进信托业的快11

速发展。此外,还应与国际信托业接轨,注意吸取外国成功的经验,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开展特色的信托业务,形成自己的市场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

12

参考文献

[1]左毓秀,史建平着,《信托与租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7-1

[2] 中国人民大学托与基金研究所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03

[3]余文然着,《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第一版

[4]霍玉芬着,《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5]施天涛余文然着,《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第一版

[6]刘隆亨着,《银行金融法学》,北京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五版

[7]王淑敏着,《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8]王新权着,《信托业走向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王洪兰着,《现代信托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年6月

[10]当代金融家网

[11]百度百科

1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题目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院(系)金融与贸易系 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1年 6 月 20 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2011 年 6月 20日 摘要 我国信托业从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内部外部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会做出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信托;理论;现状;发展;问题;展望 Abstract

From the incep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to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i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its own pla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tsoperations, as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make a greater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played a certain role. However,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problems. In the next paper, I will make a detailed statement. Times New Roman Trust; theory;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Prospect 目录 一、绪言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3)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4)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4)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6) 1.内部问题 (5) 2.外部问题 (6)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7)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绪言 我国信托业从70年代末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身资本金就已经严重不足,筹集资金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低效率;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人员素质低,用人机制较不合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它也有一定的不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现状和新思路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现状和新思路 金融05A2023405A32 张思琦 关键字:信托业务新思路 摘要:从回顾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开始,指出我国目前信托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信托业的一种可供将来参照的发展模式-信托业兼营银行业,并从产权的角度提出我国信托公司也因进行股份制改造并适当的引入民间资本入股或组建新的信托公司,既有利于提高效率又有利于防止新的市场垄断。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简短历史回顾 (一)旧中国的民营和官办信托 1、旧中国民营信托业的产生及主要业务 近代我国最早的信托业务是以银行兼办信托业务的形式出现的。专业的信托公司成立于1 921年。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国内战乱频繁。社会游资苦无出路,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托公司就进入我国,并成为中国金融业中新兴起的一个行业。 旧中国的信托机构及其业务,根据国民党政府颁布的《银行法》中第六章信托公司规定:“凡以信托方式收受运用或经理款项及财产者为信托公司”(第83条),该法第85条对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做了如下规定:“①管理财产;②执行遗嘱;③管理遗产;④为未成年人或禁治产人之财产监护人;⑤受法院命令管理扣押之财产及受任为破产管理人;⑥收受信托款项及存款;⑦办理信托投资;⑧代理发行或承募公债、库券、公司债及股票;⑨承受抵押或管理公债、库券、公司债及股票;⑩代理公司股票事务及经理公司债及其券担保品之基金;(1 1)代理不动产孳息收付事项;(12)代理保险;(13)管理寿险债权及养老金、抚恤金等分期收付”。 2、旧中国官办信托业 旧中国官办信托机构有三类:一是地方政府拨款兴办的,如上海的兴业信托社;二是属于官资本“四行二局一库”系统的专业信托结构,如中央信托局;三是其他官僚资本银行设立的信托部。 (二)建国初期的信托业 建国前,信托业中属于官僚资本系统的机构,在其所在地区解放时,被当地政府接管清理。以上海为中心的民营信托业,则随着国家对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首先是少数资力不足而又缺乏正常经营基础的机构被淘汰,其余经过整顿,逐步纳入上海私营金融业“联营”或“联营”集团,继续营业。到1952年12月,这些私营金融业“联营”或“联营”集团同60家银行、钱庄一起实行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合并成为“公私合营银行上海分行”。至此,就不再有专业信托公司存在了。 在整顿、改造民营信托业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分行设立了信托部。他们借鉴旧银行兼营信托业务的做法,开始承办若干信托业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于1949年11月成立信托部,其开办的业务有:房地产业务、运输业务、仓库业务、出租保管箱业务、代购代销和保险代理业务。 以银行信托部形式办理上述业务,是为适应当时上海市场的传统习惯和实际需要。但为期不久,就于1951年9月份起陆续缩减业务项目,直至全部停办,信托部也就撤并结束。此外,少数省市曾由地方通过各种集资渠道开办投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存在的时间也很短暂,不久后停业。新中国的信托投资事业就从那时起中断了。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现状趋势 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99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览,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 世纪中叶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它在贸易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经济合作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发展状况 1。欧洲会展产业发展状况欧洲是世界会展产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 年的发展,欧洲的会展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都已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强国。从世界上举办大型展览最多的25 个国家的市场分布来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型和行业级展览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占世界总量的60% 以上。他们的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比例、观众数量、贸易效应和相关服务质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包括9个1000 多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德国拥有世界五大展览中心中的四个。目前,德国的总展览面积为240 万平方米。在世界主要会展业国家中,德国举办的专业国际展览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大。目前,德国每年举办400 多场国际展览。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的210 个专业国际贸易展览会中,近三分之二(超过130 个)在德国举行。德国展览机构在全球有386 个

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的显著特点是许多专业展览都是在城市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和包装展以及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 法国也是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优势是举办综合性展览。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场展览,其中约180 场为国内和国际展览,约12场以上为国际专业贸易展览。法国展览馆占地160 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国80 个城市。 英国会展业近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 1999 年英国举办了约900 场展览,在1XXXX 吸引了700 多场展览,成为欧洲展览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主要国际展览主要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举行。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大展览场馆,展览面积37 万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北美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今天,在美国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和展览业的直接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的报告,在美国和加拿大XXXX 举办的13185 场展览,总展览面积为4561 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 万平方米),843 场展览,展览面积为9290 平方米或以上,展览业的直接收入为104 亿美元(包括 90 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的发展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仅次于欧美东南亚的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市场潜力、高度的国际开放度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发展了会展业。日本是一个世界展览大国,也是一个展览大国。展览场地和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信托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信托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行业数据分析 2016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为18.17万亿元,其资产管理规模远远超过私募基金的9.3万亿元和公募基金的8.81万亿元,标志着我国信托行业正式迈入18万亿时代。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按信托资产的资金来源分类,集合信托占比34.81%,单一资金信托占比53.33%,管理财产信托占比11.86%。总体而言,我国信托行业目前还是被通道类信托占了半壁江山。 按照功能分类,融资类信托占比22.11%,投资类信托占31.19%,事务管理类信托占45.71%。事务管理类信托近年来在信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体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信托产品结构设计的优越性,也部分说明了我国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16.60%的资金投向了基础产业,相较第二季度的17.31%和第一季度的18.02%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基础产业投资动力不足,使得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有所下降。预计未来由于PPP项目的发力和政府资金的托底,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会缓慢上升。 今年三个季度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占比分别为8.71%、8.52%和8.45%,稳中有降,说明政府调控房价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投向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和债券的信托资金比重分别为2.98%、2.04%和12.07%。第三季度流向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分别占比19.10%和23.79%。从信托资产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仍高居榜首。 按照信托资产投资功能来看,融资类占比不断下降,事务管理类占比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2季度,融资类信托规模达4.09万亿元,占比23.68%;投资类信托规模达5.73万亿元,占比33.13%;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达7.47万亿元,占比43.20%。自2015年信托行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以来,信托资产功能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三季度,信托业的整体风险可控,不良率环比略有下降。三季度末,信托业的风险项目个数为606个,规模为14189600万元,不良率为0.78%,较二季度末的0.8%有所下降。 从各项数据指标来看,信托行业似乎还算发展良好,那么真实的信托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成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2009 会展业在我国被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扩散效应,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成都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都发展会展业有其城市经营体系的内在要求。第一,会展业带来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传效应,对成都在完善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创建国内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成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产业,2005年分别为49.8%和28.1%,会展活动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变成都的资本和劳动力拥有状况,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成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乡经济矛盾和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会展业所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得会展业成为成都首选扶持产业之一。 目前,成都已成功举办过全国糖酒会、花博会等300多个展览会以及中国西部论坛、万国邮联等1500多场会议,展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容日趋完善,已涉及到机械、电子、建筑、花卉、食品、医疗器械、体育用品等行业,知名会展企业:中国国展集团和香港展览公司已经进入成都。中欧

历史上规模最大、欧洲企业参会企业数量最多的2006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于11月9日在成都开幕,极大地提升了成都市会展业的规格和档次。2005年,成都举办展会近200个,其中7个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办会单位的场馆收入8亿元以上,带动相关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当年GDP的5.06%,会展规模和会展经济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糖酒会等大型专业展会的规模年递增幅度超过25%,本土展会发展态势喜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的展位数从首届的400多个增加到2200多个,参展企业近400家。成都会展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展览会、会议和节庆活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力度、三产发达程度、会展硬件设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讯条件、文化底蕴、生态资源等,就整体而言,成都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经济优势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高 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是进行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举办大型国际展会的必要条件。成都经济基础条件好,产业结构合理,十五期间经济总量与其增长幅度都比较高,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增速高3.6、0.9个百分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 析和前景预测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新世纪,新的环境下,上海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分别从发展背景、会展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角度来解说,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当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最后根据世博会和APEC会在上海的召开预测出上海会展业的前景。 关键词:上海;会展业;国际展览;现状;前景

目录

绪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业余到专业,在我国,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潜力很大。而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龙头,上海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居于前列,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出海口,国际化程度比较高。因此研究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可以让我们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上海会展业能更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会展业发展背景 1.地理环境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由于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现已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地方性会展业协会。 2.发展过程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上海的专业会展公司寥寥无几,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不过十来个。 (2)90年代 全国性或国际性会展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递增。1990年,上海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了1999年,上海的会展数量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 (3)21世纪以来 上海市会展猛增至270个,会展直接成交额超过450亿元。2001年上海会展业更呈现蓬勃生机,交易额达550亿元,会展直接收入达1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5%,跃居全国会展城市之首。专业的会展公司、搭建公司、运输公司已逾百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会展业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方兴未艾的上海会展业,有力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博士 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中国信托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这段发展历程按照时间沿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试验阶段 一、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的发展历程 该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99年,约20年的时间。以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宣告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期间信托公司历经了五次大起大落的艰辛历程。最终使该行业元气大伤,经验惨痛。1999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发第12号文,宣布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这次清理整顿的措施包括:①对所有问题严重的信托公司一律实行停业整顿、关闭、撤销;②少数在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后,经人民银行验收和重新登记。③信证分业。④先后出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两规”)。 二、起步试验阶段的主要信托业务 总结起来看,信托公司在20年无序发展的时期中,基本围绕两类主要的业务运作: 第一是负债类业务:(变相)高息揽存,大规模开展存款、贷款等债权性业务; 第二是证券类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证券投资和IPO业务。 前者被业界戏称为“二银行”,后者则被戏称为“二证券”。当然,其他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委托贷款等也参与一部分,但远远赶不上上述两项业务的比例。 换言之,中国信托公司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基本就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游走于主流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和禁止的业务地带,进行一些擦边运作、灰色运作、

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会展业,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发展现状 1.欧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规模最大,整体实力最强。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从世界上25个举办大型展会最多的国家市场分配情况看,最大的展览场馆大多集中在欧洲,绝大多数世界性大型和行业顶级展览会都在欧洲举办,专业贸易展览会约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其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比例、观众人数、贸易效果及相关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号称“世界展览王国”,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O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9个。在全球前5位的展览中心中,德国就有4个。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举办的专业性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现在,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几乎2/3(130多个)都是在德国举办的。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机构达386个,已形成了全球化展览网络。德国会展业鲜明特点是:许多专业性展览会都是依托城市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例如工业重镇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印刷、包装展,旅游城市纽伦堡的玩具展等。 法国也是全球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优势是在办综合性展览会方面。法国每年举办1500多个展览会,其中全国性国内展和国际展约为180个,具有国际性的专业贸易展有12o+左右。法国展览场馆面积160万平方米,展馆分布于全国80个城市。 英国展览业近年来进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据《英国展览报告》统计,1999年英国共举办了约900场展览活动,吸引了1200万人。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国内举办的展会规模不大,多以中、小项目为主,而且目前国内展馆规模也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万平方米,因此英国会展业的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但英国却培育了如励展集团、蒙哥马利展览公司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展览公司,在英国本土之外举行大规模的著名展览会。 意大利有40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大型国际展览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米兰、博洛尼亚、巴里和维罗纳四个主要展览城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是世界第二展场,展览面积达37万多平方米,会议厅面积13554平方米。 2.美洲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今美国举办会展的数量和会展业直接收入均居世界首位。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和加拿大举办的13185个展览的展出面积共达4561万平方米(其中美国占3498万平方米),展出面积在929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843个,会展业的直接收入为104亿美元(其中美国90亿美元)。 3.亚洲会展业发展状况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关于成都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建议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都很强的综合经济,对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业等相关产业的直接带动效应可达1:9甚至1:12。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会展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会展业的开发,使其迅速成长为服务业中一个比重很大的产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的会展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展业也是我国比较有特色的朝阳产业。其中,我国西南片区的会展业的发展依托城市——成都市,是我国会展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成都市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虽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但是在自己慢慢探索的道路上,也有着自己的品牌会展,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会,糖酒会等著名会展。其中,为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西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由此可见,会展业对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回望2015年,成都市会展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展会、论坛、节庆赛事活动的数量增长基本保持在5%的同时,会展业直接收入及综合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5%和11.3%。在成都市经济工作更加突出“稳增长”的重要摆位,在稳增长中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大背景下,会展经济表现令人惊喜: 3月26日-28日,第9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26次在成都举行,国际

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共有来自法国、德国等33个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参展。本届糖酒会累计入场人次超过30万,成交总额为226.67亿元,比去年春交会增长8.8%,拉动成都服务业增收约19.5亿元。 6月3日-6日,全球3D打印行业规模最大的会议和展览——第三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暨第二届世界3D打印博览会在蓉举办,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代表围绕“迎接3D打印3.0时代”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6月中旬,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首次移师西部选址成都,吸引了来自40余家国内外机场高管、3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高管在内的全球逾600位参会嘉宾。 7月15日,成都市本土规模最大的自办展——成都国际家具展圆满收官,两期展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100余家,共接待观众26.6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21.1万人次,大众消费者5.5万人次。展会两期现场成交总额136亿元,现场零售9000万元,拉动服务业增收达10.2亿元,创历届新高..... 由此可见,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的会展业依托城市,确实是发挥着属于她的“西部龙头”作用,在成都市欣欣向荣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带动下,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广州会展业发展现状

广州会展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会展业具有中介有效、成本低廉、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的特点,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力极强的产业。据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如交通、商业、餐饮、旅游等具有积极的带动效应。展会在产品销售中也承担极为重要的角色,贸易展会成交额仅次于直销。根据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CEIR)的统计,3/4的买家在贸易展会上找到新的供应商,超过1/4的买家在展会上购买产品。因此,世界一些著名“展览城”,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科隆、芝加哥、纽约、巴黎及新加坡、香港等都将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中国加入WTO 后,国内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为广州迎来了会展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更大的挑战。 广州毗邻香港和澳门,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珠三角经济圈腹地,是华南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量最大的集散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性岸,对外贸易自秦汉时迄今两千余年一直繁荣兴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贸易口岸角色。改革开放后,广州为全国最大的内贸及分销中心,商品覆盖全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区。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广州曾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城市的战略定位,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入新世纪,更加务实地从实际出发,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的国际化方向是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使然。因此,广州计划 3--5年,成为亚洲会展中心城市;未来10--20 年,成为世界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第一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然而,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广州如果不能了解自身特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话,必然会丧失已有的优势,甚至连作为中国会展“第三城”都不保。 一、广州会展业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广交会的诞生,使广州成为当代国内会展业开始最早的城市,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广州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善于吸纳外来文化,敢于实践创新的广州人已经在会展业方面先行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一)拥有两大展馆群体 广州的会展场馆形成了以流花地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展览中心、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会展场馆群体为主的展馆格局(见表1)。尤其是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达70 万平方米,有亚洲第一展馆之称的新馆建成,使广州展览场地供应量大幅增加,为广州竞争“国际会展都市”提供了硬件保证,也更加确立了广州会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二)涌现出一批品牌展会 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是目前中国会展经济带最为繁荣的地区。广州是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所在地,历经几十年,每届成交额都达到150 亿美元,客商十几万,国际化影响极大(表2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像留交会、美容展、家具展、建材展、医疗器械等品牌展会。 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 年在广州市举办的名展、大展数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展览规模明显扩大:(1)春秋两届交易会展览面积61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41%;(2)春夏两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37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9%;(3)春秋两届广州国际美容美发化妆用品进出口博览会14.61 万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浙江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自20世纪末期开始,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浙江会展业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会展数量增加,品类增多,规模扩大,覆盖面提高,直接收入大幅增长。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150个国际标准摊位以上的会展,由1998年不到100场次增加到2001年的180多场次,会展直接收入由1998年的2500多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近亿元。国内会展业自1997年以来以20%的速度增长,1999年全国性协会参与的会展超过1300次,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一半;2001年突破2000次,会展收入约40亿元。另据国际展览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大型国际会展4000多次,会展收入2800亿美元。 会展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功能恰如做菜用的“味精”,产业带动效应较强,间接收益大大超过直接收益。通过会展所达成的招商引资协议额、贸易成交额,由会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等相当可观。从目前来看,会展业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位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发展等,逐渐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浙江会展业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紧密相关。 (一)会展活动出现较早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向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明清以来,杭嘉湖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日益发达,对于推动形成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以丝绸、纺织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茶叶、丝绸和工艺品为大宗的出口贸易也相当可观。宁波、温州、杭州相继成为对外开放口岸,外国机构和商人陆续进驻,城市建设和功能得到新的扩展,以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信息汇聚、商品交易和商业服务等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在上述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零星的会展活动开始在中心城市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会展活动,当属1929年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这个由当时国民党省政府主办的西湖博览会,自6月6日至10月10日,历时128天,共设8馆2所,授奖3000余个,参观人数突破2000万。西湖博览会属国内首创,与巴拿马和巴黎博览会一起,成为当时国际上的三大博览会。西湖博览会以“振兴国货”为宗旨,在提高国货特别是浙、杭产品声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湖与浙江的知名度。于1934年在杭州建立的绸业市场,则具有展示丝绸精品、便利绸商交易的功能,日成交丝绸1000—1500匹。杭州是建国前国内会展业出现最早的几个城市之一,在全国有重要影响。但从30年代末期至解放前夕,由于战乱、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等原因,浙江会展业几乎陷于沉寂的境地。 (二)会展成为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 自1949年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兴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市区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逐渐扩大,杭州成为浙江会展活动的中心。为了满足一些大型活动的要求,省和杭州市兴建了大型活动场所和旅游设施,如省人民大会堂、杭州饭店、省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泸、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 5天~3. 5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才起步的新兴产业。虽然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名山大川和历史文化名城较多,但由于过去几十年的闭关锁国,加上国家财政困难,对旅游业长期缺乏投资,以致我国的旅游业设施落后,近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经过努力追赶,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 5、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以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开放范围,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为了保护我国的旅游业,特别对旅行社服务,目前我国采取的策略是“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然而,旅游业能否高度发

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2202656.html, 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王晶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9期 摘要:新制度下,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开拓与功能定位拥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其为了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应该进行创新,现阶段,在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找准相应的对策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我国信托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信托业自身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托业务以及产品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在《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颁布以前,信托的财产主要是资金,导致其只能够围着资金所开展,使其业务能力被制约。而在其颁布之后,对信托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拓宽,进而为其业务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是因为信托市场的发育并不成熟,企业并不习惯较为复杂的关系,在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企业会向银行进行求助,没有把信托当作是融资的主要办法,这使得信托业务活动的发展依然沿着传统的形式,主要集中在资金业务上,对信托产品的创新非常少,其融资的规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其次,在资金来源、使用和业务活动拓宽方面存在问题,资金的来源以及应用途径对信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着决定性作用,就其资金来源而言,虽然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来源情况,和老办法进行对比,其增加了信托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和信托业之前的外债与存款吸收等途径进行对比,信托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依然较为狭窄。就资金信托而言,其竞争能力不会超过专门的资金理财机构,由于其代客理财上的资金会被其他的投资机构以及券商所获得,而风险控制与成本收益方面和券商之间的竞争比较差。 (二)我国信托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济环境及其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信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代化信托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应该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产权与信托制度的确定性,个人财产应该被保护,第二,市场的经济条件较为健全,第三,信托业务的实际需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高,相应的信托制度并不完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