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复习教案Microsoft Word 97-2003 文档 - 副本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三角形复习教案Microsoft Word 97-2003 文档 - 副本

第2章三角形

2.1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 cm,2 cm,4 cm B.4 cm,6 cm,8 cm

C.5 cm,6 cm,12 cm D.2 cm,3 cm,5 cm

2.现有3 cm,4 cm,7 cm,9 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1B.2C.3D.4

3.如图1中,△ABE中AE边的对角为________,AD是△ACD中________的对边,CE是________的公共边.

图1 图2

4.指出图2中有几个三角形,并用字母把它们分别表示出来.

5.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

第2课时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1.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什么的交点?() A.中线B.高

C.角平分线D.边的垂直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下列线段中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是() A.三角形的中线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C.三角形的高D.以上答案均正确

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

4.如图3,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ABC中,试画出其三边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连接的线段),然后探究三条中线位置及其有关线段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结论?

图3

图4 图5

5.如图4所示,已知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中线,且AB=8 cm,AC=5 cm,则△ABE比△ACE的周长长多少?△ABE与△ACE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6.有一块肥沃的三角形土地,其中一边与灌渠相邻,如图5所示.政府要将这块土地按人口分给甲、乙、丙三家,若甲家有6口人,乙家有5口人,丙家有4口人,且每户所分土地都与灌渠相邻,请你帮助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

答案解析

4.解:画图略.(1)三条中线交于一点;(2)在同一条中线上,三条中线的交点到边中点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距离的一半.

5.【解析】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即是比较两个三角形三边之和的大小关系;

而比较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则是比较底与高乘积的大小.

解:△ABE的周长为AB+AE+BE,

△ACE的周长为AC+CE+EA.又因为AE是△ABC的中线,

所以BE=CE.

所以△ABE与△ACE的周长之差为(AB+AE+BE)-(AC+AE+CE)=AB-AC =8-5=3(cm),即△ABE比△ACE的周长长3 cm.

△ABE和△ACE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因为AD是△ABE与△ACE的高,

所以S

△ABE =

1

2BE·AD,S△ACE=

1

2CE·AD.又因为BE=C E,所以S△ABE=S△AC E.

6.【解析】此题要求按人口分给甲、乙、丙三家,也就是说使三家土地的面积比为6∶5∶4;与灌渠相邻,即把BC边分成(6+5+4)份,甲家占6份,乙

家占5份,丙家占4份.

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1.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如图6,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

A.40°B.45°C.50°D.55°

3.如图7,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 =36°,则∠DAE的度数是 ()

A.10°B.12°C.15°D.18°

4.如图8,直线a∥b,则∠A的度数是(

)

图8 图9 图10 A.28°B.31°C.39°D.42°

5.如图9,在△ABC中,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40°,∠ACD=120°,则∠A等于________.

6.如图10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这块三角形木板另外一个角是________度.

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BAC=90°,∠B=21°,

∠C=20°.检验工人量得∠BDC=130°,就断定这个零件

不合格,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解析】可以先计算出合格时∠BDC的度数.由于∠BDC与∠A,∠B,∠C 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所以无法找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需要添加辅助线.解:方法一:连接AD并延长,如图(1)所示.

第7

因为∠1=∠3+∠C,∠2=∠4+∠B,

所以∠1+∠2=∠3+∠C+∠4+∠B=(∠3+∠4)+∠C+∠B=∠BAC+∠B+∠C,

所以∠1+∠2=90°+21°+20°=131°,即∠BDC=131°.

由于零件中∠BDC=130°,所以可以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方法二:延长CD交AB于E,如图(2)所示.

因为∠CEB=∠C+∠A,∠CDB=∠CEB+∠B,

所以∠BDC=∠C+∠A+∠B=20°+90°+21°=131°.

由于零件中∠BDC=130°,所以可以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

2.2__命题与证明__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

1.下列属于定义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等角的补角相等D.线段是直线上的两点和两点间的部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线段CD=AB”是一个命题

B.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C.命题“若x=1,则x2=1”的逆命题也是正确的

D.“具有相同字母的项称为同类项”是“同类项”的定义

3.把“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命题“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叙述下列概念的定义.

(1)轴对称图形;

(2)分式;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6.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末位数字是5的整数都能被5整除;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答案解析

2.B【解析】“作线段CD=AB”没有对事情作判断,不是命题,故选项A 错误;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命题“若x=1,则x2=1”

的逆命题是若x2=1,则x=1是错误的,x也有可能等于-1,故选项C是错误的;同类项的定义是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作同类项,故选项D错误.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的余角相等

4.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解析】因为原条件为:和为180°,结论为:这两个角互补,所以“和为180°的两个角互为补角”的逆命题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5.解:(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2)一个整式f除以一个非零整式g,所得的商记作f

g,把代数式

f

g叫作分式.

(3)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作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6.解:(1)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是5,那么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

(2)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2课时真假命题、证明、定理与逆定理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

C.内错角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对顶角相等,正确;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条件下,B、C、D才正确.故选A.

2.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2>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A.a=-2 B.a=-1

C.a=1 D.a=2

【解析】用来证明命题“若a2>1,则a>1”是假命题的反例可以是:a=-2,因为(-2)2>1,但是a=-2<1,所以选项A正确;故选A.

3.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三角形的一条中线能将三角形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D.若|x|=5,则x=5.

4.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逆

命题是________(填“真”或“假”)命题.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若a·b>0,则a>0,b>0 B.若a·b<0,则a<0,b<0

C.若a·b=0,则a=0,且b=0 D.若a·b=0,则a=0,或b=0

6.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一个反例.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如果a>b,那么ac>bc;

(3)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解:(1)假命题,两直线不平行时不成立,可通过画图说明;

(2)假命题,当c≤0时不成立,如3>2,但3×0=2×0等;

(3)假命题,如∠α=20°,∠β=50°,则∠α+∠β=70°不是钝角.

6.已知命题“若a>b,则a2>b2”.

(1)此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若是假命题,请

举出一个反例;

(2)写出此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此逆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

若是假命题,请举出一个反例.

解:(1)假命题.反例:a=2,b=-3,有a>b,但a2<b2;

(2)逆命题:若a2>b2,则a>b.

此命题为假命题.反例:a=-2,b=-1,有a2>b2,但a<b.

第3课时命题的证明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A.有一个内角大于60°B.有一个内角小于60°

C.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解析】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应先假设三角形中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故选C.

2.如图11,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图11 图12

A.因为AB∥CD,所以∠ABC+∠C=180°

B.因为∠1=∠2,所以AD∥BC

C.因为AD∥BC,所以∠3=∠4

D.因为∠A+∠ADC=180°,所以AB∥CD

3.用反证法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下面证明过程中填空.已知:如图12, l1∥l2, l1、l2被l3所截.

求证:∠1+∠2=180°.

证明:假设____________.因为l1∥l2,

所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________≠180°,这与平角的定义相矛盾.

所以____________不成立. 所以____________.

解:∠1+∠2≠180°∠1+∠3∠1+∠2≠180°∠1+∠2=180°4.用反证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

解:已知:在等腰△ABC中,∠A=∠B.

求证:∠A<90°,∠B<90°.

证明:假设∠A≥90°,∠B≥90°.

因为∠C>0°,所以∠A+∠B+∠C>180°,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锐角.

2.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给出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叙述:①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A.55°,55°B.70°,40°

C.55°,55°或70°,40°D.以上都不对

3.如图13,△ABC中,AB=AC,AD⊥BC,垂足为D,若∠BAC=70°,则∠BAD =________.

图13 图14

4.如图14,已知AB=AC,AD=AE.求证:BD=CE.

证明:作AF⊥BC于F.

因为AB=AC(已知),所以BF=CF,

又因为AD=AE(已知),所以DF=EF,

所以BF-DF=CF-EF,即BD=CE(等式的性质).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b)(b-c)·(c-a)=0,那么△ABC 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2.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A.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有两边相等且是轴对称的三角形

C.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的三角形

D.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3.如图15,已知∠A=∠B,CE∥DA,CE交AB于E,且BC=10,AD=9,则CE=________.

图15 图16

4.如图16,AD和BC交于点O,AB∥DC,OA=OB,试说明△OCD是等腰三角形.

解:因为AB∥CD,所以∠A=∠D,∠B=∠C,又因为OA=OB,所以∠A=∠B,所以∠C=∠D,所以△OCD是等腰三角形.

2.4__线段的垂直平分线__

第1课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如图17,等腰△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

)

17 图18

A.80°B.70°

C.60°D.50°

2.如图18,AC=AD,BC=BD,则有()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D.CD平分∠ACB

3.如图19,在△ABC中,AB=5 cm,AC=3 cm,BC的垂直

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D、E,连接DC,则△ACD的周

长为

________cm.

图19 图20

4.如图20,△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的度数;

(2)若CE=5,求BC长.

答案解析

2.A【解析】因为AC=AD,BC=BD,所以点A,B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B垂直平分CD.故选

A.

3.8【解析】因为DE为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CD=BD,所以△ACD的周长为AC+CD+AD=AC+AD+BD=AC+AB,

又因为AC=3 cm,AB=5 cm,所以△ACD的周长为3+5=8 (cm).4.解:(1)因为DE垂直平分AC,所以CE=AE,所以∠ECD=∠A=36°;

(2)因为AB=AC,∠A=36°,所以∠B=∠ACB=72°,

所以∠BEC=∠A+∠ECD=72°,所以∠BEC=∠B,所以BC=EC=5.

第2课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1.如图21,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1

2AB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

图21 图22

A.7B.14 C.17 D.20

2.为了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准备在某镇新建一个医疗点P,使P 到该镇所属A村、B村、C村的村委会所在地的距离都相等(A、B、C不在同一直线上,地理位置如图22所示),请你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确定点P的位置.要求:写出已知、求作;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已知:A村、B村、C村,

求作:新建一个医疗点P,使P到该镇所属A村、B村、C村的村委会所在地的距离都相等.

第2题答图

2.5__全等三角形__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1.已知图23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

)

图23

A.72°B.60°C.58°D.50°

2.如图24,△ABC≌△ADE,如果AB=5 cm,BC=7 cm,AC=6 cm,那么DE 的长是()

A.6 cm B.5 cm C.7 cm D.无法确定

3.如图25,已知△ABC≌△CDE,其中AB=CD,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图26

A.AC=CE B.∠BAC=∠ECD C.∠ACB=∠ECD D.∠B=∠D 4.如图2-5-10,已知△ABE≌△ACD,∠1=∠2,∠B=∠C,则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5.如图27,如果△ABC≌△DEF,△DEF的周长是27 cm,DE=9 cm,EF=13 cm,∠E=∠B,则AC=

________cm.

图28

6.已知,如图28所示,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ABF≌△DCE,AF 和DE,BF和CE是对应边.求证:AF∥DE.

1.如图29,使△ABD ≌△ABC 成立的条件是 ( )

图29 图30

A .∠1=∠2,BD =BC

B .∠3=∠4,BD =BC

C .A

D =AC ,∠D =∠C D .∠D =∠C ,BD =BC

2.如图30,AB ∥DC ,且AB =CD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ABD ≌△CD

B B .AD =BC

C .A

D ∥BC D .∠1=∠2

3.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 ( )

A .一定全等

B .一定不全等

C .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

D .以上都不是

4.已知,如图31,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CE =CD ,∠ACD =∠BC E ,求证:AE =BD .

图31 图32

5.如图32,点A 、F 、C 、D 在同一直线上,点B 和点E 分别在直线AD 的两侧,且AB =DE ,∠A =∠D ,AF =DC .求证:BC ∥EF .

4.证明:因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C =BC .

在△ACE 和△BCD 中,???AC =BC ,

∠ACE =∠BCD ,CE =CD ,

所以△ACE ≌△BCD (SAS),所以AE =BD .

5.证明:因为AF =DC ,

所以AC =DF ,

又∠A =∠D ,AB =DE ,

所以△ABC ≌△DEF ,

所以∠ACB =∠DFE ,

所以BC ∥EF .

1.如图33所示,已知AB =A ′B ′,∠A =∠A ′,若使△ABC ≌△A ′B ′C ′,还需要

( )

图2-5-35

A .∠

B =∠B ′ B .∠

C =∠C ′ C .AC =A ′C ′

D .以上都对

2.如图34所示,已知AB ∥DE ,CD =BF ,若△ABC ≌△EDF ,还需补充的条件可以是 ( )

图34 图35 图36

A .AC =EF

B .A

C ∥EF C .∠B =∠E

D .不用补充

4.如图35,AB =AC ,∠B =∠C .求证:AD =AE .

证明:在△ACD 和△ABE 中, ???∠A =∠A ,

AC =AB ,∠C =∠B ,

所以△ACD ≌△ABE (ASA).

所以AD =AE .

5.如图36,点A ,C ,B ,D 在同一条直线上,BE ∥DF ,∠A =∠F ,AB =FD . 求证:AE =FC .

证明:因为BE ∥DF ,

所以∠ABE =∠D .

在△ABE 和△FDC 中,???∠ABE =∠D ,

AB =FD ,

∠A =∠F ,

所以△ABE ≌△FDC . 所以AE =FC .

6.如图37,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 ≌△AFD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并给予证明.

图37

6.解法一;添加条件:AE =AF , 证明:在△AED 与△AFD 中,因为AE =AF ,∠EAD =∠F AD ,AD =AD ,

所以△AED ≌△AFD (SAS).

解法二;添加条件:∠EDA =∠FDA ,

证明:在△AED 和△AFD 中,因为∠EAD =∠F AD ,AD =AD ,∠EDA =∠FDA , 所以△AED ≌△AFD (ASA).

第4课时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AAS)

1.如图38,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且O 为AB 的中点,则下列不能使△AOD ≌△BOC 的条件是 (

)

图38 图39

A .AD =BC

B .∠A =∠B

C .∠

D =∠C D .OC =OD

2.如图39,已知AD =BC ,∠1=∠2,则△ACD 与△BDC 的关系是 ( )

A .全等

B .不全等

C .不一定全等

D .无法判断

3.在△ABC 与△A ′B ′C ′中,AB =A ′B ′,∠A =∠A ′,若要使△ABC ≌△A ′B ′C ′,那么,还需添加条件 ( )

A .∠C =∠C ′

B .∠B =∠B ′

C .AC =A ′C ′

D .以上都可以

5.如图40,已知∠ABC =∠DCB ,BD 、CA 分别是

∠ABC 、∠DCB 的平分线,求证:AB =DC .

证明:因为∠ABC =∠DCB ,AC 平分∠BCD ,BD

分∠ABC ,所以∠ACB =∠DBC . 在△ABC 与△DCB 中,???∠ABC =∠DCB ,

BC =CB ,∠ACB =∠DBC ,

所以△ABC ≌△DCB .

所以AB =DC .

第5课时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4(SSS)

1.如图41,点D ,E 在线段BC 上,AB =AC ,AD =AE ,BE =CD ,要判定△ABD ≌△ACE ,较为快捷的方法是 ( )

图41 图42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2.如图42所示,在△ABC 中,AB =AC ,BE =CE ,则由“SSS ”可以判定

( )

A .△ABD ≌△ACD

B .△BDE ≌△CDE

C .△ABE ≌△ACE

D .以上都不对

3.如图43,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C ∥DF .

图43 图44

4.如图44所示,AB =AE ,BC =ED ,CF =FD ,AC =AD .求证:∠BAF =∠EAF .

3.证明:因为BE =CF ,所以BE +EC =CF +EC ,所以BC =EF .

在△ABC 和△DEF 中,???AB =DE ,

AC =DF ,BC =EF ,

所以△ABC ≌△DEF (SSS), 所以∠ACB =∠F ,所以AC ∥DF .

4.【解析】 先证明△ABC ≌△AED ,再证明△ACF ≌△ADF ,即可得∠BAF =∠EAF . 证明:在△ABC 和△AED 中,???AB =AE ,

BC =ED ,AC =AD ,

所以△ABC ≌△AED (SSS),所以∠BAC =∠E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在△ACF 和△ADF 中,???AC =AD ,

CF =FD ,AF =AF ,

所以△ACF ≌△ADF (SSS),所以∠CAF =∠DA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所以∠BAC +∠CAF =∠EAD +∠DAF ,所以∠BAF =∠EAF . 2.6__用尺规作三角形__

1.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 )

A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 .作角的平分线

2.已知∠A 和线段AB ,要求作一个唯一的△ABC ,还需给出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已知AC 或∠B 等 3.已知:△ABC (如图45所示).

求作:△A ′B ′C ′,使△A ′B ′C ′≌ABC .

图45

解: 如图所示.

(1)作线段B ′C ′=BC ;(2)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BA ,CA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A ′B ′,A ′C ′,则△A ′B ′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第2章质量评估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1,线段A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线段AD是()

图1

A.△ABC的角平分线B.△ABC的中线

C.△ABC的高D.以上都不对

2.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长为4 cm,9 cm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4 cm B.5 cm C.9 cm D.13 cm

3.如图2,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AD,DC,CB,AB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图2

A.A,C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

C.B,F两点之间D.G,H两点之间

4.有下列说法:

①只有两个三角形才能完全重合;

②如果两个图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相同;

③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图3,△ABC≌△DEF,点A与点D对应,点C与点F对应,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图3 图4

A.1组B.2组C.3组D.4组

6.如图4,AB∥CD,BC∥AD,AB=CD,BE=DF,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3 B.4 C.5 D.6

7.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 B.∠A+∠B=2∠C

C.∠A∶∠∶B∶∠C=1∶2∶3 D.∠A=1

2∠B=

1

2∠C

8.如图5,AB=CD,AD=BC,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图5 图6

A.AB∥CD B.AD∥BC

C.∠A=∠C D.BD平分∠AB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同一平面内,若a⊥b,c⊥b,则a∥c”这个命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这个命题是________命题.10.如图6所示,CD⊥AB,CE⊥BC,AF⊥BF,则△ABC的边BC上的高是线段________.

11.如图7所示,点E,D分别在线段AB,AC上,BD,CE相交于点O,AD=AE,要使△ABD≌△ACE,需还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只写一个即可).

图7 图8 图9

12.如图8所示,点O为AC的中点,也是BD的中点,那么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9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若∠B=70°,则∠D =________.

14.如图10所示,在△ABC中,CD=DE,AC=AE,∠DEB=110°,则∠C=________.

图10 图12 图11

15.如图11所示,太阳光线AC与A′C′是平行的,AB表示一棵塔松,A′B′表示一棵小杨树,同一时刻两棵树的影长相等,已知塔松高6米,则小杨树高________米.

16.在△ABC中,BC=5 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________cm.

三、解答题(共72分)

17.(10分)如图13所示,请在图中作出△ABC的中线CD,角平分线BE,高AF.

图13

18.(12分)如图14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B=70°,∠DAE=18°,求∠C的度数.

图14 19.(12分)如图15,已知AD∥BC,AD=BC,AE=CF,点E,F在直线AC上,试说明DE∥BF.

图15 20.(12分)如图16,在△ABC中,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P、Q两点,且BP=PQ=QC.试证明△APQ为等边三角形.

图16

21.(13分)如图17,点B,C在∠SAF的两边上.且AB=AC.

(1)请按下列语句用尺规画出图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①AN⊥BC,垂足为N;

②∠SBC的平分线交AN延长线于M;

③连接CM.

(2)该图中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图17

22.(13分)如图18,在△ABC中,AC=BC,AC⊥BC,AE⊥CD,垂足为点E,BF⊥CD,垂足为点F,图中BF与哪条线段相等?并说明理由.

图18

答案解析

1.B【解析】如图所示,过点A作AE⊥BC于E,则S△ABD=1

2BD·AE.S△ACD

=1

2CD·AE.由题意知S△ABD=S△ACD,所以

1

2BD·AE=

1

2CD·AE,所以BD=

CD,即线段AD是△ABC的中线.

第1题答图

2.C 3.B 4.A

5.D【解析】图中相等的线段有:AB=DE,BC=EF,AC=DF,AF=DC,共4组.6.A

7.C【解析】在△ABC中,有∠A+∠B=∠C=180°,

当∠A=∠B=∠C时,∠A=∠B=∠C=1

3×180°=60°,此时△ABC为等

边三角形;

当∠A+∠B=2∠C时,∠C=1

3×180°=60°,∠A+∠B=120°;此时

△ABC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当∠A∶∠B∶∠C=1∶2∶3时,∠A=30°,∠B=60°,∠C=90°,此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当∠A=1

2∠B=

1

2∠C时,∠A=36°,∠B=∠C=72°,此时△ABC为锐角

三角形.

8.D【解析】由AB=CD,AD=CB,BD=DB,可得△ABD≌△CDB,所以∠A=∠C,∠ABD=∠CDB,∠ADB=∠CBD.由∠ABD=∠CDB可得AB∥CD.由∠ADB=∠CBD可得AD∥BC.所以选项A,B,C都正确,不能推出∠ABD=∠CBD,故选D.

9.同一平面内,若a⊥b,c⊥b a∥c真10.AF

11.AB=AC等【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在△ABD和△ACE中,已知AD =AE,∠A=∠A,要使△ABD≌△ACE,若利用SAS可添加AB=AC;若利用AAS可添加∠B=∠C;若利用ASA可添加∠ADB=∠AEC.

12.AB=CD;AB∥CD【解析】因为点O为AC,BD的中点,所以AO=CO,BO=DO.在△AOB和△COD中,AO=CO,∠AOB=∠COD,BO=DO,所以△AOB≌△COD(SAS),所以AB=CD,∠A=∠C,由∠A=∠C可推出AB∥CD.

13.70°【解析】连接AC.由AB∥CD,可知∠BAC=∠DCA,在△ABC和△CDA中,AB=CD,∠BAC=∠DCA,AC=CA,所以△ABC≌△CDA(SAS),所以∠B=∠D,由∠B=∠70°可得∠D=70°. 14.70°【解析】由∠AED+∠DEB=180°,∠DEB=110°,可得∠AED =70°.在△ACD和△AED中,AC=AE,CD=ED,AD=AD,所以△ACD≌△AED(SSS),所以∠C=∠AED=70°.

15.6【解析】由AC∥A′C′,可知∠ACB=∠A′C′B′.在△ABC和△A′B′C′中,∠ABC=∠A′B′C′=90°,BC=B′C′,∠ACB=∠A′C′B′,所以△ABC≌△A′B′C′(ASA),所以AB=A′B′=6米.

16.5【解析】由已知可得PD=BD,PE=EC(等角对等边),而△PDE的周长为PD+PE+DE=BD+CE+DE=BC=5 (cm).

17.解:如图所示.

18.解:因为AD是△ABC的高,所以∠ADB=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