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说题比赛

物理说题比赛

物理说题比赛
物理说题比赛

物理说题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的说题比赛我选的题目是力学试题,它是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5题。我将从考点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拓展及变化、命题的趋势和方向预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题。

先说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功”、“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七个知识内容。

本题涉及的考点在考纲中几乎都是Ⅱ类要求,能突出考查力学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题是一道力学组合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情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题的能力。

再说学情分析及对策: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结合高考的趋势,我们要推动课堂教学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

教法上:一要多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过程分析,列式得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二要进行变式训练,避免题海战术。三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四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

学法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训练学生把握多状态、多过程和临界点,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

接着说试题拓展及变化:

变式训练1: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 段水平,bcde 段光滑,CD 段是半径为R 的半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和B 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 处,A 的质量是B 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 刚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A 与ab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 ,求:

(1) 物块B 在D 点的速度大小 ;

(2) 物块A 滑行的距离s.

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AB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 的41

光滑圆形轨道,轨道在最低点B 与水平粗糙轨道BC 平滑连接,BC 的长度为2R .一质量为m 的物块Q 静止放置在水平轨道上与B 点相距为x 处.另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P 从A 点无初速释放,沿轨道下滑后进入水平轨道并与Q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已知两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两物块都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P 刚要到达B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的大小.

(2)若两物块碰撞后能越过C 点,求x 与R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3)讨论物块P 和物块Q 在水平轨道运动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Wf 与x 和R 之间的关系.

A

变式训练1是在原题基础上适当改变,可以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情况分析和平抛运动。变式训练2与原题属于同类题,考查的知识点相同,但增加了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判断的问题。试题这样拓展及变化,可以增强典型题的训练,题目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因此就有了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之功效。

对试题进行变式训练,也可以增强启发性: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要注意在培养定势思维的同时,更要注重变式思维的作用,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最后说命题的趋势和方向预测:物理计算题不是只为优等生设计,题目的难度在降低、梯度明显。试题会将经典的运动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经典的过程“碰撞过程、与弹簧作用的变速过程”和经典的思维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试题的前两问重基础,而第三问则考查考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判断的综合能力,在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高考试题中,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这一命题立意的题型,也是区分优等生的重要手段,很好地体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2018年高考物理命题比赛试题及答案

《物理》试题命题说明

《物理》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或参数:重力加速度g 取2 /10s m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原创)下列以物理学家命名单位的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 ) A.特斯拉 B.法拉 C.欧姆 D.安培 【命题意图】本小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物理学家和相应的物理量单位,同事考查了矢量与标量,难度较小。 2、(原创)下列奥运会运动项目,在考查运动员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跳水 B 、双杠 C 、体操 D 、马拉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难度较小。】 3、(2017年宁波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十校联考 改编)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回带,该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止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则下列关于行笔过程中各物体的受力情况( ) A .镇纸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 B .毛笔对纸的压力一定大于毛笔的重力 C .白纸受到了3个摩擦力 D .桌面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 【命题意图】本小题通过书法传统艺术,考查了学生对于牛顿第三定 律的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也考查了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4、(原创)一只小鸟飞停在一棵细树枝上,随树枝上下晃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鸟( ) A.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先失重后超重 D.先超重后失重

高中物理说题稿

说题稿 高二物理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来自2015年新课标全国理综1卷第25题。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原题:是必修1的内容。 二、考点 该题主要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图像问题。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较高的Ⅱ级要求。即对所学知识要理解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三、考查能力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四、解题过程及方法 此题属于多物体多过程的问题。所以,解决这类问题,应用隔离与整体及分段处理方法。 解法一: 第一问的解题过程:分两个过程 1、木板与墙壁碰撞前 学生难点:木板与物块可看成整体,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 a,小物块和木 动。设加速度大小为 1 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由牛顿第二 定律有

1()g (m M)a m M μ+=+ ①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 m s =,有运动学公式得 1011v v a t =- ② 0011112 s v t a t =- 2 ③ 式中,1t =1s, 0s =4.5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0.1 ④ 2、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 学生必须会隔离分析小物块的受力及运动情况 木板以1v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 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2mg ma μ= ⑤ 由图可得:1 221v a t t =- ⑥ 式中,2t =2s, 2v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2μ=0.4 ⑦ 第二问的解题过程:小物块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学生难点:隔离出两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小物块的速度先为零;小物块的位移S2,可用整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解,小物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就是木板的最小长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 ,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213()mg M m g Ma μμ++= ⑧ 313v v a t =-? ⑨ 312v v a t -=-?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312 v v s t +=? 11

高中物理选修3-1说课稿(全)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磁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从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重大影响。然后依次展现了三个三级主题:“无处不在的磁”、“地磁场”、“磁性材料”。这样地结构贴切地体现了本节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磁现象”。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地磁场的知识,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与磁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我们周围的磁现象,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收集磁性材料应用实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回顾我国磁学研究的光辉篇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树立振兴中华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通过了解磁现象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更加明确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 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地磁场成因的探讨及对“信鸽认家”现象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 态度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磁现象,了解地磁场和磁性材料是重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作为全章的起始节,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从生活生产中的磁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激情。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解决参与举例、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建立关于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研究磁现象做好准备。 三、说程序 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知识) 磁性:能够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又叫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变无磁性物体为有磁性物体叫磁化,变有磁性物体为无磁性物体叫退磁. 2、新课教学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列举身边的磁现象 (2)地磁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地磁的北(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地磁场: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叫地磁场.

杭州市2019届高考物理命题比赛试题182019051601190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物理卷 双向明细表 ▓选择题部分:共16题,其中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不定项每小题2分共45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7题,共55分。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物理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原创题)下列哪个仪器测量的物理量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A .托盘天平 B .测力计 C .秒表 D . 刻度尺 2.(原创题)何老师驾车从“萧山区教研室”开往“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手机导航地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 B .根据导航的数据可以预估“最短路线”17公里指的是位移 C .图中显示的“34分钟”是指时刻

D .途中经过“彩虹快速路”,进入前路边竖有限速标志80,指的是车辆行驶过程中,瞬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3.(改编题)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 .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 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 .高中物理课本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D .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4.(原创题)铝合金人字梯具有轻便,美观,耐用等优点,已经成为登高工具的首选。它将两个梯子的顶部用活页连在一起,中间某位置用一绳将两梯子拉住。如图所示的两个同样的梯子中,甲图中用的绳更长一些,现忽略梯子本身的重力大小,并将它们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当同样的人站在甲乙两梯子顶端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梯子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一定较大 B .甲梯子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一定较大 C .甲梯子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一定与乙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 .甲梯子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一定与乙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5.(原创题)2013年2月16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从地球旁边掠过,其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已经略小于同步卫星的高度。有关于这颗小行星经过地球附近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其速度比同步卫星的速度要小 B .其速度可能比第三宇宙速度要大 C .其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加速度要大得多 D .其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略大些 6.(原创题)下列哪一种运动情景中物体将会处于一段持续的完全失重状态 A .高楼正常运行的电梯中 B .沿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滑行 C .固定在杆端随杆绕对地静止圆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 D .不计空气阻力条件下的竖直上抛 7.(原创题)如图为一湖边倾斜大坝的横截面示意图,某人站在不同高度h 处以不同初速度 v 0沿水平方向向湖面扔小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则石块 A .若抛入水中,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随h 增大而减小 B .若抛入水中,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与v 0无关 C .若抛入水中,落水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随h 增大而增大 甲 乙

生物说题比赛

如何说题 何谓说题? 相对于“说课”而言,“说题”还属于一个新鲜事物。“说课”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模式,但是“说题”怎么说,还处于摸索之中。 教师说题是类似于说课的一种教育教研展示和讨论活动,是说课的延续和创新,是一种深层次备课后的展示。 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于说题中把研究“教”、研究“学”与研究“考试命题”结合起来,在“做题、想题、改题、编题、说题”等系列活动中,促进教师加强对试题的研究,从而把握考题的趋势与方向,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说题的内涵 1、说题是在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按照课标和考纲,说清命题立意和题意,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说清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如何指导学生解题,说出问题的拓展、延伸,说出自己的感想和反思等环节的一种教学活动。 2、更细致地说说题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过程,是把对一道题或一组题的审题、分析、解答和总结回顾,以一定规律和顺序说出来; 说题讲究少而精,由一题通一类; 说题需要对试题的背景来源、延伸拓展、怎样解题和为什么这样解题进行深度阐述,说题更偏重于问题的解决,凸显过程与方法,是一种习题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选定一道题,从题目点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易错点剖析、试题拓展等方面分析,写出说题讲稿,在规定时间内(10分钟)说题,组织教师观摩交流。“说题”的基本环节 首先是原题再现环节,然后是具体说题环节 一、命题立意分析 二、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 三、如何讲解本题

1. 讲审题 2. 理思路 3. 规范答题 四、指导学生答题 五、反思拓展 1. 习题归类或拓展 2. 教学建议及反思 内容: 1.考点分析①解析考点是什么。试题的背景即考点来源在哪,要求准确、全面。②分析为什么考这个考点。可结合考题切合的热点(专业热点及时事热点等)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等视角分析。 2.学情分析及对策①该考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本班学生具体学情的比较分析。预设考生可能出现的失误、失分情况,并结合本人具体的教学班级实际情况阐述在教法、学法上的应对策略(包括解题技巧和方法)。 3.试题拓展及变化①试题的拓展与变式分析。②试题的改编。③前两项内容均要结合学情、考情谈原因和预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该试题进行改编。 4.自选内容:分析判断试题的立意、难度和区分度的预估,以及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此类考点的命题趋势及方向;开展此次活动的反思等等。参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 教师说题具体步骤 第一步,说命题立意。指明试题属于哪一能力层级立意,是感知、理解、分析、应用、迁移(不同学科,能力层级说法不一样)哪一层面的,所考查的知识能力,是低级思维还是高级思维,试题在整个试卷中的难易程度,是较易、还是适中、还是偏难,重点是要区分哪个群体的学生(分析学情)——如果有试卷分析的区分度等相关统计数据就更好了。 第二步,说知识考点。主要是分析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分析试题是怎样体现考纲要求的,反过来说明考纲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要求的。试题所要考查知识点属于哪种类型的知识,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哪些是学生不熟悉的,学生现有的知识发展区是什么,有待提高的发展区是什么。 第三步,说如何分析讲解。教师明确讲题的基本方法,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是说清题意:主要包括说出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高中物理经典题库1000题

《物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光线垂直于空气和介质的分界面,从空气射入介质中,介质的折射率为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零,所以光速不变 B、光速为原来的n倍 C、光速为原来的1/n D、入射角和折射角均为90°,光速不变 2、甘油相对于空气的临界角为4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B、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3、一支蜡烛离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12cm的另一侧的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倒立,放大率K=2 B、像正立,放大率K=0.5 C、像倒立,放大率K=0.5 D、像正立,放大率K=2 4、清水池内有一硬币,人站在岸边看到硬币() A、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 B、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 C、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 D、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 5、若甲媒质的折射率大于乙媒质的折射率。光由甲媒质进入乙媒质时,以下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A、折射角>入射角 B、折射角=入射角 C、折射角<入射角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6、如图为直角等腰三棱镜的截面,垂直于CB面入射的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临界角() A、大于45o B、小于45o C、等于45o D、等于90o 7、光从甲媒质射入乙媒质,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光速分别为v甲和v乙,已知折射率为n甲>n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α>γ,v甲>v乙 B、α<γ,v甲>v乙 C、α>γ,v甲

高中物理万能说课稿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__第__章第__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__。本节编排在__之后,学好本节课,将为接下来__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接下来是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知识上,本阶段学生已经掌握__(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但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次上),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和深化,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__的理解。 三、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__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欲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交流合作精神。 四、为达成以上目标,我确定了本节的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五、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辅助,采用启发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演示实验法。 在学法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接下来将是我本次说课最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设计,我采用教学四步曲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播放视频) 实例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第二步新课讲授 我将新课讲授分为__个环节 1、让学生理解__内容 我会 通过本环节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让学生理解__。(实验) 我会 这一环节的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学生自己探究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并能更深刻的理解此内容。 3、让学生深刻理解__,能够灵活运用。(例题) 大屏幕展示例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第二种方法具有优越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灵活应用。 第三步巩固提高(填表格)(讨论) 大屏幕展示基础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后教师规范解答,这样既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通过检测,教师也可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 第四步小结作业

高中化学说题稿讲课稿

高中化学说题稿

2014年广州一模 原理题 第31题 说题稿 化学课组 一、题目来源和背景 1、题目来源:2014年广州一模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第31题 31.(16分)硝酸铈铵[(NH 4)2Ce(NO 3)6]广泛应用于电子、催化工业,其合成路线如下: (1)已知(NH 4)2Ce(NO 3)6受热易分解,某科研小组认为反应原理如下,请补充完整: (NH 4)2Ce(NO 3)6 △ CeO 2·8OH + 8_____↑;CeO 2·8OH △ CeO 2+ 4H 2O↑+2O 2↑。 在空气中加热(NH 4)2Ce(NO 3)6,除固体颜色有变化外,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步骤Ⅰ中,将Ce(NO 3)3·6H 2O 配成溶液,保持pH 到4~5,缓慢加入H 2O 2溶液搅拌 混合均匀,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 ,得到Ce(OH)4沉淀。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298K 时,K sp [Ce(OH)4]=1×10—29。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 sp =___________。 为了使溶液中Ce 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 (Ce 4+)小于1×10—5mol·L -1,需调节pH 为______以上。 (4)为了研究步骤Ⅲ的工艺条件,科研小组测定了 (NH 4)2Ce(NO 3)6在不同温度、不同 浓度硝酸中的溶解度,结果如右图。从图中可得出三条主要规律: ① (NH 4)2Ce(NO 3)6在硝酸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背景: 六水合硝酸铈 Ce(NO 3)3·6H 2O 氢氧化铈 Ce(OH)4 硝酸高铈溶液 H 2Ce(NO 3)6 硝酸铈铵晶体 (NH 4)2Ce(NO 3)6 Ⅰ Ⅱ Ⅲ

高中物理说题稿

高中物理说题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来自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1卷第25题。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原题: 25.(19分)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 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 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 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 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 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二、考点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容器定义式、电流定义式、加速度定义式、感应电流、安培力,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较高的Ⅱ级要求。即对所学知识要理解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三、考查能力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四、解题过程及方法 此题属于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力学问题,所以,解决这类问题,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②求回路中电流强度; ③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含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④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第一问的解题过程: 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E=BLv ①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为U,U=E ② 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的电荷为Q,按定义有 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④ 第二问的解题过程: 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时经历的时间为t,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金属棒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为F,方向沿导轨向上,大小为F="BLi" ⑤ 设在t~t+时间间隔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按定义有⑥ 也是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在t~t+时间间隔内增加的电荷量 由④式可得⑦式中为金属棒速度的变化量 按加速度的定义有⑧ 分析导体棒的受力:受重力m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的安培力F。

高中物理说课稿(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范文 好学教育: 高中物理说课稿:《机械能守恒定律》 我说课的题目是 "机械能守恒定律 ",选自高一物理必修 2的第7章第 8节,下面我对这节课分六部分进行说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 "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 "机械能 "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 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 好学教育: (2)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4)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5)学会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 6)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说题演说稿

力与电的综合 邯郸市第三十一中学孙亚萍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题比赛选的题目是电与力的综合应用,它是2013年高考理综试题真题全国卷新课标Ⅰ选择题第16题。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 ,则从P 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 打到下极板上 B 在下极板处返回 C 在距上极板d/2 处返回 D 在距上极板2d/5返回 我将从命题意图、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分析及解析、试题拓展、命题的趋势几个方面进行说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平行板电容器”“动能定律”“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重力做功”“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功”知识点。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要求几乎都是Ⅱ,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涉及两个运动过程,考查了学生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应用电场力做功和动能定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及对策:我们的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应用不是很准确全面。在做物理题时,没有画运动情境图和受力示意图的习惯,看着题凭空尓想,特别是多个运动过程。做选择题时没有站在题目上分析考虑问题,

有时根据答案主观臆断。所以在教法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并与情境图像、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并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思路。 选择本道选择题的目的,是因为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它最大的特点是把物理基本理论相结合,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基本公式的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有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规律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讲评过程: 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 ,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 打到下极板上 B 在下极板处返回 C 在距上极板d/2 处返回 D 在距上极板2d/5返回 试题分析:(1)分析题意:这是一道选择题,整个题目看完后,注意关键词或者隐含的条件,这些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重点突破。比如“并在下极板处(未写极板接触)返回”说明到达下极板时速度为零;“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说明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不变。 (2)分析答案:四个选项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距离下极板的距离”,因此判断这是一个计算型的选择题。

高中物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06-08 17:58教师网[您的教师考试网] 高中物理说课稿:“功”。 TAG标签:说课物理说课稿高中物理说课 “功”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的概念是本章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 本节是在初中阶段对功的概念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说明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得出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特殊情况),再通过分析、推理的方式得出功的一般计算公式W=F·SCosα(普遍情况),最后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功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功的一般计算机式W=F·SCosα 难点:负功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W=F·SCosα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学会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特殊性),得出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普遍性) 进而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S。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是概念课,分析、推理成份居多,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则没有),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 (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 (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 (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 (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 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 h=gt2/2。 (2)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物理说题比赛

物理说题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的说题比赛我选的题目是力学试题,它是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5题。我将从考点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试题拓展及变化、命题的趋势和方向预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题。 先说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功”、“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七个知识内容。 本题涉及的考点在考纲中几乎都是Ⅱ类要求,能突出考查力学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题是一道力学组合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情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题的能力。 再说学情分析及对策: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结合高考的趋势,我们要推动课堂教学教法改进与学法指导。 教法上:一要多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过程分析,列式得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二要进行变式训练,避免题海战术。三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四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 学法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要引导学生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训练学生把握多状态、多过程和临界点,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增强得分意识和得分能力。

高中物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物理说课稿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物理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推理方法、思维起点的分析,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识和实验基础,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握……,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良好习惯。 能力、方法目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 通过计算机模拟培养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知识,设计出……; 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并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 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 有利于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中考电学说题比赛

《2014年泉州物理中考卷第24题》说题稿 惠安工农中学吴梅云 原题再现 24.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后,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得到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变化关系如图13所示,则可求出电源电压为 V,R0的阻值为Ω。 一、说题目立意 这道题是2014年泉州市中考试卷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属于试卷8:1:1中稍难的那个1。电学这部分知识在历年中考中都占有较重的份量,且有一定的难度,经常出在最后一题,是用来区分学生能力高低的题目。这道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电压表的使用(B),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B),欧姆定律(C)。这道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这道题运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有图像法、整体分析法。物理图像可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是这几年中考的热门题。 二、说解题思路 1、审题指导

从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正在逐步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运用的不够熟练、不过灵活。 这个题目在2014年泉州中考题中得分率是比较低的,这俩格连带关系强,不懂的俩格都会错了!由于这题与图像进行了结合,所有的数据要学生从图像中自行提取,并且结合题目特点进行运算,是一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有的同学看到这个图像无从下手,不懂得如何提取有用的数据。有的同学懂得提取数据却不懂得如何运算,因为这个题目涉及到不同的电路状态,需要列方程来解答。 当学生遇到图像题时,应该:①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能看懂图像反应的物理意义。②找出几个特殊点,如起点、转折点、终点、与横纵坐标的交点等等。③懂得提取我们需要的关键点的数据,能结合已学的物理知识来解答题目。 当学生遇到电学题目时,老师应该:①引导学生通读全题,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②仔细阅读电路图,明确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③整理解题思路,运用相关定律公式,完成解答。④展示学生答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成果,老师进行评价。 2、解题指导 (1)官方解法:以“不变量”为中心列方程组 当电路状态发生改变时,电路的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阻值—般不随电路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抓住“不变量”,利用欧姆定律、申并联电路特点、电功及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可列出电路方程组。 解: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得 当R1=10Ω时,U1=6V;

高考物理说题(高考24题)

物理说体稿-----高考第24题 一、试题特点及考察的能力 1.实体特点:以生活实际为例,在运动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处 理实际问题。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思想。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理论和实践紧密集合的特点。 2.注重图像,数形结合,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本题是利用图像描述物理过程,利用图像分析解决问题,从图像可以得到运动图景。第一阶段:不受空气阻力,菲利克斯将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位移 (39000-1500),重力加速度为10米每二次方秒。能很容易求出下落时间和 下落1.5米时的速度。第二阶段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菲利克斯将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kv2)将增加。由mg-f=ma可知,a越来越小。第三阶段,当a=0时,即速度达到最大值。此数值可由图像直接读出。v maxy≈360米每秒。此后菲利克斯做匀速直线运动,即mg=kv2.即 可估算出空气阻力你的数k约为0.008kg/m。 3.注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考察 近年来,高考第24题的计算结果都比较繁琐。在本题第一步运算中t=50倍 根号3s。必须进一步化简。第二步中估算及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知识底蕴,才能进行正确作答。 二、本体知识延伸 原题仅考察必修一中运动学部分(自由落体运动)和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条件)两部分内容。 拓展一: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利用图像读出某一速度值,根据f=kv2求出该时刻空气阻力。再根据mg-f=ma.求出此时加速度问题。 拓展二:利用动能定理解题。利用图像读出两个位置速度时,例如,从静止开始,刚好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一直下落高度。利用动能定理求阻力做功。 mgh+W f=1/2mv max2,即可求出阻力做功。 三、反思感悟 1、欣赏13.12.11.10年高考第24题,均以生产生活体育运动等实例为背 景,设立高考题。连续五年均以必修一知识设立试题。这就要求高三复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 精选文档------------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为师范大学生与教师应聘设计)概述:重要的是说为什么这样教,要求教师说出设想和做法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所根据的心理学规律、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的……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的认识。在讲解例题时,对推理方法、思维起点的分析,为今后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的初步知识和实验基础,学生一般能较熟练地掌 握……,这就从理论上和实验上为学生理解….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目标是:……。 通过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的基本思想,规范学生……良好习惯。能力、方法目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 通过计算机模拟培养学生的推理及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能力:师生共同活动,应用……知识,设计出……; ------ 精选文档------------ 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并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等效替代法的基本思想。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不断发现矛盾,激发动机,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实践、修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法。 有利于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仗品德。 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坚持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 成功的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严密的理论推导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理性认识,正确深入理解……概念和决定……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地认识……的缘故。以上措施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的关系。 正确深入理解……的特点和……的关系。正确确定思维入手点,是分析……问题的两个关键。 4、教学难点 ------ 精选文档------------ 抽象思维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说教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