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报告实例

计算机网络报告实例

计算机网络报告实例
计算机网络报告实例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践设计报告

计算机楼智能化建设方案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职称: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月徐州

目录。。。。。。。。。。。。。。。。

1、引言

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目前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而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信息业正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在建筑物内部,应用信息技术、古老的建筑技术和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于是产生"楼宇智能化"。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作为新时代的创造者,我们时刻探究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让科学的进步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楼宇智能化不仅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而且让节能和环保走向了智能化。本小组学院楼为依托,经过各方面的调查和资料的收集,设计出了计算机楼智能化建设方案。

1.1 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

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

楼宇智能化提供的环境应该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舒适性。使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包括公共区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噪音、绿化、自然光及其他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或最佳状态。

高效性。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耗、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的效率。

方便性。除了集中管理,易于维护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适应性。对办公组织机构、办公方法和程序的变更以及设备更新的适应性强,当网络功能发生变化和更新时,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安全性。除了要保证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考虑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网中发生信息泄露和被干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被篡改,防止黑

客入侵。

1.2 智能化楼宇的功能

从楼宇智能化的功能角度看,楼宇智能化提供的功能应包括:

具有信息处理功能,而且信息范围不只局限于建筑物内,应该能在城市、地区或国家间进行。

能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防灾、防盗、运输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

能实现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设备管理自动化,并实现以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

建筑物内应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它的所有功能应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

1.3 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

和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化楼宇的优越性体系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和反应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

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般节能达15~20%)。

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一方面系统能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可降低机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从而使人工成本降到最底。

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

高薪技术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智能化楼宇的发展也正在逐步的展开着。虽然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一些地区基础较低,制约了这些地区发展这些项目。但是这抵挡不住科技潮流的来临。智能化楼宇,是将数据、语音、监控、消防等等方面的系统结合起来,统一、集中的与计算机集成技术结合起来。用计算机统一控制的系统。一栋办公写字楼、一个居民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有多高,功能有多全,使用有多方便,带来了多少效率,正是体现了这栋楼里使用了多少这方面的技术。作为PDS 工程,真正的PDS工程,也正是为智能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或许由于市场方面的因素,或许是由于效益的显著性。限制着人们对于它的投入,但是这并不代表

着人们不看好它的前景。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里,已经逐渐有一些智能大厦相继矗立,在一些居民小区里也慢慢的建立了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只需要通过一根电话线、或是有线电视电缆,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家里或是办公室中通过分布在各处的双绞线信息点或是光纤接口。人们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配套遥控工具对所有的电器进行控制,及时的将家中的用电、用气等等的信息及时传到物业管理控制中心。既简化提高了自己家中的生活质量,又给进行物业管理的公司或是管理部门带来了管理上的方便从而更加有效的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服务。

2、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设计的计算机楼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智能楼宇的网络化管理。

2、设计出适用于计算机楼的信息传输网络。

3、设计计算机楼智能监控系统整体方案。

4、基于无线的控制网络的应用,引入无线技术,分析了无线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楼智能系统网络中应用的可能性和挑战性。

2.2设计的小组成员及分工

本次网络实践课的小组成员有:施滔滔、张新玉、韩奉良

主要分工如下:

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和方案选择

3.1 计算机楼控制系统的技术选型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也就油然而生。并很快就发展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与传统的OCS(分布式控制系统)相比,FCS 实现了信息数字化、设备彻底分散、完全开放、且可互操作。也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控制系统繁琐的布线工作量,使其系统检测和控制单元的分布更趋合理。同时,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成本低、实时性好、实现了控制管理一体化的

结构体系等优点。鉴于FCS的许多优点,现在,FCS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其中Lonworks总线、CAN总线、ACnet协议等应用较为广泛。

3.1.1 Lonworks技术

Lonworks技术是1993年由美国埃施朗(Echelon)公司推出的局部操作网络(LoealOperatingNetwork)技术,LonworkS技术所使用的通讯协议叫LonTalk协议,该协议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工50)1984年公布的开放系统互连(051)参考模型的定义,它提供了(051)参考模型定义的全部七层协议的全部服务,网络协议开放,可以实现强大的互操作。Lonworks技术最初应用于楼宇自动化领域,现在已经扩展到其他各个行业的控制领域。比nworkS局部操作网络技术,通常称LON网络技术,在LON网络中,大批被称作一次元件的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和LON的控制节点相互配合,使用一种标准的通信协议LonTalk协议,LonTalk协议被固化在一个神经元芯片中,该芯片是LonworkS智能设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LonTalk协议经过多种传输媒体进行节点之间的通信,灵活组成各种各样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

LonworkS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低层通信协议,它是一个真正开放的协议。它对051的七层协议的支持,是直接面向对象的网络协议阳〕。它优化了设备的联网,可以使信息安全、可靠、用对等的方式通信,使设备完全智能分散化,并使得网络的物理构架和逻辑架构分离。Lonworks的通信方式与以往控制领域的传统通信方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LonworkS将一个基于指令的系统变成了一个基于信息的系统。具体实现是采用网络变量这一形式。网络变量使节点之间的数据传递只是通过各个网络变量的互相连接便可完成。

3.1.2 CAN技术

CAN(ControlAreaNetwo改)总线最早由德国BOSC日公司为汽车监控控制系统一设计提出的[9l。由于以N总线网络有很高的可靠性,适用于低成本、高性能的现场设备及其互连,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实时过程监测控制与管理系统,因此CAN 总线逐步发展到应用于其他它工业部门过程监控设备的互连。现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与主从式的现场总线不同,CAN是一种对等式的现场总线,其物理层使用双绞线,数据链路层采用了载波侦听及碰撞检测机制(CSMA/CO),这和Ethemet相似,不同的是CAN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优先级控制,使得高优先权的信息可以不受阻碍地立即传送。CAN定义了29位的优先级编码,可以提供500万个以上的优先级。CAN的最大特点是其可靠性,双绞线中即使有一条线接地或与电源短路,甚至断线,它都可以正常地传送信息。CAN的最高传输速率为IMBls,最大传输距离为,okm,网络上的节点数量无特定限制。现场总线CAN控制方式如图所示。

3.1.3 以太网技术

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成熟的以太网交换机产品,使得以太网技术不仅满足信息领域的需求,也可以实现工业控制现在,在某些智能建筑的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中,使用以太网来实现BAS。以太网技术用于BAs 时,可以用于BA系统的中层(监控层)也可以用于下层(现场设备层)。BAs以太网系统如图所示。

智能建筑实施往以太网上靠拢是必然的趋势。但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很难实现一步到位,即将被测控的信息点直接集成到以太网当中。目前,以太网多用于基于现场总线的楼宇自控网络,通过以太网实现控制网络到管理网络的信息集成。

3.2 综合布线系统研究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DistributionSystem,PDS)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布线系统,它是综合了智能楼宇中的语音、数据、图像信号,并将多种设备纳入这套标准的配线系统,各种设备可以方便地插入统一、标准的信息插座,有效地提高了传输系统的兼容性,满足了设备扩充和系统重新组合的需要,促进了通信、信息网络结构的模块化、通用化和集成化。因此,它是一种开放式的传输平台,是集成化的通用传输系统。本章专门讲述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线缆结构与特性、综合布线的应用以及布线系统的工程测试。

3.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系统中所有音频、数据、图像视频信号以及各类调控信号都纳入布线之十,其中包括广播音响信号、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信号、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信号、防盗报警电视监控信号、楼宇自控系统信号、停车场管理系统信号、通信网络信息网络信号等。它使用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件模块,在需要变更、搬迁、移位任何系统的终端设备时,仅需把插头拔㈩,再插入新位置,并在布线系统的配

线架上改变跳线,即可重新投入使用。目前这种无所不包的综合布线,在尚未实现

全面数字化以前,还难以实现。因为各系统的信号有音频、有视频;有模拟、有数字,在分离、变换、匹配上,将遇到许多技术问题,有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当前的综合布线主要还是用于传输通信与信息系统的信号,即电话系统信号、计算机网络系统信号。这类综合布线又叫做结构化布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综合布线是广义的,而结构化布线则是狭义的综合布线。

3.2.2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的原理

综合布线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它采取统一的接插件(I /O信息模块)、标准的传输缆线和灵活的跳线方式来适应各类语音、数据设备的扩充、变更和调换。其原理图如图2.1所示。图中给出了I/O接口、配线架(含跳线)、标准缆线三个主要部分。就办公系统而言,其终端接有客户机、通信终端、数字设备等;始端的设备间,设有服务器、网络交换扒、程控交换机等主机设备。由于各类终端具有统一的I/o接口,因此町以适应各种组网、搬迁、移位的需要。设备改换以后,只要在配线架上改变跳线的插接位置,即可连通所需的信道.如此给使用者提供极大的方便。由此可见,综合布线的创意并不复杂,而它所提供的功能,受到广人用户的普遍欢迎。有需求就有市场,综合布线的市场遍及世界各个城镇,于是在不到十儿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前景看好的技术产业,国际上的综合布线生产公司已有数百家,著名品牌有AMP、IBDN、SIEMON、IBM、AVAYA、Ⅲ(:、CORNING等。

3.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相比较,具有许多突㈩的优点,归纳起来,在兼容性、灵活性、开放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具有优势。

1)兼容性

传统布线的各个信息系统、通信系统,采用自成体系的方法,所布的线缆各不相同。综合布线则把语音信号、数据信号、监控信号、数字图像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将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综合成一套配线系统,各插接件做成标准的模块,它对于电话、传真、计算机、监控等设备和系统均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这种兼容性是指综合布线系统既本身独立,又能适应多种设

备和系统的应用。

2)灵活性

传统布线方式由于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所以如耍更换设备、增加设备,是比较麻烦、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综合布线最大的优越性则在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即在任意信息点上,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监视器、传感器、报警器、电话机等。所有设备的开通及变更无需重新布线,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由于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和星形拓扑结构,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单一的,其网络组合完全依赖于“跳线”,因此为组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叮以任意组成总线型网、环形网,甚至在同一房间内可有多用户终端,可与100Bas~T十作站、令牌环丁作站并存,为用户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统一的规范式体系结构,它符合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当用户改变机器型号时,如计算机改型、传真机改型,网络改型或升级等,只要厂家的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如对称电缆布线符合1SO/IEC 8802—3、ISO/IEC 8802—5、ISO /1EC 9314标准,光缆布线符合ISO/IEC 8802—3对内部中继链路、ISO/IECTRll802—4对工作站装置、ISO/IEC 9314关于数据接口、1SO/IEC 115181高性能并行接口、ISO/IEC CD 14165—1光纤通道、ITU—T1432等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均能支持。因此,与传统布线系统相比,综合布线系统具有显著的开放性。

4)可靠性

传统布线的各个系统互不兼容,需要采取多种布线加以敷设,极易产生交叉干扰,影响设备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成压接的方式,采取对称

4、OPT技术在计算机楼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楼宇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其中的水、电、空调、照明、门禁及监控等各个系统都是很复杂的子系统。智能楼宇控制系统需要将建筑内实现各种功能的子系统和现场设备互连,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综合实现整个楼宇统一协调控制。但在传统的控制模式中,各子系统往往由不同生产厂家提供,在应用程序接口、通信协议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异构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各子系统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为整体楼宇控制系统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本文将OPT技术应用在智能楼宇控制系统中,OPT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只要遵循OPT标准就可以实现软硬件的互操作,这样智能楼宇内各子系统就能做到无缝连接,使各种不同的硬件终端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通信,整个楼宇实现真正

智能化

4.1 OPT 技术

OPT 即用在过程控制领域的OLE,它是由OPT 基金会制定的一套基于微软COM/DCOM 技术的开放式工业标准。它定义了一个开放接口,在工业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OPT 技术为工业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数据访问机制,将硬件与应用软件有效地分离开来。不同的硬件厂商只需为各自的设备提供带有OPT 接口的服务器,软件厂商就可以采用支持OPT 接口的客户端程序对它们进行统一方式的访问。因此使用OPT 技术作为信息集成的统一接口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OPT 规范提供了两套接口方案,即COM 接口和自动化。COM 接口效率高,通过该接口,客户能够发挥OPT 服务器的最佳性能,采用C++ 语言的客户一般采用COM 接口方案;自动化接口使解释性语言和宏语言访问OPT 服务器成为可能,采用VB 语言的客户一般采用自动化接口。自动化接口使解释性语言和宏语言编写客户应用程序变得简单,然而自动化客户运行时需进行类型检查,这一点则大大牺牲了程序的运行速度。

4.2 基于OPT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

一个典型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包括智化的空调系统、热力系统、变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环境检测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梯系统及停车场管理系统等。不同类型的智能楼宇中智能化系统的总体结构不尽相同,但其核心功能是相同的。智能系统通过与各种终端设备相连接,感知建筑内各个空间中的信息及变化,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给出相应的对策,再通过通信终端或控制终端(门禁、开关、阀门等)给出相应的反应,使整幢大楼系统处于动态实时监控状态,实现高度智能化。

虽然楼宇行业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标准化的总线,如LonWorks、CanBus 等一些现场总线,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楼宇自控设备。但是,由于智能楼宇的复杂性,即使采用上述总线,也往往是智能楼宇某一个子系统采用该种类型的设备。而智能楼宇自控系统包括很多子系统,这其中既有专有设备,又有通用设备,对上位机的总集成系统而言,为每一类设备撰写一个驱动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使程序的可靠性降低,还增加了系统调试的难度。

将OPT技术应用到智能楼宇的控制系统中,为楼宇内各子系统统一于同一个平台提供了方便而可靠的技术保障。由于硬件开发商针对产品提供统一的OPT接口程序OPT Server,应用程序端不需要了解硬件的实质和操作过程,直接调用OPT接口即可完成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与控制,控制系统只需要专注智能楼宇功能方面的

处理。即使有部分设备不提供OPT Server,对于上位机系统而言,也只需要针对该设备编写一个新的OPT Server 即可,而原来的驱动接口不需要做任何改动。下图是基于OPT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结构。

基于OPT技术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可以以更简单的系统结构、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价格为智能大厦服务。而且现场设备与系统的连接也更加简单、灵活和方便。基于OPT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1)实现智能楼宇内各子系统的开放性和访问性,实现各个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无缝连接,使楼宇实现高度智能化。

(2)对于不同厂家的上位监控软件,可以实现设备的无关性要求。

(3)可满足各种复杂的网络组网要求。在应用中,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可以完成多机冗余配置,以及和多个支持OPT接口规范的客户端(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的通信,很好地完成系统对网络的性能要求。

5、计算机楼智能化监控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5.1 计算机楼智能化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计算机楼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分为三级架构,现场设备级、直接控制级和监控管理级。在本系统中,监控管理级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视、控制、调度和管理,它的核心是一套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性能可靠的用户应用软件。直接控制级负责监控管理级与现场设备级的数据传递以及其它相关任务。现场设备级包括现场控制器以及监控设备等,它们是监控管理级实现监控功能的直接数据来源,其中现场控制器是控制现场设备的执行结构。

5.2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功能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管理软件主要负责对智能大厦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实现信息的综合共享以及协调管理。主要功能是实现大厦内所有的实时监控任务,诸如供电、照明、报警、消防、电梯、空调等的集成监控、联动和管理,保障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等等功能。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软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为用户提供灵活、多变的组态工具;

使监控界面更加直观,能够最大程度上反映监控现场的真实情况;

能够及时、准确的报警,正确反映报警信息;

动态生成各种数据报表和趋势图;

数据库管理问题(存储数据、查询数据、打印等);

完成中央监控系统与采集、控制设备间的数据交换;

针对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软件要解决的问题,在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

系统操作管理功能: 用于设定系统操作员的操作密码、操作权限。对进入系统的人员,以本人操作密码的方式鉴别和管理;

监控界面组态功能:提供丰富的监控设备子图,以及完善的图形绘制工具,用

户可以使用它们组态出一幅幅生动的监控现场模拟图;

显示功能:采用多窗口图形技术,可以在同一个显示器上显示多个窗口图形。系统以绘制的建筑物立体图作为基本图形,并在基本图形上嵌入监控点图形符号标记动态数据;

报警管理功能:当采样点过限报警时,监视器上显示报警信息,并通过动态图形符号标记报警点状态,同时发出报警提示音。

另外,可以通过报表的形式显示报警信息;三维监控图自动生成功能:系统提供二维建筑图和三维建筑图间的转换接口,操作人员可根据需要生成任意角度的监控背景图;

快速信息检索功能:提供快速信息检索,用来提高管理和控制效率。系统支持用户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检索监控点信息;

数据库组态功能:通过数据库编辑器,用户可以方便的添加、修改、删除监控点数据信息,并将其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表中;

数据连接功能:通过ODBC 接口,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同监控界面上的相应变量关联起来;

数据实时查看功能:通过实时数据浏览器查看现场控制网发送的设备运行信息和报警信息,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

汇总报告功能:支持用户定制报表内容,并通过数据导出工具将数据直接导出到Excel 中,同时可以完成打印、存储报表的功能;

趋势图显示功能:根据现场数据的变化,趋势图工具可实现动态绘制实时曲线的功能;

动态数据传输功能:通过数据接口层,实现现场控制网与中央监控主机之间数据的无缝连接,即实现现场数据和控制命令的双向传递;

5.3 系统方案介绍

系统采用基于SQL Server 数据库的智能楼宇监控系统集成方式,它是一种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思想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设计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提供中央监控系统同现场控制网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同时,它还是远程数据浏览的唯一数据来源。下层现场控制网通过智能网关将现场数据传递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中央监控系统则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组态好的监控界面实时显示出来。

系统设计共包括三个部分,即图形界面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数据接口层设计。下面就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施方案做一简单介绍。

5.3.1 图形界面系统:

这一部分主要提供给用户一个组态生成特定监控界面的操作平台,在此平台上,用户可根据监控系统的实际情况,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定制监控界面,并进行图形属性的设置以及数据流的设计。此部分包括监控背景图生成/ 插入、监控点组

态、报警组态/ 显示、趋势图组态、监控界面存储等几个模块,采用VC++ 语言编程实现。在这部分中,运用了一些图形处理技术,包括透明位图的显示、图形的无闪烁拖放技术等;对于监控点数据的管理采用了结构体和链表机制;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内存消耗,提高系统存储效率,采用结构化的存储方式保存监控界面。

5.3.2 数据库系统设计:

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括实时数据库的设计、历史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接口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其中,历史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系统中固定不变的数据信息,实时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中央监控系统同现场控制网之间传递的实时数据,而数据库接口则主要负责数据导出、数据库与现场控制网间的数据传递等功能,它作为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在系统的设计中,主要利用了数据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的功能,而这一功能是通过实时数据库来实现的,因此文章将就实时数据库的设计进行详尽介绍,而历史数据库则不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系统中实时数据库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编辑器的设计、实时数据浏览器的设计、以及数据库接口的设计等。它们均采用SQL Server 作为后台的支持数据库。

5.3.3 数据接口层设计:

数据接口层主要负责将现场控制网发送的设备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等通过预定义的格式传递到实时数据库中,实现现场数据与中央监控系统中数据的同步变化,同时还能够将中央监控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及时发送到现场控制网中。这部分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使用WindowsSockets 技术来完成的。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系统中数据的传递方式,它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现场设备的实时数据通过现场控制器传送到智能网关中,智能网关将这些数据通过高速以太网传递到数据库服务器中,中央监控系统的所有数据都来源于数据库服务器,这是数据的上行通道;中央监控系统发送控制命令时,并不直接将它们发送给智能网关,而是先将这些控制命令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中,由数据库服务器再将它们传递到现场控制网中,这是数据的下行通道。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数据的传递是以数据库服务器为核心的,数据库服务器相当于系统的一个中转站,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其中,并通过它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

5.4 可视对讲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思想

系统包括主机和若干分机,主机位于楼宇值班室内,分机分布于各个用户室内,采用现场总线CAN 通信,CAN 网络为分布式网络结构。对讲采用全双工模拟信号工作,工作方式分为:可视对讲、监听、群呼。当有来访人员时,通过值班室的呼叫可以和需要访问的用户室可视通话;用户机之间可以任意通话;用户遇到有紧急情况需

要援助时,可按室内机的"呼叫"键呼叫值班室,管理主机在振铃的同时显示呼叫者的房间号码,摘机后即可与之通话;反之,值班室管理中心也可呼叫楼宇内的任意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管理中心可以广播的形式同时呼叫各用户。设计方案如图

6、无线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楼智能化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技术由于其固有的特点,目前在楼宇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采用无线替代有线可以带来诸多好处,如减小部署难度、降低维护成本和增加灵活性,特别是在那些不能布线或很难布线的地方(如旧大楼、博物馆、工厂生产车间等)。正如西门子楼宇技术组的首席技术专家HelmutMacht 所说:“无线通信的创新使越来越多的有线通信将被取代”。然而由于楼宇内部环境的特殊性,在楼宇内部采用无线技术比在室外会面临更多的问题。首先,采用无线技术会面临多径传输干扰、传输冲突和障碍物反射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无线网络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影响宽带通信的数据吞吐量;其次,由于现有绝大多数楼宇控制系统都是基于有线网络来设计的,因此其原有的高层应用和协议要在无线网络上应用必须作相应的改进;另外,无线技术要在楼宇自控中广泛应用,设备的成本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无线通信模块必须适合楼宇自控的低成本要求。

6.1 智能楼宇系统中无线网络技术的引入

智能楼宇系统一般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和通信与网络系统(CNS),智能楼宇的系统集成主要是对这3 个系统的集成。CNS 作为这3 大系统的集成基础,提供系统间信息传输的基础构架。在这个基础构架上,控制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已经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并且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来进

行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从数据源收集数据、在各个数据处理平台间交换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基于数据进行决策分析以及将决策信息分发给执行机构等。下图给出了传统的基于有线网络的智能楼宇系统的网络逻辑结构图,

整个网络可以分为3 个层次。第1 层为现场执行层,包括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传感器是环境信息的获取机构,可以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感传感器、人体运动传感器、室内光强传感器等,它们能够感知环境的状态和状态变化,并把这些信息转化为电信号。执行器通常为继电器输出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控制空调的开关、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光强等。现场执行层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如图中的A、B、C和D,其中A和B 为一种直接硬连线方式,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连线直接与专用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相连,控制器与这些设备之间传递的是电压或电流信号;C和D为网络连接方式,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以太网与控制器相连,采用这种方式,传感器和执行器本身具有网络通信功能,它们按照某种通信协议与控制器进行信息交换。第2 层为现场控制层,主要设备为控制器,包括专用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控制器具有一定独立的数据处理和控制能力,控制器间采用网络连接方式(图中E),按照某种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网络采用的媒体可以是以太网也可以是其它现场控制总线。第3 层为信息管理层,主要设备为管理工作站,这些工作站为管理者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实施对整个楼宇系统的智能和高效管理,计算机信息领域的所有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都可以在该层得到应用,它们之间的互联采用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网络新技术、新标准和组网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无线技术的应用范围,基于以太网技术的连接和组网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在现场执行层和信息管理层采用无线网络接入方式的可能性最大。在现场执行层采用无线技术,主要是因为在楼宇中传感器节点非常多,布线工程非常大,并且许多区域不适合采用有线连接,如果采用采用无线接入方式,则使传感器的部署变得非常方便,可以方便地增加传感器节点或改变节点的位置。在信息管理层采

用无线技术主要是管理和维护方便,便于用户通过PDA 或移动便携设备随时随地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

调查同时也显示,由于有线网络巨大的网络带宽资源以及可靠的信息安全保护,无线网络不可能完全取代有线网络,未来的智能楼宇网络通信系统应该是无线和有线网络的有机组合。在信息管理层采用无线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都能够很好地在该层得到应用。在现场执行层,由于采用无线技术需要与控制领域的相关应用和技术相结合,因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6.2 现场执行层无线组网模式分析

无线组网有两种模式:Ad hoc 模式和Infrastructure 模式[3]。Ad hoc 模式是一种对等式的组网方式,组织的网络是一种自治的无线多跳网,没有基础设施,也没有固定的路由器,所有节点都可以是移动的,并且都能以任意方式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联系,采用这种模式,两个由于无线覆盖范围限制而

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可以借助于其它节点进行分组转发,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路由器,它们具有发现和维持到其它节点路由的功能。Infrastructure 模式是一种以星型拓扑结构为基础的组网方式,组织的网络为无线单跳网,网络内的节点借助于通信范围内最近的基站(或接入点AP)实现通信,彼此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并且不具备路由功能,只有接入点负责路由和交换功能。在智能楼宇网络系统中,不同层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应该采用不同的组网模式。

在智能楼宇系统的现场执行层中,通常需要安装大量的传感器设备,这些设备可能分布在大楼的各个区域,某些区域可能不适合或不能布线,并且对一个商用大楼来说,随着大楼区域功能的调整,可能需要重新部署传感器位置。如果采用无线传感器,则可以大大降低布线的难度和维护的成本。然而在智能楼宇中采用无线传感技术会比室外遇到更多的困难。首先由于无线传感器采用电池供电,能量有限,其无线电覆盖范围也相对要小;其次在楼宇内部,由于室内墙、门、铝合金框架、各种金属管和钢筋的阻挡,微波炉、Wi-Fi设备和无绳电话的使用、电梯和人以及和其它物体的运动,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干扰传感器的无线电信号,使大楼内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制,影响上层应用的服务质量。另外,由于墙、室内物体以及物体的移动(如门的开关、人的移动)都会对无线电波进行反射,这些反射还会产生多径传输,形成多径干扰,从而引起接收端信号幅度的随机变化,产生多路径衰减现象。

在这种苛刻动态的环境中,由于不能保证传输能量有限的每个传感器都能够直接与基站进行有效通信,因此传统的点对点或基于基站的单跳无线组网方式不再适用。而基于Ad hoc 模式的无线网络则可以适应这种环境,Adhoc 的网络结构可以是

计算机网络发展

计算机网络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特征是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终端分时访问中心计算机的资源,中心计算机将处理结果返回终端。 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网络 1969年由美国国防部研究组建的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当时只连接了4台主机,每台主机都具有自主处理能力,彼此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相互共享资源。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采用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组成的两级网络结构。通信子网负责全部网络的通信 工作,资源子网由各类主机、终端、软件、数据库等组成。 ②采用报文分组交换方式。 ③采用层次结构的网络协议。 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期,局域网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Xerox、DEC和Intel三公司推出了以CSMA/CD介质访问技术为基础的以太网(Ethernet)产品、其他大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如IBM公司的SNA。但各家网络产品在技术、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 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彼此之间不能互联,从而造成了不同网络之间信息传递的障碍。 为了统一标准,198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了一种统一的分层方案——OSI 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将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七层。计算机网络从此有了统一的标准体系。 全球化的计算机网络 OSI参考模型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统一的分层方案,但事实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网络是完全按照OSI模型组建的,这固然与OSI模型的7层分层设计过于复杂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在OSI模型提出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TCP/IP的分层模式加入到了ARPAnet,并使得它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致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互联网——Internet。

武汉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2)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3 年11 月10 日

一、实验操作过程 1.在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上按照实验的要求选择无线路由器,一般路由器和PC机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局域网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9.1(参数配置表)对路由器,DNS服务器,WWW服务器和PC机进行相关参数的配置: 服务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IP地址默认网关 DNS 202.2.2.1 202.2.2.2 WWW 202.3.3.1 202.3.3.3 路由器配置信息(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主机名型号IP地址默认网关时钟频率ISP 2620XM e1/0:202.2.2.2 e1/1:202.3.3.3 s0/0:202.1.1.2 64000 Router2(Server) 2620XM f0/0:192.168.1.1 s0/0:202.1.1.1 Wireless Router Linksys WRT300N 192.168.1.2 192.168.1.1 202.2.2.1 备注:PC机的IP地址将通过无线路由器的设置自动分配 2.1 对router0(sever)断的配置: 将下列程序代码输到router0中的IOS命令行中并执行,对router0路由器进行设置。Router>en Router#conf t

2.3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 对www服务器进行与DNS服务器相似的配置,包括它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具体的相关配置图见下图: WWW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图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0901 学号:U200914332 姓名:王焕 2012.1

实验四:网络协议与Web通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2.分析网络协议工作基本流程 3.深入理解Web应用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析 通过wireshark抓取局域网数据包并分析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内容 (1)以太网帧头 (2)IP分组首部 (3)ARP包 (4)ICMP包(ping) 2.Web原理实验 (1)HTTP协议分析 (2)通过socket编程模拟HTTP协议通信过程 三、实验原理 1.Web通信经过四个步骤: (1)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 REQUEST请求 (3)服务器端接收请求,生成RESPONSE响应 (4)关闭连接 2.HTTP协议 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一般在Internet 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3.Java网络编程 Java Socket对网络的封装是非常完美的,对于进行网络编程的程序员,使用网络就像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一样简单。 与其他Socket网络编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通信建立时就要另外一个ServerSocket 。 它仅仅适用与服务器端,监听指定端口,如果有socket 连接请求,它就答应,并在服务器端产生一个socket 与其对应,那么用这个socket 就可以和客户端进行通信了。 实验原理图如下:

四、实验内容及分析 1.编译、执行参考程序 本次实验提供了两个原始程序(NetServer.java和NetClient.java),它们可以实现一个服务器/客户端请求响应的完整过程。Dos环境下先后编译执行NetServer.java与NetClient.java,即可得到一次完整的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并得到响应的完整过程,结果如下: 2.修改、编写实验程序 参考程序模拟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对话,但由于其之间交互的数据都是我们设定的而不含有http报头信息,因此不能和真正的web服务器与浏览器对话,以下即为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 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 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 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 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 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 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 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 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 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 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 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 1.13 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 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计算机网络试题题库

计算机网络试题题库 1、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D )组成系统。 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 B、PC机-通信线路-PC机 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 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 2、传输速率为(B)的以太网称为传统以太网 A、1M bps B、10M bps C、100M bps D、1000M bps 3、Ethernet以太网结点最多可达(B)个 A、512 B、1024 C、2048 D、4098 4、EIA RS232C的电气指标规定,信号“1”的额定电压值是(B) A、+12伏 B、-12伏 C、+15伏 D、-15伏 5、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是(A )的功能。 A、传输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数据链路层 6、在实际使用的IP地址中,主机号不能为全“0”和全“1”,那么一个C类IP地址,最多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为(B)。 A、64516 B、254 C、64518 D、256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

A、以太网无法保证发送时延的准确性 B、令牌环网易用光纤实现 C、令牌总线网的协议较复杂 D、三种局域网标准互相兼容 8、两个中继器连接的10BASE2网络结构中网络最长布线长度为(B )。 A、740m B、555m C、2000m D、1500m 9、关于微波通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具有较高的带宽和抗干扰性; B、易受地表障碍物限制; C、易受恶劣气候影响; D、隐蔽性好,不易被窃取。 10、路由选择是(A )的功能。 A、网络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D、数据链路层 11、关于DN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A、子节点能识别父节点的IP地址 B、DNS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 C、域名的命名原则是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 D、域名不能反映计算机所在的物理地址 12、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C)。 A、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 B、连接多台计算机 C、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 D、实现分布处理 13、电子邮件能传送的信息(D)。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

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50年代开始,人们及各种组织机构使用计算机来管理他们的信息的速度迅速增长。早期,限于技术条件使得当时的计算机都非常庞大和非常昂贵,任何机构都不可能为雇员个人提供使用整个计算机,主机一定是共享的,它被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集中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所有用户都有连接系统的终端设备,将数据库录入到主机中处理,或者是将主机中的处理结果,通过集中控制的输出设备取出来。它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主机系统形成大部分的通信流程,构成系统的所有通信协议都是系统专有的,大型主机在系统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所有控制和管理功能都是由主机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量功能先进的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使得每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计算机,进行他所希望的作业处理,以个人计算机(PC)方式呈现的计算能力发展成为独立的平台,导致了一种新的计算结构---分布式计算模式的诞生。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出现了多台计算机互连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军事、科学研究、地区与国家经济信息分析决策、大型企业经营管理。他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连网的其它地方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目的。 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普遍采用了计算机来进行或企业管理,或生产制造,或数据处理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其影响,计算机的衍生产品互联网已离不了我们了。我们能认证的事实是我们的生活随着计算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计算机已经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在目前,计算机已经过了几代的发展,在各种领域内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套完善的体系,规范了计算机的发展。当初的计算机行业由于还未全面发展起来,其内部各领域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各企业独立制定合乎自已发展项目要求的标准,这就导致一个行业的标准很多不统一,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这导致发展的颈瓶出现,不利于计算机在本领域取得发展突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 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9)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1)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00000000: FF FF FF FF FF FF 8C 89 A5 75 71 10 06 05 14 55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1.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1.15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 A、NETSTAT –R B、ARP -A C、TRACEROUTE D、ROUTE PRINT 1.16与10.110.1 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1.1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1.18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C)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1.19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20在局域网中,MAC指的是( B)。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 物理层 D. 数据链路层 1.21255.255.255.224可能代表的是( C)。 A. 一个B类网络号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 以上都不是 1.22传输层可以通过(B )标识不同的应用。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1.2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二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5年10 月27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姓名:学号:实验室号:计算机号: 实验日期:2015 年10 月27 日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实验二网络监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网络监听原理 2、熟悉网络监听方法 3、理解网络流量 4、掌握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二、实验环境与设备 本实验在实际因特网环境下进行操作,需要的设备有:一台PC机,WireShark监听软件。WireShark监听软件可从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e18536145.html,/下载。实验配置如图所示。 因特网 三、实验原理 1、网络协议分析器 如果使用Web浏览器或OICQ聊天这样的网络软件,必须有网络连接才能工作,然而,你知道它们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吗? 例如,计算机要对远程Web服务器发送什么数据来获取它需要的网页呢?计算机如何将邮件发给指定的人呢? 可以通过网络协议分析器(如WireShark)来协助观察网络会话的细节。网络协议分析器是一个能记录所有网络分组,并以人们可读的形式显示的软件。在监听重流量网络时,允许用户过滤掉不想要的分组或查看感兴趣的特定分组,而且还能为用户提供所有分组的统计概要。 2、网络监听原理 在共享式局域网中,位于同一网段的每台主机都可以截获在网络中传输的所有数据,正常情况下,一个网卡只响应目的地址为单播地址和广播地址的MAC帧而忽略其它MAC帧,网卡接收这两种帧时,通过CPU产生一个硬件中断,然后由操作系统负责处理该中断,对数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89340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ZYZ 学号:26 指导教师:FB 日期:2016年06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7) 实验三 (12) 实验四 (17) 实验五 (21)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容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Exit、End、Show version、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ip route、Show running-config。 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三层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步骤:

交换机的配置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Swtich>enable Swtich#configure terminal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再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第二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第六步:保存配置 路由器的配置 第一步:路由器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第二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路由器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 第六步: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容,即show running-config 的结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题库(带答案)

计算机技术职业技能训练系列 《计算机网络基础》题库 张明辉 李康乐 任立权 于洪鹏 CERNET …… …… ……… …… … ……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第2章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第4章计算机局域网络 (12) 第7章网络互联技术 (17) 第10章 Internet与应用 (22) 结构化布线系统 (28) 参考答案 (29)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 A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60年代中期 D.20世纪70年代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 A.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4、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以分为( B )。 A.通信子网与共享子网 B.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C.主从网络与对等网络 D.数据网络与多媒体网络 5、下列设备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C )。 A.通信控制处理机 B.通信线路 C.终端控制器 D.信号变换设备 6、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 PAN https://www.doczj.com/doc/8e18536145.html,N C.MAN D. WAN 7、下列网络中,传输速度最慢的是( C )。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三者速率差不多 8、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络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B )。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9、局域网具有的几种典型的拓扑结构中,一般不含( D )。 A. 星型 B. 环型 C.总线型 D.全连接网型 10、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11、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在线路两端连有防止信号反射的装置。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 A )。 A.总线结构 B.环型结构 C.星型结构 D.网状结构 12、在下列网络拓扑结构中,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造成全网瘫痪的是( A )。 A.星型拓扑结构 B.环型拓扑结构 C.树型拓扑结构 D.网状拓扑结构 13、下列属于星型拓扑的优点的是( D )。 A.易于扩展 B.电缆长度短 C.不需接线盒 D.简单的访问协议 14、在拓扑结构上,快速交换以太网采用( C )。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计算机网络最初诞生到现在计算机网络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历了接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况,然后详细论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潜在的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发展趋势 1前言 1997年,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了“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观点,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随着时间逐渐发展成熟的。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很少有人接触过计算机网络,然而,在现在,计算机网络已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网络。毫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1]。 所以,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本文简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并展望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它是指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可以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在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尤其在最近10多年,其发展尤为迅猛。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应用到科学、经济、军事、教育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毛绪纹 2017.12

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 实验配置说明 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 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 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 步骤1:准备工作 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 步骤2:建立PPPoE连接 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 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 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 (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 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选择题 1、下面( )不是网络的拓扑结构。C、 A. 星型 B. 总线型 C. 立方形 D. 环型 2、以下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D A. 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讯子网 B. 在局域网中,如每台计算机在逻辑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称为对等网络 C. 在非对等网络中,存在着主从关系,即某些计算机扮演主角的服务器,其余计算机则充当配角的客户机 D. 如果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强而客户机的处理能力弱,就称为胖客户机/瘦服务器 3、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相互共享资源,这里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与( )。D A. 大型机 B. 通信系统 C. 服务器 D. 数据 4、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 )。D A. 提高计算机安全性 B. 分布处理 C. 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D. 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

5、一座办公楼内各个办公室中的微机进行联网,这 个网络属于( )。B A. WAN B. LAN C. MAN D. GAN 6、下列哪一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重用的作 用,并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 A. ARPANET B. NSFNET C. Internet D. ATM 7、信息高速公路是指( )。 A. Internet B.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B C. 智能 化高速公路建设 D. 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 8、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根据覆盖范围与规模;另一种是根据( )。C A. 网络协议 B.网络使用的主机类型 C.网络 所使用的传输技术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9、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D A.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 共享 B. 网络用户可以调用网中多台计算机共同完 成某项任务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姓名: 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1级 学号: 指导教师:周术成老师 职称: 2014年 5 月 4 日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 :学号:实验课程:_ 计算机网络 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2. 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 3. 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任何结点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所有结点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并随机地发送数据。 组建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作为10BASE-T 和100BASE-TX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在组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中的8 芯导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分成4 对,其中橙和橙白一对,绿和绿白一对,蓝和蓝白一对,棕和棕白一对。以太网使用的UTP 分为直通UTP 和交叉UTP。 UTP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T568A 标准和T568B 标准。 直通UTP:线的两头都按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UTP:线的一头按T568A 线序连接,另一头按T568B 线序连接。 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需要不同的设备,10Base-T 和100Base-TX 组网所需要的设备有:UTP 电缆、以太网卡、10M/100M 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等。现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这种拓扑结 构,每台计算机用电缆线连接到共享网络设备上,如集线器和交换机等。 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用以太网接口连接多台设备,然而,它们在实现上有很大不同。集线器是第1 层设备,是以太网的集中连接点,具有信号放大功能,扩大以太网的地理围。通常采用RJ-45 接口,计算 机或其他终端设备通过双绞线电缆与集线器相连。当数据到达集线器的一个端口后,集线器不进行过滤处 理,直接将收到的数据包复制并广播到所有其他的端口,而不管这些端口连接的设备是否需要这些数据。 因此,网络中集线器数量越多,整个网络的性能就越差。 一般以太网的拓扑既用到集线器也用到交换机,集线器连接到交换机端口上,计算机连接到集线器上。在这种配置里,连接在同一集线器的计算机能看到彼此传输的数据,并且一次只能有一个传输;但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