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传播模型

无线传播模型

无线传播模型
无线传播模型

2.2无线传播模型2.2.1无线传播机制?直射波:指在自由空

间中,电磁波沿直线

传播而不被吸收,且

不发生反射、折射和

散射等现象而直接到

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

2.2无线传播模型

2.2.1无线传播机制

?反射波:指从其他物

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

的传播信号,反射波

信号强度次于直射波。

2.2.1无线传播机制

?绕射波:指从障碍物

绕射后到达接收点的

传播信号。通常,绕

射波的强度与反射波

相当。

1

2.2.1无线传播机制

?散射波:当波穿行的

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

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

内物体的个数非常巨

大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波信号强度相对

较弱。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Zhenzhou Tang @ Wenzhou University 1 2

2.2 无线传播模型

2.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为了给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人们通过理论分析或实测等方法,对电磁波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传播特性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和建立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数学模型。我们将这些模型称为无线传播模型(Propagation Model )。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Free Space Propagation Model )是最简单、理想情况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PG G λ

2

P (d ) = t t r r (4π)2 d 2

L

?? 4πd

?2 ?

10 l og P r = 10 log P t + 10 log G t + 10 log G r - 10 log L - 10 log ?

??? ? ? λ ? ??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Zhenzhou Tang @ Wenzhou University

13

2.2 无线传播模型

2.2.2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用于

描述信号衰减,定义为

有效发射功率和接收功

率之间的差值,不包括

天线增益

PL(dB) = 10 l og P t

P

r

=-147.56 + 20 log d + 20 log f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Zhenzhou Tang @ Wenzhou University 1 4

2.2 无线传播模型

2.2.3 双线地面反射模型

双线地面反射模型(Two-ray Ground Reflection Propagation Model ) 除了考虑直线传播路径外, 还考虑了地面反射路径

PG G h 2 h 2

P r (d ) = t t r t r

d 4 L

双线地面反射模型在描述短距离情况时的效果并不准确。相比之下, 自由空间模型在描述短距离时更加有效。因此,双线地面反射模型 给了一个临界距离d c :

d c = (4πh t h r ) / λ

当d < d c 时,将使用双线地面反射模型;d > d c 时,用自由空间模型; 当d = d c 时,两者给出的结果相同。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Zhenzhou Tang @ Wenzhou University

15

几种典型的无线传播模型介绍

几种典型的无线传播模型介绍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模型的价值就是保证了精度,同时节省了人力、费用和时间。在规划某-区域的蜂窝系统之前,选择信号覆盖区的蜂窝站址使其互不干扰,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如果不用预期方法,唯-的方法就是尝试法,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这就要进行蜂窝站址覆盖区的测量,在所建议的方案中,选择最佳者。这种方法费钱,费力。 利用高精度的预期方法并通过计算机计算,通过比较和评估计算机输出的所有方案的性能,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选出最佳蜂窝站址配置方案。因此,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例如,处于丘陵地区的城市与处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其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两者的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果仅仅根据经验而无视各地不同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参数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所建成的网络或者存在覆盖、质量问题,或者所建基站过于密集,造成资源浪费。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各运营商越来越重视传播模型与本地区环境相匹配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些环境因素涉及了传播模型中的很多变量,它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是很难形成的。为了完善模型,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测量出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传播模型的校正问题将在第 4 节中做具体的介绍。一个好的模型还应该简单易用。模型应该表述清楚,不应该给用户提供任何主观判断和解释,因为主观判断和解释往往在同-区域会得出不同的预期值。 一个好的模型应具有好的公认度和可接受性。应用不同的模型时,得到的结构有可能不-致。良好的公认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多数模型是预期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的路径损耗的。所以传播环境对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确定某-特定地区的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 l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 2 )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 3 )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 4 )天气状况; ( 5 )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另外,无线传播模型还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状况的影响。在相同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落状况各异;静止的移动台与高速运动的移动台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般分为: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常用的模型如表1 所示。

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 业绩评价经过多年的发展,陷入自身的困惑。信号传递理论作为新崛起的信息经济学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解决业绩评价问题的思路。本文在分析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历程及困惑的基础上,分析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并提出应用信号传递理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业绩评价;信号传递理论;逆向选择 一、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历程及困惑 (一) 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历程 业绩评价具有导向性功能,“评价什么,得到什么”备受理论界与实务工作者的关注。理论界和实务界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孜孜不倦地对应该评价什么,而最终又得到什么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业绩评价指标和方法不断改进。总的来说,业绩评价理论同管理学的其他理论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定性到定量,最后又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阶段。 1. 原始业绩评价阶段(1895年以前) 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揭开了业绩评价理论研究的序幕。在此之前,虽然没有形成正式的业绩评价理论,但业绩评价的思想却早已存在,且使用范围广泛。无论是西方的奴隶主、资本家,还是中国的地主、将军等,都采用各种方法对其所统治或管辖的人进行评价和激励。在这一阶段,业绩评价的方法没有系统化,因此可以称为原始业绩评价阶段。 2. 定量业绩评价阶段(1895-1992年)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后,管理学掀起了量化管理的高潮。各种管理手段和方法纷纷采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使管理学从一门艺术向科学靠近。业绩评价理论也逐渐系统化、定量化。该阶段业绩评价主要是依据会计报表数据和据此计算出的财务指标对企业和个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所使用的指标也由单一财务指标向多个财务指标共用转变,如利润、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等。1895-1990年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业绩评价阶段。传统业绩评价阶段业绩评价指标计算简单、数据获取方便,在相当长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业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提高了业绩评价的效率和效果。然而,这种单纯依赖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同样暴露出一些弊端:首先,财务指标可能会导致经营者出现急功近利的短期利益取向;其次,财务指标较容易被人为操纵和粉饰,导致评价结果信度不高;第三,财务指标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及其对 我国的启示 西方关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Miller与Modigliani的股利无关论(MM理论)由于MM理论所定义的完美资本市场与现实差距较大考虑到现实资本市场的非强势有效性特征以及税收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众多学者的规范和实证研究表明股利政策和市场价值是相关的在此笔者着重探讨股利政策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变革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启示一、股利信号传递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也就是说管理当局一般会尽力保持一个与其收益水平相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因此他认为股利分配政策是独立的它与长期的、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通常认为Pettit(1972)是最早提出股利信息市场反应的学者Pettit指出由于受到公共信息披露规范与责任

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的价值量信息如果管理当局进行盈利预期又会带来预期能否实现的未来责任)管理当局可以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递其对公司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隐性手段他首次将股利信息的变化与向市场传递诸如长期现金流量等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则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为市场所知Ross(1977)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他假定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管理当局选择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信号如果企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又不需额外追加大量资金时管理当局可能会调高资本结构中的债务比率以便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增加普通股的每股盈余;同时如果他们对公司将来有较高的股利充满信心时就可能采取“昂贵”的但又十分有说服力的方式即通过支付较高的股利向市场传递这些内部信息如果企业拥有能带来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而项目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时管理当局首先总是会尽量使用内部资金其次是利用负债最后才是发行股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Miller(1980)正式提出了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他指出公司宣布股利分配能够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是投资者以前所未能预期到的那么股票价格就会对股利的变化做出反映这种反映就是股利的信息含量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简介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简介 1概述 无线电波信道要成为稳定而高速的通信系统的媒介要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它不仅容易受到噪声、干扰、阻塞(blockage)和多径的影响,而且由于用户的移动,这些信道阻碍因素随时间而随机变化。在这里,由于路径损耗和信号阻塞,我们试图找出接收信号强度随距离而变化的规律。路径损耗(path loss)——被定义成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之差——是发射机的辐射和信道传播效应引起的功率损耗引起的。路径损耗模型假设在相同的发射——接收距离下,路径损耗是相同的。信号阻塞(signal blockage)是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吸收功率的障碍物引起的。路径损耗引起的变化只有距离改变很大(100—1000米)时才明显;而信号阻塞(signal blockage)引起的变化对距离要敏感得多,变化的尺度与障碍物体的尺寸成比例(室外环境是10-100米,室内环境要小一些)。由于路径损耗和信号阻塞引起的变化都是在较大的距离变化下才比较明显,它们有时候被称为大尺度传播效应。而由于大量多径信号分量相互之间的相加(constructive)干涉和相消(destructive)干涉引起的信号强度变化在很短的距离下——接近信号的波长——就很明显,因此这种改变被称为小尺度传播效应。下图是综合了路径损耗、阻塞和多径三种效应后,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的比值随距离而变化的假设图。 在简单介绍了信号模型后,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信号传播模型讲起——自由空间损耗。两点之间既没有衰减又没有反射的信号传播遵循自由空间传播规律。接着我们介绍射线追踪(ray tracing)传播模型。这些模型都是用来近似模拟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严格计算的电磁波传播模型。当信号的多径分量比较少时,这些模型的准确度很高。射线追踪(ray tracing)传播模型受信号传播所在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导电特性的影响很大。我们还列出了一些更简化的、参数更少的、主要应用于实际网络的工程分析和无需复杂计算的网络设计

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均衡分析

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均衡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23T09:06:06.013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刘欣[导读] 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刘欣/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当前在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始把目光转向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向其提供信贷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不管对商业银行自身还是整个社会发展都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本文借鉴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实际情况的信贷机制模型,对其进行均衡状态分析,比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信号传递模型;商业银行;均衡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银行也开始积极相应,推出各种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多数银行会降低贷款利率或是提供其他一些优惠条件为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这样必将会吸引多数申请企业,其中肯定包括不符合银行目标客户要求的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商业银行势必要对这些贷款申请者进行审核,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本文借鉴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实际情况的信贷机制模型,对其进行均衡状态分析,比提出相关建议。 一、信号博弈模型建立 商业银行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相关信贷产品支持其发展,首先就是要从众多良莠不齐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申请者中选择高成长水平的企业,即商业银行对待不同类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置不同的优惠条件,对成长水平高的企业设置的利率较低,优惠程度较高,对成长水平较高的企业利率较高,优惠程度较小。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的类型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置不同的贷款利率为,为小微企业的类型,即高成长水平与低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为和,且>。 科技型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类型向商业银行传递信号,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科技水平、产品创新开发能力、贷款投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企业整体营运能力以及经营者自身素质等信息。为保证银行贷款成功率,科技型小微企业可能会对发出的信号进行“包装”,而包装需要成本,其包装成本包括科技型小微企业作假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可能损失、相关人员承担的法律、名誉等风险等。 高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发出的信号是没有经过包装或包装成本很小的信号;低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传递没有经过包装的信号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包装成本函数为,当≤时,。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知道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类型,只知道企业属于类型的概率为。当科技型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发出信号时,商业银行会根据信号传递的信息,运用贝叶斯法则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得到后验概率为,而后商业银行根据其所得到的结果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类型进行判断,并以此作为标准筛选符合其信贷产品标准的申请企业。 二、信号传递博弈的均衡分析 分别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市场中的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产生的条件或环境,为其市场调控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一)分离均衡分析 分离均衡是指科技型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传递的信号能够完全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类型,而且信号能够给商业银行的判断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依据,是商业银行所期望的均衡状态。在这种均衡状态下,不同类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以1的概率选择不同的信号。当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款市场达到分离均衡状态时,低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最优信号选择为,即低成长水平的企业不对其发出的信号进行任何包装,其包装成本为,而高成长水平的企业也绝对会选择向商业银行发出信号。 在分离均衡状态下,商业银行通过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出的信号能够推断出小微企业的真实类型,即商业银行将依据式对小微企业发出的信号进行判断。 当低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将自己包装成高成长水平的企业时的包装成本满足时,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信号传递博弈就实现了分离均衡。同时,上式也说明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的分离均衡状态取决于不同类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低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项目投入的成功率和低成长水平企业的信用程度。 (二)混同均衡分析 混同均衡是指不同类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将会选择发送相同的信号。此时,商业银行无法根据接收到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出的信号修正先验概率,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出的信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没有任何信息量。假设这个相同的信号为,在混同均衡条件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出的信号不能反映企业自身的真实类型,商业银行通过接收到的企业发出的信号只能依据式进行判断企业的类型。 (6) 混同均衡不是一种稳定的均衡,对于低成长水平的企业来说,混同均衡却是其所追求的受益点。然而,这将给高成长水平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贷款带来诸多麻烦,增加高成长水平的企业的融资贷款成本,进而破坏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状态,因而,降低包装成本、改变不同类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优惠程度差异,均可能增大混同均衡出现的概率。 三、结论 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对待不同成长水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所设置的优惠条件、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成功率和其信用水平。在现实中,通过调节相应的变量,能够实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均衡进行有效调节,实现资源在这一市场上的合理有效配置。

关于信号传递理论的理解

关于信号传递理论的理解 1、信号传递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 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所以以股利信号传递为例,其理论研究的发展如下:(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2) Ross(1977)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他假定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管理当局选择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Miller(1980)正式提出了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他指出公司宣布股利分配能够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是投资者以前所未能预期到的那么股票价格就会对股利的变化做出反映这种反映就是股利的信息含量效应非预期的股利增加预示着好消息是管理当局给市场的一个信号它表示公司预期会运转得更好股票价格上涨是因为投资者对未来股利的预期向上调整了而不是因为公司提高了股利支付率反之非预期的股利削减通常是公司陷入麻烦的信号由于投资者对未来股利预期的降低(并非是公司股利支付率的减少)导致了预期未来股利现值的下降引起股票价值下跌股利分配的信息含量假说得到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投资者对股利削减的反应要远大于对同等股利增加的反应这说明股利削减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性更强这也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厌恶假设相一致近年来财务学者加强了对股利信息含量的决定性因素以及传递信号强弱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 40多年来,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是经济研究中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如今,不完全信息模型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分析工具,并广泛应用于从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到发达国家的现代金融市场等大量的课题研究之中。 2、 2011年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贡献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斯坦福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Signalling Theory)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概述 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 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 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 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1979年,巴恰塔亚发表在《贝尔经济学刊》的文中构建了一个与Ross模型很近似的股利信号模型(巴恰塔亚模型),他认为在完美的情况下,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此后,股利政策的信号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利公告向市场传递了相关信息;一部分学者沿着 巴恰塔亚研究的方向,从事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这些模型在假设条件上是不同的,但经 理层被假设为掌握了外界投资者不能得到的信息是各模型的共同之处。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 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据。研 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 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 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也就是说,管理当局一般 会尽力保持一个与其收益水平相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因此他认为,股利分 配政策是独立的,它与长期的、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 通常认为Pettit是最早提出股利信息市场反应的学者。Pettit指出,由于受到公共 信息披露规范与责任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的价值量信息,如果管理当局进行 盈利预期,又会带来预期能否实现的未来责任),管理当局可以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 递其对公司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隐性手段。他首次将股利信息的变化与向市场传递诸如长 期现金流量等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则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为市场所知。罗斯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 他假定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 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管理当局选择的资本 结构和股利政策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信号。

信道衰落模型汇总情况

简单模型2种:常量(Constant )模型和纯多普勒模型 1. 常量(Constant )模型: 常量模型既没有衰落,也没有多普勒频移,适用于可预测的固定业务无线信道。其幅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DF )为: 0(r)A (r r ) p δ=- 式中r 为信道响应的幅度,A 为概率常数。 常量模型的多普勒谱为: ()db d f P B f δ= 式中fd 为最大多普勒频移,f 为基带频率,B 为常数。 2. 纯多普勒模型: 纯多普勒模型无衰落,但有多普勒频移,适用于可预测的移动业务无线信道。其幅度分布与常量模型相同,多普勒谱为: ()x db d d f f P C f f δ=-,C 为常数。 由于移动通信中移动台的移动性,无线信道中存在多普勒效应。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我们在移动通信中要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虽然,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移动速度的局限,不可能会带来十分大的频率偏移,但是这不可否认地会给移动通信带来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造成我们通信中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在技术上加以各种考虑。也加大了移动通信的复杂性。 3. 瑞利模型:

瑞利衰落信道(Rayleigh fading channel)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其信号幅度是随机的,即“衰落”,并且其包络服从瑞利分布。这一信道模型能够描述由电离层和对流层反射的短波信道,以及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瑞利衰落只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LoS,Line of Sight)的情况,否则应使用莱斯衰落信道作为信道模型。在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散射等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机后,总信号的强度服从瑞利分布。同时由于接收机的移动及其他原因,信号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又在起伏变化,故称为瑞利衰落。 瑞利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平稳窄带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是瑞利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第八章 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8.1 信号传递的含义 我们知道,逆向选择是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从而使得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信息,只有代理人知道自己的信息,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低质量”的代理人排除“高质量”代理人的现象,而委托人就会选择“低质量” 的代理人,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在这时,“高质量”代理人是处于信息优势的,但是在竞争中却处于劣势,而委托人也因为信息劣势而在选择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我们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信号传递,也就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代理人想办法将其私人信号传递给委托人,也就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第二中式信息甄别,即委托人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人的信息。 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使自己在质量不等的市场上脱颖而出,“高质量”代理人会向委托人发送信号,主动显示自己的优势,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效用。 所谓信号传递就是指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向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提供信号传递。例如对于优质品,质量保证书、包退、包换、包修等是一种成本低廉且短期效果明显的信号传递方式。另外,建立自己的名牌产品也是一种较好的信号传递方式,虽然其投入成本可能较高,但其长期回报却十分丰富,如海尔电器、麦当劳等等,其品牌本身就传递了产品室优质产品的信息。 所谓信息甄别就是指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首先给出区分信息优势方类型的不同合同条款,信息优势一方通过选择与自己的类型相符合的合同来揭示自己的私人信息,从而使得帕累托改进得益实现。例如在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提供不同的保险合同供投保人选择,而投保人则通过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保险合同来显示自己的风险类型。 8.2 斯彭斯劳动力市场信号博弈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逆向选择普遍存在,但是市场依然有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在阿克洛夫的研究基础上,1973年,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 )在《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中力图解释这个问题。他指出,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中,具有较高才能的劳动者可以通过采用某些有成本的行为进行信号传递,由此解决劳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斯彭斯也因此成了信号传递理论的奠基人。 1 模型假设 ①.假定劳动力市场上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条件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产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②.只考虑一个雇员和一个雇主,雇员的能力θ有两个可能的值,分别为1θ=(低能力)和2θ=(高能力);雇员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θ,雇主只知道1θ=和2θ=的概率均为12; ③.雇员的教育成本函数与其能力成反比的关系,设为(),s C s θθ= ,此函数式意味着能 力越高,教育成本越低。 2 博弈过程 ①.“自然”首先选择雇员的类型θ,1θ=(低能力)和2θ=(高能力);雇员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θ,雇主只知道1θ=和2θ=的概率均为12 ;

从信号传递理论看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传递信号.

从信号传递理论看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传递信号 摘要:由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拥有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的各方试图通过某种信号向对方传递自己的真实信息, 这就是信号理论的基本思想。财务管理是信号传递理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财务管理的理想化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中的各种信号都可以成为企业价值的信息传递方式。本文以信号传递理论为指导,研究分析资本市场上与企业价值相关的各种信号传递理论,进而获得一些相关的启示。 关键字:信号传递理论资本市场企业价值 一、信号传递理论 1、信号传递理论的概述 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1979年,巴恰塔亚发表在《贝尔经济学刊》的文中构建了一个与Ross模型很近似的股利信号模型(巴恰塔亚模型,他认为在完美的情况下,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此后,股利政策的信号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利公告向市场传递了相关信息;一部分学者沿着巴恰塔亚研究的方向,从事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这些模型在假设条件上是不同的,但经理层被假设为掌握了外界投资者不能得到的信息是各模型的共同之处。 2、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

用负债结构显示企业质量的信号传递模型改进

改进罗斯模型的信号传递效应及实证分析1 数量经济学专业2011级 姓名:孙强 学号:12011030033 摘要:文章在对Ross “负债比例显示企业质量模型”及其进展进行评论的基础 上引入体现因子σ,构建了新的经理人效应函数。新模型通过贴现因子σ对原模型中γ给出了值域,并通过贴现因子σ扩充了信息容量,拓展了模型的解释能力。最后,文章以中国2000-2011年上述公司资产负债比的结构性变化特征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Ross 模型 信号传递 资产负债率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事前的逆向选择问题。Ross “负债比例显示企业质量模型”在保留MM 定理绝大部分假设情况下,放松了完全信息假设,研究了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何以资本结构的变动为信号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价值的信息,以此来影响投资者决策。其结论认为:企业可以把资产负债率作为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工具,因此资产负债率是一个积极信号,企业经营状况越好其资产负债率越高。但其模型存在着缺乏对企业经理人传递错误信息的惩罚机制、市场过于完美以及投资者识别难度过大等问题,因此对该模型的改进与完善成为此后资本结构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Ross 模型及发展 在罗斯模型中,企业利润分布函数是根据一阶随机占优排序的。真实分布是经理的私人信息,投资者不知道;经理的效用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函数,同时会受到破产的惩罚。基于此,罗斯建立了包含两个参与人、两时期的博弈模型。假定经理人效用函数为: ) 2 ( )()1()),(,(00θ θ θD L r D V r D V D u -+-= 2 模型符合斯宾塞——莫里斯条件,即满足分离均衡要求。最后模型精炼贝叶 1 本文为王文举老师主讲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堂讨论题目,其中引入贴现因子构建经理人效用函数为王老师提出,并在王老师要求下完成。 2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004年版,2011年印刷 P198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Signalling Theory)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概述 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1979年,巴恰塔亚发表在《贝尔经济学刊》的文中构建了一个与Ross模型很近似的股利信号模型(巴恰塔亚模型),他认为在完美的情况下,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此后,股利政策的信号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利公告向市场传递了相关信息;一部分学者沿着巴恰塔亚研究的方向,从事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这些模型在假设条件上是不同的,但经理层被假设为掌握了外界投资者不能得到的信息是各模型的共同之处。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也就是说,管理当局一般会尽力保持一个与其收益水平相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因此他认为,股利分配政策是独立的,它与长期的、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 通常认为Pettit是最早提出股利信息市场反应的学者。Pettit指出,由于受到公共信息披露规范与责任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的价值量信息,如果管理当局进行盈利预期,又会带来预期能否实现的未来责任),管理当局可以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递其对公司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隐性手段。他首次将股利信息的变化与向市场传递诸如长期现金流量等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则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为市场所知。罗斯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

通信系统模型

一、通信系统 二、通信系统模型E 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E 四、模拟通信系统E 五、数字通信系统E 六、数字通信的特点E 一、通信系统 ? 通信——消息由一地向另一地的传递。& ? 通信系统——完成通信过程的全部设备和传输媒质。 二、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 ? 信源是消息的产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称之为基带信号。&? 电话机、手机、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就是信源。& ? 模拟信源,输出的是模拟信号;& ? 数字信源,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 ?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 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 ? 对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常常包括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波形设计以及数字调制方式。& ? 对于多路传输系统,还包括多路复用设备。& 信道-狭义的信道

? 信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 ? 在无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大气(自由空间),在有线信道中,信道可以是明线、电缆或光纤。有线和无线信道均有多种物理媒质。& ? 媒质的固有特性及引入的干扰与噪声直接关系到通信的质量。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对实际的物理媒质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以反映传输媒质对信号的影响。& 噪声源 ? 噪声源不是人为加入的设备,而是通信系统中各种设备以及信道中所固有的,并且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 噪声的来源是多样的,它可分为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而且外部噪声往往是从信道引入的,因此,为了分析方便,把噪声源视为&各处噪声的集中表现而抽象加入到信道。 接收设备 ? 接收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 ? 其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相应的原始基带信号。& ? 对于多路复用信号,还包括解除多路复用,实现正确分路。& 信宿 ? 信宿是传输信息的归宿点。& ? 其作用是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消息分: ? 连续消息(模拟消息)——消息状态连续变化。如:语音、图像& ? 离散消息(数字消息)——消息状态可数或离散。如:符号、文字、数据& 信号是消息的表现形式,消息被承载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上。因此信号分: ? 模拟信号——电信号的该参量连续取值。如:普通电话机发的语音信号& ? 数字信号——电信号的该参量离散取值。如:计算机内总线的信号&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可以互相转换。因此,任何一个消息既可以用模拟信号表示,也可以用数字信号表示。 ? 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调制传输系统、模拟基带传输系统 ? 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调制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

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 根据罗斯(S.A.Ross,1977)等人的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者比外部投资者更为了解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投资者只能根据管理者向市场传递的信息间接地评价企业的价值和经营状况,企业的许多行为都可以是传递其信息的信号工具。企业的债权融资(债务比例上升)增加了其还本付息的压力,它表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向市场传递着企业未来绩效较好的信息;而当企业股权融资(债务比例下降)时,投资者会认为,如果企业盈利丰厚,则管理者不会将未来巨额利润从老股东手中通过发行股票向新股东转移,因而会将其视为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表现。所以,企业债务比例的变化及融资行为,成为了传递企业信息的信息渠道。本文基于罗斯等学者关于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的基本思想,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现象。 依据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实质上是企业债务比例变化的信号传递,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公开融资行为的信号传递。因此,本文分别以企业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债为反映其债务比例下降和债务比例上升的具体融资行 为形式,从考察上市公司的公开融资行为背后是否具有关于其发展前景的信息、是否向市场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投资者是否接收到了并恰当地理解和处理了这样的信息三个层面实证研究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表现出负面的反应,企业的增发行为背后具有关于其未来经营状况恶化的信息内涵,投资者恰当地理解了这样的信息,并据此在获知企业增发时形成对企业未来经营绩效下降的预期,影响了其投资决策,从而导致了市场对企业增发融资的消极反应。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一定程度地向市场传递了其发展前景不佳的信息。 而对企业发行可转债的检验结果却基本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行为一定程度地向市场传递了企业未来前景较为乐观的正面信息。

Tamir模型的源代码,主要研究在树林信号传播时的衰减模型

Tamir 树林模型的损耗 现在来讨论接收点在Ⅰ区时的损耗。接收点在其他区域中的计算公式可以在文献[9--11]中找到。我们设定2N 10i =+, 2n =1.03+0.03i .为了简单起见下面所有讨论的波都为垂直极化波。 我们考虑两个天线都位于树林层内时的路径损耗情况。分别讨论基本路径损耗0L 和附加损耗s L 。 上述条件下偶极子在树林中的有效接受功率为(文献[9~11]): 2 22320r E p λπ= (3-3-14) 222245()4(1)Il n x λπ= - 偶极子的辐射电阻为2080()l R πλ =,所以发射功率为: 2 280t Il p πλ??= ??? (3-3-15) 因此基本路径损耗0L 为:010log t r P L P = 222 8 20log[1()]3x n πλ =- ()dB (3-3-16) 由式(3-3-16)表明在传播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基本路径损耗0L 主要取决于波长和表明树林介质特性的折射率n 。 图(3-6)给出了频率分别为900MHZ 和1800MHZ 频率下的基本路径损耗图(MATLAB 仿真结果)。

图3-6 当传播距离较大时其基本路径损耗如图3-7 图3-7 分析:由上面两幅图可知,损耗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在传输距离较短时

随距离呈指数关系变化,当传输距离增大时几乎呈线性关系。另外,传输距离相同时,1800MKZ 的信号衰减大于900MHZ 的信号。 在考虑附加损耗的情况下,研究发射天线高度和接收天线高度以及树林层的高度对路径损耗的影响。附加损耗的表达式由文献中可得: 28.7( )S L s πλ≈ (3-3-17) 其中()()002s h z h z h z z =-+-=--,由式(3-3-17)可知附加损耗和接收天线的高度、发射天线的高度、树林层高度、波长及折射率有关。 在树林层高度h 为16m ,发射天线高度为12m 的情况下,附加损耗随接收天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8 分析:由图(3-8)可知附加损耗随接受天线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几乎呈线性变化,频率高的信号减小的要快一些。当接收天线高度相同时1800MHZ 的信号损耗大于900MHZ 的。 在发射天线高度为6m,接收天线高度为4m ,附加损耗随树林层高度变化的情况如下图:

基于simulink的局部放电在电缆中的传播模型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7级2班学号: 学生姓名: 打哈哈 指导教师: 成绩:

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设计报告 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模型 一、课程设计目的、时间、组长组员。 课程设计目的:学会使用simulink进行电力系统问题的分析,用simulink搭建高压电力电缆模型,掌握局部放电信号的双指数模型构造原理,掌握simulink中子模块的封装,搭建模型并分析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 要求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模型 1 设计基于Simulink的局部放电信号发生电路,并封装子模块 2 建立基于Simulink的高压电力电缆模型 3 讨论局部放电信号仅向右边线路输入时的传播结果与影响因素 4 讨论左右两边电力电缆长度不同对信号传播的影响 5 讨论不同参数电缆局部放电信号传播分析 表1 模型搭建基本要求 时间:第18周 组长: 组员: 二、实验设备 实验所用软件版本为Matlab2019a(见图1) 图1 软件版本信息 实验所用设备为笔记本电脑,配置如下(见图 2)

图2 计算机配置 处理器:Intel(R)Core(TM)i5-7300HQ CPU @2、50GHz 2、25GHz 内存(RAM):8、00GB Windows 操作系统:Windows 10专业版 三、 课程设计的原理 1、局部放电的双指数模型: 局部放电信号:在高压设备绝缘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水分、气泡、杂志与污秽等缺陷,由于这些异物的电导与介电常数不同于绝缘物,在外施电压作用下,这些异物附近将会有比周围更高的场强,在外施电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部位的场强超过了该处物质的电离场强,产生电离放电,称为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一般发生在高压电力电缆等高压设备上,它一个上升沿很陡峭,脉冲宽度非常窄的一个信号,具有一定的衰减规律,且信号不就是很强,可以说脉冲信号相对很微弱。根据局部放电脉冲信号的特性,可以将其描述为双指数函数构成的波形。 局部放电信号脉冲的表达式为: (1) 其中此双指数模型的参数为:A=1、25,m=4*107,n=6*108 在T=时,f 存在最大值,即 (2) (3) 局部放电信号的脉冲波形如下图 : 图3 局部放电信号脉冲波形 n m n m T p --=ln ln

高速信号反射分析模型

高速信号反射分析模型 2008-12-11 21:14 建立如图所示的高速信号反射分析模型,Vs为驱动器的源电压;Zs为等效源内阻;ZL为等效负载电阻;信号传输路径为特性阻抗为Zo的微带传输线。源的实际输出电压为Vinc,若负载阻抗ZL=ZO,则入射电压Vinc全部到达负载不会被反射;否则,当入射波到达负载时,一部分电压将被反射回来,并在传输路径上和入射电压叠加。但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互不干扰的独自传输,当反射电压到达源端时,若源内阻ZS和传输线特性阻抗不匹配,将会产生第二次反射,这样,信号就会在源端和负载端之间来回形成多次反射即反弹,直到到达稳态。 图1 高速系统反射分析模型 通常门电路的输入阻抗很大,在此假设传输线末端开路,即负载ZL为无穷大;传输线特性阻抗为50Ω;时延为1 ns:驱动源信号Vs上升沿为0.1 ns;电压为3 V的阶跃波形;源内阻为25Ω;接收端的波形应该如何? 首先,信号在传输线的始端感受到的瞬态阻抗为50Ω,则源的实际输出电压满足如下分压关系: 这个2V的信号经过1 ns后到达末端,在末端发生第一次反射,反射系数为 于是产生2V的反射信号返回源端,而末端电压为入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电压之和,即4V。

再过1 ns,2V的反射信号到达源端,又一次遇到阻抗突变,反射系数为 此时发生第二次反射,产生-o.61 V的反射电压到远端,再反射,如此下去,直到稳定,通常采用反弹图来手工计算多次反射,如图2所示。 图2 反弹图 用信号完整性分析工具“Hyperlynx”对上述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得到的源输出电压及末端负载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首先,远端的电压最终逼近源电压3 V,因为末端是开路的;其次,末端电压有时大于源电压,有时小于源电压,出现振铃现象,这往往会给系统带来危害,过分的过冲会损坏器件,欠冲则会使电路逻辑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可能导致误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