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

导读:TAG: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

①断绝,绝交

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就请求早早册立太子,来断绝秦国的奢望

不如早与之绝(绝交)《赤壁之战》

译文:不如趁早同他绝交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译文:楚国如果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

②停止,消失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石钟山记》

译文: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译文: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③绝命,断气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绝命)《促织》译文: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④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劝学》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⑤超越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译文: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

⑥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核舟记》

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

以为妙绝(达到极点)《口技》

译文: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⑦陡峭的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石钟山记》

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来到陡峭的崖壁下面。

⑧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桃花源记》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

⑨完全,绝对,全然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促织》

译文: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

⑩复合词

绝代:1久远的年代2当代独一

TAG:文言实词绝用法详解无二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3

常见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汇编 龙口一中郇树波 五十一、察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明察,洞察,了解③考察,审察,体察 1、向察众人之议 2、察今可以知古 3、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五十二、异①不同的,不同②奇特,奇怪,特殊,特别③别的,另外的 ④惊异,诧异 1、君子生非异也 2、寻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3、无它异也 4、渔人甚异之 五十三、生①生长,长出②出生,诞生③生育,养育④生存,活着⑤生命⑥生活⑦一生⑧产生,发生⑨生产,制造⑩与“熟”相对⑾对读书人的称呼 1、及其茎叶既生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舍生取义者也 4、其势不俱生 5、以一人生三计之 6、哀吾生之无乐兮 7、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8、别有忧愁暗恨生 9、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10、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五十四、可①许可,认可,肯定,赞许②适合,合适,好③副词,大约④副词,难道⑤助动词,表值得或应当⑥助动词,表示可以或能够⑦连词,却,可是 1、无所不可 2、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3、至其可人之口者 4、潭中鱼克百许头 5、于人为可饥 6、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7、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五十五、备①完备,齐全②准备,预备,防备③详尽,全部 1、吾所以侍侯生备矣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请备述之 五十六、秋①秋天,秋季②年③指某个时期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一日三秋千秋万代 五十七、能①能力,能事,才能②有能力或有能力的人③能够,可能 1、虽有千里之能 2、所谓以能问于不能 3、寡人非能好古人之乐也 五十八、兼①本意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占有几样

东西;兼任,兼攻,兼有②副词,表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③加倍④并吞,兼并⑤副词,全部 1、兼韩魏燕赵宋中山之众 2、兼仗父兄之烈 3、晨夜兼道 4、又光有兼并之家 5、兼收并蓄,兼听则明 五十九、去①离开,走了②逃离,逃亡③去掉,花掉,放开, 与“取”相对④过去的⑤距离,距⑥往,到……去⑦表动作行为的趋向,用在动词或动宾短语后 1、脱身独去 2、欲呼张良与俱去 3、唯陈言之务去 4、去日,去事 5、去今之墓而葬焉 6、今日还家去 六十、师①古代2500人为一师,泛指军队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2、圣人无常师 3、吾师道也 六十一、传chuán ①传递,传送②传授,传达③传布,流传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六十二、传zhuàn ①驿舍,客舍②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③文字的记载,古书④传记⑤诠释或解释经文的字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作七十列传 3、舍相如广成传舍 4、臣窃观上世之传 5、遽传不用 六十三、道①道路②途径,方法,法度③道德,道义④道理,规律,正道⑤主张,学说⑥说,讲⑦明清时省府之间所设置的监察区⑧介词,从,由⑨“导”,引导 ⒈操引军从华荣道步走⒉于是废先王之道 ⒊得道者多助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⒌益慕圣贤之道⒍何可胜道也哉 ⒎旋升宁夏道⒏其次利道之 六十四、惑①疑惑,糊涂②迷惑,蛊惑 六十五、受①接受,承受②遭受,遭到 六十六、贱①价格低,与“贵”相对②卑贱,地位低 六十七、圣①通达事理,圣明②圣人,具有最高道德和智慧的人③指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④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美称 ⒈是故圣益圣⒉诚意开张圣听 ⒊圣心备焉⒋师圣,画圣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点汇总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汇总 2018-04-24 这里是>>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学习,每个同学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些大问题,文言文就像是一只只“拦路虎”一样横卧在前方,虎视眈眈的看着你。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功夫下在平时,万全准备才能不慌不乱!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朝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文言基础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与“习举子业辄鄙.之曰”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孔子鄙.其小器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解析:选B。文中的“鄙”为动词,意为“轻视”,B项与之相同。A项,形容词,粗野而又地位低微。C项,名词,边界地方。D项,形容词,庸俗,见识浅。 2.与“即日上疏解.官去”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 解析:选D。文中的“解”指辞官,D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B项,动词,解释,解答。C项,动词,理解。 3.与“既.别,肖其像事之”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C.既.来之,则安之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解析:选A。文中的“既”为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或“……以后”,A项与之相同。B项,副词,表范围,全、都。C项,连词,既然。D项,连词,“既……

文言文实词特殊用法整理

文言文语法现象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其他祖父 ..积(祖父和父亲) 2.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3.汪然出涕.曰(眼泪) 4.而乡邻之生日 ..蹙(生活一天天地) 5.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6.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更不必说) 7.牺牲 ..玉帛,不敢加也(猪、牛、羊等祭祀品) 8.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它们的果实) 9.有托其妻子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妻子和儿女) 10.今齐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 1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不堪) 12.又安敢毒.耶;若毒.之乎(怨恨) 13.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也(值得可惜) 14.至若春和景.明(阳光) 15.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朝廷) 16.余悲.之(同情) 17.永之人争奔走 ..焉(争着做) 18.君将哀.而生之乎(可怜) 19.以尽吾齿.(岁月) 20.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尽头(尽)) 21.率妻子 ..(与世隔绝的地方) ..邑人来此绝境 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请) 23.未果,寻.病终(不久) 24.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25.衣食所安.(养生的) 2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扩大)(规模)27.薄.暮冥冥(迫近) 28.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栖止)(水中美丽的游鱼)29.或异二者之为.(行为) 30.是进.亦忧,退.亦忧(做官)(隐居)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归依) 32.舜发.于畎亩之中(被推荐) 33.陶后鲜.有闻(少) 34.坐.盗(犯....的罪) 3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映) 36.以其境过清.(冷清清) 37.小大之狱.(诉讼案件) 38.亭亭净植.(竖立)

初中文言文实词释义及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常用实词及翻译方法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

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文言实词用法归纳

语文专项突破——文言实词 1.爱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动词,爱护)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动词,爱惜)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动词,吝惜)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动词,喜欢,爱好) 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通“薆”,隐藏) 爱:同“薆”,隐藏。见:同“现”,出现。说:通“悦”,喜爱 2.安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容词,安稳) ②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形容词,安逸,舒服)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疑问副词,怎么 ) ⑤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安定) 【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3.被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蒙受,遭受)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介词,表被动) ③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通“披”,披散) ④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动词,通“披”,穿)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4.倍 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加倍) 【比三十年前更是加倍重大。】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动词,通“背”,违背) 【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 5.本 ①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并序)》)(本来,原来)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本源) 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树干) ④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稿本,诗稿) ⑤君子务本(《论语?学而》)(根本) 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本着,按照)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6.鄙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汇总(2)

初中文言常见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汇总 180个必背文言实词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 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 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薄如钱唇) 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策勋十二传)⑤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 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 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②应当。(当奖率三军)③将要。(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锐不可当”) 19.道: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②道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20.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 敌人(盖以诱敌) 23.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 24.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 29.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①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③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 31.奉:①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①同“不”没有(尊君在否)②恶、坏(陟罚臧否) 33.夫①那(予观夫巴陵胜状)②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③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④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①沿,顺着(便扶向路)②搀扶(出郭向扶将) 35.拂①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②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③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①赐福、保佑(神弗福也)②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①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②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②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③互相(更相庆)④再、又(更上一层楼)⑤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①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②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③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①本来(固众人)②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资料

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资料 1、名字,名称。(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芙》盖当时未有雁荡山之名《梦》) 2、取名,得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而此独以钟名《石》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梦》) 弥 1、满,遍。(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2、越,更加。(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3、弥留:病危将死。(病日至秦。既弥留) 4、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临 1、从高处朝向低处,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面对。(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如临大敌) 3、到。(双喜临门身临其境) 4、正当,将要。(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阵磨枪临渴掘井) 怜 1、怜悯,同情。(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可爱。(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3、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爱戴。(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5、值得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可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类 1、种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 2、事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3、类似,象。(中会殿阁,类兰若) 4、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条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6、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克 1、能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2、战胜,攻破。(然操遂能克绍) 3、克制。(克已复礼为仁) 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子克家) 5、克制、约束。(克已奉公) 6、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堪 1、经得起,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能够,可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能够,可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 绝 1、断绝。(不绝如缕络绎不绝韦编三绝) 2、终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3、隔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穷尽。(绝处逢生) 5、极,最,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6、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7、完全,绝对。(绝无踪响绝无仅有) 8、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举 1、举起,抬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案齐眉举足轻重) 2、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举一反三) 3、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推举,举荐。(孙叔敖举于海) 5、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6、拿。(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7、全,尽。(杀人如不能举举国上下) 遂 1、水道。 2、通达。 3、成功。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之十四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之十四 1、适宜,合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应当,应该。(诚宜开张圣听) 3、表推测,大概。(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 要 1、重要,简要。(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2、险要。(筑石寨土堡于要隘) 3、需要,符合,适合。(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4、同”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5、要挟。(惟大辟无吏可要,然犹质其首) 6、相约,誓约。(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7、要点、关键。(要在安国家,利人民) 8、希望。(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9、总括、概括。(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10、约束、控制。(然地亦穷险,唯京师要其道) 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通“佯”,表面上,假装。(儋阳为傅其奴) 5、出的,外露的。(周秦古玺,多作阳文) 许 1、答应、允许。(宁许以负秦曲《廉》) 2、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3、期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处所。(不知何许人也) 徐 1、不徐不疾(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 修 1、饰,装饰。(美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 2、理,整治。(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3、兴建,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编撰,撰写。(修史) 5、学习,研究。(自修) 6、善,美好。(伊中情之信修兮) 7、长,高。(邹忌修八尺有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幸 1、幸而:大王亦幸赦臣《廉》故幸。来告良《鸿》 2、宠爱: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如姬最幸。《信》 3、宠信:君幸于赵王《廉》 行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集释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集释 1.爱ài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2)动词。 ①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疼爱。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③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⑥通“”,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3)形容词。吝啬,小气。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ān (1)动词。 ①抚慰,安抚。上下齐同,则宜抚安(《赤壁之战》) ②使……安定。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③养生。衣食所安,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④安置。安营扎寨(成语) (2)形容词。 ①安心,安适。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副词。 ①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2)动词。 ①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读音二:pī,通“披”。 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倍bèi (1)动词。 ①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②通“背”,违背,背叛。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běn (1)名词。 ①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农业。今背本而驱末(《论积贮疏》)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思:①思考,想②思念:国乱则思良相 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发动:将军起兵江东(赤) 弱:与“强”相对 终:①完结,终了:惜其用武之不终也(《六国论》)②始终:终不能加胜于赵(廉)与:(yǔ)①给予②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 (yù)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速:①迅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②招致:始速祸焉(六) 败:①与“胜”相对②衰落,凋残:霜中败叶(芙)③残破:于败堵丛草处(促) 使:①使者②出促③派遣 爱:①爱护,爱惜②吝惜 君:①对对方尊称:今为君计(赤)②道德高尚的人,做官的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③君主 适:①适合②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孔) 穷:①贫穷②阻塞交通:日暮途穷(成语)③穷尽:欲穷千里目(《登鹳雀楼》)④不得志:穷则独善其身(《孟子》)⑤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屈) 乱:①无秩序,与“治”相对:悖乱不可以治国(察)②乐章的尾声:乱曰(屈) 遣:①派遣②送走:遣去慎莫留(孔) 作:①兴起:有圣人作(五)②劳动:昼夜勤作息(孔)③著作:作《二京赋》)(张)④制作:作浑天仪(张) 相:①宰相、国相②容貌③辅助或辅助的人:无物以相之(游)④互相:黄泉下相见(孔)⑤动作偏指一方:登即相许和(孔) 取:①与“舍”相对②取出:青取之于蓝(劝)③选择:须取无茎叶时采(梦)④通“娶”:终老不复取(孔) 结:①构造:结庐在人境(饮)②结交:愿结友(廉) 岁:①年:不终岁(促)②年龄:成有子九岁(促)③年成:岁恶不入(论) 令:①命令,法令②县令③时令:群葩当令时(芙) 报:①回复:求人可使报秦者(廉)②报答,报复:将军之仇报(荆)③上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 靡:(mǐ)①没有,无②倒下,后退 (mí)浪费 纳(内):①接纳,接受:距关勿内诸侯(鸿)②放入:内所著披袄中(记) 转:①转动:转侧床头(促)②迁职:再转为太史令(张) 伏:①趴:有虫伏棘根(促)②敬词:伏惟启阿母(孔) 复:①再,又②恢复:成子精神复旧(促)③通“”(夹层):复道行空(阿)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教师版)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 1.“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1.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2.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鄙陋。D,坚守 3.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 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反而,却。 4.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4.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5.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5. 答案:D,超过。A过错。B责备。C拜访 6.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 6.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危害 7.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7.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有时。 8.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 8. 答案:C,大。A嫉妒。B锐利。D憎恨。 9.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B.卒不去,故及于难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9.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遭受。D涉及,牵连 10.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 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0.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当时。D立即,马上 11.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1.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2.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12.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 13.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3. 答案:C,间或。A悄悄。B从小路。D参与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 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 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 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 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 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 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 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 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 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 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 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 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 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 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 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 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 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 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 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爱语文网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爱,ài 动词 ①爱护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奉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本文是关于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感谢您的阅读! TAG:文言实词要用法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读音一:yoà ①形容词,重要 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失街亭》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狱中杂记》 译文: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 ②形容词,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译文: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译文: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③形容词,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译文:可以说是(说话行文)简明扼要。 ④动词,希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⑤动词,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符合,适合)《察今》 译文: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⑥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治平篇》译文:总之,社会长治久安,天地不能不增加人口 ⑦名词,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盐铁论》 译文:关键在于安定国家,利于人民 读音二:yāo ①名词,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实。《战国策齐人有冯谖》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 ②动词,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鸿门宴》 译文: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译文: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孔雀东南飞》 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④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和)。《国语晋语三》 译文:来缔结晋国的和好(和晋国讲和) ⑤求,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