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集(1-9)习题(1)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税收

2.征税对象

3.纳税人

4.税率

5.超额累进税率

6.减税、免税

7.起征点与免征额

8.税收体系

二、判断题

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

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6.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 (1+税率)。()

8.在实纳税额与应纳税额相等,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与计税依据的数额相等时,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等;否则,则不相等。()

三、选择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就是()。

A.强制性

B.随意性

C.无偿性

D.规定性

2.一般说来,税率形式有()。

A.从价固定税率(比例税率)

B.从量固定税率(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定量税率

3.一般说来,从价固定税率的形式有()。

A.产品从价固定税率

B.行业从价固定税率

C.地区从价固定税率

D.幅度从价固定税率

4.减税、免税具体包括()。

A.减税

B.免税

C.起征点

D.免征额

5.对于一个税种来说,按一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被确定的纳税环节的多少,课征制度可以分为()。

A.一次课征制

B.两次课征制

C.多次课征制

D.每次课征制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常说的税收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税收的概念?

2.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3.怎样认识“税收价格”?怎样认识宪法学上的税概念?

4.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关系怎样?

5.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何在?

第二章税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契约论

2.“初税亩”

3.“租庸调”

4.“一条鞭法”

5.“摊丁入地”

二、判断题

1.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

2.唐初叶的“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工为本的一种课税制度。()

3.夏贡,就是夏代按田地的农产品收获量征收的农业税。()

4.在罗马帝国,在它最发达时期,货币税是基础。()

5.摊丁入地是我国税收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完成了赋役合并,摒弃了丁税,又取消了户丁编审,封

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束缚相对削弱了。这是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6.我国1983年、1984年先后对企业进行了两步利改税改革。1983年的第一步利改税改革,主要是开征了集体企业所得税。()

7.1994年的税收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统一实行33%的比例税率;取消“国营企业调节税”、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8.1994年的税收改革实行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

9.“降低税率,扩大税基”是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共同特征。()

三、选择题

1.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起源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

A.霍布斯B.洛克C.卢梭D.凯恩斯

2.我国唐代实行的重大税收改革是()。

A.“租庸调”B.“摊丁入地”C.“两税法”D.“一条鞭法”

3.旧中国国民政府时期的营业税包括()。

A.普通营业税B.筵席及娱乐税C.交易所之交易税D.特种营业税

4.1984年我国第二步“利改税”改革时,把原工商税按性质分为()。

A.产品税B.增值税C.盐税D.营业税

5.1994年实行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时,统一了原来征收的以下税种()。

A.个人所得税B.个人收入调节税C.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D.奖金税

四、简答题

1.简述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2.简述初唐租庸调制的重要意义。

3.简述我国封建社会税收的特点。

4.试述1994年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5.简述当代西方国家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税收的本质和课税的理论依据

一、名词解释

1.国家职能

2.公需说

3.义务说

4.牺牲说

5.政府剩余

6.外部性

二、判断题

1.公共权力的特殊强制力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依据,或者说税收正是国家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所需的物质资料。()

2.税收与国家之间的本质联系,可以理解为有了国家就有了税收。同时,有了税收也就有了经济意义上的国家。()

3.以个人所得为课征对象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是否课及必要劳动价值,就整体、长期、本质而言回答是肯定的。()

4.税收作为国家政治权力主体占有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其总量不能多于一定时期社会的总剩余产品价值量。()

5.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来满足的社会共同需要,应有全社会的成员来分担,而这种分担又必须通过向人民收费来实现。()

6.牺牲说产生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法国)、穆勒(英国)以及英国著名财政学家巴斯泰布尔等。这种学说认为,税收对于人民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国家是一种牺牲。()

7.高价销售的烟、酒,必然给生产和提供烟和酒的厂商带来丰厚的利润,从而使市场竞争的结果失去合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运用税收对烟、酒等劣值品征收高税。()

三、选择题

1.公共权力与其他权力相比,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特殊的强制性

B.主权性

C.普遍的约束力

D.自由性

2.非等价交换的收入获取形式有()。

A.摊派

B.收费

C.力役

D.税收

3.西方学者关于社会成员分担公共需要的主要观点有()。

A.公需说

B.义务说

C.牺牲说

D.掠夺说

4.社会政策说产生于19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有()。

A.瓦格纳

B.塞里格曼

C.萨伊

D.庇古

5.税收调控机制的特征是()。

A.广泛性

B.多重性

C.全程性

D.单一性

四、简答题

1.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2.怎样理解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3.怎样理解国家的本质和国家职能的物质资料获致方式是税收?

4.为什么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来满足的社会共同需要,应由全社会的成员来分担,而这种分担又必须通过向人民课税来实现?

5.简述课税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税收原则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受益原则

2.能力原则

3.税收弹性

4.税收收入弹性

5.税收负担公平

6.税收效率

7.税收成本

二、判断题

1.税收原则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税制优劣和考核税务行政状况的理论标准。()

2.通常而言,在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税负率不宜过低;相反,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税负率可能相对较低。()

3.税收负担公平是指税收负担与负税人的条件相一致。()

4.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具有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具有不同境遇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

5.均等牺牲说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绝对相等。比例牺牲说要求每个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税后效用之比相同。()

6.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的“确实”、“便利”、“节省”原则实质上就是税收的经济效率。()

7.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除了一次总付税(人头税)之外,其他任何税制都可能产生额外负担。所以现实中的税收制度只能尽可能地接近中性,以减少额外负担或效率损失。()

三、选择题

1.在现今理论界比较公认的税收原则有()。

A.财政

B.稳定

C.公平

D.效率

2.瓦格纳的国民经济原则提出了()。

A.充分原则

B.弹性原则

C.慎选税种原则

D.慎选税源原则

3.公平原则包括()。

A.受益原则

B.公正原则

C.能力原则

D.平等原则

4.主观说包括()。

A.均等牺牲说

B.比例牺牲说

C.最小牺牲说

D.平均牺牲说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税收财政原则?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2.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如何运用税收受益原则?

3.税收能力原则中的主观说对于税制设计有什么指导意义?

4.什么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如何提高税收效率?

5.怎样理解税收的中性原则和税收调节原则的关系?

6.简述在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设计中如何运用税收原则?

第五章税收与社会再生产

一、名词解释

1.税收影响点

2.税收职能

3.税收调节职能

4.税收监督职能

二、判断题

1.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税收决定经济,经济影响税收。()

2.政府征税后,不仅改变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也必然改变各类纳税人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和比例,进而影响各类纳税人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3.税收与交换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相制约的关系。()

4.在一国税制中,若流转税的类型为周转税,按商品流转全额征税,比较有利于多渠道、多样化的商品流通方式。()

5.一国社会消费水平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税收收入水平相应就高;反之,社会消费水平低,税收收入水平就低。()

6.在生产环节适宜过多设置税种,税负宜重。()

7.税收的经济调节职能是最基本的、首要的职能,财政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从属的、派生的职能。()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税收与生产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A.生产为税收提供分配对象,税收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

B.生产力水平、生产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决定税收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C.生产的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

D.税收收入结构影响社会经济结构

2.税收与交换的关系主要包括()。

A.交换的实现是税收分配实现的前提

B.交换的形式制约税收分配的形式

C.税收分配是交换实现的前提

D.税收制度影响商品流通方式,税负水平制约商品流通规模

3.税收与消费的关系主要包括()。

A.消费的实现制约税收分配的实现

B.消费水平和结构制约税收收入水平和结构

C.消费规模决定税收分配规模

D.税收分配结构制约消费结构

4.我国实行的税制模式是()。

A.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

B.所得税为主、流转税为辅

C.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

D.增值税为主、消费税为辅

四、简答题

1.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各环节相互关系的原理是什么?

2.税收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怎样?

3.税收在社会再生产中是如何布局的?

4.税收有哪些职能?研究税收职能意义何在?

第六章税收效应理论

一、名词解释

1.税收效应

2.税收中性

3.收入效应

4.替代效应

5.税收的乘数机制

6.平衡预算乘数

二、判断题

1.税收中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践中只能是中性倾向而已,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

2.根据课税的实际效应与期望效应是否一致,可以将税收效应划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大小由平均税率决定,平均税率越高、消费水平损失越大,收入效应越明显。()

4.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就表现为政府征税之后个人就愿意选择更多的闲暇而减少劳动时间。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总效应就表现为人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劳动而减少闲暇。()

5.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表现为政府对利息收入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利息收益,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纳税人必须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6.供给学派认为税率的普遍降低会提高个人所获得的资产报酬率和公司税后利润率,从而提高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7.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具体来说指当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时,税收会自动地减少而使总需求减少;当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状态时,税收会自动地增加而刺激总需求。()

8.统计调查也表明,高收入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金额占他们收入的比例通常比低收入者低。比例税的累退性使它调节收入的作用有限。()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私人投资的税收因素?()

A.税率

B.减免税

C.税法对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的规定

D.税法对折旧和投资抵免规定

2.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会()劳动力供给;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会()劳动力供给。

A.增加

B.减少

C.不改变

D.不确定

3.就长期来看,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

A.人力资源

B.自然资源

C.资本

D.技术

4.在开放经济中,总需求由()组成。

A.消费

B.投资

C.政府采购

D.净出口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税收是“非中性”的?

2.画图分析税收对生产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画图分析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两种情况)。

4.税收影响投资的因素分析。

5.简述供给学派减税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七章税收负担与转嫁

一、名词解释

1.税收负担

2.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3.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4.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

5.税收资本化

二、判断题

1.在国民收入既定的前提下,税收负担的轻重与多少,不仅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和生活状况,也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2.实证分析也表明,人均GDP或国民收入高与税收负担水平呈反相关的关系。()

3.中东石油输出国大多宏观税负较低,主要原因是石油资源收益占财政收入比重较大。()

4.高税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大于低税负国家。()

5.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6.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如果供给方是纳税人,税负只能实现较少部分的转嫁。()

7.从比例税率和固定税率影响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上而言,固定税率比比例税率容易转嫁。()

8.通过对税负转嫁存在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客观不存在着税负转嫁的现象。()

三、选择题

1.宏观税负衡量指标包括()。

A.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B.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

C.国民收入负担率

D.企业流转税税负率

2.微观税收负担衡量指标包括()。

A.企业流转税税负率

B.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C.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D.个人税收负担率

3.税收负担影响因素主要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结构

C.国家职能定位

D.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

4.t税负转嫁的形式主要有()。

A.前转

B.后转

C.转让资产收益

D.税收资本化

5.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商品需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反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呈正比

B.商品供求弹性大小与税负向前转嫁的程度成正比,与税负向后转嫁的程度成反比

C.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小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

D.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由需求方负担的比例大于由供给方负担的比例

6.企业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来转嫁其所得税。

A.提高商品的销售价格

B.降低工资或延长增加工资的周期

C.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增强工人劳动强度

D.降低股息

7.以下属于绝对转嫁论观点的有()。

A.小川乡太郎观点

B.纯产品说

C.纯所得说

D.均等分布说

8.下列税负容易转嫁的有()。

A.食盐

B.钻戒

C.轿车

D.营养品

9.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有()。

A.衣服

B.大米

C.面粉

D.摩托车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税收负担?研究的意义何在?J

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

3.税收负担率选择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

4.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

5.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6.怎样认识和对待我国的税负转嫁?

第八章税收结构

一、名词解释

1.流转税

2.所得税

3.财产税

4.特定行为税

5.直接税与间接税

6.从价税与从量税

7.价内税与价外税 8.中央税与地方税

二、判断题

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以把税收划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特定行为课税。()

2.按税负能否转嫁是税收分类的最基本方法。()

3.按课税标准的不同可以把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4.从价税,对高价的多征税,对低价的少征税,负担比较合理;它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扩大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商品包装等。()

5.从量税,计算征收简便;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花色品种和式样、改进商品包装等有着独特作用。但它在增加产品产量上有一定局限性;同时在不实行分等定额征税的情况下,难免税负不公平。()

6.目前我国税收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征收管理权和收入所有权也集中在中央。()

7.通常将收入规模大、税源稳定、调节功能强和宜于全面统一管理的税种作为中央税,将收入零星分散、与地区经济联系密切、不影响或较少影响全国性商品流通、税基流动性小且适宜于地方征收管理的税种作为地方税。()

8.主体税种是普遍征收的税种,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大,在税收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税

收体系的性质和主要功能。辅助税种是主体税种的补充。()

9.从税收发展的历史看,财产税、全值流转税、所得税、增值税等没有充当过主体税种。()

10.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

11.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中,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被普遍征收并占据主导地位,法人(公司)所得税也是重要税种。()

12.在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结构中,通常是以增值税、销售税、货物税、消费税和一般营业税等税种为主,国家税收收入主要是靠这些流转税来筹集。()

13.政府的活动范围是税收结构的根本制约因素。()

1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这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国民收入水平、经济管理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的。()

三、选择题

1.税收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分为()。

A.流转课税

B.所得课税

C.财产课税

D.特定行为课税

2.税收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3.税收按课税标准可分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从量税

D.从价税

4.税收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分为()。

A.直接税

B.间接税

C.价内税

D.价外税

5.税收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可分为()。

A.直接税

B.中央税

C.地方税

D.共享税

6.税收按收入形态可分为()。

A.直接税

B.实物税

C.货币税

D.价外税

7.税收按税种存续期可分为()。

A.经常税

B.临时税

C.地方税

D.共享税

8.税收按税率形式可分为()。

A.流转课税

B.比例税

C.定额税

D.累进税

9.税收按在税收结构中的地位分类可分为()。

A.主体税

B.辅助税

C.地方税

D.共享税

10.在复合税制下,税收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内容。

A.主体税种的选择

B.辅助税种的设计

C.税种间的相互关系

D.各税种对经济的调节功能如何

11.目前,世界各国的税收结构类型大致可以概括为()。

A.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

B.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

C.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 B.以资源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

12.税制结构的制约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

C.税收征管水平

D.一国平均税率的高低

13.我国目前是()为主体、其他课税为辅助的税制结构。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特定行为税

四、简答题

1.怎样理解税收分类的意义?

2.税收分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按课税对象分类的重要意义。

4.科学、合理的税收结构的基本要求。

5.确立和选择税收结构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6.简述税制结构的制约因素。

7.目前世界各国的税收结构类型有哪些?

8.简述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

第九章税收各论

一、名词解释

1.增值额与增值税

2.关税

3.企业所得税

4.个人所得税

5.遗产税和赠与税

6.特定行为税

二、判断题

1.我国的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关税等。()

2.财产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类。财产税主要有房产税、契税、车船税等。

3.按税金与价格的关系可以把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属于价内税。()

4.在我国大陆地区全部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即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税金不予抵扣。()

5.营业税以经营活动的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在流转环节征税。凡经过一个流转环节,取得一次营业收入就征一道税。由于我国现行营业税应税项目,流转环节少,所以其重复征税的缺陷并不十分突出。()

6.由于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对所得额的课税,属于直接税,一般税负不易进行转嫁,纳税人就是最终负税人,征纳双方关系明确。()

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就是分类综合征收制。()

8.在我国当前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要征收企业所得税。()

9.车船税是以车船为征税对象,向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征收的一种税,属行为课税。()

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或者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纳税义务人。()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些税种属于财产税()。

A.房产税

B.契税

C.车船税

D.土地使用税

2.下列关于流转税的说法正确的有()。

A.流转课税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

B.流转税课税隐蔽,税负能够转嫁

C.流转课税是对物税

D.流转税在负担上具有累进性

3.下列关于增值税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实行价外计税的办法

B.实行凭发票注明税款进行抵扣的办法

C.将纳税人划分为两类: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D.实行一档基本税率加一档低税率的增值税税率模式

4.下列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的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的货物

B.在我国境内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C.出口的货物

D.进口的货物

5.下列关于营业税的说法正确的有()。

A.营业税是以经营活动的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在流转环节征税。凡经过一个流转环节,取得一次营业收入就征一道税

B.营业税根据纳税人经营形式和特点,按照不同的行业设计不同的税目税率

C.营业税属价内税,有起征点规定

D.营业税设计了3%、5%和5%~20%的三档税率

6.所得税的主要缺点有()。

A.纯所得的计算十分繁杂

B.所得税的税收成本包括征收成本和纳税费用高,不符合效率原则的要求

C.所得的概念和所得税课征范围不清

D.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7.企业所得税按课税范围,可划分为()类型。

A.企业所得税

B.公司所得税

C.法人所得税

D.小企业所得税

8.企业所得税计算时通常可以作为费用扣除的项目有()。

A.经营管理费用

B.折旧、折耗费用

C.各项税金

D.意外损失

9.我国现行特定目的税主要有()。

A.资源税

B.耕地占用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印花税

10.下列属于所得课税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A.税收负担的直接性

B.税基的普遍性

C.收入有弹性

D.征收管理的复杂性

四、简答题

1.流转课税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2.增值税的性质、特点、优点和缺点各有哪些?

3.所得税的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4.个人所得税有哪几种模式?

5.财税课税有哪些优缺点?

6.特定行为税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重庆工商大学税收管理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填空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以上五万以下)的罚款. 2.纳税人所属跨地区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办理税务登记时(应自设立起30日之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册税务登记)。 3.《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4.纳税人应当设置但未设置帐簿的,税务机关有权( 核定其应纳税额 )。 5.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可(延长追征期到5年)。 5.税务机关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 清单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税务机关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收据;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必须开付清单。 6.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7. 对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税务行政处罚,可以由( 税务所 )作出决定。 7.对纳税人填报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税务机关应自收到之日起

(30 )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8.《税收征管法》规定对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在( 5 )年未被发现的,将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9.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处罚,罚款额在( 2000 )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10.采取税务强制执行措施前,必须报经(县级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11.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 账户账号 )。 12.适用税款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应当是(生产经营规模比较小,难以查账征收,不能准确计算计税依据的,经过主观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不设置账簿或者暂缓建账的小型纳税人)。 13.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 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 14.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 强制执行 )措施。 15.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欠缴税款数额较大是指欠缴税款在(5万以上)。

税务硕士(MT)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科目《433税务专业基础》税收学原理-一节至四节

第一部分税收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权利中作为国家征税依据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管理权力 B.政治权力 C.社会权力 D.财产权力 【答案】B 【解析】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地获取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2.下列说法中,规定具体征税范围、体现征税广度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税率 B.纳税环节 C.税目 D.纳税对象 【答案】C 【解析】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

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3.我国现行税制中,下列属于中央税的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改编] A.资源税 B.车辆购置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答案】B 【解析】我国的中央税具体包括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税种。A项,属于地方税;CD两项,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税收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四川大学2016、2015研] A.事权的划分 B.财权的划分 C.收入的划分 D.税权的划分 【答案】D 【解析】税收管理体制是在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故其核心是税权的划分。正确地确定税收管理体制,划分税收收入,对于恰当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

的财权和财力,调动各级政府管理税收的积极性,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等具有重要意义。 5.我国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与全国统一实行的地方税的立法权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9研] A.中央 B.地方 C.中央或地方 D.中央和地方 【答案】A 【解析】税收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税种的开征与停征权力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税收立法权。 6.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指出,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这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 A.财政收入原则 B.国民经济原则 C.社会正义原则 D.税务行政原则 【答案】B 【解析】A项,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即税收的最基本的职能是筹集财政收入。B项,国民经济原则包括两项:①慎选税源原则,是指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A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A 一、判断题(对的写T,错的写F。共15分,每小题1分) ()1、会计的职能只有两个,即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2、会计要素中既有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也有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3、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会计基本等式的平衡关系不受其影响。 ()4、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5、所有账户都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包括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 ()6、企业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直接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7、对于资产负债结算账户,可以根据其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其性质。 ()8、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的所有账户,它们的用途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9、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不仅是记账的依据,而且也是出纳员办理收款、付款业务的根据。 ()10、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11、“生产成本”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应属于盘存或成本计算账户。 ()12、会计人员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9 800写为8 900,并已登记入账。月终结账前发现错误,更正时应采用划线更正法。 ()13、无论采用永续盘存制还是实地盘存制,都需要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都可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 ()14、在任何情况下,应收账款项目都是根据应收账款总账的期末余额填制。 ()15、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都应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 二、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下列项目中,引起负债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A、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 B、用银行借款抵付应付账款 C、以银行存款上交税金 D、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 ()2、收到某单位预付货款存入银行,所引起的变动为。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B、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D、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3、某企业销售产品一批,部分货款收存银行,部分货款对方暂欠,该企业应填制。 A、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B、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C、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D、两张转账凭证 ()4、下列不能作为会计核算依据的是。 A、领料单 B、发货票 C、经济合同 D、入库单 ()5、如果发现记账凭证所用的科目正确,只是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并已登记入账,应采用更正。 A、划线更正法 B、红字更正法 C、平行登记法 D、补充 登记法 ()6、在下列账簿中,需要进行日清月结的账簿是。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答案

2 ?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一批零件中抽取 200件进行检查,其中合格品 188件。要求: (1) 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 按95.45%的可靠程度(t=2,就是我们现在的Z )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解:n =200,n =188 (1)合格率 = 1?^ = 94% n 200 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p(1 — p) 「0.94 x 0.06 J0.0564 . ---------- 0.000282 = 0.01679 = 1.679%(2)按95.45%的可靠程度对该批零件的 p i n , 200 \ 200 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二Z 」p =2 1.68% =3.36% p - :p =94% -3.36% =90.64% p :P =94% 3.36% =97.36% 该批零件合格率区间为: 990.64%乞P 乞97.36% 要求: (1) 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 (2) 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 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 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 10%的增长速度发展 x =1 10% =110% 71 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解: (1) 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 472 二 108.76% a 0 434 a 2 516 109.32 % 472 a g 584 a 2 516 = 113.18% 618 =105.82% a 4 年平均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累计增长个数 …=618一434」84=46 4 4 4 (2)如果从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1、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2、税收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四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3、税收产生的四个阶段 ①自由贡献时期。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②请求援助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③专制课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④立宪协赞时期。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4.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现代社会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政府征税依托的是公共权力并借助法律形式来进行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 A ) A.特定单位B.投资者 C.债权人D.管理当局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C ) A.预测和决策B.控制和考核 C.反映和监督D.分析和判断 3.凡支出的效果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作为( C ) A.营业外支出B.收益性支出 C.资本性支出D.税后利润支出 4.某项经济业务使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同时增加,该项经济业务应表述为( D )A.购入全新的固定资产B.出售全新的固定资产 C.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D.接受投资人的固定资产投资 5.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依据是( D ) A.客观性原则B.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 C.及时性原则D.谨慎性原则 6.把账户分为借贷两方,哪一方记增加数,哪一方记减少数,要根据( D )A.记账规则B.记账形式 C.核算方法D.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7.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 c ) A.记账凭证B.记账方法 C.会计分录D.会计方法 8.将会计凭证划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的依据是(C ) A.填制的时间B.填制的方法 C.填制的程序和用途D.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 9.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许多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称为( B ) A.原始凭证汇总表B.累计凭证 C.汇总凭证D.复式凭证 10.在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的情况下,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按规定( B ) A.只填收款凭证B.只填付款凭证 C.既填收款凭证又填付款凭证D.只填转账凭证 11.平行登记法是指同一项经济业务在(B ) A.汇总凭证与有关账户之间登记B.各有关总分类账户中登记 C.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D.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户之间登记 12.在结账之前,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记账凭证填制正确,更正时可用( D ) A.红字更正法B.划线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D.更换账页法 13.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 C ) A.实地盘点法B.技术推算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统计学原理计算题试题及答案 计算题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 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5 .5/==∑∑=x m m X (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 3 .5==∑∑= f xf X (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税收学自考真题模拟及答案

税收学自考真题及答案

2014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309税收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属于对流动额课税的税种是() A.房产税B.营业税C.资源税D.印花税 2.根据课税对象确定的具体征收项目是() A.征税对象B.税目C.税率D.纳税期限 3.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能够将税收分为() A.直接税与间接税B.从价税与从量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D.价内税与价内税 4.在税制构成要素中,作为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是() A.纳税人义务B.征税对象C.税目D.税率 5.属于中央税的是() A.个人所得税B.企业所得税C.关税D.房产税 6.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 A.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用原则 B.财政政策、国民经济、社会公平和税务行政原则 C.效率、公平、稳定和发展原则 D.财政、效率、公平和法制原则 7.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增值税属于() A.生产型B.收入型C.消费型D.混合型 8.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业务是() A.汽车修理业务B.建筑安装业务 C.装卸搬运业务D.饮食服务业务 9.能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是() A.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B.非企业性单位 C.个人 D.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10.根据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一般纳税人支付运输费用计算抵扣进项税的扣除率为() A.7%B.10%C.13%D.17% 11.属于从价征收消费税的项目是() A.白酒B.化妆品C.啤酒D.汽油 12.某服装厂将自产的服装作为福利发给本厂职工,该批产品制造成本共计10万元,利润率为10%,按当月同类产品的平均售价计算为18万元,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为()A.10万元B.10.9万元C.11万元D.18万元 13.在资源税中,煤炭的征收范围包括() A.洗煤B.选煤C.煤炭制品D.原煤 14.计算税额时享受加征一定比例个人所得税的是() A.稿酬所得B.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税收学原理税收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税收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1.税收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案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均一性4个基本特征 2.税收包括那些基本要素? 答案提示:按照税收概念,税收涉及征收主体、纳税主体、征收客体、征收程度等内容,相应地其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 3.税收有那些主要类别? 答案提示: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3大类,一是流转税类(turnover taxes),二是所得税类(income taxes),三是财产税类(property taxes)。 4.为什么说“在法制社会中,强调税收的法律强制性不会导致征纳关系的紧张,反而有利于征纳关系的协调和民众纳税意识的培养”? 答案提示:因为征税方按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行事,纳税方就有安全感,产生被迫感、重负感的只是不按税法办事的偷漏抗税者。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否定税收的强制性、过分宣传自愿纳税只会使偷漏抗税更加严重。为了使征税成本降低,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愿报税、纳税,但西方国家的税务管理实践证明,自愿报税的前提是对偷漏抗税的严厉惩处,是法律威慑和强制的结果,基于法治文化;也基于将偷漏税视为偷盗公共利益,将诚信纳税视为美德的信任文化。要做到纳税人自愿上门报税,还必须建立公平明确的税法体系,形成严格执行税法的执法、司法及中介代理组织,构造疏而不漏的税收信息系统,推行普遍的源泉控制办法,使纳税人的一切经营、收入情况都处于征收机关控制之下,同时征收机关的一切行为、政府对税款使用行为也在人民代表机构及法律、行政监督机关监督之下。这就是说自愿报税的税收文化环境的形成仍然有赖于强制性。强制性是税收的固有特征。5.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正确。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公共产品无法定价,政府以税款建立行政机关、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公共需要到底给每一个纳税人提供多少利益无从计量,等价交换因而无从谈起。如果每个人从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中获得的利益可以计量,那么就完全可按商品市场通行的做法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没有必要建立这么复杂的财政税收制度。正是因为在公共产品领域无法进行等价交换才需要税收这一财政收入形式。否定无偿性、强调利益等价交换,对征税实践也会带来危害。如果贯彻等价交换原则,那么征税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B

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B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每小题1分) ()1、记账凭证是的依据。 A、编制会计报表 B、进行业务活动 C、登记会计账簿 D、填制原始凭证 ()2、坏账损失是指。 A、营业外支出 B、其他业务成本 C、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D、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 ()3、从银行提取现金,应填制。 A、现金收款凭证 B、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单式凭证 ()4、登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所记金额大于正确金额,应采用进行更正。 A、红字更正法 B、平行登记法 C、划线更正法 D、补充登记法 ()5、按经济内容分类,“资本公积”账户属于。 A、资本账户 B、负债账户 C、盘存账户 D、所有者权益账户 ()6、对清查中已查明盘亏的财产物资,是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意外损失,应列入。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应收款 ()7、预计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为借记“”账户,贷记“应交税费”账户。 A、管理费用 B、营业税金及附加 C、销售费用 D、所得税费用 ()8、企业在撤销或合并时,对企业的财产物资应进行。 A、全面清查 B、定期清查 C、局部清查 D、重点清查 ()9、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依据是。 A、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B、各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C、各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 D、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 ()10、“本年利润”账户3月31日的贷方余额为120 000元,表示。 A、3月份利润总额 B、一季度累计利润 C、营业利润额 D、产品销售利润额 ()11、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A、实际成本 B、经济核算 C、持续经营 D、会计准则 ()12、科目汇总表与汇总记账凭证的共同特点是。 A、保持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B、简化总分类账登记工作 C、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 D、总括反映同类经济业务 ()1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核算和监督 B、预测和决策 C、监督和分析 D、反映和核算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及参考答案

"

}

|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 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17.3830 1145 == = ∑∑f xf x #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x bx a y n x b n y a x x n y x xy n b c 5.28080 10703 125.232105.2615 1441502520250512503210128353)(2 2 2-=+==+=?+=-=-=-=--=-??-?= --= ∑∑∑∑∑∑∑因为,5.2-=b ,所以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 即x 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10=x 时,单位成本为 — 55105.280=?-=c y 元

>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f xf x ,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税收学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3年

税收学练习题 (一)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其核心是( A )。 A.强制性B.固定性 C.确定性D.无偿性 2.税收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D )。 A.征税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对象 C.纳税主体 D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3.税收关系产生的标志是( B )。 A. 征税主体课税行为的发生B.纳税主体应税行为的出现 C. 国家颁布新税法,而产生新的征纳行为 D.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发生变化 4.在收益课税中,税率形式多采用( D )。 A.定额税率B.平均税率 C. 边际税率 D. 累进税率 5.定额税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B )。 A.与课税对象的数量无关B.不受课税对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 C.与课税对象数额成正比D.分税目确定便于发挥调节作用 6.某纳税人8月份取得收入2800元,若规定起征点为10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应税收人为1—1500元,适用税率为5%,应税收入为1500—3000元,适用税率为10%.则纳税人应纳税额为( C )。 A.70元B.180元 C. 205元D.280元 二、多项选择题 1.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 ABD )。 A.征收主体只能是国家B.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C.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D.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二)增值税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型增值税的特点是( )。 A.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 B. 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 C.只允许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 D.只允许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价值的流动资产和折旧费 2.我国目前实行增值税采用的类型是( )。 A消费型增值税 B. 收入型增值税 C. 生产型增值税 D. 积累型增值税 3.下列行为属于视同销售货物,应征收增值税的有( B )。 A.某商店为厂家代销服装B.某批发部门将外购的部分饮料用于个人消费 C.某企业将外购的水泥用于基建工程D.某企业将外购的床单用于职工福利

会计学原理题目及答案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 所有的会计凭证都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 ) 2. 所有的会计凭证都应有签名或盖章。 ( ) 3. 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 ) 4. 有些外来原始凭证也可以累计填制。 ( ) 5. 自制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 ( ) 6. 限额领料单只限于领用一种材料。 ( ) 7. 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填制的。 ( ) 8. 为简化核算 ,可将类似的经济业务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原始凭证。 ( ) 9. 外来原始凭证遗失时 ,取得签发单位盖有财务章的证明 ,经单位负责人 批准后 ,可代作原始凭证。 ( ) 10. 记账凭证一律由会计人员填制。 ( ) 11. 记账凭证通过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 ( ) 12. 收款凭证一般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分别编制。 ( ) 13. 付款凭证是出纳人员付出货币的依据。 ( ) 14. 与货币收付无关的业务一律编制转账凭证。 ( ) 15. 从银行提取现金时 , 可以编制现金收款凭证。 ( ) 16. 单式记账凭证是依据单式记账法填制的。 ( ) 17. 列有应借应贷科目的自制原始凭证可以代替记账凭证。 ( ) 18. 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应是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日期。 ( ) 19. 内部牵制制度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达到控制和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 ( ) 20. 会计凭证传递应根据会计制度设计 , 并保证在不同的企业具有相同的程序。 ( ) 、单项选择题 1.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这种分类的标准是 ( )。 A. 用途和填制程序 B. 形成来源 C. 用途 D. 填制方式 2. 原始凭证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等 ,这种分类的标准是 ( )。 3. 下列各项中 ,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 ( )。 A. 提货单 B. 发出材料汇总表 4.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自制原始凭证的是 ( )。 A. 购货发票 B. 销售发票 5. 将同类经济业务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称为 ( )。 A. 一次凭证 B. 累计凭证 A.用途和填制程序 B. 形成来源 C. 填制方式 D. 填制程序 C. 购货发票 C. 销售产品成本计算表 C. 记账编制凭证 D. 领料单 D. 缴款书 D. 汇总原始凭证

00974统计学原理练习题

00974统计学原理 一、单选 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 y c = 56 + 8x,这意味着( C ) 3、 A.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4、 C.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 3、2005年某地区下岗职工已安置了万人,安置率达%,安置率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4、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C )。 A.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 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C.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D. 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5、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和每组次数均增加1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B )。 A.减少15% B.增加15% C.不变化 D.判断不出 6、次数分配数列是( D)。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7、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异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8、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B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9、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B )。 A. 10% B. % C. 7% D. 11% 10、在进行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B )。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 2.征税对象 3.纳税人 4.税率 5.超额累进税率 6.减税、免税 7.起征点与免征额 8.税收体系 1. 税收: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3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 税率: 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 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X )无偿性是第一性 2. 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 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V )税收的重要意义 3. 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 筹资。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X )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 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4. 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X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5. 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V )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6. 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X )纳税人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 的人 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 成计税价格。其基本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税率)。(X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 (1-税率) 8.在实纳税额与应纳税额相等,征税对象全部数额与计税依据的数额相等时,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相等;否则,则不相等。(V ) 三、选择题 1. 税收的形式特征,就是()。 A. 强制性 B.随意性 C.无偿性 D.规定性 2. 一般说来,税率形式有()。 A. 从价固定税率(比例税率) B.从量固定税率(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定量税率 3. 一般说来,从价固定税率的形式有()。 A. 产品从价固定税率 B.行业从价固定税率 C.地区从价固定税率 D.幅度从价固定税率 4. 减税、免税具体包括()。 A. 减税 B.免税 C.起征点 D.免征额 5. 对于一个税种来说,按一种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被确定的纳税环节的多少,课征制度可以分为 ()。 A. —次课征制 B.两次课征制 C.多次课征制 D.每次课征制 四、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常说的税收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税收的概念? 2. 什么是税收的“三性”特征?认识税收“三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何在?

会计学原理题目及答案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完工产品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 ) 2.成本计算方法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基础。 ( ) 3.成本计算主要解决会计核算对象的货币计价问题。 ( ) 4.广义的成本计算存在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项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系统,都涉及成本的计算。 ( ) 5.以货币计量资产的入账价值实际上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 6.资产一旦投入使用即转化为费用,因此,耗费资产的成本计算可以转化为费用的计算。 ( ) 7.流动负债按面值计列,因此流动负债没有成本计算问题。 ( ) 8.对所有者分配利润可以看成是使用所有者投资的成本。 ( ) 9.成本计算的目的之一是确定耗费的补偿尺度。 ( ) 10.货币计价是指选择计量单位的过程。 ( ) 11.当资产价值发生变化后,历史成本不能表现现时的资产价值。 ( ) 12.外购材料的取得成本由材料的买价构成。 ( ) 13.附带成本中有些属于直接费用,有些属于间接费用。 ( ) 14.某企业外购A、B两种材料,其中A材料的买价为100000元,B材料的买价为300000元,运杂费为5000元。如果按材料买价分摊运杂费,则A材料的取得成本为102500元。 ( ) 15.自制材料取得成本由领用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两部分构成。 ( ) 16.只要是为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不论其金额大小,应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 ) 17.某企业购进一台设备,其买价为60000元,运输费2000元,保险费500元,安装费1000元,则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62500元。 ( ) 18.不论采用何种盘存制度,账面上都应该反映存货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 ( ) 19.采用永续盘存制时,可以随时从账簿中结出账面结存数。 ( ) 20.采用实地盘存制时,可以随时从账簿中结出账面结存数。 ( ) 21.永续盘存制加大了明细账的核算工作,因而企业较少采用。 ( ) 22.期初结存存货价值+本期购进存货价值=本期减少存货价值+期末结存存货价值。 ( ) 23.在物价下跌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符合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一、时间序列: 1.某公司某年9月末有职工250人,10月上旬的人数变动情况就是:10月4日新招聘12名大学生上岗,6日有4名老职工退休离岗,8日有3名青年工人应征入伍,同日又有3名职工辞职离 岗,9日招聘7名营销人员上岗。试计算该公司10月上旬的平均在岗人数。 解: 1.2562 12232 2591252225822623250=++++?+?+?+?+?= = ∑∑f af a 要求:(1)具体说明这个时间序列属于哪一种时间序列。 (2)分别计算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与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解: 2.(1)这就是个等间隔的时点序列 (2)n a a a a a a a n n 22 13210++++++=-K 第一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4803 2520 4504802 500万元=+ ++=a 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67.5663 2580 6005502 500万元=+ ++=a 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33.5232 67 .566480,33.52362580 6005504802 500=+==+ ++++=或K a 答: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480万元,第二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566、67 万元,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为523、33万元、 要求计算:①第一季度平均人数;②上半年平均人数。 解: 第一季度平均人数: )(10322 1221020 10501210501002人=+?++?+=a 上半年平均人数:

10233 21321008 102022102010501210501002=++?++?++?+=a 解: 解:产品总产量 ∑=+++++=)(210005000040003000400030002000件a 产品总成本 ∑=+++++=)(1.1480.346.279.214.286.216.14万元b 平均单位成本)/(52.70210001.148件元件 万元 总产量总成本= = ∑∑∑a b c 或:平均单位成本)(52.706 2100010000 61 .148万元=?= =a b c 答:该企业2001年上半年的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70.52元/件。 要求:(1)计算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 (2)计算该地区1997—2001年间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3)计算1998—2001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解: (1)计算表如下: 某地区1996--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2) )(88.545 9.61585.6811.459.40万元=++++== ∑n a a

会计学原理题目及答案

第八章 一、判断题 1、为了保证财务报表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必须做好编表前的准备工作。() 2、会计分期产生了会计期间,因此才需要划分本期与非本期的资产、负债。() 3、编制工作底稿,不是会计核算必不可少的程序。() 4、期末账项调整的目的是实现费用与收入的配比,正确地计算各期的经营成果。() 5、期末账项调整只需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而不需要调整资产和负债。() 6、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应作为银行借款利息支出的减项,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 ) 7、对利息支出进行核算时,也可以于支付期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8、预收款项是一种负债性质的预收收入,因此应作为当期收入入账。() 9、本期已付款入账、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应于期末调整为一项资产。( ) 10、计算出应缴纳的税金时,形成负债性质的应付款项。() 11、编制工作底稿是对账、结账的一项内容,因此,每个单位编制报表前必须编制工作底稿。() 12、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就完成了日常账簿的核对。() 13、总分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的核对属于账账核对的内容。() 14、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使用部门相应财产物资明细账的核对属于实核对的内容。() 15、不论采用永续盘存制,还是采用实地盘存制,对存货进行核算,都有必要进行财产清查。() 16、单位撤销时,应进行局部清查。() 17、不论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期末都必须进行账项调整。() 18、期末账项调整的目的,是将收入、费用按其归属期确认,以正确计算本期损益。() 19、企业如果编制工作底稿,就不必再编制记账凭证。() 20、经过期末账项调整,账簿记录中有关收入和费用科目所记录的金额,便是应归属本期收入费用的金额。() 21、月末对账时,必须进行账证核对。() 22、账实核对实际上就是财产清查。() 23、结账是在各个会计期末进行的。() 24、季结时应划通栏双红线。() 25、在一般情况下,全面清查既可以是定期清查,也可以是不定期清查。() 26、局部清查一般适用于对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清查。() 27、对财产物资价值量的确定,必须采用账面价值法。() 28、对财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时,一律调整账存数。() 29、对财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时,都必须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30、盘盈的材料可以冲减管理费用。() 31、转销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一律作为营业外收支处理。() 32、如果对未达账项进行调节,调节后的余额表明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存款额。() 33、对于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同时将未达账项编制记账凭证调整入账。()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经济统计学》习题(计算题) 1. 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数 工人数(人) 10~20 15 20~30 38 30~40 34 40~50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 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产量差异程度大?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 日产量计数 组中值x 工人数(人)f xf 2x f 10~20 15 15 225 3375 20~30 25 38 950 23750 30~40 35 34 1190 41650 40~50 45 13 585 26325 合计 - 100 2950 95100 (1) 乙组 平均每人日产量:件)乙 (5.29100 2950 ==∑∑= f xf x 标 准 差

)(99.85.29100 951002 2 2 2 件)()()(乙乙乙=-= -∑?∑= ∑-∑= x x x f f f f x σ (2)267.036 6 .9== = 甲 甲 甲x V σσ 305.05 .2999 .8== = 乙 乙 乙x V σσ ∵乙 甲 σσV V π ∴乙组的产量差异程度大 2.某企业2011年四月份几次工人数变动登记如 下: 4月1日 4月11日 4月16日 5月1日 1210 1240 1300 1270 试计算该企业四月份平均工人数。 解:4月份平均工人数15 51015 130051*********++?+?+?= ∑∑ =a af a =1260(人)——间隔不 等连续时点数列 3.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月份 3 4 5 6 月总产值(万元) 1150 1170 1200 1370 月末职工人数(千人) 6.5 6.7 6.9 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