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竞争的弊端

竞争的弊端

竞争的弊端
竞争的弊端

社会规律告诉我们,人类虽然属于最高等的动物,但已经脱离了动物的一般属性,而具有人类社会的属性。如果说动物界存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鲜明特征,那么人类社会的竞争远远超出了动物界竞争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共存和共融,在这个基础上的竞争才有积极意义可言,否则就陷入了动物界的竞争。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进步共识,这就是任何团体和个人不能为了自己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的需要而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部分人依仗权势、财势强行剥夺、占有、侵害他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背了法理,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格格不入。诚然,人类社会并不排斥社会竞争,但社会竞争的目的却有着是否合理,是否合适的鲜明界限。恰当合理的社会竞争的目的在于为了改善所有社会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决不是我吃山珍海味都腻歪了,你却无果腹之食;我住豪宅,你却住在漏雨的窝棚;我穿名牌,你却无衣遮寒;我大把的钞票铺张浪费,你却捉襟见肘。社会竞争的理想和高境界是把人们带入最近发展区和为以后进入最佳发展区准备条件创造条件。社会竞争的本质不是自私而是大公,不是少数人富裕而是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享尽荣华而是全体人民共同繁荣。背离了这些原则只能把竞争引入歧途。普通公民需要正确认识社会竞争,什么竞争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什么竞争能够促进人民的幸福安康;各级官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高度重视社会竞争的正确含义,如果把社会竞争的积极含义弄错了,社会就难免会出现诸多不和谐的因素。

社会竞争的最大弊端就是科学的不断发展,跟人们道德的不断后退

二会带来商家的金权主义,丧失人性。企业优胜略汰,造成垄断,提升价格。并引起失业谈谈竞争之三:竞争的弊端

像任何事物一样,竞争也有它的两面:优点与弊端。竞争的优长为人类立下了丰功伟绩,竞争的弊端却给人类带来了麻烦,带来了灾祸。当然,这要三七开,七分成绩三分错误。

竞争有一个趋势,由小到大,由多到少。以企业为例,竞争使小企业不断被组合、被吞并,演变成联合企业(托拉斯、康采恩等),再演变成跨国企业集团,成为巨无霸。美国汽车业开创阶段有2300家汽车制造公司,经过长期竞争淘汰后,现在只剩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几家。美国硅谷是世界电子工业中心,这里竞争十分激烈,其中25%的公司生命周期只有6—7年,如苹果、王安这样的世界知名大公司也被淘汰。竞争促使企业联合,增强企业实力,也促进了行业发展。但弊病也产生了:竞争对象的减少使竞争的激烈程度减缓,大鱼吃小鱼,如果某一竞争领域只剩下一条大鱼,就没有了竞争,大鱼垄断了一切。垄断扼杀新生力量,使竞争消亡,竞争达于垄断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美国哈佛经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说得好:“国内必须有充分的竞争,使得各厂商不断改进,不断往国际化路上走。一个公司垄断国内市场,将会失掉活力。”竞争要向垄断发展但又要抑制、破除垄断,这真是一件矛盾的事情,但世界就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一些国家制定了反垄断法,破除垄断,并对严重垄断的企业进行制裁。如美国就对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实行了制裁,令其将垄断大公司分解成数个小公司,以打破行业垄断。大名鼎鼎的电脑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也遭受了类似制裁。中国也将于近期通过反垄断法,因为中国某些行业(电力、通信、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为带来的弊病(僵化、保守、服务差等)是很严重的。

政治上的垄断更为可怕。政治垄断将造成一言堂,阻碍下情、民意、不同意见上达。还将使政治体制因没有竞争而失去监督和促进,导致惰性、保守、腐化发生。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与前苏联的官僚专权,其带来的严重弊病是有目共睹,有史为鉴的。

要想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就必须打破垄断,实行积极的竞争和民主选举。

竞争还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一旦失控便会向盲目、恶性、无序状态发展。这种状态会导致种种弊病甚至罪恶、灾难产生。经济领域窃取经济情报,偷税、走私、造假、破坏资源

环境,破坏安全生产、损害劳动者权益等种种不法行为都是不正当竞争造成的。政治领域中的贿选、买官、谎报业绩;体育比赛中的假球、黑哨、服用禁药;教育领域的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等不良现象也是不正当竞争的结果。如果无序恶性竞争从国家扩展到国际,而且走向极端,那将造成十分严重的情况。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至今令人谈虎色变;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上亿人生灵涂炭,罪恶的根源也要归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恶性竞争。

为了防止不正当竞争,各国都相继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国际也制定各种反不正当竞争,鼓励国家间和平竞赛的公约。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各国、各企业、各单位、每个人都要努力遵守。只有人类、人人共同遵守维护,世界每个角落才能照耀在公正、和谐、有序竞争的阳光中。竞争才能尽力发挥其优长,为人类继续做出伟大贡献。

竞争也是有缺点的,上面已经说了,它会造成重复建设,而且还会造成产品相对过剩,牛奶会倒进河里,厂房设备会因为企业停产或破产而损坏,这样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垄断与反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能作为R&D 的资金支撑。 第三,垄断还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从美国政府对待微软公司垄断和捆绑销售行为案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并不希望支解微软,因为那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二、垄断的弊端: 第一, 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 与完全竞争相比, 平均成本价格高, 而产量低。可用图( 1) 来说明这一点。 图( 1) 综合了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状况。通过图上对两个市 场长期均衡的比较可以看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产量为Q 1, 价格为P 1 , 而且当 产量为Q 1 时, 长期平均成本为最低点; 在垄断市场上, 产量为Q2, 价格为P2, 产量为Q2 时, 长期平均成本并不是最低点。Q1 > Q2, P1 < P2, 说明在垄断市

地方政府竞争及其现状分析

地方政府竞争及其现状分析 摘要:地方政府的涵义所谓地方政府,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在基本法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权限缺失。从地方政府的行政级别设置来看,除特别行政区以外,我国地方政府分为三级即省级、县级和乡级。从我国现行的中央与地方间“委托代理”关系来看,地方政府是辖区内土地市场的管理者,负责对辖区内土地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促使它们的行为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同时地方政府也是较大的土地需求者,政府机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用地。由于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特殊性,我国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自己辖区范围内,地方政府既是土地市场的唯一供给者,又是土地市场的唯一的管理者。各地方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会根据预先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确定规划期间辖区内各年出让宗地的基本情况,如:位置、数量、容积率、建筑限高等指标。由此,地方政府作为辖区内土地的管理者、需求者,对辖区内土地市场影响较强,进而影响其对土地资源的集约配置。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现状分析 地方政府竞争的涵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经济的竞争 性开始显现。作为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特征,竞争在市场经济中广泛存在。.地方政府作为土 地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地方政府与土地使用者以及地方政府间开始出现竞争关系。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有了现实研究意义。亚当.斯密首先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了论述,此后有不少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加入到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中来。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有多种不同角度,因而对地方政府竞争也有多种不同的定义。地方政府竞争通常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政区域地方政府之间提供公共物品,吸引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在投资环境、法律制度、政府效率等方面开展的跨区域政府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日益加强。为发展当地经济和扩大财富规模,地方政府积极吸引辖区外资源流入,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业竞争的政府竞争。在政府绩效考核的驱使下,地方政府之间就产生了类似企政府竞争包括政府的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两个方面。政府的纵向竞争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集权与分权进行。政府的横向竞争是指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为了自利,相互之间围绕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展开的竞争。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起始于80年开始的财政分权化改革。在分权化改革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只是简单的委托代理机制,在地方政府没有相对独立的经济职能,地方政府官员也不是地方利益的代表,更倾向于维护全国的公共利益。因此,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之间是不存在利苹分歧。而财政分权化改革后,中央·地方、省之间关系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地方政府在继续履行中央一地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同时,地方独立经济利益开始出现。比如税收分流。这种利益主体地位的确立,改变了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和行为取向,地方政府不再是完全依靠从中央政府获取最大化的预算支出,而试图通过自身努力扩大地方利益。因此,地方政府因分权化改革而成为了独立的利益主体,独立利益主体的确立必然导致彼此为扩大各自利益而进行竞争。 地方政府间竞争产生的原因 分析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和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开始展现较强的竞争意识, 这表明地方政府间竞争是现实存在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地方政府间的良性竞争对促进辖区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而过度竞争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等现象也不断出现,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对地方政府间竞争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对规范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益驱动竞争,只有维护与争

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垄断的利弊之“辨” 汇报人:飞龙组陈瑾 亚当斯密曾说世人对囤积与垄断的恐惧好比对妖术的恐惧与疑惑。那么各位,你认为:垄断是好还是不好呢? 呵呵,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垄断是好还是不好,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它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某些领域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集中力量于某几个行业和企业,对其给予更多的资金、政策优势,一时可以可以很快地增强其竞争力,但也会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第三,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特殊资源,如国家垄断控制稀土。但注意政府可能会打着“保护资源”的幌子进行不合理的垄断。 第四,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对其更有吸引力。

地方政府学第三节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

第三节中国的地方政府竞争 一、地方政府竞争概述 二、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表现及后果 三、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产生机理 四、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规制 一、地方政府竞争概述 1.地方政府竞争的概念 2.地方政府竞争的手段 3.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容 4. 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基础 1.地方政府竞争的概念 ·在理论上,一个地方政府代表一个所管辖的区域,因而也可以称作辖区。 ·所谓地方政府竞争或者辖区竞争,是指各辖区为了本地的利益最大化,采取相应的公共政策来争夺资源的竞争过程。 2.政府竞争的手段 ·投资环境 ·政府管理竞争 ·法律制度竞争 ·政治行动竞争(获取特殊政策) 3.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容 ·政治市场(财税权、人事权等) ·要素市场(农产品、工业产品等) ·产品市场(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 4. 地方政府竞争的必然性 蒂布特假说: 蒂布特认为,只要居民可以择区而居,那么各辖区的政府之间就会出现竞争。这是因为个人考虑选择辖区居住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辖区可供选择的税收和服务(支出)结构及水平。如果一个辖区试图吸引更多的居民进驻,就必须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公共服务,由于居民的偏好不同,辖区之间可以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结果均衡的时候,辖区之间存在差异,但辖区内部可能没有差异。在这种理想状况下,居民的用脚投票足以给辖区政府带来硬约束。 二、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后果 1.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2.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后果 1.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一,改善地方公共物品。地方公共物品是吸引要素流入的基础性环境条件,也是地方政府获取从中直接受益的本地居民支持或赞同的重要砝码,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在扩大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数量和提高公共物品质量上,如为吸引区外要素流入本地区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社会治安,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及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创新等。 第二,争夺生产要素。制度经济学把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四架马车”,围绕这些基本生产要素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人才高地”、制订税收及土地使用等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争夺资金、技术。 第三,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制定地区发展战略,针对重要企业或产业适用优惠或倾斜政策,实行价格补贴、金融优惠政策、财政优惠政策等,或者为企业用工和人才吸引方面提供特殊政策和便利条件,提高本地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市场封锁与保护。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扩大管理范围,增加审批手续,强令当地企业经营、收购或推销当地产品;强化经济杠杆,迫使和诱使当地企业实施封锁措施。 第五,获取优惠政策,争试点权。主要是地方政府通过与中央或上级政府的博弈,在纵向政策层面上获得比其它地方政府更为优惠的政策,或者争取中央政府对制度供给实行准入和试验推广。 如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其政府在行政权力、财税分配、经济规划、人事任免等方面有比其它地方政府更大的权限,享受更为优惠的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快速发展。 2.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主要后果 积极面: ·提高了地方公共产品质量与效率; ·约束了地方政府的“掠夺之手”; ·推动了宏观经济的调整增长。 消极面: ·一是重复建设严重 ·二是产业结构趋同 ·三是分割市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完全竞争和垄断的利弊分析

竞争和垄断的利弊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班 111404212 孙楠楠 摘要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部分。竞争与垄断这两个社会经济现象与其他现象一样,对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既有着消极的抑制作用, 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竞争和垄断利弊的认识,必然各有所见,并不断深入着。就此,来分析一下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关键词:竞争垄断利弊分析效率技术创新 一、竞争、垄断与效率 效率高低是利弊之争遇到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一部分经济学家的研究中认为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的效率是低下的。美国哈佛学派学者谢佩德在近期的研究中表明了这个观点,认为,一些大的垄断公司,由于内部效率低下,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公司成本的10%。这些学者坚持认为,只有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效率是低下的。熊彼特批判了竞争企业具有高效率的观点,他说:“很难设想是完全竞争一开始就会采用新生产方法和新产品,这就是说,我们所称为经济进步的东西,大部分和完全竞争不相容。完全竞争的效率、尤其是就新技术效率而言,是低劣的。”这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只有建立大批量生产经营体系,才能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而大批量生产经营必然引起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这种在规模经济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垄断,显然有着较高的效率。罗伯特·博克反驳了高度集中的垄断企业会使经济效率低下的论点,他认为规模经济形成的垄断企业与效率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他还说,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为了提高价格,限制产量,企业的效率必须是优越于它的竞争对手,否则,它的竞争对手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而市场自由地调节各自企业的效率。 哈耶克从垄断与竞争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他说“竞争与垄断相连时,竞争才达到最佳状态。垄断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而留下的

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之“辨” 汇报人:飞龙组陈瑾 亚当斯密曾说世人对囤积与垄断的恐惧好比对妖术的恐惧与疑惑。那么各位,你认为:垄断是好还是不好呢? 呵呵,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垄断是好还是不好,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它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某些领域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

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集中力量于某几个行业和企业,对其给予更多的资金、政策优势,一时可以可以很快地增强其竞争力,但也会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第三,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特殊资源,如国家垄断控制稀土。但注意政府可能会打着“保护资源”的幌子进行不合理的垄断。 第四,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对其更有吸引力。 (对以上几点大家有什么要补充或质疑的么?…..,这个技术创新,如垄断公司在形成垄断的过程中,其有有利的过程,然而随着其垄断地位的建立和巩固,则其也就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也就是我们马上要说的垄断的弊端的第一点) 二、垄断的弊端: 第一, 垄断市场结构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时会降低技术创新过程,影响技术进步步伐。 垄断市场缺乏竞争压力。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进行新技术开发,生产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市场竞争会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否则将会被淘汰,而垄断企业有着稳定的市场势力,垄断厂商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超额利润,因而缺少技术创新的压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的动力!

地方政府竞争

正确看待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高速发展 姓名:邹佳男 班级:行政管理班 学号:201200032102 如今社会的竞争愈发激烈,这不仅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之间,也同样表现在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究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把握地方政府竞争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经济稳步快速高效发展。. 仔细品读当今的舆论风向,可以敏锐的察觉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将目光侧重于地方政府竞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确实因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私利竞争产生了诸多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是什么推动了地方政府之间的这种激烈竞争,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官员升迁制度过多的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如今较为看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地方政府主政者的政绩,都是由一个中心按照单一的经济标准自上而下地来考核、比较的。又因为我国各地方政府都是对上级负责,因此各地方民众的追求并不是当政者的首选追求,如果各地政府根据自身地方特点以及民众诉求为出发点,那么单纯的经济发展一定不是所有地方政府的首要选择,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对于环境的诉求必然要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单地说,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导向的政绩观及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体系,诱导地方政府官员投入到了增长的竞争中。 在如此的竞争环境中产生诸多问题也不足为奇,这种政府竞争所导致的地区保护以及区域分割两种现象在我看来是产生负面效应的最主要原因。 地区保护在我看来主要有两方面不利影响,一是阻止外地产品流入,保证本地企业产品的当地销售,不利于整体区域发展;二是对本地企业的大肆维护,乃至放松监察力度,易导致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导致不合格产品反而愈演愈烈。 区域分割在我看来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种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状态使得每个地方经济体成为许许多多的独立经济体系,每个经济体系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市场特征。进而产生了较大范围内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如长三角流域的港口就建设过于密集造成资源浪费;也导致区域内多个地方经济体发展模式相同,造成资源利用率的下降。 这种经济竞争导致地方政府重视本地产业的短期经济增长,形成了GDP的高增速,但是却未能全面均衡的带动国内发展,只是侧重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因此没有能在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度。 如此看来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的确带来了诸多问题,但我们不可否认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庞大动力,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竞争所带给我们的巨大进步。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事权下放给地方政府,一定程度的税收掌握以及事权的承担间接引起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开始。当然从事实来看,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形成从而推动了我国20年来的经济告诉发展。张五常评论说:“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像中国今天所见到的激烈竞争,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正是如此激烈的地方政府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逐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方政府竞争的巨大优势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我认为首先得一点是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资源要素以及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资源的配置完全受计划经济所控制,流动性不强,并且资源由此产生的低利用率也限制了经济发展,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价格驱动的资源购置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社会整体的效率提高;并且市场要素的配置也极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建设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市场中的垄断与竞争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市场中的垄断与竞争 (一) 所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统一性和对立性,二者相辅相成。我们要注意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同时注意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 什么时候垄断与竞争呢?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益,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竞争是自由竞争发展而来的。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高级形式,两者是同一的,而垄断的结果必然导致自由竞争的失调。而垄断之中又包含竞争。垄断和竞争是既对立又同一的矛盾的双方,两者必然存在着相互统一和相互斗争。两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形式,是两者的相互统一,而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高级形式,在垄断中又存在着相互的竞争。虽然垄断导致产品控制在几家大企业手中,只是在市场上相互斗争和相互竞争的主体减少了,并不会改变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的存在形式。 (二) 在市场的发展中,如果没有竞争只有垄断,那么这个市场固然无法健全的发展。比如1994年联通公司一家独占中国移动通信市场,通讯发展无法迅速。2000年成立的中国移动,在强大资金的支撑下迅速壮大,与联通展开了强有力的竞争,通讯自费逐步降低,手机的普及率日益上升。但由于目前通信市场仍旧属于寡头垄断的情形,通讯费有待于新的竞争者的加入与竞争的强化时期降低。 再来看一个案例:1870年,洛克菲勒创建了一家新公司,命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当时克利夫兰出现了五十多加炼油厂,但洛克菲勒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到1878年,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美国90%的炼油业、85%以上的管道运输、85%的油品市场和出口,以及30%左右的原油开采。因此,标准石油公司的成立标准者垄断时代的来临。垄断妨碍了其他投资人对市场的参与和竞争,容易抬高价格,囤积居奇,导致市场物品的不流通。但在一些行业上,如果不实习垄断,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当市场被垄断时,资源被操纵在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手中,竞争力不强,从而无法在本行业产生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力,对本行业的发展不是有利的,所以垄断需要竞争。但没有垄断的竞争只是零散的竞争,无法产生更多的效益和高的效率。这就是两者的矛盾所在。 (三) 正如市场不能只有垄断而没有竞争,只有竞争而缺乏垄断的市场也是无法正常发展的。农民们种菜种粮,互相的竞争使利润微乎其微,没有资金能够投入到对生产技术的改良当中,只能依靠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来扩大发展生产,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并购、吸收其他的生产力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大量的效益被消耗在无法推动生产进步的方面,无数小规模的竞争使得生产资源被浪费在本可以不必注重的方面。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出现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竞争额特征、形式、手段、范围和后果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竞争的目的主要是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30年

* 本成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 985 工程 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的支持。 [收稿日期]2009-08-02 [作者简介]周业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行为和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宋紫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30年 * 周业安,宋紫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经济增长;财政分权 [摘 要] 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及其后果,并总结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的主要成果。本文认为这种地方政府竞争的确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经济波动、地方保护以及公共品供给的扭曲等。[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9)11-0028-09 一、导 言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和转型并存的经济体,就经济增长的模式来说和早期的东亚模式类似,比如强调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注重出口导向,注重投资的核心地位,以家族企业为特色的微观经济组织等等。不过,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东亚模式之间存在一些本质的差别,除了政府和国有部门对资源的控制以外,政府介入经济增长的方式和途径也完全不同。在中国,更多地表现在地方政府像公司一样运行,[1] 地方政府并不特别关心公共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而是更关心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绩效。尤其是地方政府竞争强化了这类行为。所以,在很多学者看来,要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从地方政府竞争着手。 地方政府竞争其实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普遍存在。发达经济体都采取不同程度的财政分 权,每个辖区(无论是州县还是一些大区)都拥有 自己的独立的税权。各个辖区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通过公共政策的策略制定来吸引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流入本辖区。给定资源的有限性,辖区之间就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如果按照作为竞争主体的政府间关系划分,辖区竞争可分为纵向竞争(interg overnmental competition 或vertical com petition)和横向竞争(interjurisdictio nal com -petition 或horizo ntal competition)。[2] 所谓纵向竞争,就是指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竞争,通常更多地关注中央和州(或者地方)之间的竞争。横向竞争是指同级政府之间的竞争,比如州之间、城市之间、特别区之间、县之间的竞争等等。 如果按照竞争的性质划分,那么辖区竞争又可分为溢出效应、财政模仿和标尺竞争三种方式。所谓溢出效应式的竞争,主要是指某个地方政府增加某项公共服务支出,就可能惠及周边辖区的 28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浅析 竞争三要素:某种资源的稀缺性;对该资源的需求;多个需求主体。中国渐进式的改革策略对地方政府间竞争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控制权的下放;地方可控制资源增多;行政任命制。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靠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所推动的。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介入才使渐进式改革得以平稳进行,并且能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政府间竞争体现在三个层面:政府内竞争,政府与政府竞争,政府外竞争。政府间竞争表现为政府机构之间和政府首脑之间的竞争。传统地方政府间竞争的三个视角是:联邦主义视角,科层制视角,财税视角。作者刘亚平提出“退出选择视角”。大众退出选择的方式:利益产品市场通过货币退出;公共产品市场中以“足”退出;领导干部任免中的“公共选择”。 马歇尔认为,解释现实世界可以有两个基本思路。其一,进化论的动态思路。其二,工具理性的静态思路,靠着理性经济人等假设,借助于日益精深的数学工具,分析出于静态均衡下的理性行为。招商引资是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一个极好缩影。竞争形态分:对抗的竞争,差异化的竞争,合作的竞争。对抗的竞争的产生条件:竞争各方抢占的是相同的要素;满足流动要素偏好的能力有限;一次性博弈。此阶段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易于模仿的政策试验上,通过学习其他政府表现出来的外部信息就可以将同质程度较高的政策临摹过来,如基础设施,地价,税费等。差异化的竞争的产生条件:有足够多的目

标流动要素;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能力与资源;重复博弈。此阶段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不易模仿的政策试验上,通过构建比较优势,使自身优势不易被发现、观察和度量。合作的竞争的产生条件:竞争者之间在多个层面进行立体博弈;双方存在差异;共同的利益。此阶段的竞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第三方的威胁,双方握手言和,优势互补,以实现共同发展。 美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制度框架:联邦层面(美国宪法,最高法院,联邦法律与管制,补助金);地方层面(地方政府的权限明晰,地方政府间合作机构,地方政府间契约);社会层面(直接、便捷、多样化的需求表达,居民直接参与:友邻治理;分数多个地方政府)。对于我们的启示有:竞争优先的理念,法治化框架,理性划分联邦与州政府关系,地方政府职能:供应与生产的分离。 为规范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当前的整治策略:颁布政策法规,加强中央调控权力,促进区域合作,调整行政区划,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借鉴美国规制政府间竞争的理念,我们可以把着力点放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力量三方。中央政府应建立和维持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制度化,推行以公平为基础的政策,确立地方政府间竞争中的争端裁决机关;地方政府应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强地方公共财政建设,合理界定支出结构,构建优势形成特色;社会力量也应嵌入其中,将培育民营经济作为近期任务,保障居民退出权作为中起任务,发挥第三部门作用作为长远追求目标。 当然退出选择是理想化的状态,实践中,退出机制对地方政府间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JOURNAL OF RE 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o .1 2003 [收稿日期] 2002-10-16 [作者简介] 周业安(1968-),安徽绩溪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和金 融经济学。 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周业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由于垂直化行政管理架构和资源流动性的限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良性增长,保护性策略和掠夺型策略可能被选择,从而增加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损害经济增长。合理的分权和促进资源流动的政策将有助于改变不利的竞争格局。 [关键词] 分权;地方政府竞争;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D523.5;F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20(2003)01-0097-07 一、引言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学家极为重要的工作,一些国外的学者通过统计数据的处理证明,中国经济增长率被严重高估;而另一些学者 则认为中国实际的增长数据并不能反映到官方统计中来,从发达地区的现象看,很多地区的增长不是被高估,而是被低估了,进一步考虑到官方对统计工作的不断修正调整,总体上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反映了事实。[1] 问题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何引致学者们的争论?现有的讨论主要沿袭索洛增长模型的思路,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寻找资本、人力和技术等要素对增长率所做的贡献。按照这种研究,中国的资本和改革本身对改革以后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2],这说明除了改革带来的制度效应外,资本的巨大贡献是来自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形式。这种结论在经验上还不足以说明中国 的经济增长之谜,至少有两个关键的因素没有考 虑,一是改革以后劳动力流动所产生的人力资本累积;二是政府结构。 本文关注第二个因素,并且该因素会影响到第一个因素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在现有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制度因素并没有考虑政府结构,而仅仅涉及市场化本身的一些要素。但是,要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首先就要理解政府的决策程序及其微观基础。这是因为市场化过程还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政府通过国有化和政策制定掌控了众多经济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直接影响到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到经济体的产出水平。由于政府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巨大影响力,何种政府结构就可能决定何种经济结构及相应的增长水平。政府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政府直接通过投资影响资源配置;政府 — 97—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的利: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竞争可以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竞争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与修养。对于消费者而言,竞争可以促使产品及服务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实惠。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竞争是企业自我完善的手段,竞争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他们自己不断进步。 弊: 一是竞争会使强者吃掉弱者,从人道主义的理论及道德意义上来讲不很合适;二是在竞争使弱势群体失去生活保障与生存信念;三是竞争中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四是无限竞争是企业间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深化;五是市场竞争使弱的企业更加脆弱;六是竞争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大多数人失去财富。 垄断的利: 垄断厂商也许在市场没有竞争中,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从容面对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垄断厂商必定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要素,从而确保自己产品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是自己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之中。因此,垄断可以促进垄断厂商和行业对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另一方面,垄断厂商往往都是大规模的生产,因为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扩大经济规模。另外,在某些领域垄断可以节约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如供水行业;同时垄断还可以保护稀缺资源。 弊: 同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在均衡状态下,垄断市场的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垄断市场中,价格是高于边际成本的。这样就使得生产要素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资源存在浪费。而在长期均衡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垄断厂商无法以最低成本进行持续的生产,其产量必定达不到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达到的产量。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也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表现,会加剧贫富差距。同时,垄断容易导致商品出现价格歧视,扼杀市场公平,由于垄断,消费者可能得不到公平的服务,企业于语现状,不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 2008年8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8 月30日通过 反垄断案例 1、微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立于1975年的微软就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遭到反垄断诉讼。 美国 199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微软与IBM在个人电脑软件市场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调查,后由美国司法部接管。

关于地方政府竞争主流理论的一个综述

关于地方政府竞争主流理论的一个综述 [摘要]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竞争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就此学界已有共识。本文对流行于西方的主要地方政府竞争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就其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财政分权要素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举世瞩目,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此进行解释。财政分权及其带来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许多学者希望通过对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研究,解释我国的经济增长。了解西方主流的政府竞争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科学的研究框架,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税收竞争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Tiebout[1]在1956年发表的“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一文中,第一次较全面的关注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文章假定,人们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居住地,从而选择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公共服务,而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不同的公共产品和税收组合来吸引居民,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将带来公共品供给和居民偏好之间的更好匹配,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达到帕累托改进,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尽管Tiebout等人的研究支持了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合理性,但很多学者也对此提出了质疑。Oates[2](1972)提出:“税收竞争可能导致地方提供的公共服务低于效率水平。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可能降低税率,从而使公共投入低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尤其是哪些不能直接为商业投资带来利益的公共支出更将受到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区性政策存在外部性。地方政府可能会降低税率以吸引资本流入本地区,然而本地资本的流入必然意味着其他地区资本的流出,而其他地区为了防止本地区的资本流出也会降低税率,最终的结果是,相比于没有税收竞争的情况,所有地区的福利水平都恶化了。 Zodrow和Mieszkowski[3]以及Wilson[4]建立了税收竞争理论的标准模型。假定存在许多地区,每个地区都有竞争性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生产要素为流动性的资本和非流动性的劳动,均为当地居民平均拥有。产品一部分被当地居民消费,一部分被转化成公共产品。当地的社会福利水平由代表性居民的效用水平表示,假定其效用函数为,其中C代表私人消费,G代表对公共品的消费。私人消费水平取决于代表性居民的劳动所得和资本收入,公共品供给由政府对区域内的企业征税来满足。那么地方政府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税率t,以使代表性居民的效用水平最大。其约束条件是。其中r为资本的税后收入,由于资本的流动不受限制,r在各地区之间相等;表示在收益率和税率一定时本地的资本供给量。由于政府提高税收以增加公共品供给的边际成本不仅包括由于私人消费减

垄断市场的利弊分析

垄断市场的利弊分析 垄断市场,是一种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垄断市场也叫做纯粹垄断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作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一种典型代表,垄断市场的极端主要表现在某一个人控制了市场上一个产品的全部供给,其他厂商进出该市场存在很大的阻碍。因而,垄断市场,就是指只有唯一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类型,在这个市场中,垄断厂商作为价格的决定者,可以控制产品价格,它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不可替代。 关键词:垄断市场,竞争 一、垄断市场的特点是垄断形成的关键 1.垄断中的唯一厂家和唯一商品 垄断市场的特点是垄断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对于一件特定的商品,只有一个卖家的存在,它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使厂商和行业两个概念完全重合。即行业中唯一的厂商是垄断厂商,而这个垄断厂商就代表了一个行业,形成了供给的唯一性。而这个行业里所生产出的产品没有十分相似的替代品,它与其他产品的替代弹性是非常低的,这就注定了该产品的唯一性,因而垄断厂商也成为了价格的决定者。 2.进出市场的障碍使垄断厂家的唯一性得到保持 不许有新的厂商的进入,这是垄断得以保持的重要因素。垄断厂商控制着市场周围的种种进入障碍,同时也控制了该行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其他厂商在刚进入这个行业时,由于垄断厂商专利保护或者其他的因素,新的厂商无法获得该行业的相关生产技术,也无法畅通的获取掌握该行业生产的要素,在加上原垄断厂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新厂商进行的施压,就导致新厂商无法再垄断行业中获利,最终只有被迫退出。 二、垄断的形成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经济壁垒 1.垄断厂商的连续获益使垄断厂商想保持垄断地位 垄断市场形成并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垄断厂商阻止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维护巩固自身的垄断地位,以保持自己唯一供给者的身份。在垄断市场中,企业作为市场上某一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就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市场上该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以使得自己长期获得最大利润。 2.垄断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 在社会发展自然竞争中,一定时期以后,有的企业会倒闭,有的企业却可以把规模越做越大。因为自然竞争引起的资本和资产的积累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少数大型企业就必然将该行业得主要命脉控制到了自己的手中。同其他中小型企业相比,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高端的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时掌控了此行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其他小中型企业的发展对其发展构成威胁时,它有资本进行降价或其他活动,使其他厂商无利可图。而大型企业之间要想单独打败对方取胜,是无法容易办到的事。为了避免

为什么竞争比垄断好

为什么竞争比垄断好,试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分析之? 答: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是指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垄断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浪费,价格歧视,影响创新,效率低下,供给与需求数量不符等。具体而言垄断有如下缺点: 第一,垄断会导致竞争的缺失,没有竞争就没有监督,垄断企业想怎样就怎样,他们利用独家经营某项产品来赚取暴利,强买强卖,控制价格,打破市场平衡,致使本行业的经营公平性大大下降,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第二,垄断与竞争天生是一对矛盾,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发展动力,加之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垄断性行业的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令人满意,经常会违背市场法则、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 第三,按照经济学理论,机制的一成不变导致腐败的产生。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地位赚取超额利润,贿赂官员进而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保护自己,甚至欺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垄断导致经济上的混乱。 第四,垄断导致其他商家不能获利,从而倒闭,造成大量的失业与游民,失业游民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垄断拉高了整个社会成本。 第五,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称为“行政垄断”。行政性垄断由于行政权力的介入,使得它比自然垄断、行业垄断对市场公平竞争的危害性更大,特别是少数腐败分子利用具有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力,如果“给钱”才能办事,垄断成了腐败的温床,这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用遭到损害,失信于经营者。 相比之下,为了资源更好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推崇竞争。 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由于市场上有为数众多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或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购买量或总销售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买与不买,或卖与不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 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这里的完全无差别的商品,不仅指商品之间的质量完全一样,还包括在销售条件、商标、包装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厂商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厂商提价,他的商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当然,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降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是很

简答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简答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1、垄断的形成是由生产的发展和资本的扩张性决定的,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垄断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竞争推动的结果。垄断虽然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因为垄断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消灭商品生产;反而由于垄断的统治地位使竞争发展成为实力更强的大企业间的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多手段的竞争,当然,也是破坏性更大、后果更严重的竞争。从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与伴生物,竞争产生垄断,垄断限制竞争。但垄断并非都是竞争的结果,市场的外部性与权力的扩张性决定了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同为垄断的两种常态。 2、竞争引起垄断,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目的、手段、形式和后果。具体地说,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具有特殊性。 (1)竞争的目的不同。自由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自由竞争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而到了垄断时期,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上述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凭借垄断组织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统治力量打垮对手。 (3)竞争的程度和后果不同。自由竞争时期企业规模较小,力量单薄,彼此分散。而垄断时期竞争的双方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这就使得竞争特别激烈,更具有持久性。 (4)竞争的范围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竞争的场所主要是在国内市场。而垄断竞争的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并扩张到了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导致其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表现:生产的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主要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