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小学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小门家中心小学“快乐足球”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努力遵循“项目特色-----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学校发展轨迹,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小门家中心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二、活动理念:

1、以球育德: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学生在快乐的足球活动中,快乐参与、快乐体验、快乐成长。

2、以球健体: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得到很好的发展。

3、以球促智:促进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更能促进其智育的良好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此阶段是规划实施的开始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学校把该阶段定位为建制、宣传、奠基阶段,要求班主任及全体教师稳扎稳打,全员参与,按计划与分工做好分内工作,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具体步骤:

1、发放“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致全体学生家长一封信》,与学生家长及时构建沟通桥梁。

2、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足球活动这个大环境中来。

3、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宣传栏做好宣传报道。

4、各级部主任负责把本级部教师分配到各个班级,陪学生一起练习足球,便于课间操掌握各班级情况。

5、体育课安排:体育课每周2节足球课,体育教师按照教案内容教授孩子基本功,包括:颠球,脚内侧传球,脚背传球,停球,拉球,左右互拨球,运球前进,如何过标志物等。

6、课间操安排:学校统一规定课间操活动内容,班主任及跟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学生进行练习。

7、体活课安排:针对足球技能基本功,班级组织进行小型的技能比赛。

8、体育教师组织好足球达标考核工作。

第二阶段:

此阶段学校定位为深入、巩固、激励阶段。作为规划实施的第二阶段,应该认真总结不足,虚心求教,坚定信念,更加深入细致的把工作持久的开展下去,具体步骤:

1、认真总结第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表彰先进典型。

2、学生兴趣已经形成,随之课间操考核内容加大。(内容待定)

3、体育课在熟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基本战术的学习,为“校长杯”的顺利进行打基础。

4、各班级组建自己的足球队(男女各一队,五人制)。

5、体育课进行小范围的(2对2,3对3,4对4)对抗赛。

6、针对学生体重肥胖及体能情况,周末及节假日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各种体能自练作业,有目的地规范其假期饮食营养搭配指标。

第三阶段:

此阶段学校定位为总结、自查、持久阶段。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此阶段实为检验前两个阶段活动效果、工作成绩。具体步骤:

1、足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因此将考核内容继续加大,营造更浓重的学习气氛。

2、体育课上通过对抗赛将足球规则和裁判法渗透教学中。

3、组织进行第一届“校长杯”班级足球对抗赛。

4、组建校队,可以与老师进行师生友谊赛,为2016年11月份的中小学第一届“市长杯”做准备。

三个阶段内容的实施,已经在小门家中心小学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足球氛围,培养了学生足球特长,发展了足球特色,以体育德,健康成长,以体育智,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用微笑、真诚、责任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

五、具体实施计划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健全校园足球工作机制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足球的“三个梦想”的重大意义,把全校师生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用具体行动落实发展足球的国家战略,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工作部署,以校园足球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张义锋为组长、副校长邢思文为副组长、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为组员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足球训练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足球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制订足球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丰富内涵,注重引领,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积极打造校园足球文化文化,引领校园足球长远发展是我们长期

坚持的一个工作思路。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在校园足球宣传工作上开动脑筋,,在足球校园文化建设上广开思路,在足球特长学生训练上频出实招,变“要我练”为“我要练”,让踢球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踢球过程中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受足球的魅力,在踢球过程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会尊重与包容,强化团队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让学生身心融进足球文化领域,不断提高校园足球认知度,大力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各班级还征集了班级足球队队标,制作了班级足球队队旗。

三、更新理念,因地制宜,探索校园足球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足球课开展足球教学工作。每个班级每周上一节足球课,通过足球课,普及足球运动知识,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精神,开展射门、颠球、传球运球绕杆等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夯实足球基本功,促进足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二是成立校园足球兴趣小组。在各班成立足球兴趣小组,学生课余时间自由活动,主要进行足球研究性学习,办班级足球手抄报,课余时间组织一些班级足球趣味性活动。

三是建立校园足球队。每班建立男、女各一支足球队。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足球趣味游戏或五人制比赛,保证每周不少于4个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经常性开展学校足球对抗赛,做到“周周有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学生的足球运动水平,同时选拨优秀队员加入校足球队,形成以班级为基础,以校队为中心的梯度发展格局。

四是利用校园足球节、“校园杯”足球比赛,提高技术、战术水平。自2010年开始,学校每年四月份举办校园体育节,设立足球基本功专项比赛,利用各种平台宣传足球知识,营造浓郁的足球运动氛围。开展足球小裁判培训活动,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每学年举办一次“校长杯”足球比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年级均

采用5人制,全场比赛40分钟。比赛结束时进行表彰奖励,第一名颁发冠军奖杯,并在学校走廊上悬挂优秀团队和队员照片,张贴优秀球员信息,让全体学生了解受表彰的团队,逐渐形成以“校园杯”足球比赛为文化载体的足球竞赛模式。

五是将足球教育同德育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培养足球精神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校园足球培养了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团结互助意识。学校还成立了在少先队大队委领导下的校园足球运动自主管理委员会,学校足球活动的开展全由足管会学生组织。

四、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不断改善校园足球条件

一是保证充足的资金投入。学校的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为了确保足球队的训练、比赛顺利开展,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建有一个200米环形跑道,内设有 1000多平米足球场一块。周边建有各种健身器材设施。这些场地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足球运动的空间,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学校为每个班配备足够数量的足球,保证师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训练。学校拟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场地、器材维护及活动组织等。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拥有专业素养较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专职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2名是足球专业毕业,这些教练员主要进行校队训练和开展足球进课堂活动。学校平时认真做好体育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注重后续教练员的培养。学校将足球教练工作计入教师量化管理中,对足球比赛取得成绩的教练和班主任给予奖励。

三是抓好校队常规训练。我们坚持每天下午两节课后进行课余训练,保证每天半小时的训练时间。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鼓励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确保训练的

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