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三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三节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一、三节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特征。

2.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无产阶级的壮大。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引言分析:

引言分两段,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概括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第一段,介绍政治形势。一方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极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同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第二段,介绍经济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使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个短暂的发展机会,迎来了发展中的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这就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一.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是怎样逐步建立起独裁专制统治的?

(1)政治上,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在政治上,袁世凯把其亲信安排在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同盟会员只能担任一些“冷衙门”的总长(王宠惠、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分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总长)。之后,袁世凯又迫使唐绍仪内阁辞职,强迫参议院通过他所提名的新内阁,使之完全成为听命于己的御用工具。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大举外债,扩张自己的个人势力,使北洋军阀实力大增。

二. 二次革命

1.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面对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行为,1912年8月,在宋教仁的努力下,同盟会进行了改组,改组为国民党。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

A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组成中国第一大党,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

B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

2. 宋教仁案(1913年3月20日)

袁世凯是“宋案”的幕后策划者,其目的是为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课本上

的图片为当年《真理画报》上刊登的刺杀宋教仁的有关人犯,五人分别为主谋袁世凯,同谋国务总理赵秉钧,联络者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挥者上海大流氓袁的长江侦察科长应桂馨,行凶者流氓兵痞武士英。1913年4月24日武士英暴死狱中,1914年2月17日赵秉钧在天津督署中毒而亡;应桂馨于1914年1月在天津被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杀死。上述三人之死都与袁有关。只有洪述祖长期避居青岛租界,后化名至上海,被宋教仁长子宋振吕发现,1919年4月5日以主使杀人罪被处绞刑。

3. 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在宋教仁案后,袁世凯加紧镇压国民党的步伐,先是罢免了国民学籍的江西、广东、安徽都督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的职务,之后派兵南下,开始武力镇压国民党。

4.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党人力量的涣散;袁世凯力量的强大。

三. 袁世凯称帝

1. 袁世凯复辟帝制

我们来概括一下袁复辟帝制的过程:(1)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2)1914年初解散国会;(3)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4)修改大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无限期连任;(5)1915年底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元洪宪。

2. 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互相厮杀,暂时无暇顾及远东,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强占了中国的胶济铁路和青岛。

接着,日本推出以独占中国为目的的“二十一条”。把支持袁世凯称帝作为诱饵。从“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中可以看出其实质在于控制整个中国、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为了得到日本帝国主义对其复辟活动的支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基本上接受了“二十一条”。

四. 护国运动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

1. 孙中山高举讨袁大旗

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召集部分国民党员成立了中华革命党,从事反袁斗争;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袁的倒行逆施,维护共和制度。

2. 梁启超与袁的决裂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批驳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公开与袁决裂。(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了解梁思想的变化。)

3. 护国运动

1915年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发起讨袁护国战争。

4.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取消帝制。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讨袁斗争进行到底。不久,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请同学们回忆前面所讲的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内容,回答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时?

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起,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发展到了它的“黄金时期”。

一. 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可以从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考虑。

1. 国内因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初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②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国际因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又因为它们出于战争的需要,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 特点:短暂、春天

短暂、春天各指的是什么?

短暂是指民族工业发展好景不长,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如昙花一现很快萎缩。发展主要指这一时期厂矿的增加和资本额的增加,新增厂矿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在哪些方面发展最快?

2. 纺织业、面粉业

从体系上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从行业上看,发展最快的是棉纺织和面粉业,此外,缫丝、卷烟、榨油、火柴、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都有很大幅度的发展。

3. 代表人物:南张(张謇)北周(周学熙),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首先,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其次,从力量上看,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第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它产生之日起,它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两重性格,妥协性和革命性。

一战以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走下坡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规律:当外来压力减少时,它发展就快;当外来压力增大时,它发展就慢。

三. 无产阶级的壮大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也相应壮大起来,工人运动日趋高涨,这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已开始由自在的阶段向自为的阶段转变。正是无产阶级的成长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北洋军阀的统治开始于()

A.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 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

C. 袁世凯称帝

D.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因无法行使责任内阁总理权利而被迫辞职的第一任内阁总理是()

A. 黄兴

B. 宋教仁

C. 段祺瑞

D. 唐绍仪

3. 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其党务的实际主持者是()

A. 孙中山

B. 黄兴

C. 唐绍仪

D. 宋教仁

4. 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反映当时社会矛盾集中在()

A. 北洋军阀与国民党争夺政权上

B. 美国与日本争夺中国统治权上

C. 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政体上

D. 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谁掌权上

5. 袁世凯破坏共和的主要罪行有()

①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②指使部下刺杀准备竞选的宋教仁③废除《临时约法》④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⑤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⑥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6.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A. 将清皇室驱逐出故宫

B.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D. 反对袁世凯称帝

7. 引发“二次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B. 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

C.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D. 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8.“二次革命”中,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的都督是()

A. 蔡锷

B. 李烈钧

C. 唐继尧 D.陆荣廷

9. “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力量涣散 B.帝国主义的武力干涉

C.北洋军力量强大 D.国民党的投降

10. 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会③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④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⑤下令解散国民党⑥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A. 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①④③②⑤⑥

11. 1915年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二十一”条的目的是()

A. 支持袁世凯称帝

B. 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C. 帮助袁世凯建立民国

D. 灭亡中国

12. 革命党人建立的各项民主制度被袁世凯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是指()

A. 袁世凯攫取正式大总统职位

B.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C. 袁世凯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D. 袁世凯称帝改元

13.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和帝制活动遭到举国反对,梁启超也发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是()

A. 《讨袁宣言》

B. 《讨逆宣言》

C.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D. 《第二次讨袁宣言》

14. 引发护国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A. 袁世凯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武力讨袁

C. 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D. 袁世凯复辟帝制,准备当中华帝国皇帝

15. 1915年底,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的是

A. 孙中山

B. 黄兴

C. 蔡锷 D.梁启超

16.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

A. 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B. 北洋军阀的实力不够强大

C. 护国军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D. 中国适合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7. “实业救国”的思潮出现于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戊戌变法后

D. 辛亥革命后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 受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侵略

C. 政府对民间办实业的奖励

D. 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

19.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A. 火柴业和榨油业

B. 造纸业和化工业

C. 纺织业和面粉业

D. 船舶和机器制造业

20. 从1912年到1919年的历史事实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 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

B. 帝国主义的侵略

C. 官僚资本的排挤

D. 国民素质低下

21.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潮带来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B.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 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2.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 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3. 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发展说明了()

①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潜力②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是阻碍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③张謇等积极宣传“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强大思潮④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4.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残余势力的强大

B. 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25. 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斗争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趋势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 材料解析题

26.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在内阁成员方面,袁世凯本来认为:“革命人才,鲜当人意。”因而他开始拟订的内阁名单,“概属亡清旧吏,无一纯粹新人物”使南方各界“咸怀不平”,但是,为了表达这个新总统总算有几分“诚意”,他也作了些微小的让步。

——《辛亥革命史》材料二: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材料三: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请回答:

(1)料一中袁世凯“微小的让步”表现在哪里?

(2)材料二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实质是什么?对袁世凯的权利有何威胁?

(3)材料三体现了袁世凯什么样的想法?为了防止国民党“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袁世凯采取了什么措施?

(4)宋教仁为政党政治奋斗,是否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为什么? 27.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基本线索、原因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D

3. D

4. C

5. D

6. C

7. B

8. B

9. A 10. A 11. D 12.

C 13. C 14.

D 15. C 16. A 17. D 18. A 19. C 20. B 21. C 22. C

23. A 24. C 25. D

二. 材料解析题

26. (1)“微小的让步”表现在同盟会员在内阁中担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冷衙门

的总长,而其亲信把持军事、财政、内政、外交等要害部门。

(2)实质是内阁行使行政权。这将对袁世凯滥行权利进行限制。

(3)担心国民党通过竞选以合法手段打破其独裁企图。制造“宋教仁案”,大量举借外

债(同五国银行团签定《善后借款合同》),武力镇压南方的国民党人。

(4)不能把袁世凯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因为,宋教仁的政党政治只是通过议会选

举争夺政党的执政权,而袁世凯作为总统仍有很大的权利。

27. 基本线索: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以轻工业为主);《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处境比较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工业

发展的“黄金时代。”

产生的原因:受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初步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族企业的限制。“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北洋军阀政府的鼓励:“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等。

历史地位:①从经济上看,是近代社会的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②从政治上看,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③从思

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