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赏心悦目叹奇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诗怪词游戏(3)

赏心悦目叹奇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诗怪词游戏(3)

赏心悦目叹奇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诗怪词游戏(3)
赏心悦目叹奇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诗怪词游戏(3)

赏心悦目叹奇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诗怪词游戏(3)

第五节:宝塔图诗

一、火焰体

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景好,山桃山杏满山开。

二、飞雁体

一种造型美、构思巧、读法怪异的诗体,古今罕见,是杂体诗的一种体式。按其常规顺读、倒读、竖读都难以成句,只有交错阅读,才能明确其意。实际上就是同头五言诗。

它有两种排法,因此有两种读法。旧时一般读法是从左上一字开始往右下斜读,再从右上一字开始往左下斜读,然后依此类推,左右开弓斜着读,如飞雁排成的“人”字形,犹如雁阵。所以叫飞雁体又叫飞雁体诗歌或晴空展翅飞雁文诗,同头体的五律或同头体的五言八句的古风可排成这种形状。现在人们习惯改排为从右上一字开始往左下斜读,再从左上一字往右下斜读。

山远路又深,山花接树林。山云飞片片,山草绿澄澄。

山鸟偷僧饭,山猿抱树吟。山僧请山客,山客绕山寻。

三、叠翠诗

分八山叠翠和包山叠翠两类。所谓八山迭翠,是指诗中有八个“山”字堆栈起来犹如一座山峰。所谓“包山迭翠诗”,倒数三四句的中心分别多出两个山字,故名。读法:第一种最上两层四字连读,接下半边对称读。第二种左右对称读,从右向下绕读至上(也有反之)。

也有变读的。清代龚炜《巢林笔谈》载,明嘉靖昆山邬景和写有一首《八山迭翠诗·游苏州半山寺》。邬景和,明嘉靖时人,据说他资貌平平,但却是个怪才,因而被太后相中,官驸马都尉,成了嘉靖皇帝的妹夫。《八山迭翠诗·游苏州半山寺》因描写的是半山寺,故以八个山字嵌在半腰,“高低写作四层,垒成山形”所以叫迭翠诗。邬景和于是成为迭翠诗体的创建者。

八山迭翠诗·《游苏州半山寺》邬景和。此诗与“盘中诗”相似。解读方法是由上往下,然后再由右向左,转折回环而读。可得诗一首:

山山远隔半山塘,心乐归山世已忘。楼阁拥山疑阆苑,村庄作画实沧浪。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榻留题旧庙堂。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第二章:会意类

第一节:圈圈诗

圈儿诗也叫圈圈诗、圆圈诗。朱淑贞是宁海人,自幼刻苦读书,会弹琴,会画画,尤其会写诗填词。她写的《生查子》词深受后人赞赏。她嫁给了一位读过不少书的商人。结婚不久,丈夫外出经商,很久没回家。她十分想念他,就给丈夫写了一封信。她丈夫拆开一看,信上没有一个字,画的全是圆圈儿,这是什么意思呢?她丈夫苦思冥想,怎样也猜不透这些圆圈代表什幺意思。正在他发愁的时候,一阵风吹来,吹落了手中的信纸,她丈夫上前抬起,才发现后面有用楷书小字写的一首词,是对正面圈儿信的解释: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是我,双圈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我密密加圈,你密密知我意。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情,一路圈儿圈到底……

不久,朱淑贞因病去世,她丈夫为了纪念她,给她修了墓,立了碑,并在墓碑上刻了这首《圈儿词》。从此,《圈儿词》就流传开了。

《圈儿词》带有游戏性质。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受到启示。这些圈儿有大的,有小的,有单的,有双的……不同的圈儿,有的代替字,有的代替词,有的代替了句子。总之是代替语言的。但由于这些符号是朱淑贞个人创造的,如果没有后面的解释,她丈夫也看不明白。这就说明文字不是某个人关着

门儿造出来的,即使关门造出来了,也发挥不了记录语言的作用,不能成为人们交际的工具。任何文字都必须有被社会公认的固定的读音、固定的字形、固定的含义。否则,就不是文字。朱淑贞写圈儿词并不想造字,不过是想和她丈夫开个玩笑罢了。

一说是清人所写的词,收集在清朝梁壬士《两般秋雨盦(音an,同"庵")随笔》中。清朝时候,据说有位妇人想念她的丈夫,不识字,就在信上画了大大小小,或单或双或破的满纸圆圈儿给寄去。一位秀才见了,就揣摩意思把它写成了这么一首圈儿诗,意思浅白而有趣。

第二节:数字会意

从前龙虎山有位道士云游四方走南闯北,在一座寺院上留下一首诗,形式独特,共十三层,每层字数不等,利用字形表示意义,设想奇特,名为会意诗。最后句兼用了字的变位。一龙二虎镇三山,三清四水会八仙。五湖四海为朋友,九走江河到四川。

第三节:神智体

神智体,是一种近乎谜语的诗体,亦称“形意诗”“谜象诗”,这种谜像诗体是“以意境作画写字,悟人悟己的一种修养学问”。此体以意写图,使人自悟。以其设想新奇,能启人神智,故称神智体。运用字形的大小、位置高低、正反、排列

疏密、偏旁的粗细、笔画增损、文字变形、字体颜色等方法形成异常外观,再通过对异常外观的描述而附会出汉字本义之外的意义以演绎成诗,则是汉字“以形见义”的表意功能的异化与延伸。它不是靠调序的利用,因此此体有人混为回文是不对的。神智体的发展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最原始的神智体,图中只有本字,本字的形态变化,就是诗中的关系词的意思(包括谐音)。这些关系字(词)是不进图的。

1.《晚眺》苏轼。最早当属苏轼。见宋代桑世昌编纂的《回文类聚》。读为: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2.《闺情》尤孟娘。这首诗把字形和字义巧妙地结合起来,鬼斧神工地寄托了古代潮州一位才女的痴情。读为:

夜长横枕意心歪,斜月三更门半开。短命到今无口信,肝肠望断少人来。

第三章:文字类

第一节:利用字音

此类图形诗主要运用汉字本身的字音字形的特点而作

的诗。分三节:一是字音类,如同音诗和多音字诗;一是字形,

此类图诗最多,如同旁(全同旁、句同旁)、共公旁、叠旁等,拆分离合;一是与汉字字形相关,利用字形变化组合及笔画成画等。部分兼有下面类手法,因特征显著而归此。

一、珠盘翠盘

《乡居乐》清万树。“故步”句起,次“径行”句。逆旋至“耕氓”句止。五言叠韵体十六句。

故步慕布素,径行成清泓。夏舍稼罢亚,睛楹倾罂觥。

沼小蓼藻袅,亭明苹蘅馨。鹿伏绿竹宿,莺停青樱鸣。

接叶蛱蝶睫,萦萍睛艇翎。避世忌意气,衡情轻声名。

视履李耳子,亨贞彭铿卿。妇有斗酒久,耕氓平生荣。

二、玉磬

《苍梧谣》张潮(《十六字令》,念两遍。)

敲,声细相和晚更朝(招音)。敲声细,相和晚更朝(潮音)。

三、重九

五言排律一首,分为九大格,每格又分为九小格。重心一字前句之尾即后句之首,读做两音,在一格之内重用,似象重九。满城风雨散,散步问重阳。适意登高兴,兴怀辟恶方。

浊醪吾自好,好句孰能飏。已历柴桑行,行飞翼轸航。

讲经饶鼓吹,吹帽得文章。开菊樽无分,分曹字未详。

侑觞探蟹笼,笼袖佩萸囊。离合三秋纵,纵横九道藏。

漫嫌非古调,调笑又何妨。

第二节:利用字形

一、联边叠旁

1.珠盘

中心为“人”部,从上面顺时针外圈依次为“金木水火土日月雨”部。分列某部外的俱用本部字边旁,内次句则全为“人”部。从金部读起,到雨部止。五言排律16句。

《春》

钗钏钦钓钩,俏倦任倚休。桃杏檄枯朽,儒僧似伴仇。

汪洋江汉汛,佳侣俗佣俦。焰烟煽灼灿,僮仆俱假侔。

墟堵填埃塔,佐使伪僚偻。旭明香景映,俪倔偏信偷。

朗脉朦胧胜,健仕仰倾优。霈霖霹雳霁,但住傲仙侯。

2.土圭日月影

《咏月》作者万树。读法:顶头“月”字为诗题,中间竖行七个月为邻字偏旁。从第二行“湖上”开始向下左绕右旋至“游”字,读成一首七言律诗。读为:

湖上朣朣兔魄幽,光明忽散一天秋。朒脁向已垂银钓,圆绽今期漾玉球。

馥郁桂芬云外落,朦胧山色镜中收。凭栏深夜看逾朗,何处

笙箫作胜游。

附:土圭日影

《咏日》作者李晹。以首“日”字为题,旭、曙,昶、曜、驲、晴、晚七字分书合读,旭、昶,晚、“日”在右,曙、曜、晴“日”在左。相间而下,第一层横向右,第二层向左,三仍向右。下仿此。(免日),“晚“本字。

七言律诗一首

旭红催曙射东栏,和昶迎人散薄寒。朗曜有乌三足跃,飞轮如驲六螭攒。

光磨八极青铜镜,晴转重宵赤玉盘。莫道向阳花信晚,阶葵倾影此心丹。

3.五杂俎

《闺怨》作者万树。利用离合手法,写成“五杂俎”图形诗。在每一个俎形体内,文字形成同旁,即偏旁相同,而形成的五首七言绝句里,又是个以五行之一为主题。其诗如下:

钏销肌雪御钗钿,别几时来倍可怜。钴鉧熨衣遗远客,鸾簪都作寄书钱。

梧梢月上画栏桥,倚遍妆楼望夕潮。杨柳别来今似拱,不知

何处系兰桡。

浣涤丹华粉泪淹,秋来绣线未曾拈。淡涵云影妆鬟小,自别眉峰久不添。

炉烟消尽剪灯煤,金井鸦啼户懒开。熠耀飞残凉渐逼,独拈鸭脚裹香煨。

堦址苔衣上圯墙,卷帘惊见雁南翔。堆城红叶霜侵幄,遶径黄花月满塘。

这一组诗的主题,都是描写闺中妇女的怨愁的,而题作金木水火土,只是在每首诗里较为集中的偏旁文字来显示其五行之一的另一层意思。如《金》,一首四句,二十八个字,其中偏旁是“金”的字共七个,占四分之一;同样,《木》中,木旁字的八个,《水》中水旁字六个,《火》中火旁字六个,《土》中土旁字六个,作者的这组五行诗,应是一种特殊的体式了。

4.节节高

《山园诗》作者万树。叠字诗,所选叠字是由三个相同的部首组成,这样两个叠字就装在三节竹筒上,组成七律一首。车马轰轰相逐来,白云皛皛满山隈。水光淼淼春帆远,日影

晶晶晓径开。

磊磊石边分圃囿,森森木末见楼台。新篁矗矗银塘直,鱼笋鱻鱻亦美哉。

5.锦障泥

《春暮送友北游》作者万树。七言律一首。每方内以中心字为首字,其余六句具用首字偏傍,每方内从左顺时针旋读。全诗上三句从右向左,中二句从左向右,下三句从右向左。骊驹骤驾骋骅骝,酤酌醇醪醉酢酬。僮仆依偎似俦侣,诗词记诵谩謌讴。

荼蘼芍药花萎落,河汴江淮浪滚流。家室寂寥宜客寄,逍遥迢遞远遨逰。

6.车轮

《送别曲别怀》作者万树。图中外圆含七言排律一首,中圆含五言律诗一首。读法:外圆四层含八组文字,每组含两句七言诗,每组自上方横二字向左旋读;全诗自上方“轩辕”二字始读,逆针旋读,共八联十六句,为《送别曲》。中圆三层也含八组文字,每组自上方竖二字向右旋读,至邻组右边一字上;全诗自上方“辚辚”二字始,顺针旋读共四联八句为《别怀》。

七言排律送别曲

轩辕明镜挂松枝,照彻长亭酒一卮。辐辏客游夸远志,叮咛人别赠将离。

辘轳金井啼鸦早,蹀躞银鞍上马迟。辗转昨宵帏梦短,凄凉今夜旅魂知。

輜軿千里看花日,枕簟三更泣月时。轼辙才高君献赋,璇玑情重妾题词。

軏輗有信须前约,鳞羽频将莫后期。轗轲苦辛拚受取,休教人叹玉颜衰。

五言律诗别怀

辚辚车不返,轸玉断文琴。软弱佳人性,轻狂荡子心。

辄忘青鬓约,轮作白头吟。较似苏兰怨,输他锦字音。

7.锦屏

中七言律一首,上下俱平如线。顶四言二句,下四言八句。方形及四字形象屏顶及腰雕纹,下“门”字象屏脚。

七言律

忝向人间称癖王,吞花卧月两相望。丁年握渐鸣珂里,丙夜留宾画锦堂。

石画共夸侔贾董,天机自许傲羲皇。干霄玉树皆庭盛,百代簪缨未易量。

四言

(1)

因图园圃,囸固圜围。

(2)

罢劳迂阔,置散投闲。羁縻鸞阁,署理花關。

买丝绣闥,骂世尘圜。罗才天阙,置兔人间。

8.青钱选

内大钱一文,外轮七言绝一首,首尾藏头,“洗净”读起;中六言绝句一首,每句首字俱借外轮字半字读,“先生”读起。小钱二十四文,三言诗一首,每三文为一句,每字中“口”字俱象钱形,“问奇客”读起。

七言绝

洗净空囊好贮钱,金轮如意日周旋。方知阿堵多奇效,交徧贤豪也占先。

六言绝

先生素无长物,金兰别有同心。方摘荷钱榆荚,交加台径行吟。三言诗

问奇客,咸登堂。倚嘉树,恋荷裳。极高句,翕宫商。同享燕,群季常。

9.守口如瓶

五言绝句一首,每字加一“口”字读,“啸咏”读起:

啸咏只含嘿,咨嗟加嗫嚅。知君嗔喋舌,吃呐可如吾。

10.同心言

五言绝句一首。每字加入“心”字读,“忘愁”起。

忘愁惩忿怒,感悳愈慈悲。悬想愚忠态,慙慿恶患思。【注】悳即德;慙即惭。

11.菱花镜

五言律一首,每句第一字是“艸”字头,象镜背文。句尾一字皆有“八”字,象菱花边,下“范铜为世宝”读起。顺针旋读。

范铜为世宝,藏柙但开寅。菡萏临池赏,芙蓉及第真。

兰房能守贵,茅屋也甘贫。若道须眉異,芟除赖作实。

12.楚骚法轮

骚二篇,中“兮”字车之轴,内二圈象车之毂,内辐之上半假“芳草”起,外轮“笺注”起,内“芳”字草头贯入外轮以象厨笋,即做“笺”字,外轮竹头用,辐之下半假句尾仿此。

《骚》

芳草可纫兮,爰玩其春。松菊无恙兮,入室清芬。焚香学易兮,永矢弗告。南山力耕兮,以藩我粟。畏人闭户兮,一枕羲皇。曼此长吟兮,不记星霜。

笺注兮荃蓀,想象兮天门。弄鸟兔兮我聋,驾蛟蚪兮足奔。佳人兮召子,同宿兮易圃。逍遥兮贝宫,徜徉兮异宇。安居怀古兮,思我南楚。伊何人兮,极目而延佇。

13.蒲团

外围五言律一首,每字“艸”头,象棕须,“菩萨”起。中围七言绝句一首,藏头读,“访道起”。内围五言绝句一首,亦藏头读,“仙师”起。

五言律

菩萨藐苍茫,莓台薄莫荒。葛藤芟艺苑,蒿艾薙蓬荘。

兰若莲花茁,茆菴药蔓薌。芝茎芦葉萃,苟藉荅芬芳。

七绝

访道辛勤不惮忙,心劳力竭费平章。早知佛法无多子,好把蒲团拟十方。

五言绝

仙师似慈母,每日在人间。娴熟丹经者,储粮踏万山。

14.五官并用

每一官都用同旁字,五官周围的字只写半边,不写偏旁.公用字为职(只)想(相)盼(分)指(旨)叹(又)。七言排律一首,写五官的作用。交接处为公用字。

职耽聩耻聪聆取,聊弭耵聍职聘联。想念忍悲忽怂恿,愁思

忐忑想息悬。

盼眠瞌睡眍睚眦,眶睑眼睛盼睨眩。指扣扭托抓打扫,拍扑抵抗指挥拦。

叹呼叱咤咕哝喊,吞吐吃喝叹吻含。

15.组字连边

吾侪同志聚一坛,味道其中苦也甘。足乐人间奇怪境,知音若赏醉心颜。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总结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 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 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在交待了送别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后,对 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切话别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宴会即将结束时对主人的劝酒辞。主客之间惜别之情在这一刻都到了顶点,主人这一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体现。这种安排,很好地写出了送别的深情。 借景抒情的,如唐诗人刘长卿虚处藏神、用笔神妙的五绝《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

描写秋天的的经典诗句(100篇)

描写秋天的的经典诗句(100篇)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王勃《滕王阁序》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1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4、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1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杜牧《山行》 1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____刘彻《秋风辞》 1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刘禹锡《秋词》 19、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1、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8、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____杜牧《齐安郡晚秋》 49、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_卢照邻《曲池荷》 50、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5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2、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____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形容秋天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著名的古诗

形容秋天的诗句描写秋天的著名的古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形容秋天的诗句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

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

高考诗歌鉴赏送别诗 送别诗是诗歌题材的一种,也是高考古诗赏析考点之一。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一、关于送别诗 1.风格和抒情方式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碛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

慨激昂。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惟见遥空断雁,寒云出没。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

秋天的古诗大全

秋天的古诗大全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有关秋天的诗句大全

有关秋天的诗句大全 导读:导语: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以下是小编整理有关秋天的诗句,以供参考。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王勃《滕王阁序》 6、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9、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10、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1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1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杜牧《山行》 1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1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刘禹锡《秋词》 18、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____刘彻《秋风辞》 19、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0、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____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2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7、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韦庄《长安清明》 8、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10、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12、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刘彻《秋风辞》 1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4、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5、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张乔《书边事》 16、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17、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19、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20、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21、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22、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2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24、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描写或含有秋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或含有秋的诗句有哪些 【篇一:描写或含有秋的诗句有哪些】 白马秋风塞外,杏花春雨江南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10、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12、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王五》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1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小声甘州》 (网上找的)

【篇二:描写或含有秋的诗句有哪些】 【 - 诗】秋天的阳光,覆盖了春季的“温暖”,覆盖了夏季的“炎热”,送来了一丝丝“爽意”,秋天的阳光醒来都是挺晚的,消失得也快。 1、《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6、《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7、《山居秋暝》

关于秋天的诗句有什么

关于秋天的古诗 1、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8、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2、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

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4、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5、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6、已凉(唐)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17、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篇二:关于秋天的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远离家乡。 (3) 佳节:美好的节日。 (4)倍:加倍,更加。 (5)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6)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但是少我一人。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最新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词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大量阅读送别诗的前提下总结归纳这一类型诗歌的特征,包括常见意象、意境特点,把握送别诗的主要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课前记诵,拓展诗歌阅读面,增加古诗词的积累,培养古诗阅读语感; 讨论归纳,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命题,提高学生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典诗歌尤其是送别诗的幽深之美,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时光。 教学重点、难点: 送别诗特征归纳,思想情感的理解; 常见命题形式与答题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课前诵读内容 (一)送别诗集锦 1、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2、淇上送赵仙舟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3、临江仙送王缄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2)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3)。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4、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5、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6、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精品文档 7、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二)送别诗名句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话《别董大》)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10、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董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二、课堂讨论归纳送别诗知识点 1、常见意象 ⑴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津渡、歧路、古道、阳关等⑵时间意象:春、秋、冬、 黄昏、月夜、清晨等;

关于秋天的诗句(精华版)

《关于秋天的诗句》 关于秋天的诗句(一):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8、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1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李煜《虞美人》 1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5、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最新初中语文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版

诗歌主题情感之——送别诗讲解及练习题 一、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心情): 寂寥孤单;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后的想象、担忧。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练习题】 (一)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释】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答案】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舞,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2.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 (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 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三)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________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1.(3分)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2.(3分)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四)移家①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移家:搬家。浑:简直,几乎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3分) 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3分) 【答案】1.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每个1分)。 2.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2分) (四)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1.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写了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之情。

描写秋天树叶的诗句

描写秋天树叶的诗句 描写秋天树叶的诗句 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我也可以这样说:“一年之美在于秋。” 秋天是美丽的,秋天的落叶更美丽。我爱秋,更爱秋叶。 我最喜欢漫步在那秋叶飞舞的小路上,那是秋天最迷人的地方。小路的尽头是一片幽静的小树林,走进林中,只见各种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实的地毯,也许是秋伯伯为寒冬的来临做着准备吧。一阵秋风扫来,一大片,一大片的落叶便纷纷落下,像蝴蝶起舞,如黄莺展翅,又犹如舞蹈演员在空中轻盈地旋转。 瞧,那边飘然落下了一片片树叶,那落叶有着夕阳般的金色,金色里夹杂着淡淡的橘红,仿佛夕阳的余辉,染红了整个小树林。迎着起舞的落叶,我连忙伸手接住了一片。啊,好美的一片秋叶呀!轻轻的,薄薄的,穿着彩色的花衣,在夕阳的辉映下,还发着金光呢! 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地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急完全退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 我置身于那些随风盘旋着的秋叶之中,也情不自禁地旋转了起来,我兴奋地喊着:“我爱你——秋叶。”小树林也快

活地传出了声声回音…… 指导教师:王大文 多姿多彩的秋叶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如东县掘港天一学校602班周韵 秋风瑟瑟地吹起,吹熟了果实,吹开了菊花……也吹落了高挂在枝头的树叶。当第一片树叶飘落时,秋天已悄然来临。这秋叶,不正是秋天的使者吗? 我在校园里漫步,寻找着秋天的足迹。忽地,一道从我眼前一闪而过的红光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凑近一看,那是什么红光,原来是一棵枫树。我踮起脚尖,轻轻抚弄着它们。一片片光滑细腻的枫叶紧紧地挨在一块儿,恰如一个个亲兄弟紧挨着,形状仿佛一只只手掌。尤其是它们的颜色。那种红,红得像一团燃烧的火,丰盈的火红色似乎就要从叶尖上滴下来。火红的枫叶似乎焐暖了我的心,让我感受不到一丝秋风的瑟凉。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蓦地发现,我正脚踩着一片金黄的地毯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片片银杏叶合成的“地毯”,踩上去还有“沙沙”的响声,比真地毯还要舒服。这不禁令我想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坐春泥更护花。我捡起一片银杏叶仔细观察。它的表面略有粗糙。一片薄薄的银杏叶,多么像一把小蒲扇,又多么像蝴蝶的一叶翅膀呀!那长长的叶柄拖在叶片后面,好象一根长长的辫子。叶片上

送别诗鉴赏

送别诗鉴赏 一、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二、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 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 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 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秋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秋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1、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5、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郑板桥《咏芭蕉》 6、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曹雪芹《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7、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8、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9、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李颀《送刘昱》 10、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1、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白居易《空闺怨》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2、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13、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15、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16、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17、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李白《渌水曲》 18、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19、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0、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佚名《长歌行》 21、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2、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2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秋天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诗句古诗 1、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李贺《七夕》 2、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3、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李白《秋思》 4、却傍金笼共鹦鹉。——柳永《甘草子·秋暮》 5、月明池阁夜来秋。——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6、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適《送魏八》 7、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李白《郢门秋怀》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9、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杜牧《长安秋望》 10、春日酿成秋日雨。——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11、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12、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谢灵运《七里濑》 13、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4、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15、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16、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1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8、枕簟溪堂冷欲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 21、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22、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23、教他珍重护风流。——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24、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25、乍凉秋气满屏帏。——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26、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27、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南陵道中》 28、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9、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30、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31、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32、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3、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34、病夫因病得来游。——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描写秋天的古诗大全

描写秋天的古诗大全 描写秋天的古诗大全,描写秋天的古诗大全有哪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