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正的穷人——一种宏观历史的视角解读(读书笔记)

真正的穷人——一种宏观历史的视角解读(读书笔记)

真正的穷人——一种宏观历史的视角解读(读书笔记)
真正的穷人——一种宏观历史的视角解读(读书笔记)

真正的穷人——一种宏观历史的视角解读

摘要:威尔逊的《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社会和公共政策》通过批判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视角,运用一种宏观历史——理论的框架来解释美国大城区内部的种族的“底层阶级”问题。

关键字:城市贫困底层社会反思

威廉·朱丽叶斯·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曾荣获国家科学勋章。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贫困和种族问题研究。威尔逊的著作将社会学这一抽象的学科具体化的展现给一般读者,不但显示了这一学科的使命而且也显示了社会学对社会和文化进程的独特洞察力。《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社会和公共政策》一书为我们不仅提供了研究城市贫困和公共政策的范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城市底层社会的一个成功案例。

一、两种理论视角

早期研究中最为独特和重要之处,在于把有关不平等体验的讨论与有关不平等结构的讨论,联系在一起,尝试着解释许多处于劣势的黑人出生时的经济和社会处境,如何造成了特点的适应方式和形成了行为规范与模式,而它们都采取了一种“自我永续的病态”的形式。然而这种研究无法把握长期的都市田野研究。①

以往关于大城市“底层社会”的研究共有两种视角——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

自由主义者强调,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如何可以联系到一般社会的问题;也强调必须有渐进式的社会变迁,特别是通过政府的规划,以开放机会结构。保守主义强调,在解释弱势群体的体验时,历来强调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竞争性资源的重要性;提到广泛的社会层面,着眼于各种政府规划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和主动精神的负面效应。对于聚居区底层阶级和内城区社会断裂的问题而言传统自由主义视角不能直截了当的应对聚居区社会病态剧增的问题,其他自由主义者要么信奉有选择的证据否认底层阶级及其相关行为的存在,要么依赖种族主义的方便理由来说明内城区社会断裂的比率的急剧上升。对于保守主义视角而言,保守主义学者注重文化传统、家庭历史和个人品格,而忽视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对底层社会的影响。新保守主义依然坚持认为文化传统、家庭历史和个人品格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在这一前提之上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社会政策的推行,加剧而不是缓解了聚居区的文化倾向和内城区社会断裂的问题。

两种视角在考察底层社会和内城社会断裂时均有不足之处,威尔逊认为“单凭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二手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自由主义者必须以经验数据来扩充这种信息,以更好地反映聚居区底层阶级的体验,以及塑造了而且还将继续塑造这种体验的一般社会的状况。”

②作者主张自由主义者要调整关注点,采用各种不同的研究策略,从调查到民族志乃至历史的方法均可。主张运用上述方法尝试性的描述内城区的社会断裂问题,解释这些问题何时以何种方式以及为什么会激化,在这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性的政策议程。

二、底层社会和内城区社会断裂的考察

美国城市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种族不平等问题。在丹尼尔·莫伊尼汉在《黑人家庭:国家行动的问题》一书中提到“黑人社区正在分裂为两个群体,一个是稳定的

①威廉·朱丽叶斯·威尔逊,《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社会和公共政策》,第5页。

中产阶级群体,正在逐步变得更强大和更成功,一个是日益瓦解和陷入困境的下层阶级群体。”如何对于内城区的病态之结——黑人犯罪、少女怀孕、女性户主家庭和福利依赖的数据的解释,作者认为要弄清这些复杂的社会性先行条件,从人口结构的变迁到经济组织的问题。在解释这些悲惨处境时要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歧视的效应。在对内城区社会断裂的解释中作者认为移民流的影响不容忽视,移民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居住民的生活境况,为了与当地居民竞争,移民愿意通过拿更低的工资来获得就业机会,从而使原居住民丧失竞争力,黑人不得不失业从政府获得救济和福利。新到的移民强化了影响这一群体所有成员的刻板印象和负面倾向。移民流改变了内城区族群的平均年龄,而年轻人不仅是犯罪的一个因素,也与非婚生育、女性户主家庭和福利依赖联系在一起。因此导致内城区偏离正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要归结于年轻人数量的增多。

严重贫困区和极端贫困区的增长,集中体现了内城区的社会转型。内城区的中产阶级和工人不断地前往主流社区,从而改变了内城区的阶级结构变化,进而增大了弱势群体在内城区的比例。这种社会转型导致了城市黑人人口最贫困部分的不成比例的集中,贫困居民点的居民不仅很少与有稳定工作并极少接受福利或公共救济的个人或家庭打交道的机会,而且很少与生活在城市中更稳定的区域的朋友或亲人打交道。这种社会网逐步的缺失造成了内城区的“社会孤立”。社会孤立不仅意味着不同阶级/或种族背景的群体之间的联系要么缺乏,要么间断,而且也意味着现有的这种联系状况,强化了生活在高度集中的贫困区域的效应。③从历史背景出发来检视贫困与家庭结构问题。作者认为在行为、规范和价值上的群体变异,通常反映了不同群体在接近特权和影响力渠道的机会上的差异。户主的性别和婚姻状况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女性户主家庭比起其他家庭形态来说更容易陷入贫困,并且更易出现持续贫困的状况。女性户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男性失业的增多。对于黑人女性户主家庭来说,并不是她们不愿意再婚,而是她们往往拥有很少的资源和不大可能再婚。黑人男性的就业状况与家庭生活和婚后生活之间有联系,在黑人中,男性失业的日益增多与女性户主家庭比例的升高紧密相关。

经济活动从商品生产转向服务行业,与生产的空间定位的变动紧密相关,首先是工业在地区之内的迁移,其次,更为重要的是某些工业迁出了黑人聚居的老中心城市。这种经济组织的变动使得原有的职业需求发生变化。大量的工作岗位流失,而更多的就业机会发生在需要有较高教育程度的行业,但这些行业却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工人力所不及的。就业成分比例的转变,对于中心城区的低技能工人造成了最为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结构。相对于白人女性而言,黑人户主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正面临一个日益缩小的“适宜于结婚”(也就是说经济稳定的)男性“储量”。此外,内城区的学校教育无论从内部环境、教育方法还是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截然不同于白人和上等中产阶级居多的郊区学校。学校所采用的社会化模式,反映了学生的社会背景或今后他们社会地位。这种结构化的教育模式对于内城区的居民而言,使得他们的就业更成问题。

三、底层阶级与公共政策

一个棘手两难困境困扰着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提倡者,即处在劣势地位的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另一方面是处在优势地位的成员的状况得到显著的改善。通过分析以往的政策措施,作者认为这种两难的境况会通过一种普遍性计划来解决,这种普遍性计划是一种解决美国经济组织问题的经济政策。威尔逊认为任何政策,只要没顾及国民经济的变动特性、影响工业就业的因素以及由于产业转型和转移所引起的制度性和个人性的迁徙模式就不能解决低收入少数民族的经济断裂问题。关注职位获得,以增进社会流动消除种族偏见或者消除种族隔阂才有更大的意义,这种普遍性计划虽然没有明显的目的指向性,但并不意味着将关注的视线转移开来,在这种改革计划的长效机制下,处于底层社会的人员会得到更大的

收益。

对于聚居区的黑人而言,问题超出了民权的范围,因此要重视先前时期的种族偏见和歧视中留下来的弱势积累效应及经济结构的变迁对当代贫穷黑人的影响。“黑人视角”显示了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但不能仅仅通过消除种族歧视来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并行的发展消除贫困,没有将贫困看作美国经济组织的问题,通过改变个体特性只是途径之一,但始终不能跨越制度的藩篱。整体论方法的提出,试图把与种族相关的问题同社会组织(社会的运行安排)的一般问题结合起来。威尔逊认为不同群体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反映了他们获得特权和影响力的组织渠道上的差异。根据社会组织来研究种族问题,需要的是一种详尽的研究,就社会组织影响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体验来说,不仅要考察其政治、经济和其他制度维度,而且要考察其他技术维度。从社会孤立的角度来解决内城区的贫困问题,为缓解贫困、失业和其他社会断裂而制定的计划,应首要关注聚居区底层阶级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改变,而不是文化特质的改变。

四、结语与思考

最后一章作者讨论了美国了以往解决贫困问题的公共政策的局限性,通过对底层社会的经验研究,主张聚居区底层阶级的问题,要通过一个综合的计划来解决。这个计划把就业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结合起来,这种计划强调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创造一个供不应求的劳动力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也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强调一种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策略,也强调儿童抚养保障计划、家庭补助计划和儿童照管计划。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通读,笔者认为虽然这本书是针对于美国大城市社会中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国和美国在城市发展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它为我们研究我国城市中贫困问题和底层社会提供了一种范式。这本书给我的启示主要来自作者在考察美国大城市底层社会和内城区的贫困时的方法和视角。作者通过扎实的文献回顾找到考察美国大城市底层社会和内城区的贫困的突破口——历史的整体把握社会事实。从多角度来分析底层社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贫困问题如歧视的历史积累效应;人口迁移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内城区贫困问题的相互构建,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再次,不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贫困,而是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考察,提出社会孤立的概念。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需要的正是这种历史的多视角的考察社会事实。这本书也为我们研究城市社区提供了一些问题视角,如社区中流动人口与原居住民的冲突(资源的获得);社区社会网络的构建与利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发展;如何来重新考察中心与边缘理论。

笔者认为《真正的穷人》更加强调从功能论和冲突轮的的视角来解释问题,其落脚点更加注重宏观的社会结构,从公共政策角度来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将问题悬在宏大的理论上难免会有空中楼阁的感觉。费孝通先生在其《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中曾提到社区研究不仅要看到社会结构,而且还要看到人,也就是心态研究。因此,在我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宏观层次的社会结构研究也应该重视在中和位育的故训影响下的个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Wilson,W.J.)著,成伯清鲍磊张戍凡译. 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社会和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孙立平著,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大全

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大全 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寒假里,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薄薄的一本书,却让我受益匪浅。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了解了现在祖国富强繁荣背后的艰辛,知道了我们当前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平日里,我们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好吃的零食,还有电视电脑,好玩的玩具等,我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哪里知道,多少年前的人们,对于这一切,都是奢望。他们没吃没穿,生活困苦,还有战争的威胁,每天心惊胆战的挣扎着生活着。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带领人们最后走出了那种困窘的生活。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众多共产党人,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经过了多少次战斗,牺牲了多少人,以坚强的毅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带领苦难的人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终于站起来了,普通的劳苦大众终于有了依靠。但是,经济困难的考验仍然存在。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不怕苦,不怕难,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科学详细的制定了各种政策法案,领导人们一步一步向前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美好了。1979年,邓小平爷爷南巡讲话,更加鼓足了人们的干劲儿,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XX年,党的十六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她带领中国人精神抖擞的走入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也深深的受到了震动。革命时期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祖国的劳动模范和各个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都让我既感动又佩服。虽然现在的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但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沿着党指示的方向,继续努力奋斗。作为我们学生,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党,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学习,学好知识技术,将来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这本书作者是吕思勉,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现代四大史家”。这本书主要概括了中国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初的历史故事。作者首先子在开头就写到:史学之所求,无外乎。1、搜求既往的事实。2、加以解释3、用以说明现社会4、因已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这一节里主要讲了古代的开化以盘古开天辟地说起,然后讲了三皇五帝的故事,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之说。 接下来就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燕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和魏国)的故事,前246年,秦始皇立,秦大发兵以攻燕。前226年,燕王喜奔辽东。前225年,秦人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发兵攻辽东,灭燕。前221年,即以灭燕之兵南灭齐,而天下遂统一。这一节还讲了秦朝治理天下的政策,对内不仅消除其他人的武器,还从思想上消灭不同的声音,典型的事迹是焚书坑儒,目标是建立一个久安长治的规模,对外则是动用战争将其收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然后秦朝灭,汉朝兴。这与秦始皇不无关联,后来贪图享乐,穷奢极欲,又大兴建造宫殿,加上苛捐杂税多且大,搞地民不聊生,最后各个地方群起而攻之,最后走向灭亡。 汉朝灭亡,后汉从公元25年到220年为魏所灭,共192年。原因总结有几点:皇帝的权力到了后汉被宰相掌控,皇帝与宦官之间,官与官之间有利益和权力之争,官与民之间有冲突,矛盾重重,并且日益突出,内部政治甚是紊乱。二,中国边境也太乱。原先的界限被打乱,想同化他们,却因为实力不够,同时又遭到了他们的反抗,而当时派兵剿办花了很多金钱,将帅又腐败。后汉分裂后预示着中国就进入三国时代。

■元明清史参考书目(本科生写读书笔记用)

元明清史参考书目 元史参考书目: 1.[明]宋濂等撰:元史,1370年。201卷 2.[元]佚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1322年,60卷 3.[元]孛求鲁翀:大元通制条格,22卷,原本88卷 4.[元]赵承福:宪台通纪,1316年,1卷,原本24卷 5.[元]唐惟明:宪台通纪续,1352年,1卷,原本15卷 6.[元]刘孟琛:南台备要,史料截止1353年。1卷 7.[元]佚名:吏学指南,收入居家必要事类全集。 8.[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1331年,15卷。 9.[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1237年。 10.[明]陶宗仪:辍耕录,1366年,30卷。 11.[明]叶子奇:草木子,1516年,4卷。 12.[元]孛兰肸:大元一统志,10卷。1285-1303 13.[元]王祯:农书,36卷。 14.[元]司农司编:农桑辑要,7卷,1270年刊行。 15.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科学出版社1955版 16.新编事文类要启札青钱,51卷,1324年刊行。 17.[元]苏天爵:元文类,73卷。周南瑞:天下同文集 18.[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100卷,附录1卷 19.[元]虞集:道园学古录,50卷 20.[意大利]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 21.和德理:和德理中国旅行记。 22.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编著:蒙古学论文资料索引(1945-1985) 23.蔡美彪、周良宵、周清澍:中国通史,第七卷 24.陈高华:中国史稿,第五册。 25.韩儒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6.陈得芝:中国通史,第八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7.周良宵、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明史参考书目: 1.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南炳文审定:《明史研究备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南炳文:《辉煌、曲折与启示: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历史.必修1》读书笔记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即将实习的教育硕士,阅读现行高中教材显得非常必要。尽管课程紧张,作业积压,笔者仍然抽空阅读了人教07版《历史.必修1》。该书较旧教材进步不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匆匆阅读,笔者有了一些感触。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书的主要内容 《历史.必修1》实质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分8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如中国古代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第二,重大的政治事件,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第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政治人物,如美国的华盛顿和中国的孙中山;第四,重要的历史现象,如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当代世界的多级化趋势 2.政治史的意义 政治史是传统史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传统史学就是一部政治史。基于此,梁启超就批评到,“所谓二十四史,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近代以来,史学界逐步开阔研究视野,扩大研究范围。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社会史等也发展起来,在这些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治史仍然是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政治活动在人类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史学的“资治”功能,使得史学研究不可能回避政治史。 通过《历史.必修1》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学生还可以初步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3.政治史的学习方法 根据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历史读书笔记优秀范文

历史读书笔记优秀范文 导语:《历史学是什么》是一本历史学普及读物,本书主要介绍了历史的基本知识和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的重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历史读书笔记优秀范文(1)这是一本极具个人风格的书,作者关于历史研究应用的观点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例如关于气候变化的观点就极具宏观性,“与二十世纪初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的确已经升高,但这种趋势是否会发展下去,还只是一个长周期中的一段小波动,从现有的气象记录根本无法判断,我不赞成这些科学家的悲观态度和片面观点”;“我本人至今依然坚持认为,气温变化的根本因素不是人为的,而是 自然因素”。虽然以我们的知识水平无法对作者这样的观点进行正误的判断,但是作者思想的宏观性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维高度。 作者在总结“历史”的定义时表达“历史不仅仅指过去的事实的本身,更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那么这样的历史毫无疑问是带有主观性的;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指出“历史研究建立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这样历史研究所需要的真实性和历史本身的主观性便产生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作者承认“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永远

无法获得的”,“在现代技术手段基础上的复原历史也是有限的”,但是“真实的历史仍然是历史学家永恒的追求”;作者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的真实性与主观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因为《历史学是什么》这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所以书题应该是已经拟定好的。虽然这本书读来并不能让读者对历史学这门学科有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本书十分明显的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一种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对历史发展脉络有整体上的了解,能通过阅读本书让读者慢慢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的思维,达到入门的目的。 历史读书笔记优秀范文(2)希罗多德被西塞罗称为“历史之父”,其著作《历史》是西方认为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主要描述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史,但上卷其实相当杂乱,读起来也很费劲,大致的线索就是波斯帝国的崛起,中间穿插了相当多的传说,据说这也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作者修昔底得所讪笑。不过这些传说还是相当有趣的,留着以后给孩子讲故事时做素材也不错。 希罗多德不管城邦大小,都加以叙述,因为他觉得人间的幸福不会长久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城邦的兴衰都是会随时间变化的。 故事从吕底亚开始。吕底亚的一个国王叫做砍道列斯,他十分宠爱他的妻子,认为她比世界上其他女人都漂亮,他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当我开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时,重新拾起了字典。太多的生僻字,还好没有放弃!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编先秦文学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我国产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中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出自《吕氏春秋古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效特性》 《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表现恋爱的曲折,写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出自《关雎》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尚书》,它以记言为主。《逸周书》,本命《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第二编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纂的。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互见法”。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推荐参考书目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推荐参考书目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名讲述者,为了使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述者”,首先成为阅读者与思考者。所以我们回到自身,用读书写作发展自己,让我们同读一本书,去阅读“教育”,去品味“教育”,去思考“教育”,去走近“教育”,去快乐“教育”…… 教议每个学校都“同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或心得,相互交流…… 参考书目: 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2、张天孝,《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出版社,1993年。 3、张奠宙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沃建忠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6、刘铁芳:《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 7、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 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9、郑毓信编著,《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波利亚著,《怎样解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素质教育在美国》 12、[美]T.丹齐克著,《数:科学的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李俊著,《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张维忠著,《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弗赖登塔尔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张兴华

17、《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 1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斯苗儿 19、《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张景中等 20、杂志:《小学数学教师》 2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关于数学书目的说明: 从编排上看,《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是由若干名师,如:刘可钦,徐斌,钱守旺等的教学风格解析,课堂案例组成。针对每一位教师,编者先是对他的突出教学风格进行解说,再利用他具体课堂上的一些案例来佐证其风格。通过阅读,能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上,名师们是怎样灵活机动的处理教学细节,在数学知识的建构上,他们是如何彰显的。但他们留给读者的,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倘若要去了解儿童,走进数学课堂深处,这本书也只是给爱好数学课堂的老师一个引子。 单一的谈儿童心理,对只注重实践教学的一线老师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但张兴华的《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具体的数学课堂案例为载体,剖析儿童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对儿童心理的分析,都大有裨益。

历史读后感完整版

历史读后感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读后确实感觉酣畅淋漓,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我读后的感觉,那就是“爽”。一提到历史想必大家都会联想到枯燥乏味,而本书的作者当今明月却一改常规,取而代之的是调侃幽默风趣,让读者欲罢不能。 本书文风严谨而又不乏幽默,而作者穿插的一些尤其是恰到好处,我除了佩服作者那丰厚的史学知识,更是感叹其无与伦比的社会洞察力。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写出共计七册总计861285字史学巨着,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而本书在新浪博客连载三个月逾百万点量,创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迹。因此我也常感叹到“奇人也”! 书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的小说,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朱元璋农民起义,经过艰苦战斗,打败陈友谅,凭借徐达,常遇春等人的辅佐登上王位,又杀掉胡惟庸,重权独揽;朱棣被逼造反,迁都北上,开创永乐盛世;无奈朱祁镇亲信宦官王振,断送了“宣统之治”的太平圣景;嘉靖万历爷孙更是深居简出,不理朝政,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四起;谁知明朝气数已尽,任凭勤劳努力的崇祯如何力挽狂澜,也无法挽救颓势,明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下灭亡。 徐阶严嵩的政权夺势,尔虞我诈;的力挽狂澜,刚正不阿;张居正变法的百废待兴,改革反腐;的英勇拼杀,抗击倭寇;昇的巧用兵法,评定内乱;的老谋深算和李自成皇太极的最终进攻…… 作者详细地剖析了每个人的、特征,让历史又一次精彩了起来,对于这个我曾不太熟悉的朝代,我在短短数日间便了如指掌。这里面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朱元璋了。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https://www.doczj.com/doc/8e14699709.html,)。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他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

历史读书笔记怎么写

历史读书笔记怎么写 导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会写历史读书笔记,但历史读书笔记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見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來。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來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現几个重点可以发揮的。把这几個重点列出來,有时间的話,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資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來补充你的論点。这样,你閱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徹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來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他作品; 3.別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來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誇獎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內容丰富,描写細膩,刻劃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養往往遜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並非易事。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稳的結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來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見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牘的抄。否則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別人的唾餘。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

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刘绍坤 翻开《中国通史》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充实人生,创造未来;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实人生;只有学会反思历史,才能更好地认清未来。随之翻到目录,这本书写的是从有人类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我们不是教历史的,不用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非常值得看。

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读列宁著作《怎么办?》 列宁经典著作《怎么办?》读了3遍了,对该文的理解越来越深, 从第一遍的字面理解到现在对文章总体框架以及写作意义的理解, 并形成了个人的一点点体会。看来,经典著作,很有必要多读,多想,这样才能有所获。 一、对该文的总体感受 读列宁的文章感觉很畅快,字里行间洋溢着难以言表的激情,言之 有据,论之有理,高度体现着革命家导师的论战风采。具体说来, 有以下三点深刻的印象。 1、细致而深刻的说理 该文篇幅很长,几乎占据《列宁选集》第一卷的三分之一。就这么 一篇文章,作者写了大半年,从1901年秋一直到1902年2月。期间,列宁推掉了原定的给《火星报》详细发挥《从何着手?》p290 的文章以及给读者回信的诺言(“我们应当首先向读者致歉”)。可 见列宁对该文的写作极为重视,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列宁之所以对 该文如此重视,因为他深刻理解理论战斗的现实意义。“没有革命的 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在列宁身上高度 体现,所以,对广大群众做细致而深刻的说理工作,在列宁看来是 那么的重要。 文章深刻的说理工作首先来自作者对当前影响革命事业各路思想流 派的深刻把握,文章中随处可见作者对论敌观点大量而适当的引用,以及对论敌观点的深刻剖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刻阐发作者观点。 读列宁的文章,真有像斯大林所说的“就像被一支大手牢牢把握,不 能动弹,只能随着他的思路去思考”。这种有效的说理工作,首先来 自列宁的严密逻辑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来自作者高超的辩证法的 运用。其次,来自作者高超的行文艺术。在文章中,不时能读到让 读者会心一笑的片段,就像在看一出话剧一样。如 “‘应当幻想!’我写到这几个字之后,不觉吃了一惊。我仿佛是坐在 ‘统一代表大会’的会场里,坐在我对面的是《工人事业》的编辑和撰 稿人。这时马尔丁诺夫同志站起来,咄咄逼人地质问我:‘请问,如 果不事前向党的各个委员会征求意见,自主的编辑部有权去幻想吗?’接着,克里切夫斯基通知站了起来,并且(从哲学上来深化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2000字_模板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2000字_模板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2000字 原创:徐赫一 当双脚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当视野离开游玩,聚焦工作。成长意味着进步,磨炼则是进步的阶梯。偶然机会读到一本叫作《历史的选择》的书,我深深觉得有这样一句话很适合现在状态的自己: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骋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初入工作,不断地激励自己做个有准备的人,时刻提醒真正的成功是积累与机遇。就像当今的中国,历史选择了它,不是因为幸运,而是千千万万人的付出,染红了伟大的中国旗帜。 翻开新中国的史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回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编织鲜艳的党旗——这是一面代表中国人民红火岁月的旗帜,这是一面代表真理与光明的旗帜,这更是一面渗透着无数党员为追求真理和民族希望洒下鲜血的旗帜。党一直坚持不懈地带领人们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奋勇向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思想,像绽放在灰色天空里的繁星,指引着我们。在党的带领下,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从一穷二白,人民几乎吃不饱穿不暖,直到改革开放,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步而有力地朝着更好的生活迈进。出现多少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又出现多少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像火红的蜡烛点燃自己,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以实际行动体现出党的光辉,感动着人民的内心,点燃了人民心中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总是有这样一群精英,没有豪言壮语,以真诚的心履行为党奉献一生的承诺,以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命运与党伟大的理想结合在一起,为革命事业奉献青春甚至生命。他们是党员的一分子,是为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众多优秀中华儿女的一分子。回顾党的历史沧桑与光辉,有多少中国人和革命战士历尽艰辛,改造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一只永恒的东方雄鸡。人民的劳动,自然的结晶,气势浩然,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一览众山小,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古朴雄风,精致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它们让我知道,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正是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如此深远的文化。在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为中国所创造,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为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块,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之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不倒的大山,千年传统的精华都是每一粒泥土的沉淀,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如此浩瀚,如此巍峨。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 历史选择了中国,中国才有如今幸福的社会。单位选择了我,()我才会有不断成长的机会。初入供水事业的我,总像懵懂的孩子,不懂得如何手握”武器”去歼灭一切不法行为。从基本的看水表到学习偷盗水的典型案例,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雨雪还是风霜,你总能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下面小编收集了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1】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中国历史故事》,其中的“孟母搬家”让我印象很深,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终于懂了。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对他非常严格,为了他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搬了几次家,慢慢地,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和喜欢读书了;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还教育孟子要做人诚实。孟子长大后,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师。人们都说,这是他母亲潜移默化教育的结果。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放弃了很好的工作,专门在家培育我、教导我;为了我进好的学校,也搬到学校附近租房住,妈妈还说,我读初中的时候,呀要在学校附近买房或者租房,为的是我可以多点时间休息,别把时间浪费在上下学的路上------我现在渐渐大了,也懂事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中国历史故事读书笔记【2】在寒假里,我看了《中国历史故事》,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它发生在上古时代,讲了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他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经历13个年头,改变了自己的父亲鲧只用筑堤堵水,不开渠引水的错误方法,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他还教大家利用水土资源,指导群众种庄稼,收到了大家的好评和爱戴,人们都叫他“大禹”。 在上古时代,人们凭借一些简陋的工具,就能战胜强大的洪水,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想: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例子在社会上有很多,多少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昼夜苦干着,忘记自己的小家庭;多少人民教师为孩子们彻夜批着作业和试卷,顾不得自己的孩子;多少家庭为了国家,送儿女去边疆参加现代化建设。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值得学习吗?大禹第一次过家门的时候,正逢小儿子出生,难道她的心不是肉长的?难道他就没有一点父子之情?不!他为百姓早日免受洪水灾难,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大禹的精神,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小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小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校藏书参考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千零一夜》《冰心的故事》《365夜》 《中国通史》(简易本)《凡尔纳科幻小说、故事》《中国歌谣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世界文学名著故事文库》《高尔基文集》 《中华散文观止》《十万个为什么》《郑渊洁系列》 《十元帅风云录》《益智寓言100则》《中外世界名著必读文库》 《百部长篇小说文库》《中国通史故事》《世界通史故事》 《动物知识童话系列》《毛主席一家六列》《人民的公仆周恩来》 《鲁迅传》《亿万个为什么(天文地理、中外历史、中外文学)》 《趣味物理365》《奥林匹克训练题库》《中国少年科幻系列》 《拉封丹寓言》《哈利波特》《三大名著(红楼梦除外)》 《海的女儿》 必读书目: 1、科技知识类:提供有关生活常识、自然知识等科学常识性文章,适合儿童特点的科幻小故事,简单的产品说明书等。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低年级:《生活小常识》(注音本)、《告诉我为什么》(低年级版)、《动脑筋爷爷》、《大自然中的老师》(彩图注音本) 中年级:《动植物奇观》、《少年百科知识问答》、《小实验小制作》、《四季星座》、《学做多面手》、《飞向太空》、《奇趣博物馆》、《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 高年级:《少年百科丛书》系列、《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小学生漫游祖国》、《打开智慧之门的的金钥匙》、《中国科学小品文》、《学会在21世纪生存丛书》、《上下五千年》、《家用电器大观》2、文学作品类:选择儿童喜爱的儿歌、谜语、古诗、寓言、童话、小说、剧 本、相声小段、小品脚本等,供学生阅读。选择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品味、赏析、学习。各年级段书目如下:(必读书目) 低年级:《看图学成语》(注音本)、《小学生智慧快餐》(注音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童学古诗》、《笑话谜语大全》、《跟我学儿歌》 中年级: 《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民间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相声小品集》、《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少年晨读》(期刊)、《春笋报》、《小学生语文学习报》 高年级:《鲁宾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外名人故事》、《福尔摩斯探案》、《三国演义》、《水浒》、《中国儿童短篇小说选》、《100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篇故事荟萃》、《世界儿童文学名著

《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500字

《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优秀范文5篇500字《历史的选择》讲述了:历史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里藏着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历史是一座大火山,火山烧去了痛人心扉的记忆。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把我们从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之中解救出来,创造了今天美好、幸福地生活。那么关于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的选择读书笔记5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 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九十年的风风雨雨,神州大地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认真地阅读着《历史的选择》这本书,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深深地触动着我,让我百感交集。今天我就从我家的住房为大家说说中国历史的巨变。 2010年12月17日是我家乔迁新居的日子,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爷爷看到我家的新 房子对着亲戚高兴地说道:“尚婧真幸福啊!”是啊,我现在生活在蜜罐里,啥也不缺。然而爷爷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平房,只有区区的茅草屋,晴天的时候还好,可是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就是下小雨,爷爷他们还要用盆子在家里到处接水。爷爷苦难的童年生活让我一阵心酸。 爸爸笑着说:“我可要比你的爷爷幸运多了!那时候,我们已经不再住低矮的茅草屋了,我们住的可是瓦房呢!虽说是瓦房,还是好不到哪里去。我们的房子夏天热,冬天冷,夏 天的时候还有蚊虫叮咬。”爸爸一边说一边摇着头。 和爷爷、爸爸相比我可算是个幸运儿了,在我这个年代,住的既不是茅草屋,也不是 瓦房,我住的可是楼房!我家从一间16平方米的筒子楼过渡到5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如 今在城里换上了近90平方米的新居,住宅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家今天所有的变化,归根结底,还是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作为一名小学生 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我在外婆家闲得无聊。没有纸,没法画画;书翻破了,自己都背过了;电视机坏了,看不了电视。我怎么这么惨!我忽然想起来了,《历史的选择》还没看呢。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内容太精彩了,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中国历史读后感

中国历史读后感 中国历史读后感1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

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其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书中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华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农业文明;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玉制的装饰品,表面光鲜但内在异常脆弱。纷繁错综的社会现实,经他这么一说,就清晰而简单了。 《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

怎么写文献读书笔记

怎么写文献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 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800字三篇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800字三篇 【第1篇】 经历了如夏般水深火热的日子,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在失去 国土时,曾一度的颓丧;经历了如冬般寒冷的岁月,中国人民遭受了 八国联军恶毒的侵略,日军*的虐杀,那种耻辱,怎一个“痛”字了得? ——不过风雨之后见彩虹,在失败中拼搏,从落后中崛起,在中 国*的领导下,中国终于迎来了她的秋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和平外交……有探索的艰辛,亦有收获的喜悦;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遍大地,春光明媚,百花齐放,国富民强,扬眉吐气……中国,真 正迎来了她的春天。 读着《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一次次地被打动,在心里一遍遍 地默念着这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中国!我为爱国志士而感动,我 为中国而自豪。 忆往昔,革命战争中,多少战士抛头颅,洒热血。遥看山间那一 片枫叶的红火,那是方志敏坚贞不屈的信念,刑具能有多坚硬?摧残 了一个人的身体,却摧不毁那红色的灵魂,《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谱写出了革命者的澎湃激情和对党的无比忠诚;凝视 寒梅在冬日里展露出别样的红艳,让人忆起刘胡兰的大义凛然,她以 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永生的篇章,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 命的丰碑;眺望远方,天边的火烧云如火焰熊熊燃烧,董存瑞舍身炸 碉堡,如此壮烈,如此勇敢,那爆炸的一瞬间,恰似天边的火烧云, 熊熊的、是战士的无私情怀……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片红色 多么光彩夺目,那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那是许多的先烈与爱国者,用 生命和鲜血染就的。 老师曾多少次教育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感谢中国* 的领导,要感谢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雄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

的幸福生活。”一句听似抽象的话,不过在历史面前,这句话却是真理,是不可改变的。 正是有了党的准确领导和许多的爱国志士,才有了中国的复兴之路,有了如今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强大的国力,富饶的国土,团结的国民…… 如今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着道道小径变大道,看着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如今的中国,欣赏了紫荆的芬芳,闻见了莲花的 清香,香港、澳门的回归,像是给中国这只雄鸡以高鸣的希望;如今 的中国,看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健儿们勇夺金牌,看神舟七号上天、嫦 娥二号探月,看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战胜了种种灾难,看上海世博会为 中国谱写漂亮的新篇章……中国迈进的足步势不可挡。 我的手轻轻在书上拂过,历史,通过我的指纹,渗入我的内心, 我好像感觉到了生命的触动,还有一种温度,一种爱国的热情。 历史不是一道是非题,不是由“好”或“不好”来评论一个国家。 ——历史,是一道选择题。 “文明古国”“东亚病夫”“亚洲雄狮”“东方巨龙”……历史 给了中国许多个称号。历史见证了中国的兴衰。历史选择了中国! ——这是必然的,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她已不是一个词语那么简单,她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气节,一种力量。 我坚信历史的选择是对的,在这个和平常代,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将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 繁荣昌盛! 【第2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