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展教学文案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展教学文案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展教学文案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展教学文案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展

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展

——以XX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展为案例

王惠

【摘要】本土资源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特点和价值,更是农村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挖掘本土的自然环境、社会资源、人文资源来开发、丰富幼儿园特色课程内容,开展生趣盎然的游戏活动,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实现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多元化。

【关键词】幼儿园本土资源农村游戏

在现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儿童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是在与“人”和“物”的对话中不断进行意义的建构,在个体游戏与角色游戏活动中,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个体成长。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原本课程,已是每位教师的必备技能。

一、充分挖掘本土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我园地处以生态出名的江中绿洲,具有美丽的江岛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和滩涂湿地资源,有数不尽的半开半放的花花蕊蕊,有捎不来的又娇又嫩的紫紫红红;有地方传统农业优势,且由于净水、净土、净气的独特优势,使她既有“滩八样”野生蔬菜、四季不断的无公害时令水果,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访,也为我们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还在“柑橘

节”这一大背景下生成了以“橘子”为主题的特色课程。如,通过小班科学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小班音乐活动《橘子船》、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橘子宝宝》、大班体育活动《橘子熟了亲子活动》、亲子游活动“橘园寻宝”等活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各个感官系统,从了解橘子的外形特点到品尝橘子,从说一说有关诗歌到唱一唱有关橘子的歌曲,从发现橘子外的世界到探索橘子里的小世界,让幼儿从认知、情感、技能上得到全面、适宜的发展的同时也油然而然地升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攫取丰富的知识经验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农村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收集生活中的泥土、沙粒、形状各异的石头、树皮、树叶、农作物等,并通过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都能便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如指导幼儿将捡到的各种石头做成棋子、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盖房子;砂砾粘贴画;用泥巴捏成的小动物、小泥人;用麦草扎成小人,装饰麦草帽子等,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都能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器材。

二、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园附近的绿色蔬菜基地、各个果林场、大片地农田、各种风格各异的农家庄园、本洲最大的船厂、江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程教学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根本性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认真贯彻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突出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动理论与实践、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做人与学习做事的结合。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精品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精品课程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有: 1.整体优化原则:要立足于专业建设,从课程体系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结构,精选内容,突出个性,注重实践,形成特色。 2.协调发展原则:要把素质教育置于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知识、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3.以人为本原则:要强化学生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辐射示范原则: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

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教学设计之一

必修3第五课《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课标再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5)文化创新的途径 (6)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2)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3)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文化的发展本质上又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正文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学生活动:“忆一忆”文化是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正确的态度+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培育发展本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新的文化。)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Why: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活动:听三首不同时代的歌曲,结合教材,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南泥湾》反映的是战后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的实践活动,《年轻的朋友》反映的是80年代的幸福生活,《走进新时代》则反映的是当今社会变革的实践要求)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P49的材料或是举出一个身边的文化事例,分析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例如:南京的老吆喝、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有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打夯,码头工人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例如:反映新时代实践内容的影片(反贪、反黑、爱国等);旧中国社会实践是闭塞的自然经济,其文化需要层次也低,所以文化发展也是比较闭塞如:唱戏(都是地方戏种);今天的社会生活是开发的,所以文化必须开发、多元化发展。如音乐的多元化与渗透。

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赵艳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 “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 赵艳红,李金泉,斯日古楞,张燕军,阎晚姝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家畜育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建设目标,着重提出树立提高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的意识和实现开放共享的资源首先要解决思想理念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动态监控机制,保证优质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关键词: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 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4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115-02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手段问题,成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热点。为此,2003年4月,我国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利用5年的时间我国共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00门省、自治区精品课程。使得优质课程以网络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共享,并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从总体上推动整个高等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精品课程的启动与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级、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能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因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系统内各级组织机构重点建设的项目。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从2004年开始,我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将精品课程建设列入重点项目。并围绕精品课程建设,成立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基本建设委员会”,确定了校院两级一把手责任制度。制定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学院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学院评估和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 从2007年起,主讲《家畜育种学》这门课程的几位老师就开始着手进行《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建设,经过老师们共同努力,这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指导、科研成果、品种资源、电子教案、电子教程及全部教学录像和部分生产实习、实验教学的录像都已上网,并且指定专门的教师来负责课程的完善和网站的管理。 虽然我们下大力气花费大量时间把精品课程创建起来,有了相应的网站和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师的培训、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的监管以及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1.加强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家畜育种学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师资整体素质较高,但缺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交叉。在教学上体现在教师对所承担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较精准,但缺乏对整个课程体系的融会与贯通,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今后需加强师资的培训,使每位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都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对资源共享的目的认识不够 国家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处在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之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名师名家的精品示范课,把优质教学资源传递给不同需求层次的对象,以缓解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最终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收稿日期:2012-09-22 基金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家畜育种学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与应用机制的研究”、“动物遗传繁育系列课程及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艳红(1967-),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学习心理学”为例,构想并实践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应用于通识课教学的三种模式:翻转课堂式、课堂嵌入式、课后拓充式,并对这三种应用模式的具体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三种应用模式的具体实践及其取得的效果,明确了三种应用模式各自适用的知识领域,即“翻转课堂”应用模式更适用于认知领域,“课堂嵌入”应用模式更适用于情感领域,“课后拓充”应用模式更适用于动作技能领域,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各种约束性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通识课;翻转课堂式;课堂嵌入式;课后拓充式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工程,短时间内便集聚了大量优质资源。在通识教育中有效应用这些优质资源,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通识教育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通识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华中师范大学以“学习心理学”这门通识课为例,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索。 “学习心理学”是为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学习究竟是什么——对学习的概念解读;人是如何学习的——对学习的理论解释;你是如何学习的——对学习实践的反思;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学习文化创新——学习的未来展望,共18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8学时,其他形式的教学(如研讨、汇报、社会实践等)10学时。学生在选修该通识课之前,需先修心理学基础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来自“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优质资源,把观看视频、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索。 “学习心理学”视频公开课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主讲的,是我国首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20门大学视频公开课之一[1]。该视频公开课共12讲,每讲半小时左右,总时长387分钟,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的基本内涵、三类学习(知识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动机的分类、六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创新学习、多媒体学习)的适用条件等,因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具体应用中需采用不同模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通识课教学中视频公开课应用模式的构想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教版高二年级文化创新的途径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述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基本要求:1 明确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2 理解文化创新要经历的途径和过程。 3 懂得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 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发展要求:关注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动态,努力为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作贡献。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

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相应的视频,了解想应的文化作品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二)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2009年春节晚会赵本山和小沈阳、鸭蛋小品《不差钱》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探究周杰伦青花瓷歌曲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④通过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亲自体验文化创作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2)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天空教室高层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8e12895488.html,) 一、精品课程应该如何共享? 现有的精品课程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评奖可以获得荣誉、地位、经费;共享缺无明显利处: 1、学校:无法解决开课数量不足的问题 2、教师:无法从共享中获得经济收益或者社会声誉 3、学生:无法获得学分 精品课程中的学生模型: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学生 视频共享的误区:谁需要视频?应该由谁来管理视频? 二、精品课程的共享如何突破?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精品课程公共学习体系。只有把精品课程转变为一门可以选修的课程,这样的共享才有价值。如何实现网络选修? 三、传统跨校选课模式的不足 以学校-学校为轴心,跨校学分互认,跨校选课。学校对学校的多对多模式:解决选课、学分、费用问题。缺乏教师和第三方服务机构: 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从跨校选课中无法收益,这种学习模式将很难长久;跨校学分互认增加了普通院校与重点院校的合作难度;难以接受把课程放置在别的学校服务器上;N-N合作模式极端复杂,交易成本太高。 四、新模式:跨校授课 外校教师受学校邀请,跨校为另一所学校的学生授课,称之为:跨校授课模式。改变跨校主体,由学生跨校变为教师跨校,上的是本校的课程。学生在本校选课系统中选课。外校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支付授课费用。由第三方机

构而不是学校来承担协调工作与费用问题。由第三方平台来提供网络课程的托管与运行。第三方平台应该与教师在本校日常教学所用平台一致,可以无缝迁移课程,实现“教师资源的自由流动”。 五、精品课程能否成为跨校选课的推动者? 精品课程能否成为跨校选课的推动者可能比较小,因为精品课程负责人事情太多,经费太多。但《百家讲坛》带来了启发:应该是平台捧出明星教师,明星教师带热平台;关键不在于名气,而在于用心,共享与评优其实是两套体系。 六、跨校授课的利益分析 全国现有2400万大学生,如果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选一门外校教师的课程,按2个学分计算,每个学分向授课教师支付50元讲课费用: 2400万*2*10=24亿 学生在校学习年限按平均3.5年计算,每年的总额是:6.8亿 第三方服务平台抽取20%:1.37亿元,教师可以获得5.43亿元的授课费用,远远超过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的总投入,共享热情会得到最大激发。 七:精品课程总投入分析 精品课程带动全国各级投入在10-20亿的规模: 1、国家级:4000门,4亿。 2、省级:江苏省超过1000门,全国总计:1-3万门,每门1万,预计最少在1亿-3亿之间。 3、校级:600所学校参与国家级评审,每所学校100门计算:6万门,每门1万元,最少在6亿。 八、精品课程的现状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已经走入一个误区,过于强调界面个性化,忽视网站的实际功能,忽视网站的可维护性与可持续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标准中完全没有一条设计到界面与外观的指标。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

通识课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7.6.30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一、基本信息(必填项) 课程代码:【2119013、2119014 】 课程学分:【2学分】 面向专业:【全校各系各专业全体大一、大二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开课院系:就业办 使用教材: 主教材夏雨李道康王苇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曹荣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黄晞建夏伯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3、张宗恩朱克勇. 《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教程》【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9 课程网站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e12895488.html,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为满足大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创业知识与能力、就业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缺失或不足而产生的实际需求,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和教育部2012年《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精神,结合我校2012年2月开始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实践经验,根据当前我校卓越建桥计划,着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自主学习、专业能力、尽责抗压、协同创新、信息应用、服务关爱、国际视野等八项能力,尤其是培养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按照成果导向的新思路,修订编写本《教学大纲》。 本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课程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等特征,并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范围有所初探,第二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这两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二、【课程标准】: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相关知识】: (1)紧密联系初中教材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 (2)重点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搭建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借助海量存储系统,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化、教学过程多样化、学习过程自主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特启动学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 二、建设目标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重点、特色专业的20个共享专业资源库,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五个重点专业(群)共享资源库建设。 拟用2年时间初步建成400门课程教学资源,其中,2012年底完成200门。 三、建设原则 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突出内涵、自主学习、区域共享”的原则,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形成网络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四、建设内容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总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资源库 包括专业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要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并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 (二)课程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项目手册(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 (三)教学资源库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 (四)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 包括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资源。 (五)社会服务资源库 包括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职业资格考证项目及题库、合作企业在岗职工培训项目、技术开发与推广、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 五、建设办法 各类资源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按照自愿申请→立项评审→中期检查→期末验收的流程,由专业或课程负责人组织团队申请立项(***专业或***课程建设项目);以院(部)为单位,收交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名师研修班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名师研修班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在漳州市教育局的引领下,名师研修班已圆满开办了三期。本人很荣幸地成为第四期的研修班的学员。教育局领导的前瞻教师培训理念,让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得以有机会相聚于华东师大接受新的教育思想的熏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点亮了前进的灯。 令人难忘的培训课堂中,我深深地感悟了华东师大广博的人文精神。可亲可敬的教授们,无私地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让我们能积极地从教育教学常见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在教学中“朦胧与具体”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著作颇丰的金忠明教授,首先开启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揭开了教科研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明白了“教科研中实用策略”;思维缜密的王建军教授则紧密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向我们传授了“教师如何应对教育变革,如何突破自我,不断成长为研究型名师”的途径。在教师成长路上有了这样志同道合的引路人,我们倍受鼓舞。

曾经在教材取舍的问题中迷惑而不能突破框架的我,聆听了王斌华教授的讲座后,才有了清楚的“教材概念”。我终于明白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理解了“开发校本教材重在质量而不在于数量”的务实工作方法。 以前,本人对教育意义仅停留在“教书育人”的刻板印象。当单中惠教授娓娓而谈“寻觅现代教育智慧”的好消息时,我看到了生平对教育视野的一点明亮的光圈,不再嗟叹岁月的流逝,而是庆幸自己竟有机会来探寻教育智慧之光。在此基础上,本人努力去领悟肖家芸教授总结的“名师教学智慧与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策略”,期待在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也能突显个人的“教育风格和教育特色”。最后,热情洋溢的赵其坤教授为了我们描绘了美妙的“个人成长规划”蓝图。为了完成这幅图,我们极需要心理学大师席居哲先生的“师生沟通艺术”来读懂学生的心;也需要巧妙地应用戴立益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分析表”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探究徐阿根校长所传授的“教学特色、途径与规律”。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接近上海市教师进修学院的罗松先生所强调的“有效课堂”之水平------ 龙海职校李卫聪 XX/12/2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二(4)班齐映燕2018年4月19日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条主线,分析文化创新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而向学生强调对待文化应避免的两种错误倾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由于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结合《文化生活》的特点,本课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和开展活动探究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化进而思考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本课内容;另外,随着“四个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因此学好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对于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本课是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和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本课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所学知识及分析能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并 能够辨别文化创新的主体。 2.通过讲解学生能够推论和说明出文化创新两个基本途径的含义、原因 及做法。 3.通过对错误观点的探讨和清晰的知识连线学生能够辨别两种错误倾 向。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问题的导向和小组探究锻炼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2.通过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增强学生分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创新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介绍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2.通过文化创新的作品展示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教师寄语激

发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 (二)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及怎样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 四、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在学习了第三课和第四课的基础上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加深,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能够联系所学的知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生活中学生也能较多地接触到文化创新,无论是从电视上还是学校提倡的文化创新活动中,学生都有所了解,在课程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例来进行本课的讲解,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流程

(完整版)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 系部口腔医学系年级2016级 编写赵明君 二〇一七年六月

《口腔正畸学》课程建设方案 目录 前言: (1) 一、指导思想 (1) 二、课程定位 (1) 三、课程建设目标及思路 (2) 四、课程的建设方法 (3) 五、课程体系 (4) 六、课程资源 (5) 七、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6) 八、课程的教学效果 (7) 九、课程的课程考核 (7)

前言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全力实现国家级示范学校创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将口腔正畸学的课程进行建设,特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口腔正畸学是具有特色的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二、课程定位 大专院校的口腔正畸学课程设置必须以从事医疗行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口腔行业发展对正畸学人才质量的需求为依据,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指导。 《口腔正畸学》课程是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考查课,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如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联系密切。口腔正畸学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畸学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与实践、来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正畸操作技能。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厅[2003]3号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一、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的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包括进入密码)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2003年将根据情况适当延期)。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二、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源、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委托专家到校现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三、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

通识课程心得体会

通识课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继续教育通识培训的学习,感悟许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淫,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从“通识模块”到“小学数学”,巧妙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名师一步步引领,促我不断成长。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一、培训学习情况 在这次通识培训中,我观看了教师讲解视频,参与专家辅导答疑。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我还结合自己学习的实际,将所学理论与自己教

学实际进行对比,积极进行反思,同时和其他学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培训学习的收获 通识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怎样因材施教,怎样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看视频、做作业很累,可是我的心里是充实的,甜蜜的。因为我分享着智慧,享受成长的喜悦。在通识培训中,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见识深广了,我的思想活跃了。 通识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通识学习的形式多样,视频、课程简介,与专家、同仁互动式的交流等深深地吸引着我,朴素、真实的交流与评论,让我感动,得到启发。每一专题中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和困惑,原来在教学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启迪。让我能重新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通识培训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为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搭建了一条光明通道。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讲述了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请选取你感受深刻的一两个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有的关系。要求:原创,拒绝网抄,紧扣课程内容进行阐述,字数在400字以上。 李亦非---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注入式教学只是授之以鱼,实行“满堂灌”、“填鸭式”,学生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认为,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 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性聪慧的孩子。 可是她上学以后,这种天生的智慧非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越落越远了。 家长着急,老师补课,全无效。 此后,我天天都在琢磨。一天,我讲完课,让学生做练习。我一边在桌间巡视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讲过的加法交换律,偶然一回头,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立刻感到有些诧异。 “你在干什么?”我问她。 “我在听你讲加法交换律呢。” “怎么不做练习呢?” “刚才您讲的我没记住。” 我马上意识到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练习课,我边讲课边观察,哦!我发现了她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叙述黑板上写的话,她也不看黑板。我初步认定她是不会听课,不会学习。 下课了,我把她叫到一边,师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讲课时你为什么总不看黑板呢?” “我想把你讲的话都记住,不盯住您怕落下。” “当你背书上的法则时你是想方框里的黑字怎样写的还是想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怎样算的呢?” “我想方框里的黑字是怎样写的,哪个字挨着哪个字。” 得了,不必再问,我完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从此以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个别指导,这指导不是指导怎样做题,而是指导她怎样听课,怎样看书,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她渐渐地会学习了,成绩上来了。 我体会到,必须让孩子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在学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式: 同学们都刷地举起小手。我叫起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口算得数,从右向左,一步一问,2乘3得6,是哪位?是个位;2乘1得2,是哪位?是十位,20;2乘2得4,是哪位?是百位,400。然后,我连续叫起许多学生,让大家反复说明运算过程,突出每次得数应写在哪位上。学生都脱口而出,无一错误。 我接着问:“如果在乘数2的前面填上个‘1’,怎样算呢?”说着,我随即用红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了一个醒目的“1”,原算式变为: 学生在认真地看着、听着、思考着。 “继续乘。”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 “怎么乘?”我接着问道。 “像用2乘一样,一位一位地乘。” “对,你请坐。现在这道题已由一位数乘多位数变为两位数乘多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会做,两位数乘多位数,怎么乘呢?”我说:“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也和个位上的数一样,要分别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的顺序也是从个位开始,但1乘3的积往哪里写呢?”我讲到这里,稍加停顿,然后加重语气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那么乘数是多位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