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xx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办学定位

(三)总体发展目标

(四)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目标

2.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3.课程建设目标

4.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5. 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

6. 信息化建设目标

7.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三、主要举措

(一)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加强学生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水平

(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五)优化师资结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共创优质育人环境(八)建设平安校园,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九)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十)提升继续教育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内涵四、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体制保障

(四)质量监控保障

(五)经费投入保障

为加快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xx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xx市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xx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xx市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2015-2020)》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xx职业学院创建于2001年,是经xx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有在校生8000余名,是xx 市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建校初期一次性投资总额5.3亿元,占地面积304亩,建筑面积近二十万平方米,馆藏图书60余万册及大量的音像和电子图书资源,拥有标准化运动场、多功能体育馆等教学设施,建成了覆盖全校的闭路电视、广播电台、校园网等信息化系统,学生公寓、餐厅等生活设施条件良好。南汇科教园区及周边高校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潜在的发展空间。学校建成了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和外语情景实训中心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另有“国际商务与贸易实训中心”、“现代文秘综合实训基地”等4个xx市实训高地和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训基地--xx生平陈列馆“疾风迅雨廔”与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并建立了31

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和69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获批了12个技师学院项目。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学校地处长三角的核心城市xx,位于xx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势十分明显。xx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xx迪士尼大项目的开发等,都对外语类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xx为数不多的语言类职业院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学校是xx第一所建立党委的民办院校,学校高度重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充分发挥党委在学校治理结构和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发挥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先进模范作用。

3、学校是xx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以外国语为特色的院校,开办了英、日、德、法、韩、西班牙、俄等七个语种,每年招收1500名左右外语专业学生,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在师资队伍、办学规模、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学校长期坚持探索外语见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初步形成了“外语应用能力+职业岗位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语言类专业坚持“打好基础、听说领先、考证考级、注重应用”、非语言类专业突出“能力本位、任务引领、校企合作、双证融通”的教学指导思想,探索高职学生“多元立交桥”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4、经过15的办学实践,学校的公益性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质量受到社会认可,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是xx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xx市文明单位、xx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5年又顺利通过第二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6年进行的高职院校发展性评估也获得良好评价。建校15年来,已为社会输送了近25000余名各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广受人才市场青睐,一次性签约率连年位于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5、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以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主体、双语型教师为中坚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5人中,高级职称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05%,其中正高职称16人,约占5.61%;副高职称44人,约占15.44%;中级职称126人,约占44.21 %;初级职称56人,约占19.65%。具有研究生学位的165人,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13人,硕士研究生学位的152人。教师获有多项部、市级优秀教学竞赛奖、优秀教材奖和育才奖及数十项晨光项目和优青项目。

6、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格局初步形成。学校充分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xx的地域优势、学校的专业特点,不断丰富教育国际化的内涵。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以互认学分为基础的学生交流项目、学生短期海外游学项目、中外学生夏令营、海外师资交流培训、外语文化艺术节、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途径,搭建国际交流的立交桥;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为重点,以合作办学为主要路径,

引进国外高校的优秀教材、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专业标准、优质师资等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专业学科建设。最近两年承接商务部委托培养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财政类官员18批300多人、接待海外来访40余批次400余人,获得xx市高校学生海外实习项目专项资助,超过200名同学分批到美、德、日、法、澳大利亚等国实践学习。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1、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教体系的新形势:国家高考制度改革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xx市政府对民办教育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对学校下接中职教育、上连应用技术本科教育提供了政策条件,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院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2、转型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新需求: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确定,经济进入新常态,互联网+背景下的xx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自贸区建设、迪斯尼项目开发等,对应用型和外语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型发展和开放型经济的新需求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新特点:经过15年的发展,与其他高职院校相比,学校已经形成了外语门类最多、外语及其他专业契合度较高,

国际交流较为广泛等明显特点,并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在xx 教育国际化战略中占有一定的先机。

(三)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1、学校的专业建设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产业要求和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以及与其相关的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往往相对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建设“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还需政府、企业、学校的互动与合作,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这对于民办院校而言,除了相对有限的灵活性,并无太大的优势。

2、外语类专业的特殊性如何契合高职教育的普遍要求:外语类专业,尤其是零起点的非英语语种,具有教学周期长,企业实习难等特点,高职教育三年专科层次的学制,另加上现有的招生模式,无法在入学前对考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有效的测试,还有必须安排但又难以“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等因素,使得外语类高职人才的专业水准,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语言文化类的职业教育虽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实践中事实上处在职业教育的边缘地带,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校企合作有难度,与国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评估检查指标对接也有一定困难。

3、有限的资源如何兼顾建设与发展各方面的要求:目前,民办高校基本依靠学费收入和少量政府扶持资金维持运转,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运转、维护、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投入。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难以形成或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为薄弱。各种资源限于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无法对新专业、新项目进行更大的投入,也难以更多地投资学校未来的发展空间。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国家,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使命,立足xx,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积极推进“区域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开放办学和国际化发展为特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培养外语见长、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涉外服务复合型人才。

(二)办学定位

类型定位:具有鲜明外国语特色、国内较高知名度的技术技能型高校。

层次定位: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试点和专本贯通试点工作,努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创造条件申办本科教育。

特色定位:紧密结合xx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际,突出培养具有较强外语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xx,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总体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办学效益、社会声誉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到2025年末,努力把学校建成学生受益、社会认可,外国语特色鲜明、国际化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民办高校。

(四)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目标

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思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施内涵式发展,以全日制技术技能型高职教育为主体,到2025年末,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000人左右,拓展校园面积,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向社会提供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及其他的教育服务每年达到5000人次。

2.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以语言文化类专业为主,商务、文法、艺术和机电信息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探索外语类专业和职业技能的融合,加强应用外语、国际商务、涉外文秘、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等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拓展若干小语种专业。到2025年,立项建设校级优势特色专业6—8个,建设市级优势特色专业2—3个。

3.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加大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改革力度,精简和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市级及以上精品课程4-6门,校级精品课程10-15门;立项建设校级外语授课特色课程12-15门,培育市级外语授课的特色课程1-2门;主编或参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5-7部,外语特色教材5-7部;建设校级专业资源库7-10个;建设专业课程标准100门;开发微课200个;开发网络课程10-15门。加强校外和国际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确保每个专业具有1个以上的核心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室,2个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外语专业具有2个以上的国外(境外)实习实训基地。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深、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70%;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25%;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0%;外教达到专任教师比例15%。培养市级和校级教学名师分别达2-3人和8-10人;打造国家级、市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分别达1个、2-3个和5-8个。

5.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

“要以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为着力点”,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项目,在巩固深化现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同时,努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层次。到2025年,国外(境外)合作院校100所,开设中外合作项目8-10个,国际合作共建课程50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5次,举办国际学生技能竞赛10次,国际师生交流每年超过500人次,国外(境外)教师进修访学30人次。

6.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

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学校特点构建智慧校园。到2025年,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建成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收费系统全部实现网络支付;教学工作建立信息化辅助系统,在应用外语类等专业建立课程库体系;按照“万兆进校,千兆进楼,百兆上网”的要求构建三层架构校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网络数据中心,总存储容量达到500Tb;建成100Tb的资料数据中心、100Tb的重要数据异地云备份空间;中心机房主要网络设备全部实现双活冗余;出口带宽提升至500Mb;办公及教学计算机全部实现桌面虚拟化,建成总量可达10000终端的校园云;教学设备管理全面实现自动化;校园安全保护等级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7.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魅力工商外”主题,通过校园美化、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社团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大德育”体系,努力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拓展“xx纪念馆”、“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丰富“外语情景中心”文化内涵;整合图书馆资源,打造校园信息文化中心;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工商外校史馆”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到2025年,建成校内社团50个,建成1-2项市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三、主要举措

(一)建设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党委为政治核心及保障、教工代表大会为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治理结构。健全三级会议制度,畅通决策、执行路径。健全监督机制,形成多层次的有效监督体系,以真正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2、董事会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学校发展方向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董事会、校党政领导联席例会制度,在与管理层充分了解沟通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及时解决学校重大问题。

3、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级领导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民主集中的议事规则。坚持每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学校章程,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坚持每月中层干部会议制度,将学校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若干个二级学院,充分发挥院系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4、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障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

垒作用,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每一位教职员工,积极进取为学校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5、形成多层次监督体系,发挥监察仲裁委员会功能,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为学校发展提供合理意见。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职(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落实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xx)》为抓手,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培养目标要对接行业和岗位需求及学生成才需求,课程内容设计要与职业岗位标准和要求有机衔接,要从产业和技能知识需求出发,决定专业的核心课程;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根据各专业实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实习实训设施和场所及评价模式。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3. 根据“遵循规律、聚焦重点、凝练特色”的要求,分类兼顾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专业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根据“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要求,在局域学分制、分层分类教学、主辅修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探索学生多样化成才的路径。大力开展外语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作,优化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和推进以模块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

4.扎实推进中高职贯通工作。要根据“课程体系贯通、核心课程贯通、教学资源贯通、质量监控贯通”的要求,全面加强与有关中职学校的合作协同。要切实做好现有的应用德语、应用日语的中高职贯通项目,逐步扩大以“外语+”为重点的其他项目。要以中高职贯通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探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要在体制机制、项目经费、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为中高职贯通项目提供保障。要充分运用学校自主招生的机制,加强与其他中职类学校的合作,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5.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拓展国际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学校已经建成外语情景实训中心、数控机电实训中心、商贸实训中心、文秘实训中心和艺术设计工坊的基础上,丰富校内实训内涵,提升校内实训水平。新建适应新专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跨境电商、会计综合等实训室。根据学校外国语专业特点,在目的语国开发建设合作项目和实训实习基地。

6.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和国际职业能力标准,引进企业课程和网络资源课程,培育专业特色核心课程,逐步扩大用英语或其他外语直接教授有关专业课程的比例,开设符合外语教学需要的特色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出版一批能反映我校学术水平、具有鲜明外国语特色的精品教材。

7.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xx市教委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打造学校标志性内涵建设成果。

(三)加强学生工作,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

1.建设和完善学校大德育体系的组织架构,调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德育中心,建立五个教研室,分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与就业创业》。全校辅导员根据所学专业背景及工作需要,加入到上述一个教研室并参加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思政教学部统一组织。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大队伍协同发展。

2.筹备和启动学生事务中心建设。统筹学生经常性、共同性事务,进一步整合相关职能部门有关学生工作业务和人力资源,与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好学生事务中心建设。

3.进一步建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善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认真实施学生国

家助学贷款、社会助学、减免学费、临时性困难补助的审批,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

4.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打造为联系高校和社会、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平台,开展一系列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和信息交流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收集学生就业工作动态,开展就业研究,指导毕业生合理就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5.进一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继续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讲座等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和心理读物《惢》的编辑制作。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化特色发展

1.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我校优势特色专业,强强联合,打造优质的品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合作招生、合作培养。

2.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学生短期出国游学、师生短期出访学习培训、中外学生夏令营等常规项目。

3.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和课程体系、教材等国外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建设全英语教学课程,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4.大力发展国外国留学生短期培训,积极探索外国留学生的学历教育。

5.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提高国际合作质量,丰富国际合作内涵,建立学分互认的专升本、专本硕连读等升学通道,做到所有专业群全覆盖,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选择。

6.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拓展我校教师国际视野、增强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交往能力,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

(五)优化师资结构,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着重进行优秀团队的培育,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以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力争在2025年前各主要专业群建成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有较强科研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2.努力引进培养各级名师。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双高”人才,并注重引进海外归国人才,以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重视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着重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力量,优先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积极引进优秀外教,形成一支数量合理、质量稳定的优秀外教队伍。

3.选送教师赴企业挂职,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方案,专任教师特别是非语言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要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加强对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研发和技术革新,提升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力度。五年内,选拔100名左右干部教师到海外高校进行学习进修,开阔视野。语言类教师赴母语国家学习进修要紧密结合中外合作办学进行;选送一定数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进修、访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训和进修。

5.强化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选聘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特别是实践课兼职教师,与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同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到2025年,各专业外聘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5%。

6.全面提升专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加强培训和考核,严格按照思政队伍建设的能力素质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高效稳定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

7.研究制定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民办院校实际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教师职务聘任要坚持以教学工作为导向,主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际教学效果,同时兼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8.落实xx市关于实现民办高校教师收入与学费水平同步增长的规划,兼顾学校财政状况和未来发展,逐步建立稳定的教师薪酬增长机制。逐步完善教职工薪酬结构,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

(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

1.根据十四五末“万兆进校,千兆进楼,百兆上网”的总体要求,构建学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条件,实现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

2.在完成迎新、教务、学生、人事、办公等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网络教学、移动平台、统一支付平台、资产、图书馆、实训、工会等相关系统,拓展教务及学生系统功能模块,加强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

3.升级学校三大服务平台,开发纯Java门户页面,统一教师和学生门户;升级跨校认证功能,构建与校校通系统完全兼容的Cas+Ldap 统一认证系统;提升数据库容量和安全防护水平。

4.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为所有系处建设基于框架模板的二级网站,并全部实现网站群管理。

5.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二级标准建设校园网络安全保护架构,在软硬件设备和管理制度上建立信息化安全保障。

6.在校园主干和楼宇主干建设万兆主干网络,根据万兆主干千兆桌面的标准更新网络设备及相关网络线路和模块。

7.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扩建数据中心,每年拓展100Tb 以上的数据存储容量,100Mb以上的出口带宽。

8.更新出入管理、水电收费、设备控制等系统,拓展一卡通功能,建设基于网络支付功能的统一收费平台。

9.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立专业网络课程库体系内容框架以及评价机制。

10.更新现有电教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建立自动控制、自动录播、远程管理的设备管理系统。

11.建设资料中心,进行资料数字化整理工作,分类建成文档库、图像库、影像库等资料数据库。

12.加强校际信息化交流合作,联合同类院校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申报信息化课题项目。

(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共创优质育人环境

1.建设校园文化广场、德育长廊、主题雕塑、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教育与活动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2.完善国际文化节、科技节、创意嘉年华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形成中外互鉴,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3.拓展“xx纪念馆”、“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工商外校史馆”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丰富“外语情景中心”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品牌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4.大力发展大学生社团,重点扶持学术专业类、公益服务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引导文化艺术、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类社团的发展。到2025年,争取校内学生社团50个,建成1-2项市级校园文化品牌项目。

5.弘扬“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全校师生坚持文明用语、文明出行、文明待人的行为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