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系统精编

交通运输系统精编

交通运输系统精编
交通运输系统精编

交通运输系统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交通指南系统

题目:

假设以一个带权有向图表示某一区域的公交线路网,图中顶点代表一些区域中的重要站点,弧长代表已有的公交线路,弧上的权表示该线路上的票价(或搭乘所需时间),试设计一个交通指南系统,指导前来咨询者以最低的票价或最少的时间从区域中的某一站点到达另一站点。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ArcCell

{

int adj; dj = 0;

else

[i][j].adj = 20000; nfo = false;

}

}

for(i = 0;i<;i++) dj = w; nfo)

{

delete [][i][j].info;

[i][j].info = false;

}

}

= 0;

= 0;

}

int MGraph::LocateVex(char u)

{

for(int i = 0 ;i<20;i++)

{

if(u == [i])

{

return i;

}

}

return -1;

}

void MGraph::ShortestPath_FLOYD(Path &P,Distanc

&D)dj;// 顶点v到顶点w的直接距离

for(u = 0;u<;u++)

P[v][w][u] = false; //路径矩阵初值

if(D[v][w]<20000) //从v到w有直接路径

P[v][w][v] = P[v][w][w] = true;//由v到w的路径经过v和w两点

}

}

for(u = 0;u<;u++)

{

for(v = 0;v<;v++)

{

for(w = 0;w<;w++)

{

if(D[v][u]+D[u][w]

//从v经u到w的一条路径更短

{

D[v][w] = D[v][u]+D[u][w];// 更新最短距离

for(i = 0;i<;i++)

P[v][w][i] =

P[v][u][i]||P[u][w][i];//从v到w的路径经过从v到u 和从u到w的所有路径

}

}

}

}

}

void main()

{

MGraph g;

Path p; // 3维数组

Distanc d; // 2维数组

int s,t,k;

char v1,v2;

float sum=0;

cout<<"\n***************欢迎使用交通查询系统

**************\n"<

();

cout<<"\n请输入出发站、目的站:";

cin>>v1>>v2;

s= (v1);

t= (v2);

(p,d);

if(s!=t)

{

int a=s;

cout<<"\n由"<<"到"<<"途中经过:";

for(k = 0;k<

if(p[s][t][k] == 1)

{ cout<<" ";

sum=sum+

a=k;

}

}

cout<<"最短线路总长:"<

cout<<"\n\n***************祝您旅途愉快!*****************"<

();

}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讲义教学教材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 统讲义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描述 ●第一节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运营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它不仅为地铁电动列车 提供牵引用电,而且还为地铁运营服务的其它设施提供电能,如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信号、防灾报警、自动扶梯等。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外部电源、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牵引供电 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其中,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包括降压变电所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幻灯片26 ●地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用电负荷。按规定应为一级负荷,即应由两路电源 供电,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另一路应能保证地铁重要负荷的全部用电需要。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牵引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而动力照明等用电负荷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负荷。地铁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分为集中供电方式、分散供电方式和混合供电方式。 幻灯片27 第二节变电所的分类 ●地铁供电系统中一般设置三类变电所,即主变电所(分散式供电方式为电 源开闭所)、降压变电所及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主变电所是指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时,接受城市电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 电源,经其降压后以中压供给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一种地铁变电所。 ●降压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并降压变成低压交流电。● 幻灯片28 ●牵引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经过降压和整流变成电 动列车牵引所需要的直流电。 ●主变电所:专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能源的枢纽。 ●牵引变电所:为列车提供适应的电源。 ●降压变电所(配电变电所):为车站、隧道动力照明负荷提供电源。 幻灯片29 第四节供电系统主要运行方式 ● 1 10kV系统运行方式 ● 1.1 正常运行方式 ●变电所10kV母联开关和开闭所间联络开关均处于打开状态,每座变电所由 2回电源供电,两段10kV母线分列运行。变电所由开闭所按不同的供电分区供电。 1.2 其它运行方式 1.2.1 故障或检修运行方式 开闭所一回10kV外电源退出时的运行方式时,合上开闭所母联开关,由另一回10kV外电源向该开闭所供电范围内所有变电所供电。

智慧交通系统

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 (2017—2020年) 为加快落实《“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发〔2017〕11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企业为主体的智慧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内容 (一)提升城际交通出行智能化水平。 1.拓展铁路客运信息市场化应用。支持中国铁路总公司研究铁路客票系统有序开放条件,按市场化原则向社会提供列车车次、停站、余票、列车正晚点等客运信息,推动各类出行信息服务企业综合多种运输方式信息,形成“一站式”票务信息服务。 2.加快推进ETC拓展应用。制定发布《关于促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应用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ETC安装使用便利性,着重提升ETC客车使用率。研究推进标准厢式货车使用ETC,探索ETC系统与车车通信、车路协同等智慧交通发展方向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鼓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速公路运营主体探索ETC停车场应用,以及ETC在出租汽车、租赁汽车、公路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 3.开展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深化推广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售票。积极引导和推动客运站、出行信息服务企业推行非现金支付方式,加大自动售(取)票设备投放。 4.创新道路客运信息服务模式。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和出行信息服务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灵活、快速、小批量的道路客运定制服务,促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道路客运定制服务产品有序规范发展。 5.推动水上客运信息服务发展。鼓励和引导水路客运企业推进海峡、岛屿等重点水域客运联网售票,率先在三峡库区实现联网售票,逐步拓展至渤海湾等水域。实施船员“口袋工程”。 6.实施民航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设智能化新一代民航旅客服务系统(PSS)。支持民航运输企业和出行信息服务企业研究突破海量异构数据存储与整合、大并发在线交易快速响应、旅客价值挖掘、旅客个性化推荐等关键技术并进行产品研发集成。 7.推动开展智慧机场建设。引导和推动出行信息服务企业运用通信、GIS、GP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感知和定位服务对象,组装服务信息,并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推送恰当服务给恰当对象。鼓励和支持机场运营主体开展智慧机场旅客服务示范。 8.推进旅客联运信息服务建设。推广实名制购票,加快完善电子客票标准规范。推进铁路、道路、水运、民航等票务信息共享,引导和推动客运企业、出行信息服务企业提供旅客出行一站式购票应用服务。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在综合客运枢纽互设自助售(取)票设备。 9.提升邮轮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集邮轮航线、船票销售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邮轮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邮轮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发布、行业自律、信息服务方面的作用。 10.推进国际道路客运信息化建设。建设国际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完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基础数据库,推广部署应用系统,建立国际道路运输监管体系,推进实现与口岸管理相关部门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提升国际道路旅客运输管理服务水平。 (二)加快城市交通出行智能化发展 11.建设完善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系统。深入实施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充分

2021年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分析

2021年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体系分析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国际分工和持续加强的经济全球化使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很多国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上都将区域一体化作为主要策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速度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过于滞后或超前发展的交通运输都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在区域经济大系统中,交通运输作为一个子系统,紧密联系着区域经济,两者不但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想要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成为客观基础和必然要求。 一、区域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的概况 (一)区域经济 所谓的区域经济,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在相应的区域内相互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生产综合体。其中,一定的区域范围是指在经济发展中各个要素及与其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作为综合性的地理概念,可以将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充分反映出来,特别是表现为能否合理的利用土地以及矿物等资源,科学性与经济效益能否通过合理布局地区之间的生产力使其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单一的经济指标是无法完全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思量时需要全方位进行,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能够有效结合地区性的生态效益。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对国家经济中地区

经济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分析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现状;三是分析方案是否能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或者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分析其协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能否使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对基础设施的适应。 (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密切联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交通运输在人类生活和获得生产资料的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各个传统的行业界限需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来打破,按照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相关要求,能够统一规划交通资源,使组织与协调工作保持合理性,从而确保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运转正常,同时创造便利条件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可以使交通运输需求的各类条件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益。从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实际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一是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载体,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的制定需要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制定的要求标准相符合;二是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并不是叠加汇总各类运输方式,主要是把其结构与特征进行有效组合。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全局性;三是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的最主要特点,其中一体化中包括政策要素、规划建设以及市场要素等;四是区域间经济和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区域一体化运输体系得到充分的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知识清单一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1.交通运输 (1)概念: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利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发生转移。 (2)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现状: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通车里程迅速增加;城市地下铁路和轻轨铁路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2.交通布局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包括交通线网的布局和站点、码头的布局两个密切联系部分。 (2)作用: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运输合理化,在兼顾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清单二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清单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决定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 2.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 交通运输工具 指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管道;其中管道既是运输方式,又是运输工具。 “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发展 (1)“一带一路”。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如下图:

(2)“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望向东南亚部分国家转移,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向中东欧油气丰裕国家及矿产资源丰裕的中亚国家转移,而中国可以扩大对这些国家资本、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部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产业(如机电产品、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则有望向以中东欧部分国家为代表的工业化后期国家转移,实现技术的互通有无。 任务清单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情境探究 [情境]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2017年我国高速公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讲义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系统的定义与属性 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系统,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的核心和基本的概念。 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统一性的思想,就是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从经验到哲学的科学;从思辨到定性到定量。 一、系统的定义 对系统要领的一般认识——系统意识 由若干环节组成的链状事物,环环相扣,由此及彼的链状事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 认识系统的链和环的关系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 1、认识对象系统的全部组成环节; 2、认识这些环节联结部分的形成和特点。 系统意识——思考、研究、探索和处理某一事物时,要有意识地把它看成一个系统,明确链-环关系,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二、系统的属性 1、目的性——系统具有明确赋予的、预期的目标。 2、集合性——组成系统的元素是多个,至少有二个。 3、相关性——系统组成的元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4、阶层性——系统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成子系统。 5、整体性——任何一个元素离开整体功能就失去意义。 6、环境适应性——适应环境系统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二节系统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一、系统的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类: 自然系统——自然界自然生成的一切物质和现象。 人造系统——为了生存和发展应用自然规律构造的系统。 2、按属性分类: 实体系统——概念系统的形态化。 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的“灵魂”。 3、按运动属性分类: 动态系统——系统部结构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静态系统——系统部结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4、按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分类: 开放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存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 5、按反馈属性分类: 开环系统——通过本系统的。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得组成、功能。 答: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就是由一系列得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 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 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 交通电视监控(TNS); 交通信息服务(TIS); 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就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得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得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与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得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得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得有效利用率与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得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得拥挤程度与交通事故得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得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得组成与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与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就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得卫星,三颗为活动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得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得监控系统所构成,GPS得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得用户设备所组成; GPS得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得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得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与测站得三维坐标。 3、APTS得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5、快速公交系统(BRT0); 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4、停车收费带来得效益主要有哪些? 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得问题; 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 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 ④提高停车得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 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与停车管理费用。一、问答题

浅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用途

浅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人力 资源 浅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李华赵泽梅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摘要:过去20年,在经历了形成、快速成长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后,我国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深入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城市围绕旅游产业合理配置相关资源,以提升旅游品质,还有利于是推动我国旅游业的持续优化,提升我国整体旅游水平。 关键词:区域交通系统旅游产业丽江 一、理论综述 1.国内外理论研究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外学者针对交通对旅游作用及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对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区域内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旅游者影响的研究。国内关于交通对旅游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的关系、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特定交通运输方式和具体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的影响等。 2.城市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 (1)城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城市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了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现代旅游资源不断开发和丰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业强大的综合性和产业关联性,

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交通、餐饮、住宿、商贸、金融、文化、信息等相关服务业和一、二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城市就业,因此发展旅游业成为了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核心内容。 (2)城市旅游产业综合性较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产业关联性较强还体现在旅游产业内部,即旅游产业链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城市的旅游资源与交通运输条件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空间竞争力。城市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的根本价值,但是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质与量,也取决于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具体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凭借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要依托交通系统的发展,即城市是否拥有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区际交通网络、较大的旅客区域内运输能力等。 二、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1.提高游客满意度,提升游客体验价值 在现代旅游产业中,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已发生本质的变化,其功能除为游客提供空间位移外,还包括满足旅游者体验、观光和娱乐需求等多重功能。交通运输系统已不仅仅是一种“出行工具”,更是一种无形的旅游产品,旅游地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性与感知质量,不仅决定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同时会对旅游者的整体满意度、体验质量和重游意愿产生直接影响。 2.增加游客游玩的景点的数量与停留的时间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金钱消耗的主要项目之一,其通达性、便捷性与舒适性等因素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和日程安排的重要依据。在大多数情况下,游客在到达一个旅游城市后,在规划其出行计划,决定游玩景点的过程中,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学习资料

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解析 作者:赵巍 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交通发展目标。本文旨在解析综合交通枢纽的内涵与特征,研究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交通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辞海》的解释为“比喻冲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以此类推,交通枢纽自然是交通的“冲要地点”和“关键之处”。一般认为,交通枢纽地处于两条或几条干线运输方式的交叉点上,是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枢纽从宏观上,指交通节点所处的区域或城市,即交通枢纽城市;微观上,指交通节点上办理客货中转、发送、到达的多种运输设施(包含线路、站场、交通工具、信息等)的综合体。 交通枢纽的形成受区位、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因素发展的影响;反过来,交通枢纽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又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大城市、大工业中心、大型海港或河港、空港往往都会形成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城市按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可分为:铁路公路河海枢纽,如上海、天津、汉堡、纽约;铁路公路内河枢纽,如南京、武汉、莫斯科、法兰克福;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如北京、东京、巴黎;内河公路枢纽,多为中小城市。 综合交通枢纽是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所组成的交通枢纽。随着城市规模大型化、人员流动高度化、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城市交通流量密集,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成为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间交通之间的衔接关键节点,其规划发展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桂林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发展基础 (5) 一、发展基础 (5) 二、存在问题 (9) 第二章发展形势及要求 (12) 一、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节点的要求 12 二、打造与国际旅游胜地相匹配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 13 三、构建“桂粤湘黔”四省交界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 (13) 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13)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规划原则 (16) 三、发展目标 (18) 第四章规划建设重点 (23) 一、全面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的建设工作 (24) 二、空铁引领,建设区域性对外综合交通系统 (27) 三、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创建“公交都市”,畅通城市交通 35 四、构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桂粤湘黔”区域性物流中 心 (38) 五、基本建成桂林市智慧交通系统 (39)

第五章保障措施 (43) 一、加强规划的协调与评估 (43) 二、完善交通专项规划 (43) 三、加快综合枢纽规划 (44) 四、加快城乡交通系统均等化发展 (44) 五、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 (45) 六、建设“公交都市”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 (45) 七、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6) 八、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7) 第六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8) 一、环境影响分析 (48) 二、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50)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1)

前言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攻坚时期;是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全面加快交通运输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市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的交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桂林市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航空、陆路和水路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和运输组织衔接效率,强化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功能,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综合交通节点城市。 《桂林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交通运输部建设“综合、绿色、安全、智能”四个交通的规划建设要求,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益和运输管理效率,全力打造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城市;全力开创我市综合交通运输新局面,实现我市交通运输与城乡社会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常识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得要素组成,在一定得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得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得目得而存在得有机集合体。 2、系统得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与整体性。 3、系统得特性:目得性、环境适应性与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得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就是从系统长远与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与准则得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得各个层次子系统得功能与相互关系,利用定量得方法提供可用得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得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得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得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得六要素:(1)目得(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得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8、系统分析得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9、系统分析得方法论得特点:(1)研究方法上得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得综合化(3)管理得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得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得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得目得性(2)就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得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得“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得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 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得方式与关联处理得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系统:对各子系统得控制作用就是按照一定优先与从属关系安排得决策单元来实现得。如铁路运输系统(2)分布式控制系统:由各子系统得控制单元就是按子系统得控制目标事先按一定方式分配给子系统得控制单元,她们之间可以有有限得信息交换。如海运港口系统得管理。(3)分散控制系统: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得一部分信息同时也只能对系统变量得某一子集进行操作与处理,各自都有独立得控制目标。如公路、内河得控制管理。 14、交通运输系统得独特特点:(1)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连续性过程系统,它得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得连续性与运输时间得连续性(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得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得特点(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交通运输网就是由骨架(干线)线网、地方线路与厂矿支线、专用线网组成(4)交通运输系统就是一个动态系统。表现在①交通运输系统就是国民经济大系统得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大系统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运输任务也随着时间得变化而变化。②交通运输系统本身得动态性,即交通运输系统中得人流、物流、车流、船流以及飞机流等本身就就是经常处在一个流动得状态。 15、交通运输系统得独特功能:生产功能、旅客运输功能、国民经济系统得循环功能、国防功能。 16、交通运输系统得结构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运输方式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设备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运输网结构。 17、交通运输网: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几种运输方式得线路与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得综合体。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 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 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 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 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 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运输系统预测的内容:(1)、运输经济预测:分为宏观运输经济预测和微观运输经济预测;(2)、运输科技预测:分为运输科学预测和运输技术预测;(3)、交通运输和社会关系预测。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快速发展, 经典的微分方程建模面对交通系统复杂性的数量级爆发显得无能为力。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仿真技术, 因其经济性、安全性、易用性、快速真实性、可拓展性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交通仿真模型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微分方程向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变, 并产生了系统的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交通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仿真系统是1 9 6 7 年英国运输与道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验室开发的T R A N S YT 交通控制系统。20 世纪80 年代 后期,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的事故、噪声和环境污染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 s) 应运而生。 交通系统建模的发展历程可从建模的方法、对象、领域三个角度归纳如下: (1)建模的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讲义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描述 ●第一节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运营提供所需电能的系统,它不仅为地铁电动列车提供牵引用电,而且还为地铁运营服务的其它设施提供电能,如照明、通风、空调、给排水、通信、信号、防灾报警、自动扶梯等。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外部电源、主变电所(或电源开闭所)、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供电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其中,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动力照明供电系统包括降压变电所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幻灯片26 地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用电负荷。按规定应为一级负荷,即应由两路电源供电,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中断供电时,另一路应能保证地铁重要负荷的全部用电需要。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牵引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而动力照明等用电负荷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负荷。地铁外部电源供电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分为集中供电方式、分散供电方式和混合供电方式。 幻灯片27 第二节变电所的分类 地铁供电系统中一般设置三类变电所,即主变电所(分散式供电方式为电源开闭所)、降压变电所及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 主变电所是指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时,接受城市电网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源,经其降压后以中压供给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一种地铁变电所。 降压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并降压变成低压交流电。 ● 幻灯片28 牵引变电所从主变电所(电源开闭所)获得电能,经过降压和整流变成电动列车牵引所需要的直流电。 主变电所:专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能源的枢纽。 牵引变电所:为列车提供适应的电源。 降压变电所(配电变电所):为车站、隧道动力照明负荷提供电源。 幻灯片29 第四节供电系统主要运行方式 1 10kV系统运行方式 正常运行方式 变电所10kV母联开关和开闭所间联络开关均处于打开状态,每座变电所由2回电源供电,两段10kV母线分列运行。变电所由开闭所按不同的供电分区供电。 其它运行方式 故障或检修运行方式 开闭所一回10kV外电源退出时的运行方式时,合上开闭所母联开关,由另一回10kV外电源向该开闭所供电范围内所有变电所供电。 非开闭所一回10kV进线电源退出运行时,合上该变电所母联开关,由另一回10kV进线电源向该变电所供电。

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理论.doc

综合交通运输相关理论 工业化、城市化与运输化三者各自以及相互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交通运输方面提出的需要就是综合交通输体系 传统运输发展阶段: 运输发展是以单方式的线路建设为主,更多注重数量性的粗放发展,运输企业以及运输方式之间缺少合作,往往采取政企不分的体制,运输发展多以工程技术为代表的供给为导向,对资源环境破坏性利用也十分明显。 运输业今后的发展: 运输发展要从单方式线路建设为主逐渐转向重视通道建设,重视枢纽建设,重视多式联运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作。运输业的发展还要更多地与城市土地的联合开发以及城市和城市群的合理形态相结合,更加注重相关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更有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运输业一方面在货运领域与现代物流业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在客运领域与迅速成长的旅游业相互融合,共同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客货位移服务。 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运输业的发展与资源配置也必须符合运输经济学那些基本原理的效率要求,特别是决定成本的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提供尽可能完整和准时的运输产品、满足交通区位原则,以及建立有效率的行政与运营体制与机制,并尽快完善法治环境。

运输业的研究范式及其讨论: 从研究范式上看,国内外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范式。 (1) 以工程与技术科学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多见使用各种数学模型,该范式的研究大都针对具体的问题,主要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主张。 (2)以一般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各种均衡理论、博弈论以及外部性与产权等理论为分析基础,主要关注的视角是运输业的适应增长、需求管理以及高效的组织管理,该范式从总体上认为主要的综合运输问题是要促进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协调并实现资源环境友好,在政策主张方面更加强调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两种范式的讨论: 第一种研究范式:立足于希望政府能够解决交通发展与改革问题,但政府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失灵问题。 第二种研究范式: 相比第一种有了很大改进,它立足于回归到市场去解决交通的发展与改革问题,或以市场加政府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市场也会失灵,而交通运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的效率和失灵,与市场的效率与失灵并不能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互补,政府与市场同时失灵甚至叠加双方的失灵效应,反倒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大的损失。 (3) 第三种研究范式: 以系统论、经济时空分析与公共管理为主导学科的研究范式。 以运输经济学框架、时空经济分析、公共与法律经济学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为分析基础,从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注重制度建设视角,强调衔接性、一体化、准时性和枢纽作用等是综合交通运输的核心问题,在政策方面主张市场一政府一社会三者共同合作的模式。 表综合交通运输研究范式的变化 引子 交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最为重视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之一。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1.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特点 1.1 ITS建设中的整体协调特点 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ITS建设过程中的系统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 ●跨行业特点。智能运输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这种协调问题包括:建设目标的协调,管理体制的协调,政策的协调,技术的协调,建设项目的协调,信息采集与应用的协调等。 ●跨技术领域特点。智能运输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参与。 ●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参与,恰当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担是系统有效展开的重要前提条件。 1.2 ITS建设中的系统创新特点 与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相比,智能运输系统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通过信息技术对由个体分散进行的交通活动进行引导整合,帮助个体充 分了解相关的宏观状态,从而促使其交通行为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上 的系统整体协调。 ●通过信息技术增强管理水平,信息的及时采集、传送和分析,使得管理 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系 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交通运输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交通 运输信息融入供应链的信息流之中,将推动交通运输真正成为供应链中 的有机组成部分;交通信息更加贴近地融入居民的生活,将有利于各种 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特征:具有分布式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将智能运输系统看作是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一种革命。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组织形式,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式,传统的交通运输观念,以及传统的交通运输技术,都将由于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发生变革。因此,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种技术研究开发过程,而且是一种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的过程。 2.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1.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处理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需要明确两者的角色、作用和职责。 2.1.1.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责任 智能运输系统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基本责任是: 推动企业为主体的行业性技术进步; 提供社会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第1次作业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 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8道小题) 1. ()的应用为系统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A) 运筹学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哲学 (D) 系统工程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2. 按系统形态分类,人造系统可以分为() (A)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B)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 (C) 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D) 反馈系统和封闭系统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 (A) 实现最优化 (B) 求得满意解 (C) 调查比较或学习 (D) 建立概念模型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4. 从事系统分析时,除了用工程和数学方法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外,考虑到资料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还常常要凭借()进行判断和优选.

(A) 系统模型 (B) 运筹学 (C) 哲学理念 (D) 价值观念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5. ()是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 (A) 建立模型 (B) 建立方案 (C) 明确目的 (D) 收集资料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6. 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多种交通运输设备构成的()。(P121) (A) 地方 (B) 点 (C) 结合部 (D) 交叉点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7. 为了综合考虑多个目标的统一评价或者将若干个小目标统一为一个较大的目标,这种工作称为(). (A) 多目标评价 (B) 多目标分析 (C) 目标体系建构 (D) 目标体系评价 你选择的答案: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网 2012-7-26 国发〔2012〕18号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 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 程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各种解释

1、系统:由若干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成中分布,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2、系统的共性:有序性、集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3、系统的特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环境改造性。 4、组成系统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5、系统分析:是从系统长远和整体最优出发,在选定系统目标和准则的基础上,分析构成系统的各个层次子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利用定量的方法提供可用的数据,借以制定可行方案,推断可能产生的效果,寻求子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6、系统分析的六要素:(1)目的(2)调查、收集资料(3)替代方案(4)费用与效益(5)模型与模拟(6)评价基础 7、系统分析的准则:(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8、系统分析的理论技术基础: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论、信息论 9、系统分析的方法论的特点:(1)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2)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3)管理的科学化 10、系统工程方法论: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知识维、时间维、逻辑维)、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 时间维: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 逻辑维: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模型化)--系统选择(最优化)--决策—实施 霍尔(Hall)三维结构方法论与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相同点:问题导向、注重程序及阶段。不同点: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 11、交通运输系统的五个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是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3)层次性十分突出(4)诸子系统的“元、部件”彼此间相关(5)发展与建设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12、交通运输系统的多功能、多目标表现为:它具有运输功能、生产功能、工业功能、经济循环功能、客运服务功能、国防功能、城市功能以及区域功能。13、根据交通运输系统信息交换的方式和关联处理的方式可分为:(1)递接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