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美国历史和政治传统

第一章 美国历史和政治传统

第一章 美国历史和政治传统
第一章 美国历史和政治传统

第一章美国历史和政治传统

很多人认为美国是欧洲的延续,是欧洲人种、语言、文化、历史、传统的延续,是欧洲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延续与实践。大多数美国人确实来自欧洲,美国的人种、思想、文化、语言、行为方式,政治思想、理论、制度、历史经验和教训基本源于欧洲。但美国不是欧洲的翻版,美国有自己的地理、历史、文化、思想和制度,美国创造了与当时欧洲国家根本不同的国家和制度,政治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制度中具有很多欧洲当时和后来所不具有的东西。美国有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制度和实践,具有同欧洲相似又根本不同的历史和政治传统。第一节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历史和文化传统

美国诞生不到两个世纪,就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强国,这其中有地理条件、继承英国等欧洲国家近代文明等原因,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民的努力创造了今天的辉煌。“美国人民的光荣在于他们的理想主义、他们对自己的资源的利用,以及他们在骄傲和贪婪的诱惑面前所显示的品格。" Harold Evans. The American Century.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98-10- 05.

美国的形成有其独特性,构成美国较为鲜明的特征。研究美国的著名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写道:“在美国,任何一种见解,任何一种习惯,任何一项法律,而且我敢说任何一个事件,都不难从这个国家的起源当中找到解释。"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3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他认为,有助于维护美国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他认为美国民主的民情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个早在17世纪开始形成,后经基督教新教的地方教会自治思想培养壮大起来的制度,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参加公共事务的觉悟,并为后来被联邦宪法肯定下来的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制度奠定了基础。托克维尔把乡镇自治的传统看成是人民主权和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VI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托克维尔写道: "17世纪初在美洲定居下来的移民,从他们在欧洲旧社会所反对的一切原则中析出民主原则,独自把它移植到新大陆的海岸上。在这里,民主原则得到自由成长,并在同民情的一并前进中和平地发展成为法律。"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1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一位英国史学家眼中的美国较有代表性: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经常令其他国家的人感到困惑。《美国人民的历史》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一书作者、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就这些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做了介绍,他提出关于认识美国的“十诫”,供大家了解美国时遵循。第一诫:美国是一个地域广袤、地貌多样的大国。在内燃机尤其是飞机问世之前,美国不得不与空间距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首批开拓者不知道内陆有什么、居住着什么人,之后的200年间,仍然没有人知道。因此第一诫是记住美国是那么辽阔、那么多姿多彩的国家。学习美国历史时,身边就必须有一本翻开的大比例尺美国地图册。

第二诫:记住,美国目前是,而且始终是一个宗教国家。它的诞生主要应归因于宗教。直到17世纪末,宗教信仰和宗教冲突毫无疑问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这之后,“大觉醒”(great awakenings) 是美国变化的决定因素。起始于18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大觉醒是导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美国革命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动力。19世纪初的第二次大觉醒成为不可避免的南北战争的导火索。

《宪法》(Constitution)和《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将美国从强烈的宗教信仰带来的政治影响中解脱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又是一个非宗教的国家。但是,在其他任何方面,美国绝对是一个敬畏上帝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绝大多数国民仍旧自愿地过着积极的宗教生活的大国。这也是美国与众不同的主要原因。

第三诫:美国是自由的体现。英国移民到美国主要是为了在宗教上、政治上、经济上寻求比在英国更多的自由。到达美国后,他们建立了自我约束的社会,尤其是在新英格兰地区(New England)。但是美国太广阔了,具有约束性的社会不可能持久。一旦罗杰·威廉斯(Roger Williams)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独立出来并将罗得岛(Rhode Island)建成一个崇尚信仰自由的社会,这种模式就确定下来。如果美国人发现他们在某个殖民地不自由,他们就会迁徙,并开拓另一块殖民地。广阔无垠、遥远空旷与美国式的自由密不可分。他们确认这种自由,并使之长盛不衰。

第四诫:美国是代议制和民主的体现。这两方面在美国都很早就得以发展。在北美殖民地产生后的头半个世纪里,英国政府权力太遥远、太微弱。此外,英国政府也因为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暇顾及北美殖民地。因此,早期殖民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而且是多数人参与的自治。当英国王国政府想重新行使其主权时,为时已晚,代议制已在大西洋彼岸扎根,并且成为所有决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美国革命已然不可避免,爆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无论开国元勋们如何努力设计一个已掌握在一群受过教育的乡绅精英手中的政府,广泛的民主已经成为事实,并且被写入法律条文,而且它出现得很快。尽管你可能读到过,美国是由大企业、院外游说集团或政党操纵,但实际上美国仍继续是由它的人民治理。

第五诫:美国是法制的体现。当17世纪初的清教徒前辈们还漂泊在茫茫大海上时,他们就签订了契约。几乎是在这些移民学会如何养活自己之前,正式的契约和法规就已出现在美国历史上。早期移民认为自己是遵守上帝法律的人民,这在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律中有所体现并得以实施。他们认为乔治三世(George III)的大臣们废止了法律,所以他们反抗乔治三世的统治。当北方同南方作战并最终征服南方时,他们也应用了同样的原则。

第六诫:美国是一个极具创业精神的国家。与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不同,北美洲殖民地躲避了欧洲重商主义体制的束缚,并且学会如何强烈反抗那些无法躲避的束缚。13个殖民地有足够的经济资源和创业资源战胜英国。当美国《宪法》撰写完毕时,开国元勋们也许认为他们正在建立一个典型的由受过教育的农民组成的农业共和国,就像西赛罗(Cicero)的罗马理想国一样。然而,为时已晚,整个美国正朝着工业化和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19世纪70年代,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开始竭尽全力建立一个法律屏障,用以遏制超过活跃限度的美国市场资本主义。它们所做的一切,结果使市场资本主义更加高效,有时更加人道。

第七诫:绝对不要低估美国教育的重要性。在17、18世纪,美国人比英国人更注重高等教育。他们的大学教育没有受到中世纪蒙昧主义的影响。到1800年,尽管美国的人口数量只是英国的一个零头,美国却拥有比英国更多的、总体上更好的大学。

第八诫:留意美国人生活中融合的重要性。美国这一“大熔炉”始于17世纪。首批移民基本上来自英国几个特定的地区,第二批移民则来自英国各地。自那以后,美国人开始习惯于克服地域分隔带来的障碍,而这种障碍在欧洲直到20世纪仍然十分严重。

在19世纪头25年,一个健康的英国男人只需花费5英镑就可以越洋至纽约。如果他自带食物的话,他几乎可以不花分文。无须证件或检查,他就可以登陆。在某些州,短短1年过后,即可以成为这些州的公民。用5年时间,只要攒下一个劳力的工钱,就可以得到一块近40. 5万平方米的农场用地。用欧洲的标准衡量,这是一块非常广阔的土地。这样的事情在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

尽管美国有时对移民进行限制,但仍在继续大量接纳来自亚洲、拉丁美洲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移民。尽管一些种族的院外活动集团以及联邦政府试图阻挠,“大熔炉”仍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第九诫:绝对不要低估在美国政府和社会中自我批评与自我修正进程所继续发挥的作用。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民主带来的结果,公开批评现存社会是民主本性;在某种程度上,它

们又是资本主义造成的,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使其必须进行自我修正;此外它们的存在还应归因于无孔不入的媒体。美国是一个产生大量问题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解决大量问题的国家。它产生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蓄奴制度,但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在付出鲜血、汗水和眼泪代价之后,它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产生了州权力问题,最终亦得到解决。它为自身带来了大政府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正在解决之中。

美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保罗·约翰逊说:“自从我开始定期去美国的40年间,我亲眼目睹了巴尔的摩 (Baltimore)、丹佛(Denver)和波士顿(Boston)这些一度被毁坏的城市旧貌换新颜,我也目睹了华盛顿在退化,我还亲眼见到曾经美丽如画的南加州海岸由于过度兴建而变得郊区化。" 保罗·约翰逊:《一个英国史学家眼中的美国》,载《交流》, 2001(1). 第十诫:永远记住,美国是人民的国家。当然,美国是一个国家--一个无比神奇的国家!但是,首先它是一个民族,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各个种族及各种文化的多民族集合体。保罗·约翰逊:《一位英国史学家眼中的美国》,载《交流》, 2001 (1) . 在美国及美国特性形成过程中,包括美国政治思想、制度和传统形成过程中,建国前殖民地时期起了奠定基础的根源作用。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在美国不足400年的历史中,殖民时期占了约170年,可以说是一小半。但这还不仅仅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是美国民族的初创阶段,或者说是奠基时代,故而孕育了美国日后发展的所有基因,决定了美国的未来。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4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因此,了解和理解美国,离不开对美国建国前国家根基的认识。

一、美国是一个在欧洲文明基础上建立的现代新型国家

美国在地理上属于北美洲,但在其他几乎所有非地理方面却是“移植”的、外来的。尽管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这块土地的长期主人,美国的建立和发展与印第安人的历史有重要的关系,但没有相承的联系。或者说,北美印第安人不是美国的根源。

美国的根子是在殖民地时期,即1585-1787年近两百多年的时间奠定了美国的基础,因此这一时期也就成为美国的“奠基时代”. 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历史上把1585-1775年这段时间称作美国的“殖民地时代”。这个时代是美国及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时代,欧洲裔和非洲裔移民开始源源不断地迁入北美,落地生根,在北美大陆形成自己的历史和特性。

到1776年获得独立、成为独立国家时,美国作为一个民族才发展了150多年,但这段历史却对美国影响极大。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成千上万的移民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国,其中最普遍的是经济和宗教原因。英国移民带来了英国的习惯、法律和关于良好政府的思想。\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1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美利坚民族形成进程虽然有不同种族和族裔的居民共同参与,但却始终为欧洲裔居民所主导,他们的制度、技术、观念和活动,支配了这期间北美历史的走向。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1页。托克维尔说:“美国的社会没有摇篮时期,它在建立时就已经是成年。"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351页。这与美国建立在历史悠久的欧洲文明的基础上有直接的关系。

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美国这个社会主要是17~18世纪来北美定居的人创立的,他们几乎全部来自不列颠群岛。他们的价值观、体制和文化为以后两三百年的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33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美国人通常把18世纪七八十年代赢得独立和创定宪法的人称作“开国先辈”。然而,还得先有开路的定居者,才能有“开国先辈”。美国这一社会的历史不是始于1775年、1776年或

1787年,而是始于1607年、1620年和1630年的头几批定居者群体。\ 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36页。因此,从根源和持续保持的核心来说,美国原本是一个殖民社会(colonial society),这是严格从“殖民地”(colony)一词的原意理解的,是指远离故土的人们在遥远地方垦殖而建立的一个新的社会。“殖民地”的意思后来变了,变成外国统治者统治一个地区及其本土居民。“殖民地”这两种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程克雄译,36页。开拓殖民地的定居者对这一殖民社会的文化和体制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和持久的。

历史学家考察认为,哥伦布开辟大西洋之间海道后,欧洲各国相继将目光转向美洲。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美洲探险中充当先行。威尼斯航海家约翰·卡波特是第一个代表英国抵达北美的航海者。他于1495年来到英国,次年3月英王向他颁发一份特许状,授权他将所“发现”的新土地并入英王的领地。卡波特于1497年5月率18名船员乘“马修号”向西航行,他抵达的地点可能是如今的加拿大纽芬兰。1498年5月,卡波特带300人分乘5艘船,满载货物到他发现的“东方”去开展贸易。其中一艘船不久返航,而其他4艘船则永远没有回到英国。卡波特的航行是英国向北美扩张的开端。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52~53页。

1513年,曾参加哥伦布首次美洲之行的胡安·德莱昂从波多黎各出发航行到北美海岸,将所到的地方命名为“佛罗里达”.

英国首次宣布对北美的领土占领权是1497年6月24日,由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以亨利七世的名义做出的。北美最早的英国定居点是1580年由沃尔特·拉里夫(Walter Raleigh)爵士建立的,目的是袭扰西班牙的商船舰队。

自1585年以后,一批接一批的英国人远涉重洋,移居北美,在陌生而危险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他们最初饱经困苦,屡受挫折,相继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若干移民定居点。在1640年以后的20年中,英国国内陷于内战和灾荒的困扰,无心顾及北美,各殖民地只得自行寻求生存和发展。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在20余年中相继建立了6个殖民地,英属北美已粗具规模。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90页。

当时,欧洲和美洲之间航程的长短取决于季节、海流和风向。如在顺风季节,只需2~3周即可抵达目的地;但若遇到逆风天气,则要在海上度过3个月方可见到美洲的陆地。那个时期所有进入北美的欧洲移民都乘船远渡大洋,途中饱受煎熬,许多人死于途中。据记载,1741年,有一艘名叫“海之花”的船运载106名移民,由于食物匮乏,在路途中饿死46人,并有6具尸体被吃掉。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20~22页。

在殖民地初期,地理和气候乃是决定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大西洋这一道宽阔的屏障,减弱了母国控制殖民地的效力。总督本来受命代表英王管理殖民地,但他一旦置身于大洋另一边的北美,就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使命行事,他不能与英国声气相通,一封公文或书信的往返往往需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如北卡罗来纳总督马修·约翰逊1742年致英国贸易委员会的信竟在路上耽搁了4年。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指令有时不能及时传达,使殖民地得以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各行其是。地理限制对英国控制的削弱,使殖民地居民赢得了很大的自由空间,获得了一系列权利。后来,为了维护这些已有的、习惯了的权利,他们不惜反抗母国。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38页。因此,虽然当时的移民及权力来源于英国,但北美不可能与英国相同。

1585-1690年是英属北美建立和走向稳定的时期。英国人在罗阿洛克岛建立第一个拓殖地以后的近百年里,陆续在大西洋沿岸现美国地区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北美居民并非从一开始就是有别于英国人的‘新人’。在1776年以前,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英国人’,他们大多没有背离传统、建设新社会的打算。相反,他们一心要在北美的‘荒野’中重建母国式的社会。他们移植了母国的制度、习俗和观念。" 李剑鸣:《美国通史》,

第1卷,391页。殖民地依照英国的政体和习惯,建立了以总督、参事会、民选议会下院构成的政府。其中总督代表英王,参事会代表财富精英,议会下院代表民众,三者构成一种类似当时英国政体的“混合政府”.

北美13个殖民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开放性和文化包容性。虽然种族歧视和等级限制同样盛行,但欧洲裔居民在身份上大致平等,不同教派经过竞争达成了和平共处的局面。母国的政治控制比较宽松,对内部事务的干涉也相当薄弱,本地精英很早就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地方自治、议会政治很快发展到相当成熟的地步。13个殖民地实行法治,欧洲裔居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自由观念和权利保障机制的演进为独立后权利的民主化准备了条件。13个殖民地社会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建国道路。李剑鸣:《美国通史》,第1卷,14页。

托克维尔写道:“任何人都不能同过去完全脱离关系,不管他们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在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惯中混有来自教育和祖国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因此,要想了解和评价今天的英裔美国人,就必须仔细区分来源于清教派的东西和来源于英国人的东西。" \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49页。

在政治方面,移民者基本是以他们所熟悉的欧洲政治思想、理论、制度、习俗和实践为依据。而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以及近代欧洲的政治思想对移民者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可以说,美国的建国和制度主要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这一欧洲最早的民主与共和经历,以及以孟德斯鸠、卢梭、洛克等人为代表的近代欧洲民主政治思想。

民主这个词源于古希腊文,本意是人民的统治,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西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 20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世界上的民主思想和政治体制最先出现在古代希腊城邦国家,例如雅典。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的学说在西方是理性主义的象征,他在《政府论》中提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 约翰·洛克著:《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5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美国对这种理想主义的崇拜几近狂热,美国《独立宣言》中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来自洛克。美国人认为,美国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场自由主义运动,也没有自由主义政党,只有美国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所体现的正是洛克精神。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 207页。

对美国政治思想做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的欧洲移民是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他在其著名的“基督教博爱模式”布道中引用《圣经》中的话把美国比喻为“山巅之城”(A City Upon A Hill)。他认为,美国人的宗教、经济和政治实践是世界所有人的榜样,即使他不是基督徒也不例外。因此,他的说法标志着“美国例外论”的开始。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 211页。

北美殖民地的建立来源于英国及欧洲,但又不完全相同于英国和欧洲,它同英国及欧洲的历史既有联系、继承,又有断裂和割断。从某个方面说,北美13个殖民地的形成意味着它又回到人类早期的自然状态。新的情况要求新的政治解决方法。例如,当时的英国、欧洲和整个世界基本都是封建社会,王权统治、王朝,社会分为王室、贵族和平民。而在新建立的北美大陆则没有国王、没有朝廷、没有王室、没有贵族、没有爵位,所有人至少在名义上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这不能不说是美国在当时世界的“独到之处”,是美国发展史上与当时整个世界意义非凡的根本不同之处,也在根本上形成美国与欧洲及当时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根本不同的美国特征。

殖民地居民之间比欧洲人更为平等。平等成了殖民地时期的美国社会的根本理念。\ 纪念美

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2页。

18世纪中期,一位名叫菲利浦·泰勒的殖民地农场主记录了他在现今是佛蒙特州边界的生活。“我们现在安居乐业,两英亩的地种了马铃薯、玉米、甜瓜等。我有两头猪、一只母羊、一只羊羔。奶牛在春天已卖到33美元一头,但毫无疑问秋天我将买下一头。" “我在自由的土地上过着上帝般尊贵的生活。我不是任何人的奴隶……在殖民地土地上已经两年半了,还从未为生活权利而被迫付出代价。在绅士面前我也无须脱帽致敬。" \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2页。这是当时北美普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北美殖民地最初是根据授予私人集团或个人的特许状或许可证建立的,而这些特许状和许可证并未曾提及殖民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地方政府形式。因此,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政府形式,北美13个殖民地成了制定宪法的沃土。这些殖民地比其不成文宪法演进了几个世纪的英国更依赖成文的宪法性文件。在创立有限政府的同时,殖民地不仅努力防止伦敦的英国政府滥用权力,还尽量防止殖民地政府滥用权力。\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2~43页。

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宪章之一《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是清教徒前辈移民在1620年到达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之前签订的一个合同(covenant) 或者说是社会契约,公约规定一个文明政体有权制定法律和任命官员。最早的殖民地宪法是1639年由康涅狄格河畔的三个城镇创建的《康涅狄格基本法》 (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 ,该宪法的权威来自住在三镇的所有自由民。其他殖民地也在此之后制定了各自的宪法性文件。有些宪法制定得很成功,而有些却并不成功,或者修改了多次才使用。尽管殖民地政府的形式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但也共有一些基本宪法原则。这些原则在殖民地政府中体现了英国的宪政理念。\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3页。以下是一些基本概念和思想。

基本权利(fundamental rights) 。殖民开拓者最注重的是保护他们从英国带来的那些基本权利。自然权利哲学家将之界定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自然权利。\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3页。

法制(rule of law)。殖民开拓者为了保护其基本权利,坚持政府须依法创建,负责制定和执行法律的人不能再像殖民地的第一届政府那样行使专断的权力。殖民地宪法还承认英国法是更高法,优于殖民地政府的任何法律。\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4页。

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比之英国政府,殖民地政府三个部门权力分立的程度更高,彼此之间更为独立。权力分立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政机构(executive branch),以总督(governors)为首,负责实施和执行法律。美国独立之前,大多数殖民地的总督要么由英国君主任命;要么由有产者选任。只有在康涅狄格和罗得岛,总督才是由有选举权的人选举出来的。立法机构(legislative branch)即议会。所有的殖民地都有制定法律的立法机关。与英国议会相比,殖民地的立法机关更独立于行政机关,因而它成为三个部门中最强的部门。司法机构(judicial branch),通常由总督任命的“执法官”(magistrates)组成。他们负责解决法律上的冲突,主持对那些被控违法的人的审判,还负责确保殖民地的治理符合英国法律和传统。\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4页。

权力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权力被分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以上这三个部门所分享;这样,一个部门运用权力时就可能受到另一个部门的制约(check).

总督的权力受到如下制约:不经立法机关同意不得征税;不经执法官审判不得实施监禁;不能确定自己的报酬。立法机关的权力受到如下制约:其通过的法律有赖于总督的执行;

法官有权确保立法机关不制定违反英国法的法律;在某些殖民地,选举议员的权力由总督操纵。法官的权力受到如下制约:法官由总督任命;如果其所做判决有许多不够合理,总督或立法机关就有权罢免他们;其判决有赖于总督的执行;每个英国人有权受来自其共同体的、与之地位相同的人组成的陪审团的审判。\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4页。

代议制政府与选举权(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and the right to vote)。殖民时期最重要的发展是政府中代议制机构的产生。代议制政府在第一批殖民地建立之后不久即已出现,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619年在弗吉尼亚召开,人们选举代表的权利被看做:①是减少政府成员侵犯人民权利的可能性的方法;②是确保至少政府或代表之一部分可反映人民的需要和利益的方法。这还坚定地树立了不经受治者或其代表同意不得征税的原则。\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4~45页。

历史是人创造的。北美的历史是北美的英国移民及其他欧裔移民创造的,其中,不少移民精英对英国及欧洲的历史和思想有至深的理解,包括对其优秀的民主体制和历史上长期的专制。因此,在一个如一张白纸的“新大陆”,这些“新人”要在“新大陆”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既具有他们熟悉的、喜欢的传统,又杜绝他们不喜欢的英国和欧洲政治与社会的问题。尽管那些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将北美13个殖民地从英国分离出来的人们,和那些制定今日美国宪法的人们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开端,但他们同时也是与欧洲文明同样古老的哲学和历史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博览群书,不但通晓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和文学,更通晓古代历史、哲学和文学。他们不但研读过他们自己的宪法传统,更深深地了解一些法律历史传统源于英国。对《圣经》和基督教教义的领悟使得宗教成为这些建国者教育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局限于书本,更来源于他们北美大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持有这些不言而喻的真理,即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由人民建立,其正当权力源于受治者的同意,任何政府不论何时戕害这些作为其目的的权利,人民就有权变更或废黜它,建立新的政府。\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2页。以上摘录取自1776年的《独立宣言》,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哲学理念,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13个殖民地每个人都早已熟悉。这些理念不但在教堂宣讲,还被编写成册,并为人们公开和私下辩论。这样的哲学思想在英国的政治哲学家约翰·洛克及后人的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洛克理论对建国者的思想产生了最重要影响,其政治哲学常被称为自然权利哲学(natural rights philosophy)。自然权利哲学以设想在没有政府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将如何为基点,洛克等人把这种假想状态称为自然状态 (state of nature). \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第2章。

根据洛克的理论,政府要经创建才得以存在。一个合法的(1egitimate)政府要经人们同意(consent)接受其统治才能存在。托马斯·杰斐逊以这样的语句将此思想写进《独立宣言》: 即“政府产生于人民,其正当权力源于受治者的同意。" \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页。

没有人有权统治你,你也无权统治他人。根据洛克的理论,任何人想取得统治其他任何人的权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征得他或她的同意。如果受治者不同意创建政府,则不存在合法的政府。\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4页。

生命权(life)。人们要生存,希望他们的安全尽可能免受威胁。自由权(liberty)。人们想尽可能免受他人支配,能自己做决定,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财产权(property)。人们想自由地工作,获得诸如土地、房产、工具、金钱等生存所必需的财物。

这些权利被称为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如果其他人想要剥夺这些权利,你就有权防卫。\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5页。

洛克之所以用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定义自然权利,是因为他将这些权利看做是人的本质,是人们生活的目的,属于每一个人。洛克还认为这些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unalienable)。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用过这个词。这就意味着它们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不能被剥夺或放弃。\ 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7页。

但人们又需要政府。因为没有政府管辖,你和其他的人不得不靠自己维护权利。结果是,在自然状态中,你的权利和对权利的享有都将是不安全的。你时时有失去这些权利的危险。对洛克等自然权利哲学家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找到一条保护每个公民自然权利的途径,以便所有人都享有这些权利并与他人和平相处。洛克说,在自然状态下,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每个人都与他人达成协议,创建一个他们共同生活在其中的政府,并赋予政府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种协议就是“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和所有的契约一样,要得到就必须放弃。在社会契约中,每个人都承诺放弃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他或她有权做任何事的绝对权利。作为回报,人人都从政府那里得到安全感。每一个人都同意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施加给他或她的限制。\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59~76页;\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美国公民与宪法》,劳娃、许旭译,7页。

洛克和其他自然权利哲学家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护自然权利。\ 约翰·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77页。

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陈述的洛克的另一观点是,政府因人民的同意而获得统治权,其权力由受治者授予。

除洛克等英国及欧洲的理论和思想外,美国所继承的政治思想主要来自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和观念。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指始于大约14世纪的意大利并向整个欧洲扩展的理性,知识和智慧生活的再生或复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著述和艺术被重新发现,其对世界和人类的看法与中世纪大不相同,这就激发了新的兴趣。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更多地关注周围世界,而不仅仅只专注于来世之事和探求灵魂得救。他们更多地把精力直接投注在此生可能的成就而不是来世。他们拓展了知识面并开始发展关于世界的新的思想。他们的艺术和建筑颂扬了人体和心灵之美,他们的著述和哲学探索了人性和人的创造性的所有方面。

美国_人权外交_的历史演变_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Theory Researc 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0-11-12 作者简介:杨帆(1983-),男,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变———从 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杨 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150025) 一、美国建国初期的“人权外交” 从美国建国初期起,美国外交就呈现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特征。前者是一种毫无掩饰的侵略扩张,而后者则是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自我吹嘘,以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侵略扩张的目的,是一种内敛的手段。美国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正是属于后者。 最早产生将人权的理念推向国际化的应属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他在建国初期就曾说过:“整个世界迟早会从我们所主张的人权问题上获得好处。”同时他还认为美国将通过纯洁和完善的范例和成为不幸者与受压迫者的避难所而最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这里就包含着他所认为的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白人人种的优越性,同时也暗含着美国是世界“民主”、“自由”、“人权”的维护者。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后来被称为“门罗宣言”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指出:“美洲大陆由于其自由和主权地位,从现在起不应成为任何欧洲国家实行殖民化的对象,……我们不干预任何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也不想干涉欧洲的殖民地。我们也不能坐视欧洲国家对我们南方各兄弟国家的干涉。”从这里可以看出,“门罗宣言”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人权的概念,但却以美洲国家“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同时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其本质是要将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是美国大陆扩张、干涉美洲国家事务的体现,也是其推行地区霸权的一次尝试。 二、威尔逊政府时期的“人权外交” 美国建国初期几届政府对人权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但都是简单化的,没有形成固定的思想和体系。正式 将人权概念推向国际化的,则是被视为美国人权外交思想 奠基人的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威尔逊之所以能够提出所谓的“理想主义”人权外交,究其根本原因是从当时美国所处的国家战略地位的考量出发的。威尔逊时代的美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并开始步入世界政治舞台。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难以和欧洲列强一争高下。于是,威尔逊就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提出“理想主义”人权外交来与欧洲的强权政治竞争。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威尔逊以和平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利用美国的地缘优势,宣布美国保持中立。当两个交战国阵营彼此厮杀了两年多后,美国又于1917年4月宣布参战。威尔逊在宣战书上宣称美国将“为民主而战”,但实际上目的是维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争夺世界霸权。1918年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它成为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基石,也是对“理想主义”议事日程最全面的概括和威尔逊主义的终极体现。但是“十四点计划”根本意图是要利用美国的经济优势,打破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的传统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夺取世界殖民地,以此来建立美国领导的国际世界新秩序。它实际上是一个用和平词句掩盖起来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扩张纲领,充分暴露了威尔逊“理想主义”人权外交的虚伪性。 威尔逊正是在这种“民主、自由、道义、人权”的口号掩饰下,把美国的对外扩张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他作为第一位将人权概念引入外交领域的美国政治家,其“理想主义”人权外交的思维方式对之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决策都构成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一些外交政策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理想主 摘要: 所谓“人权外交”,确切地说是指某些西方国家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当中,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种准则,这种外交政策往往以捍卫人权为幌子,达到干涉和侵略别国的目的。1977年卡特政府开始在全世界奉行“人权外 交”政策,揭开了美国外交史上新的一页。但是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在美国的外交传统中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将着重从美国“人权外交”的发展轨迹入手来讨论其演变历程及实质。 关键词: 美国;“人权外交”;威尔逊主义;卡特主义中图分类号:D 5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6-0056-02 56

美国文化中的黑人形象研究

美国文化中的黑人形象研究 学号1006130231 姓名徐晴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美国文化中黑人形象的特点,以及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根源,进而阐 述了美国文化中的黑人形象对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以及对黑人自身的影响,是通过列举美国当时歧视黑人的史实和一些生动的漫画,深深地感受到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从而得出美国文化中美国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特点和症结所在。 关键字:美国黑人;黑人形象;美国文化 正文 众所周知,美国黑人的历史与美国的历程息息相关。美国白人对黑人态度的变化,成为“检测这个国家走向真正平等的缓慢而痛苦的前进过程中的人类天平”和检验这个国家的试金石。1对美国黑人形象的研究,可分为重建前的黑人形象和重建后的黑人形象。 内战前的美国笼罩在奴隶制下,此时的美国白人对黑人进行管理,黑人像一个永远处于被监护地位的孩子,而白人是其最好的监护人。有时黑人为了讨好他们的主人,在主人面前表现得谦卑、无知、幼稚、装疯卖傻。所以在护奴派眼中,黑人形象大多是温顺、满足于现状、逆来顺受、懒惰、没有理想、缺乏独立性、对主人百依百顺但又狡诈。这种形象为白人与黑人双方所认可。综上可得,内战前,尽管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态度好对黑人形象的描述中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总体上他们描述中的黑人多为正面形象。 内战和重建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废除、黑人的解放和美国工业化的加速,黑人人口不断增加,而且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白人的竞争者。此时的美国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并没有随着黑人解放而消失,反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他们对自由黑人形象“妖魔化”。查尔斯·加斯顿认为:“自由黑人令人恐惧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可怕,他们不仅带来贫困、饥饿、痛苦和南方毁灭,而且为美国的下一代带来灾难和不幸。黑人是美国及其人民的瘟疫。”2懒惰、愚蠢、虚伪、残忍和邪恶的黑人形象充斥着白人每一个细胞,使他们越来越憎恨、讨厌黑人。 以下两个漫画在当时是对黑人进行贬低的重要工具: 这个漫画是在说:黑人脑子里在想什么?从 前往后占黑人大脑95%的依次为:偷盗西瓜、吸 毒、酗酒、想得到金项链、富于煽风点火和犯罪 活动。而责任感、语言能力、智力、讲究卫生、 创造力、逻辑性和平衡性仅占靠近耳根的极少部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 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 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 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付越超先生在其书《论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中认为,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只运用于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和外界有许多联系。但在政治和外交上,也不是绝对的隔绝于外界,暂时结盟也是早期孤立主义补课缺少的内容。同时美国早期孤立主义在空间上只适用于欧洲,而对于拉丁美洲和亚洲,则是积极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影响和控制。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也不仅仅是消极防御政策,也包含有战略进攻的因素。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王玮在其《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文中也提到了上述几点,只是他还多补充了几点,认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内容很多,与一系列概念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大陆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概念在每一个时期也都有阶段性变化,具有时代的相对性。 陈立军等在《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中提到,孤立主义的内容为:不结盟,对于国家争端保持中立,军事上和政治上(外交)拒绝介入;当然一旦美国利益(一般为显而易见的利益)受到海外的威胁与挑战时,且美国有能力进行干预时,美国的外交政策将不受前几项内容的制约。 以上都是关于美国传统孤立主义或者说是早期孤立主义含义的叙述。事实上,二战后,美国外交上海涌现出新的外交形式---新孤立主义。新孤立主义的含义当然不仅仅是以上所叙述的这些,宫绍周在其论文中认为新孤立主义相对传统孤立主义还多一项经济上,即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外经济援助。 (二)实行孤立主义的背景或原因 李庆余、任李明、戴红霞等主编的《美国外交传统及其缔造者》书中观点是,孤立主义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初表现为黑人院校的建立与发展。黑人院校主要是指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istoricallyBlackCollegesandUniversities),是专门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开办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或提供学士学位教育的 场所。绝大多数黑人院校创立于1964年之前,且得到州政 府的认可。由于种族主义的存在,黑人院校成为美国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惟一场所,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代表了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实行黑人与白人合校,黑人高等教育才突破了“黑人院校”的局限。 在美国黑人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和黑人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种族主义不仅造成了黑人院校作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的存在,而且也制约了其正常发展,最终阻碍了整个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各个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展开论述。 一、19世纪上半叶:萌芽期

黑人自从被贩卖到美洲大陆,就遭遇着悲惨的处境:奴隶贩子、种植园主和资本家把黑人视作牟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南部各蓄奴州甚至以法律形式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并对那些教授奴隶识字读书的人施予重罚。因此,黑人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会在对黑人进行奴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黑人 的聪颖,希望能够从心灵上拯救他们,因此教会在美国北部、中部建立了许多慈善学校,为穷苦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提供免费教育,部分黑人也由此踏上了求知之旅。一些教会团体专门建立了从事黑人教育的学院,如1837年教友派(Quaker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有色青年学院” (1nstituteforColored Youth),对黑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在教友的捐助下,该校将课程设置从职业教育转向更为广泛的学术教育,1852年该校完全变成了学术性的日校。在其带动下,清教徒、长老会、卫理公会、天主教会等为了训练遵循本派教义的牧师,开始兴建黑人院校,如:1854年长老派(Presbyterian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阿什姆学院(Asbmunlnstisute,今林肯大学),1856年卫理公会主教会在俄亥俄州建立威尔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University)。此外,一些教反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为黑人提供教育。他们捐款建立了一些高校,其中较著名的埃弗里(C.Avery)大学就是1849年由教友捐款3万元在匹兹堡市建立的。虽然这些学校

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

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国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各国也在为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外交政策。每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交理念和手段。其中美国就以其理想主义闻名全球,朝着他称霸世界的目标前进。 美国外交传统最大的特点是现实利益考虑与意识形态考虑之间的矛盾,亦即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冲突。美国人以注重实际著称,由此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最为发达,它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 理想主义外交趋向于主张世界政治的变革,强调外交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维护正义和促进社会进步,认为美国对人类的发展和命运富有特殊的责任,视美国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道义之邦”,是其他各国仿效的范例。理想主义者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使命感”,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国家应当效法美国,美国也有义务把美国式的民主推广到全世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它似乎将所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者战争都看做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战争,维护人权与践踏人权的战争。单纯的把国际关系解释成“对与错”的对立关系。而他,美国,就是那个正义的主持者,人权的至高无上的拥有者,无论是不是他的公民,涉不涉及到他的领土过着交易,他都要求别国公开外交,让他去监督和管理,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反对别国内部解决或者独自解决问题。

与理想主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现实主义外交,其被认为是趋向保守,强调外交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实现国家利益,手段是从国家实力出发,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使用武力来实现国家的目标。现实主义外交家把国际关系看成是权力政治,其主要观察方法是分析国家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主张运用均势原则指导外交实践,并认为国家的外交决策权应该高度集中,决策者可采取秘密外交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国家利益。 理想主义的形成对国际关系来说是个飞跃,使国际关系有了初步的理论框架。理想主义者所建立的学说多数是对未来的善良向往,这虽然顺应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反战的要求,但是却对造成“一战”的根源缺乏实事求是地分析,有些人更是对当时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严峻的军备竞赛视而不见,甚至有意无意地为之掩饰。 理想主义认为,人性向善,国家间可以实现和平相处,国家可以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际道德寻求集体安全,建立合作关系,维持和平秩序。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在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中存在着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外交政策本着实用主义原则的不断演变中,理想主义外交冲动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日益调和,二者之间的鸿沟日益缩小,甚至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价值观的推广、民主国家的扩展越来越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联系在一起,灵活运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外交理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便是寻求二者间平衡的最终归宿。 他们信奉理性、进步,有道德信念,凡事都遵循道德原则。理想主

论美国黑人对历史的影响..

摘要 在美国历史上,黑人的影响是巨大的。19世纪以前,在南方的奴隶制度还没有废除的时候,大量的黑人就通过辛勤的劳动为美国农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当时,北方的黑人在美国独立后即已获得自由。在美国立国后不久,他们就获得了选举权等政治权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黑人开始全面参政,很多地方都有了黑人的议员,从市长,州长,国会议员,到现在的两届国务卿,甚至于现今的当政总统。而大量解放了的黑人进入工厂,又为美国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量黑人参军,他们为了美国和世界的和平与自由,牺牲在战场上。黑人体力好,所以,在田径,篮球等体育运动上,为美国争取了很多荣誉。 至于文化,黑人的影响也很大。蓝调,爵士乐,HIP POP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而黑人作家,好莱坞演员也很多。近几届的奥斯卡奖就很青睐黑人。 关键词:美国黑人;历史;贡献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Africans' influence is huge. Until the 19th century, when the slavery has not been abolished , black American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agriculture by working very hard. Bu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black in the north had become free afte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Soon after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they have gained extensive political rights?such as the right to vote. After War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tates in the U.S, black Americans began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 they became the Congressmen, the mayors, the Governors,the Secretaries of State , and ev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SA, President Obama for instance. Numerous black workers were working in the factory, which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American industry. In both World Wars, a lot of black Americans enrolled themselves in the army, they shed their blood for peace and freedom of the U.S and the whole world. The blacks are very good at sports, such as field and track or football, they won great honor for the U.S. As to culture, they also have a very deep influence. The blues, jazz, HIP POP, etc, are all originated among Black Americans. There are lots of black writers as well as black actors, a lot of whom won the Oscars. Key words:Black people ; history; contribution

美国黑人的受难史

美国黑人的受难史 棉花种植园主们难以满足的需求主导了新国家的政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仰赖国家获得并清空新的土地,还因为他们需要强制劳动力。与其他地区不同,美国的种植园主可以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这就是《美国棉花种植者》(American Cotton Planter)所声称的“全世界最廉价且最容易获得的劳工”。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机械化收割出现之前,棉花种植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收获棉花所需要的工时甚至比纺纱和织布还要长,收获时劳动力不足是棉花种植中受到的最大限制。美国南方杂志《狄波评论》(De Bow’s Review)评论道:“真正限制棉花出产的因素是劳动力。” 在莫卧儿印度和奥斯曼帝国复杂的农业结构中,农业耕种者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口粮作物的种植,因而限制了他们能够向市场提供的收成。事实上,如我们所见,缺乏劳动力是限制西安纳托利亚棉花出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让在印度建立棉花种植园的努力受挫。在巴西可以使用奴隶劳动,但棉花又竞争大过需要更多劳动力的甘蔗。而随着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贸易,西印度群岛的种植园主很难招募到劳工了。 然而,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短缺都可以用足够的金钱来解决。新奥尔良和其他地方的奴隶市场与棉花市场一起蓬勃发展。同样重要的是,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可以用来种植棉花,因为美国独立后南方各州的烟草生产变得不再那么有利可图,促使那里的奴隶主出卖他们的奴隶。 正如一位英国观察家在1811年明确指出的那样:

“在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种植烟草已经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原来从事这项工作的黑奴被送到了南方各州,使那里的美洲棉花种植者得到了更多的人手,能够更加活跃地开展业务。” 事实上,到1830年,全美国足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即每13人中就有1人,其中大多数是奴隶。因此,棉花生产的扩大使奴隶制重新活跃起来,导致奴隶劳动力从美国南方的北部地区向南部地区转移。 仅仅在轧花机发明后的30年(1790年至1820年)内,就有25万名奴隶被强制转移,而在1783年至1808年禁止国际奴隶贸易期间,贸易商大约进口了17万名奴隶到美国,这是1619年以来进口到北美的所有奴隶的三分之一。总而言之,美国国内的奴隶贸易将约100万奴隶强制迁徙到了美国深南部(Deep South),大部分都去种植棉花。 可以肯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美国棉花都是由大型种植园的奴隶种植的。南方农村的小农户也生产棉花,因为它能很快赚到现金,而且种植棉花不像种植甘蔗或大米那样需要大量资本。然而,尽管他们做出了努力,总的来说,他们的产出也只占总产量的一小部分。正如我们在世界各地看到的那样,小农户在种植适销对路的商品之前,往往会把重点放在维持生计的作物上。 事实上,1860年在南方采摘的所有棉花中有85%是在大于一百英亩的农场上种植的;拥有这些农场的种植者拥有所有奴隶的91.2%。农场面积越大,种植者就越能利用奴隶制棉花生产中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大的农场负担得起去除种子的轧花机、用来把松散的棉花压成捆以降低运

美国性别歧视的历史与现状_从美国的人权政治看美国的性别歧视

收稿日期:1998-12-15 第14卷第1期1999年3月 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Vol.14 No.1  Mar.1999 美国性别歧视的历史与现状 ———从美国的人权政治看美国的性别歧视 李 月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柳州545003) 摘 要 人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政治问题。人无论其性别是男是女,都应该 享受平等的人权。目前,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世界,正日益频繁地祭起“人权”这个法宝,动辄以“人权”为名制裁他国。而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又如何?历史地研究美国的人权政治,可以宏观地探讨和揭示美国妇女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上所处的受歧视的地位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关键词 美国 人权 历史 性别歧视中图分类号 D 712.6 男女不平等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然而,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一些国家,动不动就以“人权”为借口,不是经济制裁就是武力威胁,任意干涉别国内政。美国自己的人权状况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美国的妇女是否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历史地研究美国的人权政治,观察妇女在美国的政治、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宏观地研究和揭示美国妇女在美国自上而下受歧视的历史和现状。无疑,这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曾经被视为自由领袖的美国仅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美国的性别歧视的起源和它的历史渊源是一致的。美国广大妇女历来受到怎样歧视的待遇,相信那高高耸立在哈得孙河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应该是记忆犹新的。尽管她手中象征自由之光的火炬常常装饰一新,她大概也会感叹妇女的人权在“自由的”美国依然是有限的。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性别歧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根据其出现的方式, 有人把它分为公开的歧视(Blatant Sex Discrimination )、隐蔽的歧视(Subtle Sex Discrimination )和“笑里藏刀”的歧视(Covert Sex Discrimination )三种类型。公开的歧视指那些很明显的、较容易证明的、故意歧视女性的现象,包括性骚扰、歧视女性的语言和玩笑、性暴力(如强奸、乱伦、虐待妻子等)以及在家庭、就业、政治、宗教、法律等领域中其它形式公开歧视女性的现象。这样的性别歧视在美国现存法律中并不都是违法的。隐蔽的歧视指相对于公开的歧视来说没有那么明显、不容易看得出的歧视女性的现象。比如,不管是男是女,通常认为女性不如男性那么好、那么能干、那么聪明、那么有竞争力。这种歧视通常不引人注意,因为它看起来很“正常”、很“自然”,人们似乎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笑里藏刀”的歧视说的则是那些蓄意隐藏的、阴险的、恶意的暗中歧视女性的现象,它包括六个方面:1、在薪水高、社会地位重要的职位上用女性来作姿态、装门面; 5 1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视角综述 武大政管院国际政治 摘要:本文收集了四种分析、解读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分别从历史和外交传统、宗教和文化的视角、国家需求层次的视角和族裔群体影响的视角,试论述这四种视角的主要观点、依据、内涵以及从该视角出发能够解释的美国外交政策现象,以期对当前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视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俯瞰。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视角综述 Abstract:This paper collected four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diplomacy tradition, national hierarchy of needs, influence of ethnic groups. Explaining the main idea, basis and connotation of these four perspectives, in the purpose of reviewing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zing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Key words: American foreign policies perspective review 人们在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分析、阐释和预测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以一种适当的方法来解读错综复杂的当代美国外交政策。本文试图收集、整理、归并现有的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解释力和较完备体系的分析视角,展示目前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各种工具与方法论。 一、历史和外交传统的视角 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审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种传统而又严谨的视角。该视角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1]。该书作者——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向人们提出了一些具有启迪意义的阐释方式。 米德在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正确理解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关键在于承认并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认为,自美国独立以来,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大国,美国对外政策史总体上是一部成就显著的历史,美国有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传统。米德的这种历史视角对我们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颇具启发意义。米德通过对美国独立以来的外交历史的考察,总结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四个学派,并以此作为阐释美国政策的方法,这为我们解读、分析美国外交政策,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选择。 以历史视角为基础,米德归纳出一套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外交政策原则,以此来阐释美国的对外政策,并为美国后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米德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这些原则分为四个学派,,即汉密尔顿主义、威尔逊主义、杰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米德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所取得的成就是这四个学派共同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 (一)汉密尔顿主义 汉米尔顿主义者代表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美国独立初期,他们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银行系统。这一派的外交政策观深受贸易立国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欧洲“大陆主义”的安全政策是一种零和游戏,而贸易则是一种双赢活动。以全球贸易为关注焦点,汉密尔顿主义的外交政策传统包括这样一些

美国黑人历史

美国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发展 美国黑人:历史上被欧洲殖民者劫运到美国的非洲黑人奴隶的后裔。又称“非洲裔美国人”,属尼格罗人种。1680年有700人,1730年为9万人,1800年为100万人,1978年为25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以上,其中三分之二为黑白混血种人,通用英语。 我们根据自己从书上所看的把美国黑人争取解放的斗争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内容:种植园主、资产阶级对黑人的奴役、歧视和压迫,广大黑人反对奴役、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斗争,是 广大黑人解放斗争史的主要内容。在 此期间,美国黑人文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 在殖民地时期,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欧洲殖民主义者凭仗残酷野蛮的暴力手段,把黑人才、从非洲劫运到北美殖民地。从非洲到美洲,黑人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接连不断的密谋和起义,都给了奴隶主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 十八世纪后半期,北美殖民地和宗主国英国的矛盾日益激烈,民族矛盾是当时殖民地社会的主要矛盾,广大黑人想要摆脱奴隶制度,也必须反对奴隶制度的总后台-英国殖民者。 1775-1783年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黑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独立战争并没有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新建立起来的大资产阶级和大种植奴隶主的专政,把奴隶制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独立战争后,随着国际市场上对棉花需要量的增加,棉花种植园和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度衰落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棉花种植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迅速膨胀起来。 在这个时期,废除奴隶制运动在美国蓬勃兴起,工农群众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不断高涨,奴隶起义连绵不绝。这一切汇成直接冲击奴隶制的洪流,奴隶主阶级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但他们并不甘心失败,而是负隅反抗。他们放出第一枪,发动了反对革命人民的战争。 1.殖民地时期 2.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 3.南北战争结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4.一战结束至二战结束 5.二战后期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战略

冷战期间美国外交战略 【摘要】:由于二战苏联在乘美国实行战略收缩之机大规模扩充军备和在世界各地扩张,严重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增强实力,"遏制"苏联的扩张,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其结果恢复了美国的实力,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剧了美苏"冷战"气氛,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自身的困难。 美国的外交战略面临新的抉择。 键词】:遏制战略,冷战美国外交政策难民政策. 一. 美国遏制战略 一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在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 二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针对前苏联、东欧以及西方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大战略 (一)经济遏制。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国家的各种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手段的具体化。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 (二)经济制裁。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战略加剧了前苏联的困难,延缓了前苏联的发展。的。它不像法国和日本那样在重商主义道路上走得很远,美国的商贸一直与开放市场为伍,开放的市场又和政治自由相关联,政治自由则伴有民主,而民主还连同有和平。”[ 三美国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在外交上孤立前苏联的同时,迫使前苏联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其经济,从而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作为美国外交传统的延续,对经济和商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是其重要目标。二是经济手段作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而言,既保持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又成为了遏制前苏联的有效工具. 二.美国的难民政策与冷战外交 对美国来说,难民政策的核心问题是选择问题,即接纳什么样的人入美的问题。一般而言,难民的流动标志着人心向背。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逃亡,起到了毁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削弱其凝聚力的作用。接纳难民入美,则可以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吸引力,加强美国国内的凝聚力,树立美国是“人心所向”的自由国度的形象。因此,利用难民的象征作用、宣传价值,打击共产主义成为美国制订难民政策的指导思想,反共意识形态主导了冷战时期美国对难民的选择。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敌意加深,难民问题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浓厚。 杜鲁门先是呼吁美国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国家推行的“解放政策”是其扩大强权政策的具体表 现。美国企图通过对东欧国家进行敌对宣传. 然而,美国在慷慨接纳古巴难民的同时,却对逃离亲美反共的杜瓦利埃独裁 政权的海地难民表现出冷漠和吝啬。古巴革命胜利后,一方面,美国担心海地成 为第二个古巴从而引起社会主义影响在拉美的扩大;另一方面,美国在拉美的战 略也需要海地的支持。例如,海地在“美洲国家组织”中投票赞成将古巴开除出 该组织,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提供港口和机场供美军使用。考虑到海地在美国 对外战略中的作用以及双方的友好关系,美国没有抨击杜瓦利埃的残暴统治。所 以,在所有前往美国的古巴人都被美国视为“逃避共产主义迫害”的难民的同时, 逃离海地前往美国的人则从未被认为是通过“用脚表态”反对本国独裁政权的人。越战结束后,美国由于国力衰弱,被迫实行战略收缩,转而推行维持强权政 策。总的来说,美国并未始终一致地在难民问题上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说冷战时期美国推行难民政策是“以力假仁”似乎也不为过。

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 一、黑人聚居区的形成 黑人聚居区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00-1940年:聚居区的出现。(2)1940-1970 年:聚居区的发展。(3)1970年至今:聚居区的恶化。 在1900年前,无论在北方的城市,还是在南方的城市,黑人与白人居住上的种族隔离不 是很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绝大部分的黑人生活在南方边远地区,1870年时这个数字是80%,当时城市化率是极低的。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北方劳动力奇缺,南方农业经济的衰弱,这两方面产生的"拉力"和"推力",使得大批黑人离开南方故土,前往北方 寻求更好的生活,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的黑人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的结果是,1910年至1920年间,57.2万黑人离开南方,1920年代是87.7万人,1930年代因大萧条的缘故,人数略有下降,但也保持了47.3万人的势头。大批黑人涌入北方大城市,除了寻求工作外,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居住,黑人聚居区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在探讨黑人聚居区形成的原因上,美国学者尖锐地指出,黑人聚居区的形成不是简单的黑人人数增加而造成的,而是能够接纳黑人的居住区越来越少的缘故。换言之,就是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直接导致了黑人聚居区的产生。白人首先采取的手段是暴力,1900-1920 年期间,在纽约、芝加哥等地均出现过种族骚乱,那些生活在非黑人区的黑人家庭的房屋被 毁,贸然进入白人区的黑人被打或枪击,甚至遭私刑。这样,黑人为了躲避种族灾难,逐步形成了自己社区,这些社区被白人称为"黑带","黑城",甚至"黑鬼城"。随着黑人社区的 扩大,白人采取的方法也从单纯用暴力,到采取一些"合法"的隐蔽方法,如成立社区组织,名为提高社区安全和房价,实际上是为了防止黑人搬入,维护种族界线,他们用罢买来威胁卖房子给黑人的地产商,不光顾与黑人有商业来往的商店,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用"限制住宅契约"来约束业主,业主必须声明,不出售或租借他们的房产给黑人,若违反,业主就会被起诉,直到1948年最高法院判定"限制住宅契约"违法。 在1940年前,北方大城市较著名的黑人聚居区有洛杉矶的瓦茨区、纽约的哈莱姆、芝加 哥的南区等。南方由于工业化、城市化时间上落后于北方等原因,1940年以后黑人聚居区才在南方城市中开始形成。 黑人聚居区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在1940年以后,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城 市人口急剧膨胀,房屋紧张外,联邦政府的政策在这个时期加速了黑人聚居区的发展,使得规模更大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黑人聚居区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黑人再次离开南方边远地区,涌入大城市,20世纪40年代是170 万人,五十年代是150万人,60年代是140万人,人数上超过了第一次黑人大迁徙。在1950 年至1970年的二十年间,黑人在芝加哥的人数比例从14%上升到33%,费城从18%上升为 34%,克里夫兰从16%上升为38%,底特律从14%上升为44%,1970年时纽瓦克的黑人比 例是54%,华盛顿是71%。黑人人数的骤增,再加上因为参战,国内不少住房建设项目停

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摘要:黑人文学理论黑人美学文化民族主义 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个广义的定义,就狭义方面来讲,美国的黑人文化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黑人文化在文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浅谈美国黑人问题

浅谈美国黑人问题 回顾美国建国两百多年以来的历史,黑人问题始终是萦绕在美国社会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虽然美国通过多次的努力是原本身为奴隶的非裔黑人拥有了与其他种族完全平等的权利,但今天的美国黑人问题依然严峻。时不时爆发的冲突表明黑人在一些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事实上,美国黑人族裔争取权利的斗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美国南北战争和美国民权运动为时间节点。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以及《《公民权利法案》、《选举权利法》等法律文件的通过。 美国非裔黑人的产生源于航海时代的黑奴贸易。由于北美殖民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罪恶的黑奴贸易将上百万黑人以商品的形式转运到北美大陆。在美国独立战争后,虽然在《独立宣言》上明确表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在佐治亚和卡罗来纳代表们的坚持下,《独立宣言》中却删去了杰斐逊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保持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有力谴责。《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们原本希望禁止黑奴贸易以最终达到黑奴在美国消失,但随着南方种植业的发展,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加大,南方的蓄奴问题更加严重。在这段时期,黑人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黑人变成私有财产,被强迫没日没夜的劳作。黑人强烈地希望获得拯救。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南北方在对待蓄奴问题的巨大分歧,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南方种植主们使南方脱离联邦的统治。北方不愿意国家分裂,于是南北战争爆发。在战争中林肯为了获得黑人的支持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并强力推动《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黑人因此获得了自由。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黑人获得了自由,但因为缺乏教育大多数黑人依旧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从事农业和工业,缺乏上升社会阶层的通道。他们依旧得不到白人的尊重,无法得到公正平等的权利。二战后,种族隔离政策被广泛实行。黑人为了争取平等的权利掀起了美国民权运动。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以及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大幕。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标志,该运动达到了高潮。1964年的《民权法》和1965年的《选举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被废除。这场以非暴力的抗议行动为主要手段争取黑人民权的群众斗争使美国黑人最终获得了与其他种族平等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举权。黑人拥有选举权对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和唤醒黑人更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此,美国黑人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不可否认,虽然黑人经过艰苦的斗争获得了法律上公平的权利,但是现实中依然有很多白人不接纳黑人,用有色眼镜看待黑人。黑人总是面临高失业率和高犯罪率。但社会是进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在以自由平等著称的美国会迎来真正的平等——所有族裔都能完全获得公正平等的权利。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个广义的定义,就狭义方面来讲,美国的黑人文化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黑人文化在文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始于1964年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黑人历史上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是美国黑色权利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的具体体现,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这一运动旨在改变黑人在美国的处境和地位,体现60年代黑人的新精神。由于黑人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黑人,因此,他们更加刻意开拓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与此相应的是,这一时期的黑人文学批评也主张“广泛的艺术标准和种族融合的诗学,抛弃了源于白人文化的统一的批评标准能够适于阐述和评价黑人文艺的概念”(程锡麟,1993)。他们强调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即“黑人性”(Blackness);强调黑人文化的灵魂和传统,寻求黑人文化的自主性,力图建立创作和批评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模式,从而建立一种黑人美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黑人文学批评的一个显着特点:从早期琼斯的现象学理论到尼尔的神话批评,从富勒的社会批判到亨德森的历史美学实践,从盖尔的道德批评到晚期琼斯的文化批评等等。1967年,克伦斯·梅杰发表《黑人标准》,此后黑人美学经过霍伊特·富勒(Hoyt W.Fuller)、拉里·尼尔(Larry Neal)、斯蒂芬·亨德森(Stephen Henderson)、艾迪生·盖尔(Addison Gayle Jr.)等众多黑人批评家的努力,达到其最高水平。 黑人美学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是亨德森和盖尔。亨德森认为不存在着“美”的普遍形式,一切美的形式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构成美的形式的东西并非必然相同。要评价黑人文艺运动的诗歌,就需要一种扎根于黑人经验和历史的“灵魂”中的特殊的黑人美学,所以“必须在黑人社会自身中去发现批评判断的最终标准”(斯蒂芬·亨德森,1973: 66)。1971年,盖尔编辑了一部里程碑式的文集《黑人美学》。盖尔在书中详尽地说明了黑人美学的构成,并在1974年将自己的黑人美学观进一步具体化,论述了黑人美学的意义、组成成份以及存在的必要性。盖尔强调指出,黑人美学旗帜下的创作必须采用某种明白易懂的物质方式来改善美国黑人的命运。 美国黑人文学理论的成长是与黑人理论家自身民主意识的觉醒紧密相连的,而且随着这种民主意识的觉醒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即从较低程度的关心黑人自身权力的实现到较高水平的关注全人类民主权力的实现,这一理论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如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