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微生物实验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微生物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微生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微生物实验观念的转变以及最终考核方式的改变,探索出一条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标签: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9-0154-0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时间地点和内容都固定,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种老师准备实验,学生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很不符合当代“两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因此,笔者尝试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探索,具体操作如下。

1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长期以来,实验课总是作为理论的课依附,使一部分学生甚至少数老师在平时都只注重理论课而忽略实验课的重要性,这在相当部分的情况下会对微生物学的整个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作为老师应该首先重视实验课的教学,认真对待对每次实验课,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积极备课,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的问题和相关技术的发展都做到胸有成竹,在实验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开拓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理论课的知识。作为学生,除了从思想上加深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实验课是整个微生物学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自身科研素质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强调实验前的预习,实验前的预习是对将进行的实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准备,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或解决什么问题等,只有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才能在实验过程中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进行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要用到的器材以及实验步骤等,写出实验前预习报告。

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教学中来。以往实验课都是老师将实验的设备准备好,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手册上的按部就班就行。现在则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准备步骤中来,包括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样品的采集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则能够使学生对整个实验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最后,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对试验报告的重视,将实验报告的成绩算作期末综合成绩中的一部分。对实验报告的书写也作相应的要求,如书写格式,书写纸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改革实验考核的方式

教师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实验前进行公布,目的是要学生重视实验课的各个阶段[1]。实验总成绩=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操作准确性+实验报告+期末实验考试成绩:通过检查实验预习报告,考核学生对实验任务设计能力以及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准确性能够反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操作的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选题的意义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

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1-04-21T11:03:54.67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2月下供稿作者:武焕成 [导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必须改革。 武焕成(太康县王集乡一中河南周口461400)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2-0189-01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必须改革。要改就必须从它的基础“实验教学”改起。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观点。 一、新课程改革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说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许,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以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例如,可带学生到实验室上绪论课。学生进了仪器室、小制作陈列室,如同进了科学的殿堂,兴奋不已,被一件件的教学仪器、小制作吸引住了,指这指那问道:这是发电机吗?能发出电吗?那是什么?做什么用?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介绍一些重要的仪器和作用,并演示一些神奇的实验。如发电机发电,抽水机抽水,激光斜射入水里或玻璃里传播方向偏折,用投影器上的光径三棱镜色散产生五彩缤纷的彩虹等。学生看了更是情绪激动,兴趣盎然。教师再播放一段有关物理新科技和新成果的录像。如火箭发射升空、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字航员踏上月球等。这些精彩壮观的场面既能迷住学生,又能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的重要作用,科技的无比威力。教师再简单地介绍绪论这一课的相关内容。这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的角色、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物理实验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现代的教学观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教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朋友。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具体做法是: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像安排值日生一样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课堂上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可在边上适当辅导。 2.变现象为实验:例如某地某庙某和尚的房间里挂着一种乐器——磬,它经常自鸣作响,和尚因此被惊扰成疾,他的朋友听说这件事,特地去看望他,正好听到寺院敲钟的声音,磬也响起来了,第二天他就用钢锉把磬锉了几处,从此磬就不再发出声音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半信半疑。接着可做下面的实验: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使它们的共鸣盒口正对并靠近。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的叉股,使音叉A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捏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这时,音叉A不发声了,却听到音叉B在发声。将B的叉股套上一个小铁环,则音叉B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重复实验,音叉B不发声了。学生亲眼观察到这个实验后,心服口服。 (a)变答题为实验:我们物理中有许多实验题,有的回答较为困难。如果真的动手一作实验,答案马上出来,特别明显和直观。例如在研究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时,学生由于缺少感知,往往觉得物体的重量多大,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多大。为此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把已知重量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台式测力计上,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正好等于砝码的重量;接着教师把台式测力计的底座一端稍稍抬起(这时测力计的平台是斜面),它的示数变小。上述实验不但区别了重力与压力,也显示了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演示时,许多学生很惊讶,在生动的事实面前,他们才真正接受了正确的受力情况分析。 (b)变被动作实验为主动找实验:例如在教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研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算盘,在它的边框上拴上一条细线,细线另一端系测力计,若测力计不够,可用弹性好的橡皮筋代替。1、将算盘正面摆放在水平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测力计,拉力由小到大,直到算盘能滑动为止,观察测力计读数如何变化,说明摩擦力如何变化,在算盘未被拉动前拉力从0逐渐增大,静摩擦力在什么范围内变化;若拉力5牛,静摩擦力多大。2、将算盘向前拉动,读出滑动摩擦力,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3、将算盘反面摆放,即算盘珠朝下,拉动算盘,读出滚动摩擦力,比较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谁大谁小。 (c)变买器材为自制器材:开展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对加深和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兴趣,发展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所教内容运用到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中。 三、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新课程改革能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材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使学生参与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教学功能。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边学边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构建与实验探索,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主动构建物理知识和有关技能,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学习过程既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又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反思、调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形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教学功能 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注重实际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做好演示实验,为学生引路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要领,学生通过“看”示范、“听”讲解,“做”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为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充分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资源,让他们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使他们深刻的体验到学习探究创造的乐趣,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冲突所在,从而引燃探究火花。边学边实验教学引发了认知冲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

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指导(食品科学、食品安全专业使用) 食品微生物教研组

前言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加深和巩固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作风。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事项:1.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实验的顺利进行,非必要的物品和书包,不得带入室内,实验时不得高声谈话和随意走动。 2.每次实验前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合理安排。 3.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4.实验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带菌物品洒漏、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醚、丙酮、酒精等易燃药品接近火源,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凡实验用过的菌种以及带有活菌的各种器皿,应先经高压灭菌后才能洗涤。制片上的活菌标本应先浸泡于3%来苏儿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中,半小时以后再行洗刷。如系芽孢杆菌或有孢子的菌,则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7.实验中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注明组别、名称及处理方法,实验完毕,应将仪器、用具等洗净,放好,做好桌面及地面的清洁工作。

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与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主要设备及材料 微生物标本装片,香柏油,二甲苯,光学显微镜,擦镜纸。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为0.22μm。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倒立的虚像)介质为空气与介质为香柏油时光线通过的比较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微生物工程实验指导 适用生物技术专业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008.1 实验一 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包扎方法 一、目的:学习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在灭菌前的包扎工作,并了解灭菌后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为保持发酵实验用玻璃器皿灭菌后的无菌状态,需要对

它们灭菌前进行包扎,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如操作不当或不按操作规程去做,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三、材料和设备 5ml吸管30只,9cm培养皿 10套,120*12mm试管 120只,250ml三角瓶30个,脱脂棉0.5斤,天然棉0.5斤,8层纱布30块,线绳。 四、方法 1、洗涤 1 新器皿应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再洗涤。 2 琼脂块不能倒入下水道。 3 含菌培养基一般先煮再洗。 4 洗涤后玻璃器皿上水应均匀湿润而无条纹和水珠。 2、包扎 ① 平皿的包扎:10个一包。前9个方向一致,最后一个反放,用 纸卷成卷,也可放在特制铁桶中灭菌。 ② 吸管的包扎:在吸管尾部塞入少许脱脂棉,脱脂棉长约1cm, 距管口约0.5cm,以防止在使用时造成污染。脱脂棉松紧适当, 多余的棉花可用火焰烧掉。每支吸管用约6cm宽纸条,吸管头部 包衬双层纸,以30-45o卷起,吸管尾部用剩余纸条打成一结, 防止散开,标上容量。使用时,从吸管中间凝断包扎纸带,抽出 吸管。 ③ 试管的包扎:用天然棉做成棉塞,紧贴管臂,松紧适宜,棉 塞要实,2/3塞进管口。也可用硅胶塞。十只一把,外加牛皮 纸,扎好。脱脂棉易吸水,可能造成染菌。 ④三角摇瓶的包扎:用8层纱布(大小适宜),塞入瓶口2/3,瓶 外部分揪成一团,再用一层牛皮纸或两层报纸把纱布遮严(以免 打湿),包扎,用绳子系成活扣。使用时,去掉包扎纸,拿去纱 布,接种后,将纱布塞进瓶口,纱布四角拉下,用绳子系成活 扣。 五、作业 体会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综合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4-01T09:09:19.763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上旬供稿作者:易弋刘昭明黎娅程谦伟[导读] 本文同时分析了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累了经验。易弋刘昭明黎娅程谦伟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摘要】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验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以及方案实施等步骤,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同时分析了实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10-02 一引言 生物工程是由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计算机等学科交叉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复合学科,被视为人类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在短短的几十年,生物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已成为新世纪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而生物工程产业亦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学生毕业后却常常发现工作难找,而用人单位却往往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人才,出现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脱节。一方面高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生物工程领域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也发现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的重要性。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生物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但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实验课,是连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技术、酶工程等主干课程及其相关实验的枢纽。此外,由于微生物学实验大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便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微生物学实验的改革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我系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展综合实验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二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属于“填鸭式”和“保姆式”的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选定实验教材,讲解实验原理、目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步骤依样画葫芦。这种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使实验流于形式,效果很差,学生缺乏兴趣,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而且实验内容侧重于理论教学中经典理论或定律的验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知识更新节奏缓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相应的理论课程中,办事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了改革现有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后,开展了微生物综合实验。在综合实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题目,亲自参与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方案评审、方案实施、实验报告等工作,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微生物实验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培养基配置、灭菌、接种、培养、生化性能测定等实验本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安排,这些实验都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失去了内在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开展综合性实验使学生从最简单的洗刷玻璃器皿开始,逐步深入地开展实验,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学的内容及要求,易于学习和记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微生物在农业、工业、食品、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们除了需要掌握微生物的基础实验手段外,还需要具有整体试验的安排能力。开展综合实验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类似于科研工作的流程,初步培养了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进展的能力,对提高他们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大有益处。 三综合实验的实施步骤 1.选题 教师提前公布拟开展的实验题目,所选题目尽可能与日常生活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相关。我系根据自身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拟定了若干个不同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不同原料的沼气发酵”、“木薯淀粉酒精浓醪发酵”、“谷氨酸发酵”以及“土壤中酵母菌的分离及其总蛋白的提取”等实验题目。此类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工厂生产工艺的了解。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实验题目。为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效果,参与每项实验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以3~5人为宜,并由学生推选组长。 2.方案设计 选题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所选实验题目查阅资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出一条合理的实验路线。路线制定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路线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路线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实验路线进行修改,直至合理。 3.方案实施与完成 最终方案制定后,教师在约定的时间内开放实验室,学生按照制定的路线,逐步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方案实施过程中,每天均应有教师及实验人员值班,一是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二是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具体的实验操作及进展均由学生自己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和现象去查找原因,进行组内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现象的本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动手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我们也强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列举实验数据,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当结果不好时,更应要求学生将可能的原因列出,并根据所查阅的资料逐一分析,从而极大地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却可以单独存在,一切音乐情绪都是以一定的节奏运动来体现的。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二.小学音乐研究现状分析: 节奏教学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他在音乐教学方面有两大独创: 1、声势活动,用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感受音乐的织体美、和谐美。 2、歌朗读是他第二独创,这种方法最接近儿童的天性。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的,它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儿童自己动手,完全打破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这种教学法生动有趣,发挥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儿童在音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规划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教学入手,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去感悟音乐,创造音乐,唤醒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潜移默化陶冶情操。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造,在自己的空间里合作、学习。 3.将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从感性入手,化难为易,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课堂的轻松与快乐,让学生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歌曲教学中的语言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 2、贴近生活,抓住生活节奏。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近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教学中为音乐伴奏,抓住音乐的节奏。 (2)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 1-1 1-10 23:05:28)转载▼ 标签:教育分类:集体备课 我们全县物理教师在教研员禹桂芝老师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子课题探究 1 .设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课外实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4.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 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县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是教师的专业生长点所在。引导教师尝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 :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 ( 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 。它使检视物放大 , 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 :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 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 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 式表示为: D=λ /2n ·sin(α/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 μ 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 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 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 2)调节光亮度。 (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 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 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