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饰材料总结

装饰材料总结

装饰材料总结
装饰材料总结

第一节基本物理性质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不含内部任何孔隙),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

2.视密度

材料在密实状态下(不含开口孔隙时),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视密度

3.体积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体积密度

4.堆积密度

散粒材料或粉末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1)孔隙率

材料内部所有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孔隙率(即总孔隙率)P,

(2)开口孔隙率

材料内部开口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开口孔隙率Pk,

(3)闭口孔隙率

材料内部闭口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闭口孔隙率Pb,

(三)空隙率

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颗粒间空隙的体积Vv,占堆积体积V/0的百分率称为空隙率

1.吸水性

吸水性是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用质量吸水率Wm或体积吸水率Wv来表示。两者分别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吸水的质量占材料绝于质量的百分率,或所吸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体积的百分率,

2.吸湿性

吸湿性是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蒸气的性质。吸湿性用材料所含水的质量与材料绝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称为含水率。材料吸湿或干燥至与空气湿度相干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三)耐水性

材料长期在水的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材料的耐水性。

结构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Kp来表示

(四)抗渗性

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它液体渗透的性质。与材料内部的孔隙率,特别是开口孔隙率有关,并与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有关,材料的抗渗性与材料的耐久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五)抗冻性

抗冻性是材料抵抗冻融循环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影响材料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孔隙率和开口孔隙率Pk , 孔隙的充水程度, 材料本身的强度。

(六)干缩与湿胀

多孔材料在干燥时会产生收缩,吸湿时产生膨胀。

(一)导热性

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导热性, 影响因素1.材料的组成与结构。2.材料的孔隙率P细小孔隙、闭口孔隙比粗大孔隙、开口孔隙对降低导热系数更为有利,因为减少或降低了对流传热。3.含水率。含水或含冰时,会使导热系数急剧增加4.温度。温度越高,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金属材料除外)

(二)传热系数与热阻

墙体或其它围护结构的传热能力常用传热系数来表示,即导热系数与材料层厚度的比

(三)热容量

材料的热容量是指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材料的热容量大,则材料在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时,其自身的温度变化不大,即有利于保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

(四)耐急冷急热性

材料抵抗急冷急热交替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五)耐热性与耐火性

材料抵抗燃烧的性质称为耐燃性不燃,难燃,可燃,易燃

材料抵抗高热或火的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建筑材料的耐火性。

一)吸声性

声能穿透材料和被材料消耗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声性

影响其吸声效果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孔隙率或体积密度,孔隙率P越高或体积密度越小对低频声音的吸收效果越好,而对高频声音的吸收有所降低。2.材料的孔隙特征。开口孔隙越多、越细小,则吸声效果越好。3.材料的厚度。增加多孔材料的厚度,可提高对低频声音的吸收效果,而对高频声音没有多大的效果。

(二)隔声性

1.隔空气声

对于均质材料,隔声量符合“质量定律”,即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越大或材料的体积密度越大,隔声效果越好。

构造上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隔声性:

(1)将密实材料用多孔弹性材料分隔,做成夹层结构。

(2)对多层材料,应使各层的厚度相同而质量不同,以防止引起结构的谐振。

(3)将空气层增加到7.5cm以上。在空气层中填充松软的吸声材料,可进一步提高隔声性;

(4)密封好门窗等的缝隙。

2.隔固体声

固体声是由于振源撞击固体材料,引起固体材料受迫振动而发声固体声在传播过程中,声能的衰减极少。

(1)固体材料的表面设置弹性面层,如楼板上铺设地毯、木板、橡胶片等。

(2)在构件面层与结构层间设置弹性垫层,如在楼板的结构层与面层间设置弹性垫层以降低结构层的振动。

(3)在楼板下做吊顶处理

第二节基本力学性质

一、材料的受力变形

(一)弹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弹性,材料的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明显具备这种特征的材料称为弹性材料。

(二)塑性变形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塑性。将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具有较高塑性变形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大多数材料在受力不大时表现为弹性,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表现出塑性特征,称之为弹塑性材料。

(三)徐变

材料在恒定荷载下,随时间而缓慢增长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徐变变形,简称徐变。徐变属于塑性变形。

二、材料的强度

材料在外力或应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并以材料在破坏时的最大应力值来表示。

(一)材料的理论强度

材料的破坏实际上是固体材料内部质点化学键的断裂。固体材料的强度决定于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即化学键力。(二)材料的强度

材料的实际强度,常采用破坏性试验来测定,根据受力形式分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抗剪强度等。三、脆性与韧性

脆性是材料在荷载作用下,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表现为突发性破坏的性质。脆性材料的特点是塑性变形很小

韧性又称冲击韧性,是材料抵抗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不发生突发性破坏的性质是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吸收能量、抵抗破坏的能力。韧性材料的特点是变形大,特别是塑性变形大,

五、比强度

比强度是材料强度与体积密度的比值。

六、硬度与耐磨性

硬度是材料抵抗较硬物体压入或刻划的能力。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以磨损前后单位表面的质量损失,即磨损率

一、耐久性

材料长期抵抗各种内外破坏因素或腐蚀介质的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材料的耐久性。

二、影响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因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二)外部因素(1)化学作用酸、碱、盐腐蚀性气体(2)物理作用光、热、电、温度差、湿度差、干湿循坏、冻融循坏、溶解(3)机械作用冲击、疲劳荷载磨损与磨耗(4)生物作用菌类、昆虫

第四节装饰性

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

(一)装饰美观性。建筑装饰材料可改善建筑物的艺术形象及人的生活环境。

(二)保护主体结构,兼具特殊功能。(三)价格高。

二、对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要求

(一)颜色、光泽、透明性(二)花纹图案、形状、尺寸(三)质感

(四)抗污染、耐擦洗、耐磨等。

三、建筑装饰材料选用原则

(一)装饰美观性。颜色、光泽、透明性、花纹图案、形状尺寸、质感

(二)保持特性、保护主体结构兼具特殊功能。保温、隔热、吸音、隔声、隔热、防水、耐擦洗、抗污染、防霉、保健真实、自然

(三)经济合理性。

第一节天然石材

一、岩石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其中由一种造岩矿物构成的岩石称为单矿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造岩矿物构成的岩石称为复矿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大多数岩石属于晶体结构,少数岩石属于非晶体结构,一般具有晶体结构,且晶粒细小的岩石,其强度、韧性、化学稳定性及耐久性等均较好。

二、岩石的形成、分类及性质

岩石按地质形成条件不同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

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熔融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又称岩浆岩,其按岩浆最终是否喷出地表而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

侵入岩是熔融的岩浆在地壳内上升冷却形成的岩石,其按最终形成的岩石距地表深浅不同而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1)深成岩岩浆在地表内深处受上部岩层压力作用,缓慢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2)浅成岩岩浆在地表内浅处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喷出岩

喷出岩是岩浆冲破覆盖岩层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岩石。当喷出岩形成较厚岩层时其结构致密性能接近于浅成岩,当形成较薄岩层时,常呈多孔结构,近于火山岩

(二)沉积岩

沉积岩是地表的各种岩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在地表或地表不太深处形成的岩石。其多呈层状结构,与火成岩相比,其具有体积密度小、孔隙率与吸水率较大、强度与耐久性较差等特点。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生物沉积岩

(三)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石经地质作用(高温、高湿、压力等)发生再结晶,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以至化学成分都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其可分为正变质岩与副变质岩。

1.正变质岩由火成岩变质形成的岩石。2.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

天然石材性质与技术要求

物理性质与要求

一般主要对天然石材的体积密度、吸水率和耐水性等有要求。一般石材体积密度大、吸水率低,其强度与耐久性高,力学性质与要求

抗压强度是天然石材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3耐久性

石材耐久性主要包括抗冻性、抗风化性、耐火性与耐酸性等岩石在水、冰、化学介质等因数作用下出现开裂或剥落的现象称为风化

4放射性按镭的当量浓度

5石材的加工与规格

形状普通板材异形板材

程度粗面板材细面板材镜面板材

1.大理石(云石)副变质岩

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的单矿岩

大理岩多呈细晶粒结构,属块状构造。

易于雕琢、磨光,其吸水率低,杂质少,坚固耐久,还具有纹理细密、丰富,色彩、图案多样,可开光性强等装饰特性

抗风化性差,即易被空气中遇水后的二氧化硫腐蚀,生成石膏,使石材表面变得粗糙、多孔、丧失光泽,因而不宜用于室外。

少数特殊品种的大理石的抗风化能力强,因而,可用于室外,如汉白玉、艾叶青等。

2.花岗石(麻石)深成岩,商业上的花岗岩还常包括各类火成岩与花岗岩的变质岩

花岗岩主要是由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等组成的复矿岩

花岗岩属全晶质结构,呈块状构造

较坚硬、耐磨,但开采、加工较难,其吸水率只有0.1%~0.7%,耐酸性好,抗风化及耐久性好,不耐火,高温

花岗岩主要用于大型、重要的,或装饰要求高的建筑装饰

粗面板与细面板室外墙面、地面、柱面、台阶

镜面板室内外墙面、地面、柱面、台面及台阶

四、天然石材的选用原则

(一)装饰性

(二)强度与耐久性

(三)经济性

第二节人造石材

水泥基人造石材价廉且挥发物少

树脂基人造石材质轻色彩鲜艳光泽效果好

复合型人造石材有机与无机材料的优势可以互补、发挥

烧结型人造石材坚固、耐久

石膏的品种

生产石膏的原料主要是含硫酸钙的天然石膏或含硫酸钙的化工副产品和废渣,其化学式为CaSO4·2H2O

建筑石膏的主要技术特性

凝结硬化快加缓凝剂

凝结硬化时体积微膨胀

孔隙率大,体积密度小

保温性与吸声性好

具有一定的调温性与调湿性

防火性好,耐火性差

强度低,抗渗性、抗冻性及耐水性差

装饰性好

第二节建筑石膏的装饰应用

1室内粉刷与抹灰

2石膏板

(一)纸面石膏板

纸板作为增强护面材料,护面纸主要是起到提高石膏板抗弯、抗冲击作用的

纸面石膏板按功能可分为普通型、耐水型、耐火型

普通型纸面石膏板具有质轻、抗弯、抗冲击、隔热保温、隔声及良好的可加工性,但耐水性与耐火性差,(二)装饰石膏板

不带护纸的,具有装饰图案的石膏板平板、孔板和浮雕板三种

第四章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具有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坚固耐久、防火、防水、耐磨、耐腐蚀、易清洗等优点,是主要的建筑装饰材料。

第一节陶瓷基本知识

陶瓷坯体种类与性质

(一)陶质坯体

陶质坯体烧结程度低,属于多孔坯体。其制品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孔隙率大,抗冻性差,强度较低,但制品烧成收缩小,尺寸准确。

(二)瓷质坯体

瓷质坯体烧结充分,结构致密。其制品断面细腻、有光泽,具有半透明性,孔隙率低,坯体吸水率<1%,强度高,坚硬、耐磨,表面一般都施釉。按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生产工艺不同分为粗瓷制品和细瓷制品,

(三)炻质坯体

炻质坯体属于烧结较充分的坯体,结构较致密,坯体孔隙率较低,吸水率为1%~10%,且多带有颜色,无半透明性。

二、陶瓷表面装饰

第五章建筑玻璃

玻璃的组成与生产工艺

工艺方法有垂直引上法、水平拉引法、压延法等,浮法是现代最先进的平板玻璃生产方法。

浮法玻璃的主要特点是产量高、规模大、制品规格可调范围宽,玻璃表面极其平整、光滑。

二、玻璃的分类

三、玻璃的基本性质

孔隙率接近于零。玻璃的基本光学性能是透光性(光透射比)、吸光性(光吸收比)、反光性(光反射比)与遮光性(遮蔽系数)。力学指标是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硬度等. 玻璃的主要热物理性质是导热性(导热系数)与热膨胀性(热膨胀系数),其主要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

由于玻璃的导热系数小,弹性模量值大,尽管其热膨胀系数值不大,但其热稳定性仍然较差,受急剧温差变化影响时,易产生热炸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很强,可抵抗除氢氟酸外的其它酸介质腐蚀,但其耐碱性较差

。玻璃长期受水蒸气作用,表面会水解出碱(NaOH)和硅胶(2SiO2.nH2O),降低其透明性,该现象称为玻璃的风化。

风化后的玻璃,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盐,使玻璃表面产生盐斑,进一步降低其透光性及美观性,该现象称为玻璃的发霉。

一、普通平板玻璃

普通平板玻璃太阳光与可见光透射比高(>84%),导热系数低﹝0.73~0.82W/(m.k)﹞,遮蔽系数大,紫外光透射比低,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但性脆,抗冲击性差,浮法玻璃的表面平整、光滑度好于引拉法生产的平板玻璃。

二、装饰玻璃

(一)磨光玻璃(镜面玻璃)表面经过机械研磨和抛光的平板玻璃,分单面磨光与双面磨光, 主要用于高级建筑门、窗、橱窗及制镜工业

(二)磨砂玻璃经过喷砂、研磨或氢氟酸溶蚀将其单面或双面加工成毛面, 使透入的光线产生漫射,且具有透光、不透视的作用

(三)彩色玻璃

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三种透明,原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 不透明, 表面喷涂色釉, 半透明, 原料中加入乳浊剂, 热处理

(四)彩绘玻璃手工绘制与影象移植技术结合

(五)镭射玻璃激光处理技术,表面(背面)构成全息光栅或其它几何光栅

(六)压花玻璃压延法生产的单面或双面具有凸凹立体花纹图案

三、安全玻璃

(一)钢化玻璃将平板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后,迅速冷却使其固化或通过离子交换法制成的玻璃,前者为物理钢化玻璃,后者为化学钢化玻璃。

物理钢化玻璃由于棱角圆滑,特别是其破碎后,仍不形成锋利的棱角,因而,常被称为安全玻璃。抗折强度及抗冲击性提高4~5倍,且弹性变形能力增强,热稳定性增强,但不能进行成品裁切、钻孔等加工

(二)夹层玻璃

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平板玻璃,用透明塑料薄膜间隔,经热压粘合而成的复合玻璃制品, 碎片不会飞溅伤人

(三)夹丝玻璃

将平板玻璃加热到红热软化时,将预热处理的金属丝或金属网压入玻璃中而制成的玻璃。由于金属网丝的固定作用, 属于安全玻璃, 防火性好, 热震性差、易锈裂

四、特性玻璃

(一)热反射玻璃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膜, 反光、反热能力, 化学稳定性、单向透视性、耐洗刷性及镜面效应, 不适用于寒冷地区, 光污染

(二)吸热玻璃

有吸热性能的着色剂, 吸热性的着色膜,即可吸收红外辐射热、可见光及紫外光,达到控光、调热的效果,又可保持良好的透光性,二次发热体及易产生热应力引起炸裂

(三)光致变色玻璃

加入卤化银,或夹层中加入钼和钨的感光化合物,

五、玻璃制品

(一)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平板玻璃,周边加边框隔开,并用高强度、高气密性粘结剂将玻璃与边框粘结,中间充以干燥空气制成的玻璃制品。良好的隔热、保温、隔声、降噪、防结霜露

(二)玻璃砖

玻璃砖是将多片模压成凹形的玻璃,经熔接或胶结而成的,中间充以干燥空气的空心玻璃制品。玻璃砖具有透光不透视、保温、隔热、密封性强、防火、抗压、耐磨、耐久等优点

(三)玻璃锦砖(玻璃马赛克)

玻璃锦砖是以玻璃原料或废玻璃、玻璃边角料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成型熔制的玻璃制品。单块尺寸小、多色彩、多形状的装饰特性,不变色、不积尘、雨天可自洁,化学稳定性与热稳定性高,抗冻、耐久,且成本较陶瓷锦砖低等多方面特点,很好的墙面装饰材料。

第六章建筑塑料

一、塑料的基本组成

合成树脂

在塑料中起着粘结作用。含量30%~60%

填充料(填料)

目的是降低塑料成本,提高塑料强度、硬度、韧性、耐热性、耐老化性,减少收缩。粉状填充料主要有滑石粉、石灰石粉等,纤维状填充料主要为玻璃纤维。

增塑剂

较大可塑性,使塑料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和柔顺性增强

固化剂

固化剂是可使线形高聚物交联成体形,使树脂具有热固性的物质。

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塑料具有鲜艳颜色的物质

稳定剂

稳定剂是为了防止塑料在光、热等条件下过早老化而加入的少量物质

二、塑料的基本性质

(一)物理性质

2.吸水率

塑料属于憎水性材料,

3.耐热性

大多数塑料的耐热性都不高

4.导热性与热膨胀性

塑料的导热系数较低。热膨胀系数较高。

(二)力学性质

1.强度与比强度

塑料的强度较高

2.弹性模量

塑料的弹性模量较低,

(三)化学性质

1.耐腐蚀性

2.老化

塑料在使用条件下,受光、热、电等作用,内部组成、结构发生变化,使其性能恶化的现象称为老化。

3.可燃性与毒性

(一)透明塑料卡布隆

透明塑料卡布隆是指用透明塑料代替无机玻璃制成的采光屋面。

塑料门窗

较强的气密性、水密性及良好的隔热、保温性,使其具有很好的使用节能效果,此外,塑料门窗还具有隔声、降噪,开、关时无明显摩擦声响等舒适的声学性能,以及耐腐蚀、防火、抗老化等特点

塑料地面装饰材料

地板革)图案完整、丰富,质地柔软,脚感舒适,幅宽,铺设方便、快捷,接缝少,易清洁,较耐磨,但耐热及耐燃性较差等特点;

(塑料地板块),其具有表面硬度大,耐磨性好,耐污染及耐洗刷性强,步行时噪应小,耐热及阻燃性强,组合更换灵活,但脚感较硬,抗折强度较低等特点。

第七章建筑涂料

基料(主要成膜物质,主要起到成膜或粘结填料与颜料,填料与颜料(次要成膜物质)1.填料,改善涂膜机械性能,增加涂膜厚度,减少涂膜收缩,降低涂料成本 2.颜料颜料是使涂料具有所需颜色,并使涂膜具有一定遮盖能力的物质。颜料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耐候性。分散介质(辅助成膜物质)溶解或分散基料,改善涂料施工性能,增加涂料渗透能力,适宜的挥发率助剂进一步改善或增加涂料

按基料成分分:有机涂料(溶剂型涂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料,挥发出的溶剂对人体有害,乳液型涂料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加颜料、填料、助剂等,经研磨分散而成的涂料。无毒、不燃,对人体无害,价格较低,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其它性能接近于或略低于溶剂型涂料,特别是光泽度较低。,水溶性涂料以水溶性合成树脂为基料,乳液型涂料与水溶性涂料统成为水性涂料,其属于安全涂料)、无机涂料、有机-无机复合涂料

二、建筑涂料的选用原则

(一)按不同的使用部位选用建筑涂料。

(二)按基层材料选用建筑涂料。

(三)按装饰施涂周期选用建筑涂料。

第八章木材

针叶树类木材(干直、高大,材质较软,易加工)和阔叶树类木材(材质硬,干湿变形大,但多具有美丽的纹理)两种

2.含水率与吸湿性

木材中的水分依存在的状态分为自由水(细胞腔与细胞间隙中,不显著影响体积与强度,体积密度、隔热、保温等性质影响较大)、吸附水(细胞壁内的纤维中,显著影响木材的体积与强度)和化合水(化学成分中的结合水)三种。木材中的含水与所处环境的湿度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木材细胞壁中充满吸附水,而细胞腔及细胞间隙中无自由水时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纤维饱和点其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的转折点。

3.湿胀与干缩,湿木材脱水至纤维饱和点之前时,由于脱去的是自由水,其几何尺寸不发生明显变化,达到纤维饱和点以后脱水,脱去的是吸附水会引起细胞壁纤维的紧密靠拢,木材将随之产生收缩。木材构造上的各向异性,其产生的胀缩在不同方向上也不相同,一般规律是弦向胀缩最大,其次是径向,而纵向(沿纤维方向)最小。

4.导热性

木材的导热系数随其体积密度、含水率增大而降低,另外,沿纤维方向(纵向)的导热系数大于垂直于纤维方向(横向)的。

(二)力学性质

顺纹方向(沿纤维方向)上的抗拉和抗压强度要高于横纹方向的。

胶合板是将原木沿年轮方向旋切成的一组单板,按相邻两板木纹方向互相垂直铺放,经胶合而成的复合板材。改变了木材的各向异性,使材质均匀、变形小,且板幅宽大,仍有天然木质的纹理

人造板有纤维板(密度板)、刨花板、木丝板、木屑板、镁铝曲面装饰板等多种。其中纤维板应用更为广泛,其根据压实后板的体积密度不同,分为硬质纤维板(高密度板)、中密度板和软质纤维板(低密度板)三种。

第九章建筑金属

(1).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是建筑钢材最重要的性能。通过对钢材进行张拉试验所测得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氏率是钢材的三个重要技术性质指标。

(2)冷弯性能

冷弯性能是指钢材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是建筑钢材的重要工艺性能。

(3)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钢材的化学成分与组织状态;钢材的轧制和焊接质量;环境温度(低温冷脆性),时效(随着时间的进展,钢材的机械强度提高,而塑性和冲击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

(4)耐疲劳性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结构构件,钢材往往在应力远小于抗拉强度时发生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钢材的疲劳破坏。3.主要化学成分

(1)碳

含碳量小于0.8%时,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提高,而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含碳量增加时,还使钢的可焊性下降(含碳量大于0.3%时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加,并使钢的抗腐蚀性下降。

(2)硅

硅(Si)是我国钢筋钢中的主加合金元素,含量在2%以内时,能提高钢的强度

(3)锰

锰(Mn)是我国低合金钢的主加合金元素,含量在1%~2%时,能提高钢的强度,

(4)磷

磷(P)是非常有害的元素之一。磷可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但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使钢在低温下的韧性显著降低,即使钢的冷脆性显著增加。磷也降低钢的可焊性。但磷可使钢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提高,使用时须与铜(Cu)等其它元素配合使用。

(5)硫

硫(S)是非常有害的元素之一。硫会降低钢的各种性能,

不锈钢比普通非合金钢的膨胀系数大,导热系数小,韧性与延展性好,特别是其突出的耐腐蚀性及光泽性

1.黄铜

由铜与锌组成的铜合金为黄铜。

2.青铜

由铜与锡组成的铜合金为青铜,青铜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耐蚀性和铸造性,过去也称为炮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