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对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对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对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对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探究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对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探究

杨学堂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化学组,内蒙古鄂尔多斯010400)

摘要: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是新世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化学教学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程建设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会对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影响及国内普通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提出了面向新课程的中学化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

前言: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1]。2003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少新的理念,如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化学”等。新理念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相应的就需要中学化学教师具备适应新课程体系的素质结构。本文就介绍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化学教学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

1.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影响

1.1对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客体,积极主动的化学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新课改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改提出增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样就要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通过阅读、观察、观测、实验、调查、讨论、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1.2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影响

新课程强调学习有用的化学,不仅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使学生具有判断物质的能力 ,还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化学,如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态度、爱国情感、环境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和其它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全球意识。1.3对课程建设产生的影响

新课标提出“构建开放式的化学课程”和“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化学课程”。强调构建开放式的化学课程,要求化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还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时俱进;课程的形态要多样化,包括必修与选修,国家、乡土及校本课程等;课程的资源要具有开放性,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来建设课程。强调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化学课程,要求化学教学与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情景的虚拟化,同时课程内容还要反映当代化学学的新技术、新成果,使学生与化学科学同步发展。

1.4对评价方式产生的影响

新课标对化学学习评价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强调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去只对学习结果(卷面考试)的评价以及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和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调评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行为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是化学学习评价的一员,而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评价者,倡导学生参与学习评价,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倡用评语、档案袋、活动记录等形式

2.国内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

2.1问卷编制

本问卷是参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及在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主要从教师的品德、综合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综合能力素质等四大维度进行题项的设置,问卷的题型为封闭式。

2.2调查对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初、高中化学教师

2.3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为确保调查的结果真实且具有普遍性,调查问卷的发放分为三部分,一是在陕西师范大学2008级“4+2”硕士研究生进行半年支教实习所在学校进行问卷的发放,包括内蒙、陕西、甘肃、四川、青海和宁夏等省区的一些普通高中;二是通过网络来发放,发放对象是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目前都处在教育一线,分布全国各地。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调查问卷发放给他们,以及工作在他们所在中学的部分年长有经验的化学老教师;三是准旗一中化学组的全体老师们。

2.4样本量

此次调查共发放180份,回收167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4份,总回收率为91.1%,其中初中教师的问卷有57份,高中教师的问卷有107份。

2.5结果分析

首先是教师的职业态度,在被调查对象中,29%的中学化学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1);38%的中学化学教师表示还算满意,将教师这份职业当做谋生手段(2);23%的化学教师不满意目前的工作,有跳槽的打算(3);剩下的10%的教师是对这份职业很不满意,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4)。虽然有67%的化学教师表示满意目前这份职业,但其中热爱本职工作的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仅有29%,结果如下图所示。

34%的化学教师认为是现代教育技术,其次是27%的化学教师认为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类知识,这两方面的比重最大。

在大学学习阶段对从事中学化学教学最有用的知识调查中,大多数中学化学教师选择了化学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化学教学论和化学专业知识这四项。

化学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般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通过一些渠道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比如阅读书籍。35%的教师在课下会阅读化学教育类的书籍和杂志,23%的教师会阅读文学类的,21%的教

师选择阅读科普读物,这表明大多数老师在课下是愿意通过阅读来补充知识的。

那么新课改后,中学化学教师对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的关注情况如何呢?调查结果如下,36%的化学教师很关注,41%的化学教师较为关注,有23%的化学教师很少关注,从结果来看,77%的化学教师还是关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占到了大多数。

在化学教师对新课改的态度的调查结果中,持乐观态度的占到46%,接近一半;有24%的化学教师觉得不看好,不会产生什么作用;30%的教师认为新课改是专家的事,自己还不太清楚。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本次调查中,23%的化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科研活动,15%的化学教师很少参加教学科研活动,62%的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频率较为一般。

3.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结构

何谓教师素质,“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3]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中学化学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呢?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崇高的职业道德、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综合的能力素质。

3.1崇高的职业道德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包括三个方面:师德、师爱和政治素养。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师爱指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爱心,能够衍生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与使命感,能够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耐心细致地工作,真诚地对待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重视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从而不断产生教育、教学创新的动力。

3.2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

3.2.1系统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

对任何职业来讲,都有基础知识的要求。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化学教师必须有更系统、更完整的化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另外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知识;二是当代化学学发展趋势:(l)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更为广泛深入;(2)内部分支学科间的发展更为协调统一;(3)宏观研究及微观机理过程研究深入发展;(4)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参与了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的解决;(5)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历史性更新,理论思维面临重大转变[5]。最新成果、最近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都是中学化学教师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

3.2.2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与历史、语文、生物、化学、政治和物理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很多化学现象又可以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和形容。因此化学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

3.2.3教育学科知识

具备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有效地将这些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化学实际教学活动中。新的教育模式的确立和课程改革,都需要中学教师在工作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而这又必须依赖于教师对中学化学教学法的了解和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3.3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对教师来说,教育理念可表现为各种观点,如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如果教育理念不能跟上时代发展、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许多新的信息、先进的技术就应用不到教育教学中,或者指导思想有偏差,教育教学效果就会远离原定目标。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素质的核心。例如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新的基本理念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化学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化学学习需要;重视对化学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4综合的能力素质

3.4.1化学教学能力

新理念要求中学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较强的化学教学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化学教学实践的能力,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分析和处理运用化学教材的能力,优选和运用化学教学方法的能力,设计和调控化学教学过程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能力,选择、运用和制作化学直观教具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践活动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善于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信息的能力,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能力;进行多元化化学学习评价的能力。

3.4.2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对拓展教师视野不可或缺,特别是置身于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科研的开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能力不仅是当代成熟中学教师的重要体现,更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执教新中学化学教材所必须具备的。中学化学教师应当具备化学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有撰写化学教学研究论文,经验总结文章以及乡土化学教材的能力。目前新高中化学教材增加了科研的内容,要求进行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高三教材中专门列出一个单元(选学)介绍化学区域研究。所有这些没有中学化学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作保证,是很难顺利进行的。中学化学教师可以确立一些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有助于课堂教学,也有利于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

3.4.3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是教师对自己的素质及活动状况的自觉认识与调控能力。中学化学教师的反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注重教学理念、行为和对学生关注的反思,常常思索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是否关注了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状况。二是对对教学设计、方法和过程的反思,通过反思学生对知识、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他们的思维过程障碍处和闪光点,进而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

3.4.4敏锐的信息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对于以表象性为其特征之一的化学教学尤为如此。可以说,在化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其它学科有更大的必要性。无论是在建立化学的空间概念方面、揭示化学事物的演变规律方面,还是在展示化学景观方面多媒体教学都比传统的教学手段做得更好。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关键在于教师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教师要学会收集信息、选取信息、摄入信息、存储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3]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陈至立.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A].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

[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

[5]张卫青.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思考[J].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6.

化学新课程改革

化学新课程标准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

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和参考答案

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试题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师这个角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的()。 2、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为前提的。 3、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对()的相互对接与交融。 4、教师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一个完善合理的素质结构:高尚优良的人格、不断完善的()结构和不断完善的能力结构。 5、今后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流教学方式是()。 6、教师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是()。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而教师起着()作用。 8、教师个体在无能力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应求助于专家进行心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9、教师自主发展有三条可行性路径:反思、合作、()。 10、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之间要有某种桥梁,这桥梁就是()。 二、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特点的一项是()。 A、艺术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速效性 2、教师工作的核心是()。 A、教书育人 B、广博学习 C、教育科研 D、精心备课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A、方法 B、途径 C、本质 D、形式 4、有德之人,在无人监督时,总是非常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之事,这叫做()。 A、慎微 B、慎重 C、慎独 D、诚实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这句话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 A、1995 B、1997 C、1999 D、2001 7、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是()。 A、语言表达能力 B、非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D、管理学生能力 8、校园文化属于哪一类课程资源()。 A、素材性资源 B、条件性资源 C、隐性资源 D、显性资源 9、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是一种()关系。 A、医患 B、伙伴 C、师生 D、主从 10、在教学反思过程的诸阶段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验证阶段 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小题对或错,并在括号内填上√或×。每小题2分,共20分。)( R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W )2、今天,在我国“教师是专业工作者”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 R)3、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集体劳动。 ( W)4、教师职业道德可以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培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一堂好课必须落实好教学的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打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启发诱导、研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新课改化学教学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由单一授课改为小组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加入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其好处很多: 1.促进认知、情意发展 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立体知识网络,这样形成的知识在大脑中会保持很久甚至终生难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极有帮助。 2.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 小组交流中以合作为主,组与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学生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地引导,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使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学习”

转变。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过去的教学大部分是“填鸭式”的,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激起求知欲望,产生认知冲突,展开思维积极性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讲钠与水反应时,反应特别剧烈,当取得的钠比较多时,实验很危险,甚至产生爆炸,教师在做实验时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外,可以不失时机地问:“能不能对这个实验进行更好地改进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这样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层次的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规划好探究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好探究内容,否则会使探究显得过于空洞,学生得不到实质性的收获。通过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受用。新课程教材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探究”栏目,它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作稍微的提高,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探究栏目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定实验程序让学生进行探究,另一种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例如,设计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学生的设计方案多种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主要1、学:老师根据学清在出示学习目标(书面)后,以引学导语(或引学情境)形式指出学习本课内容解决什么问题,具有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强烈需要的情感;或出示问题让学生感到用以前的知识不易解决或让学生感受到学了本课知识后,解决起来更便捷;或感受到随知识的发展,提出新的问题水到渠成;或创设情境(包括实验)提出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解决本课的问题,进行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知识提示等(3分钟)。在问题生成环节,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生在自读教材(学材)的基础上,解决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体验、理解、思考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生成.学生),并在展示环节一并展示,教师点拨(10分钟),由师、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自学评价,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后转入下一步。 以课堂为单位划分知识块儿,注重知识体系和脉络,知识点、知识形成过程、方法等用问题覆盖,教师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先重点探究,再通过自学解决系统的问题,即可以先“探”后“学”——系统化。仍遵循每步的六环,六环也不是绝对的,是一种理念的指导。每一节可能要分为几个活动单元,活动安排和落实要到位,学生才能学得扎实有效。 预设要到位,知识脉络要清晰,要为学生思维设置必要的“支架”,问题安排要有梯度,围绕重难点能够生成值得探究的问题。 2、探:教师在第一步的某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1-2个),安排探究活动,提出小组合作、展示、评价办法,在展示过程中关注参与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必要点拨,质疑拓展。展示原则: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展示、组员补充,其他质疑,进一步探究。展示出错率高的、多解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合作学习评价,重点是合作学习文化引导和提升,鼓励合作出新的小组、合作氛围好的小组,量化记录并存档(15分钟)。 3、测:目的是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也是对学和探两步完成质量的反馈检测,是学生学习情感的升华。4-6题(10分钟),突出自主完成,注重量化评价。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设置引导文本阅读的问题 2、设置新知学习的铺垫性问题 3、设置引导举生活动的问题 4、设置对新知的理解、探究、归纳、总结的问题 5、设置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问题 6、设置知识拓展的问题 研究方法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附件2 教育调查报告 (20 15 届)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11170212 姓名倪荣荣 实习学校诸暨牌头中学 指导教师刘智斌 完成时间:2014 年 11月 8日 浙江师范大学制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倪荣荣11170212 摘要:进入21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科技的规模化、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当前教师的素养现状,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得到有关当前教师素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素养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详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最后提出培养教师素养的策略。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对策 一、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才素养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国人总体素质的过程。素质教育体系下,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所以,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养,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学生才能尊敬你,信服你,教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前进历程。因此,如何整体把握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内容,积极探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必将会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总体提高产生影响。但是,当今社会,教师的素质高低没有得到重视,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落后,内容陈旧,我们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方法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今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经过调查,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师职业精神的缺乏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一化学教学,你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只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而进入了高中,相对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浅显易懂,而高一化学无论是在知识难度还是思维跨度上,是一名刚跨入高中大门学生不易登上的台阶,因而高一化学的教学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那么,如何使高一化学教学能够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新旧衔接培养兴趣 教材《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先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再循序渐进的导入高中的知识,通过专题一的学习把初高中的化学衔接工作做好。不能够一下子大跳跃,难度突然加深,对于高一的同学才刚刚起步,一味的高难度不仅违背教学规律,而且可能会使学生一开始就遭受“挫折”,不利于信心的树立。 除了知识的衔接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

学习气氛,比如蔗糖作“黑馒头”、“魔棒”点灯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 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 二、把握尺度扩展适当 现在,资料泛滥,每个学生手里一科都有好几套资料,而且对应的很多配套的练习都是作了一下简单的“剪贴”,这样就造成了所学知识和要解决问题的脱节,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题,先要将课本上的基本题做到人人都能完成,然后适当加深一下,要求要循序渐进,切忌一步到位,千万不能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高一新生的水平。比如刚学氧化还原方程式,马上就教配平,这是不可取的,教材为了分散难点,并准备在同学已积累了一定量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后再教,故而放在了《化学1》的最后,把它提前了可练的方程又太少,而且学生又不一定都能掌握得了,有些拔苗助长。 三、狠抓基础总结规律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由于初中的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例如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最新-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精品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后白中学李伟根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初中的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 因此,新课程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二、改变教师权威统治者的形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 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而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 在新课程中,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 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 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淡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时下,新课程是教师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1、深入钻研教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2、备课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呢?加德纳指出:“贪多,是现代课程设置的致命伤。”如果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宁少勿多, 3、备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4、备课中必须要学会自我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反思应成为教师有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观在小学科目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内容,在历年的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曾多次出现,一般来说考察题型多为客观题,但也有可能考到简答题。本文将会结合常见的历年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1.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 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摘要: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新课程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将从课程的执行者逐渐转向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帮助教师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引导教师快速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专业成长专业培训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有人说,新课程如同龟裂许久的河床涌动着一汪清泉,让教育这块沃土呈现出了绿色、生机、活力、色彩,使它更加富有激情、诗意、机智、灵敏。也有人戏称新课程是“狼来了”,对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地理解。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在这种改变中成长着。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三个层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

生的各种需求,只有熟练的技巧才能培养新型的人才。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教材相对稳定,加上聘任终身制等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无进取之心。当今的教育,天天都在改革,月月都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专业的使命,也无法完成新课改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一古训也有新解:肯定有二,一是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二是也讲求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有三,1、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2、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的汇通;3、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博精深”与“熟练”,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念,就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追求。 (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如今,实践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对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圈子,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仍照搬理论,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很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理性的内涵。 (三)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成长文化与模式。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而这一切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这就表明一改传统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为协同合作的模式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教师群

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以前,包括我在内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也听得懂,可是就是学不会。原因何在呢?伴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老师不努力,学生不认真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鉴于高中化学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学科知识内容庞杂,二是知识载荷的能力含量大,把教材全背过,对解决问题没有大的裨益。我在设计每一堂课时,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主动学习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 据相关报道,联合国组织编写《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职责给予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不在于传递知识的多少,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组织者、引导者。 创设问题情景必须立足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立足于生活环境、生产等实际,使原有知识作依托的新知识点,可以在原有知识网络加以拓展定位,而且合理的问题情景有利于使学生经常沿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甚至理性思维的轨道,实现其心理的高效发展,遗忘率大为降低。课堂上,首先,教师应自觉进行“心理换位”,经常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眼光与心态去审视教学内容,想学生所想,疑学生所疑,难学生所难。不要光讲“应如何做”,而要多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如何做的”。尽量把教师原始的思维活动还原展开,引导学生去思索,从中受到启迪。其次,教师要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索,促进其发展。 1、新授课 ⑴、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可通过提问、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得这一情境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概念形成冲突和矛盾,或者激起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索。例如:讲原电池原理和应用时,课前让学生了解美国自由女神近百年来一直受着疾病的折磨,面对女神“病痛”,我们采取什么措施?从而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得知答案。 ⑵、课中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 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 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 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 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新课程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 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 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 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 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 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 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 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 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 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空气中CO2含量的测定”实验, 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燃 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 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 由于高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 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和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 必要的。为此《标准》规定“新教科书”尝试采用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研究性实验。(1)增加探索性、研究性实验。体现探索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等,也可 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2)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自主学会探究,达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3)在“活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 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既能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的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 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 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成败取决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做。 一、教学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洛特夫说:“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讲直线的特性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

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之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2.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做和自己平等的人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思考、大胆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3.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如我在教学一元一

高戈庄小学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培训实施方案

高戈庄小学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培训实施方案 我们受上级领导委托,根据教育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 见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意见、山东省中小学校本培 训实施方案的精神,组织学习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丛书》,包 括《当代教育新理念》、《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作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校本培训的基 本教材。 一、指导思想 此次培训紧密配合新一轮中小学新课程与教师发展培训的重点,突出了新理念、新课程和新教师。通过培训对当代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梳理和阐述,便于教师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改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二、培训内容 (一)教师发展综述(6课时) (二)教师职业与职业道德(3课时) (三)教师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3课时) (四)教师的能力发展(5课时) (五)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4课时) (六)教师的心理健康(6课时) (七)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3课时) 共30学时 三、培训方式 组织学习需要以学习型组织来实施和保障,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够

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创新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学习型组织对组织学习听之任之,这样逐步就会削弱甚至丧失其学习能力。鉴于此,培训方式如下: 1、骨干新课程与教师发展培训和普通教师及新教师全员培训结合。 重点培训一批骨干教师,发挥骨干教师学员的组织引领作用,再由骨干教师带动其他老师分组进行学习。做好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的结合,推进全员培训 2、校本集中研修与研讨结合。 采取互动研讨、集中讲座、课例观摩等活动,实现新课程与教师发展培训的同伴互助、引领,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 3、理论培训与案例剖析相结合。 从案例入手,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正反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反思、感悟和总结,要将案例剖析贯穿于培训的全程,研究教育教学的主要方面,研究每个方面工作的重点环节。 4、教师资格培训与教师高级研修结合。 四、培训原则 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在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自主地谋求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它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培训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为主要培训形式,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1)连续性原则。把教师教育的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要打破职前、在职教育各自为政和相互割裂的局面,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保证教师一生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导读:本文浅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师生角色互换成就精彩课堂——浅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文/吴玉兰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责任,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师生角色互换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知识,从而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角色互换;精彩课堂;热情;主动性 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多样化学习方式。如何把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带到课堂教学中来,所有一线教师都在探索、尝试、实践。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必然是教师,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教育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最主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师生角色互换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知识,从而得到全面提升。 一、互换角色备课,期待精彩课堂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打仗讲求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教师来说,课堂就是战场,粮草就是备课。“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精彩的效果”。传统课堂一节课是否成功,关键看课堂的起、承、转、合设计是否合理。譬如,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设置问题,怎样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怎样结束教学等等。每个细节教师都了然于心,精心设计,而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能力培养更谈不上。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在备好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备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况,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教师要想对来自学生的质疑、争辩以及出现的意外情况都能够沉着应对,轻松处理,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也备课,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备课,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形成学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案调整备课方案。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转化角色写出学案即备课,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从课前准备就已经开始实现了。师生双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待课堂上的精彩呈现。 二、互换角色上课,生成精彩课堂 生活因激情而美丽,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的精彩与否、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教师引导学生真实地去体验,来一个角色互换,学生就是老师,学生讲给学生和老师听,听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把课堂的时空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精彩折射教师的精彩。学生主宰了课堂,教师成为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