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时期行省管理的影响

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时期行省管理的影响

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时期行省管理的影响
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时期行省管理的影响

第3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 Vol.36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4

──────────

收稿日期:2014-06-18

作者简介:吕韶亭(199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 -84-

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时期行省管理的影响

吕韶亭1,秦淳延2

(1.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2. 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共和国中后期,罗马政府采取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来实现维护其统治。在行省管理过程中,罗马原有的公民权制度成功地推广到各个行省。探讨罗马的公民权制度,了解其对行省管理在维系整个庞大帝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罗马;公民权;行省 中图分类号:K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6-0084-03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6.021

The Influence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Citizenship on Province Manag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oman Republic

LV Shao-ting 1, QIN Chun-Yan 2

(1.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u

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Abstract: Later period of the republic, the Roman government awarded citizenship to of the the province resident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large provinc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e Roman system of original citizenship successfully promoted to all the provinc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Roman citizenship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maintaining a large empire.

Key Words: Rome; citizenship; provinces

罗马公民权是罗马公民所拥有的由政府保障的合法权利。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等方面权利受到政府保护,同时公民也要向国家履行义务。

一、公民权的扩展

公元前4世纪以前,罗马只是拉丁姆的一个小城邦,具有公民公社、小国寡民、公民权的保守性等特点,城邦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对外扩张。在对外扩张和城邦制度逐步瓦解中,为壮大统治阶级力量和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罗马只有逐步打破城邦制度,扩展公民权。拉丁同盟战争后,

公民权有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展①

,由于拉丁公民的加入,

罗马公民人数从公元前339年的165 000人扩大到公元前319年的250 000人;之后,公民权在共和国范围内有了更大规模的扩展,据不完全统计,随着意大利公民的加入,罗马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85年的1 463 000人达到了

公元前70/69年的90万人[1]。

行省便是罗马共和时期对外扩张的产物,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后继续向海外扩张,与西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发生冲突,于公元前264-241年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这次战争成为罗马国家政策转变的分水岭,建立了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行省西西里,由罗马派行政长官治理。此后,罗马不断对外扩张,不久便强占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也将其置为罗马行省。公元前218-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确立了罗马在西地中海的霸权地位。公元前149年的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被夷为平地,其领土被划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2世纪中期,确立了罗马在希腊的统治地位。公元前132-129年罗马联合帕加马及其邻国的奴隶主镇压了帕加马爆发的阿里斯东尼克起义,并吞并帕加马,置为亚细亚行省。至此,罗马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建立起横跨欧、

吕韶亭,等: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时期行省管理的影响

-85-

亚、非的帝国。罗马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已先后建立了10个行省。到屋大维时代,行省已增至25个。据传统统计,“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总人口大约有5千万到6千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或1/6,而在这众多的人口中,行省人口就占了3/4”[2]。

“授予由外来居民进入罗马的平民和罗马征服地区的各行省的各族居民以公民权”[3]是公民权扩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分而治之政策对意大利各公社失去意义后,面对行省城市和公社地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公民权在罗马帝国范围内的扩展便在新的情况下和根据新的划分标准,以有选择地把公民权赐予某些集团和某些部族来加强对行省的统治。于是共和末期,公民权在行省大量扩展。恺撒之前,行省城市没有获得殖民地或自治市的地位,但已有行省居民被授予公民权。如公元前三世纪末,罗马把公民权授予背叛汉尼拔的西西里人、西班牙人。在共和末期的内战中,传统的公民兵制被打破了,为获得支持,那时的军事长官随意地授予行省居民公民权。其中一个典型的例证即是恺撒组建了一个由山外高卢人组成的军团,后来又授予每个战士以罗马公民权。另外,从恺撒时起,殖民地和自治市的地位被授予整个行省公社,如山南高卢和西班牙城市加迭斯获得了充分的罗马公民权,西西里、阿非利加和西班牙的许多城市则获得了拉丁权。因此,内战后,在意大利之外公民权(罗马权和拉丁权)空前扩展。

恺撒在内战获胜以后,初次实行了在各行省广泛殖民的计划: 8万退伍军人、被释奴隶和贫穷的公民被分配到各行省的殖民地区。他以慷慨分发罗马和拉丁公民权的办法来吸引行省上层分子。他对自己的一些个别拥护者和西西里、西班牙和那尔波高卢的居民都赐予这种公民权。恺撒的殖民政策和公民权政策是根据内战中获得的经验而制定的。恺撒把公民权作为某种奖赏而有选择地授予部分人或部族,是为了解决当时急迫的需要和问题,是按照实际需要进行的。这种有选择地授予公民权的办法,既有利于统治者稳固自己的地位,也有利于罗马在行省的有效统治。奥古斯都继承了恺撒的殖民地和公民权政策。奥古斯都任元首的前20年(公元前28-8年),罗马公民人数增加4%;而在后21年(公元前8年-公元14年),罗马公民人数增加11%[4]。获得公民权的人主要是在内战早期就支持奥古斯都的那些人和部族。

扩展公民权是罗马维护统治的一种方式。公民权的扩展直接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恩格斯认为,罗马在被征服国家以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简单区别,代替了从前的等级划分(奴隶制度除外)[5]。

二、行省公民及其享有的权利

罗马公民权意味着一种特权,也正因为此,行省被征

服居民才对罗马公民权趋之若鹜。罗马公民权包括公权利和私权利,其中公权利是选举和被选举执法官或者进入元老院的权利,公权利的实现主要局限在罗马城内。在行省管理中,公民权最重要的是私权利部分。

(一)拥有公民权的行省居民财产受保障

即行省官员或者军队无权侵占其财产。然而普通的行省居民就面临着种种财产上的不安定性,如要为军队提供食宿。更为重要的是罗马公民有权分得一块公有地。伴随着对外扩张,罗马抢占了大量的公有地,而众多行省居民渴望从中分一杯羹。然而罗马的私有土地受到公社和公民身份的限制,国家有权分给或限制每一公民的份地[6],因而罗马公民权对无产者意味着拥有财产的可能性。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行省的税收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共和时期,行省的直接税主要是什一税和贡金税。奥古斯都将行省直接税分为土地税和人头税。罗马从公元前167年起开始对罗马公民免税,此后意大利的罗马公民享受了四百年的直接税的免税权,在行省、殖民地居住的罗马公民以及在各省殖民地安家的退伍军人及其后代也享受免税权到奥古斯都时代,只要有公民权就可不纳土地税和人头税[7]。为了方便对地方行省税收的征集,罗马实行包税商制度,实际操作上包税商巧取豪夺,对行省居民剥削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免税权就显得弥足珍贵。

(二)拥有罗马公民权的行省居民人身安全有保障 罗马公民在罗马帝国境内可以凭借公民权获得民事和司法保护[8]。公元前509年,执政官瓦列里乌斯规定:“任何官员对罗马人加以死刑、鞭答、罚款等处罚时,该公民有权上诉,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诉期间,在人民投票表决之前,公民不受该官员的处罚。”公元前300年,瓦列里乌斯法限制行政长官的强制权,禁止对任何上诉的公民实行死刑或鞭答,重申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9]。

另外行省执法官无权管理在行省的罗马公民,西塞罗就曾经控诉过在行省擅自判处罗马公民死刑的行省长官。由此可见,罗马公民权代表着对行省公民的保护。

三、公民权在行省管理中的作用

(一)以授予公民权为手段对行省居民实行分而治之 罗马鼓励各地形成一个罗马化的权贵阶级,并授予他们公民权,使这些人得到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便利,他们虽受制于罗马,但比一般成员享有较多的特权,在很多方面与罗马贵族有着利益的一致性,因此常常表现出亲罗马的倾向,他们在晋升的道路中自然地维护着罗马,可以加强对当地的统治,还可以从罗马的海外扩张中受益。通过公民权拉拢地方贵族,罗马可以更好地控制这一部分地方贵族,并通过他们来控制行省的其他居民,维持行省的秩序。如在拉丁同盟战争中,加普亚援助拉丁人,但加普亚贵族

第36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月

-86-

却拒绝援助,罗马为奖赏加普亚贵族的忠诚,授予他们罗马公民权;同盟战争后,同盟者获得公民权,也是因为罗马统治阶级及其法律上的特点使其他意大利城市具有获取广泛公民权的便利以公民权为纽带将罗马的臣民分而治之,通过给予行省部分居民特权换取其对罗马的忠诚,这种制度的实质是通过精英来统治帝国——罗马同地方精英分享权力,以稳固庞大的帝国。

(二)通过在行省分配土地换取士兵的支持 这些士兵不是原来就具有公民权,就是通过参军获得了公民权,因此大量拥有罗马公民权的殖民在行省占有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这些罗马公民增加了罗马在行省的统治基础,同时也具有示范作用,使得行省居民向往罗马公民权及其所带来的物质利益。

(三)通过文化统治被征服的地中海地区

一方面,行省居民希望享受繁荣的罗马文化;另一方面,某些通过获得公民权而“进入罗马文化大家庭”的行省知识分子也传播了罗马文化。由于获得罗马公民权的行省居民基本都是当地精英分子,因此他们对于罗马文化在当地的名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公民权的广泛授予便利了罗马国家内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也充分保证了古典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相对平等的环境中,人们互相学习借鉴、互惠融通,使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正如朱龙华[10]所指出的,公民权本身就是广义范围的罗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公民权的奠定,是罗马人民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特别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而取得的成果,对于意大利和行省各地的居民来说,获得罗马公民权也就无异于获得了一张进入罗马文化大家庭的入场券。

随着元首制的形成,公民权不再具有公权利价值,并且随着罗马对外征服的停滞,公民权也不再等同于分得土地。为了扩大税源,行省罗马公民的免税权也被取消了。同时,伴随着更多的行省居民取得罗马公民权,罗马公民权不断泛化,从以往的特权转变为一种枷锁:地方城市议员和居民不得离开所在城市和行业,并承担沉重的赋税。

伴随着罗马公民权的不断贬值,罗马对行省的控制也逐渐弱化,统治基础不断削弱的最终结果是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崩溃。

[注释]

① 拉丁公民权是一项制度创新,享有拉丁公民权的居民是

介于完全罗马公民和无公民权者之间的公民,因最早授予拉丁人而得名。拉丁公民权是一种没有参政权的公民身份,但所有罗马公民享有的私权都被包含在拉丁公民权里了。它作为战后处理战胜国和战败国关系的一种方法在罗马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统治方法和政治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振霞,田德全.罗马共和时代公民权扩展的原因[J].北

方论从,2005(4):87-91.

[2] 孙典超.奥古斯都时期行省政策探析[D].济宁:曲阜师范

大学,2008:2.

[3] 宋海斌.罗马公民权与罗马民族政策[J].中央民族大学

学报,2010(6):45-48.

[4] 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第二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0:

524.

[5]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9: 331.

[6] 田德全,王振霞.公民权的扩展对罗马共和国兴起的影

响[J].齐鲁学刊,2004(3):66-69.

[7] 孙钊.公民权在罗马行省管理中的地位[J].法学研究,

2009(9):17-18.

[8] 宫秀华.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222.

[9] 孙钊.公民权在罗马行省管理中的地位[J].法学研究,

2009(9):17-18.

[10] 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3:228.

(责任编辑、校对:郭 静)

技术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技术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摘要:我们按技术竞争态势把技术创新战略分为技术领先战略和技术跟随战略。技术领先战略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领域。技术跟随战略不急于开发新市场,而是广泛观察市场态势。在技术已被证明适应市场要求后,跟上或模仿,尤其致力于产品功能的改善以及质量的提高和稳定。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企业选择战略时要综合考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内部条件。二是整个行业的外部环境。综合考虑各种成本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战略,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技术领先战略与技术跟随战略简析 技术领先战略是指企业自主研发出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成为市场的领头羊。这种战略对企业的自主科研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企业内部的R&D 研究开发的支持。同时由于企业在开拓一个新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很可能会出现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相背离的情况,这时,企业的研发资金就会被浪费。很多时候,企业需要引导消费者来接受自己的产品,这其中的营销费用不在少数。我们知道中国的VCD技术的开创者安徽万燕公司,他们自己研发出VCD。而当时的老百姓根本不知道VCD是什么东西,万燕公司不得不投入2000万元的广告费用,加之前期的研发费用1600万,万燕公司生产的VCD售价为四五千元一台,所以购买者很少。由于缺乏持续的资金支持,万燕公司无法继续扩大规模,压低成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研发成果被市场跟随企业利用,而自己公司走向崩溃的边缘。 但是战略领先同时也有其显著的优越性。战略领先战略可以在市场中占领制高点和主动权,在早期能够独占市场,获得超额利润。早期的竞争者比较少,市场份额几乎可以被战略领先者独占。同时由于产品的独特性,没有其他竞争者的价格威胁,所以价格会比较高,利润也因此较高。此外,利用消费者先入为主的消费心理,战略领先的企业会获取更多的忠诚用户。快消行业巨头之一联合利华,从Sunlight香皂起家。当时市面上没有香皂,联合利华的创始人通过对原有工艺以及配料的改变,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香

古罗马共和国的官制

古罗马共和国的官制 罗马政治权力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97BC以后,罗马共和国对官职升迁有 严格的制度限制,担任高级官员者必须先担任低一级的官职,形成所谓的升迁阶梯(cursus honorum)。下面就是从低到高的官职次序。 会计官(Quaester) 罗马官员,类似于会计。“Quaestor”这个词的意思是“提问的人”。这种官职最早是在十二铜表法中提到的,尽管也有报道说,在王政时代就有服务于国王的财务官。他们的工作是调查谋杀案件,也就是说,那时候他们是警探。 最早的两位财务官是在BC450-440间选举的。他们承担着会计工作,掌管“埃拉里乌姆”(aerarium,即公款)。大约20年后该官职的数目翻了一番。新增的两个财务官负责掌管两执政官麾下军队的薪饷支付。BC267年,又新增了两名财务官,负责处理 意大利诸同盟者的贡赋。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兼并了科西嘉、撒丁、西西里诸岛,导致了两个新的财务官职的出现。该官职的数目一定是随着行省数目的增加而上升。苏拉时代,财务官为20名;尤里乌斯·恺撒时代,罗马需要40位会计了:这或许也是恺撒发现的给予追随者官职的一条简便途径。 最初的年代里,除非在军队里有10年以上的服役经验,否则无法当选财务官。苏拉时代,他将此官职的最低年限定为30岁。奥古斯都将其降为25岁。他还中止了由 部落大会选举财务官的传统,选举改由元老院举行。 在大部分时间里财务官年龄的下限是三十岁。会计官的任务是监视军事财政,制 止浪费军事开支的情况发生。按常理来说,这是要让一个没有军权的人去对统兵作战 的人进行财政的限制,非德高望重的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不过罗马有点不合常理地 将年龄的下限定在三十岁,这对希望从政的罗马青年来说,无疑是进入政界的门坎。 另外,让人年轻时就去批评别人、去学习如何批评别人也是件有趣的事。 财务官本身无侍从,但可以身着紫边托伽袍。 营造官(aedile) 任期一年,定员四人,贵族两人,平民两人。 负责粮食供给、道路和上下水道的修建和维修、公安警察,同时负责招开各种竞 技比赛大会、庆祝式典。看上去这是一个权威不高,琐碎事不少,吃力不讨好的职位。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1引言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谋划,具有长期性、层次性、风险性、依从性等特点[1]。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是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按技术竞争态势分为技术领先战略和技术跟随战略。技术领先战略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领域。技术跟随战略不急于开发新市场,而是广泛观察市场态势,在技术已被证明适应市场要求后,跟上或模仿,尤其致力于产品功能的改善,质量的提高和稳定[2]。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战略。 2技术领先战略分析 含义 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先于其他企业产生重大技术突破,率先开发出新产品并领先于其他企业把产品投入市场,以确定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地位和产品领先地位[3]。 特点 领先战略是一种攻势战略[4]。企业把全新的产品率先推入市场,目标是先入为主,力争在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5]。技术领先战略可以在市场中占领制高点和主动权,他对创新企业的要求很高特别是需要高素质的创新要素和相对完善的创新及制作保障[6]。引导消费是技术领先战略的根本所在,其目的是获取“先动者”利益,获得超额利润[7]。 优势与劣势 表技术领先战略优势与劣势

3技术跟随战略分析 含义 技术跟随不是简单的模仿,模仿的目标在于创新和深度[8]。采用技术跟随战略的企业密切注视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广泛搜索与自身企业战略目标,技术条件相吻合且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一旦发现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改、仿制,力争在成本、质量、功能、外观、稳定性等要素上超过其他企业。这是目前许多中小型企业沿用的战略[9]。 特点 采用跟随型战略开发新产品,可以节省产品研发开支,规避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风险。但是,往往技术领先者设立的技术壁垒,尤其是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令跟随者门大为头疼,甚至退出市场另辟蹊径。而且,采用技术跟随战略开发的新产品,其开发速度与产品质量对产品的收益影响很大。 优势与劣势 表技术跟随战略的优势和劣势 4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的考虑因素 罗伯特.M.格兰特认为企业选择技术领先战略或技术跟随战略,即企业进入市场时期选择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补充资源和企业的生产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陈茂同 我国古代自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便出现了阶级,形成了国家,并逐渐建立了一套统治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国家机构的演变历史,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阶级社会中,各级官吏,都是代表统治阶级管理和压迫人民的,各类职官机构,都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王是最大的奴隶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全国的土地、奴隶及平民都属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把一部分土地、奴隶及平民分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是受封区的统治者,但须服从王命,对王承担徭赋义务。在诸侯封地内,也建立一套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政权机构和官吏,成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地方政权。诸侯又把土地、奴隶及平民分封给奴隶主贵族卿、大夫。卿、大夫是其封地内的统治者。有的卿、大夫担任着王国或诸侯国的重要官职,辅佐王和诸侯进行统治。 商王廷设有百官,辅佐商王治理国家。百官之中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和事务官三类。政务官、宗教官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周朝的官制在商朝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形成了一套庞大的官僚组织和较完整的官僚制度。辅佐周王进行统治的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其权力很大,是国家的总管。协助周王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是六卿,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太宰是朝廷的政务总管,太宗管宗庙谱系,太史管起草文告、编写史书,太祝是最大祭祀官,太卜是占筮官,太士是神职官吏。此外,周朝还设有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五官,分别掌管土地、军赋、工程、群臣爵禄、刑罚等。 商周的王、诸侯、卿大夫及其他各种官吏都是世袭的,世代掌握着统治大权,这就是所谓世卿制度。春秋时期由于诸侯间强凌弱,大并小,互相间进行无休止的兼并争霸,周王朝对诸侯逐渐失去控制的权力,贵族分封制度行不通,各诸侯国称王称霸,设官分职,各行其是,职官制度也因而发生了变化。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原因: ①城邦的基础被破坏。罗马的共和政体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邦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小农。当大量使用奴隶,奴隶制充分发展,意大利的地产日益集中于人数不多的大土地所有者手中的时候,小农经济瓦解了,城邦的经济基础也就崩溃了,因而,城邦也必随之灭亡。共和制的倾复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 ②原来的元老院不能代表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阶级的利益,它只能代表局部奴隶主的利益。经过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统治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的霸国。原来极少数元老贵族把持的元老院已不足以代表整个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以及广大海外领地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意大利和地中海地区广阔范围的奴隶主要求废除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政权的局面。 ③共和国城邦公民权的保守性已不利于罗马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在地域辽阔的帝国内部,罗马公民权的授予则非常保守,这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罗马对整个帝国辽阔领土的统治。 ④原有的国家机器不能充分发挥执行镇压奴隶,维护统治之任务。内战时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在奴隶制社会各种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新形势下,共和制度已不能充分执行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职能,已不适应加强奴隶主专政的需要,不能适应意大利和各行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因而,建立在军事统治基础上的帝国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帝国终于取代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标志: 公元前30,屋大维战败安敦尼,结束了“三头政治”,建立起了元首政治,埋葬了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此进入了帝国时期。关于帝国开始的日期,有的史家认为应从屋大维的公元前27就职国家元首算起。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主要区别: (1)政体不同。两者的国家政治机构不同。共和国最高权利机构是元老院。执政官或独裁官是具体最高权力的执行者。帝国最高行政权力是元首、奥古斯都、多米那斯,或皇帝。称谓不同,世纪权力是一样的。政体是君主制度。在三世纪危机后,戴克里先皇帝又曾实行“四帝共治制”。 (2)军队的数量、建制不同。共和国时期的军队数量和军团编制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而帝国时期时而缩小时而扩大。 (3)国家内部的公民权不同。共和国时期国家授予其境内的公民权数量保守的,而帝国时期则大大扩大了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从而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此外,两者对其辖区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举例

领先战略与跟随战略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姓名:朱秋雨 班级:管经0904 学号:200903065 任课老师:张米尔 大连理工大学

1引言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谋划,具有长期性、层次性、风险性、依从性等特点[1]。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是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按技术竞争态势分为技术领先战略和技术跟随战略。技术领先战略致力于开发新技术,新领域。技术跟随战略不急于开发新市场,而是广泛观察市场态势,在技术已被证明适应市场要求后,跟上或模仿,尤其致力于产品功能的改善,质量的提高和稳定[2]。两种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选择恰当的技术创新战略。 2技术领先战略分析 2.1 含义 采用技术领先战略的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先于其他企业产生重大技术突破,率先开发出新产品并领先于其他企业把产品投入市场,以确定企业在同行业中的技术地位和产品领先地位[3]。 2.2 特点 领先战略是一种攻势战略[4]。企业把全新的产品率先推入市场,目标是先入为主,力争在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5]。技术领先战略可以在市场中占领制高点和主动权,他对创新企业的要求很高特别是需要高素质的创新要素和相对完善的创新及制作保障[6]。引导消费是技术领先战略的根本所在,其目的是获取“先动者”利益,

获得超额利润[7]。 2.3 优势与劣势 表2.1 技术领先战略优势与劣势 3技术跟随战略分析 3.1 含义 技术跟随不是简单的模仿,模仿的目标在于创新和深度[8]。采用技术跟随战略的企业密切注视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广泛搜索与自身企业战略目标,技术条件相吻合且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一旦发现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改、仿制,力争在成本、质量、功能、外观、稳定性等要素上超过其他企业。这是目前许多中小型企业沿用的战略[9]。 领先战略的技术来源以自主开发为主,依赖于技术领先,技术突破是领先的必要条件,技术突破要求是内生的,企业通过本身的R&D工作和技术开发取得创新源,建立自己的研究与开发机构。企业自己完成和控制全部创新活动,需要巨大的投资。 3.2 特点

高中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各个王朝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度

公元前2070(禅让制) 禹死后,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公元前1046 地方的统治。但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公元前221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6郡,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汉: 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贞观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深远 宋朝: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 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之权。 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有关罗马起源的传说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直到罗慕洛斯和雷慕斯推翻阿穆略的统治,并在母狼哺育过自己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是为罗马。 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由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早期到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的政治改革到共和国向帝国的演变。 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 由于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据推测,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埃特鲁斯坎人约在公元前800—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公元前7世纪以后,又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在“王政时期”,发生了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事。 前753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ab urbe condita) 前753年-前715年:国王罗穆卢斯在位。 前715年-前673年: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 前672年-前535年:四位国王相继在位 前535年-前509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 前509年:塔克文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而王政时期之后,便到了共和国早期的寡头政治 其主要特征是: 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 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 恺撒死后,屋大维(前63年-前14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镇压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力量。 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

确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1)

竞争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内产生巨大作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推向市场,接受国内外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加快着企业竞争变化的速度和复杂程度。在高速运转、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的竞争社会中,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地运用适合市场变化的谋略,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谋略中最关键的是企业的战略,战略是指“为创造胜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是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的综合性观点。全面地分析影响一般性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竞争战略。 1可选择的企业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的中心问题是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地位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产业中的平均水平。一个地位选择得当的企业即使在产业结构不利、产业的平均盈利能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企业在产业的相对地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同一目标市场上竞争的企业,因营销目标、资源和实力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竞争地位。一个企业以拥有的竞争优势选择进入市场的战略,即市场竞争性定位;依据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及机会,参与竞争,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1.1基本的竞争定位战略

一个企业与竞争企业相比可能有许多长处与弱点,而决定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竞争优势为低成本或别具一格。因此美国市场营销学家Michael Proter认为基本的竞争性定位战略为: (1)总成本领先(Overall cost leadership)战略。企业努力减少生产及分销成本,使价格低于竞争者的产品价格,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2)差异性(Differentiation)战略。企业努力发展差异性大的产品线和营销项目,使企业的产品及其营销服务等别具一格,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先者。 (3)聚焦(Focus)战略。企业集中力量于某几个细分市场,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整个市场。聚焦战略可分为成本聚焦和差异性聚焦战略。 总成本领先和差异性战略一般是在广泛的产业部门范围内谋求竞争优势,而聚焦战略则着眼于在狭窄的范围内取得优势,见图1。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如果企业专一执行某种战略,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挥越显着。 1.2按不同竞争地位划分的竞争者类型 企业依据上述的竞争性定位战略,决定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据此可把处在不同地位的竞争者划分如下: (1)广义的分类:可分为主导者与跟随者; (2)狭义的分类:可分为主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利基者。 一般常采取狭义的分类方法划分竞争者类型,其中挑战者对主导者有进攻意图,而跟随者及利基者对主导者无进攻意图。

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古代官职,汉朝官吏制度东汉官制 篇一:东汉官制简表 东汉官制简表 州 刺史(牧) 县 县令(县令) 乡 乡佐游徼三老有秩 亭 亭长 里 里魁 篇二:汉代官吏选任制度 汉代官吏选任制度 在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建立的西汉王朝,最高统治阶层注意总结前人尤其是秦朝用人经 验和教训;根据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形,建立和推行了一套新的选官用人制度。 一、惩秦之弊,信用士人 “士人”、“士子”、“儒(生)”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俗称。西汉创建者刘邦,由秦的泗水亭 长起家,曾经对“儒”等有识之士颇为轻视。《史记》郦食其传载 “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 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称帝后,著名辨士陆贾劝导他,在马上打天下,不能在马上 治天下,应该依靠武力夺取政权,而以知识治理天下国家,“长久之术”在于“文武并用”。刘邦 从此开始改变对士人的态度。 在倒秦战争中, 刘邦又亲眼目睹了秦王朝短命而亡的情景。 因此, 当西汉王朝一建立,刘邦便比较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吸取了秦朝排斥士人参政暴 虐而亡的教训,开始信用士人。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原秦博士、投奔刘邦的大儒叔孙通提出建议:制定朝 纲国典、礼仪制度。刘邦采纳了,征集原鲁国地区的儒生 30 人,研究和制定国家礼仪,以明 君臣、上下的尊卑秩序。刘氏朝廷因之威风肃凛,等级森严。刘邦情不自禁地说: “吾今日乃 知为皇帝之贵也。”他懂得了信用士人作用何在。此后,西汉王朝政府对知识分子是比较信用 的。 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采纳后,儒家思想定于一尊,此 后长期成为封建国家统治人民的指导思想。董仲舒做了一件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很不利的事 情。但由于对汉王朝专制统治益处很大,所以备受重用。从此汉朝君主已经不再存在信用士人 与否的问题,而是要更重用代圣立言的儒士。汉昭帝死后一度掌管朝政的霍光,也曾深有体会

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分析: 公司战略态势的选择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而这一决策必须时非常慎重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往往在经过对各项可能的战略态势进行全面评价以后,发现 好几种方案都是可以选择的,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一些因素会对最后决策产生影响,这些因 素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环境中起到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但了解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者制 定合适的战略方案来说时非常必要的。总的来说,企业的影响因素有: 1,企业过去的战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过去的战略常常被当成战略选择过程的起点,这样,一个很自然的结果是,进入考虑范围的战略数量会受到企业过去战略的限制。由于企 业管理这是过去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他们常常不倾向于改动这些既定战略,这就 要求企业在必要时撤换某些管理人员,以削弱失败的目前战略对企业未来战略的影响。 2,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影响着企业战略态势的选择。风险承担者一般采取一种进攻性的战略,以便在被迫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之前做出主动的反应。风险回避者一般采取一种防御性战略, 只有环境迫使他们做出反应使他们才不得不这样 做。风险回避者相对来说更注重过去的战略,而风险承担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选择。 3,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企业总是生存在一个受到股东、竞争者、客户、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的影响之中。企业对这些环境力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依赖程度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对环境的较高的依赖程度通常会减少企业在其战略选择过程中的灵活性。此外,当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特别大时,企业还会不得不邀请外部环境中的代表参 加战略态势的选择。 4,企业文化和内部权势关系。任何企业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文化。企业文化和战略态势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并衡,相互影响的过程。企业在选择战略态势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未来战略的选择只有充分考虑到与目前的企业文化和未来预期的企业文化相互包容和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才能被成功的实施。另一方面,企业中总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 组织。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组织成员会支持某些战略,反对另一些战略。这些成员的看法有时甚至能够影响战略的选择,因此在现实的企业中,战略态势的决策或多或少的都会打上这些力量的烙印。 5,时期性。时期性指允许进行战略态势决策前的时间限制。时间限制的压力不仅减少了能够考虑的战略方案的数量,而且也限制了可以用于评价的方案的信息和数量。有研究表 明,在时间的压力下,人们倾向于把否定的因素看得比肯定的因素更重要,因而往往做出更 加具有防御性的策略。时期性的第二点包括战略规划取得长短,即战略的时期着眼点。战略 规划期长,则外界环境的预测相对复杂,因而在作战略选择时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这会使 战略方案的决策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 高三同学在复习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时候,首先应该掌握各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内容,再由点到面,有个整体的把握。今天大家和小编一起,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内容,加深一下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王位 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2.夏商 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3.西周的宗法制:(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其特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3)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②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 唯亲”“宗派主义”。4.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①建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②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

最新第三讲 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三讲.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1.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公有制社会,经历了五政时期(前8世纪——前510年),共和时期(前510——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476)。前27年,屋大维在共和制的形式下建立元首制,标志罗马进入帝国时期。476年由于奴隶暴动、引省人民的反抗、蛮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五政时期:国王最高权力包括:贵族咨询委员会、民众大会 共和时期:两名执政官包括:平民会议、元老院 屋大维: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大元帅”称号 帝国时期:早期(前27——284),后期(284——467),皇帝戴克里将帝国一分为二,公元313年,皇帝君世坦丁与基督教合作(米兰赦令),此后,皇帝的权力被认为从神那里得来的,而非公民授予的。 2.古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①是希腊化影响的一部分,即罗马人用希腊现成的政治理论。为各自的政治要求服务。 ②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始终与政治、军事、立法等实际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斗争中形成表现出来的,因此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③突破了狭隘的整体的城邦概念,从共和国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出发解释国家本质。“共和国”取代“城邦”成为政治研究的主题 3.波利比的政治思想(前201——120) 起源: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一个不自觉的自然产物。 ①国家理论:描述了各种整体的起源及衰败的历史,把国家的发展看成是在自然本身规律支配下循环往复的过程。经历了专制主义——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君制——专制主义.... 他的理论是柏拉图政体循环论与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学说的综合。 ②混合政体学说:混合政体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式的因素和优点。认为罗马的制度不是单纯建筑在某一种政体因素基础上的,而是包含了三种政体要素,各要素平等具有各自的最高权力。如执政官代表了君主制、元老院代表了贵族制、平民会议代表了民主制。三者权力相互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 他认为任何单一形式的政治理论都容易走向极端,走向衰败,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巩固。

古罗马共和政治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及教训

古罗马共和政治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及教训 这几天,阅读了一些书,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宫秀华教授关于古罗马的课程。在经过一些思考后,我觉得,古罗马共和政治有很多地方可以为中国所借鉴或学习,但也有很多教训和经验也必须引起当今中国的重视,因为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甚至甚于古罗马的问题。 我想通过两个大问题来具体阐述我的观点,分为学习和警惕。而这些问题却又是基于古罗马历史来同当今中国所比较的,历史一点具有现实性,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虽然不能绝对化,但总的来说也有道理。所以,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很乐意交流讨论。 首先,我阐述一下古罗马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罗马从一个蕞尔小城到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的兴衰史对中国绝对有些借鉴意义。从共和国初期在拉丁平原上站稳脚跟,到发动三次维爱战争击败北部的伊达拉里亚人,迈出了征服意大利的第一步。并通过同萨谟奈人进行的三次萨莫奈战争成功的征服了意大利中部及中南部。最后在公元前272年击败希腊移民城市他林顿,至此,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随后发动了三次布匿战争,击败了北非强国迦太基,三次马其顿战争击败希腊世界,从而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将地中海变成罗马内海,成为“我们的海”。从

大体上看,罗马总的来说,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最后成为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罗马究竟为什么能成功,它的成功经验又有什么能值得当今中国学习的呢? 第一点,归结于政治制度。罗马政体是一种集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于一身的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人民大会,平民保民官彼此制约监督达到制衡的目的,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任何一方专权而导致腐败。而罗马的兴起史实际上就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史,而平民却几乎每一次都能取得胜利,权利一步步扩大,贵族一步步妥协,是与平民不断的斗争是分不开的。这种民主正是罗马成功的原因。伟大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说过:”罗马人制胜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罗马人建立了一个优秀的政治体制。”这种优秀的政治体制当然也包括民主。而古罗马对民主政治的诠释绝不亚于古希腊。从平民保民官,民众大会,执政官(必须有一名平民担任)就可以看得出。而不断的改革又促进了平民的权利,平民又成为了伟大的力量推动了罗马的发展。从这样看罗马的民主政治及混合政体都的的确确保障了行政的高效和对权力的制衡,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点,军事制度极为精密和完善,而军事制度我们不讨论。 第三点,罗马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体现,这一点我太觉得中国应当学习。以法比乌斯率领自己的家族全部战死,再到罗马公民强烈的为国责任感不难看出,国家的事就是罗马公民的事。民族凝聚力一定不是仅仅只体现在战争中,而中国却如此。二战结束

CEO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

CEO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 关于《CEO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企业战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纲要,战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可以不断成长,是否可以基业长青。战略的制定受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资源与能力状况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的CEO对企业战略的制定、选择、实施等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笔者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对企业战略与CEO关系的学者观点;其次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熟悉;最后给出CEO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 CEO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上风,对企业发展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企业战略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新战略的创新性;二是新战略对原有战略继续性。而战略的选择受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CEO的价

值观及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因素的影响。企业CEO作为企业的“第一把手”,实际上起着企业掌舵者的作用,是企业的风向标,他的价值观、个人喜好和经营策略对企业战略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那么,CEO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究竞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一、题目的提出 柯林斯在5年的时间里,和21人的研究团队对1965年以来《财富》杂志历年500强排名中的每一家公司逐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11家公司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同时,他还发现: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在潮流之中没有关系,事实上,即使是一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即使它最初默默无闻,也可能卓越。更令人震动的是,柯林斯指出:从公司之外请来的被奉若神明的名人CEO,往往对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过程起消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从企业内部提拔的CEO相比,名人CEO缺乏对企业的忠诚,他们往往把企业作为增加自己名看的跳板,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二是外部聘请的名人CEO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不能很好的继续企业原有战略并发扬光大;三是外部聘请的名人CEO 会花很大精力频频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以增加自己的着名度,而不是全身心的投进企业经营。 柯林斯的研究结果表明,假如要想使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

罗马发展历史简介

罗马发展历史简介 说起罗马,有人脑中立即闪出古竞技场、万神殿、许愿泉、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广场等壮丽建筑的姿容,有人会忆起好莱坞电影「宾汉」、「埃及艳后」、「罗马假日……片中关於这座永恒之都的种种画面。 古罗马位于欧洲南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南临地中海。。 着名建筑:凯旋门、万神殿和圆形竞技场,多用柱子和拱型结构,庄严厚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席卷西方,影响深远。 今天的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 不论古代罗马帝国或今日的义大利共和国,都是以罗马为国都,因此又有「永恒之都」的称呼。罗马是一做古城,建於西元前753年4月21日,当时在义大利南部以农业为主的拉丁族兴建这座城市,并且在它的四周建了一道围墙,用以保护他们免於受其他部族的侵犯。城墙完成后,罗马城也就诞生了。 一.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前六世纪); 2.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 3.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二.发展过程: 1.罗马城的起源 据古罗马作家瓦罗(前116―前27)推算,罗马城奠基的日期应该是公元前754-753年间。以后,古罗马人习惯以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为纪元。 古罗马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它延续了1200年,经历了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政时代,版图不断扩张,横跨欧洲和北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工商业和高利贷业兴盛,奴隶制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对后世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影响。威廉·麦克尼尔说:“罗马政府是个集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成分于一体的奇特混合物。”而马文·佩里则说:“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这里我们先说说古罗马王政时代。 如果说尼罗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之源,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摇篮,那么台伯河就是罗马人民的母亲之河。 罗马建城立国有一段优美的传说,说的是古希腊人攻破特洛伊城后,特洛伊人伊利亚德带领着一帮人逃了出来。逃亡者的船只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后海风把他们吹到岸边,疲惫不堪的逃亡者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这里是意大利东岸的台伯河畔拉丁姆区。伊利亚德的儿子在拉丁姆区建立了一座城市,取名为亚尔巴·龙伽城。此后王位代代相传,至国王努米托尔时,王位被其弟阿穆略篡夺。为了防止哥哥的后代向他复仇,阿穆略强迫努米托尔的女儿西尔维亚做了女祭司,由于女祭司是不准结婚的,所以阿穆略认为哥哥不会再有后代,不会有人向他报仇了。 然而战神马尔斯却爱上了西尔维亚,并让她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阿穆略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恨又怕,他马上派人杀死了西尔维亚,并让女奴把两个婴儿装到篮子里扔到台伯河里去。由于当时台伯河正在泛滥,白浪滔天,战战兢兢的女奴把篮子放在河边转身就走了。 没想到篮子被河水冲到岸边的一根树枝上,一头到河边饮水的母狼循着孩子的哭声走了过来,这头母狼刚刚失去幼崽,伟大的母爱不仅没有让它吃掉这两个孩子,反而用狼奶喂养了他们。刚好看到这一幕的牧人于是在母狼离开后,就把这两个小孩带回了家,给他们取名罗慕洛和勒莫。后来兄弟俩在明白了他们的身世后,一起领导了亚尔巴·龙伽城人民起义,杀死了残暴的阿穆略,又找到隐居乡间的外公,把政权还给了他。 罗慕洛和勒莫做完这些事后,不愿再留在亚尔巴·龙伽城,他们决定在台伯河旁的

(竞争策略)确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

确定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 竞争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特征,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内产生巨大作用。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推向市场,接受国内外市场竞争浪潮的洗礼。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加快着企业竞争变化的速度和复杂程度。在高速运转、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的竞争社会中,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地运用适合市场变化的谋略,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谋略中最关键的是企业的战略,战略是指“为创造胜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是从企业“可持续发展”出发的综合性观点。全面地分析影响一般性竞争战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竞争战略。 1可选择的企业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的中心问题是企业在其产业中的相对地位,地位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高于还是低于产业中的平均水平。一个地位选择得当的企业即使在产业结构不利、产业的平均盈利能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企业在产业的相对地位取决于企业拥有的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同一目标市场上竞争的企业,因营销目标、资源和实力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竞争地位。一个企业以拥有的竞争优

势选择进入市场的战略,即市场竞争性定位;依据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及机会,参与竞争,决定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1.1基本的竞争定位战略 一个企业与竞争企业相比可能有许多长处与弱点,而决定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竞争优势为低成本或别具一格。因此美国市场营销学家Michael Proter认为基本的竞争性定位战略为: (1)总成本领先(Overall cost leadership)战略。企业努力减少生产及分销成本,使价格低于竞争者的产品价格,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2)差异性(Differentiation)战略。企业努力发展差异性大的产品线和营销项目,使企业的产品及其营销服务等别具一格,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先者。 (3)聚焦(Focus)战略。企业集中力量于某几个细分市场,而不是将力量均匀地投入整个市场。聚焦战略可分为成本聚焦和差异性聚焦战略。 总成本领先和差异性战略一般是在广泛的产业部门范围内谋求竞争优势,而聚焦战略则着眼于在狭窄的范围内取得优势,见图1。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如果企业专一执行某种战略,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挥越显著。 1.2按不同竞争地位划分的竞争者类型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知识点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文综历史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知识点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文综历史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知识点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高考历史知识点2.夏商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 ●高考历史知识点3.西周的宗法制:(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其特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3)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②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 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 ●高考历史知识点4.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①建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②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1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 大家都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然而说起纵横欧亚非几百年的罗马帝国也与他有关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约为公元前1300-1190年),维纳斯女神的儿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古意大利。当时的意大利有拉丁姆,国王拉丁奴斯进行统治。埃涅阿斯击败图尔奴斯,建立王国(阿尔巴)。后来其子孙罗穆路斯建立罗马,成为第一任国王。总之,由于地缘、宗教等一系列原因,欧洲各国,中东、北非与欧洲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同希腊一样,古罗马在原始社会后期,很多政治制度也带有民主的痕迹。传说公元前754年-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 公元前578年到公元前534年是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统治时期,创立百人队大会,取代了库里亚大会的宣战、选举、审判权力。193个百人队,每队有一票表决权。把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4个。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的改革完成了古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卢修斯·塔克文时期,罗马人民决定不再需要王,而是选出两名最初称行政长官(Praetores),后改名执政官,任期一年。第一任执政官是卢修斯·朱尼厄斯·布鲁特斯和卢修斯·塔克文·柯拉汀。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闻名的罗马法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西班牙、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罗马-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征服了叙利亚等东方土地。 帝国黎明前 前60年,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